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必备知识点试题答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896464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必备知识点试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必备知识点试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必备知识点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中学生的重力约为250 N B.人体的密度约为1.0×103kg/m3 C.泰山山顶上的大气压约为1.0×105Pa D.将一块普通橡皮从地上捡到课桌上对橡皮做功约为2J 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船桨 B.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把鸡蛋往碗沿上一磕,鸡蛋就破了,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在探究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后,小组同学展开了讨论,其中,你支持的说法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由实验探究直接得出的 B.牛顿第一定律是由牛顿首先提出,并由伽利略等人总结出来的 C.篮球不受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将不会改变 D.正在滚动的足球所受到的力突然消失了,它将停止 4.下列事例中属于增大压强应用的是(  ) A.推土机有两条宽大的履带 B.篆刻刀的刀口很薄 C.火车铁轨下面铺上了枕木 D.滑雪时用了两块大大的滑雪板 5.将同一鸡蛋分别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相同烧杯中,鸡蛋静止时液面相平,如图所示。鸡蛋在甲、乙两杯中所受浮力分别为F1和F2,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 ) A.F1= F2,p1< p2 B.F1< F2,p1= p2 C.F1> F2,p1> p2 D.F1= F2,p1= p2 6.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相同规格的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如图所示。若在杠杆支点两侧各增加一个钩码,则杠杆将(  ) A.左端下降 B.右端下降 C.仍然平衡 D.无法判断 7.用刻度尺、塑料碗、大烧杯(底面积为S)等器材测量金属球的体积和质量,他先在烧杯内放入适量水,再将塑料碗轻轻放入水中,如图甲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1;将金属球放在塑料碗中,放入球后的状态如图乙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2;将塑料碗中的金属球轻放入烧杯中,如图丙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3.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金属球的体积是(h3一h2)S B.丙中金属球受到水的浮力是ρ水g (h2一hl)S C.金属球的质量是ρ水(h2一h1)S D.金属球的密度是 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静止下落,落在与A点等高处、竖直放置静止的轻弹簧上,到达与B点等高处时小球重力与弹簧的弹力大小相等,图中与C点等高处是小球到达的最低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到达A点时,小球的动能最大 B.下落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一直减小、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小球与弹簧机械能守恒 C.到达C点时,小球的动能为零,受到的重力与弹簧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D.从A到B,小球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增加的动能 二、填空题 9.读出图中各个实验仪器的示数: (1)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 (2)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3)量筒中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mL; (4)物体的重力为___________N。 10.汽车在紧急刹车的过程中,总要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原因是汽车具有______;当雨天路面有水时,在同样车速的条件下,汽车在紧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将比路面没有水时更______。 11.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小明利用小桌、海绵和砝码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比较 ______两图可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为了比较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应该选图 ______比较。 12.甲、乙两颗相同的子弹,飞向同一块木板,结果甲子弹穿透木板,乙子弹嵌在木板里,则甲子弹的动能______乙子弹的动能,甲子弹的速度______(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子弹的速度,判断的依据是甲子弹能够______较多。 13.张老师在室外上物理实践课,如图所示是张老师所做示范,当张老师紧紧握住杆子保持静止,此时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1;片刻后,张老师用力匀速向上爬,此时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2,则f1______f2(“>”“<”或“=”),f2的方向为______。 14.小明在家擦窗户时,一阵风吹过,窗帘向外飘去,这是因为窗外空气流速 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压强 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窗帘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飘向窗外。 15.我们做俯卧撑时,可以把身体简化成一个杠杆模型,如图所示,若名中学生的体重为500N,那么为了保持平衡,地面对手的支持力的力臂为______m,地面对手的支持力F应为______N。 16.如图甲所示,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放在磅秤上,已知容器底面积为200cm2,现有一密度为2.5g/cm3,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体,则物体的质量为______ g。用一细绳将它提起没入水中,使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且保持静止,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将物体再下降一定高度,如图乙所示,与甲图相比磅秤的示数变化了80g,此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做功为______J。 三、解答题 17.如图所示,用100N的拉力拉着重为300N的匀质实心方木匀速前行,请画出木箱受到的拉力示意图。 18.作图题:旅行箱在拉力作用下静止于图示状态,O点为旅行箱的重心,A为拉力的作用点,请在图中画出旅行箱的重力以及最小拉力F的示意图。 19.利用滑轮设计一个升降装置,将其安装在房面上,通过它来把收割的麦子吊上房晾晒。请在方框内画出你的设计示意图。 20.地球附近物体都要受到重力,小考同学认为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他进行了探究。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两个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 (2)如图甲所示是他第2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请将此时测力计的示数填入下表的空格处; 次数 1 2 3 4 质量m/kg 0.1 0.2 0.3 0.4 重力G/N 1 ______ 3 4 (3)请你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作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像______; (4)由数据与图像可知,结论是:______; (5)若干年后,小考在我国建成的太空站工作时,你认为他用同样的器材 ______(填“能”或“不能”)完成该探究。 21.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______运动; (2)分析图甲、乙可知,在______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图丙中,实验过程中只将图中物体A由平放改为侧放,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者“不变”) 二 22.如图是“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甲图所示,将小桌放在海绵上;乙图所示,在小桌上放一个砝码;丙图所示,把小桌翻过来,桌面朝下,并在它上面放一个砝码。 (1)比较______两图可知,当受力面积一定时,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比较乙丙两图可知,当压力一定时,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此实验中运用到的主要探究方法是______; (4)小红想将图丁与乙图比较压力大小对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她的思路正确吗______?为什么______? (5)小明把两支同样的粉笔竖直放置在坚硬的水平桌面上,粉笔两头横截面积不同,其中一支正放,一支倒放(如图戊所示),发现桌面均无明显的形变,于是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的结论。他的看法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______。 二 23.如右图所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图甲); ②将物体浸没在水面恰好与溢口相平的溢水杯中,用空的小桶接从溢水杯里被物体排开的水,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F(图乙); ③测出接水后小桶与水所受的总重力G1(图丙); ④将小桶中的水倒出,测出小桶所受的重力G2(图丁); ⑤分别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和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并比较它们的大小是否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F浮=___________,被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___________。(用上述测得量的符号表示) (2)指出本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写出两点):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3)物体没有完全浸没在水中,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4)实验中采用的探究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称为___________法。 24.小明为研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了如图实验,让小球静止从斜面上滚下后与固定在右端的弹簧碰撞,斜面底端和水平面平滑相接,请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通过 ______ 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实验中让同一小球从斜面上不同高度滚下,当高度 ______ (选填“越大”或“越小”)时,观察到弹簧被压缩得越短,说明小球动能大小与速度有关。 (2)为了研究动能大小是否和物体质量有关,应该让不同质量的小球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滚下,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 (3)实验中小明发现小球压缩弹簧后被弹簧弹回到斜面上,为了研究小球被弹回到斜面上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分别将玻璃板、木板和毛巾铺在接触面(含斜面和平面)上,进行实验,而保证小球质量和高度 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同”),发现当小球在玻璃表面滚动时被弹回的高度最大,在毛巾表面滚动时被弹回的高度最小,因此小明认为小球被弹回的高度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4)小明在(3)实验所得结论基础上进行推理,接触面越光滑小球被弹回的越高,如果接触面光滑到没有摩擦,那么小球将 ______ A.沿着斜面匀速直线运动 B.不能上升到初始高度,最终静止在平面上 C.上升到初始高度后静止 D.能上升到初始高度,并在斜面和弹簧之间往复运动 (5)小明在(4)中用到一种科学方法,下面哪个定律或原理的得出用到了同一种方法 ______ A.阿基米德原理 B.杠杆原理 C.牛顿第一定律。 25.小明利用杠杆、刻度尺、金属块、烧杯、细线和适量水制成一个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秤,以下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步骤,请你按照他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如图甲将烧杯用细绳悬挂在杠杆D端,移动组套到O点时,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平衡杠杆自重和_________对测量密度的影响。 (2)如图乙在烧杯中装入一定量的水,将质量为m的金属块挂在C处,使得杠杆水平平衡,测得CO的距离为5cm,OD的距离为4cm,则烧杯中水的质量为_________。(以m表示); (3)在烧杯中装入相同_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的液体,将金属块移至B处杠杆再次平衡,测出BC之间的距离为1cm,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_________kg/m3。 26.重力大小为20牛的物体,在大小为10牛的水平向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物体受到地面的阻力(阻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大小为物体重力的0.2倍,求: (1)物体所受阻力f的大小; (2)物体在水平方向所受合力F合的大小和方向 27.盛有水的圆柱型薄壁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和水总重为75N,容器底面积为200cm2,如图甲,先用一根轻质细线(绳的粗细和重力均不计)将一圆柱体物体M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让M从水面上方沿竖直方向缓慢浸入水中(水始终未溢出,且M未接触容器底),弹簧测力计示数F的大小随M的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h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不考虑水的阻力);求: (1)物体M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大小; (2)物体的底面积; (3)物体M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28.在涪江六桥建筑工地,工人师傅正用塔吊通过滑轮组从河床吊起一如图甲所示工件。已知工件上下两部分都为正方体,重22500N,工件上升速度保持为0.1m/s。吊装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机械摩擦力及绳重忽略不计,(g=10N/kg)。问: (1)河床受到水的压强多大? (2)动滑轮的重力多大? (3)工件完全露出水面后,拉力做功的功率多大? (4)第15s时的机械效率多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详解】 A.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其重力约为 G=mg=50kg×10N/kg=500N 故A不符合题意; B.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故B符合题意; C.标准大气压约为1.0×105Pa,大气压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减小,所以泰山山顶上的大气压小于1.0×105Pa,故C不符合题意; D.一块普通橡皮的质量约为5g,课桌的高度约为0.8m,将橡皮从地上捡到课桌上,所做的功为 W=Gh=mgh=0.005kg×10N/kg×0.8m=0.04J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解析:C 【详解】 A.划船时,用浆向后划水,桨给水一个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水对桨也施加了一个向前的力,这个力就是船前进的动力,使船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故A错误; B.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茶杯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故B错误; C.把鸡蛋往碗沿上一磕,鸡蛋就破了,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鸡蛋对碗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碗对它的作用力,故C正确; D.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D错误。 故选C。 3.C 解析:C 【详解】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伽利略等前人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首先提出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篮球不受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将不会改变,故C符合题意; 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正在滚动的足球所受到的力突然消失了,它将以此时的速度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解析:B 【详解】 A.推土机有两条宽大的履带,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 B.篆刻刀的刀口很薄,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B符合题意; C.火车铁轨下面铺上了枕木,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 D.滑雪时用了两块大大的滑雪板,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A 解析:A 【详解】 鸡蛋在甲溶液中悬浮,则有 鸡蛋在乙溶液中漂浮,则有 所以 甲乙溶液的深度相同,由 得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 故选A。 6.A 解析:A 【详解】 设横梁上每个小格的长度为,每个钩码所受的重力为。若在杠杆支点两侧各增加一个钩码,左边距离支点的距离为,右边距离支点的距离为;左边钩码受到的总重力为,左边钩码受到的总重力为。根据杠杆平衡原理 可见,杠杆左端下降。 故选A。 7.C 解析:C 【详解】 设烧杯的底面积为S, 金属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V=(h2-h1)S, 金属球漂浮时排开水的质量m=ρ水V=ρ水(h2-h1)S, 金属球的质量m球=m=ρ水V=ρ水(h2-h1)S, 金属球的体积V球=(h3-h1)S, 丙中金属球受到水的浮力是F浮=ρ水V球g=ρ水g (h3一hl)S 金属球的密度 .故ABD错误,C正确. 8.B 解析:B 【详解】 小球从下落到A点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做加速运动,当与弹簧接触后,在A到B的过程中,弹力逐渐增大到与重力相等,则该过程中合力依然向下,小球加速运动,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弹性势能,B到C过程中,弹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小球减速,直到C点速度减为零,合力不为零,重力和弹力不是平衡力,综合可知小球在 B点速度最大,则动能最大,高度一直降低,则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整体机械能守恒。 故选B。 二、填空题 9.75cm 17 56 1.6 【详解】 (1)[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起始刻度为6,.00cm,末端刻度值为7.75cm,物体长度为 (2)[2]物体的质量为砝码的质量加游码所指示的质量数 (3)[3]由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2mL,量筒中液体的凹液面的底部与56mL刻度线相平,所以水的体积是56mL。 (4)[4]该测力计的最小刻度是0.2N,因此所测物体的重力为 10.惯性 长 【详解】 [1]因为汽车在刹车之前是向前运动的,当刹车时,汽车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 [2]当雨天时,路面会有水,路面变光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摩擦力减小,汽车的运动状态不易改变,运动距离变长。 11.乙、丙 甲、乙 【详解】 [1]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时,应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改变受力面积,图乙、丙符合题意。 [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受力面积的大小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图甲、乙符合题意。 12.大于 大于 做的功 【详解】 [1]运动的子弹具有动能,穿过木板时,要克服摩擦做功,其动能转化为内能,穿透的子弹比嵌在木板的子弹运动距离长,做功多,所以甲子弹的动能大。 [2]因为质量相同,甲动能大,所以甲速度大。 [3]运动的子弹具有动能,穿过木板时,要克服摩擦做功,甲子弹穿透木板,乙子弹嵌在木板里,甲运动距离长,做功多。 13.G 解析:= 竖直向上(向上) 【详解】 [1][2]张老师静止时,竖直方向上所受的两个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即 f1=G 张老师匀速向上爬时,竖直方向还是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这两个力依然是一对平衡力,而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则摩擦力f2的方向竖直向上,其大小与重力的大小相等,即 f2=G 那么 f1=f2 14.变大 变小 【详解】 [1][2]一阵风吹过,窗外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室内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窗帘受到向外的压强大于向内的压强,把窗帘压向窗外。 15.5 300 【详解】 [1]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图中把身体简化成一个杠杆模型,支点在O点,则地面对手的支持力的力臂为 l1=0.9m+0.6m=1.5m [2]由图可知,重 解析:5 300 【详解】 [1]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图中把身体简化成一个杠杆模型,支点在O点,则地面对手的支持力的力臂为 l1=0.9m+0.6m=1.5m [2]由图可知,重力对身体的力臂l2=0.9m,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 F×l1=G×l2 则地面对手的支持力为 F= 16.0.1 【详解】 [1]正方体体积为 V=(10cm)3=1000cm3 物体的质量为 m=ρV=2.5g/cm3×1000cm3=2500g [2]与甲图相比对磅秤的压力变化为 液体压强 解析:0.1 【详解】 [1]正方体体积为 V=(10cm)3=1000cm3 物体的质量为 m=ρV=2.5g/cm3×1000cm3=2500g [2]与甲图相比对磅秤的压力变化为 液体压强变化为 液面高度变化 设物体下降高度为,由题意可得 解得,物体重力 G=mg=2.5kg×10N/kg=25N 此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做功为 W=G=25N×0.004m=0.1J 三、解答题 17.【详解】 拉力的作用点在绳子与实心方木的接触点,方向沿绳子向上,大小为100N,木箱受到的拉力示意图如下所示: 解析: 【详解】 拉力的作用点在绳子与实心方木的接触点,方向沿绳子向上,大小为100N,木箱受到的拉力示意图如下所示: 18.【详解】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从重心O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用符号G表示;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图中B点支点,以支点B到A的距离为力臂是最大力臂 解析: 【详解】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从重心O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用符号G表示;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图中B点支点,以支点B到A的距离为力臂是最大力臂,力与力臂垂直,由此过A点作BA的垂线,方向向上,如图所示 19.【详解】 可以利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人站在阳台上将麦子提上楼来,拉力的方向向上,故将绳子一端先连接在动滑轮的钩上,依次绕过上面的定滑轮和下面的动滑轮,如下图所示: 解析: 【详解】 可以利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人站在阳台上将麦子提上楼来,拉力的方向向上,故将绳子一端先连接在动滑轮的钩上,依次绕过上面的定滑轮和下面的动滑轮,如下图所示: 20.天平 弹簧测力计 2 物体的重力跟物体质量成正比 不能 【详解】 (1)[1][2]本实验要测量物体的重力与质量,因此须用到弹簧测力计和天平。 (2)[3]由 解析:天平 弹簧测力计 2 物体的重力跟物体质量成正比 不能 【详解】 (1)[1][2]本实验要测量物体的重力与质量,因此须用到弹簧测力计和天平。 (2)[3]由图知,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弹簧测力计的一个大格代表1N,一个小格代表0.2N,弹簧测力计示数是2N。 (3)[4]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然后用平滑的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4)[5]由图像知,G﹣m图像为一条过原点的斜线,则可以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跟物体质量成正比。 (5)[6]由于在太空站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受到的重力,所以用同样的器材,在太空站中不能完成该实验。 21.匀速直线 接触面越粗糙 不变 【详解】 (1)[1]实验中每次都要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用拉力大小反映滑动摩擦力大 解析:匀速直线 接触面越粗糙 不变 【详解】 (1)[1]实验中每次都要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用拉力大小反映滑动摩擦力大小。 (2)[2]分析图甲、乙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乙中压力大,测力计示数大,即滑动摩擦力大,故可以验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3]图丙中,实验过程中只将图中物体A由平放改为侧放,由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大小将不变。 二 22.甲、乙 压力越大 受力面积越小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不正确 没有控制受压面材料相同(木板桌面不能很好的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不正确 坚硬的桌面不能很好的显 解析:甲、乙 压力越大 受力面积越小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不正确 没有控制受压面材料相同(木板桌面不能很好的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不正确 坚硬的桌面不能很好的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桌面的形变人眼看不到) 【详解】 (1)[1][2]比较甲、乙两图可以看出,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作用效果不同,故可得出: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3]比较乙丙两图可以看出,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作用效果不同,故可得出: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4]此实验中研究一个量与多个变量的关系,运用到的主要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同时,通过受压面的形变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用到的是转换法。 (4)[5][6]将图丁与乙图比较压力大小对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这一思路不正确。因为图丁中的受压面材料与图乙的受压面材料不同,不能准确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5)[7][8]把两支同样的粉笔竖直放置在坚硬的水平桌面上,粉笔两头横截面积不同,其中一支正放,一支倒放,发现桌面均无明显的形变,于是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的结论。这一结论是不正确的,因为坚硬的桌面不能很好的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二 23.G-F G1-G2 测力计的精度不够,测量时测力计未保持静止 小桶中的水未倒净,排开的水未全部流入小桶(或物体吸水导致排开液体的体积测不准;由于水的张力,溢水杯口还有部分水没有流出 解析:G-F G1-G2 测力计的精度不够,测量时测力计未保持静止 小桶中的水未倒净,排开的水未全部流入小桶(或物体吸水导致排开液体的体积测不准;由于水的张力,溢水杯口还有部分水没有流出) 能 控制变量 【详解】 (1)[1]根据力的平衡条件,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F浮=G-F。 [2]物体排开的水流到了小桶中,排开水所受重力G排=G1-G2。 (2)[3]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多,弹簧测力计的精度不够或测量时操作不规范(没有保持静止状态)都能产生误差。 [4]小桶中水未倒净,排开水未全部流入桶中,操作不规范(应先测量小桶所受的重力,再测小桶与水所爱的总重),都可能产生误差。 (3)[5]物体没有完全浸入,不影响浮力的测量和排开水的重力的测量,也能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4)[6]实验中用到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4.弹簧被压缩的程度 越大 使小球到达水平面时速度相同 相同 D C 【详解】 (1)[1]小球压缩弹簧,对弹簧做功,做功的多少反映了小球动能的多少,弹簧被压缩的程 解析:弹簧被压缩的程度 越大 使小球到达水平面时速度相同 相同 D C 【详解】 (1)[1]小球压缩弹簧,对弹簧做功,做功的多少反映了小球动能的多少,弹簧被压缩的程度越大,说明小球的动能越大。所以,可以通过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来反映小球动能的多少。 [2]实验中让同一小球从斜面上不同高度滚下,当高度越小时,小球达到水平面上的速度越小,弹簧被压缩得越短,说明小球动能大小与速度有关。 (2)[3]要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由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可知:就要控制速度不变,让质量变化;速度是通过起始点的高度来控制的,所以要控制两球从同一高度滚下。 (3)[4]斜面实验中,小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可以让小球到达水平面上时保持相同的初速度。 (4)[5]接触面越光滑小球被弹回的越高,由此推理,如果接触面光滑到没有摩擦,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保持不变,那么小球将能上升到初始高度,并在斜面和弹簧之间往复运动。 (5)[6]牛顿第一定律:水平面越光滑,对小车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远,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由此推理,当水平面绝对光滑时,运动的小车受到的阻力为0,即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时,小车将匀速直线运动下去;牛顿第一定律也是在实验和科学推理相结合的基础上得出的。 25.烧杯重 1.25m 体积 1.2×103 【详解】 (1)[1]将烧杯用细绳悬挂在杠杆D端,移动组套到O点时,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杠杆和烧杯这个整体的重心刚好经过支 解析:烧杯重 1.25m 体积 1.2×103 【详解】 (1)[1]将烧杯用细绳悬挂在杠杆D端,移动组套到O点时,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杠杆和烧杯这个整体的重心刚好经过支点,这样能消除杠杆和烧杯重对实验的影响。 (2)[2]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 由上式可得水的质量为 (3)[3]为了得到液体的密度,需要通过水来确定液体的体积,所以应该让液体和水的体积相同。 [4]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液体的质量为 液体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则液体的体积为 液体的密度为 26.(1)4N;(2)6N,水平向右 【详解】 解:(1)物体受到地面的阻力大小为物体重力的0.2倍,则阻力大小为 f=0.2G=0.2×20N=4N (2)物体受到的阻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阻力方向水 解析:(1)4N;(2)6N,水平向右 【详解】 解:(1)物体受到地面的阻力大小为物体重力的0.2倍,则阻力大小为 f=0.2G=0.2×20N=4N (2)物体受到的阻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阻力方向水平向左,物体受到10牛的水平向右拉力F,物体在水平方向所受合力 F合=F-f=10N-4N=6N 合力方向与拉力的方向相同,即水平向右。 答:(1)物体所受阻力f的大小为4N; (2)物体在水平方向所受合力的大小为6N,方向水平向右。 27.(1)9N;(2)90cm2;(3)4.2×103Pa 【详解】 解:(1)由图象可知,当h=0时物体M处于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1=27N,则物体M重力为 G=F1=27N 当h=10cm后,弹 解析:(1)9N;(2)90cm2;(3)4.2×103Pa 【详解】 解:(1)由图象可知,当h=0时物体M处于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1=27N,则物体M重力为 G=F1=27N 当h=10cm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18N,且不变,说明此时物体M浸没在水中, 则物体M浸没后受到的浮力为 F浮=G﹣F2=27N﹣18N=9N (2)由可得物体M的体积为 因物体M刚刚浸没时,物体M的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为10cm,则物体M的高度为10cm,故物体M的底面积为 (3)由受力分析可知,物体M浸没后与入水前相比,水平桌面受到压力的增加量为 所以,物体M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水平桌面受到压力为 故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答:(1)物体M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大小为9N; (2)物体的底面积为90cm2; (3)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4.2×103Pa。 28.(1)2.5×104Pa;(2)2500N;(3)625W;(4)83.3% 【详解】 解:(1)由乙图可知,河水深度 h=vt1=0.1m/s×25s=2.5m 河床受到压强 p=ρgh=1.0× 解析:(1)2.5×104Pa;(2)2500N;(3)625W;(4)83.3% 【详解】 解:(1)由乙图可知,河水深度 h=vt1=0.1m/s×25s=2.5m 河床受到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2.5m=2.5×104Pa (2)工件露出水面后 η=90% 不计滑轮摩擦时有 所以,动滑轮的重力 (3)由图甲知,滑轮组承重绳子的根数为4根,工件出水后,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拉力功率 P=Fv=6250N×0.1m/s=625W (4)第15s时,工件只有下部正方体处于水中,由乙图可知,下部正方体边长 L=vt2=0.1m/s×(25s-15s)=1m 下部正方体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 V排=V=L3=(1m)3=1m3 此时所受的浮力 F浮=ρgV排=1.0×103kg/m3×10N/kg×1m3=104N 所以,此时的机械效率 答:(1)河床受到水的压强为2.5×104Pa; (2)滑轮的重力为2500N; (3)工件完全露出水面后,拉力做功的功率为625W; (4)第15s时的机械效率为83.3%。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