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4年人教版七7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的平方根是()
A.4 B. C.2 D.
2.下列是四个汽车标志图案,其中可看作由“基本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是( )
A. B. C. D.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在( )
A.x轴的正半轴 B.x轴的负半轴 C.y轴的正半轴 D.y轴的负半轴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个数为( ).
①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③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线段一定相交;④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交.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如图,直线,点在直线上,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7.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FH平分∠EFD,若∠1=110°,则∠2的度数为( )
A.45° B.40° C.55° D.35°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有点,点第一次向左跳动至,第二次向右跳动至,第三次向左跳动至,第四次向右跳动至…依照此规律跳动下去,点第124次跳动至的坐标为( )
A. B. C. D.
九、填空题
9.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_.
十、填空题
10.已知点与点关于轴对称,那么点关于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
十一、填空题
11.如图,DB是的高,AE是角平分线,,则______.
十二、填空题
12.如图,AD//BC,,则____度.
十三、填空题
13.如图,有一条直的宽纸带,按图折叠,则的度数等于______.
十四、填空题
14.阅读下列解题过程:
计算:
解:设①
则②
由②-①得,
运用所学到的方法计算:______________.
十五、填空题
15.若P(2-a,2a+3)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点P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六、填空题
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与原点重合,将点A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1,将A1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2,将A2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A3,将A3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A4,将A4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A5…按此方法进行下去,则A2021点坐标为_______________.
十七、解答题
17.计算:(1)|2−|++2;(2)已知(x–2)2=16,求x的值.
十八、解答题
18.求下列各式中的x值:
(1)
(2)
十九、解答题
19.已知:如图,DB⊥AF于点G,EC⊥AF于点H,∠C=∠D.求证:∠A=∠F.
证明:∵DB⊥AF于点G,EC⊥AF于点H(已知),
∴∠DGH=∠EHF=90°( ).
∴DB∥EC( ).
∴∠C= ( ).
∵∠C=∠D(已知),
∴∠D= ( ).
∴DF∥AC( ).
∴∠A=∠F( ).
二十、解答题
20.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和点都在格点上(正方形网格的交点称为格点).点,,的坐标分别为,,.平移三角形,使点平移到点,点,分别是,的对应点.
(1)请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并分别写出点E、F的坐标;
(2)求的面积;
(3)在轴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若存在,请求出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二十一、解答题
21.解下列问题:
(1)已知;求的值.
(2)已知的小数部分为的整数部分为,求的值.
二十二、解答题
22.有一块面积为100cm2的正方形纸片.
(1)该正方形纸片的边长为 cm(直接写出结果);
(2)小丽想沿着该纸片边的方向裁剪出一块面积为90cm2的长方形纸片,使它的长宽之比为4:3.小丽能用这块纸片裁剪出符合要求的纸片吗?
二十三、解答题
23.已知,点在与之间.
(1)图1中,试说明:;
(2)图2中,的平分线与的平分线相交于点,请利用(1)的结论说明:.
(3)图3中,的平分线与的平分线相交于点,请直接写出与之间的数量关系.
二十四、解答题
24.如图,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含有30°、60°的三角板如图放置,PA、PB与直线MN重合,且三角板PAC,三角板PBD均可以绕点P逆时针旋转.
(1)①如图1,∠DPC= 度.
②我们规定,如果两个三角形只要有一组边平行,我们就称这两个三角形为“孪生三角形”,如图1,三角板BPD不动,三角板PAC从图示位置开始每秒10°逆时针旋转一周(0°旋转360°),问旋转时间t为多少时,这两个三角形是“孪生三角形”.
(2)如图3,若三角板PAC的边PA从PN处开始绕点P逆时针旋转,转速3°/秒,同时三角板PBD的边PB从PM处开始绕点P逆时针旋转,转速2°/秒,在两个三角板旋转过程中,(PC转到与PM重合时,两三角板都停止转动).设两个三角板旋转时间为t秒,以下两个结论:①为定值;②∠BPN+∠CPD为定值,请选择你认为对的结论加以证明.
二十五、解答题
25.互动学习课堂上某小组同学对一个课题展开了探究.
小亮:已知,如图三角形,点是三角形内一点,连接,,试探究与,,之间的关系.
小明:可以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去解决.
小丽:用外角的相关结论也能解决.
(1)请你在横线上补全小明的探究过程:
∵,(______)
∴,(等式性质)
∵,
∴,
∴.(______)
(2)请你按照小丽的思路完成探究过程;
(3)利用探究的结果,解决下列问题:
①如图①,在凹四边形中,,,求______;
②如图②,在凹四边形中,与的角平分线交于点,,,则______;
③如图③,,的十等分线相交于点、、、…、,若,,则的度数为______;
④如图④,,的角平分线交于点,则,与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
⑤如图⑤,,的角平分线交于点,,,求的度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分析】
先算出的值,再根据平方根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即可进行解答.
【详解】
解:,
∵,
∴4的平方根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方根,解题的关键是要先算出的值和掌握平方根的定义,并学会区分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2.B
【分析】
根据平移的概念观察即可
【详解】
解:由“基本图案”经过旋转得到
由“基本图案”经过平移得到
由“基本图案”经过翻折得到
不能由 “基本图案”经过平移得到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
解析:B
【分析】
根据平移的概念观察即可
【详解】
解:由“基本图案”经过旋转得到
由“基本图案”经过平移得到
由“基本图案”经过翻折得到
不能由 “基本图案”经过平移得到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平移的概念,考查观察能力
3.B
【分析】
根据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对点A(-1,0)进行判断.
【详解】
解:∵点A的纵坐标为0,
∴点A在x轴上,
∵点A的横坐标为-1,
∴点A在x轴负半轴上.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直角坐标系中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在x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在y轴上点的横坐标为0;记住各象限点的坐标特点.
4.D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公理,同一平面内,直线的位置关系,逐一判断各个小题,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①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故本小题错误,
②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本小题错误,
③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一定相交;故本小题错误,
④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那么这两条直线不一定相交,故本小题错误.
综上所述:错误的个数为4个.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公理,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公理是解题的关键.
5.D
【分析】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1+∠AOF=180°,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3=∠AOC,而通过∠AOF=∠AOC-∠2,整理可得∠1+∠3-∠2=180°.
【详解】
解:∵AB∥EF,
∴∠1+∠AOF=180°,
∵CD∥AB,
∴∠3=∠AOC,
又∵∠AOF=∠AOC−∠2=∠3-∠2,
∴∠1+∠3-∠2=180°.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从复杂图形中找出内错角,同旁内角是解题的关键.
6.D
【分析】
分别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以及立方根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
解:A、,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B、,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C、,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D、,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算术平方根及立方根,熟练掌握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及立方根是解题的关键.
7.D
【分析】
根据对顶角相等求出∠3,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出∠DFE,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DFH,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解答.
【详解】
解:∵∠1=110°,
∴∠3=∠1=110°,
∵AB∥CD,
∴∠DFE=180°-∠3=180°-110°=70°,
∵HF平分∠EFD,
∴∠DFH=∠DFE=×70°=35°,
∵AB∥CD,
∴∠2=∠DFH=35°.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是基础题,熟记各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8.A
【分析】
根据图形观察发现,第偶数次跳动至点的坐标,横坐标是次数的一半加上1,纵坐标是次数的一半,然后写出即可.
【详解】
解:观察发现,第2次跳动至点的坐标是(2,1),
第4次跳动至点的坐标
解析:A
【分析】
根据图形观察发现,第偶数次跳动至点的坐标,横坐标是次数的一半加上1,纵坐标是次数的一半,然后写出即可.
【详解】
解:观察发现,第2次跳动至点的坐标是(2,1),
第4次跳动至点的坐标是(3,2),
第6次跳动至点的坐标是(4,3),
第8次跳动至点的坐标是(5,4),
…
第2n次跳动至点的坐标是(n+1,n),
∴第124次跳动至点的坐标是(63,62).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以及图形的变化问题,结合图形得到偶数次跳动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变化情况是解题的关键.
九、填空题
9.【分析】
直接利用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得出答案.
【详解】
解:,
的算术平方根是:.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算术平方根,正确掌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得出答案.
【详解】
解:,
的算术平方根是:.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算术平方根,正确掌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
十、填空题
10.【分析】
先将a,b求出来,再根据对称性求出坐标即可.
【详解】
根据题意可得:﹣3=b,2a-1=3.解得a=2,b=﹣3.
P(2,﹣3)关于y轴对称的点(﹣2,﹣3)
故答案为: (﹣2,﹣
解析:
【分析】
先将a,b求出来,再根据对称性求出坐标即可.
【详解】
根据题意可得:﹣3=b,2a-1=3.解得a=2,b=﹣3.
P(2,﹣3)关于y轴对称的点(﹣2,﹣3)
故答案为: (﹣2,﹣3).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熟练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十一、填空题
11.【分析】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FAD=∠BAE=26°,而∠AFD与∠FAD互余,与∠BFE是对顶角,故可求得∠BFE的度数.
【详解】
∵AE是角平分线,∠BAE=26°,
∴∠FAD=∠B
解析:
【分析】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FAD=∠BAE=26°,而∠AFD与∠FAD互余,与∠BFE是对顶角,故可求得∠BFE的度数.
【详解】
∵AE是角平分线,∠BAE=26°,
∴∠FAD=∠BAE=26°,
∵DB是△ABC的高,
∴∠AFD=90°−∠FAD=90°−26°=64°,
∴∠BFE=∠AFD=64°.
故答案为64°.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十二、填空题
12.52
【分析】
根据AD//BC,可知,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求得,结合题意,即可求得.
【详解】
,
,
,
,
,
.
故答案为:5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解析:52
【分析】
根据AD//BC,可知,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求得,结合题意,即可求得.
【详解】
,
,
,
,
,
.
故答案为:5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度的计算,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十三、填空题
13.75°
【分析】
由图形可得AD∥BC,可得∠CBF=30°,由于翻折可得两个角是重合的,于是利用平角的定义列出方程可得答案.
【详解】
解:∵AD∥BC,
∴∠CBF=∠DEF=30°,
∵AB为
解析:75°
【分析】
由图形可得AD∥BC,可得∠CBF=30°,由于翻折可得两个角是重合的,于是利用平角的定义列出方程可得答案.
【详解】
解:∵AD∥BC,
∴∠CBF=∠DEF=30°,
∵AB为折痕,
∴2∠α+∠CBF=180°,
即2∠α+30°=180°,
解得∠α=75°.
故答案为:75°.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翻折问题;找着相等的角,利用平角列出方程是解答翻折问题的关键.
十四、填空题
14..
【分析】
设S=,等号两边都乘以5可解决.
【详解】
解:设S=①
则5S=②
②-①得4S=,
所以S=.
故答案是:.
【点睛】
本题考查了有理数运算中的规律性问题,此题参照例子,采用类比的
解析:.
【分析】
设S=,等号两边都乘以5可解决.
【详解】
解:设S=①
则5S=②
②-①得4S=,
所以S=.
故答案是:.
【点睛】
本题考查了有理数运算中的规律性问题,此题参照例子,采用类比的方法就可以解决.
十五、填空题
15.(,)或(7,-7).
【分析】
根据题意可得关于a的绝对值方程,解方程可得a的值,进一步即得答案.
【详解】
解:∵P(2-a,2a+3)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
∴.
∴或,
解得或,
当时,P点
解析:(,)或(7,-7).
【分析】
根据题意可得关于a的绝对值方程,解方程可得a的值,进一步即得答案.
【详解】
解:∵P(2-a,2a+3)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
∴.
∴或,
解得或,
当时,P点坐标为(,);
当时,P点坐标为(7,-7).
故答案为(,)或(7,-7).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十六、填空题
16.(1011,﹣1010)
【分析】
求出A1(1,0),A5(3,﹣2),A9(5,﹣4),A13(7,﹣6),•••,探究规律可得A2021(1011,﹣1010).
【详解】
解:由题意A1(1
解析:(1011,﹣1010)
【分析】
求出A1(1,0),A5(3,﹣2),A9(5,﹣4),A13(7,﹣6),•••,探究规律可得A2021(1011,﹣1010).
【详解】
解:由题意A1(1,0),A5(3,﹣2),A9(5,﹣4),A13(7,﹣6),•••,
可以看出,3=,5=,7=,各个点的纵坐标等于横坐标的相反数+1,
故=1011,
∴A2021(1011,﹣1010),
故答案为:(1011,﹣1010).
【点评】
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规律型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探究规律的方法,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十七、解答题
17.(1)原式=;(2)x=-2或x=6.
【分析】
(1)根据绝对值、立方根和二次根式的性质计算即可;
(2)利用平方根的性质解方程即可.
【详解】
解:(1)原式;
(2)
【点睛】
本题考查平
解析:(1)原式=;(2)x=-2或x=6.
【分析】
(1)根据绝对值、立方根和二次根式的性质计算即可;
(2)利用平方根的性质解方程即可.
【详解】
解:(1)原式;
(2)
【点睛】
本题考查平方根、立方根和二次根式的性质,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十八、解答题
18.(1)x=-15;(2)x=8或x=-4
【分析】
(1)利用直接开立方法求得x的值;
(3)利用直接开平方法求得x的值.
【详解】
解:(1),
∴,
∴,
解得:x=-15;
(2),
∴,
∴
解析:(1)x=-15;(2)x=8或x=-4
【分析】
(1)利用直接开立方法求得x的值;
(3)利用直接开平方法求得x的值.
【详解】
解:(1),
∴,
∴,
解得:x=-15;
(2),
∴,
∴,
解得:x=8或x=-4.
【点睛】
本题考查了立方根和平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即任意数都有立方根.
十九、解答题
19.垂直的定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B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BA;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分析】
先证DB∥EC,得∠C=∠DBA,再证∠D=∠DB
解析:垂直的定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B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BA;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分析】
先证DB∥EC,得∠C=∠DBA,再证∠D=∠DBA,得DF∥AC,然后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DB⊥AF于点G,EC⊥AF于点H(已知),
∴∠DGH=∠EHF=90°(垂直的定义),
∴DB∥E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DB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D(已知),
∴∠D=∠DBA(等量代换),
∴DF∥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故答案为:垂直的定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B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BA,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二十、解答题
20.(1)画图见解析,E(2,-2),F(6,-1);(2)7;(3)(10,0)或(-18,0)
【分析】
(1)根据平移的性质即可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DEF,并写出点E,F的坐标;
(2)利用割补法计
解析:(1)画图见解析,E(2,-2),F(6,-1);(2)7;(3)(10,0)或(-18,0)
【分析】
(1)根据平移的性质即可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DEF,并写出点E,F的坐标;
(2)利用割补法计算即可;
(3)根据△ABC的面积得到△BCM的面积,从而计算出BM,可得点M的坐标;
【详解】
解:(1)如图,三角形DEF即为所求,点E(2,-2),F(6,-1);
(2)S△ABC==7;
(3)∵,点C的坐标为(0,1),
∴BM=,
∵B(-4,0),
∴点M的坐标为(10,0)或(-18,0).
【点睛】
本题考查了作图-平移变换,三角形的面积,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平移的性质.
二十一、解答题
21.(1);(2).
【分析】
(1)直接利用非负数的性质得出x,y的值,再利用立方根的定义求出答案;
(2)直接估算无理数的取值范围得出a,b的值,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原式
.
解析:(1);(2).
【分析】
(1)直接利用非负数的性质得出x,y的值,再利用立方根的定义求出答案;
(2)直接估算无理数的取值范围得出a,b的值,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原式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正确得出无理数的取值范围是解题关键.
二十二、解答题
22.(1)10;(2)小丽不能用这块纸片裁出符合要求的纸片.
【分析】
(1)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得出;
(2)直接利用算术平方根的定义长方形纸片的长与宽,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解:(1)根据算
解析:(1)10;(2)小丽不能用这块纸片裁出符合要求的纸片.
【分析】
(1)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得出;
(2)直接利用算术平方根的定义长方形纸片的长与宽,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解:(1)根据算术平方根定义可得,该正方形纸片的边长为10cm;
故答案为:10;
(2)∵长方形纸片的长宽之比为4:3,
∴设长方形纸片的长为4xcm,则宽为3xcm,
则4x•3x=90,
∴12x2=90,
∴x2=,
解得:x=或x=-(负值不符合题意,舍去),
∴长方形纸片的长为2cm,
∵5<<6,
∴10<2,
∴小丽不能用这块纸片裁出符合要求的纸片.
【点睛】
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一个正数的正的平方根叫这个数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为0.也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二十三、解答题
23.(1)说明过程请看解答;(2)说明过程请看解答;(3)∠BED=360°-2∠BFD.
【分析】
(1)图1中,过点E作EG∥AB,则∠BEG=∠ABE,根据AB∥CD,EG∥AB,所以CD∥EG,
解析:(1)说明过程请看解答;(2)说明过程请看解答;(3)∠BED=360°-2∠BFD.
【分析】
(1)图1中,过点E作EG∥AB,则∠BEG=∠ABE,根据AB∥CD,EG∥AB,所以CD∥EG,所以∠DEG=∠CDE,进而可得∠BED=∠ABE+∠CDE;
(2)图2中,根据∠ABE的平分线与∠CD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结合(1)的结论即可说明:∠BED=2∠BFD;
(3)图3中,根据∠ABE的平分线与∠CD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过点E作EG∥AB,则∠BEG+∠ABE=180°,因为AB∥CD,EG∥AB,所以CD∥EG,所以∠DEG+∠CDE=180°,再结合(1)的结论即可说明∠BED与∠BFD之间的数量关系.
【详解】
解:(1)如图1中,过点E作EG∥AB,
则∠BEG=∠ABE,
因为AB∥CD,EG∥AB,
所以CD∥EG,
所以∠DEG=∠CDE,
所以∠BEG+∠DEG=∠ABE+∠CDE,
即∠BED=∠ABE+∠CDE;
(2)图2中,因为BF平分∠ABE,
所以∠ABE=2∠ABF,
因为DF平分∠CDE,
所以∠CDE=2∠CDF,
所以∠ABE+∠CDE=2∠ABF+2∠CDF=2(∠ABF+∠CDF),
由(1)得:因为AB∥CD,
所以∠BED=∠ABE+∠CDE,
∠BFD=∠ABF+∠CDF,
所以∠BED=2∠BFD.
(3)∠BED=360°-2∠BFD.
图3中,过点E作EG∥AB,
则∠BEG+∠ABE=180°,
因为AB∥CD,EG∥AB,
所以CD∥EG,
所以∠DEG+∠CDE=180°,
所以∠BEG+∠DEG=360°-(∠ABE+∠CDE),
即∠BED=360°-(∠ABE+∠CDE),
因为BF平分∠ABE,
所以∠ABE=2∠ABF,
因为DF平分∠CDE,
所以∠CDE=2∠CDF,
∠BED=360°-2(∠ABF+∠CDF),
由(1)得:因为AB∥CD,
所以∠BFD=∠ABF+∠CDF,
所以∠BED=360°-2∠BF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二十四、解答题
24.(1)①90;②t为或或或或或或;(2)①正确,②错误,证明见解析.
【分析】
(1)①由平角的定义,结合已知条件可得:从而可得答案;②当时,有两种情况,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与角的和
解析:(1)①90;②t为或或或或或或;(2)①正确,②错误,证明见解析.
【分析】
(1)①由平角的定义,结合已知条件可得:从而可得答案;②当时,有两种情况,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与角的和差求解旋转角,可得旋转时间;当时,有两种情况,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与角的和差关系求解旋转角,可得旋转时间;当时,有两种情况,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与角的和差关系求解旋转角,可得旋转时间;当时,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与角的和差关系求解旋转角,可得旋转时间;当时的旋转时间与相同;
(2)分两种情况讨论:当在上方时,当在下方时,①分别用含的代数式表示,从而可得的值;②分别用含的代数式表示,得到是一个含的代数式,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
解:(1)①∵∠DPC=180°﹣∠CPA﹣∠DPB,∠CPA=60°,∠DPB=30°,
∴∠DPC=180﹣30﹣60=90°,
故答案为90;
②如图1﹣1,当BD∥PC时,
∵PC∥BD,∠DBP=90°,
∴∠CPN=∠DBP=90°,
∵∠CPA=60°,
∴∠APN=30°,
∵转速为10°/秒,
∴旋转时间为3秒;
如图1﹣2,当PC∥BD时,
∵∠PBD=90°,
∴∠CPB=∠DBP=90°,
∵∠CPA=60°,
∴∠APM=30°,
∵三角板PAC绕点P逆时针旋转的角度为180°+30°=210°,
∵转速为10°/秒,
∴旋转时间为21秒,
如图1﹣3,当PA∥BD时,即点D与点C重合,此时∠ACP=∠BPD=30°,则AC∥BP,
∵PA∥BD,
∴∠DBP=∠APN=90°,
∴三角板PAC绕点P逆时针旋转的角度为90°,
∵转速为10°/秒,
∴旋转时间为9秒,
如图1﹣4,当PA∥BD时,
∵∠DPB=∠ACP=30°,
∴AC∥BP,
∵PA∥BD,
∴∠DBP=∠BPA=90°,
∴三角板PAC绕点P逆时针旋转的角度为90°+180°=270°,
∵转速为10°/秒,
∴旋转时间为27秒,
如图1﹣5,当AC∥DP时,
∵AC∥DP,
∴∠C=∠DPC=30°,
∴∠APN=180°﹣30°﹣30°﹣60°=60°,
∴三角板PAC绕点P逆时针旋转的角度为60°,
∵转速为10°/秒,
∴旋转时间为6秒,
如图1﹣6,当时,
∴三角板PAC绕点P逆时针旋转的角度为
∵转速为10°/秒,
∴旋转时间为秒,
如图1﹣7,当AC∥BD时,
∵AC∥BD,
∴∠DBP=∠BAC=90°,
∴点A在MN上,
∴三角板PAC绕点P逆时针旋转的角度为180°,
∵转速为10°/秒,
∴旋转时间为18秒,
当时,如图1-3,1-4,旋转时间分别为:,
综上所述:当t为或或或或或或时,这两个三角形是“孪生三角形”;
(2)如图,当在上方时,
①正确,
理由如下:设运动时间为t秒,则∠BPM=2t,
∴∠BPN=180°﹣2t,∠DPM=30°﹣2t,∠APN=3t.
∴∠CPD=180°﹣∠DPM﹣∠CPA﹣∠APN=90°﹣t,
∴
②∠BPN+∠CPD=180°﹣2t+90°﹣t=270°﹣3t,可以看出∠BPN+∠CPD随着时间在变化,不为定值,结论错误.
当在下方时,如图,
①正确,
理由如下:设运动时间为t秒,则∠BPM=2t,
∴∠BPN=180°﹣2t,∠DPM= ∠APN=3t.
∴∠CPD=
∴
②∠BPN+∠CPD=180°﹣2t+90°﹣t=270°﹣3t,可以看出∠BPN+∠CPD随着时间在变化,不为定值,结论错误.
综上:①正确,②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角的和差倍分关系,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角的动态定义(旋转角)的理解,掌握分类讨论的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二十五、解答题
25.(1)三角形内角和180°;等量代换;(2)见解析;(3)①;②;③;④;⑤
【分析】
(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判断,根据等量代换的概念即可判断;
(2)想要利用外角的性质求解,就需要构造外
解析:(1)三角形内角和180°;等量代换;(2)见解析;(3)①;②;③;④;⑤
【分析】
(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判断,根据等量代换的概念即可判断;
(2)想要利用外角的性质求解,就需要构造外角,因此延长交于,然后根据外角的性质确定,,即可判断与,,之间的关系;
(3)①连接BC,然后根据(1)中结论,代入已知条件即可求解;
②连接BC,然后根据(1)中结论,求得的和,进而得到的和,然后根据角平分线求得的和,进而求得,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
③连接BC,首先求得,然后根据十等分线和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得到,然后得到的和,最后根据(1)中结论即可求解;
④设与的交点为点,首先利用根据外角的性质将用两种形式表示出来,然后得到,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移项整理即可判断;
⑤根据(1)问结论,得到的和,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的和,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性质即可求解.
【详解】
(1)∵,(三角形内角和180°)
∴,(等式性质)
∵,
∴,
∴.(等量代换)
故答案为:三角形内角和180°;等量代换.
(2)如图,延长交于,
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可知,
,,
∴.
(3)①如图①所示,连接BC,
,
根据(1)中结论,得,
∴,
∴;
②如图②所示,连接BC,
,
根据(1)中结论,得,
∴,
∵与的角平分线交于点,
∴,,
∴,
∵,,
∴,
∴,
∵,
∴;
③如图③所示,连接BC,
,
根据(1)中结论,得,
∵,,
∴,
∵与的十等分线交于点,
∴,,
∴,
∴,
∵,
∴,
∴,
∴,
∴;
④如图④所示,设与的交点为点,
∵平分,平分,
∴,,
∵,,
∴,
∴,
∴,
即;
⑤∵,的角平分线交于点,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量,外角的性质,以及辅助线的做法,重点是观察题干中的解题思路,然后注意角平分线的性质,逐渐推到即可求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