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51∕T 857-2008 川西高原山地气象干旱指标(四川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88011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6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1∕T 857-2008 川西高原山地气象干旱指标(四川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51∕T 857-2008 川西高原山地气象干旱指标(四川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51∕T 857-2008 川西高原山地气象干旱指标(四川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51∕T 857-2008 川西高原山地气象干旱指标(四川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51∕T 857-2008 川西高原山地气象干旱指标(四川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lCS 07.060 A47 DB 四, 省也ETJ 方标准DB51/T857一-2008川西高原山地气象干旱指标Meterological Drought Index in the plateau and mountain regions of westem Sichuan 2008-08-08发布2008-09-01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1/T 857-2008 目;欠l范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术语和定义. . . 1 3干旱分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附录A(规范性附录)伏早结束与秋旱开始时时间划分3 附录B(制范性附录)秋早结束与冬干开始时间划分.4 附录c(制范性附录)下早指标降水量依据.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DB51/T 857-2008 -目IJE习为规范四川省境内的川11)Li高原山地干旱标准的定义和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特制定木标准。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是规范性附录。本标准按GB/T1.1-2000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贝、GB/T1.2-2002 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进行编写。本标准由四川省气象局提出。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本标准由四川省气象局归口并解释。;本标准由四川

4、省气候中心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庆、彭国照、田宏、马振锋、陈文秀、潘建华。II DB51/T 857-2008 川西高原山地气象干旱指标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川西高原rlr地(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rlr地)气象干旱的定义和分类指标。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各级气象、农业、畜牧、水利、环保、民政、信息、统计、交通号有关部门对川西高凰山地气象十早的调查、统计、评估、发布和研究。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 1 气象干旱在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某地区的降水量持续偏少到定程度时,引起下垫面出现持续缺水的现象。2. 2 干旱时段(见付录A、B、C)干旱从开始的第天到结束的最后天。2. 3

5、春旱在3月1日5月5日期间发生的干旱。2. 4 夏旱在4月26口7月5口期间发牛的干早。2. 5 伏旱在6月26口9月10口期间发生的干早O2. 6 秋旱在9月6U11月20U期间发生的干早O2. 7 冬干在11月21U2月28或29山期间发生的干一早。3 干旱分类3. 1 分类依据3. 1. 1 参照中国气象局干早标准,依据盆地春早、夏早、伏早标准制定方法,确定干早类刑。3. 1.2 基本统il天数为春早30天、夏早20天、伏早20天、秋早30天、冬干30天,期间降水总量比正常统计水半偏少.50%以上。川西北高原春旱(30天)10 表1干旱分类表夏旱(20天)20 伏旱(20天)20 秋旱(

6、30天)10 单位mm冬干(30天)2 川西南111地12 35 30 15 3 注)11西北向原指甘孜和阳u:l:yJ两州,川|西白山地指凉山州和翠枝花市。3. 2 川|西北高原干旱3.2.1 春旱DB51/T 857-2008 3. 2. 1. 1从3月1A5月5日,其中任意连续30元的总降水量小于10mm,定义为一次春旱。3.2. 1. 2 在春早的开始前(后)三大内如有日降水量二三5.Omm,不统计为早。3.2. 1. 3如发牛两段春早,前段春早的结束期不日后段春早的开始期相隔3大,应统计为一段春早。3. 2. 2 夏旱3.2.2.1从4月26口7月5口,其中任在连续20式的总降水量小

7、于20mm,定义为一次夏早。3. 2. 2. 2在夏旱的开始前(后)三大内如有口降水量二三10.Omm,不统计为早。3.2.2.3如发生两段夏早,前段夏甲的结束期不日后段夏早的开始期相隔三三3犬,所统计为一段夏早。3. 2. 3 伏旱3.2.3.1从6月26日9月10日,其巾任意连续20天的总降水量小于20mm,主主义为一次伏旱。3. 2. 3. 2在伏旱的开始前(后)三天内如有日降水量二三10.Omm,不统计为旱。3. 2. 3. 3如发生两段伏旱,前段犬旱的结束期和盯段伏旱的开始期相隔三三3天,应统计为一段伏旱。3. 2. 4 秋旱3.2.4.1从9月6日11月20日,其中任意连续30天的

8、总降水量小于10mm,定义为一次秋旱。3.2.4.2在秋旱的开始前(后)三天内如有日降水量二三,5.0mm,不统计为旱。3.2.4.2如发生两段秋旱,前段秋旱的结束期和后段秋旱的开始期相隔三三3天,应统计为一段秋旱。3. 2. 5 冬干3.2.5.1从11月21日2月28日,其中任意连续30天的总降水量小于2mm,;主义为一次冬干。3. 2. 5. 2在冬干的开始前(后)三天内如有日降水量二三1.Omm,不统计为旱。3. 2. 5. 3如发生两段冬干,前段冬干的结束期和后段冬干的开始期相隔三三3天,应统计为一段冬干。3. 3 川|西南山地干旱3.3.1 春旱3. 3. 1. 1从3月1日5月5

9、日,其中任意连续30天的总降水量小于12mm,定义为一次春早03.3. 1. 2在春早的开始前(后).伞天内如有日降水量二月O.Omm,不统计为早。3.3. 1. 3如发生内段春早,前段春早的结束期和后段春早的开始期相隔三三3天,应统计为一段春早。3. 3. 2 夏旱3.3.2.1从4月26日7月5日,其中任意连续20天的总降水量小于35mm,定义为一次夏早。3. 3. 2. 2在夏早的开始前(后)三天内如有日降水量三25.Omm,不统计为早。3.3.2.3如发生内段夏旱,前段夏旱的结束期和后段夏旱的开始期相隔三三3天,应统计为-段夏旱。3. 3. 3 伏旱3.3.3.1从6月26日9月10日

10、,其中任意连续20天的总降水量小于30mm,定义为次伏早。3.3.3.2在伏早的开始前(后)三天内如有日降水量:?:25.0mm,不统计为早。3.3.3.3如发生两段伏旱,前段伏早的结束期和后段伏早的开始期相隔三三3天,应统计为-段伏早。3. 3. 4 秋旱3. 3. 4. 1从9月1日11月20日,其中任串连续30天的总降水量小于15mm,定义为一次秋早。3.3.4.2其中在秋早的开始前(后)三大|与如有日降水量注10.Omm,不统计为早。3.3.4.3如发牛伞两段秋早,前段秋早的结束期不日后段秋早的开始期相隔三三3犬,应统计为一段秋早。3. 3. 5 冬干3.3.5.1从11月21口2月2

11、8口,其中任忘连续30*的总降水量小于3mm,定义为一次冬干O3. 3. 5. 2其中在冬干的开始前(后)三大内如有口降水量二三2.Omm,不统计为早。3. 3. 5. 3如发生两段冬干,前段冬干的结束期不日后段冬干的开始期相隔3犬,所统计为一段冬干。2 DB51/T 857-2008 附录A(规范性附录)伏旱结束与秋旱开始时时间划分四川省春早、夏早、伏早日才段开始和结束期主义,基本上仍采用目前盆地使用的时间定义标准。伏早与秋早时段的划分主要根据全省平均气温,四川省是9片中旬进入秋季。再根据8片护旬至9j中旬的温度、降水变化|幅度,以及9月各候的气温和降水量比较分析,伏早统计结束时期主IJ9月

12、10日,秋早从9月11日开始统计,比较合理。具体依据见下表AL(以下分析资料均采用盆地、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1971-2000年标准30年的平均值)。表A18月和9月各区域气温、降水、蒸发30年平均值8月9月8月下旬到9月下旬各句差值气象耍东怪;域上旬中旬下旬上句中旬下旬l 2 3 全省238 229 221 210 189 178 11 21 11 卢i,往地268 258 249 236 212 202 13 24 10 温111地216 210 203 197 178 169 6 19 9 0.1 C 高原62 156 117 113 126 111 4 17 12 更主全省552

13、188 /187 105 322 290 82 83 32 发盆地511 176 /1711 377 293 251 97 81 12 o. lmm 山地544 494 499 439 328 333 60 111 5 l吉J泉585 523 522 472 411 390 50 61 21 降全省540 647 589 556 456 34.5 33 100 111 水往地632 749 634 631 43.5 344 3 196 91 O. lmm 山地499 604 651 506 640 424 145 134 216 高原283 360 411 359 405 297 52 46

14、108 表A2各区域9月气温、降水各I吴30年的平均值气象要素lr民21r吴3 I头4r民5 I民6 I民全省29. 8 24.6 23. 7 21. 8 17.8 16. 7 9月降水量(mm)往地33.8 27. 7 23. 2 20. 1 17.6 16.8 山地31. 0 19.2 30. 2 33. 6 23. 3 19. 5 高原17.3 18. 7 21. 2 19.4 15. 0 14.7 全省21. 5 20.8 19. 3 18. 5 18. 2 17.5 盆地24.2 23.2 21. 6 20. 9 20. 6 19.8 9片气;而CC)山地19. 8 19.7 18.

15、 5 17.2 17.3 16. 7 自14.4 14.2 13.2 112.0 11. 7 11. 0 3 DB51/T 857-2008 附录B(规范性附录)秋旱结束与冬干开始时间划分主要根据四川省冬季平均开始时间气温低于10C在11片h旬。再对11片芥甸的降水变化幅度综合考虑分析,砍早结束时期统计到11月20口,比较合理。具体依据见F表。表81月和12月各区域气温、降水、蒸发30年平均值注11片12月11片七旬到12片七旬美值气象要素台J中台J下台J七/HJ中包J下台J全省122 100 86 69 55 47 卢寸L 往地146 122 107 90 76 66 守1I门E 0.1 C

16、 111地127 107 95 81 70 64 高原19 29 17 l 1.5 23 来全省232 200 177 165 151 163 发盆地181 150 126 117 104 106 O. 1mm 111地336 302 286 282 271 323 高原327 299 270 211 221 215 阵全省104 90 45 29 34 31 水盆地125 114 57 38 44 40 O. 1mm 山士也111 79 34 22 24 21 高原高原24 16 8 9 8 根据以上气象资料研究分析,确定全省干旱开始期和结束期如下:4 春旱3月1日5月5日夏旱4月26日7月

17、5日伏旱6月26日9月10日秋旱9月6日11月20日冬T:11月21日2月28日或29日l 2 3 22 14 17 24 15 17 20 12 14 20 12 18 32 23 12 31 24 9 34 16 4 28 29 26 14 45 16 11 57 19 32 45 12 11 8 8 DB51/T 857-2008 附录C(规范性附录)干旱指标降水量依据依据中国气象局对于早的定义连续30元总降水量偏少50%以上为一早。同时根据四川盆地春夏伏早的标准技术思路,类推川四高屈山地气象干早指标价t!,2005气候术语)。表C1初步计算的干旱指标表单位mm春甲(30夏甲(20f甲(

18、20)() 秋f(30 冬丁(30大)夭)夭)大)早期段平均94.2 247.8 430. 7 153. 6 41. 8 盆早期平均47. 1 82. 6 143.6 76.8 13.9 地早期降水量20 30 3.5 23. 0 1. 2 偏少程度(%)58 61 76 70 70 早段平均52. 6 197. 1 233. 5 119.0 11. 0 F可早期平均26. 3 65. 7 77. 8 59. 5 3. 7 原早期降水量10. 0 23. 7 18. 7 18. 0 1. 1 偏少和度(%)62 64 76 70 70 旱段平均52. 9 289.4 394. 3 193. 1

19、 21. 0 山早期平均26. 5 96. 5 131. 1 96.6 7. 0 地早期降水量11. 1 34. 7 31. 5 28. 9 2. 1 偏少和度(%)58 64 76 70 70 表c211妻正后的干旱指标表单位mm春旱(30夏旱(20天)伏旱(20天)秋旱(30天)冬干(30天)天)半段平均94. 2 247.8 430. 7 153. 6 41. 8 盆早期平均47. 1 82. 6 143. 6 76. 8 13. 9 地早期降水量20 30 35 20 4 WJ少程度(%)-58 64 一7674 一71旱段平均52. 6 197. 1 233.5 119.0 11. 0 局旱期平均26. 3 65. 7 77.8 59. 5 3. 7 原早期降水量10. 0 20 20 15 1.1 偏少和度(%)62 70 74 75 70 平段平均52. 9 289.4 394. 3 193. 1 21. 0 山旱期平均26. 5 6. 5 131. 4 96. 6 7.0 地早期降水量:12 30 30 25 2. 1 扁少程度(%)-55 -69 -78 74 一7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生活常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