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二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试卷含解析(一)[002].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887406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试卷含解析(一)[00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初二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试卷含解析(一)[00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初二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试卷含解析(一)[00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初二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试卷含解析(一)[00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初二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试卷含解析(一)[00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初二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试卷含解析(一)一、实验题1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来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这种研究方法叫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2)如图乙所示,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被弹起。假设宇航员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_(选填“会”或“不会”)弹起,原因是_。2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友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

2、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9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铜600.76B铜600.89C铜601.02D铜800.76E铜F铜1000.76G钢801.02H尼龙801.02I尼龙1001.02(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 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_ 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更好地验证猜想三,请你将表中所缺数据补全 _ _;(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使用 _(选填“同一根琴弦”或“不

3、同的琴弦”),只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用同样的力拨动,判断音调与松紧程度的关系。3小明学了声学知识后,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小明将直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1)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直尺拍打桌面发出声音,这是由于小明采用如图_(填甲或乙)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2)小明规范实验操作后,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在振动地同时听到直尺发出声音,接着增大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用同样的力拨动直尺,小明观察到直尺的振动变_(填快或慢),直尺发出的音调变_(填高或低)。.如图甲所示,从左至右7个瓶子里装着不同量的水。(3)之涵和意舒同学用木棒敲击瓶子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第

4、_个瓶子。(4)用嘴对着瓶口吹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第_个瓶子。(5)如图乙是我们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场景,灌水过程中我们听声音就能判断出瓶里水是否快要灌满了,这是因为随着水位的升高,瓶内空气柱振动越来越_(填快或慢),发出的声音音调越来越_(填高或低)。4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1)如图,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拨动其伸出桌面一端,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_;(2)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将钢尺按下_的幅度(选填“相同”或“不同”)。能够听出声的_(响度/音调/音色)发生了变化。重复上述实验;(3)实验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_,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就越_;(4)实验时,让钢尺伸出桌

5、面的长度相同。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_,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5在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时。(1)同学们采用如图所示的器材,选择音叉做声源,用小锤敲响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 _ 竖直悬挂着的乒乓球,他们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 ;接下来,他们敲击音叉发出更大的声音,重复上述操作,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 ,实验所得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2)小明设计了另一组实验来进行探究,他用两枚钉子把一根橡皮筋固定在木板上,他用手勾住橡皮筋的中间,慢慢将它向外拉出2cm,松手后听橡皮筋振动发出的声音。接下来的一步操作是 _ 。6小丽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几个探究实验。(1)如甲所示,将正在

6、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_;(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可以传声;(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_(选填“大”或“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_(选填“能”或“不能”)传声;(4)若在月球上做图乙实验泡沫塑料球_(选填“能”或“不能”)弹起。7在探究“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过程中,小亮用肥皂

7、膜代替人耳鼓膜进行了如下实验(1)当喇叭发声时,观察肥皂膜出现的现象观察到的现象是_。(2)当喇叭发声的响度变大时,肥皂膜振动幅度变大,这说明声音的响度跟_有关。(3)当喇叭发声的强弱不变时,肥皂膜与喇叭之间的距离越近,肥皂膜的振动幅度越大,直至破裂,由此可以联想到声音的响度跟_有关。具体关系是_。(4)该实验还能表明声音能传递_。8如图所示,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1)在玻璃钟罩内放一个正在发声音乐闹铃,钟罩底部插上玻璃管的软木塞,此时你 _ 听到音乐;(填“能”或“不能”)(2)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 _ ;(3)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 _ 听到声音

8、。(填“能”或“不能”)但有时还是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 _ ;(4)该实验表明声音不能在 _ 中传播。9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石棉网的作用是_;(2)试管中的固体颗粒要细点好,为了使固体物质受热均匀,我们还要采取的办法是_;(3)实验中,使烧杯中的水缓慢升温的目的是_;(4)下表是甲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出的温度,由下表数据可知,该物质是_(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约_min,第6nin该物质处于_态。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394245474848484848535610小江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

9、变化规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实验过程中,不断搅拌试管中的固体小颗粒,目的是使固体小颗粒 _。(2)图乙显示的是某时刻的温度,温度计的示数是 _。(3)图丙是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发现该物质是 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持续了 _min。1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装置如图,试管中装有适量的碎冰,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甲所示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图乙此刻所测物体的温度是_;(2)冰完全熔化需要_min,冰熔化时的温度规律_;(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象中的DE段,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_(选填“能

10、”或“不能”)沸腾,是因为_。12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50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固体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以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描点连线,得到如图乙所示的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该物质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持续了_min;(2)图中C点物体处于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3)图中B点物体的内能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中D点物体的内能;(4)某同学把试管中的物质换成水,发现无论怎么加热,试管中的水都

11、不会沸腾,原因是试管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_(选填“相同”或“不同”),试管中的水温度虽然达到了沸点,但却不能继续吸收热量。13小亮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室温为20)(1)如图甲所示,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2)水中上升的气泡在沸腾前_,沸腾时_(选填“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3)图乙是小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在时间段内水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热;沸水在冷却的过程中,开始阶段温度降低得_(选填“快”或“慢”),最后水温保持不变的原因是_。14下面是小明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2、的情景。(1)如图是小明选用温度计测烧杯中水的初温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A图操作中的错误是_。B图读数中的错误是_。(2)小明正确操作后,读出水的初温如图C所示,其读数为_。实验时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为了缩短水沸腾时间,你觉得应采取的方法是_(只写一条即可)。(3)水沸腾时,看到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里面的_散发到空气中。(4)能说明水沸腾时需要吸热的操作步骤是_。1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装置中存在的明显错误是_;该装置的安装顺序是_(选填“从A到B”或“从B到A”)。(2)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当观察到烧杯

13、内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变大且杯口有大量的“白气”形成,表明水在沸腾。杯内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_(选填“空气”或“水蒸气”)。(3)如图2所示,是小明实验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出的水温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当时气压_1个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再仔细观察图像时还发现加热5min后到水沸腾前,水的温度升高得慢一些,水温升高得慢的主要原因是_。16小明同学采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规律”时,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冰的状态。图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回答(1)图甲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是_,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oC;(2

14、)根据图丙可知冰属于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如图丙所示,在BC阶段物质处于_状态;(4)如果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过长,可能会带来的问题是_。17如图1是小孔成像的装置,小华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探究。(1)探究“小孔成像实验中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是否有关”,只改变装置上小孔的形状,小孔形状依次为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孔的大小相同),光屏上均呈现形状相同的烛焰的像。此实验说明小孔成像实验中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 _(选填“有关”或“无关”);(2)如图2甲所示,小华发现保持蜡烛与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光屏上所成烛焰的像会变大,说明小孔成像实验中像的大小与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小华想继

15、续探“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是否有关”,图2乙是他实验过程的简图,该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18小亮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只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_,看到蜡烛A的像是由光的_(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一块光屏,光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4)实验结束后小亮继续用图乙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他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

16、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让光贴着纸板入射,如图乙所示反射角是_。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反射角会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通过多次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在分析数据可得出反射角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19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用此实验装置可以探究像与物大小的关系;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1)选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_(选填、或);(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选填、或);(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接收到蜡烛A

17、的像。(选填“能”或“不能”)20小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1)如果有6mm厚和3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合适。玻璃板在摆放的时候要与桌面_。实验中选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关系;(2)在实验过程中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把光屏放在蜡烛B所在的位置发现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像。2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它与蜡烛A

18、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4)若实验中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所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_(选填“相等”或“不等”)。(5)如下图是小明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他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你认为小明实验过程的不足_。22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直放置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直放置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用透

19、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呈接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像(填“虚”或“实”);(4)小红将点燃的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的大小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3如图甲是小明利用蜡烛和玻璃板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时,应使玻璃板与桌面保持_;(2)为了探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点燃了一支

20、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实验中,我们应该在玻璃板_(前/后)来观察这支蜡烛的像。然后用另一根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 直至看上去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初步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_;(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块光屏,则光屏上_(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实验中一般选择表面白色且粗糙的光屏,其目的是能反射_光,并且发生_(漫/镜面)反射,便于正确观察实验现象;(4)小明想,若把玻璃板沿虚线MN截成两部分,如图乙所示,并分别向左右两侧水平移动一小段距离,则蜡烛通过左右两部分玻璃板成像的情况是_。A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

21、整的像24小明利用图中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纸板A和纸板B垂直于平面镜且可绕ON折转。(1)除图中器材外,小明实验中还必须用到的测量仪器是_;(2)小明改变入射角大小,多次实验后,小明得到如下几组数据实验次数1234入射角/20304060反射角/20305060分析发现表格中的第_次数据是错误的,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将反射光线与_的夹角当作了反射角(选填“平面镜”或“法线”);根据表中的正确数据可知,反射角_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验中小明发现从硬纸板前的不同角度都能看到反射光线,这是因为光在硬纸板上发生了_反射(选填“漫”或“镜面”);(3)接着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让

22、激光笔在纸板B上沿着FO的方向射向O点,反射光会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的;将激光笔在纸板A上沿EO的方向射向O点,并将纸板B绕ON向后折转,在纸板B上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同一平面内(选填“在”或“不在”)。25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1)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_方(选填“上”或“下”),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只调节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_调。(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

23、cm;(3)若此时,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该像是倒立、_的实像。利用此原理工作的光学仪器有_。(4)此时固定蜡烛,换用一个焦距略小一些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则光屏需向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26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保持不变,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小华在实验中发现,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_调节凸透镜;(2)小华调整后,如图甲,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_(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

24、成的。若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要_些;(3)透镜位置不变,小明将甲图中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此时应站在透镜_(填“左”或“右”)侧观察蜡烛的像,当观察到像时_(填“有”或“没有”)光进入人眼;(4)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将光源“F”移至15cm处,其大小如图丙(A)所示。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_ (选填丙图中B、C、D、E)。27为探究“物体在距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像的特点”,选用的实验器材有光具座、蜡烛、凸透镜()、火柴、光屏、刻度尺

25、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首先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凸透镜和光屏,使其所在的平面平行,并且都与光具座的轨道_(选填“平行”或“垂直”);(2)点燃蜡烛后,为使烛焰的像始终成在光屏中央,需要调节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处,为检验是否调好,同学应进行的操作是_;(3)调整好器材后,将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某点,如图所示,此时物距是_cm;(4)实验中如何移动光屏找到烛焰清晰的像?_;(5)某小组同学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的凸透镜有一个小缺口,并且实验室没有多余的完好的凸透镜了,该小组若用此凸透镜实验,光屏上烛焰的像能否完整?_(选填“能”或“不能”)28在“探究凸

26、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_cm;(2)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放置点燃的蜡烛、凸透锻、光屏,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上,其目的是_。(3)如图乙所示,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该像的性质是_实像,这与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4)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选填“上”或“下”)移动;若想再次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可将该凸透镜和光屏向_(选填“上”或“下”)移动,直到_为止。29如图所示,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有一个步骤是调整烛焰、凸透镜

27、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点燃蜡烛应在调整_(填“前”或“后”)。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各点,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1)蜡烛放在_点时,当光屏上出现最清晰像时,光屏距凸透镜最近。(2)蜡烛从a移到c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变_,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变_。(3)如图所示把凸透镜换成薄且透明的平板玻璃,光具座上的刻度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的关系,移动右边的光屏,透过平板玻璃观察,光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但是平面镜成的像是_,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cm, 则蜡烛的像竖直向上移动_(填字母)。A2cm B1cm C0.5cm D0cm30小海用图1装置进行“

28、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挑选透镜时,小海把两个透镜甲、乙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2所示光斑,他应该选择_ (选填“甲”或“乙”)透镜来进行实验;(2)选好透镜后,小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调节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3所示,凸透镜的焦距是_ cm;(3)实验前应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_,实验时凸透镜位于50cm刻度线处,使蜡烛位于2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的、_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是依据此原理制成的。若此时固定透镜位置不变,调换蜡烛和光

29、屏的位置,光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成清晰的像。(4)给凸透镜“戴上”一副“近视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为了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_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31小明在实验室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他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 (1)实验前调节凸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使之与烛焰中心大致在_,目的是_。(2)如图甲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_(选填“实”或“虚”)像,生活中的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3)在(2)小问的基础上将蜡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_(选填“远离”或“靠近”

30、)凸透镜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4)小明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乙所示,因为近视眼镜对光有_作用,所以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_凸透镜。(选填“远离”或“靠近”)3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过程如下(1)实验前,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的中心大致在_,这样做的目的是_;(2)如图,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cm;(3)如图所示,若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刻度50cm位置处不变,把蜡烛放在刻度10cm 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选

31、填“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4)若实验时间过长,蜡烛会变短,光屏上的像将会向_(选填“上”“下”)移动;(5)进行实验时,有一只苍蝇落到凸透镜上,则光屏上_成完整的烛焰的像。(选填 “能”“不能”)。33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从A点由静止山发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实验原理是_。(2)图中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3)不同实验小组测得的平均速度不同,是因为他们选择的_不同。(4)要测AC段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方法1vAC=;方法vAC=;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方法_(1或2)。(5)小车从A到C运动图象是_。ABCD34汽车在行驶途

32、中,为了安全,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驾驶员从发现某一异常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反应时间”里(设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汽车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而从制动动作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制动距离)。据公安部门统计,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停车距离越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表中给出了某辆汽车在同一段路面上行驶的过程中,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等数据。速度/(m/s)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距离/m112.59.014.023.0225.0_74.0330.021.679.4101.0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分析表中13

33、两行数据可知_=_+制动距离;并填写表中空缺的两个数据,完成表格(将答案直接写在表格中的横线上)。(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停车距离_(选填“越长”或“越短”),所以超速行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由于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_,致使_,从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加。35如图甲所示,AC、AB的距离分别是s1s2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分别为t1t2。(1)该实验是根据公

34、式_进行测量的,请用给出的符号表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_。(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3)实验中某同学按照图乙测量小车的运动路程,并正确测量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他能正确测量_(选填字母序号)。AAB段的平均速度BAC段的平均速度CBC段的平均速度36小周进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1)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如图1所示,则物体的长度读数为_cm,时间读数为_s;(2)用图2装置实验时,小车从A静止释放,从A到B所用时间tAB=2s,A到C所用时间tAC=3s,则BC间平均速度vBC=_m/s;(3)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AC间平

35、均速度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4)如图3能够准确反映图2中小车从A到C运动情况的是_。(填字母)37探究用钢尺进行的相关的实验(1)用无磨损的钢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此物体长_cm;(2)如图所示,将钢尺的一端用力压在桌面,另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发现钢尺_,同时发出声音;(3)保持(2)中钢尺_不变,缩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会发现钢尺振动变_,声音的音调变高。实验中应用了_法;(4)如果将(3)中实验放在月球上进行,实验者_(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的变化,因为_。38某小组同学探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

36、A处。(1)该实验的原理是_;(2)把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B处,测出AB的长s180cm,小车从斜面顶端A处滑下到达到B点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5s,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_m/s;(3)接着把金属片移到AB的中点O处,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O点处的时间t23s,那么小车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_m/s;(4)根据测算可知小车做_(选填“加速”“匀速”“减速”)直线运动;(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O段的平均速度vAO偏_(选填“大”或“小”);(6)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各物理量时,为了减小误差,斜面的倾斜度应较_(选填“大”或“小”)些,这

37、是为了便于测量运动时间。39王强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1)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2)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_(选填“较大”或“较小”)。(3)经测量,s1=0.9m,s2=0.4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是_m/s。(4)张刚还想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下滑物体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对小车下滑快慢的因素进行如下猜想猜想一,与斜面的高度有关;猜想二,与斜面的长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一,他设计的方案是将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

38、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时间。通过测量,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猜想一是正确的。请对张刚这一探究作出评价,指出他存在的问题是_。40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1)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1所示,小球在做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小球受力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2)小球所放的斜面应该较长而且坡度较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3)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m/s,CD段的路程为_m;路程(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经过某点时的速度(m/s)sAB=0.3mtAB=0.

39、5svAB=0.6m/svB=1.2m/ssBC=0.9mtBC=0.5svBC=_vC=2.4m/ssCD=_tCD=0.5svCD=3m/svD=3.6m/s(4)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做出了vt图象,如图所示,假设斜而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2s到达E点(图中未画出),则该小球经过E点时的速度为_m/s。【参考答案】一、实验题转换法 不会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不能传声 【详解】(1)1用乒乓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2)2解析转换法 不会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不能传

40、声 【详解】(1)1用乒乓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2)2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时不会传到左边音叉,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不会弹起。2ABC ADF 80 1.02 同一根琴弦 【详解】(1)1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关系时,控制材料、长度不变,改变横截面积,应选用A、B、解析ABC ADF 80 1.02 同一根琴弦 【详解】(1)1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关系时,控制材料、长度不变,改变横截面积,应选用A、B、C的琴弦进行实验。2要研究琴弦发出声音

41、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应选用A、D、F的琴弦进行实验。(2)34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材料改变,应选用G、H的琴弦和另一铜质琴弦进行实验,所以根据G、H组两组的数据,应该补充表中E中数据为80,为1.02,选用E、G、H的琴弦进行实验。(3)5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需要使用同一根琴弦,且控制拨弦的力相同,只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不同,来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3乙 慢 低 快 高 【详解】(1)1此实验研究尺振动时的音调跟尺振动频率的关系,应该收集尺的振动频率和尺音调,其他声音会干扰实验结果,故应使解析乙 慢 低 快 高 【详解】(1)1此实验研究尺振动时的音调跟尺振动频率的关系,应该收集尺的振动频率和尺音调,其他声音会干扰实验结果,故应使直尺紧贴桌面,选用甲图所示的实验方法,听到直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是采用了乙图所示的实验方法。(2)23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