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GB 29987-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胶基及其配料.pdf

上传人:ha****ot 文档编号:19095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99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29987-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胶基及其配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GB 29987-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胶基及其配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GB 29987-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胶基及其配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GB 29987-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胶基及其配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GB 29987-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胶基及其配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2 9 9 8 72 0 1 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胶基及其配料2 0 1 4 - 1 2 - 2 4发布2 0 1 5 - 0 5 - 2 4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 布G B2 9 9 8 72 0 1 4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C中C.1丁二烯-苯乙烯7 5/2 5、5 0/5 0橡胶( 丁苯橡胶) 替代G B2 9 9 8 72 0 1 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丁苯橡胶 。G B2 9 9 8 72 0 1 4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胶基及其配料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胶基及胶基配料。2 术语和定义

2、2.1 胶基( 又名胶姆糖基础剂或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以橡胶、 树脂、 蜡等物质经配合制成的用于胶基糖果生产的物质。2.2 胶基配料应用于胶基的天然橡胶, 合成橡胶, 树脂, 蜡类, 乳化剂、 软化剂, 抗氧化剂、 防腐剂, 填充剂等食品添加剂以及可可粉和氢化植物油的总称。3 基本要求3.1 胶基应选择附录A中所列胶基配料配合制成。3.2 胶基配料中天然橡胶、 合成橡胶、 树脂、 蜡类的质量规格应分别符合附录B附录E的相应规定。3.3 胶基配料中乳化剂和软化剂的质量规格应符合附录F的相应规定, 或按相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执行。3.4 胶基配料中的抗氧化剂、 防腐剂、 填充剂的质量规格应按相应食

3、品安全国家标准执行。4 胶基技术要求4.1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感官要求要 求检验方法不应有异味, 不应有腐败及霉变现象, 不应有正常视力可见的外来杂质取适量被测试样于无色透明的容器或白瓷盘中, 置于明亮处, 观察形态、 色泽, 并在室温下嗅其气味4.2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G B2 9 9 8 72 0 1 43 表2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测方法总砷( 以A s计) / (m g/k g)1.5G B/T5 0 0 9.1 1铅(P b) / (m g/k g)1.5G B5 0 0 9.1 25 标识5.1 胶基配料表应标示天然橡胶, 合成橡胶, 树脂, 蜡类, 乳化剂

4、、 软化剂, 抗氧化剂、 防腐剂和填充剂等类别名称, 可不标示具体名称。5.2 除配料表外, 胶基及胶基配料的标识应按G B2 9 9 2 4的要求执行; 胶基可不标示“ 食品添加剂”字样。G B2 9 9 8 72 0 1 44 附 录 A胶基允许使用的配料物质名单胶基应由表A.1中所列的各项物质配合制成。各成分用量按相关规定执行, 未规定者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表A.1 胶基允许使用的配料物质名单中文名称/类别英文名称A 1 天然橡胶n a t u r a l g u m1 巴拉塔树胶m a s s a r a n d u b ab a l a t a2 节路顿胶j e l u t o n

5、g3 来开欧胶l e c h ec a s p i(s o r v a)4 芡茨棕树胶c h i q u i b u l5 糖胶树胶c h i c l e6 天然橡胶( 乳胶固形物)n a t u r a l r u b b e r(l a t e xs o l i d s)A 2 合成橡胶s y n t h e t i cr u b b e r1 丁二烯-苯乙烯7 5/2 5、5 0/5 0橡胶( 丁苯橡胶)b u t a d i e n e - s t y r e n er u b b e r7 5/2 5,5 0/5 0(S B R)2 聚丁烯p o l y b u t y l e n

6、e3 聚乙烯p o l y e t h y l e n e4 聚异丁烯p o l y i s o b u t y l e n e5 异丁烯-异戊二烯共聚物 ( 丁基橡胶)i s o b u t y l e n e - i s o p r e n ec o p o l y m e r(b u t y l r u b b e r)A 3 树脂r e s i n1 部分二聚松香( 包括松香、 木松香、 妥尔 松香) 甘油酯g l y c e r o l e s t e r o f p a r t i a l l yd i m e r i z e dr o s i n(g u m,w o o d,t

7、a l l o i l)2 部分氢化松香( 包括松香、 木松香、 妥尔 松香) 甘油酯g l y c e r o le s t e ro fp a r t i a l l yh y d r o g e n a t e dr o s i n(g u m,w o o d,t a l l o i l)3 部分氢化松香( 包括松香、 木松香、 妥尔松香) 季戊四醇酯p e n t a e r y t h r i t o le s t e ro fp a r t i a l l y h y d r o g e n a t e dr o s i n(g u m,w o o d,t a l l o i l)

8、4 部分氢化松香( 包括松香、 木松香、 妥尔松香) 甲酯m e t h y le s t e ro fp a r t i a l l yh y d r o g e n a t e dr o s i n(g u m,w o o d,t a l l o i l)5 醋酸乙烯酯-月桂酸乙烯酯共聚物v i n y l a c e t a t e - v i n y l l a u r a t ec o p o l y m e r6 合成树脂 ( 包括萜烯树脂)s y n t h e t i cr e s i n(s y n t h e t i c t e r p e n er e s i n)7 聚

9、醋酸乙烯酯p o l y v i n y l a c e t a t e(P VA)8 聚合松香( 包括木松香、 妥尔松香) 甘油酯g l y c e r o l e s t e ro fp o l y m e r i z e dr o s i n(g u m,w o o d,t a l l o i l)9 木松香甘油酯g l y c e r o l e s t e ro fw o o dr o s i n1 0 松香( 包括松香、 木松香、 妥尔松香) 季戊四醇酯p e n t a e r y t h r i t o l e s t e ro f r o s i n(g u m,w o o

10、d,t a l l o i l)1 1 松香甘油酯g l y c e r o l e s t e ro fg u mr o s i n1 2 妥尔松香甘油酯g l y c e r o l e s t e ro f t a l l o i l r o s i nA 4 蜡类w a x1 巴西棕榈蜡c a r n a u b aw a x2 蜂蜡b e e s w a x3 聚乙烯蜡均聚物P o l y e t h y l e n e - w a xh o m o p o l y m e r4 石蜡p a r a f f i n5 石油石蜡( 费-托合成法)p a r a f f i nw a x

11、,s y n t h e t i c(F i s c h e r - T r o p s c h)6 微晶石蜡m i c r o c r y s t a l l i n ew a x7 小烛树蜡c a n d e l i l l aw a xG B2 9 9 8 72 0 1 45 表A.1( 续)中文名称/类别英文名称A 5 乳化剂、 软化剂e m u l s i f i e r&s o f t e n e r1 丙二醇p r o p y l e n eg l y c o l2 单, 双甘油脂肪酸酯m o n o - a n dd i g l y c e r i d e so f f a t

12、 t ya c i d s3 甘油( 丙三醇)g l y c e r i n e(g l y c e r o l)4 果胶p e c t i n s5 海藻酸、 海藻酸钠( 又名褐藻酸钠) 、 海藻酸铵a l g i n i ca c i d,s o d i u ma l g i n a t e,a mm o n i u ma l g i n a t e6 磷脂p h o s p h o l i p i d7 明胶g e l a t i n8 三乙酸甘油酯t r i a c e t i n9 乙酰化单、 双甘油脂肪酸酯a c e t y l a t e dm o n o -a n dd i g

13、 l y c e r i d e(a c e t i ca n df a t t ya c i de s t e r so fg l y c e r o l)1 0 硬脂 酸、 硬 脂酸 钙、 硬 脂酸 镁、 硬 脂 酸 钠、 硬 脂酸钾s t e a r i ca c i da n di t sc a l c i u m,m a g n e s i u m,s o d i u m &p o t a s s i ms a l t s1 1 蔗糖脂肪酸酯s u c r o s ee s t e r so f f a t t ya c i d1 2 氢化植物油h y d r o g e nv e

14、g e t a b l eo i l s1 3 可可粉c o c o ap o w d e rA 6 抗氧化剂、 防腐剂a n t i o x i d a n t,p r e s e r v a t i v e1 苯甲酸钠b e n z o i ca c i d,s o d i u mb e n z o a t e2 丁基羟基茴香醚(B HA)b u t y l a t e dh y d r o x y a n i s o l e3 二丁基羟基甲苯(B HT)b u t y l a t e dh y d r o x y t o l u e n e4 没食子酸丙酯(P G)p r o p y l

15、 g a l l a t e5 山梨酸钾s o r b i ca c i d,p o t a s s i u ms o r b a t e6 维生素E(d l - -生育酚,d - -生育酚, 混合生育酚浓缩物)v i t a m i n eE(d l - - t o c o p h e r o l,d - - t o c o p h e r o l,m i x e dt o -c o p h e r o l c o n c e n t r a t e)7 竹叶抗氧化物a n t i o x i d a n to fb a m b o o l e a v e sA 7 填充剂f i l l i

16、 n ga g e n t1 滑石粉t a l c2 磷酸氢钙c a l c i u mh y d r o g e np h o s p h a t e(d i c a l c i u mo r t h o p h o s p h a t e)3 碳酸钙( 包括轻质和重质碳酸钙)c a l c i u mc a r b o n a t e(l i g h t,h e a v y)4 碳酸镁m a g n e s i u mc a r b o n a t eG B2 9 9 8 72 0 1 46 附 录 B胶基配料允许使用的天然橡胶B.1 巴拉塔树胶B.1.1 性状天然植物源性凝结物。因含水量

17、和精制过程中热处理方式的不同, 呈色由白色至棕色。一般不溶于水和冷乙醇, 部分溶于热乙醇, 溶于油脂。B.1.2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B.1的规定。表B.1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铅(P b) / (m g/k g)3G B5 0 0 9.1 2总砷( 以A s计) / (m g/k g)3G B/T5 0 0 9.1 1总汞(H g) / (m g/k g)0.5G B/T5 0 0 9.1 7镉(C d) / (m g/k g)1G B/T5 0 0 9.1 5B.2 节路顿胶B.2.1 性状天然植物源性凝结物, 块状树脂, 由树脂部分和树胶部分组成。B.2.2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B.1的

18、规定。B.3 来开欧胶B.3.1 性状主要成分是香树素乙酸盐和聚异戊二烯。外观呈灰白色, 切开后内呈雪白色的块状固体, 无味无臭。B.3.2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B.1的规定。G B2 9 9 8 72 0 1 47 B.4 芡茨棕树胶B.4.1 性状主要由树脂部分和树胶部分组成。外观呈灰白色, 切开后内呈雪白色的块状固体。B.4.2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B.1的规定。B.5 糖胶树胶B.5.1 性状常温下为有弹性和可塑性的树胶状物质, 加热后为糖浆状黏稠体。不溶于水, 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B.5.2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B.1的规定。B.6 天然橡胶( 乳胶固形物)B.6.1 性状白色有韧性片状或块状胶

19、体, 不易氧化。常温下有较高弹性, 略有塑性, 低温时结晶硬化。有较好的耐碱性, 但不耐强酸。不溶于水、 低级酮和醇类, 在非极性溶剂( 如三氯甲烷、 四氯化碳等) 中能溶胀。B.6.2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B.2的规定。表B.2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氮( 凯氏法) /%0.6 5G B/T8 0 8 8铅(P b) / (m g/k g)3G B5 0 0 9.1 2总砷( 以A s计) / (m g/k g)3G B/T5 0 0 9.1 1总汞(H g) / (m g/k g)0.5G B/T5 0 0 9.1 7镉(C d) / (m g/k g)1G B/T5 0 0 9.1 5

20、G B2 9 9 8 72 0 1 48 附 录 C胶基配料允许使用的合成橡胶C.1 丁二烯-苯乙烯7 5/2 5、5 0/5 0橡胶( 丁苯橡胶)C.1.1 生产工艺由丁二烯和苯乙烯制得的合成橡胶, 分两种等级, 所含丁二烯和苯乙烯的比例分别为7 5/2 5和5 0/5 0。C.1.2 性状通常为浅黄色有韧性片状或块状物, 也可为乳胶态物质, 具有轻微橡胶味。C.1.3 结构式C.1.4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C.1的规定。表C.1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S B R5 0/5 0S B R7 5/2 5检验方法结合态苯乙烯/%4 5.05 0.02 2.02 6.0G B/T8 6 5 8苯乙烯残留

21、/ (m g/k g)3 02 0附录I中I .2己烷残留/ (m g/k g)1 0 0I .31,3 -丁二烯/ (m g/k g)0.5I .4苯醌/ (m g/k g)2 0I .5铅(P b) / (m g/k g)3G B5 0 0 9.1 2总砷( 以A s计) / (m g/k g)3G B/T5 0 0 9.1 1总汞(H g) / (m g/k g)3G B/T5 0 0 9.1 7镉(C d) / (m g/k g)1G B/T5 0 0 9.1 5锂(L i) /%0.0 0 75I .6G B2 9 9 8 72 0 1 49 C.2 聚丁烯C.2.1 生产工艺由丁烯

22、聚合而成的高分子惰性聚合物。C.2.2 性状无色至浅黄色黏稠液体, 无味或具有轻微特殊气味。溶于苯, 几乎不溶于水、 丙酮或乙醇。C.2.3 分子式(C4H8)n。C.2.4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C.2的规定。表C.2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氯化物( 以C l计) /%0.0 1 4I .7低分子聚合物/%0.4 0I .8灼烧残渣/%0.0 5G B/T7 5 3 1重金属( 以P b计) / (m g/k g)1 0G B/T5 0 0 9.7 4总砷( 以A s计) / (m g/k g)3G B/T5 0 0 9.1 1C.3 聚乙烯C.3.1 生产工艺由乙烯在高温和高压下直接聚合而

23、成的高分子惰性聚合物。C.3.2 性状白色、 半透明、 部分结晶及部分无定形的树脂。溶于热苯, 不溶于水, 在低温时能保持一定的柔软度。C.3.3 分子式(C2H4)n。C.3.4 相对分子质量20 0 02 10 0 0。C.3.5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C.3的规定。G B2 9 9 8 72 0 1 41 0 表C.3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挥发物质/%0.5I .9铅(P b) / (m g/k g)3G B5 0 0 9.1 2总砷( 以A s计) / (m g/k g)3G B/T5 0 0 9.1 1总汞(H g) / (m g/k g)0.5G B/T5 0 0 9.1 7镉(

24、C d) / (m g/k g)1G B/T5 0 0 9.1 5C.4 聚异丁烯C.4.1 生产工艺由异丁烯及少量正丁烯共聚而成。C.4.2 性状呈浅色( 无色至浅黄色) , 可溶于二异丁烯和苯中, 但不溶于水、 酒精。C.4.3 分子式(C4H8)n。C.4.4 相对分子质量3 70 0 0。C.4.5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C.4的规定。表C.4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挥发物质/%0.3I .9异丁烯/ (m g/k g)3 0I .4铅(P b) / (m g/k g)3G B5 0 0 9.1 2总砷( 以A s计) / (m g/k g)3G B/T5 0 0 9.1 1总汞(H

25、g) / (m g/k g)0.5G B/T5 0 0 9.1 7镉(C d) / (m g/k g)1G B/T5 0 0 9.1 5C.5 异丁烯-异戊二烯共聚物( 丁基橡胶)C.5.1 生产工艺异丁烯-异戊二烯共聚物是一种合成共聚物, 通常由异丁烯和异戊二烯在氯甲烷溶液中, 使用氯化G B2 9 9 8 72 0 1 41 1 铝作为催化剂共聚而成。C.5.2 性状白色或淡色固体或半固体, 具有丁基橡胶特有的气味, 不溶于乙醇和丙酮。C.5.3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C.5的规定。表C.5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挥发物质/%1I .9异丁烯/ (m g/k g)3 0I .4异戊二烯/

26、(m g/k g)1 5I .4总不饱和度/ (m o l %)3I .1 0铅(P b) / (m g/k g)3G B5 0 0 9.1 2总砷( 以A s计) / (m g/k g)3G B/T5 0 0 9.1 1总汞(H g) / (m g/k g)0.5G B/T5 0 0 9.1 7镉(C d) / (m g/k g)1G B/T5 0 0 9.1 5G B2 9 9 8 72 0 1 41 2 附 录 D胶基配料允许使用的树脂D.1 部分二聚松香( 包括松香、 木松香、 妥尔松香) 甘油酯D.1.1 生产工艺以部分二聚松香( 松香、 木松香、 妥尔松香) 树脂为原料, 经甘油酯

27、化反应、 蒸汽提纯而成。D.1.2 性状浅琥珀色硬质树脂, 溶于丙酮, 不溶于水。D.1.3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D.1的规定。表D.1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酸值( 以KOH计) / (m g/g)38G B/T8 1 4 6酸值的测定软化点/1 0 3( 环球法)G B/T8 1 4 6软化点的测定铅(P b) / (m g/k g)1G B5 0 0 9.1 2总砷( 以A s计) / (m g/k g)2G B/T5 0 0 9.1 1总汞(H g) / (m g/k g)1G B/T5 0 0 9.1 7镉(C d) / (m g/k g)1G B/T5 0 0 9.1 5D.2

28、部分氢化松香( 包括松香、 木松香、 妥尔松香) 甘油酯应符合G B1 0 2 8 7的要求。D.3 部分氢化松香( 包括松香、 木松香、 妥尔松香) 季戊四醇酯D.3.1 生产工艺以部分氢化松香( 包括松香、 木松香、 妥尔松香) 树脂为原料, 经季戊四醇酯化反应、 蒸汽提纯而成。D.3.2 性状浅琥珀色硬质树脂, 溶于丙酮, 不溶于水和乙醇。D.3.3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D.2的规定。G B2 9 9 8 72 0 1 41 3 表D.2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酸值( 以KOH计) / (m g/g)61 8G B/T8 1 4 6酸值的测定软化点/9 4( 环球法)G B/T8 1

29、4 6软化点的测定( 环球法)铅(P b) / (m g/k g)1G B5 0 0 9.1 2总砷( 以A s计) / (m g/k g)2G B/T5 0 0 9.1 1总汞(H g) / (m g/k g)1G B/T5 0 0 9.1 7镉(C d) / (m g/k g)1G B/T5 0 0 9.1 5D.4 部分氢化松香( 包括松香、 木松香、 妥尔松香) 甲酯D.4.1 生产工艺以部分氢化松香( 包括松香、 木松香、 妥尔松香) 树脂为原料, 经甲酯酯化反应、 蒸汽提纯而成。D.4.2 性状浅琥珀色液体树脂, 溶于丙酮, 不溶于水和乙醇。D.4.3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D.3的规定

30、。表D.3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酸值( 以KOH计) / (m g/g)48G B/T8 1 4 6酸值的测定折射率/ (2 0)1.5 1 71.5 2 0G B/T1 4 4 5 4.4铅(P b) / (m g/k g)1G B5 0 0 9.1 2总砷( 以A s计) / (m g/k g)2G B/T5 0 0 9.1 1总汞(H g) / (m g/k g)1G B/T5 0 0 9.1 7镉(C d) / (m g/k g)1G B/T5 0 0 9.1 5D.5 醋酸乙烯酯-月桂酸乙烯酯共聚物D.5.1 生产工艺由醋酸乙烯和月桂酸乙烯按一定比例共聚而成。D.5.2 性状

31、无色至黄色固体, 无臭、 无味。G B2 9 9 8 72 0 1 41 4 D.5.3 分子式(C4H6O2)n(C1 4H2 6O2)m。D.5.4 结构式D.5.5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D.4的规定。表D.4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干燥减量/%1G B5 0 0 9.3游离乙酸/%0.0 5I .1 1残留醋酸乙烯酯单体/ (m g/k g)5I .1 2铅(P b) / (m g/k g)3G B5 0 0 9.1 2总砷( 以A s计) / (m g/k g)1G B/T5 0 0 9.1 1总汞(H g) / (m g/k g)0.5G B/T5 0 0 9.1 7镉(C d)

32、/ (m g/k g)1G B/T5 0 0 9.1 5D.6 合成树脂( 包括萜烯树脂)D.6.1 生产工艺由淡黄色至黄色热塑性高分子固体树脂组成的合成萜烯树脂, 主要为松脂提炼的松节油或 -蒎烯,-蒎烯和( 或) 双戊烯聚合物组成。D.6.2 性状浅黄色脆性固体, 溶于苯和植物油, 不溶于水、 乙醇和丙酮。D.6.3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D.5的规定。G B2 9 9 8 72 0 1 41 5 表D.5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酸值( 以KOH计) / (m g/g)5G B/T8 1 4 6酸值的测定溶剂残留/ (m g/k g)1 0 0I .1 3皂化值/ (m gKOH/g)5I

33、 .1 4铅(P b) / (m g/k g)3G B5 0 0 9.1 2总砷( 以A s计) / (m g/k g)3G B/T5 0 0 9.1 1总汞(H g) / (m g/k g)1G B/T5 0 0 9.1 7镉(C d) / (m g/k g)1G B/T5 0 0 9.1 5D.7 聚醋酸乙烯酯D.7.1 生产工艺由醋酸乙烯单体聚合而成的固态树脂。D.7.2 性状透明、 水白色到浅黄色, 粒状、 片状等。易溶于丙酮, 不溶于水。D.7.3 分子式(C4H6O2)n。D.7.4 结构式D.7.5 相对分子质量20 0 0。D.7.6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D.6的规定。表D.6 理

34、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干燥减量/%1G B5 0 0 9.3游离乙酸/%0.0 5I .1 5G B2 9 9 8 72 0 1 41 6 表D.6( 续)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残留醋酸乙烯酯单体/ (m g/k g)5I .1 2铅(P b) / (m g/k g)3G B5 0 0 9.1 2总砷( 以A s计) / (m g/k g)3G B/T5 0 0 9.1 1总汞(H g) / (m g/k g)0.5G B/T5 0 0 9.1 7镉(C d) / (m g/k g)1G B/T5 0 0 9.1 5D.8 聚合松香( 包括木松香、 妥尔松香) 甘油酯D.8.1 生产工艺以聚

35、合松香( 包括木松香、 妥尔松香) 为原料, 经甘油酯化反应、 蒸汽提纯而成。D.8.2 性状淡琥珀色或者更淡的硬质树脂, 溶于丙酮, 不溶于水和乙醇。D.8.3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D.7的规定。表D.7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酸值( 以KOH计) / (m g/g)39G B/T8 1 4 6酸值的测定软化点/8 0( 环球法)G B/T8 1 4 6软化点的测定( 环球法)铅(P b) / (m g/k g)1G B5 0 0 9.1 2总砷( 以A s计) / (m g/k g)2G B/T5 0 0 9.1 1总汞(H g) / (m g/k g)1G B/T5 0 0 9.1 7

36、镉(C d) / (m g/k g)1G B/T5 0 0 9.1 5D.9 木松香甘油酯D.9.1 生产工艺以浅色木松香为原料, 经甘油酯化反应、 蒸汽提纯而成。D.9.2 性状黄色到浅琥珀色硬质树脂, 溶于丙酮, 不溶于水。D.9.3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D.8的规定。G B2 9 9 8 72 0 1 41 7 表D.8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酸值( 以KOH计) / (m g/g)39G B/T8 1 4 6酸值的测定软化点/8 2( 环球法)G B/T8 1 4 6软化点的测定( 环球法)铅(P b) / (m g/k g)1G B5 0 0 9.1 2总砷( 以A s计) / (

37、m g/k g)2G B/T5 0 0 9.1 1总汞(H g) / (m g/k g)1G B/T5 0 0 9.1 7镉(C d) / (m g/k g)1G B/T5 0 0 9.1 5D.1 0 松香( 包括松香、 木松香、 妥尔松香) 季戊四醇酯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D.1 1 松香甘油酯应符合G B1 0 2 8 7的要求。D.1 2 妥尔松香甘油酯D.1 2.1 生产工艺以妥尔油松香为原料, 经甘油酯化、 蒸汽提纯而成。D.1 2.2 性状浅琥珀色硬质树脂, 溶于丙酮, 不溶于水和乙醇。D.1 2.3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D.9的规定。表D.9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酸值( 以K

38、OH计) / (m g/g)21 2G B/T8 1 4 6酸值的测定软化点/8 0( 环球法)G B/T8 1 4 6软化点的测定( 环球法)铅(P b) / (m g/k g)1G B5 0 0 9.1 2总砷( 以A s计) / (m g/k g)2G B/T5 0 0 9.1 1总汞(H g) / (m g/k g)1G B/T5 0 0 9.1 7镉(C d) / (m g/k g)1G B/T5 0 0 9.1 5G B2 9 9 8 72 0 1 41 8 附 录 E胶基配料允许使用的蜡类E.1 巴西棕榈蜡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E.2 蜂蜡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E.3 聚乙烯蜡均聚物

39、E.3.1 生产工艺由固体碳氢化合物提炼而成。通过乙烯催化聚合, 或由乙烯和(C3C1 2) -烯烃以线性方式聚合而成。E.3.2 性状微白至白色, 易溶于芳香族碳氢化合物, 不易溶于酮类、 酯类和醇类。E.3.3 相对分子质量5 0 012 0 0。E.3.4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E.1的规定。表E.1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紫外吸收( 多环碳氢化合物)2 8 0n m2 8 9n m: 不超过0.1 52 9 0n m2 9 9n m: 不超过0.1 23 0 0n m3 5 9n m: 不超过0.0 83 6 0n m4 0 0 n m: 不超过0.0 2G B/T7 3 6 3铅(P

40、 b) / (m g/k g)1G B5 0 0 9.1 2总砷( 以A s计) / (m g/k g)3G B/T5 0 0 9.1 1总汞(H g) / (m g/k g)0.5G B/T5 0 0 9.1 7镉(C d) / (m g/k g)1G B/T5 0 0 9.1 5G B2 9 9 8 72 0 1 41 9 E.4 石蜡应符合G B7 1 8 9要求。E.5 石油石蜡( 费-托合成法)E.5.1 生产工艺按费-托法由一氧化碳和氢经接触合成为石蜡碳氢混合物, 低相对分子质量部分由蒸馏法除去, 其他部分经氢化和用活性炭进一步作渗滤处理后而得。E.5.2 性状白色, 在室温环境非

41、常坚硬, 可溶于热芳香烃类溶剂。E.5.3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E.2的规定。表E.2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凝固点/9 3.39 8.9S H/T0 1 3 2吸光率(8 8,2 9 0n m2 9 9n m) /%0.0 1G B/T7 3 6 3含油量/%0.5 0G B/T3 5 5 4苯并(a) 芘/ (g/k g)5 0G B/T5 0 0 9.2 7铅(P b) / (m g/k g)3G B5 0 0 9.1 2总砷( 以A s计) / (m g/k g)3G B/T5 0 0 9.1 1总汞(H g) / (m g/k g)1G B/T5 0 0 9.1 7镉(C d) /

42、 (m g/k g)1G B/T5 0 0 9.1 5E.6 微晶石蜡应符合G B2 2 1 6 0要求。E.7 小烛树蜡E.7.1 生产工艺由植物小蜡烛树的叶、 茎和枝在含有硫酸的热水中浸渍, 使蜡质上浮, 撇取后精制而成。E.7.2 性状黄棕色不透明至透明硬质脆性蜡。G B2 9 9 8 72 0 1 42 0 E.7.3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E.3的规定。表E.3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酸值( 以KOH计) / (m g/g)1 22 2G B1 9 8 6中酸值的测定皂化值4 36 5I .1 6铅(P b) / (m g/k g)2G B5 0 0 9.1 2总砷( 以A s计)

43、/ (m g/k g)3G B/T5 0 0 9.1 1总汞(H g) / (m g/k g)0.5G B/T5 0 0 9.1 7镉(C d) / (m g/k g)1G B/T5 0 0 9.1 5G B2 9 9 8 72 0 1 42 1 附 录 F胶基配料允许使用的乳化剂、 软化剂F.1 丙二醇应符合G B2 9 2 1 6的要求。F.2 单, 双甘油脂肪酸酯F.2.1 生产工艺由油脂、 氢化油脂或脂肪酸与甘油反应生成的含有单、 双甘油脂肪酸酯和少量三甘油脂肪酸酯( 如油酸、 亚油酸、 亚麻酸、 棕榈酸、 山嵛酸、 硬脂酸、 月桂酸等) 的产品。F.2.2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F.1的规

44、定。表F.1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酸值( 以KOH计) / (m g/g)5G B1 9 8 6中酸值的测定游离甘油/%7G B1 9 8 6中游离甘油的测定灼烧残渣/%0.5G B/T9 7 4 1, 试样称量约5g铅(P b) / (m g/k g)2G B5 0 0 9.1 2总砷( 以A s计) / (m g/k g)2G B/T5 0 0 9.1 1F.3 甘油( 丙三醇)应符合G B2 9 9 5 0的要求。F.4 果胶应符合G B2 5 5 3 3的要求。F.5 海藻酸F.5.1 生产工艺亲水性的胶质糖类, 从多种褐海藻( 如海带, 巨藻等) 中经提取加工而得。F.5.2

45、 性状白色至淡黄色的纤维状颗粒及粉末。无臭无味, 或者有轻微特殊气味和味感。3%的水悬浮液p HG B2 9 9 8 72 0 1 42 2 为2.03.4。F.5.3 分子式(C6H8O6)n。F.5.4 相对分子质量理论计算值:1 7 6.1 3, 实测平均值:2 0 0.0 0。F.5.5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F.2的规定。表F.2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干燥减量/%1 5G B5 0 0 9.3a灼烧残渣( 以干基计) /%8( 硫酸盐灰分)I .1 7铅(P b) / (m g/k g)5G B5 0 0 9.1 2总砷( 以A s计) / (m g/k g)3G B/T5 0 0

46、 9.1 1a 1 0 5,4h。F.6 海藻酸钠( 又名褐藻酸钠)应符合G B1 9 7 6 食品添加剂 褐藻酸钠 要求。F.7 海藻酸铵F.7.1 生产工艺由海藻酸与氨水、 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在一定条件下经中和、 干燥等工艺制成。F.7.2 性状白色至淡黄色的纤维状或颗粒状粉末, 几乎无臭无味。缓慢溶于水形成黏稠溶液。不溶于乙醇或3 0%以上的乙醇溶液。不溶于三氯甲烷, 乙醚及p H低于3的酸溶液。F.7.3 分子式(C6H7O6NH4)n。F.7.4 相对分子质量理论计算值:1 9 3.1 6, 实测平均值:2 1 7.0 0。F.7.5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F.3的规定。G B2 9 9 8

47、 72 0 1 42 3 表F.3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干燥减量/%1 5G B5 0 0 9.3a灼烧残渣/%7( 干基)附录I中I .1 7铅(P b) / (m g/k g)5G B5 0 0 9.1 2总砷( 以A s计) / (m g/k g)3G B/T5 0 0 9.1 1a 1 0 5,4h。F.8 磷脂应符合G B2 8 4 0 1的要求。F.9 明胶应符合G B6 7 8 3的要求。F.1 0 三乙酸甘油酯F.1 0.1 生产工艺由甘油与乙酸( 或乙酐) 酯化后经真空蒸馏提炼制得。F.1 0.2 性状无色略呈油状液体, 具有轻微油脂气和苦味。低于-3 7时呈玻璃晶态

48、。微溶于水, 混溶于乙醇、乙酐和三氯甲烷。F.1 0.3 分子式C9H1 4O6。F.1 0.4 结构式F.1 0.5 相对分子质量2 1 8.2 0。G B2 9 9 8 72 0 1 42 4 F.1 0.6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F.4的规定。表F.4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三乙酸甘油酯含量/%9 8.5I .1 8水分/%0.2G B5 0 0 9.3第三法或第四法相对密度 (2 5/2 5)1.1 5 41.1 5 8G B/T1 1 5 4 0折射率(2 5)1.4 2 91.4 3 1G B/T1 4 4 5 4.4铅(P b) / (m g/k g)1G B5 0 0 9.1

49、2总砷( 以A s计) / (m g/k g)3G B/T5 0 0 9.1 1F.1 1 乙酰化单、 双甘油脂肪酸酯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F.1 2 硬脂酸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F.1 3 硬脂酸钙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F.1 4 硬脂酸镁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F.1 5 硬脂酸钠F.1 5.1 生产工艺由硬脂酸与氢氧化钠( 或硬脂酸钙与氯化钠) 进行反应而制得。F.1 5.2 性状白色粉末, 具有脂肪气味, 有滑腻感, 溶于热水和乙醇, 遇酸分解成硬脂酸和相应的钠盐。F.1 5.3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F.5的规定。G B2 9 9 8 72 0 1 42 5 表F.5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硬

50、脂酸钠含量/%9 8.0I .1 9酸值( 以KOH计) / (m g/g)1 9 62 1 1G B/T5 5 3 0, 试样处理见I .2 0碘值/ (g/1 0 0g)4.0G B/T5 5 3 2, 试样处理见I .2 0铅(P b) / (m g/k g)2G B5 0 0 9.1 2总砷( 以A s计) / (m g/k g)3G B/T5 0 0 9.1 1F.1 6 硬脂酸钾F.1 6.1 生产工艺由硬脂酸和氢氧化钾高温反应后冷却而成。F.1 6.2 性状白色至黄色蜡状固体, 呈脂肪气味。F.1 6.3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F.6的规定。表F.6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硬脂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物流/供应链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