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东莞市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题.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861662 上传时间:2024-05-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莞市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东莞市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东莞市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东莞市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东莞市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东莞市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题1根据拼音写词语。xi zhixin qs hungzhn lnchu xi2下面选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没想到李老师刚走出教室,李明和许刚就放肆地大声喊叫起来。B这篇文章立意明确,论述周到、深刻,真可谓天衣无缝。C奶奶一生勤劳,不愿意养尊处优,现在每天还收拾收拾自己的小菜园。D小强因为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坐在位子上一声不坑,一幅悠然自得的样子。3下列诗句中,表达的情感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C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D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

2、手法的是:( )A有些恐龙像他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B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一座稳稳矗立的小山。C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D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通过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汉字之美,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B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D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甲型H1N1流感扩散。6南京路小学五(1)班的同学们调查了一些街头招牌,发现了这样一些广告牌:胡丝乱想饭醉团伙众所粥知衣衣不

3、舍_(1)请将广告牌中词语的正确写法写在图下的横线上。(2)同学们将调查结果发布后,收到了不同的评论,你怎么想?试着写一写。小明妈妈:这些广告商,为了夺人眼球,乱改词语,无端地造出一个词,不喜欢!小刚爸爸:不要太严肃!我觉得挺好的,这不叫错别字,这是巧妙利用谐音,富有广告创意!我的想法:_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 ) ,江枫渔火对愁眠。( ) ,夜半钟声到客船。(2)敏而好学,( )。默而识之,( ),( )。(3)莫等闲,( ),空悲切。(4)忆读书是按照( )顺序,介绍了自己读书的经历,告诉少年儿童要( ),( ),( )。(5)“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句话运用了( )的

4、说明方法来说明太阳( )这一特点。(6)春天最美是(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 )的天空,染上微微的( ),飘着( )的彩云。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复旦附中16岁高一学生武亦姝,人们对她纷纷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是否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材料二】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以将诗词创作的境界分为“造境”与“写境”两种不同的形态。“造境”即虚拟之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境”即写实之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材料三】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彻

5、底火了。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有关该节目台前幕后的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某知名网站对此做了各项统计,以上是“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调查数据图。11、读了【材料一】,你认为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是否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说说理由。_12、你看过中国诗词大会吗?请再写出一位冠军得主的名字。_1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判断正误,在正确说法后面括号里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属于“造境”。(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属于“写境”。( )14、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三】显示的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_文言文阅读。古人谈读书(节选)余尝

6、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15、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却只漫浪诵读:_。(2)三到之中,心到最急:_。16、文中画线句子是反问句,点明_。17、读了此文,我想到了许多名人读书的故事,例如,_的“韦编三绝”、匡衡的“_”、车胤的“_”。18、你平时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请写一写。_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冰雪雕像夏夜,路灯撒下一片银光,人们在灯下下棋,聊天,打扑克一个女人夹着一件上衣,寻寻觅觅走来,对一个观棋的中年男子说:“走吧!元元的作业写完了。”说着把上衣给他披在

7、身上。于是,男人跟着女人回家。大约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桌上放着元元的课本和作业。这是三口人的一个小家。父母都是工人,这个家也来之不易。他们在此一住十几年,儿子元元上初中三年级了。他们越来越觉得这个小屋的负荷太重,快盛不下啦!一张学生桌供儿子专用,幸亏他们都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书写的需要。但爸爸不争气,患有北方常见的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儿子苦恼,他也苦恼,可有啥办法呢?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到厨房里去,怎奈厨房连个门也没有,怎么隔音?有时他躺在那里用被子蒙住头,一咳嗽照样满屋都响唉!

8、为啥落下这个毛病呢?儿子很体谅爸爸:“爸爸,你咳吧,不要紧,我一样写作业。”“唉,儿子,爸爸这病影响了你”他没有读过书,当了一辈子睁眼瞎,就分外觉得读书重要,他很怕耽误了儿子的前程。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该躲出去啦。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爸爸,你别出去了。”元元阻拦爸爸。“不,爸爸有点事。”啥事?总在这个时候有?元元心里明镜似的。元元心疼爸爸,可又拗不过爸爸,元元知道为自己的学习,爸爸什么都豁得出去。元元是个懂事的孩子,一想到这就心酸,眼泪直往肚里流。北方的冬天来得早。这天晚饭后,爸爸说到对面楼里去会棋友杀两盘。元元临近期末,功课紧,作业多,他在这个宁静温暖的小屋里,埋在作业堆

9、中,不知不觉夜深了,他的作业才做完。这时他精神松弛下来,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凭窗望去,外边早已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大口罩的人,周身雪白,成了个小雪人啦!他像一下子被电着了,受到极大的震撼,立刻泪流满面跑了出去,大声呼唤:“爸爸”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立刻盖住了这对拥抱着的父子。安静的街心便又多了一座洁白的雕像19、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小屋里放的东西实在太多了。B一家人一住便是十几年,屋子已经显得有些老旧。C儿子没有安静的学习场所,父母也没有单独的休息空间。20、文章前两段描写了_的场景;最后两段又描写了_的场景。21、第五自然段中加点的苦恼分

10、别指什么?(1)儿子的苦恼:_(2)爸爸的苦恼:_22、本文很注重自然环境的描写,如第一段写了“夏夜”,最后两段又写了_,这样描写的好处是_。23、文中哪个人物打动了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明理由。_24习作朝阳喷薄而出,夕阳缓缓西沉,林中百鸟争鸣,园中鲜花怒放大自然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和奇妙。相信同学们对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也有自己的观察,请根据自己的观察对象,请以“_即景” 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语句通顺,层次清楚,字迹工整,350字以上。【参考答案】1【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拼写能力。解答此题时,要认真拼读题目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

11、顺,同时注意汉子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写在中间,四周留白。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嫌、撒谎、酬谢”笔画较多,书写时要注意。2D解析:D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A、B、C选项正确;D有误,悠然自得:悠然:闲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舒适。形容悠闲而舒适。小强考试成绩不理想,“悠然自得”不符合语境,改成“愁眉苦脸”。3B解析:B考查诗句感情理解。A项“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意思是虽然在茫茫沙漠里已经身经百战,连铠甲都磨穿了,但若不彻底打垮敌人,决不返回。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

12、志和爱国情怀。B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为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依依惜别的不舍之情。C项“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意为初闻涕泪满衣裳翻译: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表达了作者听闻大捷时的喜悦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D项“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意为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表达了作者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和浓浓的爱国之情。A、C、D项都是表达诗人的爱国情怀,B项表达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不舍之情。4A解析: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修辞

13、的辨析,要注意结合不同修辞的特点分析。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A项,“恐龙”和“他们的祖先”是同类事物,故不是比喻句,该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B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庄稼堆成垛”比作“小山”。C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桃花水”比作“竖琴”。D项,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结合“顽皮的雨滴”“跳舞”等内容,可知,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雨滴拟

14、人化。故选A。5D解析:D【详解】考查病句辨析。A项缺少主语,去掉“使”。B项用词不当,“刻画”改为“塑造”。C项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在“养成”前面加上“是否”。6 胡思乱想 犯罪团伙 众所周知 依依不舍 修改词语确实十分有趣,能够吸引人眼球,但是要适度使用词语,一些寓意不好的词语建议不要使用。(1)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胡丝乱想”改为“胡思乱想”;“饭醉团伙”改为“犯罪团伙”;“众所粥知”改为“众所周知”;“衣衣不舍”改为“依依不舍”。(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要求叙述自己的观点及理由,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如果你

15、觉得可以这样做,可以从广告、招牌的特点方面进行说明;如果你不赞成,可以从滥用成语,不规范用字的危害进行说明。7 月落乌啼霜满天 姑苏城外寒山寺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白了少年头 时间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打比方 热 黎明 泛着鱼肚色 红晕 红紫色11、我认为必要。因为背诵古诗词能传承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的提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还能拓展思维,激发灵感,促进学习。12、第一季冠军殷怡航。13、 14、19岁以下人群对中国诗词大会关注度最高,关注人群数量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50岁以上人群关注度最低。【解析】11、本题考查对内观点的看法的表达。要针对材料一,某些人质疑

16、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是否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来表明自己的看法。如:我认为有必要,因为背诵古诗词能传承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的提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还能拓展思维,激发灵感,促进学习。12、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一些积累。此题要求学生平时多看中国诗词大会,从中得知每期的冠军得主,从而积累下来。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冠军殷怡航,第二季冠军武亦姝,第三季冠军雷海为,第四季冠军陈更。13、本题考查材料二内容的理解。材料二中写道: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以将诗词创作的境界分为“造境”与“写境”两种不同的形态。“造境”即虚拟之境,“写境”即写实之境。“忽如一夜春风

17、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选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是: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该句是作者早晨起来看到奇丽雪景后的想象: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了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所以这句诗歌属于虚拟之境造境。故句叙述正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选自王唯的使之塞上,意思是: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该句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对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的描绘,属于写实之境,即“写境”。故句叙述正确。14、考查了对材料三内容的掌握情况。材料三是某知名网站对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年龄分布情况的统计,阅读统计表内容可知,19岁以下人群对中国诗词大

18、会关注度最高,占40%以上,50岁以上人群关注度最低,不足10%,关注人群数量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15、 随随便便、漫不经心 重要16、读书用心的重要性17、 孔子 凿壁借光 车胤囊萤18、读书时还应该勤动笔,做批注。利用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第1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漫浪:随随便便,漫不经心。急:重要。第2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意思是既然思想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点明了读书时心到是最重要的。第3题考查课外知识的积累。“韦编三绝”内容是孔子读书时,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凿壁借

19、光”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比喻读书刻苦用功。“车胤囊萤”:车胤自幼聪颖好学,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比喻读书刻苦用功。第4题答案不唯一,考查语言表达。读书的好方法还有勤动笔,划重点。粗读和精读文章,利用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等。【点睛】参考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那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如果心不在此,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不集中,只能随随便便读,永远记不住。即使记得,也不会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既然思想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C解析:19、C20、 父亲

20、在路灯下观棋,直到儿子写完作业才回去 父亲在风雪夜躲到外面被大雪覆盖成了雕像21、 父亲的咳嗽打乱了自己的思考,自己却无法分担父亲的病痛。 自己不可避免地一天到晚总是咳嗽,打乱了儿子的思考。22、 北方的冬天、大雪 对人物的活动 起了烘托的作用,更突出了父亲为儿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的良苦用心。23、文中的父亲打动了我。父亲为了让儿子能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每次在儿子写作业时都会在外面等候,春夏秋冬,日日如此。父亲对儿子深沉无私的爱深深打动了我。【解析】19、本题考查句子理解。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从句子“大约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桌上放着元元的课

21、本和作业。这是三口人的一个小家。”“他们在此一住十几年,儿子元元上初中三年级了。他们越来越觉得这个小屋的负荷太重,快盛不下啦!”“但爸爸不争气,患有北方常见的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可知,这一家子的房子很狭窄,儿子没有安静的学习场所,父母也没有单独的休息空间。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学生需要根据相关内容确定答案,不论是场景概括还是简单的内容概括,都应包括时间、人物、事件。首先第1至3自然段中的时间是:一个夏夜,人物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事件是:女人在孩子写完作业后,将寻找到的丈夫带回家。第4至13自然段中的时间并不具体,可不写,人

22、物主要是:父亲和儿子,事件是:为不让自己引气管炎而发出的咳嗽声,打扰到孩子做作业,父亲每晚晚饭后都会躲出去。第14自然段中的时间是:一个雪夜,人物是:爸爸和儿子,事件是:爸爸因为等孩子写完作业,在外面等候而成了一个雪人。因此总体为:文章前两段描写了父亲在路灯下观棋,直到儿子写完作业才回去的场景;最后两段又描写了父亲在风雪夜躲到外面被大雪覆盖成了雕像的场景。2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学生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理解,确定答案。根据第6自然段中的“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以及第13自然段中的“元元心疼爸爸眼泪直往肚里流”可确定,儿子出了为父亲的咳嗽打乱了

23、自己的思考,也为己无法分担父亲的病痛,父亲为了自己每夜躲出去而苦恼。根据第六自然段中的“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儿子苦恼,他也苦恼可知,父亲的苦恼主要是因为:自己不可避免地一天到晚总咳嗽,打乱了儿子的思考。2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学生可从关键字句出发,完成答案。文章开头写的是夏夜,文章结尾写的是雪夜,从夏天到冬天,并且从“雪”这个字便知,父亲的行为因为下雪都没有间断过,父亲的行为将自己对儿子的深情表现的淋漓尽致。23、本题考查思维拓展。开放题,无固定答案,学生可说打动自己的人是父亲,也可说是儿子,两个人物身上都有让我们感动的地方,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文中

24、的儿子打动了我。儿子知道父亲为了不影响自己写学习,在风雪夜躲到外面被大雪覆盖成了雕像,受到极大震撼,立刻泪流满面跑了出去,大声呼唤父亲,为父亲的爱感动。24例文:日落即景冬天的日落出奇得早,而不像夏天的日落一样,出奇得晚。冬天,在傍晚五点钟左右,太阳就缓缓地“下班”了。原本明亮的天空也随着太阳的“下班”而慢慢地伸手不见五指了。在这晚风徐徐的时刻,这种暮色苍茫的景色,无比深刻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吸引了我的眼球。残阳如血,火红火红的太阳,一点儿一点儿地落了下来。晚霞瑰丽,天上的云朵也被太阳那金色的光芒染成了一条条色彩缤纷的绸子,飘荡在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中。抬头看看那天空,天空上仿佛有一条红黑分界线。

25、天空中有太阳的一边是红色的,而另外一边是无尽的黑,月亮也正在慢慢地爬上来。那瑰丽无比的太阳与那一轮皎洁的明月相映成趣。相比之下,那日薄西山的太阳,显得多么殷红啊!咦!你瞧,太阳那边飞过一行白鹭,那流线形的身体,那小巧的脑袋,还有那尖尖的长喙。虽然白鹭原先是白色的,而此时此刻,留给我的却只有远去的背影,一群忙碌的背影。在我的眼前一闪而过,快如脱缰之马,又似离弦之箭。白鹭飞走了,只留下它那嘈杂的叫声,渐行渐远。我的心也更加幽静了。随着白鹭的远去,那轮夕阳却依然停留在天边,迟迟不肯离去。【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1.抓住特点,仔细观察。大自然中的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形形色色,千姿百态,只有仔细观察,才

26、能抓住它们的特点,才能把景象写得真实,给人如临其境的感觉。所以同学们在确定好描写对象之后,一定要认真观察,切实把握景物特点。2.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在写作时,一般来讲,写一种自然现象,可以按时间顺序来写,如写“观日出”,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写;写一处自然景观,可按空间顺序来写,如“窗外即景”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3.抓住变化,展示形态。任何一种自然景物,都不是静止不动的,它每时每刻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因此,我们在描写时,一定要抓住它的形态变化,这样写出来的景才会活泼生动,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4.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为了把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写得具体生动,我们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在联想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形容词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样写出来的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才会具体、形象,从而深深地感染读者,给人美好的感受。提纲:开头:可以开门见山介绍自己要介绍的景物,或者运用修辞式,引出自己要介绍的景物。中间:介绍景物,按着由远到近有高到低,由多到少等顺序进行描写,先写动态,再写静态,动静交融,使景物变得生机勃勃,栩栩如生。结尾:抒发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