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质量测试真题精选答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861721 上传时间:2024-05-1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质量测试真题精选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质量测试真题精选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质量测试真题精选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物理量的大小与实际相符的是(  ) A.一个鸡蛋重约为5N B.一个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产生的压强约为1.6×106Pa C.一标准大气压下你的拇指指甲盖受到大气压力约为1N D.将一本掉在地上的物理书捡起放到课桌上所做的功约为2J 2.壁虎爬在竖直的墙面上静止不动,则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墙对壁虎的支持力和壁虎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墙对壁虎的摩擦力和壁虎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壁虎对墙的压力和墙对壁虎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墙对壁虎的摩擦力和墙对壁虎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3.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物体只有受力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不受力时物体总是静止的 B.一切物体只有受力才能保持静止状态,不受力时物体总是作匀速直线运动 C.一切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可能作匀速圆周运动 4.日常生活很多实例需要改变压强,下图所示的实例中,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斧刃磨得很锋利 B. 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 C.在铁轨下铺枕木 D.书包背带做得很宽 5.如图所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是1kg,烧杯与水平桌面的接触面积是200cm2,将一个质量是700g、体积是1000cm3的立方体A用细线吊着,然后将其体积的一半浸入烧杯内的水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烧杯厚度忽略不计,杯内水没有溢出,g=10N/kg,ρ水=1.0×103kg/m3) A.A受到的浮力为50N B.水对A底部的压强为50Pa C.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750Pa D.若剪断绳子,待A静止后,水对容器底部增大的压力为5N 6.如图所示的杠杆平衡,把A端所挂重物浸没在水中,杠杆失去平衡,为使杠杆重新平衡,应当(  ) A.将支点向A端移动 B.将支点向端移动 C.支点不动,在端再加挂钩码 D.支点不动,在支点处加一水平向左的力 7.在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甲、乙两杯中盐水的密度分别为r甲和r乙。把同一个鸡蛋分别放入甲、乙两杯盐水中,鸡蛋在甲杯中漂浮在盐水表面,而在乙杯中却悬浮在盐水中,经测量放入鸡蛋后甲、乙两杯中液面高度相同,如图所示,鸡蛋在甲、乙两杯中所受盐水压力的合力分别为F甲和F乙,鸡蛋所受的浮力分别为 和 ,盐水对杯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F甲<F乙 B.> C.r甲<r乙 D.p甲>p乙 8.小西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从水库底部都匀速打捞正方体物体上岸,绳子上的拉力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忽略绳重及一切摩擦阻力,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物体受到的重力为2×104N B.打捞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最大浮力为5000N C.物体的密度为2×103kg/m3 D.物体被打捞离开水面后,拉力的功率为2×103W 二、填空题 9.小勇穿着旱冰鞋用力推墙时会离墙而去,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使小勇离墙而去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其大小_________小勇推墙所用力的大小(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如图(a)、(b)所示表示力的两种作用效果,如图(a)主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如图(b)主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 10.如图所示是足球运动员争抢“头球”时的情景。用力顶球,球向外飞出,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被顶出的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力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足球落地后由于______还会继续向前滚动。 11.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小明利用小桌、海绵和砝码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比较 ______两图可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为了比较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应该选图 ______比较。 12.跳水运动员腾空跳起向上运动后再向下落入水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先______,后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3.重力为1.2×104N的一辆小轿车72km/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沿直线匀速行驶10分钟,轿车受到的阻力为1×103N,轿车牵引力为________N,它所做的功为______J。 14.我们打开水龙头,使自来水流过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看到与水管相连的玻璃管中的情况,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可以判定在a、b、c三处中,________处的流速最快,此处对应的玻璃管中水位最________(选填“高”或“低”)。 15.如图所示,一轻质杠杆左端A处用轻绳挂一实心小球, 小球浸没在水中,右端B处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F,此时杠杆水平平衡。已知OA=20cm,OB= 30cm,F=2N,小球的体积为100cm3,则绳子对杠杆A端拉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N,小球排开水的重力大小为___________N, 小球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 m3(忽略轻质杠杆和细绳的重力,g取10N/kg,) 16.为了提高采茶效率,某农民设计师设计了一个滚筒型的采茶机(如图)。它利用滚筒模拟人手夹住茶叶的茶茎,滚筒表层用较柔韧的材料制作,是为了防止_______过大而夹伤茶茎。滚筒将茶茎拉断后,再利用毛刷将茶叶扫入风筒,该过程毛刷对茶叶_______(选填“做功”或“没有做功”)。最后利用抽气机抽气使筒内气压_______(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大气压,将茶叶吸入收集箱。 三、解答题 17.如图,小球被斜挂在竖直墙上,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画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18.如图为某杠杆示意图,O为杠杆的支点,请在图中作出力F的力臂L。 19.如图所示,用力F提升重物,请画出滑轮组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20.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中,按如下步骤操作: (1)测量物体重力前,除了观察弹簧测力计(如图所示)的量程和分度值外,还应将弹簧测力计在___________方向调零; (2)测量物体重力时,应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让它处于___________状态,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拉力大小就等于物体的重力。而且发现细线被竖直拉直,这说明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_的。 (3)实验小组的同学测量出了不同质量钩码所受重力的多组数据,如表所示,当物体的质量为时,它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___。 2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两位同学分别选择木片和纸片进行实验,效果如图甲:正确的选择是用______(选填“a”或“b”)图装置完成实验,理由是______; (2)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______的两个力是否可以平衡;当小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剪断小卡片,发现小卡片不能保持平衡,这一步骤说明二力平衡时,要满足二个力______的条件; (3)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小明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他将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往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质量相等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小明再将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质量更大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此时静止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二 22.同学们利用压强计等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进行了如图的操作。 (1)小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 ______;红红同学发现U形管中两侧液面已有高度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______(选填字母); A.直接从U形管右侧中倒出适量液体 B.拆除胶管重新安装 (2)正确操作后,分析乙、丙两图的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 ______,因此拦河大坝要做成 ______的形状(选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 (3)玲玲保持丙图中探头的位置不变,并向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浓盐水,她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又变大了,于是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她的操作不可靠,原因是加入盐水后液面位置改变了,正确操作是应将探头适当 ______(选填“上移”或“下移”); (4)红红用丁装置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在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直到观察到橡皮膜相平,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______(多选); A.右侧待测液体到容器底的深度h1 B.右侧待测液体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2 C.左侧水到容器底的深度h3 D.左侧水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4 根据你选用的物理量推导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ρ=______(用题中字母和ρ水表示)。 二 23.某同学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据甲和乙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用图中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析乙和丙可知,弹簧测力计测得拉力大小关系是:F1______F2(选填“>”“=”或“<”)说明物体所受浮力人小随其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而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3)通过乙和丁探究,不能得到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其原因是______; (4)根据甲和乙可知物体的体积表达式V=______。(用G、F1及ρ水表示) 24.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小钢球从同一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推动同一小木块在水平面上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后停下; (1)物体由于 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本实验探究的是 ______(填“小钢球”或“小木块”)的动能; (3)对比图甲和图丙,可探究物体的动能的大小与 ______的关系,若实验装置的水平面绝对光滑,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4)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25.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前,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了,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端调节,小明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便于测量___________的大小; (2)如图甲所示,在杠杆左边A处挂4个相同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B处挂___________个同样的钩码;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加了钩码,又调节了平衡螺母,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了,这种做法是___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3)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若一个钩码重0.5牛(杠杆的重忽略不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为___________牛;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若要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6.如图所示,重为5N,底面积为200cm2的容器放在面积为0.8m2的水平桌面上;容器里装有4.5kg的水,水的深度为15cm(g取10N/kg);求: (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3)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27.把一个重为5.4N、密度为0.9的实心物体放入足够深的水中。已知水的密度,g取10N/kg。当物体静止时,求: (1)物体所受的浮力; (2)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 28.如图装置中,轻质杠杆支点为O,不吸水的正方体A和B通过轻质细线连接悬挂于D点,物体C悬挂于E点,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水平桌面上放置一足够高且底面积为200cm2的柱形容器。已知GA=4N、GB=20N,A和B的边长、连接A和B的细线长以及B的下表面到容器底的距离均为10cm,O、D两点间的距离为20cm,O、E两点间的距离为80cm。求: (1)C物体的重力; (2)向容器中缓慢加入3kg的水,同时调节物体C的位置使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求此时B受到的浮力; (3)在(2)问的基础上继续向容器缓慢加水,直到加入水的总质量为3.8kg,剪断A上方的细线,待A、B静止后,求AB间绳上的拉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详解】 A.一个鸡蛋的重约为0.5N,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的体重在500N左右,双脚站立时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在0.04m2左右,双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在 故B不符合题意; C.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p=105Pa,拇指指甲盖的面积约S=10-4m2,一标准大气压下拇指指甲盖受到大气压力约为 F=pS=105Pa×10-4m2=10N 故C不符合题意; D.一本书受到的重力约2.5N,课桌的高度约0.8m,将一本掉在地上的物理书捡起放到课桌上所做的功约为 W=Gh=2.5N×0.8m=2J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解析:B 【详解】 A.墙对壁虎的支持力和壁虎受到的重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墙对壁虎的摩擦力和壁虎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壁虎对墙的压力和墙对壁虎摩擦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墙对壁虎的摩擦力和墙对壁虎的支持力,方向不是相反的,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B。 3.C 解析:C 【详解】 A.由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力时,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错误; B.由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力时也有可能保持静止状态,故B错误; C.由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可知,一切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由力的平衡可知,当物体受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不变,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C正确; D.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力状态发生改变,处于非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4.A 解析:A 【详解】 A.斧刃磨得很锋利,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符合题意; B.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车对地面的压强,保护路面,故B不符合题意; C.在铁轨下面铺枕木,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 D.书包背带做的较宽,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C 解析:C 【详解】 A.立方体A的体积 1000cm3=1×10-3m3 立方体A一半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1×10-3m3=5N 故A错误; B.体积是1000cm3的立方体A,则A的边长为10cm,则正方体A浸入一半,即浸入 5cm=0.05m 则水对A底部的压强 p=ρ水gh=1.0×103kg/m3×10N/kg×0.05m =500Pa 故B错误; C.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烧杯和水的重力、物体A对水向下的作用力之和,即 F=G杯和水+F浮=1kg×10N/kg+5N=15N 烧杯与水平桌面的接触面积 S=200cm2=0.02 m2 则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故C正确; D.立方体A的重力 GA=mAg=0.7kg×10N/kg=7N 立方体A一半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5N,重物立方体完全浸入受到的浮力为10N。故剪断绳子,待A静止后,处于漂浮状态,此时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变为7N;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对A有向上的浮力,物体A对水有向下压力,所以水对烧杯底部增大的压力即浮力的变化量 故D错误。 故选C。 6.B 解析:B 【详解】 A.如图所示的杠杆平衡,根据可知,把端所挂重物浸没在水中,杠杆失去平衡,由于浸没在水中,故的示数变小,若将支点向端移动,减小,变大,不变,变大,而变得更小了,故不可能平衡,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浸没在水中,故的示数变小,若将支点向B端移动,减小,变大, 变小,故有可能与与相等,再次平衡,故B符合题意; C.把A端所挂重物浸没在水中,杠杆失去平衡,由于浸没在水中,故的示数变小,支点不动,不变,不变,在端再加挂钩码,变大,变大,变小,与不相等,故C不符合题意; D.支点不动,在支点处加一水平向左的力,对杠杆的没有任何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D 解析:D 【详解】 AB.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鸡蛋在甲、乙两杯中所受盐水压力的合力即为浮力,甲中鸡蛋漂浮,浮力等于重力,乙中鸡蛋悬浮浮力等于重力,因此F甲=F乙,=,故AB错误; CD.甲中鸡蛋漂浮,因此r甲>r蛋,乙中鸡蛋悬浮,因此r乙=r蛋,因此r甲>r乙,由 可知,深度相同,p甲>p乙,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8.B 解析:B 【详解】 在未完全露出水面前物体一共受到自身重力、浮力、拉力作用,由图乙可知,在20~30s的时候,拉力变大,因为物体重力不变,则只能是浮力变小,说明在20s时物体开始露出水面;在30s时物体已经完全露出水面;0~20s物体还浸没在水中。 A.由图乙可知,物体在完全露出水面受到的拉力为2×104N,且此时物体只受拉力和重力作用,物体又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即物体受到的重力 G=F=2×104N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已知物体在0~20s浸没在水中,此时受到的浮力最大,由图乙可知此时物体受到的拉力为1×104N,则打捞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最大浮力 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物体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正方体自身体积,则由可得物体体积 由G=mg可得物体的重力 则物体的密度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C已知正方体的体积为1m3,则正方体的边长 由图乙可知,正方体物体上表面从刚接触水面到正方体恰好完全露出水面用时 t=30s-20s=10s 因为正方体一直在做速度不变的匀速直线运动,则整个过程正方体的速度 由A一直物体被打捞离开水面后的拉力,根据 可得此时拉力的功率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9.相互的 墙壁 等于 形状 运动状态 【详解】 [1]小勇穿着旱冰鞋用力推墙会离墙而去,说明小勇对墙施加作用力的同时也受到墙的反作用力,即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小勇受到墙的反作用力而离墙而去,故施力物体是墙壁。 [3]因这两个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小勇受到墙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小勇推墙所用力的大小。 [4]气球受到力的作用而发生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5]气球受到力的作用而飞出,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0.运动状态 不平衡 惯性 【详解】 [1]运动员用力顶球,球向外飞出,足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力是平衡的,被顶出的足球在空中飞行时,沿弧线在空中做变速运动,其受力是不平衡的。 [3]足球落地后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会继续向前滚动。 11.乙、丙 甲、乙 【详解】 [1]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时,应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改变受力面积,图乙、丙符合题意。 [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受力面积的大小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图甲、乙符合题意。 12.增大 减小 【详解】 [1][2]从运动员腾空跳起向上运动,运动员所处的高度逐渐升高,重力势能就增大;到达最高点后,再向下落,这时运动员的重力势能随高度降低而减小,所以在整个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13.F 解析:1×103 1.2×107 【详解】 [1]因小轿车匀速直线行驶,受力平衡,此时轿车的牵引力等于轿车受到的阻力,即 F牵=f=1×103N [2]轿车行驶的距离 s=vt=72km/h×=12km=12000m 则轿车做的功 W= F牵s=1×103N×12000m=1.2×107J 14.b 低 【详解】 [1]a、b、c三处,b处玻璃管横截面积最小,水流在横截面积最小的b处流动速度最快。 [2]流体流速越快的位置,压强越小,故b处玻璃管中水位最低。 15.1 【详解】 [1]杠杆水平平衡,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绳子对杠杆A端拉力的大小为 [2]小球受到的浮力即小球排开水的重力为 [3]小球受到的重力为 小球的密度为 解析:1 【详解】 [1]杠杆水平平衡,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绳子对杠杆A端拉力的大小为 [2]小球受到的浮力即小球排开水的重力为 [3]小球受到的重力为 小球的密度为 16.压强 做功 低于 【详解】 [1]滚筒表层用较柔韧的材料制作,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防止压强过大而夹伤茶茎。 [2]毛刷将茶叶扫入风筒,茶叶在力的方向上通过 解析:压强 做功 低于 【详解】 [1]滚筒表层用较柔韧的材料制作,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防止压强过大而夹伤茶茎。 [2]毛刷将茶叶扫入风筒,茶叶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所以对茶叶做了功。 [3]抽气机工作时,使筒内的气压减小,气压低于外界的大气压,将茶叶吸入收集箱。 三、解答题 17.【详解】 小球受到了重力、拉力和支持力,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拉力方向沿绳子向上、支持力方向垂直于墙面向右,如图所示: 解析: 【详解】 小球受到了重力、拉力和支持力,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拉力方向沿绳子向上、支持力方向垂直于墙面向右,如图所示: 18.【详解】 由支点O向F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为F的力臂;如图所示: 解析: 【详解】 由支点O向F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为F的力臂;如图所示: 19.【详解】 图中有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要求最省力,则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时,是最省力的绕绳方法;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绕过上面的定滑轮,再绕过动滑轮,如图所示 解析: 【详解】 图中有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要求最省力,则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时,是最省力的绕绳方法;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绕过上面的定滑轮,再绕过动滑轮,如图所示 20.竖直 静止 竖直向下 【详解】 (1)[1]测量物体重力前,需要观察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由于重力是竖直向下的,应将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调零。 (2)[2][3]测量物体 解析:竖直 静止 竖直向下 【详解】 (1)[1]测量物体重力前,需要观察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由于重力是竖直向下的,应将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调零。 (2)[2][3]测量物体重力时,当物体静止时,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发现细线被竖直拉直,这说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测量物体重力时,当物体静止时,大小相等,发现细线被竖直拉直。 (3)[4]分析表中数据可得,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9.8N/kg 当物体的质量为0.7kg时,它受到的重力为 G=m×9.8N/kg=0.7kg×9.8N/kg=6.86N 21.b 纸片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木块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平衡 【详解】 (1)[1][2]由于木片的重力较大,会影响实验效果,纸 解析:b 纸片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木块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平衡 【详解】 (1)[1][2]由于木片的重力较大,会影响实验效果,纸片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应选择纸片进行实验,即正确的选择是用b图装置完成实验,理由是纸片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 (2)[3]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两个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松手后纸片不能平衡,说明两个力必须满足同一直线的条件,所以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可以平衡。 [4]将小卡片从中间剪断,这两个拉力不在同一物体上,此时物体不能保持平衡,说明二力平衡的两个力需要满足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3)[5][6]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质量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质量较大的砝码时,木块受到向右的拉力大于向左的拉力,木块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桌面给木块一个向左的摩擦力,此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平衡。 二 22.相平 B 增大 上窄下宽 上移 BD 【详解】 (1)[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就会有漏气现象,因此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 解析:相平 B 增大 上窄下宽 上移 BD 【详解】 (1)[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就会有漏气现象,因此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小;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橡皮膜不受液体的压强,因此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 [2]进行调节时,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的话,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故选B。 (2)[3][4]正确操作后,分析乙、丙两图知,液体密度相同,乙中深度较大,液体产生的压强较大,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拦河大坝要做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3)[5]研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要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保持丙图中探头的位置不变,并向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浓盐水,密度增大的同时,液体深度也增大了,没有控制液体的深度不变;为控制深度相同,正确操作是应将探头适当上移。 (4)[6][7]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直到观察到橡皮膜相平,则左右液体产生的压强相同,即 ρ水gh4=ρgh2 故液体的密度 故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右侧待测液体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2,左侧水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4。故选BD。 二 23.G﹣F1 < 增大 物体排开水和盐水的体积不同 【详解】 (1)[1]由甲图可知物体的重力为G;乙图中物体受到重力、拉力和浮力的作用,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所以物体 解析:G﹣F1 < 增大 物体排开水和盐水的体积不同 【详解】 (1)[1]由甲图可知物体的重力为G;乙图中物体受到重力、拉力和浮力的作用,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 (2)[2][3]比较乙和丙两图中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可知,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于丙的示数,即 由可知,在乙中所受的浮力较大,比较图乙和图丙,液体的密度相同,物体在乙中所排开的液体体积大于在丙中所排开的液体体积,因此可知,物体所受浮力人小随其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而增大。 (3)[4]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由乙和丁两图可知,水和盐水的密度不同,但物体排开水和盐水的体积也不同,所以,不能得到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4)[5]由甲图可知物体的重力为G;乙图中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重力、拉力和浮力的作用,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物体受到的浮力,物体的体积 物体的密度 24.运动 小钢球 速度 不能 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详解】 (1)[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2]该实验研究的主体是小钢球,实验中探 解析:运动 小钢球 速度 不能 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详解】 (1)[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2]该实验研究的主体是小钢球,实验中探究的是小钢球的动能大小 (3)[3]对比图甲和图丙知道,两小球的质量相同,滚下的高度越大,到达水平面的速度越大,将木块推得越远,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时,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4]若水平面绝对光滑,物块不受阻力作用,物块所受合力为0N,小球和物块将一直运动下去,没有物块运动距离的远近之分,所以不能达到通过比较距离来比较动能的目的。 (4)[5]甲、乙两图,小球的质量不同,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将木块推得越远,得出的结论是: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25.左 力臂 3 错误 3 变大 【详解】 (1)[1]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则重心应向左移动,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端调节。 [2]杠杆在 解析:左 力臂 3 错误 3 变大 【详解】 (1)[1]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则重心应向左移动,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端调节。 [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个是避免杠杆自身重力对杠杆转动的影响,二是便于测量力臂的长度。 (2)[3]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杠杆的一个小格的长度为L,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由图甲可知 解得,故在B处应该挂3个同样的钩码。 [4]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加了钩码,又调节了平衡螺母,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实验过程中再调节平衡螺母,就会破坏原有的平衡。 (3)[5]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 解得,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 [6]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其拉力的力臂也减小,为了保持杠杆平衡,拉力要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 26.(1)1500Pa;(2)30N;(3)2500Pa 【详解】 解:(1)水的深度 h=15cm=0.15m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p=ρ水gh=1.0×103kg/m3×10N/kg×0.15m=15 解析:(1)1500Pa;(2)30N;(3)2500Pa 【详解】 解:(1)水的深度 h=15cm=0.15m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p=ρ水gh=1.0×103kg/m3×10N/kg×0.15m=1500Pa (2)根据p=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F=pS=1500Pa×200×10﹣4m2=30N (3)水的重力 G水=m水g=4.5kg×10N/kg=45N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F′=G总=G水+G容器=45N+5N=50N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2500Pa 答:(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1500Pa; (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30N; (3)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2500Pa。 27.(1)5.4N;(2)5.4×10-4m3。 【详解】 解:(1)因为 ρ物=0.9g/cm3<ρ水=1g/cm3 所以物体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物体受到的浮力 F浮=G物=5.4N (2)根据阿基米 解析:(1)5.4N;(2)5.4×10-4m3。 【详解】 解:(1)因为 ρ物=0.9g/cm3<ρ水=1g/cm3 所以物体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物体受到的浮力 F浮=G物=5.4N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到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 答:(1)物体所受的浮力是5.4N; (2)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是5.4×10-4m3。 28.(1)6N;(2)10N;(3)6N 【详解】 解:(1)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GA+GB)×OD=GC×OE 即 (4N+20N)×0.2m=Gc×0.8m 则C物体的重力为 GC=6N (2) 解析:(1)6N;(2)10N;(3)6N 【详解】 解:(1)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GA+GB)×OD=GC×OE 即 (4N+20N)×0.2m=Gc×0.8m 则C物体的重力为 GC=6N (2)容器底部到B底部加水的体积为: V1=S容h=200cm2×10cm=2000cm3 容器底部到B底部加水的质量为 m1=ρ水V1=1×103kg/m3×2000×10﹣6m3=2kg 剩下1kg水的体积为 B的密度为 所以B会浸在水中,则B浸入的深度为 刚好把B淹没,所以B所受浮力为 (3)A的密度 剪断绳后,假设AB全部浸入水中,则AB所受浮力为 F浮AB=ρ水gVAB=1×103kg/m3×10N/kg×2000×10﹣6m3=20N<GAB 所以假设成立,B沉底,A浸没,则A所受浮力为 F浮A=ρ水gVA=1×103kg/m3×10N/kg×1000×10﹣6m3=10N 对A受力分析,A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下的拉力,则拉力大小为 F拉=F浮A﹣G=10N﹣4N=6N 答:(1)C物体的重力为6N; (2)B受到的浮力为10N; (3)AB间绳上的拉力为6N。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