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膝关节清理及半月板成形术后康复锻炼
一、 术后1周:
1. 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2. 髌骨内推活动:完全伸直膝关节,用同侧大拇指压在髌骨外缘,向内侧推动髌骨,至最大限度后松开,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3. 行走和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度训练:在疼痛耐受情况下在室内进行少量行走和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切忌忍痛强行屈伸膝关节,否则会引起滑膜在关节内挤压,加重滑膜充血水肿)。
二、 术后第2-3周:
1. 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2. 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度训练:一般要求术后3周膝关节屈伸度达90°,随着滑膜炎症消退,训练时疼痛会减轻,时间为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3. 行走活动锻炼:在疼痛耐受情况下在室内或室外进行少量行走活动。
三、 术后第4周后:
1. 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2. 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度训练:进一步加大屈膝活动度,一般要求术后6周膝关节屈膝度达120°,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3.腘绳肌紧张训练:将患肢足跟部垫高5cm,保持患肢伸直,双手尽力触摸脚尖,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4.负重半蹲训练:半蹲0-45°,先完全伸直站立,缓慢屈膝,下蹲至45°,维持5-10秒后站起,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先双腿半蹲,逐渐改为患侧单腿半蹲,不要超过45°,否则可能加重损伤)。
5.坐位主动伸膝活动:坐在凳子上或床边,先悬垂小腿,再尽力伸直,伸至最大幅度时维持5-10秒后放下,每日2次,每次15分钟,能轻松完全伸直后,可在脚踝处挂重物练习,从1kg加至5kg。
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术后康复锻炼
一、 术后1-2周:
1. 支具制动及负重:休息时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完全伸直位,在支具完全伸直位保护下。
2.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尽量将患肢伸直,脚尖向上勾,使大腿前部肌肉收缩,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3. 髌骨内推活动:完全伸直膝关节,用同侧大拇指压在髌骨外缘,向内侧推动髌骨,至最大限度后松开,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4. 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度训练:俯卧位,陪人一手置于腘窝,一手托住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一般要求在45°范围内进行屈伸活动,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二、 术后3-4周:
1. 支具制动及负重:休息时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完全伸直位,在支具完全伸直位保护下。
2. 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位支具固定,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3. 髌骨内推活动:完全伸直膝关节,用同侧大拇指压在髌骨外缘,向内侧推动髌骨,至最大限度后松开,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4. 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度训练:俯卧位,陪人一手置于腘窝,一手托住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一般要求在90°范围内进行屈伸活动,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三、 术后5-6周:
1. 支具制动及负重:休息时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完全伸直位,在支具完全伸直位保护下,完全负重行走。
2. 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位支具固定,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3. 髌骨内推活动:完全伸直膝关节,用同侧大拇指压在髌骨外缘,向内侧推动髌骨,至最大限度后松开,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4. 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度训练:俯卧位,陪人一手置于腘窝,一手托住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一般要求在120°范围内进行屈伸活动,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锻炼
一、 术后1-2周:
1. 支具制动及负重:休息时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完全伸直位,在支具完全伸直位保护下。
2.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尽量将患肢伸直,脚尖向上勾,使大腿前部肌肉收缩,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3.腘绳肌等长训练:将患肢伸直,用力使脚后跟压向床面,使大腿后侧肌肉收缩,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4. 髌骨内推活动:完全伸直膝关节,用同侧大拇指压在髌骨外缘,向内侧推动髌骨,至最大限度后松开,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二、 术后3-4周:
1. 支具制动及负重:休息时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完全伸直位,在支具完全伸直位保护下。
2. 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位支具固定,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3. 腘伸肌抗阻收缩:俯卧位,膝关节伸直,将沙袋绑在踝关节上方,屈曲膝关节。。
4. 提踵训练:站立位,膝关节伸直,见脚后跟提起,脚尖着地。
5. 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度训练:俯卧位,陪人一手置于腘窝,一手托住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每日增加15°,达到≥120°,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6. 本体感受器训练:蹬固定自行车,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三、 术后5-8周:
1. 支具制动及负重:休息时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屈膝10°位,用支具在屈膝10°位保护下,部分至完全负重行走。
2. 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位支具固定,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3. 半蹲训练:戴支具在10°-45°半蹲活动,屈膝10°位站立,缓慢屈膝,下蹲至45°后,维持5-10秒后站起,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4. 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度训练:俯卧位,陪人一手置于腘窝,一手托住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每日增加15°,达到≥90°,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5. 本体感受器训练:蹬固定自行车或平衡板训练(双腿过度到单腿,支具限制活动范围于10-45°),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四、 术后9-12周:
1. 支具制动及负重行走:去除支具,但在行走时避免膝关节过伸。
2. 半蹲训练:在10°-45°半蹲活动,屈膝10°位站立,缓慢屈膝,下蹲至45°后,维持5-10秒后站起,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3. 本体感受器训练:蹬固定自行车或平衡板训练(单腿,活动范围于10-45°),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4. 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度训练:俯卧位,陪人一手置于腘窝,一手托住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每日增加15°,达到≥120°,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5. 灵活性训练:侧向踏台阶,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五、 术后13周-6个月:
1. 半蹲训练:在10°-45°半蹲活动,屈膝10°位站立,缓慢屈膝,下蹲至45°后,维持5-10秒后站起,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2. 本体感受器训练:蹬固定自行车或平衡板训练(单腿),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3. 灵活性训练:向前匀速慢跑,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六、 术后7-12个月:
1. 本体感受器训练:蹬固定自行车或平衡板训练(单腿,活动范围于10-45°),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2. 灵活性训练:侧向跑、后退跑、向前变速跑,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锻炼
一、 术后1-4周:
1. 支具制动及负重:休息时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完全伸直位,在支具完全伸直位保护下。
2.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尽量将患肢伸直,脚尖向上勾,使大腿前部肌肉收缩,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3. 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位支具固定,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4. 髌骨内推活动:完全伸直膝关节,用同侧大拇指压在髌骨外缘,向内侧推动髌骨,至最大限度后松开,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5. 腘绳肌紧张训练:将患肢足跟部垫高5cm,保持患肢伸直,双手尽力触摸脚尖,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二、术后5-8周:
1. 支具制动及负重:休息时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完全伸直位,在支具完全伸直位保护下。
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尽量将患肢伸直,脚尖向上勾,使大腿前部肌肉收缩,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3. 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位支具固定,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4.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度训练:俯卧位,陪人一手置于腘窝,一手托住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每日增加15°,达到≥90°,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5. 本体感受器训练:蹬固定自行车或平衡板训练(双腿过度到单腿,支具限制活动范围于10-45°),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6. 腘绳肌紧张训练:将患肢足跟部垫高5cm,保持患肢伸直,双手尽力触摸脚尖,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四、术后9-12周:
1. 支具制动及负重行走:休息时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完全伸直位,在支具完全伸直位保护下。12周后方可部分负重行走。
2. 本体感受器训练:蹬固定自行车或平衡板训练(单腿,活动范围于10-45°),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3. 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度训练:俯卧位,陪人一手置于腘窝,一手托住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每日增加15°,达到≥120°,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五、术后13周-6个月:
1. 半蹲训练:在10°-45°半蹲活动,屈膝10°位站立,缓慢屈膝,下蹲至45°后,维持5-10秒后站起,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2. 本体感受器训练:蹬固定自行车或平衡板训练(单腿),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3. 灵活性训练:向前匀速慢跑,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六、 术后7-12个月:
1. 本体感受器训练:蹬固定自行车或平衡板训练(单腿,活动范围于10-45°),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2. 灵活性训练:侧向跑、后退跑、向前变速跑,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肩峰成型术后康复训练
一、术后1-2周:
患肩悬吊固定,在耐受范围内行:外旋、外展、内收、内旋活动训练,每日2次,每个动作5分钟。
二、术后3-6周:
卧位或站立位三角肌训练:扩胸、耸肩,每日2次,每个动作5分钟。
三、术后6周后:
1.内外旋等长训练:棒操、滑轮,每日2次,每个动作5分钟。
2.弹力带“四套”训练:抗阻内旋、抗阻外旋、单臂滑动、肱二头肌屈曲,每日2次、每次4组、每组10次,逐渐增加弹力紧张度。
肩袖修补术后康复锻炼
一、术后1-6周:
患肩悬吊固定,在耐受范围内行被动外旋牵伸,外旋至少达45°(如病人肩胛下肌腱有修补,则术后6周限制外旋在0°,此后根据病人耐受程度逐渐增加),每日2次,每个动作5分钟。
二、术后7-12周:
根据耐受情况开始使用绳索、滑车被动上举,同时仰卧位用对侧上肢辅助被动过顶上举,据需被动外旋牵伸。每日2次,每个动作5分钟。
三、术后13-24周:
弹力带“四套”训练:抗阻内旋、抗阻外旋、单臂滑动、肱二头肌屈曲,每日2次、每次4组、每组10次,逐渐增加弹力紧张度。
(注意:对于肩袖修补后翻修病历或者肩袖撕裂跨径>5cm的,术后4月在开始弹力带训练)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B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不能测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C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与分配加工费用所用的完工率都是一致的。X
C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错
C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
C成本报表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
C成本分析的首要程序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C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核算。×
C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般应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而不单独使用。√
C成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步法。X
D当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时,“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借方余额,月末均直接记入该产品的产品成本
中。×
D定额法是为了简化成本计算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F“废品损失”账户月末没有余额。√
F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X
F分步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步骤之间要进行成本结转。(√)
G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错
G工资费用就是成本项目。(×)
G归集在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最后均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对
J计算计时工资费用,应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
J简化的分批法就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J简化分批法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对
J加班加点工资既可能是直接计人费用,又可能是间接计人费用。√
J接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工业企业的生产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X
K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可以修复使用的废品。错
K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不管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的废品。X
P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
Q企业的制造费用一定要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X
Q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医务部门、职工浴室等部门职工的工资,均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X
S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全部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X
S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W完工产品费用等于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费用。对
Y“预提费用”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其性质属于资产,实际上是待摊费用。对
Y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支出是费用性支出。X
Y以应付票据去偿付购买材料的费用,是成本性支出。X
Y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与原材料在每道工序陆续投入,其完工率的计算方法是完全一致的。X
Y运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分析,即使随意改变各构成因素的替换顺序,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加总后仍等于指标的总差异,因此更换各因索替换顺序,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
Z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对
Z直接生产费用就是直接计人费用。X
Z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为计列半成品分步法。√
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账户月末(可能有月末余额/可能有借方余额/可能有贷方余额/可能无月末余额)。
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