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专题资料试题(比较难)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与 1N 力大小相当的是( )
A.一头大象受到的重力 B.一只蚂蚁受到的重力
C.两只鸡蛋受到的重力 D.一个小孩受到的重力
2.下列是与打排球有关的物理问题,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球后,球在运动过程中不再受到手对球的力的作用
B.传球后,球在上升到最高点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
C.扣球时,由于失误球飞出场外,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拦网时,球被弹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教室里悬挂着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假如它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将( )
A.保持静止 B.加速下落 C.匀速下落 D.减速下落
4.下列词语中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对应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一个巴掌拍不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四两拨千斤——省力杠杆
C.脚底抹油溜得快——减小摩擦 D.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压强
5.将同一物体先后放入装有液体密度不同的相同容器中,静止时处于如图所示的状态,两容器液面恰好相平。物体受到的浮力分别为、,两容器对地面产生的压强分别为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B.,
C.,
D.,
6.撬棒使用时是省力杠杆,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动力大于阻力 B.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C.动力等于阻力 D.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7.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两杯中液面相平,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
A.鸡蛋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鸡蛋在甲杯中排开液体的质量较大
C.图示情景下,乙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较大
D.图示情景下,甲杯对水平地面的压力较大
8.如图,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于地而,上端位于O点时弹簧恰好不发生形变,现将一小球放在弹簧上端,再用力向下把小球压至图中A位置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将竖直向上运动并脱离弹簧,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
A.运动至最高点时,受平衡力作用
B.被释放瞬间,所受重力大于弹簧弹力
C.从O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从A点向上运动过程中,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二、填空题
9.图示数为___________N,图示数为___________g。
10.如图,正在平直路面上向右匀速行驶的小车中,有一轻质弹簧的右端固定在车厢上,左端连接到木块上,弹簧此时处于原长状态并保持水平。若小车突然做加速运动,则木块由于具有______将______(选填“压缩”或“拉伸”)弹簧,此时,木块受到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的摩擦力。
11.刀口经常磨得很薄,这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来增大压强的;火车轨道铺设较宽的枕木是为了___________压强。
12.如图所示,三辆汽车分别停在红绿灯前A、B、C三条机动车道上,绿灯亮起后,坐在甲车上的乘客身体突然向左倾斜,则甲车原来停在 ______车道上;在道路上对汽车进行限速,实际上是限制汽车的 ______(选填“动能”或“重力势能”)。
13.课间,小明同学用5N的水平握力拿起一杯重3N的水,竖直静止在空中,如图所示,请在图中以点A代替水杯,画出其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示意图______,此时杯子所受摩擦力是______N。若不断向杯中加水,为了能使水杯可以继续静止在空中,可行的操作是______。
14.家用小轿车多呈流线型,外形如图所示。在快速行驶中,小汽车上方的流速 ______下方气流流速,从而使汽车上方压强 ______下方压强(选填“大于”或“小于”),产生升力,同时也使汽车对地面压力变小,从而使摩擦力变小。
15.如图所示为手提杆秤,用于测量物体质量 。秤砣M质量为01kg ,秤杆和秤钩质量忽略不计。称量时,手提O点处的提绳,固定在A处的秤钩挂上被测物体,秤砣可沿秤杆左右移动直至平衡 ,读出秤砣所挂B点处对应的刻度值即为被测物体质量 。已知 OA=4cm,若秤杆水平静止时OB=16cm ,则被测物体质量为______kg;若秤砣生锈质量减轻了 , 则该杆秤的测量值将______(填 “偏大”“偏小”或 “不变”)。
16.如图所示电动叉车,托着重量为6000N的货物,5s内从A点匀速水平移动到B点,从B点匀速竖直提升10s到达C点,所用时间及各点间距离如图所示,求:电动叉车A到B过程,叉车对货物的支持力做的功为______J,B到C过程,叉车对货物做功的功率为______W。
三、解答题
17.物块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为30牛,请在图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它对地面的压力F。
18.作图题:旅行箱在拉力作用下静止于图示状态,O点为旅行箱的重心,A为拉力的作用点,请在图中画出旅行箱的重力以及最小拉力F的示意图。
19.用如图示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若拉力将绳子的自由端移动1m时,重物升高0.5m,请你在图中画出绳子绕法。
20.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中甲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2)图中所示的两个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的是______(选填“甲”或“乙”);
(3)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必须______、认清分度值、观察量程;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量程是______;
(4)图所示的天平允许测量的最大质量为______克,天平的感量为______克;
(5)如图所示,是小安同学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使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夹角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1.小亮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提出如下猜想: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有关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找来了量程合适的弹簧测力计一个,长木板一块,质量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和塑料块各一块。
(1)为了准确测出物体与长木板之间摩擦力大小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使它沿长木板___________滑动,原理是:_________;
(2)为了验证猜想①,他通过图甲、乙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保持__________一定时,_________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为了验证猜想②,他利用图乙的器材再做一次实验,就能验证猜想②,他的做法是:_______重新做一次实验。
(4)实验中他感到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有一定困难,经过思考,小亮想按图丙的装置进行实验,固定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下的长木板,实验效果会显著改变,请写出这样改进的好处:______________。
二
22.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明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
(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_______ (选填“大”或“小”);
(2)小明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 (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结论是否可靠?________,理由是_______;
(3)小明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________,表示液体的压强就越________(以上两空选填“大”或“小”)。
二
23.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已知ρ水=1.0×103kg/m3,g取10N/kg)
(1)他将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零,然后将装有适量水的玻璃杯放到电子秤上,用细线系住金属块并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再将金属块缓慢浸入玻璃杯中(金属块始终不与玻璃杯接触,且水不溢出),随着金属块逐渐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逐渐变_____,说明物体所受浮力大小逐渐变_____。金属块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如图乙所示。然后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根据上述现象可得出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_____有关。
(2)小明把图乙中玻璃杯中的水换成某种液体,用弹簧测力计吊着该金属块浸没于液体中,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等于3N,由此初步得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还与液体的_____有关。
(3)金属块未进入液体时和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相比较,电子秤的示数变化了220g,由此可计算出金属块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_____N,液体的密度是_____kg/m3。
(4)如果在读电子秤示数时金属块并未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则测量的液体密度值将_____。
24.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致用同一实验装置,让从斜面上滚下的小钢球钻入水平面上的硬纸盒,完成以下实验;
(1)通过比较甲、乙两次实验中硬纸盒被推的远近,可以得出结论:质量相同时物体的 ______越大,动能越大;在甲、乙两次实验中,硬纸盒所受滑动摩擦力 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2)如果做乙图实验时,硬纸盒被撞后滑出木板掉落,为防止因此造成硬纸盒损坏需改进乙图实验,再与甲图实验对比;在不改变木板长度的情况下,应采用以下 ______方法(填写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换用质量更小的钢球
B.给水平木板铺上毛巾
C.适当降低钢球的高度
D.换用一个较重的硬纸盒
(3)若要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另一因素,具体的操作方法是:选择两 ______不同的钢球,从同一斜面相同高度由静止滑下;
(4)小致在原硬纸盒的上表面粘上砝码,设计了如图丙所示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通过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可得出:滑动摩擦力与 ______有关。
25.小明和小华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所用钩码均相同)
(1)实验前,杠杆静止如图甲,则应将平衡母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如图乙,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由此小明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小华认为他的结论不可靠,理由是___________。
(3)小华用图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在保持杠杆水平平衡的条件下,将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逐渐___________,其原因是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_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4)小华继续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在点悬挂总重为的钩码,弹簧测力计在A点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使杠杆缓慢匀速上升,用刻度尺测出A、B两点上升的高度分别为、,则:
①杠杆机械效率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②若只将测力计的作用点由A点移至点,仍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摩擦,杠杆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6.济南第一高楼绿地中心,配备有20多部高速电梯,最快速度为6m/s,电梯从1楼到顶楼,只需要50s。李先生从1楼搭乘电梯来到顶楼,用时10分钟。电梯厢满载时,受到的重力为1×104N,取g=10N/kg。通过计算回答:
(1)济南第一高楼绿地中心高度大约是多少?
(2)李先生从1楼到顶楼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电梯厢满载时,电梯厢及乘此电梯的人和货物的总质量是多少?
27.深海软体机器鱼,是浙江大学团体发明的仿生机械体,2021年3月登上《自然》杂志封面。其身形轻柔灵动,质量仅150g,可在1×104m深的海底悬浮进行工作,在3.2×103m深的海水中游动速度达到5.2cm/s。(g=10N/kg,ρ海水=1.0×103kg/m3)求:
(1)机器鱼在3.2×103m深的海水中游动10s前进的距离;
(2)机器鱼受到海水的浮力;
(3)在1×104m深的海底正常工作时,机器鱼表面1cm2受到海水的压力。
28.如图所示,搬运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540N的物体,所用的拉力F为200N,物体匀速上升了10m,不计绳重、绳与滑轮的摩擦。求:
(1)拉力F对物体所做的有用功。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若物重只有24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详解】
A.一头大象的质量约为6t,即6000kg,故一头大象受到的重力约为
G=mg=6000kg10N/kg=6104N
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只蚂蚁的质量约为
m=0.4mg=0.0004kg
故一只蚂蚁受到的重力约为
G=mg=0.0004kg10N/kg=0.004N
故B不符合题意;
C.两只鸡蛋的质量约为
m=100g=0.1kg
故两只鸡蛋受到的重力约为
G=-mg=0.1kg10N/kg=1N
故C符合题意;
D.一个小孩的质量约为m=25kg,故一个小孩所受重力约为
G=mg=25kg10N/kg=250N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解析:B
【详解】
A.发球后,球在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不再受到手对球的力的作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球在上升到最高点时,只受重力作用,受到的力不是平衡力,故不处于平衡状态,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扣球时,由于失误打在错误位置,球飞出场外,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拦网时,球受到了力,球被弹回,运动状态变了,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解析:A
【详解】
教室里悬挂着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假如它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灯仍处于静止状态,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解析:D
【详解】
A.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产生力的作用至少有两个物体,所以力的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四两拨千斤是动力臂远远大于阻力臂,动力远远小于阻力,是省力杠杆,符合杠杆原理,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脚底抹油溜得快,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磨刀不误砍柴工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解析:B
【详解】
因物体在甲液体中漂浮而在乙液体中悬浮,故由受力分析可知,物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均等于所受重力,又因两液体中为同一物体,重力不变,故物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相等,即F甲=F乙,由受力分析可知,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容器、液体与物体的重力之和,因容器相同,且为同一物体,故容器与物体的重力相等,又因物体所受浮力相等,且物体排开乙液体的体积更大,故由可知,两液体的密度关系为,由图中可知,甲液体的体积大于乙液体的体积,故由可知,甲液体的质量大于乙液体的质量,故甲液体的重力大于乙液体的重力,可得甲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又因容器相同,故底面积也相同,故由可知,,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B
解析:B
【详解】
撬棒在使用时是省力杠杆,则动力要小于阻力,动力臂要大于阻力臂,故B正确。
故选B。
7.C
解析:C
【详解】
AB.读图可知,鸡蛋在甲杯中悬浮,在乙杯中漂浮,则浮沉条件可知,它们此时所受的浮力都等于自身的重力,即浮力相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鸡蛋所排开液体的重力相同,质量也相同,故AB不符合题意;
C.鸡蛋在甲杯中悬浮,在乙杯中漂浮,说明甲杯中盐水的密度小于乙杯中盐水的密度,两杯中液面相平,根据p=ρgh可知,乙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较大,故C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乙杯中液体的体积要大于甲杯中液体的体积,由
G=mg=ρVg
可知,甲杯内液体的重力较小,所以甲杯对桌面的压力较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D
解析:D
【详解】
A.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在最高点时只受重力作用,不是平衡状态,故A错误;
B.小球被释放后沿竖直方向加速向上运动,故释放瞬间,所受重力小于弹簧弹力,故B错误;
CD.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在从A点向上运动到O点的过程中,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一个是竖直向上的弹力,开始向上运动时,弹力大于重力,小球所受合力方向向上,速度不断增大;当弹力等于重力时,小球的速度达到最大值;当弹力小于重力时,其所受合力方向向下,速度不断变小,当离开O点后,小球只受重力作用,力的方向与小球运动方向相反,速度继续减小,从O点向上运动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从A点向上运动过程中,其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故D正确,故C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
9.6 26.6
【详解】
[1]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6N。
[2]图中物体的质量为
m=20g+5g+1.6g=26.6g
10.惯性 拉伸 右
【详解】
[1][2]由题意知,原来小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弹簧也随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若小车突然向右做加速运动,木块由于具有惯性,仍然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木块相对小车向左运动,将拉伸弹簧。
[3]木块相对小车向左运动,则小车会给木块一个向右的摩擦力。
11.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
【详解】
[1]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刀口经常磨得很薄,这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式来增大压强的。
[2] 减小压强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火车轨道铺设较宽的枕木,是增大了受力面积,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
12.C
解析:C 动能
【详解】
[1]汽车停在红绿灯前面时,乘客的上半身和下半身原来一起处于静止状态,汽车向右转弯时,下半身由于受车的摩擦力随汽车向右运动,上半身由于具有惯性继续保持静止状态,所以乘客向左倾倒,说明甲车原来停在右转车道C上。
[2]动能的大小与质量、速度有关,在道路上对汽车进行限速,实际上是限制汽车的动能。
13.增大手握杯的力
【详解】
[1]水杯静止在空中,竖直方向受到向下的重力与向上的摩擦力,由平衡条件知道,此二力大小相等,示意图如下
[2]小明同学用5N的水平握力拿起一杯重3N的水,竖直静止在空中,水杯在竖直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水杯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其重力,为3N。
[3]若不断向杯中加水,水的重力增大,为了能使水杯可以继续静止在空中,需要增大手与水杯的摩擦力,所以,增大手握杯的力可增大手与水杯的摩擦力。
14.大于 小于
【详解】
[1][2]轿车在快速行驶过程中,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大于车子下方空气的流速,因而车子上方气体的压强小于车子下方气体的压强,轿车上下方所受到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从而使得轿车对地面的压力变小;由于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有关,所以压力减小,汽车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减小。
15.4 偏大
【详解】
[1]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杆秤平衡时
则被测物体质量为
[2]若秤砣生锈质量减轻了 ,根据
M减小的值不变,则该杆秤OB的值将增大,即测量值将偏大。
解析:4 偏大
【详解】
[1]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杆秤平衡时
则被测物体质量为
[2]若秤砣生锈质量减轻了 ,根据
M减小的值不变,则该杆秤OB的值将增大,即测量值将偏大。
16.600
【详解】
[1]由A到B匀速水平移动的过程中,叉车对货物的支持力与货物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其方向竖直向下,则支持力的方向与货物移动方向垂直,那么支持力所做的功为0。
[2]由B到C匀
解析:600
【详解】
[1]由A到B匀速水平移动的过程中,叉车对货物的支持力与货物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其方向竖直向下,则支持力的方向与货物移动方向垂直,那么支持力所做的功为0。
[2]由B到C匀速竖直提升的过程中,叉车对货物的支持力与货物的等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它们的大小相等,则支持力所做的功
W=Gs2=6000N×1m=6000J
功率
三、解答题
17.【详解】
先选取标度为15N,然后过压力的作用点(接触面的中点)作垂直于地面向下的力,使线段的长度为标度的2倍,并标明压力F的大小,如下图所示
解析:
【详解】
先选取标度为15N,然后过压力的作用点(接触面的中点)作垂直于地面向下的力,使线段的长度为标度的2倍,并标明压力F的大小,如下图所示
18.【详解】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从重心O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用符号G表示;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图中B点支点,以支点B到A的距离为力臂是最大力臂
解析:
【详解】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从重心O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用符号G表示;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图中B点支点,以支点B到A的距离为力臂是最大力臂,力与力臂垂直,由此过A点作BA的垂线,方向向上,如图所示
19.【详解】
若拉力将绳子的自由端移动1m时,重物升高0.5m,绳端移动距离是物体上升高度的2倍,所以滑轮组的动滑轮绕2段绳子,如图所示:
解析:
【详解】
若拉力将绳子的自由端移动1m时,重物升高0.5m,绳端移动距离是物体上升高度的2倍,所以滑轮组的动滑轮绕2段绳子,如图所示:
20.29℃ 乙 调零 0~8N 200 0.2 偏小
【详解】
(1)[1]图甲中的温度计分度值为1℃,其示数为29℃。
(2)[2]图甲、乙中分别是测量气温
解析:29℃ 乙 调零 0~8N 200 0.2 偏小
【详解】
(1)[1]图甲中的温度计分度值为1℃,其示数为29℃。
(2)[2]图甲、乙中分别是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和测量体温的体温计,其中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
(3)[3]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必须要调零。
[4]图中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8N,即其量程为0~8N。
(4)[5][6]由图示知,天平允许测量的最大质量为200g,天平的感量,即标尺的分度值是0.2g。
(5)[7]如图所示,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让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即运动速度较慢,那么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应偏小。
21.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拉力等于摩擦力 接触面粗糙程度
压力 将塑料块与木块上下位置换一下,匀速直线拉动它们 操作方便,实验中不必再控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读数方便,弹簧
解析: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拉力等于摩擦力 接触面粗糙程度
压力 将塑料块与木块上下位置换一下,匀速直线拉动它们 操作方便,实验中不必再控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读数方便,弹簧测力计是静止的,比较容易读出数据
【详解】
(1)[1][2]实验中,为了准确测出物体与长木板之间摩擦力大小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利用二力平衡,摩擦力等于拉力,得出摩擦力的大小。
(2)[3][4]甲乙实验中,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木块对木板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说明在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5]验证猜想二,要控制压力相同,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因此可以将塑料块与木块上下位置换一下,匀速直线拉动它们与实验乙进行对比验证。
(4)[6]实验丙中,改拉木板,不管木板是否匀速被拉动,木块始终相对地面保持静止,木块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
22.小 不可靠 没有控制两容器中橡皮膜的深度相同 大 大
【详解】
(1)[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压强计会出现漏气现象,会发现U形管两
解析:小 不可靠 没有控制两容器中橡皮膜的深度相同 大 大
【详解】
(1)[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压强计会出现漏气现象,会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小。
(2)[2]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是通过液体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的,高度差越大,说明此时的液体压强越大,采用了转换法。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小明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 (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结论不可靠。
[3]实验中液体的密度和深度均不相同,即理由是没有控制两容器中橡皮膜的深度相同。
(3)[4][5]小明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根据转换法,表示液体的压强就越大。
【点睛】
本题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主要考查转换法、控制变量的运用。
二
23.小 大 排开液体的体积 密度 2.2 1.1×103 偏小
【详解】
(1)[1][2]随着金属块逐渐浸入水中,金属块排开液体的体积不断增加,根据F浮=ρ
解析:小 大 排开液体的体积 密度 2.2 1.1×103 偏小
【详解】
(1)[1][2]随着金属块逐渐浸入水中,金属块排开液体的体积不断增加,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金属块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根据称重法测浮力F浮=G-F可知,弹簧测力计示数逐渐变小,说明物体所受浮力大小逐渐变大。
[3]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即受到浮力不变,根据上述现象可得出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4]小明把图乙中玻璃杯中的水换成某种液体,用弹簧测力计吊着该金属块浸没于液体中,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等于3N,根据称重法可知,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发生了变化,由此初步得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5][6]由甲图可知金属块的重力G=5N,由乙图可知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N,则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
F浮=G-F=5N-3N=2N
由F浮=ρ液gV排可得,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即物体的体积为
金属块没有浸入液体中时,电子秤受到的压力
F1=G杯+G液
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时,电子秤受到的压力为
F2=G杯+G液+F浮
已知电子秤示数前后变化了220g,则电子秤受到压力的变化量
F2-F1=Δmg
即
F浮=Δmg=0.22kg×10N/kg=2.2N
由F浮=ρ液gV排可得,液体的密度
(4)[7]如果在读电子秤示数时金属块并未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会导致电子秤的示数变化量小于220g,即所测浮力偏小,根据可知,所测液体的密度值偏小。
24.速度 相同 C 质量 压力大小
【详解】
(1)[1][2]由甲、乙两次实验中可知,小球的质量相同而下落的高度不同,硬纸盒被推的距离也不同,可以得出结论:质量相同时物
解析:速度 相同 C 质量 压力大小
【详解】
(1)[1][2]由甲、乙两次实验中可知,小球的质量相同而下落的高度不同,硬纸盒被推的距离也不同,可以得出结论: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在甲、乙两次实验中,硬纸盒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因此所受滑动摩擦力相同。
(2)[3]做乙图实验时,为防止硬纸盒滑出木板掉落造成损坏,可适当降低钢球的高度,使得小球的动能减小,撞击纸盒后滑行的距离变小,因此不会掉落;
A.换用质量更小的钢球,不能控制与甲相同的质量,故A不符合题意;
B.给水平木板铺上毛巾,不能控制与甲相同的接触面,故B不符合题意;
C.适当降低钢球的高度,小球的动能减小,撞击纸盒后前进的距离变小,不会掉落,故C符合题意;
D.换用一个较重的硬纸盒,则可能推动的距离过小,无法正确判断动能的大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4]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若要探究影响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则应控制物体的速度相同,操作方法是:选择两个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斜面相同高度由静止滑下。
(4)[5]在原硬纸盒的上表面粘上砝码后,由于纸盒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同,接触面相同,所以通过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可得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有关。
25.右 便于测量力臂大小 见解析 变大/增大 变小 不变
【详解】
(1)[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右端偏高,左端的平衡螺母应向上翘的右端移动,使杠
解析:右 便于测量力臂大小 见解析 变大/增大 变小 不变
【详解】
(1)[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右端偏高,左端的平衡螺母应向上翘的右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沿着杠杆,便于测量力臂大小。
(2)[3]小明仅根据一组实验数据就得出结论,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
(3)[4][5]小华用图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在保持杠杆水平平衡的条件下,将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阻力、阻力臂不变,动力臂逐渐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逐渐变大,即弹簧测力计示数将逐渐增大。
(4)①[6] 克服钩码重力做的是有用功
W有用=Gh2
总功是
W总=Fh1
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η==
②[7]将测力计的作用点由点A移至C点,O、B位置不变,仍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这时有用功和总功都不变,因此机械效率不变。
26.(1)300m;(2)0.5 m/s;(3)1×103 kg
【详解】
解:(1)由公式得:济南第一高楼绿地中心高度
(2)李先生从1楼搭乘电梯来到顶楼,所用的时间
李先生从1楼到顶楼的平均速度
解析:(1)300m;(2)0.5 m/s;(3)1×103 kg
【详解】
解:(1)由公式得:济南第一高楼绿地中心高度
(2)李先生从1楼搭乘电梯来到顶楼,所用的时间
李先生从1楼到顶楼的平均速度
(3)由公式G=mg得:电梯厢满载时,电梯厢及乘此电梯的人和货物的总质量
答:(1)济南第一高楼绿地中心高度大约是300m;
(2)李先生从1楼到顶楼的平均速度是0.5 m/s;
(3)电梯厢满载时,电梯厢及乘此电梯的人和货物的总质量是1×103 kg。
27.(1)52cm;(2)1.5N;(3)1×104N
【详解】
解:(1)机器鱼在3.2×103m深的海水中游动10s前进的距离
s=vt=5.2cm/s×10s=52cm
(2)因为机器鱼在海水中悬
解析:(1)52cm;(2)1.5N;(3)1×104N
【详解】
解:(1)机器鱼在3.2×103m深的海水中游动10s前进的距离
s=vt=5.2cm/s×10s=52cm
(2)因为机器鱼在海水中悬浮,所以
F浮=G=mg=150×10-3kg×10N/kg=1.5N
(3)在1×104m深的海底正常工作时,机器鱼表面受到的压强
p=ρ海水gh=1.0×103kg/m3×10 N/kg×1×104m=1×108Pa
机器鱼表面1cm2受到海水的压力
F=pS=1×108Pa×1×10-4m2=1×104N
答:(1)机器鱼在3.2×103m深的海水中游动10s前进的距离为52cm;
(2)机器鱼受到海水的浮力为1.5N;
(3)在1×104m深的海底正常工作时,机器鱼表面1cm2受到海水的压力为1×104N。
28.(1)5400J;(2)90%;(3)80%
【详解】
(1)由题意可得,拉力F对物体所做的有用功
(2)由图可知,重物由3段绳子承担,故绳子移动的距离
根据可知,拉力所做的功
根据可知,滑轮
解析:(1)5400J;(2)90%;(3)80%
【详解】
(1)由题意可得,拉力F对物体所做的有用功
(2)由图可知,重物由3段绳子承担,故绳子移动的距离
根据可知,拉力所做的功
根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不计绳重、绳与滑轮的摩擦。因重物由3段绳子承担,故拉力
动滑轮的重力
由可知,若物重只有24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1)拉力F对物体所做的有用功为5400J;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
(3)若物重只有24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