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xx地产装配式设计指引
(年10月版)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修订记录
日期
修订状态
修改内容
修改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目录
一、 前言
二、 预制构件配置建议及成本增量
三、 可行性研究
四、 产品定位会阶段管理要点
五、 规划方案评审阶段管理要点
六、 结构方案评审阶段管理要点
七、 施工图阶段管理要点
八、 深化设计阶段管理要点
xx地产装配式设计指引
一、 前言:
为适应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要求,顺利完成装配式建筑项目设计工作,编制本指引,作为技术线结构设计优化管理及编制《施工图技术统一措施》指导使用。
进行设计前,子公司需将本指引输入到设计院。原则上全过程结构设计需符合此标准,如有不同意见,务必于设计开始前提出讨论。
二、 预制构件配置建议及成本增量:
1、 不同单体预制率对应的预制构件建议
构件类型
预制率占比
不同预制率选型建议
备注
15%
20%
25%
30%
40%
预制凸窗
3%~6%
适当选用
建议选用
建议选用
建议选用
建议选用
窗框居中布置
预制阳台、空调板
4%~6%
建议选用
建议选用
建议选用
建议选用
建议选用
标准层线脚宜统一
预制楼梯
2%
建议选用
建议选用
建议选用
建议选用
建议选用
标准化程度高
预制叠合楼板
8%
尽量规避
适当选用
建议选用
适当选用
建议选用
1、模具成本低,但涉及到楼板点位;
2、增大楼板厚度,增加造价
预制填充墙
2%~4%
适当选用
适当选用
适当选用
适当选用
建议选用
预制外剪力墙
7%~9%
规避
规避
尽量规避
尽量规避
适当选用
常用套筒连接,成本高
预制内剪力墙
视预制率要求
规避
规避
尽量规避
尽量规避
适当选用
涉及大量点位
2、 不同预制率下对应的成本增量
成本增量(元/㎡)
预制率
15%~20%
25%
30%
40%
剪力墙结构
有外墙板
250
310
370
450
无外墙板
100
-
-
-
框架结构
有外墙板
300
350
420
470
无外墙板
100
-
-
-
低层建筑
有外墙板
350
450
550
580
无外墙板
150
-
-
-
注:
1、成本增量随预制率的提高而逐渐增加;
2、预制率超过30%以后预制构件主要增加内部构件,如内剪力墙、叠合楼板等;
3、以上表格为装配整体式体系数据,若采用夹心保温,则再增加100元/平方米。
三. 可行性研究阶段(拿地前)
3.1 本阶段应明确以下政策条件:
a) 拟获取土地所在城市的装配式建筑政策;
b) 拟获取土地的装配式建筑要求。
3.2 本阶段应确定拟获取土地是否选用装配式建筑。确定原则
a) 有强制政策要求的,必须选用;
b) 无相关政策要求的,不得选用;
c) 无强制政策要求,但是有鼓励政策的,应在进行充分分析论证后确定是否选用。
对于确定选用装配式建筑的项目方可进行后续工作。
四. 产品定位会阶段(拿地——产品定位会)
4.1 本阶段应明确以下政策条件:
c) 土地出让条件或规划条件中装配式的覆盖率要求、预制率要求、装配率要求、外墙面积比的要求以及其他关于装配式建筑的要求;
d) 预制率(或装配率)计算规则,装配面积、预制率(或装配率)的认定相关规定、规范及技术标准等。
e) 当地奖励政策,如容积率奖励条件,预售奖励条件等。
4.2 本阶段应初步确定装配式建筑楼栋。选用原则为
d) 优先选择非首开区或不在运营进度主线上的楼栋作装配式建筑;
e) 优选高层、次选多层,一般情况下(100%装配面积以下)不选取低层作为装配式建筑楼栋;
f) 尽可能减少单体种类,装配式建筑楼栋在总图上尽可能集中布置。
4.3 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楼栋,方案布置原则为:
a) 平面:少规格、多组合。户型尽量按照“复制”方式排布,而非“镜像”方式,如ABAB户型优于ABBA户型,ABC+ABC优于ABA+CBC户型。
b) 立面:少规格,多组合,尽量统一层高。
五. 规划方案评审阶段(产品定位会——完成规划方案报建文本)
5.1 本阶段应明确以下政策条件:
a) 当地政策要求中的弹性内容和可沟通内容;
b) 类似项目的操作方式。
c) 新政策发布、政策变动的时间以及预计风险分析。
5.2 建筑专业设计管控要点:
a) 建筑专业应初步确定:建筑总图、单体平立面方案、后期改造位置和方式(如有)、外饰面做法和保温体系(如有外墙预制要求);
b) 总图布置原则:配式建筑楼栋尽可能集中布置,有堆放场地,保证运输路径;
c) 楼型布置原则:规格、多组合。户型尽量按照“复制”方式排布,而非“镜像”方式,如ABAB户型优于ABBA户型,ABC+ABC优于ABA+CBC户型;
d) 平面布置原则:减少平面凹凸、尽量统一开间尺寸,统一阳台、空调板尺寸,统一楼梯形式,提高构件标准化与模数化;
e) 立面布置原则:对于外墙预制的楼栋,应统一窗洞尺寸,统一线脚位置,尽量采用内凹造型,避免大型外挑线脚或统一外挑线脚的位置;
f) 外饰面做法和保温体系确定原则:当外墙有预制要求时,应根据不同保温形式下的面积经济指标对比结果确定。
5.3 结构专业设计管控要点:
a) 结构专业应确定:做装配式建筑的楼栋、采用装配式结构的体系、抗震等级、构件布置原则、超限判断以及建筑优化建议等;
b) 结构专业应初步确定:结构布置形式、预制构件部位、装配部品清单、单体预制率(装配率)估算、竖向连接方式(灌浆套筒、浆锚搭接、螺栓连接等,单排连接、双排连接等)、外墙预制形式(内浇外挂、夹心保温、是否反打等);
c) 构件拆分原则:在满足预制率(或装配率)和相关政府奖励的前提下,从设计、成本、施工三维度多方案对比。构件选择的建议顺序见“二.1条”。
d) 建筑优化原则:同4.2.b)、4.2.c)、4.2.d)、4.2.e)相关要求。
5.4 设备专业设计管控要点:
a) 设备专业应初步确定:设备系统种类,如地暖、空调(集中、分体)、新风、净水、卫生间排水方式(是否同层排水)等;
5.5 精装专业管控要点
a) 精装专业应确定:在精装交付的项目中,装配部品(如整体卫浴)是否能满足精装要求;
六. 结构方案评审阶段(完成规划方案报建文本——结构方案评审)
6.1 建筑专业管控要点:
a) 建筑专业应确定:装配部品清单、建筑总图、单体平立面方案、地面做法等。如户内剪力墙有预制要求,应明确墙面做法。如外墙面有预制要求,应明确外饰面做法、保温体系、线脚做法;
b) 建筑专业应初步确定:防水节点做法(外墙板预制时);
c) 报规文件应包含装配式设计专篇,具体要求详各地审批部门要求;
d) 建筑总图、平立剖面和节点大样的布置原则:同4.2.b)、4.2.c)、4.2.d)、4.2.e)的相关要求;
e) 如外墙有预制要求,建筑立面和线脚应结合PC分缝布置。
6.2 结构专业管控要点:
a) 结构专业应确定:预制构件部位、装配部品清单、单体预制率(装配率)计算、竖向连接方式(灌浆套筒、浆锚搭接、螺栓连接等,单排连接、双排连接等)、外墙预制形式(内浇外挂、夹心保温、是否反打等);
b) 结构专业应初步确定:为满足装配式要求需调整的结构布置、PC构件拆分的方案(包括但不限于预制构件形式、平面拆分、立面拆分等),加工工艺、构件重量、吊装方案、运输条件、构件标准化等。
c) 结构计算原则:按装配式要求进行结构核算,应特别关注荷载输入的精细化要求;
d) 结构拆分原则:少规格、多组合,少立体、多平面,少异形、多规则,避免上反梁,尽量减少超规格构件,在避免超重构件的前提下减少构件数量。如外墙有预制要求,PC缝应密切结合建筑立面和线脚。
e) 技术论证:如采用新体系、新技术、新材料,应进行技术论证
6.3 设备专业管控要点:
a) 设备专业应确定:设备系统种类,如地暖、空调(集中、分体)、新风、净水、卫生间排水方式(是否同层排水)等;
b) 设备专业应初步确定:
当水平构件预制时,应初步确定:强弱电箱位置、天花板上的设备点位(灯、自动报警等)、穿楼板的洞口位置(烟风道、上下水立管、雨水管等)、穿梁的设备洞口位置(空调冷凝管、排风管等);
当竖向构件预制时,应初步确定:强弱电箱位置、开关插座位置、等电位端子箱位置、集分水器位置(平面及标高)、燃气锅炉(热水器)位置等。
如是精装交房项目,以上点位均应由精装提供,经设备专业复核确认后提交,提资应采用单层平面图,严禁提供户型图。
c) 设备专业应复核:设备系统平台位置、各专业平面布置方案是否合适,特别注意综合设备管线布置方案是否能满足安装、检修要求,外墙墙体保温形式及保温材料的防火等级对于机电专业管线设置是否有影响。
d) 设备点位布置原则:尽量避免在预制构件上设置设备点位,避免横向敷设电气穿线管(同一个PC构件除外),冷热水管尽可能不预留在PC墙上。
6.4 建筑部品提资要点:
a) 外窗应初步确定:窗框形式、埋件规格,预埋布置原则;
b) 栏杆应初步确定:栏杆埋件规格、预埋布置原则。
6.5 工程应提资要点:
a) 工程应初步确定:人货梯、外架布置、塔吊、模板拉结系统、典型位置预制构件支撑布置原则。
b) 应初步确定:运输、吊装、堆场、场地加固方案;
c) 人货梯布置原则:应避免与阳台反坎有冲突。
d) 模板拉结系统:应注意局部位置拉结件的水平退位与上下错位关系。
七. 施工图阶段(结构方案评审——报建版施工图完成)
7.1 建筑专业设计管控要点:
a) 建筑专业应确定:提供达到深度要求的施工图,并应重点关注节点大样、开洞尺寸、洞口定位、建筑工程做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b) 应重点考虑预制梯段中梯梁对梯段净高的影响
7.2 结构专业设计管控要点:
a) 结构专业应确定:提供达到深度要求的结构施工图和结构计算书,计算书应结合装配式构件复核;
b) 结构设计原则:配筋时考虑钢筋排布和钢筋锚固长度,其他原则同5.2.d)条相关规定。
c) 夹心保温拉结件选用原则:采用夹心保温墙板时,拉结件应选用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的拉结件;并要求拉结件专业厂家进行计算、布置。
7.3 设备专业设计管控要点:
a) 设备专业应确定:提供达到深度要求的设备施工图。图中应明确强弱电箱位置、天花板上的设备点位(灯、自动报警等)、穿楼板的洞口信息(烟风道、上下水立管、雨水管等)、穿梁的设备洞口信息(空调冷凝管、排风管等)、开关插座位置、等电位端子箱位置、集分水器位置(平面及标高)、燃气锅炉(热水器)位置;
7.4 各专业叠图复核:
a) 复核关注点: 重点关注PC缝留缝位置、外立面线条、外挂设备及预埋、预留、孔洞布置、管线敷设合理性等。
八. 深化阶段
8.1 建筑筑部品提资要点:
a) 外窗应确定:窗框形式、埋件规格,预埋位置;
b) 栏杆应确定:栏杆埋件规格、预埋位置。
8.2 工程应提资要点:
a) 工程应确定:人货梯、外架布置、塔吊、模板拉结系统、典型位置预制构件支撑布置。
b) 工程应确定:运输、吊装、堆场、场地加固方案;门窗、栏杆、幕墙、设备厂家进行预埋件、管线、点位的工艺;
c) 布置原则见5.5.b)和5.5.c)。
8.3 深化阶段管控要点:应启动构件厂招采工作,重点关注产能与工期。协调构件厂、总包对深化图纸进行会审,要求深化设计单位对复杂部位提供吊装、安装方案建议。
8.4 施工图调整关注点:
如施工图有以下内容调整,应及时与PC深化单位沟通:
a) 建筑:建筑平面、墙身、节点做法工程做法、留洞的增加与调整;
b) 结构:结构平面布置,构件尺寸和配筋调整,构造做法调整;
c) 设备:机电点位的调整。
装配式设计指引意见反馈表
序号
原条款描述(或增补项目描述)
原条款修改原因及修改建议描述(增补项目建议原因描述)
1
原条款描述:第XX项第XX条:内容(例如:第十六项第13条:建议屋面板采用结构找坡形式。)
修改原因:
建议描述:
2
增补项目描述
增补项目建议原因描述
意见反馈人(签字)
XX公司,签字,反馈日期
备注
1、 固定收集时间为每半年度巡检时。平时如果有问题也可随时反馈。
2、 反馈意见发送集团产品研发部各子公司对接人的公司邮箱。
三、 意见反馈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