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班健康公开课导学案放风筝一、教学目标1. 通过体验和学习了解放风筝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相关知识。2. 认识到运动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明确运动的好处。3. 提升学生运动协调能力,增强手腕柔韧度。4.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促进集体团结和协作精神。二、教学内容1. 放风筝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变化。2. 放风筝的分类及相关术语。3. 放风筝的材料和制作方法。4. 捕风柿子和捏脚舞练习。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1. 发放放风筝小册子,鼓励学生翻阅。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曾经放过风筝的经历。2. 深入教学(30分钟)1. 介绍放风筝的历史文化,让学生了解放风筝的渊源,以及放风筝的文化内涵。2. 通
2、过图片、视频和口述,向学生详细介绍放风筝的分类及相关术语。3. 给学生展示放风筝的材料,讲解每一种材料的用途,让学生体验材料的手感特征。4. 老师手把手教学生如何制作小型纸风筝。3. 体验环节(30分钟)1. 专门拨出场地,让学生在场地上放风筝。2. 带领学生进行运动协调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放风筝姿势和技巧。3. 教学生捕风柿子和捏脚舞,活跃课堂氛围。4. 对话研讨环节(10分钟)1. 学生有序排队,依次就自己所制作的纸风筝发表一下心得体会。5. 总结环节(5分钟)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提醒学生要注意放风筝的安全问题,并鼓励学生在之后的课余时间里多进行一些运动。四、教学评估1. 教学过程中,
3、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制作风筝的得失来评价学生对于风筝知识掌握程度。2. 可以以学生在放风筝过程中的表现来观察运动协调能力的提升情况。3. 对于捏脚舞的练习,可以以学生的表现来考核手腕柔韧度是否有所提高。五、注意事项1. 风筝制作过程中,老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耐性,不要急于求成。2. 放风筝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3. 学生在进行运动时,老师也要始终引导他们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不必要的受伤或影响身体健康。六、延伸拓展1. 放风筝是一个既好玩又有益的活动,可以邀请学生组织班级或学校风筝节活动,增强班级或学校的集体凝聚力。2. 向学生讲解当地文化中的风筝文化的历史和发展情况,让学生了解更多风筝的文化内涵。3.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户外运动,培养其对于运动的兴趣和姿势,增强体质和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