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城市快速路设计——含高架.ppt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924424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快速路设计——含高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城市快速路设计——含高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城市快速路设计——含高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城市快速路设计——含高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城市快速路设计——含高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城市快速路城市快速路城市快速路城市快速路1整理课件七七 快速路设计快速路设计 城市快速路城市快速路是指在城市内修建的由是指在城市内修建的由主路、辅路、匝道主路、辅路、匝道等组成的等组成的供机动车辆快速通行的道路系统。供机动车辆快速通行的道路系统。修建城市快速路是解决大城市机动车辆修建城市快速路是解决大城市机动车辆交通问题交通问题的措施之一。的措施之一。快速路快速路特点:特点:主路具有单向双车道或多车道、主路具有单向双车道或多车道、全部控制出入、全部控制出入、通行能力大等。通行能力大等。2整理课件七七 快速路设计快速路设计 快速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功能类似于快速路在城市道路

2、网中的功能类似于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在公路网中的功在公路网中的功能,只是规模不同而已。能,只是规模不同而已。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快速路在我国大陆城市里出现,还是近十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快速路在我国大陆城市里出现,还是近十多年的事情,在多年的事情,在通行能力分析、道路几何设计、地面与高架通行能力分析、道路几何设计、地面与高架的关系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值得研究和进一步完善的问题。的关系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值得研究和进一步完善的问题。3整理课件七七 快速路设计快速路设计7.1 7.1 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7.2 7.2 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7.3 7.3 平面设计平面设计7.4 7.4 纵断面设计纵断面

3、设计7.5 7.5 出入口设计出入口设计7.6 7.6 高架路设计高架路设计4整理课件七、快速路设计七、快速路设计7.1 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城市快速路通行能力,分为城市快速路通行能力,分为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道。道路服务水平分路服务水平分AF六个等级。设计通行能力等于可能通行能力六个等级。设计通行能力等于可能通行能力乘以道路给定服务水平的乘以道路给定服务水平的V/C(交通量道路容量交通量道路容量)比率。比率。5整理课件七七 快速路设计快速路设计7.1 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6整理课件七快速路设计七快速路设计7.2 横断面设计横断

4、面设计一、一般要求一、一般要求二、车行道二、车行道三、分车带三、分车带四、路肩四、路肩五、横断面布置形式五、横断面布置形式7整理课件七快速路设计七快速路设计7.2 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 一、一般要求一、一般要求城市快速路横断面分为城市快速路横断面分为整体平地式和高架整体平地式和高架(地道地道)分离式两类分离式两类。整体平地式整体平地式横断面包括:横断面包括:快速机动车道、快速机动车道、变速车道、集散车道、变速车道、集散车道、紧急停车带、中间带、两侧带、紧急停车带、中间带、两侧带、辅路辅路(慢速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慢速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或路肩等部分组成。和人行道或路肩等部分组成。8整

5、理课件七快速路设计七快速路设计7.2 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 一、一般要求一、一般要求高架高架(地道地道)分离式分离式包括:包括:高架式或地道式快速机动车道和地面辅路系统。高架式或地道式快速机动车道和地面辅路系统。其中快速机动车道由行车道、中间带、两侧防撞墙以及紧急其中快速机动车道由行车道、中间带、两侧防撞墙以及紧急停车带、变速车道、集散车道等组成;停车带、变速车道、集散车道等组成;地面辅路由机动车道、中间带地面辅路由机动车道、中间带(桥墩桥墩)、两侧带、非机动车道、两侧带、非机动车道及入行道或路肩等部分组成。及入行道或路肩等部分组成。二者依靠二者依靠上、下匝道上、下匝道相互联系。相互联系。9整

6、理课件七快速路设计七快速路设计7.2 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 一、一般要求一、一般要求城市快速路车行道车道数一般应按交通发展预测的交通量与城市快速路车行道车道数一般应按交通发展预测的交通量与道路通行能力的关系来确定。道路通行能力的关系来确定。高架路的车道数以高架路的车道数以6车道为宜,至少应为车道为宜,至少应为4车道,并考虑增加车道,并考虑增加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10整理课件七快速路设计七快速路设计7.2 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一、一般要求一、一般要求二、车行道二、车行道三、分车带三、分车带四、路肩四、路肩五、横断面布置形式五、横断面布置形式11整理课件七七 快速路设计快速路设计7.2 横断面

7、设计横断面设计 二、车行道二、车行道车行道宽度:车行道宽度应包括主路与辅路二部分。主路车行道宽度:车行道宽度应包括主路与辅路二部分。主路车行道宽度包括根据交通发展预测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二者车行道宽度包括根据交通发展预测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二者关系确定的车行道宽度、紧急停车带宽度以及路线带宽度关系确定的车行道宽度、紧急停车带宽度以及路线带宽度之和。之和。主路一条车道宽度一般应采用主路一条车道宽度一般应采用3.75m,当城市中心区以小,当城市中心区以小车为主时,可将小车道设为车为主时,可将小车道设为3.5m;车行道还包括集散车道、变速车道、紧急停车带、辅路等。车行道还包括集散车道、变速车道、紧急停车带、

8、辅路等。12整理课件七七 快速路设计快速路设计13整理课件七快速路设计七快速路设计7.2 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三、分车带三、分车带1中间带:中间带:快速路上、下行快速机动车道之间必须设中间带予以分隔。快速路上、下行快速机动车道之间必须设中间带予以分隔。快速路的中间分隔带由中央分隔带及行车方向两左侧路缘快速路的中间分隔带由中央分隔带及行车方向两左侧路缘带组成。带组成。为保证快速路机动车的速度及行车安全,中间带宜大于为保证快速路机动车的速度及行车安全,中间带宜大于3m。一般中央分隔带大于一般中央分隔带大于2m,两侧路缘带各为,两侧路缘带各为1.5m。快速路。快速路上中央分隔带上中央分隔带般每般每1

9、km设断口一道。设断口一道。14整理课件七七 快速路设计快速路设计7.2 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2两侧带两侧带两侧带是主路与辅路的分界线,它由分隔带与左、右路缘两侧带是主路与辅路的分界线,它由分隔带与左、右路缘带组成。带组成。分隔带宽度不小于分隔带宽度不小于1.5m,可根据用地条件增加宽度以作为,可根据用地条件增加宽度以作为绿化隔离设施,临主路一侧路线带为绿化隔离设施,临主路一侧路线带为0.5m,临辅路一侧为,临辅路一侧为0.25m,即两侧带的最小宽度为,即两侧带的最小宽度为2.25m。两侧带遇市区人流集中处,应在辅路侧两侧带遇市区人流集中处,应在辅路侧设隔离栅,设隔离栅,减少人减少人流对主路机

10、动车的干扰。流对主路机动车的干扰。公交车站应设在辅路上,可利用两侧分隔带设置停靠站。公交车站应设在辅路上,可利用两侧分隔带设置停靠站。但在主路一侧应加隔离栅,以确保人行安。但在主路一侧应加隔离栅,以确保人行安。15整理课件七快速路设计七快速路设计7.2 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一、一般要求一、一般要求二、车行道二、车行道三、分车带三、分车带四、路肩四、路肩五、横断面布置形式五、横断面布置形式16整理课件七快速路设计七快速路设计7.2 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四、路肩四、路肩平地式断面机动车道路面边缘设硬路肩与土路肩。硬路肩平地式断面机动车道路面边缘设硬路肩与土路肩。硬路肩宽度不大于宽度不大于25m,土

11、路肩宽度不大于,土路肩宽度不大于0.75m。硬路肩宜采。硬路肩宜采用主路的路面结构。用主路的路面结构。17整理课件七快速路设计七快速路设计7.2 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一、一般要求一、一般要求二、车行道二、车行道三、分车带三、分车带四、路肩四、路肩五、横断面布置形式五、横断面布置形式18整理课件七快速路设计七快速路设计7.2 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五、横断面布置形式五、横断面布置形式 城市快速路的路段横断布置形式分为城市快速路的路段横断布置形式分为平地整体式、高架平地整体式、高架(隧道隧道)分离式分离式二种或上述两种的组合形式。二种或上述两种的组合形式。应根据地形、地物条件因地制宜选用,横断面布置

12、应满足应根据地形、地物条件因地制宜选用,横断面布置应满足交通组织与行车安全的要求。交通组织与行车安全的要求。19整理课件七快速路设计七快速路设计7.3 平面设计平面设计 快速路属于城市道路中级别最高的道路形式,机动车快快速路属于城市道路中级别最高的道路形式,机动车快车道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快速交通系统。车道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快速交通系统。其平面设计包括:其平面设计包括:道路中线的线形设计道路中线的线形设计 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平面布置设计。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平面布置设计。20整理课件七快速路设计七快速路设计7.3 平面设计平面设计与其它类别的城市道路一样,快速路平面线形也是由与其它类别的城

13、市道路一样,快速路平面线形也是由直线、直线、园曲线、缓和曲线园曲线、缓和曲线三种几何线形构成,平面线形设计的原三种几何线形构成,平面线形设计的原则、方法也完全一样;则、方法也完全一样;但,由于快速路的特点,其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二种但,由于快速路的特点,其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二种几何线形的几何线形的控制标准控制标准与其它类别道路有所不同。与其它类别道路有所不同。21整理课件七七 快速路设计快速路设计1直线长度直线长度7.3 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快速路平面线形中最大直线长度为快速路平面线形中最大直线长度为20倍车速,同向曲线间倍车速,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为最小直线长度为6倍车速,反向曲线间最小

14、方线长度为倍车速,反向曲线间最小方线长度为2倍倍车速。车速。22整理课件七七 快速路设计快速路设计7.3 平面设计平面设计2.圆曲线半径圆曲线半径23整理课件七七 快速路设计快速路设计3缓和曲线缓和曲线7.3 平面设计平面设计4圆曲线超高圆曲线超高24整理课件七七 快速路设计快速路设计5平曲线长度平曲线长度7.3 平面设计平面设计6停车视距停车视距25整理课件七七 快速路设计快速路设计7.1 7.1 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7.2 7.2 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7.3 7.3 平面设计平面设计7.4 7.4 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7.5 7.5 出入口设计出入口设计7.6 7.6 高架

15、路设计高架路设计26整理课件七快速路设计七快速路设计7.4 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快速路纵断面设计应符合城市竖向规划控制标高,与城市快速路纵断面设计应符合城市竖向规划控制标高,与城市设计相协调,与环境相协调。纵断面设计应考虑地上、地设计相协调,与环境相协调。纵断面设计应考虑地上、地下构筑物、管线、水文、地质等条件,纵坡要均匀、缓顺。下构筑物、管线、水文、地质等条件,纵坡要均匀、缓顺。一、纵坡一、纵坡27整理课件七快速路设计七快速路设计7.4 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二、坡长二、坡长28整理课件七七 快速路设计快速路设计三、竖曲线三、竖曲线7.4 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29整理课件七七 快速路设计快速路

16、设计7.1 7.1 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7.2 7.2 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7.3 7.3 平面设计平面设计7.4 7.4 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7.5 7.5 出入口设计出入口设计7.6 7.6 高架路设计高架路设计30整理课件七快速路设计七快速路设计7.5 出入口设计出入口设计快速路出入口在位置、间距及端部的几何设计上,应保证不让快速路出入口在位置、间距及端部的几何设计上,应保证不让主线的直行交通受到干扰,并安全、迅速的实现分、合流交通。主线的直行交通受到干扰,并安全、迅速的实现分、合流交通。根据城市快速路的性质,其出人口分为两类,一类是与立交匝根据城市快速路的性质,其出人口

17、分为两类,一类是与立交匝道相接的出入口道相接的出入口(A型型),另一类是与辅路相接的出入口,另一类是与辅路相接的出入口(B型型)。31整理课件七七 快速路设计快速路设计7.4 出入口设计出入口设计一、出入口位置一、出入口位置 出入口一般情况下应设在出入口一般情况下应设在主线行车道的右侧主线行车道的右侧。出入口位置应明。出入口位置应明显显易于识别易于识别,因此,在设置快速路出入口时,因此,在设置快速路出入口时应注意如下几点:应注意如下几点:(1)出入口附近的平曲线、竖曲线必须采用尽可能大的半径。出入口附近的平曲线、竖曲线必须采用尽可能大的半径。(2)一般情况下,将出口设置在跨线桥等构造物之前;当

18、设置一般情况下,将出口设置在跨线桥等构造物之前;当设置在跨线桥后时,距跨线桥的距离应大于在跨线桥后时,距跨线桥的距离应大于150。(3)入口应设在主线的下坡路段,以便于重型车辆利用下坡加入口应设在主线的下坡路段,以便于重型车辆利用下坡加速,并使汇流车辆汇入主线之前保持充分的视距,以利合流。速,并使汇流车辆汇入主线之前保持充分的视距,以利合流。32整理课件七七 快速路设计快速路设计(4)主线与匝道的分流处,当需给误行车辆提供返回余地时,主线与匝道的分流处,当需给误行车辆提供返回余地时,行车道边缘应加宽一定偏置值,并用圆弧连接主线和匝道路行车道边缘应加宽一定偏置值,并用圆弧连接主线和匝道路面边缘,

19、偏置值和楔形端部鼻端半径规定如表所示。面边缘,偏置值和楔形端部鼻端半径规定如表所示。7.5 出入口设计出入口设计一、出入口位置一、出入口位置33整理课件七快速路设计七快速路设计7.5 出入口设计出入口设计楔型端端部后的过渡长度楔型端端部后的过渡长度Z1,Z2,根据表的渐变率计算。,根据表的渐变率计算。当主线硬路肩宽度能满足停车宽度要求时,偏置宽度可采用硬路当主线硬路肩宽度能满足停车宽度要求时,偏置宽度可采用硬路肩宽度。渐变段部分硬路肩应铺成与行车道路面相同的结构。肩宽度。渐变段部分硬路肩应铺成与行车道路面相同的结构。34整理课件七快速路设计七快速路设计7.5 出入口设计出入口设计(5)B型出入

20、口应用缘石等与其它道路明显地区别开来,以便型出入口应用缘石等与其它道路明显地区别开来,以便能明显确认其存在位置。能明显确认其存在位置。二、出入口间距二、出入口间距出入口间距应能保证主线交通不受分合流交通的干扰,并为出入口间距应能保证主线交通不受分合流交通的干扰,并为分合流交通加、减速及转换车道提供安全、可靠的道路几何分合流交通加、减速及转换车道提供安全、可靠的道路几何条件。条件。35整理课件七快速路设计七快速路设计7.5 出入口设计出入口设计36整理课件七快速路设计七快速路设计7.5 出入口设计出入口设计37整理课件七快速路设计七快速路设计三、辅助车道三、辅助车道7.5 出入口设计出入口设计在

21、快速路的分合流处,为使车道数的平衡与基本车道数两在快速路的分合流处,为使车道数的平衡与基本车道数两者不产生矛盾,必须附加适当长度的辅助车道。所谓基本者不产生矛盾,必须附加适当长度的辅助车道。所谓基本车道数是指道路在全长或较长路段内必须保持的车道数。车道数是指道路在全长或较长路段内必须保持的车道数。同一条道路相邻两段路的基本车道数每次增减不得多于一同一条道路相邻两段路的基本车道数每次增减不得多于一条,变化点应距互通式立体交叉条,变化点应距互通式立体交叉0.51.0km,并设置渐变,并设置渐变率不大于率不大于1/50的过渡段。的过渡段。38整理课件七七 快速路设计快速路设计7.1 7.1 通行能力

22、及服务水平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7.2 7.2 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7.3 7.3 平面设计平面设计7.4 7.4 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7.5 7.5 出入口设计出入口设计7.6 7.6 高架路设计高架路设计39整理课件七七 快速路设计快速路设计7.6 高架路设计高架路设计高架路是城市快速路的一种主要形式。高架道路系统包括高高架路是城市快速路的一种主要形式。高架道路系统包括高架桥连续跨越二条以上的横向道路、沟通高架桥与地面交通架桥连续跨越二条以上的横向道路、沟通高架桥与地面交通的上、下匝道及其两端衔接点和相邻的地面道路网络。的上、下匝道及其两端衔接点和相邻的地面道路网络。高架路可充分利用城市昂贵的

23、土地资源,适用于用地受限制高架路可充分利用城市昂贵的土地资源,适用于用地受限制的市区,尤其适用于地下水位高、地下设有大量公用管线设的市区,尤其适用于地下水位高、地下设有大量公用管线设施以及横向道路密集、交通较为繁忙的地区。施以及横向道路密集、交通较为繁忙的地区。40整理课件七七 快速路设计快速路设计7.6 高架路设计高架路设计高架路由高架路由基本路段、交织区和匝道连接点基本路段、交织区和匝道连接点三种不同类型的路三种不同类型的路段组成。段组成。基本路段:不受驶入、驶出匝道的合流、分流及交织流影响基本路段:不受驶入、驶出匝道的合流、分流及交织流影响的路段;的路段;交织区:一条或多条车流沿着高架道

24、路一定长度、穿过彼此交织区:一条或多条车流沿着高架道路一定长度、穿过彼此行车路线的路段。交织路段一般由合流区和紧接着的分流区行车路线的路段。交织路段一般由合流区和紧接着的分流区组成;组成;匝道连接点:驶入及驶出匝道与高架道路的连接点。匝道连接点:驶入及驶出匝道与高架道路的连接点。41整理课件七快速路设计七快速路设计7.6 高架路设计高架路设计42整理课件七七 快速路设计快速路设计43整理课件七七 快速路设计快速路设计一、横断面设计一、横断面设计二、平、纵线形设计二、平、纵线形设计三、匝道设计三、匝道设计7.6 高架路设计高架路设计44整理课件七七 快速路设计快速路设计一、横断面设计一、横断面设

25、计1)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2)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并预留管线位置。成部分,并预留管线位置。1、设计原则、设计原则3)交叉口范围的设计要注意。交叉口范围的设计要注意。2、横断面布置形式见书上、横断面布置形式见书上290页页7.6 高架路设计高架路设计45整理课件七快速路设计七快速路设计二、平面、纵断面设计二、平面、纵断面设计7.6 高架路设计高架路设计高架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原则上同高架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原则上同一般平地式快速路一般平地式快

26、速路。平面设计时在布置桥墩、桥台时需要考虑墩平面设计时在布置桥墩、桥台时需要考虑墩(台台)位置、尺寸对地位置、尺寸对地面交通及地面设施的影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建设冲突。面交通及地面设施的影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建设冲突。纵断面设计关键纵断面设计关键在于桥梁在于桥梁标高和纵坡及坡长问题标高和纵坡及坡长问题。桥梁标高既涉。桥梁标高既涉及工程造价,又涉及高架路与城市景观的协调;纵坡及坡长涉及及工程造价,又涉及高架路与城市景观的协调;纵坡及坡长涉及桥上排水及行车平顺性。桥上排水及行车平顺性。纵断面设计要点及其纵断面线形见书纵断面设计要点及其纵断面线形见书P288页。页。46整理课件7.6 高架路设计高架

27、路设计三、匝道设计三、匝道设计1原则与规定原则与规定2.匝道形式匝道形式 47整理课件三、匝道设计三、匝道设计1原则与规定原则与规定 (1)匝道布置应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架道路在道路网中担负的交匝道布置应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架道路在道路网中担负的交通需求,提高高架道路的利用率,使行驶高架道路的交通通行时通需求,提高高架道路的利用率,使行驶高架道路的交通通行时间最短。间最短。(2)匝道的设置位置应符合交通现状和规划路网中的主要流向。匝道的设置位置应符合交通现状和规划路网中的主要流向。48整理课件7.6 高架路设计高架路设计三、匝道设计三、匝道设计1原则与规定原则与规定 (3)匝道间距应合理,一方面要确保

28、快速道路的畅通,减少因匝道间距应合理,一方面要确保快速道路的畅通,减少因匝道出、入引起的交织、合流、分流区段的影响范围;另一方面匝道出、入引起的交织、合流、分流区段的影响范围;另一方面应注意匝道间距不宜过大,致使匝道与地面道路衔接处的流量过应注意匝道间距不宜过大,致使匝道与地面道路衔接处的流量过于集中而阻塞交通。于集中而阻塞交通。49整理课件(4)注意用地与建筑拆迁条件,因地制宜,近、远期结合,预留好注意用地与建筑拆迁条件,因地制宜,近、远期结合,预留好续建匝道位置。续建匝道位置。(5)匝道布置应尽量避免在主要横向道路交叉口前衔接,注意邻近匝道布置应尽量避免在主要横向道路交叉口前衔接,注意邻近

29、地区路网的交通组织作用,因地制宜设立辅助车道,缓解交通。地区路网的交通组织作用,因地制宜设立辅助车道,缓解交通。1原则与规定原则与规定7.6 高架路设计高架路设计三、匝道设计三、匝道设计50整理课件(6)在保证主线设计标准前提下,匝道布置形式在保证主线设计标准前提下,匝道布置形式(对称、错位、定对称、错位、定向等向等)应因地制宜尽量减少拆迁,充分利用现有路幅宽度,增应因地制宜尽量减少拆迁,充分利用现有路幅宽度,增加环境设施带宽度。加环境设施带宽度。(7)根据实际情况及实施的可能性选择匝道位置。根据实际情况及实施的可能性选择匝道位置。1原则与规定原则与规定7.6 高架路设计高架路设计三、匝道设计

30、三、匝道设计51整理课件七七 快速路设计快速路设计2.匝道形式匝道形式52整理课件高架通路的驶人、驶出匝道的高架通路的驶人、驶出匝道的连接点连接点是路段通行能力最小的控是路段通行能力最小的控制路段,当交通量达到饱和或超饱和时将出现驶人匝道上的制路段,当交通量达到饱和或超饱和时将出现驶人匝道上的车辆因无法在主线车流中找到可穿插车辆因无法在主线车流中找到可穿插(合流合流)空挡而排队阻塞,空挡而排队阻塞,在驶出匝道上的车辆因地面道路的原因导致匝道交通受阻而影在驶出匝道上的车辆因地面道路的原因导致匝道交通受阻而影响主线车流驶出。响主线车流驶出。因此,在交通拥挤及阻塞情况下,合流、分流或交织区可能会因此

31、,在交通拥挤及阻塞情况下,合流、分流或交织区可能会形成车辆排队现象,且范围变化很大,可长达几公里。形成车辆排队现象,且范围变化很大,可长达几公里。所以考虑在稳定车流情况下,要满足合流、分流或交织区的驶所以考虑在稳定车流情况下,要满足合流、分流或交织区的驶人、驶出匝道不同组合情况厂的匝道最小间距。人、驶出匝道不同组合情况厂的匝道最小间距。七七 快速路设计快速路设计7.6 高架路设计高架路设计53整理课件城市快速路的建设,在我国大城市里可谓方兴未艾。就其城市快速路的建设,在我国大城市里可谓方兴未艾。就其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应该说介于一般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应该说介于一般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之间,其设计理论和方法并没有多少更新的东西。之间,其设计理论和方法并没有多少更新的东西。一个城市要规划、设计好城市快速路系统、充分发挥其快一个城市要规划、设计好城市快速路系统、充分发挥其快速交通功能,首先需要快速路网络功能完整、通行能力需速交通功能,首先需要快速路网络功能完整、通行能力需求明确、与城市其它道路网衔接合理,然后才是解决每条求明确、与城市其它道路网衔接合理,然后才是解决每条快速路的几何设计问题,也只有这样,具体设计时才能做快速路的几何设计问题,也只有这样,具体设计时才能做到有据可依、有的放矢。到有据可依、有的放矢。七 快速路设计快速路设计54整理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