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孝道文化研学报告.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923144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孝道文化研学报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孝道文化研学报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孝道文化研学报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孝道文化研学报告.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孝道文化研学报告.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研学报告统计1706班1壹贰叁中国民族孝道的历史变迁传统孝道的现代困境当代的创造性转换孝道目 录2中国民族孝道的历史变迁壹3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孝”作为一种文化体系、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而发展的,而在当代孝文化作为一种最基本的亲亲关系,应该也可以发挥它应有的当代价值,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传统孝文化是在华夏数千年历史中孕育、诞生和发展起来的。黑格尔曾说过“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中国孝文化4中国传统孝文化历经了古时期的萌芽、西周的兴盛、春秋战国的转化、汉代的政治化、魏晋南北朝的深化、宋明时期的

2、极端化直至近代的变革,是在中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孝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在当代,我们不能对其作简单的二元对立分析,而要从孝文化的历史与内涵中重新审视其当代价值。孝作为一种社会意志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5孝道的形成与确立先秦先秦宋元明清宋元明清 孝道走向极端化、愚昧化汉魏隋唐汉魏隋唐“以孝治天下”近代近代孝道的变革与社会适应历史变迁历史变迁6先秦:孝道的形成与确立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之语,充分说明了孝之原始意义。人们在生产劳动,与大自然的不断斗争中,为乞求平安而进行的一种尊祖敬宗的祭祀活动。殷商、西周是传统

3、文化的开端和创造时期,也是孝观念的初步形成和确立时期。殷人把祖先视为喜怒无常、令人惧怕的鬼神,他们对祖先的祭祀更多的是一种宗教意义上的祈求,并没有更多的伦理内涵。到了西周,人们依然对祖先进行虔诚而隆重的祭祀,不过与殷人不同的是,周人对祖先的祭祀既是一种宗教行为和政治行为,又包含着浓厚的敬仰、追念等血缘亲情,是一种伦理行为。值得注意的是,西周孝观念除了祭祀祖先这层含义之外,还增添了奉养父母的新意义。祭祀祖先是贵族的特权,奉养父母作为平民的义务,使孝观念向着“子德”的方向演进,并逐渐取代祖先祭祀,成为后世孝道德主要内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文化开创者孔子在其思想理论中丰富和发展了孝文化的内涵,提出了

4、“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观点,“仁”是众德之总,而“孝弟”则又被视为众德之源、之总的“本”,其地位在整个传统理论中升到了核心,同时确立了“孝”对于所有人的道德要求的普遍性,“孝”也从此成为协调亲子关系的伦理规范,并成为古代社会宗法道德的基础。孟子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观点,并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其天下太平。”还进一步强调“事亲,事之本也”,认为尊亲、事亲是人生最大的事情。孔孟对孝的论述,已经涉及到后世孝道的方方面面,从而确立了传统孝道的基本面貌。7汉魏隋唐:“以孝治天下”汉代是中国帝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定型

5、的时期,也是孝道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它建立了以孝为核心的社会统治秩序,它把孝作为自己治国安民的主要精神基础。随着儒家思想体系独尊地位的确立,孝道对于维护君主权威、稳定社会等级秩序的价值更加凸显,“以孝治天下”的孝治思想也逐渐走向理论化、系统化。孝经、礼记以及“三纲”学说集中体现了孝治理论的风貌。孝道由家庭伦理扩展社会伦理、政治伦理,孝与忠相辅相成,成为社会思想道德体系的核心,“以孝治天下”也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孝治国”的王朝,并实施了一些举措,提倡和推行孝道。魏晋至隋唐五代七百余年,孝道观念虽然时而淡薄时而强化,但各朝统治者都坚持汉代孝道的基本

6、精神,比如“举孝廉”作为察举的主要内容之一,一致为后世所承袭沿用,清代的“孝廉方正”仍是进宫入仕的重要途径。其间最值得强调的就是孝道向法律领域的全面渗透,凭借法律力量推行孝道,进而实现对整个社会的控制,这也是“以孝治天下”的重要方法。8宋元明清:孝道走向极端化、愚昧化宋元明清时期,程朱理学成为社会正统思想,理学家认为孝道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的伦理属性,儿子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不可违抗的,与此同时孝道的专一性、绝对性、约束性进一步增强,对父母无条件顺从成为孝道的基本要求,“父母有不慈儿子不可不孝”成为世人的普遍信念,孝道进一步沦为强化君主独裁、父权专制的工具,在实践上走向极端愚昧化。族权的膨胀和愚

7、孝的泛滥,就是孝道畸形发展的具体表现,如“族必有祠”、“家法伺候”等等。后来的“割股疗亲”就是愚孝发展到极致的产物,这时孝道被异化到面目全非的地步。9近代:孝道的变革与社会适应近代社会,尤其到了晚清民初,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步伐加快,西方文化的渐渐侵入,民主、自由的思想开始深入人心,人民的自觉性和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一大批文化先驱站在时代的高度,从自然人性的角度来揭露封建孝文化的专制性、绝对性。“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受到严厉批判的传统孝文化开始洗去尘封多年的封建专制性,转而向新型孝文化发展。在此引导下人们的时代意识、社会意识逐渐增强,许多人冲破家庭的牢笼和羁绊,站在时代前列,以天下和社会为己任,为

8、民族尽其大孝。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都曾以儒家忠孝道德作为动员、团结民众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精神力量和思想武器。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现在世界中最文明的国家,讲到孝字,还没有像中国讲到这么完全。所以孝字更是不能不要的要能够把忠孝二字讲到极点,国家便自然可以强盛。”从历史的不断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孝文化在促进国家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孝敬父母,尊君爱国的动人事迹,仍为人们津津乐道、传颂不休,成为培育中华传统美德的母本。但是,从封建社会一路走来的孝文化,毫无疑问带着封建的糟粕性,所以,和对待所有传统文化一样,对传统的孝文化,我们应该辨其真伪,

9、学会扬弃。10传统孝道的现代困境贰11传统孝道中孝道是社会伦理道德的核心,孝道产生的经济基础是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孝为主的家庭伦理受到重视并逐步向政治意识形态扩展和泛化。随着社会和文化的转型,现代社会的经济基础以及家庭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民的价值观也变得多样和兼容,因此孝道的践行在现实中遭遇了多重困境。孝道的困境12极端方式对待父母01代际共识减少02儿女满堂无人养03养老院老人孤苦0413案例汪佳晶留学日本五年,在留学期间,从来没有打过工,学费和生活费都是靠母亲每月的七千元工资给他汇寄。就算没有钱,也会到处为孩子借钱。而汪佳晶仅仅因为临走时,母亲经济拮据,汪佳晶却在机场亲手捅死了

10、自己的母亲。一个25岁拥有大好年华的青年,完全可以靠着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解决留学费用。他却每天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母亲带给他的温室生活。当母亲实在拿不出钱时,他竟然化愤怒为力量杀了母亲。(一)极端方式对待父母14这个可悲的案例引起了当时社会的轰动,很多家长都陷入反思中,没有感恩心的孩子好可怕,这种孩子最后会做什么,谁也不知道。哈佛理念美藤教育创始人郑托尼老师曾经说过:最后的教育是家教最优秀气质是教养最美的心灵是感恩但这些,现在的孩子拥有吗?分析15社会环境的迅速变化造成了两代人之间价值认同的减少,上代与下代在家庭中地位与角色的变化,经常因利益分配引发家庭冲突。环境的变化导致了代际生活与情感的摩擦。年

11、轻人独立自主的生活取向与老年人相对保守,依赖增强的情感与生活需求发生碰撞。年轻一代对新奇与新潮的追求与老一代勤俭的价值观形成鲜明的反差。社会流动的加速助长了各种思潮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偏远的农村也受其影响。金钱至上和享乐主义压迫年轻人成为享受和消费的“奴隶”,现在社会的这样生活方式把人变成直追求物质的人,丧失了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思维方式的批判能力。(二)代际共识减少16在现代社会中,父母失去了对家庭经济的支配权,出于各种原因仍需要子代的帮助和照顾,父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子女,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被边缘化。父母的贫困造成对不孝行为的约束缺乏经济上的力量支持。父母对亲情的期盼、包容和爱心,一定程度上助

12、长了不孝行为的发生。“啃老”行为一方面反应了父母对子女的宽容,另一方面也反应出社会环境对不孝行为的无力。有些虽因赡养纠纷二诉诸与法律,然而对判决执行的不力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不孝行为的发生。(三)儿孙满堂无人养17送父母进养老院,老人的日常生活也算得到了照料。然而,又有多少子女能够体会到养老院里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寂寞,以及老人对亲情的期盼。每当子女去养老院里探望亲人,老人总是欢喜的迎来与无奈的送往,老人的热情是寂寞的写照也是对亲情的渴望。不能让人接受的是将老人遗弃在养老院,老人在养老院里打苍蝇消遣日子,不要说遗弃是对老人心理造成的伤害,老人对亲人的渴望是别人所弥补不了的,老人那期盼的眼神伤痛了世人。

13、更有发生在养老院的虐老事件,让人难以释怀,我们在谴责护工、要求完善养老监管制度与养老制度的同时,是不是该反思喜下对老人关怀不周的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养老院养老或将成为趋势,但子女对老人的关心不周是对孝的责任没有尽到位。(四)养老院老人孤苦18我们发现现代家庭对孝道的重视不够,导 致许多年老的父母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快乐他们年轻时为子女付出的很多很多,甚至自从孩子出世他们就开始一直为这个孩子付出了终生,但是许多孩子长大了却不愿意和父母相处,觉得老人的很多观念和行为接受不了。如何看待传统孝道的现代困境19 壹从父母角度贰从孩子角度分析20壹 父母角度“养儿防老”的思想无非说明父母养育孩子是养给自

14、己的,中国人一向没有自己存钱养老的习惯,而是倾向于多养几个儿子。人和钱相比,投资回报率高多了成人后,中国的父母依然喜欢包揽孩子的事,走后门安排工作,替孩子买房子、替孩子办婚宴。所以在老了之后,也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一样的照顾他们。并且,老年人最大的心理变化是时常会有孤独感和隔离感,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感,进而产生深深的失落。当人逐渐年长,会感到恐慌,如果子女给父母安排一点事情做,会缓解身体的衰老带给他们的恐惧。父母所认为的孝顺更多是儿女子孙的陪伴照顾。21许多孩子长大了却不愿意和父母相处,觉得老人的很多观念和行为接受不了,现实中,很多父母渴望参与到儿女的生活中去,但又忍不住管这管

15、那,和儿女发生冲突是必然的。况且当代的年轻人自己生活的压力也非常大。古代在村里养几个儿子,他们只要自己盖间房讨个媳妇儿就能自己过日子了,而现代的年轻人,还要自己奋斗再去养育自己的下一代,买房、赚钱就已经精疲力尽。所以他们的能力和意愿 来供养老人的,可能都比不上古代人。贰 孩子角度22中国人“孝”道最闪耀人性化光辉的亮点是对无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的照顾。这一点和现代社会的发展并不矛盾。也值得我们继承和延续。但在现代社会中现代“孝”道更多是父母需要去改变一些观念。首先,从小教给孩子自立,并协助孩子树立独立的理念。其次,尊重孩子的权利,尤其要尊重成人后孩子的生活决定权利和生活空间,凡事尽量不干涉。还有

16、,对于成人子女提出的资助要求,除非是应急借款,一般不支持成人子女消费型的要求。类似结婚买房、办婚宴等均要求子女自理。最后,提前为自己的后半生谋划,在孩子成人后拥有自己充实和健康的老年生活。总结23当代的创造性转换孝道叁24任何一个民族的道德进步总是在对自己的传统道德资源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前进的。实现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这样一个提法,我理解,就是要把传统道德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资源和凭借,实现我们的新道德与传统美德的直接继承和延续。我们的新道德建设,一方面离不开变化了的社会生活实践这个源,但同样也离不开传统美德这个流。孝道的创造性转化25个体方面,作为为人之本,孝道促进了个体人格的健

17、全和发展。在社会宏观层面,孝道促进了民德归厚和家庭社会和谐。壹贰传统孝道的历史意义的体现26传统孝道就是个优劣并存的“杂糅体”,经过几千年的延续和发展,经历代统治者的补充、加工、深化、以及不同程度、各有侧重的宣扬和提倡,它的内容庞杂,优劣并存,既有其历史意义,又有其历史局限,我们要“取其精华,剔其糟粕”。为什么要创造性转化孝道27主要在于除合乎人性的伦理精神之外,对人们行孝的具体行为规范不尽合理或过于极端,从而造成严重后果。如对“无违”的过分强调带来极端的家长权威和子女独立人格的不足与扭曲。前者更多的表现在包办子女婚姻上,造成无数个人和家庭悲剧。而个体人格独立性的不足甚至影响到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的形成和扭曲。传统孝道的局限性28继承和弘扬孝道精神中敬爱父母、关心老人等积极方面,克服其历史局限性,剔除专制和不科学的愚孝教条。结合我们时代的特点,发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让传统的孝道向更合乎人性、更科学、更自由的方向迈进,从而更具普世价值。如何实现孝道的创造性转化29谢谢欣赏30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