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村振兴三年提升方案一、基本情况 *村地处城郊结合部。汽车站南侧,水陆交通十分便捷,村耕地面积774亩。近年来,在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确立了“扶持农业、稳定工业、大力发展三产”的工作思路,从而有效地促进全村各业的经济的稳步协调发展。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718户,总人口2637人,全村工业企业18家,三产企业48家,工业总产值1.3亿,集体经济收入36万元,农民纯收入16600元,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率10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村组铺设水泥路面达11公里,健全排水设施,村内道路交错,河流纵横,区域性交通大动脉*和*穿村而过。二、总体思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
2、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行先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三、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一)总体目标将利用三年时间,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强化基础,完善功能,改变环境,把生活区、服务区、公共设施区、生活垃圾区、花圃、草地、绿化带等展现在村民面前,带动村民共同发展,带领农民增加收入,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壮大集体经济,逐步提高村整体综合实力,把*建设成为集体、村民共同富裕,物质、文化生活共同发展的社会主
3、义新农村。(二)工作任务1围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目标,加快经济发展开拓致富渠道,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一是加大对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和扶持力度,根据实际需组织家庭农场联盟,将村里800亩土地按家庭农场服务联盟模式,采取“能人+合作社+农户”、“农户提供土地+农场全程经营+效益协商”共享的发展方式,提升村集体和农民收入。二是充分利用和把握好我区经济园区的发展优势和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收入,力争招引1家工业企业;三是发展电子商务,线上线下营销我村的五叶香丝瓜、红萝卜等农特产品,扶持农产品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培育。同时村里组织失地农民进场、进企,在家
4、门口就业,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两万元。力争今年到年底,村集体经济总量超过220万元,人均年纯收入突破 2.4万元。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美化村容村貌大力开展环境绿化美化工作,本着“见空就栽树,露地就栽花”的原则,进行村绿化、美化;污水排放、垃圾处理有固定场所;主要路段两旁的围墙进行粉刷,实现路面平整、路沟硬化、林台绿化、围墙美化、街道亮化,达到街路整洁、房屋有致、绿树成荫、花草鲜艳、草坪如茵、卫生达标、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目标。我村未来三年将新建公厕2座,垃圾房14个,购买垃圾车3辆,改厕全到位,填埋废沟塘,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全村12个组,硬质化道路铺到农家大院,构筑农民大舞台,未来三年,在
5、*大道两旁,农家大院前后种植花草树木,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3.加强组织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一支以村两委班子为核心,坚强有力的村级组织,培育一批有较高素质、充满生机活力的后备干部队伍,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民满意率达90%以上;文化大院、幼儿园、村小学、医疗室等公益设施完善率达100%,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率达100%,初步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加快发展精神文明和农村社会事业,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标志。一是建成一个文化大院;二是一个农民健身广场;大力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制定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和评选文明农户、“五好家庭”标准不断规范
6、村民们的言行举止,引导广大村民争做“四有”新人。以“一帮双带“及”四新“为主题,开展各种活动。利用广播、宣传栏、人口学校等宣传阵地,向村民大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村民文明准则,着力提升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4.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信息平台建设。建立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的农村农业信息服务平台,落实好优抚对象“五保户”,特困人口救助、残疾人福利等社会保障措施,使100%的村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突出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强智力扶持,技术扶持,生产扶持,力争使全村的特困户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完善卫生
7、服务体系,规范建设村卫生室、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利用文化大院广泛深入地开展各项群众性文体活动,创建特色文化村。四、 建设内容1.做好家庭农场联盟,生态农业建设为主的支柱产业,实现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小麦、蔬菜等特色种植,到2020年在结构调整上力求实现新的突破。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针对脏、乱、差现象,从2018年开始对硬化路及两侧乱堆乱放,乱占、乱圈、乱建等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全面治理,建立垃圾集中堆放点,推广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对垃圾定时清运,建立垃圾排水排污设施,重点解决垃圾乱堆乱放,污染环境的问题,大力推广农村户用型沼
8、气建设,以沼气池的建设带动改圈、改厕、改厨工程,逐步改变群众生活观念,改变往日的生活习性,实现节省能源,推进农民生活用能的清洁化和节约化。3、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信息平台建设。建立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的农村农业信息服务平台,落实好优抚对象“五保户”,特困人口救助、残疾人福利等社会保障措施,使100%的村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突出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强智力扶持,技术扶持,生产扶持,力争使全村的特困户尽快实现脱贫致富。4、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完善卫生服务体系,规范建设村卫生室、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利用文化大院广泛深入地开展各项群众性文体活动,创建特色文化村
9、。5、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摒弃陋习,培育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成立村红白理事会,实行勤俭办事,坚决取缔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营造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社会精神风貌。6、聘请专家学者,举办农民科技培训,每年不少于4次,参加人员不少100人。7、加强组织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开展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党支部活动,建立完善“一制三化”即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的工作机制,落实党员干部“两带三为
10、”即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为民造福、为民解困、为民排忧责任。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健全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村级财务公开制度,按照“群众急需、共同受益、量力而行、民主决策、上限控制”的原则,实行“一事一议”制度。五、规划实施本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力争一年有起色,二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2018年:初步完成拟定项目的申报、立项。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和绿化工作,初步改善村容村貌。2019年: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管理体系,使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真正达到村民自治。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2020年大力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排灌设施,水、田、路、
11、林、电综合治理,达到稳产高产,旱涝保收。优化产业结构,优质小麦种植面稳定在800亩以上,优质萝卜等优质蔬菜面积稳定在80亩左右。六、保障措施(一)搞好组织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切实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功夫,采取有力措施,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尊重农民意愿,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项,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引入专家论证等多种科学决策方式,实现新农村建设重大思想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把村民当前最关心、最急迫的事项作为近两年的建设重点,通
12、过建设成效的展示,进一步激发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三)拓宽投资渠道,增加资金投入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投入主体,受益主体和建设主体,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特别是要引导民营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争取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根据新农村建设项目的不同类别,性质和特点,广泛吸收各方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形成合力。七、*新农村建设分年度主要工作任务安排(一)2018年主要工作任务硬化路沟:新修500米硬底化路沟,即将铺设*(十组、十一组)的路面,安放中心下水道,修建水渠,使路沟顺畅,解决积水排放问题;改建老旧村部办公大楼,做防水,加设避雷针、护墙板、铺设地面砖等;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工作,种植
13、游园及停车场绿化带(绿化总面积约10亩)(二)2019年主要工作任务在保证2018年实施方案按时完成的基础上,计划在2019年把钱园路路面翻建大约600米;大力发展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开展农技等农民培训课程,培养新型农民,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千方百计增加村民收入;到2019年底,全村危房改造工作全部结束,村民住房全部实现砖瓦化;继续巩固环境整治效果,大力开展改水、改厕工作,加大力度改善人居环境;村民人人学法,诚信守法,团结友善,遵守村规民约,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三)2020年主要工作任务在2018及2019年计划按时完成的基础上,2020年进行示范村建设的收尾完善工作,集中力量建成一个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网络服务中心为一体的新型办公区;着力通过土地入股流转等方式,创建一个村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实现村集体收入6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2.2万元。从2018年起,我们将利用三年时间,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强化基础,完善功能,改变环境,把生活区、服务区、公共设施区、生活垃圾区、花圃、草地、绿化带等展现在村民面前,带动村民共同发展,把*建设成为集体、村民共同富裕,物质、文化生活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