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上海疁城实验学校语文新初一均衡分班试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925822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疁城实验学校语文新初一均衡分班试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上海疁城实验学校语文新初一均衡分班试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疁城实验学校语文新初一均衡分班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犇看拼音,写词语。 牪yī wēi     niǔ kòu     xì nì     mài luò     gāo bǐng     xuán yá 牪( )   ( )   ( )   ( )   ( )   ( ) 二、选择题 2.犇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牪A.纤细(xiān)          皎洁(jiǎo)          山脉(mài) 牪B.笼罩(lǒnɡ)          星宿(sù)              附和(huó) 牪C.参与(yù)              旋转(zhuàn)        载歌载舞(zǎi) 牪D.更改(ɡènɡ)          间隔(jiān)          畜养(xù) 三、选择题 3.犇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牪A.陶醉       洒脱       避静       居高临下 牪B.壮列       屹立       书籍       焉知非福 牪C.处境       严峻       彻底       见微知著 牪D.防御       凄凉       通霄       司空见惯 四、选择题 4.犇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哪一项?(       ) 牪A.这橘子非常酸,咬一口,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 牪B.寒风刺骨,跟一把把锋利的剑似的扎得人生疼。 牪C.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牪D.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五、选择题 5.犇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牪A.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了。 牪B.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牪C.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牪D.桂林那些奇形怪状的山峰,真是鬼斧神工,天造地设。 六、选择题 6.犇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牪A.你们是赞成明明的意见呢,还是赞成亮亮的意见? 牪B.“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夫接着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 牪C.小河对岸三、四里处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 牪D.“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余光中的《乡愁》,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七、选择题 7.犇下面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牪A.“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汉朝名将霍去病。 牪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被称为“诗三百”,分为风、雅、颂。 牪C.被苏轼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李商隐。 牪D.“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描写的是王熙凤。 八、选择题 8.犇下面几句话选自巴金的散文《星》,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牪①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 牪②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牪③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 牪④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 牪⑤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 牪A.④③①⑤② B.④①③⑤② C.③④①⑤② D.④①③②⑤ 九、选择题 9.犇下面语段有三处错误,请根据提示进行修改。 牪①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赛自启动以来,有近8万名市民报名参加。②9月27晚的终极赛场上,年纪最小的选手仅8岁,可他能背诵近700首左右诗文。③大赛中,他一路战胜了许多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最终获得“诵读榜眼”。④而“诵读状元”和“诵读探花”都是80后人民教师。⑤这次大赛,在我市掀起了一场诵读中华经典的热潮。 牪(1)第②句语义重复,应删去“___________”。 牪(2)第③句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_____________”。 牪(3)第⑤句词语搭配不当,应把“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十、选择题 10.犇句子积累。 牪(1)《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是_________,“三进大观园”说的是《红楼梦》中的________;“三山聚义打青州”是名著《___________》中的故事; 《西游记》中关于孙悟空的含数字“三”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2)唐代诗人孟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于谦不愿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力抗争到底的决心。同时清朝诗人郑燮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明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王昌龄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一颗清白正直的心。 十一、选择题 11.犇综合实践。 牪毕业前夕,某班开展“读外国名著,看广阔人生”主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牪活动一:制作名著书签 (1)牪、可以结合第二单元学习的外国文学名著,用一句精炼的话写出你对某部外国名著的评价。 牪例:《安徒生童话》是献给世界儿童最好的礼物。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活动二:探寻标题奥秘 (2)牪、《鲁滨逊漂流记》在翻译成中文时,有人建议取名《荒岛求生》,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好呢?说明理由。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选择题 12.犇文言文阅读。 牪司马光 牪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2、选择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牪A.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牪B.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牪C.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牪D.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3、“足跌没水中”中的“没”的读音是(    ) 牪A.méi B.mò 14、“足跌没水中”的意思是(    ) 牪A.把脚伸进了水里。 牪B.脚上的鞋子掉进水里不见了。 牪C.站在水里,水没过了脚。 牪D.失足掉进缸中被水淹没了。 15、当小孩子落水后,其他人的表现是“弃去”,司马光的表现是“________”(用原文填空)。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十三、选择题 13.犇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牪【材料一】 牪人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人体内2/3以上是水。水是传递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如血液)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所必需的物质。水可以溶解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对维持人体组织的正常功能必不可少。喝足够的水可以预防感胃,使感冒患者早愈。因为感冒大多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菌入侵的一道防线,足够地饮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可促使人体排除废物。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水本身对身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 牪【材料二】 牪在“饮水与健康”宣传周里,学校组织相关人员召开座谈会。下面是谈话记录张师傅:我就喝的水,接上自来水,用火烧开,晾凉了,就能喝了。 牪李小明:我爱喝白开水,清凉可口,无异味,喝完嗓子很舒服。 牪王医生:高温煮沸的自来水,能够杀死水中的微生物,我只喝白开水。 牪刘老师:研究表明,开水中的钙、镁元素对身体健康是有益的,我选择喝白开水。 牪【材料三】 牪学校宣传栏引用了一句中国古话:“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 牪16、材料一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牪17、请结合材料一判断:关于水对人体的作用,下列哪个比喻不恰当?(       ) 牪A.散热器 B.润滑剂 C.防护兵 D.运输兵 牪18、从材料二中总结出人们选择喝白开水的四个理由,请分别用一个词概括。 牪理由一: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二:____________________ 牪理由三: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四:____________________ 牪19、你作为班里的卫生委员,请配合学校的宣传教育,在“饮水与健康”主题班会上做一个“饮水的重要性”专题即兴发言。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选择题 14.犇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牪穷人的风骨 牪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牪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过头,见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不认识他。 牪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只是想着让家长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牪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的便是厚厚的一沓一两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着,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牪我问:“少了多少呢?” 牪“5元。”家长有些难过,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的,怎么会少了呢?这可怎么办?”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牪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还不断地上上下下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遗失在何处的5元钱。 牪在搭上自己的5元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时,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牪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点儿。 牪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这位家长又找到了我,有些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5元钱递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上次给她捎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过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感觉到您肯定垫进去了5元钱,所以我今天给您送来。” 牪我百般推辞,我说:“5元钱的事,就算了吧。”但家长执意要还钱,推让半天之后,家长突然生气了,一把将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地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深秋的风里。 牪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穷人的风骨是什么。 牪这个世界上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猛然跌倒。 牪20、用一句话概括短文的内容。 牪_______________ 牪20、文章的题目是“穷人的风骨”,文中的“风骨”指的是什么? 牪________________ 牪22、短文中画“ ”的句子表明了“我”(       ) 牪A.担心说得太多,会让学生起疑心,进而知道事情的真相 牪B.把这样的事情当作一位老师分内之事,因此无需多做解释 牪C.不想让学生双肩承担一堆零钞的重量,突出了“我”对学生的爱护之情 牪23、这篇短文的中心人物是谁?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牪________________ 牪24、文中的父亲让人敬佩,假如你是他的女儿,你最想跟他说什么? 牪_______________ 十五、选择题 15.犇作文 牪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如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牪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牪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     依偎     纽扣     细腻     脉络     糕饼     悬崖 牪【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牪同学们做题前要认真读拼音,了解要书写的内容,写完后要检查书写是否有误。书写时要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要求工整、规范、正确。 牪同学们在书写时要多留意“腻”“糕”“崖”这几个字。 牪“腻”字由“月”和“贰”组成,右边的“贰”要写清楚,不要错写或漏写笔画。 牪“糕”字由“米”和“羔”组成,右边的“羔”要写清楚,不要错写或漏写笔画。 牪“崖”字由“山”和“厓”组成,下边的“厓”要写清楚,不要错写或漏写笔画。 二、选择题 2.A 解析:A 牪【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所以本题中注意完全正确的是A项。 牪B项:星宿sù——xiù 附和huó——hè 牪C项:载歌载舞zǎi——zài 牪D项:更改ɡènɡ——gēng 间隔jiān——jiàn    三、选择题 3.C 解析:C 牪【详解】考查汉字字形。 牪A.避静——僻静 牪B.壮列——壮烈 牪D.通霄——通宵 四、选择题 4.B 解析:B 牪【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辨析。A项,运用的修辞手法为夸张;B项,运用的修辞手法为比喻,把“寒风”比作“锋利的剑”;C项,运用的修辞手法为夸张;D项,运用的修辞手法为夸张。 牪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指为了启发读者或听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 牪比喻,就是打比方,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五、选择题 5.D 解析:D 牪【详解】本题考查对病句的理解和辨析。 牪A.本句搭配错误,“数量”和“提高”不能搭配,应改为: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增加了,质量明显提高了。 牪B.本句语意重复,“由衷”表示发自内心的,发自肺腑的,与“心里”意思重复,应该去掉“在心里”。 牪C.本句否定不当,“不再”和“避免”双重否定,造成句意混乱,应去掉“不”字。 六、选择题 6.C 解析:C 牪【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 牪C:“三四里”是概数,所以三四之间不能使用顿号。修改为:小河对岸三四里处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 七、选择题 7.D 解析:D 牪【详解】略 八、选择题 8.B 解析:B 牪【详解】略 九、选择题 9.     近或者左右     的称号     一场     一股 牪【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 牪(1)“9月27晚的终极赛场上,年纪最小的选手仅8岁,可他能背诵近700首左右诗文。”语义重复,应删去“近”或者“左右”。 牪(2)“大赛中,他一路战胜了许多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最终获得“诵读榜眼”。”成分残缺,缺宾语,在在句末加上“的称号”。 牪(3)“这次大赛,在我市掀起了一场诵读中华经典的热潮。”搭配不当,把“一场”改为一股。 十、选择题 10.     刘备     刘姥姥     水浒传     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牪【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牪“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拜访诸葛亮的故事。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 牪“三进大观园”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三进大观园的当事人是刘姥姥。 牪《水浒传》第五十八回《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 牪《西游记》中关于孙悟空的含数字“三”的故事有: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 牪(2)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和诗词名句理解。 牪唐代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牪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牪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牪清代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牪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牪唐代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牪后两句话的意思是:你到达洛阳以后,那里的亲友如果问起你我的情况,你就这样告诉他们王昌龄的一颗心,仍然像一块纯洁清明的冰盛在玉壶中。作者托辛渐给洛阳友人,带去这样一句话,是有背景的。当时作者因不拘小节,遭到一般平庸人物的议论,几次受到贬谪。这里,显然是作者在对那些污蔑之词作出回击,也是对最了解自己的友人们做出的告慰。表现了不肯妥协的精神。 十一、选择题 11.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一部看了就不想放下的书。     《鲁滨孙漂流记》更好,因为荒岛求生是鲁滨孙漂流经历的一部分,不能完整诠释鲁滨孙漂流的整个过程,所以用鲁滨孙漂流记更准确。 牪【详解】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第1小题用一句话评价一本书,可以结合书的内容或读完书后的感受来写,要写得精炼且有吸引力。第2小题回答要有理有据,有说服力。荒岛求生也是漂流生活的一个部分,因此用《鲁滨孙漂流记》更全面。 十二、选择题 12.A 解析:12、AC 13、B 14、D 15、     持石击瓮破之     机智、遇事冷静 牪【分析】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1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朗读句子的能力,要求学生朗读文言文时能正确停顿。完成此题时,先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便很容易得出答案。 1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理解识记。先理解“没”的意思,在此处是“淹没”之意,便很容易得出答案。 1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重点句子的翻译,在平时要加强理解识记。 1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完成此题时,先理解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抓住人物表现,即可分析出人物形象。 十三、选择题 13.C 解析:牪16、人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牪17、C 牪18、     方便     可口     讲卫生     有营养 牪19、水是生命之源,地球的所有生命都离不开水,喝足够的水可以预防感冒,可避免皮肤干燥,促进人体代谢。 牪【分析】 牪16、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牪结合“人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来看是材料一的总起句也是中心句,后文都在围绕此进行表述。 牪17、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比喻的运用。 牪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牪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牪结合“水是传递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如血液)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所必需的物质。”可以看出C不正确。 牪18、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牪学生在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注意找出文章的主要介绍对象和主要事件,准确把握和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牪从“清凉可口,无异味,喝完嗓子很舒服。”、“高温煮沸的自来水,能够杀死水中的微生物”、“开水中的钙、镁元素对身体健康是有益”中可以看出。 牪19、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 牪这类题要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结合自己的语言进行作答,表达要合理,答案不唯一。 十四、选择题 14.C 解析:牪20、一位贫穷的父亲执意归还给“我”为他女儿垫上的5元钱。 牪20、自食其力,不贪图小利,借了东西一定要还,坚持自己的操守。 牪22、C 牪23、父亲。他是一个有自尊,身处贫困处境仍有骨气的人。 牪24、父亲,我为你骄傲,虽然我们贫穷,但是我们更有骨气,这比例以更宝贵。 牪【分析】 牪20、本题考查了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描写的是一位贫穷的父亲托我捎给他女儿钱,因为少了5元钱,于是我把这钱垫上给了他的女儿。但事后这位父亲执意归还我。故本文可高度概括为:一位贫穷的父亲执意归还“我”为他女儿垫上的5元钱。 牪20、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本文通过描写一位贫穷的父亲执意归还“我”为他女儿垫上的5元钱的事,表现了这位父亲的风骨−−贫穷但有尊严。文中的“风骨”指的是自食其力,不贪图小利,借了东西一定要还,坚持自己的操守。 牪22、本题考查了根据句子的内容进行判断的能力。“给我的学生时,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从这句话中可看出,“我”不想让学生双肩承担一堆零钞的重量,突出了“我”对学生的爱护之情。 牪23、本题考查了对人物的理解。这篇短文的主要人物是“父亲”。从他给孩子的钱的币值上看,这是一个挣钱不容易的贫穷父亲。但从他执意还“我”的垫上的5元钱时,又看到了一个父亲的风骨——人穷志不短。所以这是一个善良的,有自尊、人穷志不短的父亲。 牪24、本题考查了对人物的理解。文中的父亲着实让人敬佩和感动,文中的老师也是一位细心的、善解人意的老师。对于文中的学生来说拥有这样的父亲和老师也是一种幸运。假如“我”是文中的学生,我会对父亲说:爸爸,虽然你不富有,但你用你的言行充实了我的心灵,我为您而骄傲。 十五、选择题 15.范文: 牪记住这一天 牪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艳阳天。阳光调皮地透过窗帘的缝隙,溜进屋内,在我的床上投下了斑驳的影子,企图唤醒梦中人。我睁开惺忪的睡眼。新的一天又开始启程了! 牪“惟妙!”妈妈匆匆走进我 解析:范文: 牪记住这一天 牪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艳阳天。阳光调皮地透过窗帘的缝隙,溜进屋内,在我的床上投下了斑驳的影子,企图唤醒梦中人。我睁开惺忪的睡眼。新的一天又开始启程了! 牪“惟妙!”妈妈匆匆走进我的房间,扯起嗓门,“妈妈有事得出去,你得乖乖在家写作业——记好了,电视一个指头也不许碰!”话音刚落,她便冲了出去。 牪我乖乖地抓起作业本,又揪起笔,在本子上“刷刷”地走着,对电视则是“望而止步”。别以为我不想看电视——对电视里那些精彩的节目,我就像羊儿对青草一般“垂涎三尺”。可是家中的“霸王”妈妈清楚地立下了指令,借我一万个胆子,我也没胆去与电视“做朋友”! 牪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伸了伸懒腰,随意地看了眼手表——10:00。“呀!”我像弹簧一般从椅子上蹦起来。“这……那……现在我最爱的节目正在播出呢!”我习惯性地操起电视遥控器,可妈妈的“命令”又回响在脑海里。“那——”我心如乱麻——虽然想看电视,但又怕被批评。 牪“看电视吧!作业可以过一会儿写,可电视又不能常常看!过了这村可就没有这店了!”一个邪恶的声音对我振振有词地“劝告”。我竟点点头:“对!再说,妈妈出去有事,一时半会儿是回不来的!”于是,我听信了“小恶灵”的话,津津有味地观看起了电视节目。 牪五分钟过去,十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咚!”啊,妈妈来了!我惊吓的程度不亚于鼠见了猫,手忙脚乱地关了电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坐在桌前。心“怦怦”直跳,妈妈应该什么都不会发觉吧? 牪妈妈悄无声息地进来了,她摸了摸电视——烫得像炭,又看看我——在旁若无人地写作业。“看电视了?”“没——有!” 牪暴风雨前的宁静。 牪“你看看你,啊?不仅不用功,还学会撒谎了!我平时是怎么教你的?你知不知道为了你,妈有多累?你……你……太不像话了!”妈妈脸都青了,咆哮着,像一头发怒的狮子。 牪“要记住:业荒于嬉。你平时再用功,一旦放纵了自己,平时的用功统统付之东流。”妈妈又放缓口气。 牪我一声不吭,但心里彩色电视像被在抽打。同时,我也把几个字塞入心里:业荒于嬉。 牪这一天,我永生难忘。它像一根无形的鞭子,在我放纵自己时,鞭打着,警醒着我。我要永远记住这一天,因为这一天让我懂得——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牪【详解】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也是考试中常见的一种作文形式,它容易让考生追寻到写作思路,但想写好它,却有点难度,写此类作文时,我们应该多思考,既能打开思路,也要围绕题目来写,做到不跑题的基本要求。 牪审题立意 牪“记住这一天”,显能是不平常的一天,对自己有重大意义,深刻印象的“这一天”,是自己的成长吗?是家庭的变化吗?是社会的发展吗?……是“这一天”显示出自己的认识选得不秀了新的关键性的体验与转折? 牪误区指导 牪有些考生,想不出有些什么日子是“不同反响”的。说实话,要想出一个“不同凡响”的日子确实不容易。或许有些考生会开始胡乱编造了,结果写出一篇虚假的,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这实在是写作的大忌。 牪思路点拨 牪考生从貌似普通和平凡的日子里,从一件寻常的事情中,看出“不同凡响”的意义来,表面看写“这一天”,其实是写“这一天的事”或者“这一天的情感”,写作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牪文体选择 牪本文适合写记叙文,不适合写议论文。 牪提纲: 牪开头:开门见山或者修辞式开头点题。 牪正文: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 牪结尾:总结式或者抒情式扣题,升华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