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常见寄生虫病.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953560 上传时间:2024-05-1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0.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寄生虫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常见寄生虫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常见寄生虫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常见寄生虫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常见寄生虫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蛔虫病蛔虫病n n是似蚓蛔线虫寄生于人体是似蚓蛔线虫寄生于人体(rnt(rnt)小肠小肠或或其他器官其他器官所引起的传染病。所引起的传染病。n n通过通过肠道传播肠道传播,多发于春、夏、秋季。,多发于春、夏、秋季。第一页,共二十五页。病原学病原学 n n寄生于人体肠道中的体形最大的线虫寄生于人体肠道中的体形最大的线虫n n不需中间宿主,人是惟一终宿主不需中间宿主,人是惟一终宿主n n受精卵随粪便排出体外,人误食感染受精卵随粪便排出体外,人误食感染n n成虫多寄生于空肠,靠吸取成虫多寄生于空肠,靠吸取(xq)(xq)(xq)(xq)食糜为生食糜为生 n n蛔虫卵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对热水、阳光敏

2、蛔虫卵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对热水、阳光敏感感第二页,共二十五页。(二)生活史(二)生活史感染性虫卵在荫蔽、潮湿、氧气充足温度(wnd)适宜的泥土中发育经血液循环(xuyxnhun)到肺部成虫(chngchng)交配产卵误食误食第三页,共二十五页。流行病学流行病学(li xn(li xn bn bn xu)xu)n n传染源传染源蛔虫病患者蛔虫病患者n n传播途径传播途径肠道传播,肠道传播,粪粪-口途径口途径 n n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儿童感染率高普遍易感,儿童感染率高n n流行特征流行特征春夏秋季多发,春夏秋季多发,温暖、潮湿温暖、潮湿(chosh)(chosh)和卫生条件差的发地区

3、高发和卫生条件差的发地区高发第四页,共二十五页。致病性致病性 2 2、成虫、成虫(1)、掠夺营养和损伤肠粘膜,引起蛔虫病。(2)、虫体抗原致超敏反应,引起荨麻疹、皮肤(p f)搔痒等症。(3)、成虫钻孔习性,引起蛔虫病并发症(胆道蛔虫、蛔虫性肠梗阻、肠穿孔、胰腺炎、阑尾炎等)。1 1、幼虫的致病性、幼虫的致病性侵入小肠粘膜,在肝、肺移行发育,可引起组织(zzh)损伤。最常见的是蛔蚴性肺炎。第五页,共二十五页。发病发病(f bng)(f bng)机制与病机制与病理理蛔蚴蛔蚴蛔蚴蛔蚴成虫成虫(chngchng)肺肺毛细血管出血毛细血管出血(ch xi)、炎性细胞浸、炎性细胞浸润润支气管支气管嗜酸性

4、粒细胞浸润、分泌物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分泌物增多损伤肠黏膜损伤肠黏膜掠夺营养掠夺营养过敏及毒性作用过敏及毒性作用空肠、回肠上段空肠、回肠上段部分性肠梗阻、部分性肠梗阻、肠套叠、肠扭转、肠坏死肠套叠、肠扭转、肠坏死 异位损害异位损害第六页,共二十五页。临床表现临床表现n n蛔虫蛔虫(huchng)(huchng)移行症移行症 幼虫移行至肺部时,引起蛔虫性哮喘或蛔虫性嗜酸性幼虫移行至肺部时,引起蛔虫性哮喘或蛔虫性嗜酸性肺炎肺炎(fiyn)(fiyn)。表现为发热、乏力、咳嗽、哮喘样发作、咯血表现为发热、乏力、咳嗽、哮喘样发作、咯血 、呼吸、呼吸困难、肺部干啰音等。困难、肺部干啰音等。第七页,共二

5、十五页。临床表现临床表现n n肠蛔虫肠蛔虫(huchng)(huchng)症症 大多无症状,部分患者可排出或呕吐出蛔虫大多无症状,部分患者可排出或呕吐出蛔虫少数:阵发性腹痛、脐周压痛,有时呈绞痛少数:阵发性腹痛、脐周压痛,有时呈绞痛严重者: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贫血严重者: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贫血(pnxu)(pnxu)蛔虫性肠梗阻:脐周阵发性绞痛、呕吐、腹胀及肠蠕蛔虫性肠梗阻:脐周阵发性绞痛、呕吐、腹胀及肠蠕动亢进动亢进 第八页,共二十五页。临床表现临床表现n n异位异位(y wi)(y wi)蛔虫症蛔虫症 突发性右上腹绞痛,钻顶感,疼痛可放射至右肩部突发性右上腹绞痛,钻顶感,疼痛可放射至右肩

6、部及背部,伴呕吐,可出现及背部,伴呕吐,可出现(chxin)黄疸。黄疸。胆道蛔虫病胆道蛔虫病胰管蛔虫病胰管蛔虫病阑尾阑尾(lnwi)蛔蛔虫病虫病蛔虫性腹膜炎蛔虫性腹膜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腔穿刺有渗出液,腹腔穿刺有渗出液,可查到虫卵。可查到虫卵。第九页,共二十五页。临床表现临床表现n n蛔虫蛔虫(huchng)(huchng)性脑性脑病病 幼儿多见幼儿多见表现为头痛、失眠、夜间磨牙、惊厥、智表现为头痛、失眠、夜间磨牙、惊厥、智力发育障碍等力发育障碍等,严重者可出现癫痫、脑膜,严重者可出现癫痫、脑膜(nom)刺激征,甚至昏迷刺激征,甚至昏迷l过敏反应过敏反应 荨麻疹、

7、哮喘荨麻疹、哮喘(xiochun)(xiochun)、结膜炎、腹泻、结膜炎、腹泻 第十页,共二十五页。蛔虫蛔虫(huchng)(huchng)寄生于脑引起脑寄生于脑引起脑脓肿脓肿蛔虫蛔虫(huchng)(huchng)钻入胆道与钻入胆道与肝脏肝脏第十一页,共二十五页。预防预防(yfng)(yfng)n n1、对患者进行驱虫治疗、对患者进行驱虫治疗(zhlio)(zhlio)n n2、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未洗净的生蔬菜、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未洗净的生蔬菜和水果,不喝生水;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和水果,不喝生水;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第十二页,共二十五页。囊尾蚴病n n是是猪带绦虫的幼虫猪带绦虫的

8、幼虫(囊尾蚴)寄生在人体各组(囊尾蚴)寄生在人体各组织织(z(z zh)zh)器官中引起的疾病,也称为囊尾蚴病。器官中引起的疾病,也称为囊尾蚴病。n n通过通过消化道传播。消化道传播。第十三页,共二十五页。n n猪带绦虫:人猪带绦虫:人猪带绦虫:人猪带绦虫:人终宿主终宿主终宿主终宿主猪肉绦虫病猪肉绦虫病(误食米猪肉误食米猪肉)中间宿主中间宿主囊虫病囊虫病(误食虫卵误食虫卵误食虫卵误食虫卵)n n囊尾蚴:不同组织囊尾蚴:不同组织囊尾蚴:不同组织囊尾蚴:不同组织(z(z zh)zh)中形状、大小不一。中形状、大小不一。中形状、大小不一。中形状、大小不一。n n囊尾蚴在人体内一般可存活囊尾蚴在人体内

9、一般可存活囊尾蚴在人体内一般可存活囊尾蚴在人体内一般可存活310310年,长者可达年,长者可达年,长者可达年,长者可达20年年年年。第十四页,共二十五页。第十五页,共二十五页。流行病学(li(li xnxn bn bn xu)xu)n n传染源传染源猪带绦虫病患者猪带绦虫病患者是唯一是唯一(wi y)(wi y)传染源传染源n n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消化道传播 n n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普遍易感,青壮年多见,农民居,青壮年多见,农民居多多 n n流行特征流行特征分布广泛分布广泛,流行与环境卫生、饮食,流行与环境卫生、饮食习惯、个人卫生密切相关习惯、个人卫生密切相关第十六页,共二十

10、五页。(二)生活史(二)生活史第十七页,共二十五页。临床表现n n脑囊虫脑囊虫(nn(nn chn chn)病病 最为常见,表现为单纯大发作最为常见,表现为单纯大发作(fzu)(fzu),或失神、幻视,或失神、幻视,一过性瘫痪或失语一过性瘫痪或失语癫痫癫痫(dinxin)(dinxin)型型 颅内压增高型颅内压增高型 较常见,较常见,头痛、恶心、呕吐、视神经水肿、视力听力头痛、恶心、呕吐、视神经水肿、视力听力下降,严重者可突发脑疝下降,严重者可突发脑疝 第十八页,共二十五页。临床表现n n脑囊虫脑囊虫(nn(nn chn chn)病病 截瘫、感觉障碍截瘫、感觉障碍(zhng i)、大小便潴留等

11、、大小便潴留等 头痛、恶心、呕吐头痛、恶心、呕吐(u t)、颈强直和共济失调等、颈强直和共济失调等 脑膜脑炎型脑膜脑炎型 痴呆型痴呆型 脊髓型脊髓型 进行性加剧的精神异常与痴呆进行性加剧的精神异常与痴呆 第十九页,共二十五页。临床表现n n眼囊虫眼囊虫(nn(nn chn chn)病病 轻者视力轻者视力(shl)(shl)减退,患者自觉眼前有黑影移动;减退,患者自觉眼前有黑影移动;视网膜炎、脉络膜炎、化脓性全眼炎;视网膜炎、脉络膜炎、化脓性全眼炎;重者可致失明。重者可致失明。第二十页,共二十五页。n n 囊尾蚴病(囊尾蚴病(俗称囊虫病)俗称囊虫病)n n危害严重。危害严重。n n(1)(1)三

12、种感染方式:自体内感染;自体外感染;三种感染方式:自体内感染;自体外感染;异体感染异体感染n n(2)(2)三个常见寄生三个常见寄生(jshng)(jshng)(jshng)(jshng)部位:部位:n n皮下、肌肉囊尾蚴病皮下、肌肉囊尾蚴病n n脑囊尾蚴病脑囊尾蚴病n n眼囊尾蚴病眼囊尾蚴病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五页。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五页。预防预防(yfng)(yfng)n n改变不良的卫生和饮食习惯,不吃生的或半改变不良的卫生和饮食习惯,不吃生的或半生的猪肉,生食蔬菜、瓜果必须洗净生的猪肉,生食蔬菜、瓜果必须洗净(x(x jn jn);管理厕所猪圈,防止人畜互相感染;不要买管理厕所猪圈,防止人畜互相感染;不要买“米猪肉米猪肉”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五页。第二十四页,共二十五页。内容(nirng)总结蛔虫病。寄生于人体肠道中的体形最大的线虫。不需中间宿主,人是惟一终宿主。蛔虫卵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对热水、阳光敏感。传播途径肠道传播,粪-口途径。幼虫移行至肺部时,引起蛔虫性哮喘或蛔虫性嗜酸性(sun xn)肺炎。是猪带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在人体各组织器官中引起的疾病,也称为囊尾蚴病。猪带绦虫:人终宿主猪肉绦虫病(误食米猪肉)。中间宿主囊虫病(误食虫卵)。传染源猪带绦虫病患者是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第二十五页,共二十五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