收藏 分销(赏)

中国茶的传播对世界茶文化的影响研究综述.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960935 上传时间:2024-05-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茶的传播对世界茶文化的影响研究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茶的传播对世界茶文化的影响研究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茶的传播对世界茶文化的影响研究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茶的传播对世界茶文化的影响研究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茶的传播对世界茶文化的影响研究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茶的传播对世界茶文化的影响研究综述摘要:中国是最早发现茶叶并开始制茶、饮茶的国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茶叶种类不断增多,制茶技术不断进步,并且茶叶和制茶技术及其所特有的茶文化也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对世界茶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主要以韩、日、俄、英、美、法为例,最后进行对中国茶和茶文化现状及未来走向的分析。关键词:茶的传播 茶文化 重大影响 未来走向目前世界上有160多个国家、30多亿人饮茶,有50多个国家种植茶叶。但是中国却是最早种茶、制茶、饮茶的国家。其他国家的茶树、种茶及制茶技术和品茶方式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入的。中国被称作“茶的

2、祖国”。从公元前2世纪起,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茶叶先后传播到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公认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首,对人类文明生活的影响十分广泛。一、 茶的起源及传播纵观中国茶叶史,中国茶叶经历了药用、食用、饮料几个阶段。吴英藩在浅议用茶起源与发展一文中引神农本草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充分说明了我国发现茶,利用茶的历史至少已有五千年了。2008年11月在长沙召开的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茶文化专家、学者也一致确认神农氏炎帝为中国茶文化的始祖。茶的使用价值在这片文章中也有体现,吴英藩以晏子春秋为据认为公元前六世纪就用茶鲜叶作菜食。林治在中国茶道

3、一书中指出三国张辑在广雅中的有关茶的记载是我国茶叶加工、品饮及饮茶功效的最早记载。这与吴英藩的观点是一致的。中国茶是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对外传播的,并且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茶的对外传播以及中外茶文化交流的论文、期刊有不少,像是何丽丽的中国茶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齐运东的试论清代中俄茶叶贸易、张稚秀和孙云的茶之西行及西方茶文化溯源、李幸哲的朝鲜使行录与中国茶、杜大干的明清时期茶文化海外传播初探、王春华的中法茶文化交流探析等。在众多资料中,以韩国、日本、俄国、英国、美国和法国为研究对象的占很大比例。二、 以韩、日、俄、英、美、法为例的研究资料整理中国茶传入朝鲜是在唐朝时

4、期,林治在中国茶道一书中以三国史记新罗本记为据提出:公元828年(兴德王三年),茶种已传到朝鲜,并且就种植在“地理山”,即今韩国的庆尚南道,韩国从中国引进茶叶的历史至少已有一千一百八十年。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韩国茶道也逐渐形成。丁俊之在中、韩茶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提到:受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影响,韩国茶道逐渐成形,现在韩国各地建立了许多茶道组织,宣扬饮茶文化和茶道、查理。而且近年来,韩国将茶道列入正式的教育体系,对此方面,苏祝成在中韩茶文化学历教育的比较研究一文中有详细的解读。此外,在中国茶道一书中,林治也对韩国茶道的表现形式做了一个总结,即实用茶法、生活茶礼、献茶礼和“茶道”表演。中日茶文化的研究

5、向来是茶文化研究的重点,资料众多。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黄仲先在中国古代茶文化研究中提出中国茶叶传入日本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春,在台州刺史陆淳为最澄和尚举办的送别茶会上,台州司马吴顗为此撰写的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序。对于日本茶文化,金翰钧在中日茶文化之比较研究中提到:在唐代茶文化的繁荣期,通过传播中国文化的僧人们将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日本结合禅宗和本国文化传统,完成了对中国茶文化的改造。在此进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出色的茶文化的传播使者。滕军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中对唐代时的最澄、空海、永忠和宋代时的荣西四位高僧对中日茶文化交流所做出的贡献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并且在武陵子

6、的茶香万里传友谊荣西与中日茶文化交流一文中对荣西个人做了更加细致的研究。中国茶作为友好的使者,早在十六世纪就已经开始了中俄见的茶叶贸易史,成为两国茶文化交流的起源和前提。具体的传入过程则在黄仲先的中国古代茶文化研究一书中有所记录。邹丽娟在中俄茶文化比较研究中分析了俄国茶文化波折的发展史以及中国茶的传入带给俄国的巨大变化。郭蕴深在俄国的茶文化及中国种茶技术在俄国的传播中详细地举例说明了中国茶叶以及中国的茶文化对俄国的深远影响。中国茶何时传到英国,学术界有不同的说法。在中国茶道一书中,林治提到了“丝绸之路”传播说、传教士传播说和马克波罗游记中的中国饮茶趣谈,比较确切的是茶叶作为商品直接输入英国则是

7、从1637年开始的。何丽丽在中国茶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中则对中国茶在英国的传播进行了具体的描述。中国茶传入英国之后经历了从上层到下层的逐渐普及,具体的普及历程和英国茶文化的形成在中国茶道一书中有清晰地描述。饮茶对于英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所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一点在刘章才的十八世纪中英茶叶贸易及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中有详细的说明。而关于中国茶文化对英国饮茶风习、传统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影响,则在乐素娜的中国茶文化在东西交流中的影响以英国茶文化为例中有所体现。美国的饮茶文化源自于中国。中国茶传入美国的时间是17世纪末。是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大陆的。在黄敏的中美两国茶文化特点及比较和林治的中国茶道中对这一

8、点有着相同的记载。林治在中国茶道中详细描述了中国茶在美国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中国茶道对美国与日俱增的影响力,而黄敏则是侧重于美国与众不同的饮茶习俗冰茶冷饮。当前,美国茶文化受中华茶文化的影响依旧是比较小的,这点黄敏在中美两国茶文化特点比较中也进行了分析。中国茶传入法国是在16世纪,是由荷兰商人运送至法国的,中国茶传入法国有近四百年的历史。王春华在中法茶文化交流探析中将茶文化在法国的传播与交流分为三个大阶段并对此做出了详细的分析。林治在中国茶道中从诗歌、文学人物、经济三个方面对中国茶对法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法国人饮茶品种的局限和冲泡方法的不讲究、不得法;而且分析了法国的饮料市场,指出法国茶叶

9、市场的巨大潜力。中国茶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以上分析只是中国茶对世界各国茶文化影响的部分资料分析,接下来进入对中国茶和茶文华现状及未来走向的资料分析。三、 中国茶和茶文化现状及未来走向新时期茶文化研究虽然取得重要进展,但从总体上看,还是存在许多值得关注和提高的的问题。余悦在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中提出三个问题和值得思考:一是学术的空白点仍然很多;二是有学术创见,有学术突破的论文不多;三是治学态度浮躁。中国的茶文化研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不能解决上述问题以及其他更多的问题,中国茶及茶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及影响力将大打折扣。其实从上文的资料整理就可以看出中国茶的传播及其对世界茶文化的

10、重大影响基本上都是建国以前的,若想增强中国茶及茶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那么中国茶文化研究就必须要有新的突破和新的发展。有挑战同样也有机遇,中国作为茶的故乡和茶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茶文化研究的发展前景也是很可观的。以下是我基于以上的资料分析对茶文化研究的发展做出的一些个人预测。首先,茶文化研究将逐步确立相应的学科范围,更加有利于后人研究方向的确立。其次,茶文化研究者将逐渐建设起不同的学术流派,形成明显的学术流派意识,更加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扩大学术视野。第三,对新资料的发掘和发现将越来越重要,新资料对于茶文化研究是尤为重要的部分。中国茶及茶文化的传播对于世界茶文化来说,不管是以前、是

11、现在、还是未来,都是不可或缺的。参考文献:1林治.中国茶道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92黄仲先.中国古代茶文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滕军.中国文化交流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 张忠良,毛先颉.中国世界茶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65齐运东.试论清代中俄茶叶贸易J.中国茶叶.2006(06)6孙云,张稚秀.茶之西行J.茶叶科学技术.2004(04)7张稚秀,孙云.西方茶文化溯源J.农业考古.2004(02)8吴英藩.浅议用茶起源与发展J.广东茶业.1994(03)9王春华.中法茶文化交流探析J.贵州茶叶.2011(04)10丁俊之.中、韩茶文化交流源远

12、流长J.农业考古.1996(02)11苏祝成.中韩茶文化学历教育的比较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10)12金翰钧.中日茶文华之比较研究J.农业考古.2008(03)13武陵子.茶香万里传友谊荣西与中日茶文化交流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02)14郭蕴深.俄国的茶文化及中国种茶技术在俄国的传播J.学习与探索.1998(04)15乐素娜.中国茶文化在东西交流中的影响以英国茶文化为例J.茶叶.2011(02)16黄敏.中美两国茶文化特点及比较J.农业考古.2013(02)17余悦.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5(07)18何丽丽.中国茶

13、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19李幸哲.朝鲜使行录与中国茶D:博士学位论文.浙江:浙江大学,201220杜大干.明清时期茶文化海外传播初探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1021邹丽娟.中俄茶文化比较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822刘章才.十八世纪中英茶叶贸易及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D:博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8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作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作指引、勤务技能、消防技能、军事技能。二培训的及要求培训目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为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

14、责任制,做到“责、权、利”相结合,根据我公司2015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的内容,现与财务部签订如下安全生产目标:一、目标值:1、全年人身死亡事故为零,重伤事故为零,轻伤人数为零。2、现金安全保管,不发生盗窃事故。3、每月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保障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的到位。4、安全培训合格率为100%。二、本单位安全工作上必须做到以下内容: 1、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必须模范遵守公司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不发布与公司安全管理制度相抵触的指令,严格履行本人的安全职责,确保安全责任制在本单位全面落实,并全力支持安全工作。 2、保证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在本单位内全面实施,并自觉接受公司安

15、全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3、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生产,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当“安全与交货期、质量”发生矛盾时,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4、参加生产碰头会时,首先汇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和安全问题落实情况;在安排本单位生产任务时,必须安排安全工作内容,并写入记录。 5、在公司及政府的安全检查中杜绝各类违章现象。 6、组织本部门积极参加安全检查,做到有检查、有整改,记录全。 7、以身作则,不违章指挥、不违章操作。对发现的各类违章现象负有查禁的责任,同时要予以查处。 8、虚心接受员工提出的问题,杜绝不接受或盲目指挥;9、发生事故,应立即报告主管领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召开事故分析会,提出整改措施和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并填写事故登记表,严禁隐瞒不报或降低对责任者的处罚标准。 10、必须按规定对单位员工进行培训和新员工上岗教育;11、严格执行公司安全生产十六项禁令,保证本单位所有人员不违章作业。 三、 安全奖惩: 1、对于全年实现安全目标的按照公司生产现场管理规定和工作说明书进行考核奖励;对于未实现安全目标的按照公司规定进行处罚。 2、每月接受主管领导指派人员对安全生产责任状的落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