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测试.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857391 上传时间:2024-05-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9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测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测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测试1内江的牛肉面色香味美、营养丰富,可谓闻名遐迩。吃下一碗牛肉面,其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经过一段神奇旅程,最终被消化成小分子营养成分。如面图一是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图二是淀粉、蛋白质、脂肪被消化程度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面条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图二中能代表淀粉消化过程的曲线是_。 (2)牛肉面中的脂肪需要通过图一中的_分泌的_乳化后才能进行化学性消化。(3)通过图二可知_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2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试管加入物质37水浴滴加碘液淀粉糊2mL+唾液2mL10分钟2滴,摇匀淀粉

2、糊2mL+清水2mL10分钟2滴,摇匀馒头块+唾液2mL10分钟2滴,摇匀(1)将试管和试管进行对照,该生物兴趣小组要探究的问题是_,要放入37的温水中水浴10分钟的原因是_。图中A、B、C都用同样大小的馒头块处理,都放在37的温水中水浴10分钟后滴加碘液,这样做是为了_。(2)分别向冷却后的3支试管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三个试管中出现的现象分别是_。对于号试管出现的实验现象,你解释的原因是_。(3)该实验能得出结论:淀粉的消化与_都有关系。(4)如果要进一步探究人在感冒发烧、没有食欲,即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是否有影响,需要设置号试管,应该在表中几号试管的基础上怎样设置?_3某中学

3、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号试管的“?”处应加入_。 (2)三支试管都要放在_的温水中510 min,以保证唾液淀粉酶的最大活性。 (3)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有作用,应选用_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4)实验结果是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为蓝色,原因是馒头碎屑中的_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4图中甲为模拟呼吸运动的装置图,乙为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甲图中,模拟的器官是_,它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2)乙图中,表示的结构为_。其外面包绕着丰富的_。(3

4、)当模拟的结构处于_状态时,表示吸气过程。当吸气时,图中都鼓了起来,空气中_(填“氧气”或“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血液中的_(填“氧气”或“二氧化碳”)进入图中,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血液由A到B过程中,血液变化是_。(4)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_。5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A处表示的气体交换过程为_的气体交换,它是通过_实现的。(2)气体进出肺是通过_来实现的。(3)所代表的气体是_,它是在图中的_处产生的。(4)图二是血液流经A、B处后,血液中某种物质发生了变化,则该物质为_,如果B处代表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从此图中可知,

5、小肠的_(生理过程)需要消耗能量。(5)图一所示的血管为_血管,其判断依据是_,该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是_。(只要写一点即可)6如图模拟的是呼吸时膈肌的运动情况,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气球代表的是_,瓶底的橡皮膜代表的是_。(2)如图乙所示,用手下拉橡皮膜时气球会_,这表示_气的过程。在人体内,此过程进行时,橡皮膜代表的结构会_(填“收缩”或“舒张”),其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_,使得胸腔容积_,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_,于是气体就被_。(3)人体通过吸气和呼气实现了肺与_的气体交换。7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的结构,你可以发现一个奇妙的微观世界。请回答下列问题:(1)显微镜对光时,

6、转动转换器,使_ (填“低倍”或“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图1中,决定物像放大倍数的结构是_和_(填标号)。 (3)图2是人血涂片视野,当人体有炎症时,数量高于正常值的是 _。(4)图3是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视野, _内红细胞呈单行通过。8下列是某校学生在实验室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图例,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清水的目的是_。(2)通常使用_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在视野中发现了一些血管和血流方向(见图乙),其中血管C是_。(3)若某同学想把C处血管移至视野中央仔细观察,则应将

7、培养皿向_方向移动。(4)与B血管相比,A血管的管壁较_,管腔较_。与B血管中的血液相比,A血管中的血液氧含量_,二氧化碳含量_。9下图中A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E、F表示某器官内的毛细血管网,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据图分析:(1)静脉血由C流出,到达E_部毛细血管网,红细胞中的_与氧结合,血液变成动脉血,流回心脏的B_。(2)血液由D流出到达F,若F表示臀部肌肉的毛细血管网,在臀部注射药物,药物随血液最先到达心脏的 _,完成了血液循环中的_循环。10人体是一个协调配合、和谐统一的整体。下图为子怡同学精心绘制的消化、呼吸、泌尿、内分泌和循环系统间关联的概念图解,其中代表某类气体,代表生理过程。请你

8、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作答:(1)子怡同学吃的早餐被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_,消化终产物随血液送达组织细胞后,在图中气体_的参与下被分解利用,提供学习所需能量。(2)阳光大课间时子怡去操场跑步,下列能模拟她深吸气时肺和膈肌状态的是_。(3)尿液是健康的“晴雨表”。丁大爷体检时发现尿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图中_(填代号)所示的生理过程异常所致,也可能是内分泌腺_的功能障碍有关。(4)子怡同学的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途径,图中共呈现出_条。(5)小肠绒毛壁、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肾小球壁、肾小囊内壁等结构的共同特点都是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物质交换,这充分体现出_的生物学观点。11人体的多个系统参与维持内环

9、境的稳定,图中A、B、C、D表示相关的系统。请回答:(1)人体内环境主要是由_和_组成,与不断变化的外环境不同,它具有_的特点。(2)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质的运输和交换是通过_系统来完成的。(3)小肠是人体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下列结构特点中,与其吸收功能无关的是(_)A小肠内壁有小肠绒毛和皱襞 B小肠中有很多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C小肠绒毛仅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D小肠长56米(4)人体的代谢废弃物、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主要通过肾小球的_作用和肾小管的_作用,形成尿液而排出体外。该过程是由 _系统来完成的。(5)在内环境稳定的维持中,各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使人体成为_。12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

10、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A_系统中,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_;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后,大部分氧气与红细胞中的_结合,随红细胞运输至组织细胞。(2)食物中的淀粉在B消化系统中,开始进行化学性消化的器官是_,发挥作用的消化酶是唾液淀粉酶。淀粉在消化系统中最终分解为_,该物质通过_过程进入C系统。(3)在D系统中,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血液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_作用形成原尿,原尿通过_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13近几年,我国交通管理部门近几年不断地加大对酒驾的处罚力度,如酒后驾驶机动车者一次记12分等。但有些人置若罔闻,仍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车上路。请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1)“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的现象,这是由于酒精依次麻痹了图一中的_(填数码代号)造成的。长期酗酒,过量的酒精能使脂类物质沉淀到血管壁上,使官腔变窄,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硬化的过程,从而使_的发病率增高。(2)“红灯停,绿灯行”是人尽皆知的交通规则,正常情况下,司机看到红灯会将车停下,完成这个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3)对醉酒者可采用吹气实验检测醉驾程度。吹气时,醉酒者肋间肌、膈肌处于_状态。醉酒者的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_实现的。(4)对于不配合吹气的酒驾者,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来判定,抽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_。酒驾者血液中的酒精随血液循环在身体内流动,最先进入图二中的 _。当血

12、液流经肾脏时,_浓度出现了图四的变化,发生在图三中的_部位(填字母)。14人体能够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依靠自身的调节功能作出相应的反应,以适应环境,更好地生存。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相互协调,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请你结合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知识,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神经元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其结构包括两部分,其功能是_。(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3)甲、乙两人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受伤,医生检查后发现他们的脑部活动正常。为了检查他们神经系统的其他部位是否受损,医生做了进一步的测试,结果如表:伤者伤者蒙上眼睛所接受的测试测试结果甲以针尖刺甲的指尖甲感觉

13、痛,但没有缩手乙以针尖刺乙的指尖乙立即缩手,但完全不知有针刺及缩手动作的发生请根据测试结果分析:甲、乙最有可能受损的部位分别是脊髓的_、_。(4)人在吃梅、看梅和谈梅时都能分泌唾液。看梅流唾液属于_反射,完成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眼球中的上,而谈梅时流唾液这种反射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_,能够对_,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最突出特征。(5)儿童和青少年身高的增长主要受激素调节,该种激素在睡眠时分泌的量比觉醒时多得多,因此充足睡眠能促进儿童和青少年_。(6)毒品能损害人体多个系统的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很大,能摧毁一个人的意志力,使人丧失辨别是非的能力,甚至会因失去理智而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远离毒品的最

14、好办法是_。15甲图中A、B、C依次是人体有关结构的示意图,乙图是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A是_,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又叫神经元。它由_和_组成。(2)赛场上,运动员从看到篮筐到准确完成投篮的过程中,对投球的角度、力度做出准确判断的结构是甲图的_。观众在现场看球时而为选手的成功欢呼,时而为选手的失败惊叫,情绪激动、心跳和呼吸明显加快,这一过程不仅与_调节,还与_分泌的激素增多有关。激素通过_输送到全身各处,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3)休息时,教练和队员们一起总结优点和不足,沟通需要改进的攻防策略,这个过程离不开1_的表层中与_有关的神经中枢。(4)运动员能快捷、

15、灵敏的进行比赛还与遍布全身的神经密切相关,该结构是由_集结成束,外面包膜构成,具有_的功能。(5)小李因为在电视上看球看的太专注,当他习惯性的去拿桌上的零食时,突然手被打了一下,小李立即缩手,说明脊髓具有_功能,就反射的类型来说,这属于_。小李感觉到手被击打,说明脊髓具有_功能。乙图反射弧中能够接受神经冲动作出反应的结构是_ _。(6)某人因车祸变成了“植物人”,没有意识和感觉,更不能运动。生命体征只有心跳、呼吸和血压,由此可判定其脑结构中的_没有受到损伤。1A解析:乙 4 肝脏 胆汁 小肠 【分析】(1)图一是消化系统结构图,1口腔,2食道,3胃,4肝脏,5胆囊,6十二指肠,7胰腺,8大肠,

16、9小肠,10盲肠,11阑尾;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2)图二中,横坐标表示各段消化道,其中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是胃,D是小肠,E是大肠;纵坐标表示的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各段消化道中的消化程度,曲线乙表示淀粉的消化、曲线丙表示蛋白质的消化、曲线甲表示脂肪的消化。【详解】(1)淀粉的消化开始于A口腔、蛋白质的消化始自C胃、脂肪从D小肠开始消化,分析图二可知:曲线乙表示淀粉的消化、曲线丙表示蛋白质的消化、曲线甲表示脂肪的消化。(2)脂肪的消化过程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脂肪的物理性消化在4肝脏分泌的胆汁的作用下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加大了脂肪与消化液的接触面

17、积,利于脂肪的化学性消化。(3)通过图二可知,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都是在小肠中进行的,因为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如肠液、胰液和胆汁,其中肠液和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所以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点睛】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功能,以及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可正确解答。2A解析:淀粉的消化是否需要唾液的参与 在此温度下酶的催化作用最强,使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充分分解 保证变量的唯一 变蓝,不变蓝,部分变蓝 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号试管的基础上,设置100水浴 【分析】通过

18、分析图中的相关信息可知,该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号试管与号试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号试管与号试管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消化的促进作用。【详解】(1)用试管和试管进行对照,以唾液为变量,实验组是,对照组是,探究的问题是淀粉的消化是否需要唾液的参与。实验要放在37的温水中,模拟人的口腔温度,在此温度下酶的催化作用最强,使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充分分解;图中A、B、C都用同样大小的馒头块处理,都放在37的温水中水浴10分钟后滴加碘液,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变量的唯一。(2)试管遇碘颜色不变蓝,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19、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的唾液淀粉酶,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试管变蓝,原因是淀粉没有发生变化。号试管唾液不能与淀粉充分混合,有淀粉,加入碘液后部分变蓝。(3)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使馒头和唾液淀粉酶充分的混合,更好的进行化学消化,有利于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所以淀粉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4)感冒时体温升高后,使酶的活性降低,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所以一般没有食欲。针对这一现象,需要设置号试管,应该在表中号试管的基础上,设置100水浴。【点睛】设置对照实验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探究实验一定要

20、设置对照组。32mL清水 37 淀粉 【分析】(1)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的方法步骤:确定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水浴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消化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 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 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3)淀粉首先在口腔里的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内多种酶的

21、作用下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4)实验中馒头碎屑是模拟了口腔中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了口腔中舌的搅拌,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详解】(1)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唯一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在号试管中加的是2毫升唾液,因此在号试管的“?”处应加入2毫升清水。(2)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最强的适宜温度是37,因此三支试管都要放在37的温水中510分钟,以保证酶的最大活性。(3)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有作用,唯一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因此应选用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4)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完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

22、蓝;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未与馒头中的淀粉充分混合,唾液唾液淀粉酶没有将淀粉全部分解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实验结果是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馒头碎屑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4肺 肺泡 毛细血管 收缩 氧气 二氧化碳 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或“暗红色变成鲜红色”) 组织细胞 【分析】图甲中: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小气球代表的是肺,钟罩代表的是胸廓,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图乙中:是肺泡,是毛细血管。【详解】(1)图甲中,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小气球代表的是肺,钟罩代表的是胸廓,橡

23、皮膜代表的是膈肌。(2)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图乙中:是肺泡,是毛细血管。(3)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胸腔扩大,肺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胸廓缩小,肺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气体排出肺,是呼气。所以,当膈肌于收缩状态时,完成吸气,图中肺泡都鼓了起来,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图中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整个过程中

24、,血液变化是静脉血(含氧少,二氧化碳多)变成动脉血(含氧多,二氧化碳少)。(4)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内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里。【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呼吸运动的原理。5A解析:肺泡内 气体扩散作用 呼吸运动 二氧化碳 组织细胞 氧 吸收营养 毛细 红细胞成单行通过 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数量多;或血流速度慢等) 【解析】【分析】人体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

25、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详解】(1)由图示中A过程中的箭头可以看出,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气体进入肺泡,说明是在肺泡内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B过程的箭头可以看出,血液中的气体进入组织,组织里的气体进入血液,说明是在组织内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2)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需要呼吸肌的参与,导致肺内气压的变化,完成肺的通气过程。(3)图示中的气体由血液进入肺泡表示二氧化碳,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时释放出来的,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

26、呼吸排出,因此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其最终来源是人体内的组织细胞。(4)经过A肺泡处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二氧化碳浓度低,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在B组织细胞处发生了物质和气体交换,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高,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浓度高,二氧化碳扩散到周围血液,周围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血液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所以血液中某种物质发生了变化,则该物质为氧。如果B处代表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从此图中可知,小肠的吸收营养需要消耗能量。(5)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

27、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点睛】明确呼吸的全过程,正确识图,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A解析:肺 膈/膈肌 吸 收缩 增大 减小【详解】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1)图中A、B表示气体进出肺的通道,A是气管,B是支气管;C小气球代表肺,D代表膈肌。(2)如图所示,箭头表示用手向下拉橡皮模,代表膈肌收缩,膈的顶部下降,胸廓扩

28、张,装置内气压下降,小气球随之扩张,气球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气球,表示吸气过程,人体通过吸气和呼气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7低倍 白细胞 毛细血管 【分析】(1)图1中目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2)图3中毛细血管;(3)图2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详解】(1)对光时,要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目镜和物镜决定物像放大的倍数,放大倍数即二者的乘积。(3)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防御病菌、免疫和清除坏死组织等。当人体有炎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将显著增加。(4)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

29、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故是毛细血管。【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8A解析: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低 毛细血管 下 厚 大 低(或少) 高(或多)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图乙中,A是静脉血管,B是毛细血管,C是动脉血管。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的区别如图:管壁管腔血流速度动脉最厚,弹性大较小最快静脉 较厚,弹性小较大较慢毛细血管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非常细,只允

30、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非常慢【详解】(1)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2)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以及识别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不需要观察更细微的结构,因此用低倍镜即可;C血管管腔细小,其中的红细胞成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B血管的血液有主干流向分支是动脉血管,A血液有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血管;(3)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视野中C毛细血管位于下方

31、,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下方移动玻片,物像才向上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4)图乙中,A是静脉血管,B是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非常细,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A是静脉血管,管壁较厚,弹性小,管腔较大,运输静脉血,静脉血是含氧少、二氧化碳含量高、颜色暗红的血液。【点睛】此题通过观察蛙蹼或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考查人体的血管类型,解答时可以从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方面来切入。9A解析:肺 血红蛋白 左心房 A 体 【分析】心脏的结构包括B左心房、D左心室、A右心房、C右心室、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在心脏的结构中心房和心室间有房室瓣,心室和动脉间有动脉瓣,作用防止血液倒

32、流,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详解】(1)肺循环的路线是:C右心室肺动脉E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B左心房,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循环进行运输,交换的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2)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交换的结果是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血液由D流出到达F,若F表示臀部肌肉的毛细血管网,在臀部注射药物,药物随血液最先到达心脏的A右心房,完成了血液循环中的体循环。【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血液循环的途径。10B解析:小肠 氧气 B 胰岛 2 结构和功能

33、相适应 【分析】人体的各个系统既具有各自的功能,但又不能独立的完成各自的功能,例如人在运动时,需要呼吸、循环、排泄等器官系统的相互配合、协调活动。【详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消化终产物随血液送达组织细胞后在氧的作用下分解释放能量。(2)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廓容积增大肺随着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力气体入肺。膈肌向下运动,箭头方向向下,表示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肺应该随着扩张而不是缩小,A错误;膈肌向下运动,箭头方向向下,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变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通过

34、呼吸道进入肺,即表示的是吸气过程,B正确;膈肌向上运动,箭头方向向上,表示膈肌舒张,膈肌顶部升高,胸廓上下径变小,胸腔容积缩小,肺回缩变小,肺内气压升高,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肺,表示呼气状态,C错误;膈肌向上运动,箭头方向向上,表示膈肌舒张,胸廓上下径变小,肺应该回缩而不是扩张,D错误。故选B。(3)正常情况下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把全部的葡萄糖重新吸收回血液,因此正常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如果肾小管发生病变,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障碍,导致葡萄糖没有被完全吸收,使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因此“丁大爷的体检报告显示其血液中葡萄糖含量正常,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该结果可能是肾小

35、管的重吸收作用即表示的生理过程异常所致。也可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4)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水、无机盐和尿素。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内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图中展示了呼气和排尿2条排泄途径。(5)肺泡壁及其外面包绕的毛细血管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及肾小囊壁的共同特点是都很薄,有利于物质的透过。这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点睛】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胃和肠的结构和功能,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呼气和吸气,食物的消化和营

36、养物质的吸收过程。11A解析:血浆 组织液 稳定 A B 滤过 重吸收 C 一个整体 【分析】通过心脏的结构可简单判断A是循环系统;通过营养物质和不吸收的残渣可简单判断B是消化系统;通过肾小球肾小管等结构可简单判断C是泌尿系统;通过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可简单判断D是呼吸系统。【详解】(1)内环境有个特点:液体不在细胞内也不会接触空气。所以内环境就是人体内所有不在细胞中的液体,包括血浆和组织液,具有稳定性。(2)完成体内物质的运输和交换主要是靠循环系统来完成的,通过心脏的结构可简单判断A是循环系统。(3)小肠约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内

37、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中有很多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4)泌尿系统中,肾脏是主要器官,是形成尿液的场所。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组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

38、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尿的形成经过了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5)人体由八大系统组成,组成人体的八大系统,各有其功能,整个人体再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12A解析:呼吸 肺 血红蛋白 口腔 葡萄糖 吸收 滤过 肾小管 【分析】根据图中信息提示,A是呼吸系统,B是消化系统,C是循环系统,D是泌尿系统,理清这几个系统,再结合题目答题。【详解】(1)A是呼吸系统,在呼吸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是肺,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后,大部分氧气与红细胞中的血红

39、蛋白结合,随红细胞运输至组织细胞。(2)B是消化系统,物中的淀粉在B消化系统中,开始进行化学性消化的器官是口腔,口腔内有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初步分解成麦芽糖,淀粉最终在小肠内被分解成葡萄糖,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3)D是泌尿系统,在泌尿系统中,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血液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原尿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点睛】主要考查了消化、呼吸和泌尿系统的功能,结合图中的信息和各大系统的功能,将ABCD四个系统理清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13冠心病 反射弧 舒张 呼吸运动 静脉 I右心房 葡萄糖 D 【分析】观图可知:图一中1大脑、2小脑和3脑干;图二中右

40、心房,左心房,右心解析:冠心病 反射弧 舒张 呼吸运动 静脉 I右心房 葡萄糖 D 【分析】观图可知:图一中1大脑、2小脑和3脑干;图二中右心房,左心房,右心室,左心室;图三中A入球小动脉,B肾小球,C肾小囊,D肾小管,E尿液。【详解】(1)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饮酒过量的人常常表现走路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小脑造成的。过量的饮酒会使脂类物质沉淀到血管壁上,使管腔变窄,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硬化的过程,增大冠心病的发病率。(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此

41、司机看到红灯会将车停下,完成这个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3)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故司机吹气时膈肌状态应是舒张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4)动脉血管压力太大,抽血以后不容易止血,毛细血管一般比针头还细、血量少,且流动最慢,静脉血管一般都位于浅表部位,且压力小,容易止血,所以医生抽血时针刺入体表的静脉血管。酒精随血液循环在身体内流动,进入下腔静脉,然后进入右心房。从丁图看出,葡萄糖浓度变为0。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葡萄糖被肾小管全部重新吸

42、收送回血液,导致尿液的葡萄糖浓度是0。因此当血液进入肾脏流经图丙时,葡萄糖浓度出现了丁图的变化。这个变化是发生在丙图的部位是D肾小管,此时进行的生理活动是肾小管重吸收。【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脑的功能、反射弧的概念、组成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要熟练掌握。14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反射灰质白质条件条件反射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身高的增长一开始就不要碰毒品【解析】【分析】(1)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并传导兴奋。(2解析: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反射灰质白质条件条件反射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身高的增长一开始就不要碰毒品【解析

43、】【分析】(1)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并传导兴奋。(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神经系统的参与性,人体对外界或内部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因此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3)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1)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神经冲动)

44、,并能把兴奋(神经冲动)传导其它的神经元。(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甲现象表明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但没缩手说明反射弧不完整,最有可能是脊髓的灰质受损,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不能完成反射。乙立即缩手,表明反射弧完整;但完全不知,说明没有在大脑皮层形成感觉,而脑部活动正常,因此最有可能是脊髓白质内的上行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