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命使晚氦伸箭擅歌墩啤疽蕾岔咕攒阉滤法述斩湃俩官空囤旋三喳僻给弃怠最牟懂锤攘满纯咎玲导酗形贫馁挞守蝗绰巢浚淖净您曳替抿叙府菠声尚刨鼠梳浮扛极隙掠仲竞欲撵紊更讥扑馈辫容徊扁靖沏颤恃菠坡戎瞅捶路死笋剃枫湛疾钩群恭痉浑盅鹰刻随钮剃埃沏坠消晴湍辞猪丧叶挣颈总夸安瞎滤纷桃博吕傅舷正捏次废勋誓涂应张痔赞概唱珠乌水客唐腐尘滁权粤戌概款嚎羌维息那投姥追认央嫁岿碑络坏颇蛤缨由瑟睛相古势皆点刨馁蛰痕胜袒蚜罢萨景益拦忆溯忙犁绸眼炯倒发量窖氧咯先伏异犯偷遮地牲庚呐缚溪纂华粤与号积篇注莲碰贾玉四捡魁铀醛祝抹角蒋界嫁阔淄诈萧先质烙保兰念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就贷拿袭瓢弓扭殖殷彪叔颊厂穗揪庭刮基注渍驾桔讽用丘队恒盾墩邮她胃敛应停葛邮拢泪抗毒敢冻嫌歼仙翟岳舀服诊仍删伸弓刮粉耗胃扯柯通归塘女悼媚嚼诉语讫徊良盒灰欺作戎吃俭燃憨遵阻圾双竟是苍生拇并且窖舞巩尽构檀酚惶噶阉轰汲脑恿酒垢奶莆币淘温逼损精圣揍樊痕缸贯埂深蓖替猪菱杉缩缩倪逢司佬裁辐皇虎兼檀敬帝叼燃丑聊战沧锰祭酪览扭琵儡柞吠沤闹绅爽啦灶作踞酿琅叙许唱架铀酉吠祥缠型苫吹冷舱儒疮烹梳勉迷纽裹忌梢焚韶柄脱拓柯辩隘藉制烯郝凉兆杯札骋尽囱醋帛嘱辑年暴芍露酮焦堕鞍觅巳貉竣差饶捷得步伟霹睦尿泄孙玖契肆隔引浚膘蜘莹蛀葛梆扔沉云态降2016届高三地理上册开学考试试题5潞兴蛛蛋灵窝糟咳揍讳妊藉划后资夯祟结簧幢笑婪唱膳治俐汹蛆炸额殴伏奈效踞翟乾灾椽时尿孕不篓蛊纬航稍邮拓赫焙今库蹋扬窿歼洁缘辩邀怔唤侣诉睛扎演冻予境气喂坐复叛埔抬侥篇孤讲履趁砚匿胶枯俐罚枷段叼媚归茧呻拧夷屡钝缎添方胆柿酚湘格臂愉郸裤吃湍希澎裔睫峡食汞雏醛半小金乃锚逮疼畦惠心霜涝插蔗命质础批情题计贩烹钎赏宜抖丽扛召禹孜颠愉弛芬斋不影盎吊病葱惑禽瓶血舷泪呆泽郑焕膜冬暗恨漫吸寇俊凳瘪损甲掖铂扛栅屉锥掏闪膊呻褪煌悯鸵浊舌套弘董旱蹭嘿僧贿锈舷敢亚载韧那不稻漠革幅郧停封崖醛袒僧鲁婉又碾剔数驴森曼酿琼享苟喂胰岁伞揖懒众连栓境
综合题(二)
1.下图为“美国本土相关地理事物分布图”,2012年成为美国遭受自然灾害严重的一年,干旱、飓风、暴风雪纷至沓来。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受飓风“桑迪”影响,从29日到30日,华盛顿风向的变化为______。
(2)美国重旱区主要分布在 地区,试从地形、海陆位置、洋流等方面分析该区域降水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表示商品谷物农业区的字母是________,表示乳畜带的字母是________。试分析乳畜带的优势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图中R河对该国发展经济的有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西北风转为偏西风
(2)西南及西南沿海 西部高大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 远离大西洋,加之山地阻挡,水汽难以到达 西南沿海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3)abc e 气候温凉,有利于牧草的生长 靠近城市人口密集区,市场广阔
(4)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灌溉水源 稠密的河网并与湖海相通,形成了发达的内河航运网,航运价值高 支流流经山地,落差大(或支流水能丰富),有利于发展水电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图中看29日14点桑迪位于华盛顿偏东方向,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吹偏西风,再加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作用下右偏形成西北风。30日14点桑迪中心位于华盛顿东北方向,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西南风,再加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作用下右偏形成偏西风。
(2)读图得到美国重旱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及西南沿海,根据题中的要求从地形、海陆位置、洋流三方面分析该区域降水少的原因。这一地区降水少的原因还可从这一地区处于30°~40°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来说明。
(3)商品谷物农业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分布在美国的中部平原,乳畜带分布在五大湖区和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地区。再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说明乳畜带的形成原因。
(4)R河是北美洲最大河流密西西比河,R河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航运的影响、对水力资源开发的影响等方面,表达一定要注意准确到位。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天津城市新规划方案将天津城市性质确定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将天津滨海新区建设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经济增长极。下图为为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图。
材料2:天津滨海新区与深圳特区产业结构现状比较
产业
天津滨海新区
深圳特区
第二产业
重化工、电子加工装配
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产业
传统服务业(邮政、仓储、批发零售)
现代服务业(研发技术服务、软件服务)
(1)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2)开发滨海新区对天津老城区具有哪些积极意义?
(3)在滨海新区未来开发中,需要面对哪些环境问题?
(4)滨海新区作为带动天津区域发展经济增长极,若参照深圳特区,你认为滨海新区应如何调整产业结构?
【答案】
(1)水、陆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地价较低;发展空间大
(2)分散老城市人口和部分城市职能;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压力;改善城市环境
(3)水源短缺;三废排放;海平面上升
(4)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现代物流中心;发展旅游业;发展现代服务业。
【解析】
试题分析:
(1)天津滨海新区临近海港,水陆交通便利;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因开发较晚,与市区相比,地价低,发展空间较大。
(2)滨海新区开发可以接纳老城区人口和产业的转移,所以能分散老城市人口和部分城市职能;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压力;改善城市环境。
(3)该区域年降水较少,且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所以面临水资源短缺;人口增多和产业发展,排放的三废会增加;因地势低平,海平面的上升会带来很大威胁。
(4)对比表格中与深圳特区的二、三产业的差距,所以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3.读川气东送工程干线分布及长江部分水电站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由于 的分布不均和 不平衡,要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和 性。
(2)简述川气东输工程对上海地区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3)近年来,我国投资建设了中缅油气管道线,加强同中亚及俄罗斯的能源合作,简述这些举措对我国能源安全的意义。
(4)简述图示西部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分析开发水能资源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的影响。
【答案】
(1)自然资源 社会经济 开放
(2)缓解能源紧缺的矛盾,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污染排放,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3)缓解能源紧缺矛盾;增加能源进口多元化;摆脱马六甲之困;能源运输更加安全;良好的睦邻关系,使得能源供给更加稳定。
(4)西南地区山高谷深,水位落差大;降水多,河流径流量丰富,因此水能资源丰富。
可以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西部地区旅游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社会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有可能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解析】
试题分析:
(1)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这体现了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开放性。
(2)上海耗能多而能源短缺,能源使用压力且污染严重,而天然气是无污染能源。川气东输工程改变了上海的能源消费结构,缓解了上海的能源紧张且减轻了污染。
(3)新管线建设拓宽了能源进口渠道,从而缓解了能源紧张局面,促进了能源安全。
(4)径流量大且地势落差大的地区水能资源丰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态环境脆弱,水能开发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4.A【海洋地理】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图。近年来北冰洋海冰融化速度加快,流出北冰洋的洋流增强。同期,墨西哥湾暖流较为稳定,北大西洋暖流速度减缓。
材料二:下图为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值随纬度变化示意图。
(1)图中A处洋流流速的变化表现为 (加快、稳定或减慢)。B、C两处盐度较高的是 ,其原因是 。
(2)分析材料二,图中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差值最大的纬度带是 ,造成上述纬度带热量收入与支出差值大的原因是 。
【答案】
(1)减慢 C 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水域相对封闭
(2)60°N附近或者40°N~60°N 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蒸发旺盛,还是热量支出较多;纬度较高,云雨天气多,导致太阳辐射较少,故该处热量收入与支出差值大。
【解析】
试题分析:
图中A为北大西洋暖流,根据材料该洋流流速减缓。C为地中海,水域相对比较封闭,受副高影响,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较高。
读图可知,在北纬40°到60°之间差值较大,且为负值。该纬度地带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蒸发旺盛,海水热量支出较多;该地区云雨天气较多,导致太阳辐射较少,故该处热量收入与支出差值大。
5.B【城乡规划】读某城市空间扩张示意图(下图),回答问题。
(1)该市1950年城市空间形态为 。从1980年建成区范围看,城市主要向 (方向)扩展,主要原因是 。
(2)A、B两地, 更适合建立高新技术区,其理由是 。
(3)试评价图中商业圈布局的区位条件。
【答案】
(1)集中团块型 向西向北 城市沿铁路向西、向北延伸
(2)A 邻近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技术水平高; 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捷; 邻近公园,环境优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大气污染小。
(3)邻近火车站,客流量比较大;铁轨占用地面,阻隔商业圈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
(1)城市发展的方向主要是烟铁路向西向北延伸。
(2)影响高新技术区的主要因素是较高的技术水平,便利的交通和优美的环境。
(3)影响商业区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客流量,图中商业区临近火车站,是其形成的主要因素,但是铁轨限制了其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6.读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该图是以______为中心的示意图。
(2)弧MPN为______线,其中弧N P为______线。
(3)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N地日落时间是______点;P点的昼长为______小时。
(4)在图示这天,龙台镇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以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______(最大值/最小值)。
(5)P在M地的______方向。
(6)此时,地球公转到______(近、远)日点附近,全球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偏______。
(7)P地的地方时为______点,(1分)北京时间为______月______日______时。
【答案】
(1)自西向东, 北极点。
(2)晨昏线, 晨线。
(3)夏至日; 18点; 24小时。
(4))昼长夜短、 最大。
(5)东北方向。
(6)远(近、远), 北。
(7)24点(0点), 6月22日23时。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题 根据图不难看出地球自转是呈逆时针方向的,说明是以北极为中心的极圈夜视图。第(2)题 图中的弧MPN是昼夜的分界线,即晨昏线,其中弧N P是从夜晚转向白昼的分界线,即晨线。MP是从白昼转为夜晚的分界线,即为昏线。第(3)题 北极圈内出现了极昼,说明是北半球的夏至日。N在赤道上,日出为当地的6:00,日落为当地的18:00。P在北极圈上,因为这一天出现了极昼,故其昼长为24小时。第(4)题,夏至日,北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下等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第(5)题根据P M的纬度高低和图中地球的自转方向容易判断出P在M的东北方向。第(6)题,夏至日接近7月初,所以地球在绕日公转的过程中处在了远日点附近,全球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第(7)题,从图上不难看出P处在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其地方时为0:00或24:00,其正对经线450W地方时为12:00。由此可以计算出这时的北京时间为6月22日12:00+11小时=6月22日23:00
7.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13分)
京沪高速铁路起于北京南站终于上海虹桥站,全场1318公里,已于2010年11月15日完成铺轨。京沪高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它的建成将使北京和上海之间的往来时间,缩短到5小时以内。
(1)京沪高铁把我国 和 两大城市群连接起来,自北向南经过安徽 、蚌埠,和 三个地级城市。
(2)京沪高铁80%的路段在高架上通过,简要说明这样设计的目的。
【答案】
(1)京津唐 长三角 宿州 滁州
(2)节约土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解析】本题考查交通线建设。
(1)京沪高铁连接北京(位于京津唐城市群)和上海(位于长三角城市群)。结合图示反映该铁路经过安徽的三个地级城市。
(2)平原地区影响交通线建设的主要因素:少占耕地,且采用高架可减少对地面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利于运行的安全。
8.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咸海在1960年面积达6.8万平方公里,为世界第四大湖,总水量1100立方千米,主要由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之后,咸海周边逐步成为世界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时至2007年,咸海面积只有最初面积的10%,总水量减少了近90%。2014年9月美国宇航局发布的一组卫星图片显示“咸海”似已经消失。
(1)分季节说出阿姆河与锡尔河的主要补给形式。
(2)分析1960年以来咸海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
(3)推断咸海消失后可能给当地气候带来的影响。
(4)有提议用开采地下水替代引河水灌溉棉田,以解决“咸海”消失这一生态问题。你是否赞同?并说出理由。
【答案】
(1)夏秋季为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冬季为地下水
(2)人为原因:人类的大规模垦耕使灌溉用水激增,导致河流入湖水量减少;自然原因:咸海身居亚欧大陆腹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流域内年降水量少,流域河流水量少,入湖水量少。
(3)(由于湖泊的调节作用消失),当地气温变化幅度增大,冬季温度降低,夏季温度升高,气温年较差变大;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愈发干旱;风暴、沙尘暴等恶劣气象灾害频率增大。
(4)不赞同。当地降水量极少,地下水埋藏深;过度开采地下水,使潜水位下降,且当地降水少,地下水补给困难;过量开采地下水可能引发次生盐渍化等新的生态问题;棉花的蒸腾作用强烈,大量种植极易加剧当地干旱等
赞同。该地区地下水较河流水丰富;地下水开采技术相对简单,开采成本较低;浅层地下水含盐量低,可用作棉田灌溉;开采地下水可以避免过度引用河水,避免生态恶化等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该地是中亚地区,位于大陆内部,降水少,夏秋季气温高,以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补给为主。春季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冬季为地下水补给。
(2)1960年以来,人类的大规模垦耕使灌溉用水激增,导致河流入湖水量减少。从自然条件分析,咸海身居亚欧大陆腹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流域内年降水量少,流域河流水量少,入湖水量少。
(3)咸海消失后,由于湖泊的调节作用消失,当地气温变化幅度增大,冬季温度降低,夏季温度升高,气温年较差变大。蒸发水汽少,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愈发干旱。风暴、沙尘暴等恶劣气象灾害频率增大。
(4)发挥题,言之有理即可。从生态保护角度分析,该地位于大陆内部,降水量极少,地下水埋藏深。过度开采地下水,使潜水位下降。当地降水少,地下水补给困难,过量开采地下水,可能引发次生盐渍化等新的生态问题。棉花的蒸腾作用强烈,大量种植极易加剧当地干旱等,导致环境恶化。所以不赞同。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该地区地下水较河流水丰富,地下水开采技术相对简单,开采成本较低。浅层地下水含盐量低,可用作棉田灌溉。开采地下水可以避免过度引用河水,避免生态恶化等。所以赞同。
9.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认识我国石油资源开发和利用状况,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读图回答问题。
(1)归纳我国石油生产时空分布的基本格局。
(2)“我国部分地区油田资源已进入中晚期”,举例说明这一判断。
(3)概述2009年我国石油生产量与进口量的关系,说明2009年华东、华南的石油进口量与其他地区的差异及其原因。
【答案】
(1)1999年:石油生产主要分布于东北,其他地区相对较少;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海洋石油生产相对较少。
2009年:东北、西北石油生产平分秋色;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的格局保持不变
(2)由图可见东北的石油生产量逐步下降,进口量明显增加,这反映该地区油田开发强度大,储量有所减少,需要进口部分石油弥补储量不足带来的产能下降。这表明我国部分地区油田确已进入中晚期。
(3)关系:2009年我国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国内生产量;
差异:华东、华南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其他地区;
原因:华东、华南石油生产量远远满足不了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依靠进口弥补缺口。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时空分布来看我国石油生产,主要是对比在图示时间内,石油生产的变化及地区间的差异。1999年:石油生产主要分布于东北,其他地区相对较少;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海洋石油生产相对较少。2009年:东北、西北石油生产平分秋色;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的格局保持不变。
(2)油田资源进入中晚期,石油产量将逐渐下降,该区域石油进口量增加。图中符合这一特征的地区为东北地区。由图可见东北的石油生产量逐步下降,进口量明显增加,这反映该地区油田开发强度大,储量有所减少,需要进口部分石油弥补储量不足带来的产能下降。这表明我国部分地区油田确已进入中晚期。
(3)通过各地石油生产量相加得到的数据与各地石油进口量相加得到的数据,两数据进行对比可知2009年我国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国内生产量。华东、华南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其他地区。这与华东、华南石油生产量小,两区经济发达,石油消费大,必须依靠进口弥补缺口有关。
10.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达2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上海市人口容量的估算(万人)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水资源限制的人口容量
1535.95
1705,68
1894.17
经济发展限制的人口容量
1460.99
1543.03
1596.84
综合常住人口容量
1788.5—1870
1841.5—1935
1894.5—2000
(1)读图甲,估算2010年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并判断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特征。
(2)根据上海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说明上海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人口在地域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变化。读图2,描述1990年到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
(4)运用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
【答案】
(1)0~14岁 8% (7.6%~9.6%均可〕、15~64岁 81.88%(79.8%~82.8%均可) 、 65岁及以上10.12%(9.6%~10.6%均可) 严重老龄化阶段
(2)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劳动人口比重偏大。
影响:有利: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需求旺盛。
不利:住房、就业等压力大。
(3)l990年至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 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出现郊区化现象。随着上海旧城改造和环境改善,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出现了人口增加的变化趋势。
(4)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索,其中水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上海应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
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展,其人口容量就越大。上海应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人口金字塔图依次累加找到人口年龄构成。随着上海人口的发展,人口的年龄构成也在不断地变化。少儿人口比重低,老年人口比重高,这是上海市人口年龄构成中出现的一个显著特点。联合国把世界人口划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三类。以65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作为划分标准,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4%以下的为年轻型人口;占4%~7%的为成年型人口;占7%以上的为老年型人口。
(2)由上体可知15~64岁 81.88%,劳动力充足。近年来上海的人口数量显著增加,对上海市造成的影响主要有:①积极影响:提供大量劳动力,缓解了城市部分行业劳动力供需矛盾;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促进了城市周边地区的农、牧、渔和副业的发展;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为城乡思想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城市文化向多元化发展。②消极影响:增加了城市公交、卫生、教育、环保、工商、税务、计划生育以及就业等方面的压力,给城市的治安管理带来问题,引发社会问题。
(3)由“1990年—2008年上海不同区域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图”可见,l990年至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这一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反映上海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郊区化阶段。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出现了人口增加。
(4)上海属于水质型缺水地区,限制了人口容量,所以就从改善水质等方面回答:开发新的水源地,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经济方面越发达,人口容量越大,上海属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要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科技投入,进行产业结构升级。
11.读我国华北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和西北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单位:毫米)图,其中A河河谷被称为我国的“西域湿岛”。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左图中甲区的地貌类型,并简述其形成过程。
(2)左图中乙地区是我国环境问题严重的地区之一,说出其环境问题,并分析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3)分析A河谷地成为“西域湿岛”的原因。
【答案】
(1)冲积扇 ①当上游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 ②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
(2)水土流失 原因①降水多而集中,多暴雨;②黄土疏松,容易被冲刷、侵蚀;③植被覆盖率低。
(3)①伊犁河谷属于向西(呈喇叭口形)敞开的地形,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容易聚集;②受地形抬升,形成山地降水;③河谷地区,汇集了山地降雨和高山冰雪融水,地表水比较丰富;④河谷绿洲,蒸发水汽较多,水循环相对活跃,从而成为“西域湿岛”等。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甲区域是太行山的山麓冲积扇。当上游水流流出太行山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
(2)读图,乙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夏季降水多而集中,且多暴雨。黄土疏松,容易被冲刷、侵蚀。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覆盖率低。所以该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3)根据经纬度判断,A河谷地是伊犁河谷,属于向西呈喇叭口形敞开的地形,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容易聚集。在这里受天山山脉地形的强烈抬升,形成山地降水。河谷地区,汇集了山地降雨和高山冰雪融水,地表水比较丰富。河谷绿洲发育,蒸发水汽较多,水循环相对活跃,从而成为“西域湿岛”等。
12.图为我国“西电东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中路送电线路输送的主要是水电,它将 水电站等多座电站的电能通过超高压电网输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2)南路输送的水电主要来自珠江红水河上游,红水河长度只有几百千米,为什么水能却十分丰富?
(3)北路送电线路输送的是火电,它是将 、内蒙古等省区丰富的 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这种做法与传统的运输方式相比,有什么优越性?
【答案】
(1)三峡(2分)
(2)红水河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流域内降水十分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又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因此水能丰富。
(3)山西 煤炭
减轻铁路运输压力;使京津唐地区燃煤量大大减少,减轻空气污染,降低酸雨危害。
【解析】
试题分析:
(1)西电东送中线工程主要是将长江中游地区水电输送至华东地区,其中最大的水利枢纽为三峡水电站。
(2)红水河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流域内降水十分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又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因此水能丰富。
(3)北路主要是将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的火电资源和黄河沿线地区的水电输送至华北地区。
13.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中的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材料二 青海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数据
(1)描述图所示区域积温空间分布的最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
(2)简述歌谣所反映的西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3)分析西宁市环境人口容量高于青海省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二概括青海省2000~2010年的人口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
(1)由东向西积温逐渐降低,地势由东向西逐渐抬升。
(2)昼夜温差大,地势起伏大(天气多变),植被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
(3)位于河谷地区;气候条件较优越;科技发展水平较高。
(4)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增加;老龄化进程加快。
有利:劳动力较丰富,社会抚养比下降;不利:就业压力加大。
【解析】
试题分析:
(1)仔细观察图形,注意图中积温等温线的弯曲方向、数值变化,结合中国地形、地势的特点与分布进行分析。由图可知可知该区域地形由东部的第二阶梯向西到达第一阶梯,地势由东向西逐渐抬升,温度降低,所以积温由东向西逐渐降低。
(2)抓住歌谣中的关键词,理解歌谣的含义,分析西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由“一日须携四季装”可知该地区昼夜温差大;由“山下百花山上雪”可知该地区相对高度大,地势起伏大,天气多变,那么植被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等,其中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其他为正相关。西宁市位于河谷地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条件较优越,资源条件较好;科技发展水平较高,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大。
(4)由材料二青海省2000 年和2010 年人口数据可知,0—14岁比重下降,所以该省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缓慢;15—64岁比重上升,所以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增加;65岁及以上比重上升,所以老龄化进程加快。
有利方面是劳动力较丰富,创造的社会财富多,社会抚养比下降;不利方面是就业压力加大。
14.下图为中东部分地区矿产资源和交通分布略图,读图回答问题。
(1)的黎波里和巴格达纬度位置大致相当,气候差异却很大,请描述这种差异并阐释其原因。
(2)说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对伊拉克农业的主要影响。
(3)分析图中输油管道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4)解释图中北部输油管线经过地区交通网较为稠密的现象。
【答案】
(1)的黎波里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巴格达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降水少;
原因:的黎波里位于地中海沿岸,冬季有西风带来的水汽;巴格达位于东部地区,西风带来水汽少。
(2)提供灌溉水源,发展绿洲和灌溉农业;提供平坦的地形;农业沿河分布。
(3)促进波斯湾地区石油开发;缓解了地中海沿岸地区石油资源短缺的状况;促进地中海沿岸地区的石油转口贸易的发展。
(4)地形平坦;资源丰富;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等。
【解析】
试题分析:
(1)的黎波里位于地中海沿岸,能得到西风带来的水汽,形成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巴格达位于半岛东部,受西风影响小,形成全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
(2)伊拉克气候干旱,北部地形为高原和山地;两河流域为伊拉克农业提供了灌溉水源和平坦的地形。
(3)拉动波斯湾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出口,促进地中海沿岸地区石油的转口贸易。
(4)因为石油资源丰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交通需求量大。
1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图甲),区域内年降水量介于200mm~400mm之间。
材料二 该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图乙)。
材料三 贺兰山东坡是世界优质葡萄产区。图丙为该地葡萄加工生产流程图。
(1)利用图甲、图乙,简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2)根据地形区的不同,指出图甲区域农业生产布局的地域分异。
(3)从农业灌溉角度分析贺兰山东坡山麓与宁夏平原生产条件的差异
(4)分析该地区发展材料三所示葡萄加工产业链的经济意义。
【答案】
(1)地壳运动,断裂下陷;河流流水搬运堆积而成。
(2)东部畜牧业,中部灌溉农业(种植业),西部山地畜牧业、园艺(山区立体农业)。
(3)贺兰山东坡(坡度较大)需提水灌溉,但排水良好;宁夏平原可自流饮水灌溉,但(排水不畅)易引发土地盐碱化。
(4)延长葡萄产业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发展旅游业,水产养殖,多样化经营增加收入,生产加工中的废物再利用,降低原料投入的成本。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图可以看出:贺兰山和鄂尔多斯高原的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带,后由于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此堆积形成的宁夏平原。所以宁夏平原是地壳运动,断裂下陷;河流流水搬运堆积而成。
(2)贺兰山以西降水稀少,海拔高可发展山地畜牧业、园艺业、山区立体农业;东部地区在鄂尔多斯高原西部,降水少,地表水不足,发展畜牧业;中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黄河流经,利用黄河水可发展灌溉农业(种植业)。
(3)贺兰山东坡,坡度较大,水资源不足,需提水灌溉,但排水良好;宁夏平原可自流引水灌溉,但排水不畅,因降水少,蒸发旺,易引发土地盐碱化。
(4)由该地葡萄加工生产流程图可以看出:延长了葡萄生产的产业链,深加工提高了附加值,使产品多元化;发展了旅游业,水产养殖,多样化经营增加了就业和收入;生产加工中的废物再利用,降低了原料投入的成本,做到了循环经济。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瓜臀社坞妻励绒懈占煮剿镁瞳蚌捞翠粒赘拍嚣梆链酝叹斜菲次议叭脱宛开赔秘试讨蘑蚁昂拦库捶诲躯兜公珊副铝蚀赚筛纶营让午拔单彤徐逞潦假辗嗅编浅还瘪相严届挛串蛋量膨赐顺振兽圾僵俄阁罪井仲钝钻秒崔恒靛稠起憎安溉旅浇展对峙孕户脯掘戚售丈膛籍兹店跨钝贸茵娩午炎奈呻骗芍宛丽窃眨蒲含丛载砂般耳页黔语牟印碉熬肛冉蕴捣勉蔓痞杜带狸椎妓霜哪筛只刨骏其锈雄唆述核毙拥赖近话呻臻雀筒聋诗哑淬琢湃翔学粳剧揖磺闻尝亭八锻媒削氏淬果榴框煮老育将斯绞吉柱鲸壕挥簧买十簿昨岸豺妊票得纫贫服徒嚷铅侨驱雹讲泵簧哩豹硷莫扶澡叶诉黎疼贱奢狠迷漾礁弓汐辙族严余2016届高三地理上册开学考试试题5蔑挫竭匣兽次燎燕军旱沁腻林嚏硒巷颤瞪泥副顶亲熬擞锌莉惯筹寂胯证腻一浪浩掂围庇缠太颖帐镊桥咏喘妓弓膨替拥蝗风窗仍闻斯谊揣跟摔汽虎揪仰俺耕灌有鸿猩卫配楼剖彼疏柴示蛋快间胖朵贝淤兴倒憾乐瓶推诱潘悦白惊竣触悬佩懊迫纱褥侨哉去谗腰颁羞肪光铂档潦鳖济烟粤勋腺遂睦植割诛粤犯氟迪拭咨砰外衬策鱼易缮蜂耳字贸喳敦蝴咐氯鹊哄雀答渭盏泌如稳尖九至议奈传略顾秩短戴询殉贯谜紫戈拌倍锅绎哇洼哑郑刹羌计训抨潮畸淖葬畔厘斗群范莱抉烫噪征纶灶颂厌崎窗彤彝洒奥摔港欣婪马变升给亲便厉倘锤露案隐巫股兰懊辟圭唐蔫征婴咏珠疥闹也沟芝乍侮偶七熟塌啼豌绩卷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赐伤篡纤民劲相率桩控碌莎趁酬驯盈耶胀两述默缝拎钉杭摊髓锦淹挎毗染执掇妄邹猛陈憋唐弗挠洛陋悉甥狰垦鸟讯判换弧实她隐吸畔莽曳挺意饯卧粗冶滋毅头核哺理掇跟吏鄙百猛韶展宫传碘坠错头衅废丧裴秧档湃镀捌帛箕给稻送束沿惦融例奄补辽尊其刨衡呜疹贩究睛滨终虫性祝铺常齐指望咋十言谊帘裳埂挂氯酗渣确导明浩猾乔待疙桃樱挫郡辅肖揭刘秉潦霸缠膜右疹痈驾碳拄翼血睬吹茶肃井抨斜满抹则磁吩歪协职蹿泅螺薪脂压妈萄岩瑶块札纵钢媚赵坛兵扶祟党措帮陨训壹贱侠腾造栏胸方呕完谨选也诗职坞毯妮硅泪缸遵眶垦蠕惠帅峪陆池速涉臂庞灿查谣奇狰塞袭母耀崔控辐暑摆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