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2年人教版七7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附解析
一、选择题
1.的平方根是()
A.7 B.﹣7 C. D.
2.在下面的四幅图案中,能通过图案(1)平移得到的是( )
A. B. C. D.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所在的象限是(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4.下列四个命题,①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②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④线段的延长线与射线是同一条射线.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如图, ,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6.下列叙述中,①1的立方根为±1;②4的平方根为±2;③-8立方根是-2;④的算术平方根为.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如图,已知直线,的平分线交于点F,,则等于( )
A. B. C. D.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最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P1,P2,P3,…均在格点上,其顺序按图中“→”方向排列,如:P1(0,0),P2(0,1),P3(1,1),P4(1,﹣1),P5(﹣1,﹣1),P6(﹣1,2)…根据这个规律,点P2021的坐标为( )
A.(﹣505,﹣505) B.(﹣505,506)
C.(506,506) D.(505,﹣505)
九、填空题
9.已知+|3x+2y﹣15|=0,则=_____.
十、填空题
10.若过点的直线与轴平行,则点关于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___.
十一、填空题
11.如图,AD、A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和高,∠B=50°,∠C=70°,则∠DAE=_____________°.
十二、填空题
12.如图,,点M为CD上一点,MF平分∠CME.若∠1=57°,则∠EMD的大小为_____度.
十三、填空题
13.如图,在中,,点D是的中点,点E在上,将沿折叠,若点B的落点在射线上,则与所夹锐角的度数是________.
十四、填空题
14.已知实数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e是的整数部分,f是的小数部分,求代数式﹣+e﹣f=__.
十五、填空题
15.已知点位于第一象限,到轴的距离为2,到轴的距离为5,则点的坐标为____.
十六、填空题
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1的等边△OA1A2的一条边OA2在x的正半轴上,O为坐标原点;将△OA1A2沿x轴正方向依次向右移动2个单位,依次得到△A3A4A5,△A6A7A8…,则顶点A2021的坐标为 __________________.
十七、解答题
17.(1)计算:
(2)解方程:
十八、解答题
18.求下列各式中的x.
(1)x2-81=0
(2)(x﹣1)3=8
十九、解答题
19.如图,直线,被直线,所截,,直线分别交和于点,.点在直线上,,求证:.
请在下列括号中填上理由:
证明:因为(已知),所以(_______).
又因为(已知),所以,即,
所以_______(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_______).
二十、解答题
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P(a,b)是△ABC的边AC上一点,△ABC经平移后点P的对应点为P1(a+6,b+2).
(1)请画出上述平移后的△A1B1C1,并写出点A1,C1的坐标;
(2)写出平移的过程;
(3)求出以A,C,A1,C1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
二十一、解答题
21.对于实数a,我们规定:用符号[]表示不大于的最大整数,称[]为a的根整数,例如:[]=3,[]=3.
(1)仿照以上方法计算:[]= ;[]= .
(2)若[]=1,写出满足题意的x的整数值 .
(3)如果我们对a连续求根整数,直到结果为1为止.例如:对10连续求根整数2次[]=3→[]=1,这时候结果为1.对145连续求根整数, 次之后结果为1.
二十二、解答题
22.(1)小丽计划在母亲节那天送份礼物妈妈,特设计一个表面积为12dm2的正方体纸盒,则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
(2)为了增加小区的绿化面积,幸福公园准备修建一个面积121πm2的草坪,草坪周围用篱笆围绕.现从对称美的角度考虑有甲,乙两种方案,甲方案:建成正方形;乙方案:建成圆形的.如果从节省篱笆费用的角度考虑,你会选择哪种方案?请说明理由;
(3)在(2)的方案中,审批时发现修如此大的草坪,目的是亲近自然,若按上方案就没达到目的,因此建议用如图的设计方案:正方形里修三条小路,三条小路的宽度是一样,这样草坪的实际面积就减少了21πm2,请你根据此方案求出各小路的宽度(π取整数).
二十三、解答题
23.如图,,直线与、分别交于点、,点在直线上,过点作,垂足为点.
(1)如图1,求证:;
(2)若点在线段上(不与、、重合),连接,和的平分线交于点请在图2中补全图形,猜想并证明与的数量关系;
二十四、解答题
24.如图,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为原点,以、所在直线为轴和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满足.
(1)点的坐标为______;点的坐标为______.
(2)如图1,已知坐标轴上有两动点、同时出发,点从点出发沿轴负方向以1个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匀速移动,点从点出发以2个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沿轴正方向移动,点到达点整个运动随之结束.的中点的坐标是,设运动时间为.问:是否存在这样的,使?若存在,请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过作,作交于点,点是线段上一动点,连交于点,当点在线段上运动的过程中,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它的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二十五、解答题
25.已知,如图1,直线l2⊥l1,垂足为A,点B在A点下方,点C在射线AM上,点B、C不与点A重合,点D在直线11上,点A的右侧,过D作l3⊥l1,点E在直线l3上,点D的下方.
(1)l2与l3的位置关系是 ;
(2)如图1,若CE平分∠BCD,且∠BCD=70°,则∠CED= °,∠ADC= °;
(3)如图2,若CD⊥BD于D,作∠BCD的角平分线,交BD于F,交AD于G.试说明:∠DGF=∠DFG;
(4)如图3,若∠DBE=∠DEB,点C在射线AM上运动,∠BDC的角平分线交EB的延长线于点N,在点C的运动过程中,探索∠N:∠BCD的值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化,请直接写出比值.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
根据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解答即可.
【详解】
,7的平方根是,
的平方根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的概念,掌握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解题关键是先求出49的算术平方根.
2.C
【分析】
平移前后形状与大小没有改变,并且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的图形即可.
【详解】
解:A、对应点的连线相交,不能通过平移得到,不符合题意;
B、对应点的连线相交,不能通过平移得到,不符合题
解析:C
【分析】
平移前后形状与大小没有改变,并且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的图形即可.
【详解】
解:A、对应点的连线相交,不能通过平移得到,不符合题意;
B、对应点的连线相交,不能通过平移得到,不符合题意;
C、可通过平移得到,符合题意;
D、对应点的连线相交,不能通过平移得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移变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移变换的性质,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3.A
【分析】
根据在各象限内,点坐标的符号规律即可得.
【详解】
解:,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所在的象限是第一象限,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点坐标的符号规律,熟练掌握点坐标的符号规律是解题关键.
4.B
【分析】
利用直线和射线的定义、以及线段的性质和两点之间距离意义,分别分析得出答案.
【详解】
解:①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故此选项错误.
②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故此选项正确.
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此选项正确.
④线段的延长线是以B为端点延长出去的延长线部分,与射线不是同一条射线故此选项错误.
综上,②③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和两点之间距离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定义.
5.D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BE∥CD
∴∠ 2+∠C=180°,∠ 3+∠D=180°
∵∠ 2=50°,∠ 3=120°
∴∠C=130°,∠D=60°
又∵BE∥AF,∠ 1=40°
∴∠A=180°-∠ 1=140°,∠F=∠ 3=120°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6.D
【分析】
分别求出每个数的立方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再判断即可.
【详解】
∵1的立方根为1,∴①错误;
∵4的平方根为±2,∴②正确;
∵−8的立方根是−2,∴③正确;
∵的算术平方根是,∴④正确;
正确的是②③④,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
7.B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推出,,然后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求解即可得出,从而得出结论.
【详解】
解:∵,
∴,,
∵的平分线交于点F,
∴,
∴,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理解并熟练运用平行线的基本性质是解题关键.
8.A
【分析】
先分别求出点的坐标,再归纳类推出一般规律即可得.
【详解】
解:由题意得:点的坐标为,即,
点的坐标为,即,
点的坐标为,即,
归纳类推得:点的坐标为,其中为正整数,
,
点的坐标为,
解析:A
【分析】
先分别求出点的坐标,再归纳类推出一般规律即可得.
【详解】
解:由题意得:点的坐标为,即,
点的坐标为,即,
点的坐标为,即,
归纳类推得:点的坐标为,其中为正整数,
,
点的坐标为,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点坐标的规律探索,正确归纳类推出一般规律是解题关键.
九、填空题
9.3
【分析】
直接利用非负数的性质得出x,y的值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3x+2y﹣15|=0,
∴x+3=0,3x+2y-15=0,
∴x=-3,y=12,
∴=.
故答案是:3.
【点睛
解析:3
【分析】
直接利用非负数的性质得出x,y的值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3x+2y﹣15|=0,
∴x+3=0,3x+2y-15=0,
∴x=-3,y=12,
∴=.
故答案是:3.
【点睛】
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正确得出x,y的值是解题关键.
十、填空题
10.【分析】
根据MN与x轴平行可以求得M点坐标,进一步可以求得点M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
【详解】
解:∵MN与x轴平行,∴两点纵坐标相同,∴a=-5,即M为(-3,-5)
∴点M关于y轴的对
解析:
【分析】
根据MN与x轴平行可以求得M点坐标,进一步可以求得点M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
【详解】
解:∵MN与x轴平行,∴两点纵坐标相同,∴a=-5,即M为(-3,-5)
∴点M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3,-5)
故答案为(3,-5).
【点睛】
本题考查图形及图形变化的坐标表示,熟练掌握各种图形及图形变化的坐标特征是解题关键.
十一、填空题
11.10
【分析】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BAD,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AE,然后求解即可.
【详解】
解:∵∠B=50°,∠C=70°,
∴∠BAC=1
解析:10
【分析】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BAD,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AE,然后求解即可.
【详解】
解:∵∠B=50°,∠C=70°,
∴∠BAC=180°-∠B-∠C=180°-50°-70°=60°,
∵AD是角平分线,
∴∠BAD=∠BAC=×60°=30°,
∵AE是高,
∴∠BAE=90°-∠B=90°-50°=40°,
∴∠DAE=∠BAE-∠BAD=40°-30°=10°.
故答案为:10.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线的定义,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熟记定理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十二、填空题
12.【分析】
根据AB∥CD,求得∠CMF=∠1=57°,利用MF平分∠CME,求得∠CME=2∠CMF=114°,根据∠EMD=180°-∠CME求出结果.
【详解】
∵AB∥CD,
∴∠CMF=∠
解析:
【分析】
根据AB∥CD,求得∠CMF=∠1=57°,利用MF平分∠CME,求得∠CME=2∠CMF=114°,根据∠EMD=180°-∠CME求出结果.
【详解】
∵AB∥CD,
∴∠CMF=∠1=57°,
∵MF平分∠CME,
∴∠CME=2∠CMF=114°,
∴∠EMD=180°-∠CME=66°,
故答案为:66.
【点睛】
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有关计算,理解图形中角之间的和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十三、填空题
13..
【分析】
根据折叠可得三角形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中点的性质可得, ,由等腰三角形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定理求得度数,在中根据内角和即可求得与所夹锐角的度数.
【详解】
如下图,连接DE,与
解析:.
【分析】
根据折叠可得三角形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中点的性质可得, ,由等腰三角形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定理求得度数,在中根据内角和即可求得与所夹锐角的度数.
【详解】
如下图,连接DE,与相交于点O,
将 △BDE 沿 DE 折叠,
,
,
又∵D为BC的中点,,
,
,
,
,
即与所夹锐角的度数是.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察了轴对称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中点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以及内角和定理,综合运用以上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十四、填空题
14.【分析】
根据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无理数的整数部分、小数部分的意义求解即可.
【详解】
解:∵实数a、b互为相反数,
∴a+b=0,
∵c、d互为倒数,
∴cd=1,
∵3<<4,
∴的整数部分
解析:
【分析】
根据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无理数的整数部分、小数部分的意义求解即可.
【详解】
解:∵实数a、b互为相反数,
∴a+b=0,
∵c、d互为倒数,
∴cd=1,
∵3<<4,
∴的整数部分为3,e=3,
∵2<<3,
∴的小数部分为﹣2,即f=﹣2,
∴-+e﹣f
=
=4-
故答案为:4-.
【点睛】
本题考查相反数、倒数、无理数的估算,掌握相反数、倒数的意义,以及无理数的整数部分、小数部分的表示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十五、填空题
15.(5,2)
【分析】
根据点P在第一象限,即可判断P点横、纵坐标的符号,再根据点P到x轴的距离为2,到y轴的距离为5,即可写出P点坐标.
【详解】
解:因为点P在第一象限,所以其横、纵坐标分别为正数
解析:(5,2)
【分析】
根据点P在第一象限,即可判断P点横、纵坐标的符号,再根据点P到x轴的距离为2,到y轴的距离为5,即可写出P点坐标.
【详解】
解:因为点P在第一象限,所以其横、纵坐标分别为正数、正数,
又因为点P到x轴的距离为2,到y轴的距离为5,
所以点P的横坐标为5,纵坐标为2,
所以点P的坐标为(5,2),
故答案为(5,2).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求点的坐标,掌握各个象限点的坐标特征及点到坐标轴的距离与坐标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十六、填空题
16.(1346.5,).
【分析】
观察图形可知,3个点一个循环,每个循环向右移动2个单位,依此可求顶点A2021的坐标.
【详解】
解:是等边三角形,边长为1
,,,,…
观察图形可知,3个点一个循
解析:(1346.5,).
【分析】
观察图形可知,3个点一个循环,每个循环向右移动2个单位,依此可求顶点A2021的坐标.
【详解】
解:是等边三角形,边长为1
,,,,…
观察图形可知,3个点一个循环,每个循环向右移动2个单位
2021÷3=673…1,
673×2=1346,故顶点A2021的坐标是(1346.5,).
故答案为:(1346.5,).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规律,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找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十七、解答题
17.(1);(2)x=
【分析】
(1)先算乘方、绝对值和开方,再算乘法,最后算加减;
(2)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据此求出方程的解是多少即可.
【详解】
解:(1)
=
=
解析:(1);(2)x=
【分析】
(1)先算乘方、绝对值和开方,再算乘法,最后算加减;
(2)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据此求出方程的解是多少即可.
【详解】
解:(1)
=
=
=;
(2),
去分母,可得:3(x+1)-6=2(2-3x),
去括号,可得:3x+3-6=4-6x,
移项,可得:3x+6x=4-3+6,
合并同类项,可得:9x=7,
系数化为1,可得:x=.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混合运算,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要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十八、解答题
18.(1)x=±9;(2)x=3
【分析】
(1)方程整理后,利用平方根定义开方即可求出解;
(2)利用立方根定义开立方即可求出解.
【详解】
解:(1)方程整理得:x2=81,
开方得:x=±9;
(
解析:(1)x=±9;(2)x=3
【分析】
(1)方程整理后,利用平方根定义开方即可求出解;
(2)利用立方根定义开立方即可求出解.
【详解】
解:(1)方程整理得:x2=81,
开方得:x=±9;
(2)方程整理得:(x-1)3=8,
开立方得:x-1=2,
解得:x=3.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立方根,熟练掌握各自的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十九、解答题
19.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分析】
要证明与互补,需证明,可通过同位角与(或与相等来实现.
【详解】
证明:因为(已知),
所以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因为(已知
解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分析】
要证明与互补,需证明,可通过同位角与(或与相等来实现.
【详解】
证明:因为(已知),
所以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因为(已知),
所以,
即,
所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故答案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二十、解答题
20.(1)图见详解;;(2)平移过程为先向右平移6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3)以A,C,A1,C1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为14.
【分析】
(1)根据点P的对应点P1(a+6,b+2)可分别
解析:(1)图见详解;;(2)平移过程为先向右平移6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3)以A,C,A1,C1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为14.
【分析】
(1)根据点P的对应点P1(a+6,b+2)可分别得出A、B、C的对应点A1,B1,C1的坐标,然后连接即可得出图象;
(2)由(1)可直接进行求解;
(3)由(1)的图象可直接利用割补法进行求解面积.
【详解】
解:(1)由点P的对应点P1(a+6,b+2)可得如图所示图象:
∴由图象可得;
(2)由图象可得:平移过程为先向右平移6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
(3)连接,如图所示:
∵点,
∴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与x轴平行,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平移的性质及坐标与图形,熟练掌握坐标的平移是解题的关键.
二十一、解答题
21.(1)4;4;(2)1,2,3;(3)3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的新定义计算即可求出值.
【详解】
解:(1)仿照以上方法计算:[16]=4;[24]=4;
(2)若[x]=1,写出满足题意的
解析:(1)4;4;(2)1,2,3;(3)3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的新定义计算即可求出值.
【详解】
解:(1)仿照以上方法计算:;
(2)若[]=1,写出满足题意的x的整数值1,2,3;
(3)对145连续求根整数,第1次之后结果为12,第2次之后结果为3,第3次之后结果为1.
故答案为:(1)4;4;(2)1,2,3;(3)3
【点睛】
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以及实数的运算,弄清题中的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二十二、解答题
22.(1)dm;(2)从节省篱笆费用的角度考虑,选择乙方案建成圆形;(3)根据此方案求出小路的宽度为
【分析】
(1)先求得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然后依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解即可;
(2)根据正方形的周
解析:(1)dm;(2)从节省篱笆费用的角度考虑,选择乙方案建成圆形;(3)根据此方案求出小路的宽度为
【分析】
(1)先求得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然后依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解即可;
(2)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以及圆形的周长公式即可求出答案;
(3)根据图形的平移求解.
【详解】
解:(1)∵正方体有6个面且每个面都相等,
∴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2 dm2.
∴正方形的棱长=dm;
故答案为: dm ;
(2)甲方案: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m,则x2 =121
∴x =11
∴正方形的周长为:4x=44m
乙方案: 设圆的半径rm为,则r2==121
∴r =11
∴圆的周长为:2= 22m
∴ 442222(2-
∵ 4>
∴ 2
∴
∴正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
故从节省篱笆费用的角度考虑,选择乙方案建成圆形;
(3)依题意可进行如图所示的平移,设小路的宽度为ym ,则
(11 –y)2=12121
∴11 –y =10
∴ y=
∵ 取整数
∴ y =
答:根据此方案求出小路的宽度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算术平方根的定义,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平移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二十三、解答题
23.(1)证明见解析;(2)补图见解析;当点在上时,;当点在上时,.
【分析】
(1)过点作,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
(2)分两种情况:当点在上,当点在上,再过点作即可求解.
【详解】
(1)证明:
解析:(1)证明见解析;(2)补图见解析;当点在上时,;当点在上时,.
【分析】
(1)过点作,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
(2)分两种情况:当点在上,当点在上,再过点作即可求解.
【详解】
(1)证明:如图,过点作,
∴,
∵,
∴.
∴.
∵,
∴,
∴.
(2)补全图形如图2、图3,
猜想:或.
证明:过点作.
∴.
∵,
∴
∴,
∴.
∵平分,
∴.
如图3,当点在上时,
∵平分,
∴,
∵,
∴,
即.
如图2,当点在上时,
∵平分,
∴.
∴.
即.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基本性质、角平分线的基本性质及角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准确作出平行线,找出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二十四、解答题
24.(1),;(2)1;(3)不变,值为2
【分析】
(1)根据绝对值和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求得a,b的值,再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即可得出答案;
(2)先得出CP=t,OP=2-t,OQ=2t,AQ=4-
解析:(1),;(2)1;(3)不变,值为2
【分析】
(1)根据绝对值和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求得a,b的值,再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即可得出答案;
(2)先得出CP=t,OP=2-t,OQ=2t,AQ=4-2t,再根据S△ODP=S△ODQ,列出关于t的方程,求得t的值即可;
(3)过H点作AC的平行线,交x轴于P,先判定OG∥AC,再根据角的和差关系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得出∠PHO=∠GOF=∠1+∠2,∠OHC=∠OHP+∠PHC=∠GOF+∠4=∠1+∠2+∠4,最后代入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解:(1)∵+|b-2|=0,
∴a-2b=0,b-2=0, 解得a=4,b=2,
∴A(0,4),C(2,0).
(2)存在, 理由:如图1中,D(1,2),
由条件可知:P点从C点运动到O点时间为2秒,Q点从O点运动到A点时间为2秒,
∴0<t≤2时,点Q在线段AO上, 即 CP=t,OP=2-t,OQ=2t,AQ=4-2t,
∴S△DOP=•OP•yD=(2-t)×2=2-t,S△DOQ=•OQ•xD=×2t×1=t,
∵S△ODP=S△ODQ,
∴2-t=t,
∴t=1.
(3)结论:的值不变,其值为2.理由如下:如图2中,
∵∠2+∠3=90°, 又∵∠1=∠2,∠3=∠FCO,
∴∠GOC+∠ACO=180°,
∴OG∥AC,
∴∠1=∠CAO,
∴∠OEC=∠CAO+∠4=∠1+∠4,
如图,过H点作AC的平行线,交x轴于P,则∠4=∠PHC,PH∥OG,
∴∠PHO=∠GOF=∠1+∠2,
∴∠OHC=∠OHP+∠PHC=∠GOF+∠4=∠1+∠2+∠4,
∴=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综合题、非负数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
二十五、解答题
25.(1)互相平行;(2)35,20;(3)见解析;(4)不变,
【分析】
(1)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3)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
解析:(1)互相平行;(2)35,20;(3)见解析;(4)不变,
【分析】
(1)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3)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4)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1)直线l2⊥l1,l3⊥l1,
∴l2∥l3,
即l2与l3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平行,
故答案为:互相平行;
(2)∵CE平分∠BCD,
∴∠BCE=∠DCE=BCD,
∵∠BCD=70°,
∴∠DCE=35°,
∵l2∥l3,
∴∠CED=∠DCE=35°,
∵l2⊥l1,
∴∠CAD=90°,
∴∠ADC=90°﹣70°=20°;
故答案为:35,20;
(3)∵CF平分∠BCD,
∴∠BCF=∠DCF,
∵l2⊥l1,
∴∠CAD=90°,
∴∠BCF+∠AGC=90°,
∵CD⊥BD,
∴∠DCF+∠CFD=90°,
∴∠AGC=∠CFD,
∵∠AGC=∠DGF,
∴∠DGF=∠DFG;
(4)∠N:∠BCD的值不会变化,等于;理由如下:
∵l2∥l3,
∴∠BED=∠EBH,
∵∠DBE=∠DEB,
∴∠DBE=∠EBH,
∴∠DBH=2∠DBE,
∵∠BCD+∠BDC=∠DBH,
∴∠BCD+∠BDC=2∠DBE,
∵∠N+∠BDN=∠DBE,
∴∠BCD+∠BDC=2∠N+2∠BDN,
∵DN平分∠BDC,
∴∠BDC=2∠BDN,
∴∠BCD=2∠N,
∴∠N:∠BC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综合题,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正确的识别图形进行推理是解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