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活在墓里侍奉先人——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墓室壁画的启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876407 上传时间:2024-05-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9.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在墓里侍奉先人——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墓室壁画的启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活在墓里侍奉先人——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墓室壁画的启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活在墓里侍奉先人——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墓室壁画的启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美术大观美术研究064活在墓里侍奉先人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墓室壁画的启示文 杨爱国 内容摘要山西省沁源县正中村金大定八年(1168)砖室墓是一座不规则多室壁画墓。该墓题记和榜题文字提供了闫氏家族墓的大量信息,尤其是闫氏家人的姓名,写在了相关人物旁,向人们透露了生人与死人共存的信息。这种生死并存的现象,寄托了永为祭奠的愿望,而这种永为祭奠的愿望应是家族观念的体现。关键词沁源县正中村闫氏家族壁画墓侍奉祭奠1958年山西省沁源县正中村发现了一座金大定八年(1168)砖室壁画墓。该墓坐西向东,为不规则多室墓,由主室与五个侧室组成。墓葬发现后,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派人清理,撰写沁源县交口乡正中村金代砖室

2、壁画墓考察记录,并临摹了壁画,资料现藏山西博物院,一直没有发表。崔跃忠和安瑞军把当年的资料整理后,发表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0 年第 8 期上。该墓不仅有长篇题记,壁画上还多有人物姓名、身份的墨书榜题,题记和榜题文字提供了闫氏家族墓的大量信息,尤其是闫氏家人的姓名,写在了相关人物旁,向我们透露了生人与死人共存的信息,为我们重新认识金代墓室壁画的内容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引起我们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一、正中村金代壁画墓题记与图像该墓主室东壁拱眼壁间,绘横匾式方框,中有题字 19 行,左边框外有与框内文意相仿的题字三四行,框下偏左也有题字。摹本上没有该墓的题字内容,只能依据考察记录的录文:大金国河东

3、南路沁州沁源县乡作坪村土产居住葬主阎等 优为三代先祖尊预前并不葬今,来者孙阎福等特备国家财乃报尊灵之德,以恩念,亲族之恩其可及,今乃修建造迁葬归穴,于大定八年九月十五日装修彩华,十月二十一日迁葬三代先祖尊灵,宗族已讫,见存平安。家眷三房共二十五口:葬主阎福家眷共十一口,胞弟阎满立家眷共一十三口,同葬二十人弟阎威家眷四口,招到女夫唐子建,同葬主姓男阎信共七口。见存母亲阿王。戊子岁次大定八年十月巳日朔二十一日迁葬已讫,故标此记。葬主阎福 同葬主阎威同葬主阎满 同葬主侄阎信代 塑 县 村姚行备丘人 县阳城村 备处 阴阳 司备人 张处由这个题记,我们可知金代当地建墓埋葬亲人的人称“葬主”。不仅该墓如此

4、,山西地区宋金元时期墓葬的买地券和造墓记中也多有出现。如太原西郊出土宋明道二年(1033)陶美墓志,记录陶美迁葬其曾祖、祖、父三代人,最后一部分书“阳世葬主人:陶美”。侯马出土金大安二年(1210)董玘、董明墓买地券,记录“葬主”董玘向村房亲董平买“墓一所”;岚县出土元皇庆二年(1313)康宁为亡父母买地券,记录“葬主康宁,伏缘父母奄逝,未卜茔坟,夙夜忧思买到墓地一方”;岚县出土元至正元年(1341)杨世安为亡父母买地券,记录“葬主”杨世安“遂今日者择此高原”为父母作“宅兆”;盂县后元吉村元泰定元年(1324)墓出土买地券上也有“葬主”为父母买墓地的文字,惜文字漫泐,不知姓名。从该墓题记文字看

5、,当时人并不忌讳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死人墓室里。不仅该墓如此,早于该墓的河南新安县石寺李村北宋宣和八年(1126)宋四郎墓题记已见此传统:“宋四郎家外宅坟,新安里郭午居住。砖作人贾博士,齐博士,住张窑共同砌墓。画墓人杨彪。宣和八年二月初一日大葬记。”题记里“砖作人贾博士,齐博士”和“画墓人杨彪”是为宋四郎建墓与装饰者,他们名字虽然出现在死者的墓室里,但他们是活人。陕西甘泉城关镇袁庄村明昌四年(1193)墓东壁端坐老者旁榜题“朱俊”,对坐老妇人榜题“少氏”,站立青年榜题“朱政”,少妇榜题“高氏”。西壁端坐男子榜题“朱孜”,其身后站立一青年男子榜题“男喜郎”,对坐妇人一题“高氏”,其近处另一妇人题“刘

6、氏”,两妇人身后站立一青年女子榜题“郭氏”。由此可知,朱俊、朱孜、喜郎为祖孙三代。南壁墓门题记“明昌四年十一月初一日砖匠工毕砖匠张侥妆画王信出钱人朱孜”,由此可知,墓由朱孜出钱所建。河南焦作承安四年(1199)邹琼墓北壁正中刻“大金承安四年六月二十有三日,天水郡秦氏谨修石墓一,葬故夫范阳郡邹琼功毕。刊石人董晖,同刊人段显”。是秦氏为亡夫修墓。图 1 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大定八年(1168)阎氏家族墓平面图Art Pan rama美术研究 065 根据崔跃忠和安瑞军文的示意图,闫氏家族墓是一座多室迁葬墓(图 1),壁画绘于甬道两壁、主室墓门两侧墓壁与左右两侧室门外壁连为一片、后壁拱眼壁间。甬道北壁

7、绘“客张进”挑木桶前行,回头看抱着小儿的“张大嫂”(图2);南壁绘“庄客张序”左手提木桶与手托鸡腿瓶的“鑫立一”对话,张序前有“靳通”“靳立”墨书题记(图 3),但未见人。主室东壁墓门北侧绘“闫夔长男永安”骑马上,旁一老仆持长枪随猎犬前行(图4);墓门南侧“唐子建”骑马前进,后随一猎犬,马前墨书“沁州沁源县作平村居住唐”(图5)。东南壁东侧绘“五权长男闫四奇”“次弟闫威”“次弟闫”与“威妻阿胡”“士奇妻阿张”隔桌对坐宴饮,阿胡右侧立“小女丑女”,后侧一人无题,宴饮场面下方绘一童一犬,一罐二鸡腿瓶(图6);西侧绘“夔长男永安”与“妻阿王”隔桌对坐宴饮,阿王左侧立“福长男闫夔”,永安右侧立“次弟和

8、尚”,宴饮场面下方立“小女沈香”,其前“次弟小三”作行走状,面前有罐一鸡腿瓶二(图 7)。西壁拱眼壁之间绘亡灵过桥,画面正中绘一座虹桥,桥南侧二仙女持幡引路,北侧男子持莲花座佛像一尊,后一妇人双手合十(图 8)。东北壁西侧绘“满”与“满妻辛氏”“满妻辛氏”隔桌对坐宴饮,妻后有“小女四住”“小女赐住”墨书,未见人,闫满右侧一人陪坐,身后一人坐食盘,宴饮场面下方一人居中而舞,左右各一人伴奏(图 9);东侧绘“弟五”与“闫妻阿申”“妾阿张”隔桌对坐宴饮,宴饮场面下方一小儿,二鸡腿瓶和一桶(图 10)。另有二十四孝图位置不详:“第一孝舜子”“第二孝陆绩”“第三孝郯子”“第四孝曹娥”“第五孝郭巨”“第六

9、孝王祥”“第图 2 甬道北壁庄客生产生活图图 4 东壁墓门北侧骑马出猎图图 8 西壁拱眼壁亡灵过桥图图 5 东壁墓门南侧骑马出猎图图 3 甬道南壁庄客生产生活图图 6 东南壁东侧男女对坐宴饮图图 7 东南壁西侧男女对坐宴饮图美术大观美术研究066七孝刘殷”“第八孝杨香”“第九孝赵孝宗”“第十孝鲁义姑”“第十一孝闵子”“第十二孝董永”“第十三孝鲍山”“第十四孝田真”“第十五孝丁兰”“第十六孝孟宗”“第十七孝老莱子”“第十八孝姜诗”“第十九孝韩伯俞”“第二十孝王武子妻”“第二十一孝元觉”“第二十二孝曾参”“第二十三孝刘明达”“第二十四孝蔡顺”。像这样对二十四孝排序,在宋金时期墓室壁画中罕见,由此可

10、知,传统所谓的“二十四孝”在此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元代郭居敬二十四孝是在前人同类故事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仿木建筑拱眼绘花卉,其中东南拱眼壁芍花图上墨书题“当村末儒米,太原府交城县河北乡王人氏,戊子岁次大定八年十月己丑朔丙午日故留此记”。对照闫氏家族墓壁上的文字,可以知道,壁画内容除了西壁亡灵过桥图可能与葬在墓里的死者有关外,其他生活场景都是“葬主”,也就是建坟人的生活,是当时还活着的人的生活场景。由闫氏家族墓的情况,我们想到了山东高唐县谷官屯村金承安二年(1197)虞寅(11151197)墓壁画上的榜题。西壁第一柱及灯檠之间三人牵马图(图 11)上的墨书“赵仲”“王彪”“高进”,灯檠与第二柱之间备

11、车图(图 12)上的墨书“买到家婢安挑灯”“买家童小把车寿儿”“买到家婢娇儿”“买到童子郎”,第二、三柱之间乐舞图(图 13)上的墨书“买到家乐”“买到家乐满儿”“买到家乐望仙”“买到家乐迎春”,床帐图(图 14)上的“买到家婢寄仙”“买到家婢”,第三、四柱之间花卉人物图上的墨书“买到家童来福”“买到家童儿”“买到家婢重福”“买到家婢”,第四、五柱之间端茶图(图 15)上的“买到家童满”“买到家童”“买到家婢素安”,第五、六柱之间牵马图(图 16)上的墨书“张寿”“郎级吕”“本臣”“张景和”等人,很可能也是建墓时的活人,而非为墓主虞寅墓里生活编造的人名。金代以后,把活人的形象带到墓里去的习俗仍

12、在延续,如山西兴县红峪村元至大二年(1309)武庆夫妇壁画墓中的备酒图、备茶图与墓主夫妇并坐图左侧的三男子虽然没有榜题,前二者极有可能是武家的仆人,而后者则可能是武庆夫妇的子嗣(图 17)。图 9 东北壁西侧男女对坐宴饮图图 11 山东高唐县谷官屯村金代虞寅壁画墓牵马图图 12 山东高唐县谷官屯村金代虞寅壁画墓备车图图 13 山东高唐县谷官屯村金代虞寅壁画墓乐舞图图 10 东北壁东侧男女对坐宴饮图Art Pan rama美术研究 067 二、墓内祭祀传统正中村墓东北壁和东南壁各两幅宴享图画面上表现的是男女对坐宴享,是生前生活的场景,其象征意义应是闫氏家族已故亲人在墓中享受子孙祭祀,是古老的墓内

13、祭祀传统在金代的延续。墓内祭祀传统何时起源难以确知,考古发现的资料显示,西汉早期已经出现则无疑问。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祭祀空间在椁室的头厢(北边厢)。西汉长沙王后渔阳墓的外椁与内椁之间设置了规格相同的双重实用性双扇玄门,内外椁门之间的前室南北两侧设门,且分别在地栿背面中间刻写“南户”和“北户”,表明埋葬设施与外界连通,作为祭祀空间的头厢面积进一步扩大,达到5.7平方米,加上木俑、盛食器和墓主生前化妆用具等生活用品,构成一个祭祀死者亡灵的空间。西汉长沙王吴著墓虽然还是木椁墓,但前堂四向有门可通,面积为 5.4 平方米,出土盛食器陶罐和漆器残片等祭祀品。西汉长沙王后曹墓的椁室虽然是封闭的,但棺厢与

14、头厢之间的隔板上设有模造门,以示其间可通。头厢5平方米,随葬漆案、耳杯、盘等盛食器和食物果核等,还有墓主生前的生活用品。以上诸例显示的祭祀空间还只是象征性的,死者的灵魂在特定的位置,主要是头厢和前室。由于受空间的限制,活人在封墓室前不能真的到墓室里对死者进行祭祀。也就是说,楚墓所谓墓内祭祀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墓内祭祀。等到西汉时期砖室墓和崖墓出现以后,随着墓室空间的增大,真正的墓内祭祀才能实现。赵超和魏秋萍根据考古发现资料,总结出唐代大多数中小型墓葬的总体建筑面积逐渐减小、结构简化、墓葬中用于祭祀的空间逐渐消失这一发展趋势。这种变化反映出隋唐时期丧葬思想的重要变化,即由上古秦汉以来注重实际象征意

15、义,注重为死者营造类似生前世界的地下空间那种丧葬习俗,转向强调虚拟象征意义和虚拟象征空间,造成墓葬小型化与随葬品简化。晚唐以后,情况又有了新变化,虽然墓室空间并没有加大,一些墓葬内的棺床前的空间成为祭祀空间,摆放祭祀用品,另外墓壁上的夫妇对坐图,以及元代夫妇并坐图显然是墓内祭祀的回归,即用图像的方式象征墓内祭祀。河北宣化辽大安九年(1093)张匡正墓、张文藻墓,天庆七年(1117)张恭诱墓等张氏家族墓棺床前都放有木质供桌,桌上置若干供品。如张文藻生前笃信佛教,死后依西天荼毗礼葬,火化入棺,棺床前仍放有大桌,大桌东南放一小桌,两桌上的碗盘等餐具内均有食物。山西稷山马村大定二十一年(1181)“段

16、楫预修墓记”里的文字也证明墓内是有子孙祭祀的:“暮永夜不无,预修此穴,以备收柩修此穴以为后代子孙祭祀之所。”山西昔阳松溪路金墓主室后壁建一个小室,陶盘中集中放置的砂釜、黑釉茶盏、注子、茶盒,以及铜茶匙,组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茶具组合,营造“永为供养”的祭奠氛围。图 14 山东高唐县谷官屯村金代虞寅壁画墓床帐图图 15 山东高唐县谷官屯村金代虞寅壁画墓端茶图图 16 山东高唐县谷官屯村金代虞寅壁画墓牵马图图 17 山西兴县红峪村元至大二年(1309)墓壁画美术大观美术研究068三、图像与榜题表达的思想情感图像与榜题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生前生活的怀念,二是在生死永别前提下的生死相

17、连。(一)对生前生活的怀念早在人们为死者安葬,并在墓中放上随葬品,对生前生活怀念的观念就产生了,荀子礼论中“大象其生以送其死”即是这一观念的文字表达。具体到金代墓葬,把墓室内壁砌成仿木结构建筑,用砖仿梁、柱、枋、斗拱、假门窗等,是对生前居室的怀念,不论是山西省沁源县正中村大定八年(1168)墓,还是山东高唐县谷官屯村承安二年(1197)虞寅墓,都是如此。墓室梁柱枋间的壁画,内容不论是车马出行,还是家居生活中的备食、备酒、备茶等,以及墓内放置的各种不同质料的随葬品,这些多是对生前生活的怀念。(二)生死永别与生死相连生死永别的必然性,人死不能复生,古人是很清楚的。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对死别就已经有了清

18、醒的认识,礼记记载的吴公子季札的话可以为证。礼记檀弓下记吴季子于鲁昭公二十七年(前 514)葬子时曾说:“骨肉归复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无不之也。”骨肉归复于土,即是生死永别。东汉时期的相关文字也清楚地表达了人们心中生死永别的观念。山东苍山(现兰陵)城前村元嘉元年(151)画像石墓题记里写道:“长就幽冥则决绝。”山西临猗县东张乡街西村出土延熹九年(166)陶镇墓瓶一件,朱书中有“生人自有宅舍,死人自有棺椁,生死异处,无与生人相索,填冢雄黄,国时五行可除,若吉央,富贵毋极,如律令”。后汉书帝后纪载,董卓专权后,欲杀弘农王刘辩,派郎中令李儒进鸩,刘辩知道是药,不想喝,李儒强令他喝,刘辩无奈

19、,在阁上与妻唐姬及宫人饮别。刘辩悲歌,令唐姬起舞,唐姬抗袖而歌:“皇天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兮命夭摧。死生异路兮从此乖,奈我独兮心中哀!”这种生死异路的观念即使是在佛教盛行,轮回的观念产生,以及道教盛行以后,依然被一些人继承,至金代亦然。如洛阳云溪观出土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昆嵛山长真谭先生题白骨诗云:“我今伤感叹枯髅,艳女娇儿恋不休。留意勤勤贪贿赂,无心损损做持修。生前造下无边罪,死后交谁替孽囚。精血尽随情欲去,空遗骸骨卧荒丘。”这是当时流行的全真道人的题刻,所谓“空遗骸骨卧荒丘”,即是生死永别。尽管如此,对于有情感的人而言,在承认生死永别的客观性的同时,为了满足自己情感上思念亲人的需要,还

20、要想方设法表达自己与逝去亲人在情感上的联系。而这种生死之间的相连,并不是金代才出现的,而是很早就有了,后汉书里就记载了这样的故事。后汉书独行列传范式传载,汝南张劭(字元伯)对他的友人说山阳金乡范式(字巨卿)是他的死友。他死之后,范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悟,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即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

21、路异,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张劭死后,先是托梦给范式。葬日一定要等范式来执绋而引,他的灵柩才肯前行,真所谓死友也。后汉书独行列传还记载了著名的南阳淯阳人李善保幼主的故事,山东嘉祥武梁祠后壁也刻有这一历史故事画像。李善因保幼主而成名,汉明帝时官至日南太守。李善“从京师之官,道经淯阳,过李元冢。未至一里,乃脱朝服,持锄去草。及拜墓,哭泣甚悲,身自炊爨,执鼎俎以修祭祀。垂泣曰:君夫人,善在此。尽哀,数日乃去”。范式与张劭是送葬时的交流,李善与其旧主李元夫妇是祭祀时的交流,可见在当时人看来,阴魂是不会散的。更有生死交流,以理冤案事,也是在 后汉书独行列传中。广汉新

22、都人王忳“举茂才,除郿令。到官,至斄亭。亭长曰:亭有鬼,数杀过客,不可宿也。忳曰:仁胜凶邪,德除不祥,何鬼之避!即入亭止宿。夜中闻有女子称冤之声。忳咒曰:有何枉状,可前求理乎?女子曰:无衣,不敢进。忳便投衣与之。女子乃前诉曰:妾夫为涪令,之官过宿此亭,亭长无状,贼杀妾家十余口,埋在楼下,悉取财货。忳问亭长姓名。女子曰:即今门下游徼者也。忳曰:汝何故杀过客?对曰:妾不得白日自诉,每夜陈冤,客辄眠不见应,图 18 山西省襄垣县付村金大定十七年(1177)傅氏家族墓平面图Art Pan rama美术研究 069 不胜感恚,故杀之。忳曰:当为汝理此冤,勿复杀良善也。因解衣于地,忽然不见。明日召游徼诘问

23、,具服罪,即收系,及同谋十余人悉伏辜,遣吏送其丧归乡里,于是亭遂清安”。由上述可知,生死永别与生死相连这对看起来矛盾的观念在古人的心目中是共存的,永别的是躯体,相连的是情感。不仅如此,这种与自己亲人生死相连的情感同时也是家族观念的体现。中国古代的族居与族葬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秦汉一统以后,虽然由传统的血缘政治转变为地缘政治,人们对血缘的重视程度并未下降,族居与族葬传统仍在延续。山东邹城北龙河出土汉安元年(142)文通祠堂题记详细记录了文通的子女及配偶名字,显然是这家人强烈的家族观念的表现。山东嘉祥东汉武氏家族墓地以武氏阙为标识,而且是母亲去世后,兄弟子侄共同营建武氏阙以志纪念,虽然墓碑、祠堂和

24、墓室是各自独立的,但共处一个墓地,亦当是家族观念的体现。山西省沁源县正中村金大定八年(1168)阎氏墓是一座迁葬墓,把自己死去的亲人迁葬到一座墓中,且把葬主和其他活着的亲人或绘于墓壁,或题名于墓壁,都表现了极强的家族观念。山西省襄垣县付村金大定十七年(1177)傅氏家族墓虽然没有把葬主绘在墓壁上,但从墓壁上题写的名字来看,该墓无疑是一座葬了三代人的家族墓。该墓是一座主室周围有九个墓室的多室墓(图18)。主室北壁东墓室东边墓壁上白灰竖书“大傅淳”;西墓室东边墓壁上白灰竖书“二”。主室东壁北洞室上部书“傅元”。主室西壁北洞室上部书“傅捐”。发掘者认为北壁中间洞室主人为傅冲,是该墓葬的第一代墓主人;

25、北壁东洞室墓主人为傅淳,是墓葬的第二代墓主人,兄弟排行老大;北壁西洞室墓主人为傅深,也是墓葬的第二代墓主人,兄弟排行老二;东壁北洞室墓主人为傅元,是该墓葬的第三代墓主人,应为傅淳之子;西壁北洞室墓主人为傅捐,应为傅深之子。结语古代既有图像禁忌,活人的图像不能出现在某些场合,同时也有生死并存的现象,活着的子孙可以图像的方式与死去的亲人一起生活在墓里,就像亲人在世时那样侍奉他们,而且由于是以图像的方式存在的,因此试图寄托永为祭奠的愿望,而这种永为祭奠的愿望应是家族观念的体现。注释:崔跃忠、安瑞军: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20 年第 8 期。本文以下所引正中村墓

26、资料,皆来自该文,不再注出。代尊德:太原小井峪宋墓第二次发掘记,考古1963 年第 5 期;墓志全文见高朋:人神之契:宋代买地券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第 273 页。畅文斋:侯马一金墓中发现戏台模型,文物 1959年第 3 期;买地券全文见鲁西奇:中国古代买地券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第 290 页。李裕民:岚县元代买地券考,文物季刊 1992 年第 4 期。同上。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阳泉市文物局、盂县文物管理所:山西盂县后元吉元代纪年墓发掘简报,文物2020 年第 7 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新安县石寺李村北宋宋四郎砖雕壁画墓测绘简报,故宫博物院院刊

27、 2016 年第 1期。王勇刚等:陕西甘泉金代壁画墓,文物 2009 年第 7 期;延安市文物研究所:陕西甘泉城关镇袁庄村金代纪年画像砖墓群调查简报,考古与文物 2014年第 3 期。杨宝顺:焦作金墓发掘简报,河南文博通讯 1979年第 1期。聊城地区博物馆:山东高唐金代虞寅墓发掘简报,文物 1982 年第 1期;李方玉、龙宝章:金代虞寅墓室壁画,文物 1982 年第 1期。简报中对壁画人物榜题记录不详,文中所录人名和图片,由曾在聊城地区博物馆工作的刘善沂先生记录,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博物院:山西兴县红峪村元至大二年壁画墓,文物 2011年第

28、 2 期。郑岩:夕阳西下读兴县红峪村元代武庆夫妇墓壁画札记,载巫鸿、朱青生、郑岩主编 古代墓葬美术研究(第三辑),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第 253272 页。巫鸿:礼仪中的美术:马王堆再思,载氏著 礼仪中的美术,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5;聂菲:特殊空间:马王堆一号汉墓北边厢空间的营造与利用,载陈建明主编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十一辑),岳麓书社,2015,第 3660 页。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简牍博物馆:湖南长沙望城坡西汉渔阳墓发掘简报,文物 2010 年第 4 期。湖南省博物馆:长沙象鼻嘴一号西汉墓,考古学报1981年第 1期。长沙市文化局文物组:长沙咸家湖西汉曹墓,文物

29、1979 年第 3 期。刘尊志:汉代墓内祭祀设施浅论,中原文化研究2019 年第 1期。周立刚:模糊生死界线:东汉墓内祭奠活动的考古学观察,黄河 黄土 黄种人 2019年第 8 期。李梅田、赵冬:帷帐居神墓室空间内的帷帐及其礼仪功能,江汉考古 2021年第 3 期。赵超、魏秋萍:试谈隋唐北方民间墓葬的建筑方式与形制演变,中原文物 2016 年第 6 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编 宣化辽墓壁画,文物出版社,2001,第 101页。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稷山金墓发掘简报,文物1983 年第 1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昔阳县文物管理所、昔阳县博物馆:山西昔阳松溪路宋金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15 年第 1

30、期。阮元校刻 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第 1314页。山东省博物馆、苍山县文化馆:山东苍山元嘉元年画象石墓,考古 1975 年第 2 期。王泽庆:东汉延熹九年朱书魂瓶,中国文物报1993 年 11月7日第 3 版。范晔:后汉书 卷十下 帝后纪 下,中华书局,1965,第 451页。陈垣:道家金石略,陈智超、贾庆瑛校补,文物出版社,1988,第 432 页。范晔: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列传范式传,第2677 页。蒋英炬、吴文祺:汉代武氏墓群石刻研究(修订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第 88 页。范晔:后汉书卷八十一 独行列传李善传,第2680 页。范晔: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列传王忳传,第2

31、681页。邢义田:从战国至西汉的族居、族葬、世业论中国古代宗族社会的延续,载氏著 天下一家:皇帝、官僚与社会,中华书局,2011,第 396435 页。邹城市文物局:山东邹城峄山北龙河宋金墓发掘简报,文物 2017 年第 1期;胡新立:邹城新发现汉安元年文通祠堂题记及图像释读,文物 2017 年第 1期。蒋英炬、吴文祺:汉代武氏墓群石刻研究,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2023 年 5月 28 日下午,在邹城汉画像石研讨会上,赵超先生发表对汉安元年文通祠堂题记的研究时指出,题记中不厌其详地记录子女名字,是对血缘关系的强调。这一观点启发我对正中村阎氏墓图像与文字表达的观点的进一步思考。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长治市古建筑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山西襄垣付村金代砖雕壁画墓发掘简报,文物季刊 2023 年第 1期。(杨爱国,山东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