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二上册期末强化物理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们根据响度来辨别长笛和二胡发出的声音B“隔墙有耳”可以说明真空能够传播声音C“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要低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2一般来说,大礼堂四周墙壁都做的凹凸不平像蜂窝状,这是为了A提高装饰效果B增强声音的响度C减少声音的反射D增强声音的反射3对下面几幅图反映出来的各种现象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是在外面两个人说话,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B图乙树杈上的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升华形成的C图丙玻璃上的水是霜凝固形成的D图丁灯泡内壁上黑色的钨是钨蒸气凝华形成的4你认为小
2、红对下列生活中的物理量的估测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A人正常眨眼一次用时约2sB自行车行驶的速度约5m/sC教室门高约为3mD石家庄夏天教室内的温度一般在45左右5“水浴法”是一种常见的加热方式,它具有加热缓慢、均匀等优点。如图甲所示,橙橙同学用水浴法分别加热两种物质甲和乙,同时观察它们的物态。并根据记录的温度-时间数据绘制成如图乙所示的图像。根据她绘制的图像我们可以推测()At1时刻以后,甲物质一定在吸热Bt1时刻以后,甲物质一定在发生物态变化Ct1t2时间内,乙物质一定在吸热Dt1t2时间内,乙物质的液态部分在变少6下列现象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 日环食现象B 海市蜃楼C 水中倒
3、影D 雨后彩虹7图中所示的光路中正确的是()ABCD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成像规律中,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调节光屏位置得到凊晰的像。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的位置,适当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又可以得到清晰的像,则该镜片()A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 B是凹透镜,属远视民镜C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D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9自行车是绿色出行的交通工具。王小朵骑着自行车行驶在上学路上,她说自己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路旁的建筑B她骑的自行车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她身边飞驰而过的汽车10两台完全相同的电动小车,在水平路面上由同一地点同时向东作直线运
4、动,他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作出的下列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车运动的速度大小不相等C通过30m的路程,甲车所用的时间比乙车的长D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向东运动的二、填空题111978年在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由65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敲击时会使编钟_而发声,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主要是为了改变编钟发声时的_(选填“响度”、“音色”或“音调”)12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站在平静的池塘旁,可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和水中游的鱼,前者是光的_现象,后者是光的_现象,
5、所看到的都是_(填“实像”或“虚像”)13同学们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过程中,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同学们在白色光屏上可以看到多种色光,一位同学将白色光屏换成蓝色光屏,这时在光屏上只能看到_光。14花露水主要由酒精、水和食用香精配制而成;“花露”初见于宋词“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花上露水和草丛雾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填物态变化)形成的;喷洒在手臂上,香气弥漫,清凉爽肤,这是因为酒精容易_(填物态变化)会_(填“吸热”或“放热”)的缘故。15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甲醛丙烯酸羟乙酯制成的,其中心厚度只有0.05 mm。近视
6、眼患者戴的这种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_0.05 m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该眼镜对光线有_作用。16测量是一项基本技能。如图甲,被测木块的长度为_cm;如图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_,示数为_。17如图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人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由于光从水进入空气发生_现象形成的_填“实”或“虚”)像;后者是由于鱼缸的_(填“左”或“右”)侧部分等效于凸透镜而形成的_(填“实”或“虚”)像。18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判断_(选填“甲”或“乙”)物质是晶体,第5分钟时该物质是_态。19中国
7、青铜时代始于公元前2000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如图所示,考古家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观察出土的青铜器件,他看到的是_、_的虚像。此时,该物件与放大镜的距离应_10cm。(选填“”、“=”或“”)20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是_m/s;若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是35,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_。三、作图题21(1)甲图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请画出它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2)请在乙图作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光线;(3)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丙图画出物体AB经平面镜所成的像AB。四、实验题22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
8、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表中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小华又借来一个能够测量声源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的琴弦进行实验。(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最好填上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
9、缺数据。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铜600.76B铜600.89C铜601.02D铜800.76E铜_F铜1000.76G铁801.02H尼龙801.02I尼龙1000.8923为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颜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试管中装有适量的冰。(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和_。(2)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冰,这种加热方法叫做水浴法。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中的冰_,而且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3)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BC段的物质处于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10、,冰完全熔化需要_分钟。(4)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像中的DE段,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是因为_。24利用如图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1)选择A、B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关系。(2)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将_(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3)如果点燃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_。(4)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像的大小将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5小丽和小红共同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1、的实验。(1)如图所示。小丽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_cm。(2)在实验时,小丽用该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睛。看到如图中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_,若看到如图中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_。(均填字母)A小于10cm B大于10cm,且小于20cm C等于20cm D大于20cm(3)小丽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应将蜡烛向_(选填“上”或“下”)调整。(4)小丽完成实验后,小红继续探究,她把两只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放置,光屏上、两处会
12、得到清晰的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的光学器件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用一厚纸板挡住处的蜡烛,则,在光屏_(选填“”或“”)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26小周进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1)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如图1所示,则物体的长度读数为_cm,时间读数为_s;(2)用图2装置实验时,小车从A静止释放,从A到B所用时间tAB=2s,A到C所用时间tAC=3s,则BC间平均速度vBC=_m/s;(3)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AC间平均速度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4)如图3能够准确反映图2中小车从A到C运动情况的是_。(填字母)【参考答案
13、】一、选择题D解析D【详解】A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我们分辨出长笛和二胡发出的声音,是根据音色来区分的,故A错误;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真空不能够传播声音,故B错误;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响度要小一些,而不是音调要低一些,故C错误;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故选D。2C解析C【详解】大会礼堂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像蜂窝状似的,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声音被吸收),减弱声波的反射,已到达减弱回声的作用。故选C。3D解析D【分析】先要根据图反映的情景,说出每幅图观
14、察到的现象。然后结合物态变化过程给予解释说明即可。【详解】A图甲是在外面两个人说话,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珠。故A错误;B图乙树杈上的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C图丙玻璃上的水是霜熔化形成的。故C错误;D图丁灯泡内壁上黑色的钨是钨蒸气凝华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D。4B解析B【详解】A人正常眨眼一次的时间约为0.1s,故A不符合实际;B结合生活经验,自行车行驶的速度约为5m/s,故B符合实际;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教室门高于中学生身高,约为2m=200cm,故C不符合实际;D夏天,石家庄室外温度可能超过35,教室内温度要低于35,但不可能达到45,故D不符合实际。
15、故选B。5C解析C【详解】A甲物质在t1时刻后,温度不变,无法判断其是否吸热,故A选项错误;Bt1时刻以后,甲物质的物态变化未知,故B选项错误;Ct1t2时间内,乙物质熔化,温度不变,晶体在熔化时,一定在吸热,故C选项正确;Dt1t2时间内,乙物质的由固态变为了液态,故液体部分在变多,故D选项错误。故选C。6A解析A【详解】A日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B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雨后的彩虹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7A解析A【详解】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虚焦点,故A正确;
16、B入射角和反射角分别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夹角,图中i和r是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故B错误;C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为对称,故C错误;D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将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D错误。故选A。8D解析D【详解】由题意知,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的位置,适当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又可以得到清晰的像,说明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像呈现在光屏的前侧,所以该镜片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9B解析B【详解】王小朵骑着自行车行驶在上学路上,说自己是“静止”的,则她自己与参照物之间位
17、置没有改变。选择路旁的建筑、迎面走来的行人、从她身边飞驰而过的汽车为参照物,她的位置都在改变,是运动的;选择她骑的自行车为参照物,她的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选B。10D解析D【解析】【详解】A、由图象知甲乙的s-t图象都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由图象知,乙的速度,v甲v乙,即两车运动的速度大小不相等,故B正确;C、读图可知,通过30m的路程,甲车所用的时间大于乙所以的时间,故C正确;D、因为v甲v乙,甲、乙两车由同一地点同时向东作直线运动,所以乙在甲车的前面向东运动,两物体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故D错误;故选D。【点睛】由图象找出两物体
18、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是解题的关键,应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s与t成正比,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二、填空题11振动 响度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敲击编钟时,编钟振动而发声。2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为振幅大小,用力敲同一个编钟,编钟响度会大,轻敲编钟,编钟响度小。12直线传播 反射 折射 虚像 【详解】1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日食在物理学中,这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234站在平静的池塘旁,可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和水中游的鱼,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可知,看到树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看到的鱼是光的折射现象,这些看到的都是虚像13蓝【详解】一位同学将白色光屏换成蓝色光屏,蓝色光屏只能
19、反射蓝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因此在光屏上只能看到蓝光。14液化 汽化 吸热 【详解】1花上露水和草丛雾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形成的,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23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时吸热。花露水中含有酒精,喷在手臂上清凉爽肤,这是由于酒精容易汽化,汽化时从皮肤吸热的缘故。15大于 发散 【详解】1近视眼患者戴的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的边缘厚度要比中间的厚度大,故这种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大于0.05mm。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解析大于 发散 【详解】1近视眼患者戴的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的边缘厚度要比中间的厚度大,故这种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大于0.05mm。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
20、作用。1640 1 -3 【详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左端在1.00cm刻度处,末端刻度值为4.40cm,木块的长度为L=4.40cm-1.解析40 1 -3 【详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左端在1.00cm刻度处,末端刻度值为4.40cm,木块的长度为L=4.40cm-1.00cm3.40cm23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即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在“0”的下方,显示的温度低于0,温度计的示数为-3。17光的折射 虚 右 虚 【详解】12我们看到的第一条鱼,不是鱼的实际位置,而是由于
21、光的折射形成的鱼的虚像,所以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浅一些34当从鱼缸侧面看水解析光的折射 虚 右 虚 【详解】12我们看到的第一条鱼,不是鱼的实际位置,而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鱼的虚像,所以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浅一些34当从鱼缸侧面看水中鱼时,这时鱼缸的右侧部分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鱼在1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8甲 固 【详解】1由图可知,甲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上升、不变、升高,是晶体的熔化过程。乙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的过程,是非晶体的熔化过程。2晶体从第15min开始熔化,到第3解析甲 固 【详解】1由图可知,甲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上升、不变、升高,是晶体的熔化过程。乙物质吸收
22、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的过程,是非晶体的熔化过程。2晶体从第15min开始熔化,到第36min结束,第5分钟时该物质没有开始熔化,处于固态。19正立 放大 【详解】123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和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由图可知,考古家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观察出解析正立 放大 【详解】123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和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由图可知,考古家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观察出土的青铜器件,即此时凸透镜相当于放大镜,则物距小于10cm。20125 【详解】1甲车的速度为2乙车的速度为丙车的速度为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
23、比是3:5,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解析125 【详解】1甲车的速度为2乙车的速度为丙车的速度为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是3:5,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三、作图题21(1) ;(2) ;(3)【详解】(1)平行于凸透镜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连接入射点和右侧焦点并延长,标上箭头,如图所示(2)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解析(1) ;(2) ;(3)【详解】(1)平行于凸透镜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连接入射点和右侧焦点并延长,标上箭头,如图所示(2)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3)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
24、镜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四、实验题22A B C A D F 80 1.02 【详解】(1)123根据控制变量法,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时,应解析A B C A D F 80 1.02 【详解】(1)123根据控制变量法,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故选A、B、C。应选用编号为A、B、C的琴弦进行实验。(2)456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应选用编号为A、D、F的琴弦进行实验。(3)78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
25、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选择E、G、H对比可知,表格应该填入与铁、尼龙的数据相同,即80、1.02。23温度计 秒表(计时器) 受热均匀 固液共存态 3 不能 试管中的水温度达到100后与烧杯中水温相同,不能继续吸热 【详解】(1)12探究固体解析温度计 秒表(计时器) 受热均匀 固液共存态 3 不能 试管中的水温度达到100后与烧杯中水温相同,不能继续吸热 【详解】(1)1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需测量温度和时间,工具是温度计和秒表。(2)3水浴法加热时,水包裹试管,加热均匀。(3)45BC段是晶体吸热熔化过程,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态,从1分钟开始熔化到4分钟
26、熔化完,共3分钟。(4)67烧杯中的水沸腾后,达到沸点,试管内的水也会达到沸点,没有温差,不会继续吸热,也不会沸腾。【点睛】24大小 没有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不变 【详解】(1)1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解析大小 没有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不变 【详解】(1)1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2)2光屏能接收到实像,但接收不到虚像,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光屏上没有蜡烛的像。(3)3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
27、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4)4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所以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不变。250 B A 下 缩小 照相机 C 【详解】(1)1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焦距。由图知道,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直解析0 B A 下 缩小 照相机 C 【详解】(1)1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焦距。由图知道,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所以,该凸
28、透镜的焦距为40.0cm-30.0cm=10.0cm(2)2因为图A的情形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要看到如图A的情形,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B。3图B的情形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要看到图B的情形,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即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A。(3)4由图示的光屏、凸透镜、烛焰三者的位置关系知道,蜡烛的中心高于凸透镜、烛焰的中心,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就要使蜡烛向下调整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4)56由图知道,此时物距大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
29、理制成的。 7若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B处烛焰的光线通过凸透镜仍然可以成像,所以在光屏上C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现象。2670 337.5 0.4 偏大 C 【详解】(1)1由图1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测量时物体对准4刻度线,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70cm。2停表的小解析70 337.5 0.4 偏大 C 【详解】(1)1由图1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测量时物体对准4刻度线,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70cm。2停表的小表盘指针已超过5和6的中间刻度,那么大表盘的读数为37.5s,而小表盘的读数为5min,所以停表的读数为337.5s。(2)3由题意知,小车从B到C所用的时间为tBC=tAC-tAB=3s-2s=1s通过的路程sBC=40.00cm=0.4m则对应的平均速度(3)4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的AC间的时间偏小,据知,所测的平均速度偏大。(4)5由图3知,ABC都是s-t图象,A中物体处于静止状态,B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中物体做加速运动,D是v-t图象,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小车从斜面上静止滑下的过程所做的是加速运动,所以C选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