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基本观点,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统一性基本观点,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事物矛盾运动规律的观点,为树立科学事物矛盾运动规律的观点,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打下理论基础,不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打下理论基础,不断提高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提高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的能力。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第二节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第三节第三节
2、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一节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三、世界统一于物质三、世界统一于物质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三)物质的存在形式(三)物质的存在形式(四)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四)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和统一的基础世界观是什么?思考讨论思考讨论1:(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3、哲学是什么?思考讨论思考讨论2(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世界观 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观点。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世界界观观哲哲学学世世界界观观的的基基本本问问题题世界世界“是什么是什么”世界世界“怎么样怎么样”物质世界物质世界精神世界精神世界认识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改造世界1 1、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4、问题系问题”。恩格斯恩格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即物质,指不依赖即物质,指不依赖意识并能为人的意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在【概念阐释】存在即意识,指我们对即意识,指我们对这个客观世界的主这个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或主观认识观反映或主观认识思维 唐朝时佛教盛行,有一次,广州法性寺方丈讲授佛教经学,和尚们都在寺中端坐,聚精会神听讲。忽然,一阵风把佛前的幡吹得左右摇晃。两个和尚就小声议论起来,一个和尚说:“那幡在动呢!”另一个却说:“不对,那不是幡动,而是风在动啊!”旁边一名叫慧能的和尚闭
5、目平心静气插嘴道:“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分明是你们的心在动呀!”你是怎样理解材料中的对话的?【案例探讨】:仁者心动既非旗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B.思维与存在有没有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同一性的问题的问题2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恩格斯指出:恩格斯指出:“什么是本原的,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世界是神创造是精神,还是自然界?世界是神创造的呢?还是从来就有的?哲学家依照的呢?还
6、是从来就有的?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两个阵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两个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以某种方式承认原的,从而归根到底以某种方式承认创世说的创世说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派别。主义的各种派别。”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和存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何者为第一性?性?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根
7、本观点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根本观点:认为意识是本厡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唯心主义的经典代表之一唯心主义的经典代表之一 “如果小猫看到的老鼠只存在于小猫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猫的视神经的感觉,那么为什么小猫用它的爪子去抓老鼠而不是去抓自己的眼睛呢?这是因为小猫不愿意为了爱唯心主义者而自己挨饿,在它看来,对唯心主义者的爱只是一种痛苦。”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的驳斥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的驳斥花的苦恼王守仁:心外无物真累啊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败唯心主义的经典代表
8、之二唯心主义的经典代表之二花的苦恼 这个人的眼睛看到了我,我就应该开放了,但是还有人没看到我,我又应该不开放,那我到底应该开放还是不开放呢?唉比较烦,比较烦呐。早知道我就信唯物主义了,呜呜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的驳斥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的驳斥 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民工:“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民工同时也问学者:“你追求什么?”学者:“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观点辨析观点辨析】:思考:你同意这位学者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看法吗?谈谈你的看法?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和存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何者为第
9、一性?性?总结: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总结: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恩格斯说:恩格斯说:“思维和存在的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还有另一方面,我们关于我们系问题还有另一方面,我们关于我们周围的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周围的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关于我们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关于我们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叫做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的问
10、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思维思维?存在存在不可
11、知论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存在思维和存在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有无同一性?可知论总结: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总结: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 有一天,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只见桥下有很多鱼不停地游来游去,穿梭嬉戏,自由自在,好不惬意,于是庄子说:“鱼是多么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反问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鱼呀,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案例探讨】:庄子和惠施的对话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存在承认能正确反映存在
12、否认正确反映存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何为第一性)(有无同一性)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决定存在不可知论可知论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总结总结)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核心内容。人类一切活动的核心内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各种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各种哲学派别相互论争的理论焦点。哲学派别相互论争的理论焦点。思思维维与与存存在在的的关关系系问问题题第一性第一性问题问题同一性同一性问题问题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唯物主
13、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可知论可知论不可知论不可知论哲学基本派别与历史演变哲学基本派别与历史演变 二、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一)物质(一)物质(二)物质的存在形式(二)物质的存在形式(三)实践是(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同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同意的基础意的基础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1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4、“水”是万物的始基 古代朴素唯物论古代朴素唯物论泰勒士:阿那克西米尼:万物的始基是万物的始基是“空气”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是万物的本原“五行五行”说说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古古代代朴素唯物论朴素唯物论阴阳、八卦说阴阳、八卦说 “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于是有地震”伯阳父伯阳父“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老子“一阴一阳谓之道一阴一阳谓之道”易传易传 思考讨论:思考讨论:古代朴素唯物主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根本观义关于物质的根本观点是什么?它们
15、这种点是什么?它们这种对物质的理解有什么对物质的理解有什么可贵之处,缺陷是什可贵之处,缺陷是什么?么?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可贵之处:可贵之处:在科学技术极为低下的古代,在科学技术极为低下的古代,对世界本质问题的思索不是从神那里而是从对世界本质问题的思索不是从神那里而是从客观世界本身去寻找,难能可贵。客观世界本身去寻找,难能可贵。主要缺陷:主要缺陷:猜测性,直观性猜测性,直观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基本观点:把把“物质物质”理解为当时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最小层次原子,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理属把原子的某些物理属性(如质量不变
16、性、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入性和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物质的共同属性。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的特性就是物质的特性。原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人钟心脏发条神经关节齿轮游丝霍布斯机械性人是机器思考讨论:思考讨论:近代形而上学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物质的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有什么可贵之理解有什么可贵之处,缺陷是什么?处,缺陷是什么?可贵之处:可贵之处:以自然科学为依据解释以自然科学为依据解释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肯定世界本原是物质,肯定世界本
17、原是物质,这是对唯物主义物这是对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坚持和发展。质观的坚持和发展。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主要缺陷:主要缺陷:机械性机械性自然界的各种现象都被归结为力学过自然界的各种现象都被归结为力学过程,用力学规律解释一切,甚至动物和人都被看作是受程,用力学规律解释一切,甚至动物和人都被看作是受力学支配的机器。用机械运动解释一切现象力学支配的机器。用机械运动解释一切现象 形而上学性形而上学性 不彻底性不彻底性2、恩格斯对物质概念的说明恩格斯对物质概念的说明 19世纪世纪80年代恩格斯曾指出:年代恩格斯曾指出:“当我们把当我们把各种有形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各种有形存在
18、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是把它们的差异瞥开了。物质本身和时候,我们是把它们的差异瞥开了。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在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存在各种特定的、实在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存在着的东西。着的东西。”“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第20卷,中文卷,中文1版,第版,第598、579页。页。列宁对物质概念的科学规定列宁对物质概念的科学规定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19、,它不依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复写、摄影、反映。”列宁全集列宁全集第第18卷,人民出版社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年版,130页。页。(1)物质的客观性物质的客观性(2)(2)物质的可知性)物质的可知性)(3)(3)(物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唯一特性)与与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划清了界限与与不可知论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划清了界限 物质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物质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 物质:物质:不
20、依赖于人的意识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人的意识所反映的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的区别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的区别(1)客观实在:只是指物质现象)客观实在:只是指物质现象(2)客观存在:包括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客观存在:包括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3)“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是一种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了不
21、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史观的统一第一章第一章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的含义运动的含义: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哲学范畴。“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应用到物质上的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恩格斯(二)、物质的存在形式 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
22、大的东西,从沙粒到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恩格斯v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1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所处的稳定件下、一定范围内所处的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静止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运动的特殊状态。2 2、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形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形:vv没有发
23、生相对位置移动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移动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移动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移动vv没有发生质变没有发生质变没有发生质变没有发生质变 运动是无条件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总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相对的。因而相对的。在相对静止中有在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的一面;处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从辩证的观点看来,运动表现于它的反面,即表现在静止中。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恩格斯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就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就无法了解运动
24、。无法了解运动。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物体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暂时的平衡状态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条件。恩格斯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的多样性。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道之大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v形而上学不变论形而上学不变论两种错误倾向两种错误倾向v相对主义诡辩论相对主义诡辩论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 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庄子3 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
25、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持续性、顺序性,特点特点是一维性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广延性和伸张性,特特点点是三维性和可颠倒性三维性和可颠倒性。t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性。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进行,没有离开时间、空间的物质运动;同样,也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蝌蚪为什么变成了青蛙?蝌蚪为什么变成了青蛙?太阳正带领着9大行星、66颗卫星、众多的小行星以及慧星和流星体等围绕银河系中心以每秒2
26、50公里的速度旋转。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太阳系图太阳系图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养由基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射手。他射箭的技术非常高超,如果任意在一棵杨树上指定一片树叶,养由基站在百步之外,弯弓搭箭,嗖的一声,这片树叶就被他射穿了。这就是“百步穿杨”的功夫。有一天,养由基正在表演他的“百步穿杨”绝技,有一个叫芝诺的希腊人走了过来,笑嘻嘻地说:“我今天准保能让你的飞矢不动!”芝诺飞矢不动:古希腊有一哲学家芝诺认为,飞飞箭箭在每一刹那都占据一个与自身相等的空间,这一刹那在这里,那一刹那在那里,飞箭飞箭所经过的是无数静止静止点的总和。而无数静止静止点的总和,只能形成静止静止,不能形成运
27、动,所以飞箭飞箭实际上是不动的。0.5s 0.6s 0.7s 0.8s 0.5s0.6s0.7s 0.8s 0.5s0.6s0.7s 0.8s 0.5s0.6s0.7s 0.8s 0.5s0.6s0.7s 0.8s 0.5s 0.55s0.6s0.7s 0.8s 0.5s 0.55s0.6s0.7s 0.8s 0.51s 0.52s 0.53s 0.54s0.56s 0.57s 0.58s 0.59s非连续性0.5s 0.55s0.6s0.7s 0.8s 0.51s 0.52s 0.53s 0.54s0.56s 0.57s 0.58s 0.59s连续性0.5s 0.55s0.6s0.7s 0.
28、8s 非连续性与连续性的统一0.5s 0.55s0.6s0.7s 0.8s 既在此,又不在此飞矢不动的命题割裂了飞矢的非连续性与连续性的统一性,夸大了飞矢的非连续性,否认了它的连续性。n恩格斯是这样解决的:飞矢在某恩格斯是这样解决的:飞矢在某一时间瞬间既在某一空间点,又一时间瞬间既在某一空间点,又不在某一空间点。这样,从概念不在某一空间点。这样,从概念上来说,运动就是在与不在统一,上来说,运动就是在与不在统一,在是肯定,不在是否定,因此,在是肯定,不在是否定,因此,从概念上来说,运动就是矛盾,从概念上来说,运动就是矛盾,就是肯定和否定的统一。就是肯定和否定的统一。运动是标志世界的一运动是标志世
29、界的一般变化和一般过程的哲般变化和一般过程的哲学范畴。学范畴。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和物质的关系2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或载体(物质承担者)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或载体(物质承担者)3 3 离开运动谈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观点1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是物质的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和存在方式 从前有个人,名叫从前有个人,名叫从前有个人,名叫从前有个人,名叫无赖无赖无赖无赖,借了名叫,借了名叫,借了名叫,借了名叫诚实诚实诚实诚实的人的钱。的人的钱。的人的钱。的
30、人的钱。借期到后,诚实向无赖索钱,无赖不给。借期到后,诚实向无赖索钱,无赖不给。借期到后,诚实向无赖索钱,无赖不给。借期到后,诚实向无赖索钱,无赖不给。无赖曰:无赖曰:无赖曰:无赖曰:一切皆流,万物皆动,此时的我不是彼时借一切皆流,万物皆动,此时的我不是彼时借一切皆流,万物皆动,此时的我不是彼时借一切皆流,万物皆动,此时的我不是彼时借钱的我,现在的我借你钱了吗?没有哇!钱的我,现在的我借你钱了吗?没有哇!钱的我,现在的我借你钱了吗?没有哇!钱的我,现在的我借你钱了吗?没有哇!诚实无奈!诚实无奈!诚实无奈!诚实无奈!忽然灵感出现忽然灵感出现忽然灵感出现忽然灵感出现 一切皆流,万物皆动,此时的我不
31、是彼时打一切皆流,万物皆动,此时的我不是彼时打一切皆流,万物皆动,此时的我不是彼时打一切皆流,万物皆动,此时的我不是彼时打你的我,现在的我打你了吗?没有哇!你的我,现在的我打你了吗?没有哇!你的我,现在的我打你了吗?没有哇!你的我,现在的我打你了吗?没有哇!(1 1)相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事物的)相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事物的)相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事物的)相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事物的位置保持位置保持位置保持位置保持不变不变不变不变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 静止静止的含义:的含义: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
32、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它是运动的特殊状衡状态的哲学范畴,它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态。(2 2)在特定条件下,在特定条件下,在特定条件下,在特定条件下,事物保持自身的事物保持自身的事物保持自身的事物保持自身的性质不变性质不变性质不变性质不变 辩一辩辩一辩: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说:“人不能两次踏进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个命题谁对谁错这两个命题谁对谁错?为什么?为什么?n因为当人第二次进入这条河时,是新的水流而不是原来的水流在流淌。赫拉克利特用非常简洁的语言概括了他关
33、于运动变化的思想:“一切皆流,无物常住。”在他看来。宇宙万物没有什么是绝对静止的和不变化的,一切都在运动和变化。恩格斯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个思想:“这个原始的、素朴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的: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灭。”n克拉底鲁就完全否定了静止的存在。如果没有相对静止,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那时,世界上不会有确定性质的事物了,整个世界将成为混沌一团。我们既不能认识事物,也不能解说一个事物是什么了。克拉底鲁把老师的正确辩证法思想变成极其错误的相对主义的诡辩论。这是理论思维一个十分深刻的教训。
34、它告诉我们,正确的思想和任何事物一样,都有一个度。超出它的度,说过了头,正确的思想就会变成荒谬的东西。运动运动 静止静止 物质物质 根根根根本本本本属属属属性性性性 主主主主体体体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空空空空间间间间位位位位置置置置不不不不变变变变性性性性质质质质基基基基本本本本不不不不变变变变 绝对的绝对的无条件的无条件的 相对的相对的相对的相对的有条件的有条件的有条件的有条件的时间、空间时间、空间时间、空间时间、空间 运动、静止和物质的关系运动、静止和物质的关系运动、静止和物质的关系运动、静止和物质的关系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时间和空
35、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动的存在形式什么叫时间?n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持续性是指物质运动经历的序性。持续性是指物质运动经历的或长或短的过程;顺序性是指物质或长或短的过程;顺序性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的不同事物或现象依次运动过程中的不同事物或现象依次出现的先后顺序。时间是一维的,出现的先后顺序。时间是一维的,具有不可逆性。时间的一维性是指具有不可逆性。时间的一维性是指时间只有从过去、现在到将来的一时间只有从过去、现在到将来的一个方向。个方向。什么叫空间?n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位伸张性。任何
36、物体都占有一定的位置,具有一定的体积和一定的形状。置,具有一定的体积和一定的形状。空间就是表示物体彼此之间的并存空间就是表示物体彼此之间的并存关系和分离状态,表示物体的体积、关系和分离状态,表示物体的体积、形态、位置和排列次序等等特性。形态、位置和排列次序等等特性。空间具有三维性,即任何物体都有空间具有三维性,即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长、宽、高三个方向。为什么说时空离不开物质的运动?n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的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时间是以物质在空间的运动来度量和认识的,离开物质在空间的运动,它就成为无法度量、神秘莫测的东西。空间同样也是以物质在时间上的运动来度量的。
37、这些事实,既说明时间和空间不可分割,也说明了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的运动。为什么说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n物质运动总要经历时间,如果设想不经历时间的物质运动,那末这种物质运动的速度就是无限的,或者说它是不需要时间的。同样,物质运动也总是同空间相联系的,不与空间相联系的物质运动也是没有的。任何物体必然在空间上占有一定的位置,有一定的体积和形态。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物质时时间间空空间间持续性持续性顺序性顺序性广延性广延性方位性方位性三三维维性性一一维维性性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述了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这是马克思
38、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三)(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1 1、定义、定义: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的基本特征(1)物质性)物质性实践实践主体主体实践实践工具工具实践实践客体客体时时空空条条件件实践结果实践结果实践是物质性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直接现实性。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 构成实践活动的诸要素诸要素(主体、对象、主体、对象、手段手段)都是可感知的
39、客观实在;n 实践的结果结果也是外在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n 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2)(2)自觉能动性自觉能动性 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自觉的能动性。实践的内容、内容、性质、范围、水平性质、范围、水平都是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历史条件所制约的,都是随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实践的基本特征 (3)(3)社会历史性社会历史性(4 4)实践是人的存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在方式(1)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2)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实践的基本特征
40、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1)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 (2)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通过人的实践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的关键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实践与自然的动态过实践与自然的动态过程和双向效应程和双向效应:(1)自然的人化过程:人类在适应自然环境的同时,不断改造自然环境,打上属于人的价值烙印。(2)人的自然化过程:人在改造自然环境的同时,不断遵循生态规律,营造绿色家园。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