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黄钟律长研究综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901085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钟律长研究综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黄钟律长研究综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黄钟律长研究综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6民音20234民族音姿学术研究黄钟律长研究综述付宝超房祥云(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2 0 2 1 级硕士研究生)摘要:历朝历代黄钟律长的变迁,在政治、经济以及度量衡方面都有原因。统治者必须选择一位对律学十分精通的人,制定本朝的黄钟律长,因此黄钟律长的制定就成为历朝历代最基本的制度。本文从先秦黄钟管律考、汉代黄钟标准律长、宋代黄钟音高之议以及关于“三分损益法”问题之争这四个方面来进行探索。关键词:黄钟律管;律学;三分损益法据国语周语记载,公元前5 年周景王询问乐官伶州鸠十二律时,十二律的律名就由此得来。吕氏春秋季夏纪古乐篇也有关十二律的记载:“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喻之阴,

2、取竹于峪之谷,以生空窍厚均者,断二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吹日舍少。次制十二筒,以之昆仑之下,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十二律的名称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中单数的六个音律(黄钟、太簇、姑洗、宾、夷则、无疑)为“阳律”,简称“六律”;双数的六个音律(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为“阴律”,简称“六吕”。不管是“阳律”“阴律”,还是“六律”“六吕”都称为“十二律”。中国在古代的时候就制定了标准律管,即黄钟律管。而古代度量衡的产生是根据黄钟律的长度标准来决定的。历朝历代黄钟律长的变迁,在政治、经济以及度量衡方面都有原因

3、,不仅仅关系到前朝留下的黄钟律管能否运用于本朝音乐,还关系到音乐社会活动以及度量衡规范统一的问题,统治者都非常重视黄钟律长的制定,必须选择一位对律学十分精通的人,制定本朝的黄钟律长,因此黄钟律长的制定就成为历朝历代最基本的制度之一。从古至今,有关黄钟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历来都是需要解决而又难于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律学研究领域中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当今学者对黄钟问题的研究大致分为先秦、汉代、宋代这三个朝代。本文从先秦黄钟管律考、汉代黄钟标准律长、宋代黄钟音高之议以及关于三分损益法问题之争这四个方面来进行综述。先秦黄钟管律考国语周语记载了十二律的律名,吕氏春秋记载了黄帝命伶伦

4、作律的传说。这都表明中国先秦时期的律管文化已十分繁荣。关于先秦时期黄钟律管长度到底为何值,乐律学家们通过史料分析,考察测量等方式的研究来考证这个问题。关于黄钟律长为三寸或九分的说法,是源自于准南子天文训:“以三参物数,三三有九,故黄钟之律九寸,以宫音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则黄钟之数立爲。”关于黄钟三寸九分和黄钟九寸是否是八度左右这一问题,有以下几种观点。朱载也主张夏朝时的计位进数制是九进制的,而黄钟八寸十分一实为九寸,所以若律吕的声数为一百二十,则其一百二十为八十一实际为三十九,认为这就是黄钟三寸九分的原因。而明代李文利也在律吕元声中指出:三寸九分发清,黄钟之声。清代邹伯奇则认为,有三寸九

5、分长的就是清黄钟,而如果黄钟长度是八寸七分的黄,按九分之四的比例推算就能够得出十二律。而清代陈澧也主张黄钟长度九寸,三寸九分半黄。而日本学者田边尚雄也主张,将黄钟的管宽定在三寸九分,也就是九寸,但二者的音程关系仅为八度左右。胡企平对黄钟三寸九分管和九寸管进行了验证频率的实验,他采用9.7mm管径,长度为9 9.7 mm和3 0 mm的管,采用开管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九寸管和三寸九分管为八度左右的关系。根据上述论证可以看出,黄钟三寸九分和黄钟九寸是八度关系。关于黄钟长八寸十分一还是八寸七分一的观点在学术界有些许异同。戴念组的史记律书律数匡正一兼论先秦管律中认为:在司马迁的史记律书中,就记

6、载了“黄钟长八寸七分一,宫”的数据,这组律数实际上根本没有任何意义,而只是完全正确的黄钟宫音管长。因为这组律数是管律而不是弦律,于是中国历代校勘学家就不辨弦律与管律之别将“七”改成了“十”,从而使这组律数失去了它的原有意义。由戴念祖根据中国清代物理学家徐寿(1 8 1 8 1 8 8 4)17民族音樂20234学术研究的管法推算,以及结果:2 支同径八度相和管的管长之比是4:9。计算了史记律书的数据,得出清黄钟管长为:8.7 1 4/9=3.8 7 1 1 1 3.9(寸)。而根据弦律,则清黄钟是8.7 1=4.3 5 5 寸。由此可见,清黄钟的管比弦数是4.3 5 5-3.9=0.4 5 5

7、 寸。这0.4 5 5 寸的是平时所谓的管口样品数。戴念祖通过邹伯奇(1 8 1 9 1 8 6 9)的结论:定宫与少宫分别是8.7 1 寸和3.9 寸,以及伶伦造律其黄钟少宫之长也为3.9 寸这两组数据,推断是否为巧合,还是律数是伶伦遗律。胡启平的论文“黄钟长八寸七分一”是先秦管律中完全正确的黄钟宫音管长吗?认为:史记律书记载的“黄钟长八寸七分一”是完全不存在的。将“七”改成了“十”有两点原因,一是因为当时的暴秦焚书,有关管律的书籍部分失传。后人根据原文的遗残,在文字删补上有所增损;二是后人的传写有误。这组数值并不是完全正确的,而黄钟宫音管长也不是伶伦遗法,而中国历代的音乐校勘专家将“七”改

8、为“十”也是正确的,也符合了史记律书中的本来意义。夏季在先秦黄钟律管考一一利用现代声学公式推测先秦黄钟律管管径的尝试中,提出了这么三个观点:其一,刘勇博士在进行了大量实验的分析之后,证实了三寸九分、九寸和八寸七分一并非正确八角方式,它最准确的应用方式为闭管吹法,而且早期管乐器的正吹方法中也并不需要使用开管斜吹方法,但是这个结论并不具有科学性。其二,董树岩还曾采用声音倍零点时五管长度均为4:9的方法,从而确定了三寸九分管所对应的声音八度是八寸七分一,但该结果同时也忽视了声音高度未定的情况,结论也并不具备可靠性。其三,唐代司马贞、宋代沈括以及南宋蔡元定都认为黄钟长八寸十分一,七乃十之误。通过这三点

9、结论夏季认为历代的校勘家将“七”改为“十”是正确的。汉代与宋代黄钟标准律长之议汉代王莽执政时期,任用精通乐律的刘歆来制定黄钟律长,刘歆制定的黄钟律长以及度量衡标准器具为新莽嘉量铜斛(简称铜斛),是近代乐律学家考证西汉黄律长的重要参照物。关于刘歆定制的黄钟律长是否为汉代施行的黄钟标准律长这一问题有不同观点。朱载境遣对刘歆的主要评论观点有:其一,因为是用黄钟律尺,所以通常都是以一尺为九寸,每寸为九分,但在三分损益十二法的计算上,因为黄钟宫一也是在五音列的,所有声母韵母数上都是为整数而没有小数,所以由此得出的律号都是比较准确。其二,在古代律学中,黄钟律尺长度和度量尺应为同一长度,但刘歆将同时代十寸度

10、量尺的九寸作为黄钟律尺的长度,违反了先有黄钟,还是先有度量尺的规定。郑荣达博士的西汉黄钟标称律长与度尺考一一兼评朱载对刘歆的些许偏见认为:通过对汉代时期流通的“货泉”以及“货布”铜币的测量(见图),确定这二者的“寸”的均值。3 厘米左右,确定了刘歆造度尺的一尺长为3.1 厘米,而黄钟律尺与此度尺相同。民国时期,刘复对北京故宫保存的“铜斛”进行的测量,测量值为3.1 厘米,东汉时期出土的出土的铜尺和骨尺为3厘米左右,说明新莽之后的度量衡制度依旧采用刘歆制定的标准。1 7 8 4 年,日本福冈县出土的一枚上面刻有“汉倭奴国王的”纯金印玺(见图),是汉光武帝5一57)刘秀于5 7 年赠与倭奴国王的,

11、经过测量,印玺正面边长为2 3 厘米,符合刘歆定制度尺的一寸。1 9 8 1 年江苏甘泉号墓出土的上面刻有“广陵王”的纯金方印,是汉明帝(5 8 7 5)刘庄在5 8 年时,加封刘荆为广陵王时所赐的封印。经测量印玺边长为2.3 厘米,进一步说明,东汉时期依日采用刘歆制定的度量衡标准。货布9 2 2 9货泉(一)径2 3(二)径2 3(三)径2 2.5(四)2 123图:货泉与货布“汉侨奴国王的”纯金印玺北宋时期乐律学家定制黄钟标准音高的方法大致有四种:其一,租黍积累成尺,9 6 6 年,赵太祖任命太常寺和岘制定黄钟律管长度。和岘造新尺以及黄钟管长为九寸,又用上党羊头山的柜黍积累成尺进行律数校对

12、发现吻合,于是重新定制十二律管,为和岘之乐。其二,古代的尺度和与黄钟律高相关的铜器定律,北宋皇佑年间范镇表明定乐先当正律,范镇制成了铸律十二、编钟18民音姿20234民族音樂学术研究十二、尺一等有关律、度、量、衡器。其三,根据人声定律,北宋元丰三年(1 0 8 0),刘几、杨杰主张依据人声来定乐律,不以尺度来定,认为古代儒者都是以人声而定乐。其四,依据皇帝手指的长度定律,崇宁元年(1102),魏汉津言道:“乃以时君指节为尺,众人不敢轻议。”李幼平指出,关于黄钟标准音高的研究,此三种方式和实际声学中所采用的方式存在区别。这种理论的依据往往漏洞百出、牵强附会。而第四类理论,虽然没有丝毫的依据甚至有

13、些荒谬的论断,却经得住考验成为了长期使用的黄钟标准音高。关于“三分损益法”问题之争三分损益法是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所形成的、以弦长为计算基础的乐律学说,是我国最初的乐律计算公式。在律学研究中占有很重的地位。有关三分损益法是弦律还是管律有以下两种观点“三分损益法适用于弦律而非管律”,杨荫浏在管律辨中肯定了三分损益弦律在音乐上是符合音乐实际的。管子地员篇中记载:“凡合亲为五声者;先以一而三之,然后四开以合民权九九高中,其上生黄钟小素之首,为宫;其后又以三分而益之为一,为百之八,为徽;不无有三分而去于其乘,适足以是产商;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产羽;有三分而去于其乘,以是产角。”这也说明了三分损益法是能

14、够运用在正弦法中的。但也因此而否定了三分损益管法,如明代的朱载境改同径管法而主张的异径管法,即否定了同径管法,但实际上也就是否定了人们通常认为的三分损益管法。三分之损益管律数从史记律书中可以推测不是弦律,而是管律,而且是可以通过管口校正的管律数。戴念祖与罗琳的史记律书律数匡正一兼论先秦管律,通过对我国清代著名物理学者徐寿的律管研究以及成果对比,并仿照计算与推理定义了黄钟律管问题。按三分损益法,所计算的空气柱长度须再乘以样品数方得出所要求的另一律管的标准长度。由此得出了以下结论:史记律书“黄钟长八寸七分一”的一组数据是三分损益管律。先秦时期,人们不一定有空气柱和管口校正的物理概念。不过,当时的音

15、乐艺术家们凭籍“以耳齐其声”,已经完全能够制造出合乎三分损益法的八度以内十三支管。戴念祖与罗琳认为:“这组管律数据和律数九九八十一以为宫的弦律一起,才真正恢复了史记律书中原本存在的丰富内容,并且反映了先秦时期管、弦两律并存的音律情形。”关于“三分损益法”始发黄钟律的生成问题,杨石磊在“三分损益法”始发黄钟律的生成问题探究提到:通过分析国语周语下中“法之所以立也,为度也。古者神考中声而量之以制,度律均钟,百官轨仪,纪之以三,平之以六,和之十二,天之道也”,认为乐律的生成必须要确定“中声”,通过对“中声”的计算,在此基础上得出十二律也就是“度律”。而“纪之以三”中的“之”指的是“中声”,进而推测“

16、中声”可能是十二律的起源,又或者说十二律中的始发黄钟,有可能是从“中声”当中产生出来的。管子中提到的“开以和九九”,就是把律数为1 0 的“中声”截开分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的律数等于8 1,并且把这部分作为“黄钟”。杨石磊还曾借用了朱载说的:“盖十二者,天地之大数也;百二十者,律吕之全数也”,进而去推断自己的推断。认为朱载赞同这种生律方法并说黄钟是十二律的母体。结语中国黄钟管律文化传统经过历史长河的沉淀,更为悠久、深厚,也更为复杂。文献与文物的结合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朝历代黄钟标准律长的改变与发展,也代表着中国律学文化的发展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高峰。民参考文献1戴念祖,罗琳使记律书律数匡正兼论先

17、秦管律.音乐探索,1 9 9 3 0 2:2徐飞.黄钟律管管口校正考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 9 9 6(0 3:3李幼平.宋代音乐艺术实践中的黄钟标准音高.音乐研究,2001(024张柏铭.论汉代黄钟标准 .交响,2 0 0 2(0 35夏季.中国古代早期管乐器及黄钟律管研究 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 0 0 6.6胡启平。“黄钟长八寸七分一”是先秦管律中完全正确的黄钟宫音管长吗?一与戴念祖先生先秦管律的可能性一文中所据以校改的观点商榷.黄钟,2 0 1 2(0 4,7杨石磊。“三分损益法”始发黄钟律的生成问题探究 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 0 1 6(0 3:8郑荣达西汉黄钟标称律长与度尺考兼评朱载境对刘歆的些许偏见 J.黄钟,2 0 1 7(0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