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宜兴市川埠中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达标检测卷(Word版含解析)(1)
一、选择题
1.如图,沿虚线把长方体木料刚好锯成2个同样的正方体,这样表面积比原长方体增加了18cm2。原来长方体木料的表面积是( )cm。
A.36 B.72 C.90
2.将下边图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图案是( )。
A. B. C. D.
3.6的因数有1,2,3,6,这几个因数的关系是,像6这样的数叫做完全数。下面几个数中,是完全数的是( )。
A.28 B.9 C.15 D.48
4.一筐鸡蛋,2个2个地数,3个3个地数,5个5个地数,都正好数完且没有剩余,这筐鸡蛋最少有( )个。
A.10 B.20 C.30 D.60
5.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有( )个。
①是分数单位中最大的分数单位;
②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差1,这个分数一定是真分数;
③容器的容积和体积相等;
④任何奇数加上1后,一定是2的倍数;
⑤分母是12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2;
⑥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⑦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
⑧求一个通风管的表面积就是求它的侧面积和一个底面面积之和。
A.2 B.3 C.6 D.8
6.比较“1公顷的”与“一块地的”的大小。( )
A.1公顷的大 B.一块地的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7.天柱山推出甲,乙两种购票优惠方案(如下)。一家2个大人带3个小孩去游玩,选择( )方案更省钱。
甲方案:成人每位100元,小孩每位40元。
乙方案:团体5人及5人以上每位80元。
A.甲 B.乙 C.甲和乙
8.小明去洗澡,一个热水缸里装了300升水,他洗了6分钟,用了一半的水,然后停止洗澡。6分钟后,小刚去接着洗澡,他也洗了6分钟,正好把水全部用完。下图中,能表示热水缸里水的容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9.填合适的数。
2.5m3=(________)dm3=(________)L 5.02dm3=(________)dm3(________)cm3 20分=(________)时
10.分母是12的最大真分数是(________),它与分子是11的最小假分数相差(________)。
11.5□60同时是2、5、3的倍数,□里最大可以填(________)。
12.整数10和15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
13.将长25分米,宽20分米的长方形木板,锯成相等的最大正方形,不能有剩余,一共可以锯成(________)块。
14.小明用相同的正方体木块摆出了一个模型,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看这个模型,符合下图的要求。搭建这个模型最少需要(______)个正方体木块。
从右面看 从正面看 从上面看
15.如图,把一张边长15cm的正方形纸剪成一个“十”字形图片,再折成一个无盖正方体纸盒。这个正方体纸盒用纸(________)cm2,体积是(________)cm3。
16.一批零件有10个,其中一个是次品(次品较轻一些),如果用天平称,那么至少要称(______)次可以保证找出次品。
三、解答题
17.直接写得数。
18.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19.解下列方程。
20.这些茶叶平均装在4个小罐子里,每小罐装多少千克?平均装在5个小罐子里呢?
21.李老师奖励学生糖果,每人分9颗或12颗都正好分完,李老师至少准备了多少颗糖果?
22.在“清理白色垃圾,倡导低碳生活”的活动中,五(1)班同学清理塑料垃圾千克,五(2)班同学比五(1)班多清理千克。五(1)班和五(2)班同学一共清理塑料垃圾多少千克?
23.一块长方形的铁皮,每个角切掉一个边长7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做成一个无盖的铁盒。这个盒子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最多能装多少升水?
24.一个封闭长方体玻璃容器,从里面量长10分米、宽6分米,高4分米,水深2分米(如图1)。现将容器如图2放置,图2中的水面高度是多少分米?
25.请按要求画图形。
(1)请画出下面图形A的对称轴。
(2)请画出图形A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2格后的图形。
(3)画一个与图形A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26.下面是某书店5月1日至5月5日《故事会》和《成语大全》两种图书销售情况统计图。
1.平均每天销售《故事会》和《成语大全》各多少本?
2.观察折线统计图,分析两种图书销售量的变化趋势。
3.如果你是经理,那么下次购书将怎样安排?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
沿虚线把长方体木料刚好锯成2个同样的正方体,表面积增加了2个面,求出1个面的面积,进而求出2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再减去2个面的面积,据此解答。
【详解】
18÷2×6×2-18
=108-18
=90(cm2)
故答案为:C
【点睛】
考查了立体图形的切拼,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正方体1个面的面积,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C
解析:C
【分析】
物体或图形旋转后,它们的形状、大小都不改变,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据此解答。
【详解】
选项A,图案形状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选项B,图案形状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选项C,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图案,符合题意;
选项D,不是绕点O旋转得到的图案,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图形的旋转,要注意与平移的区别,即平移时物体沿直线运动,本身方向不发生改变;旋转是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本身方向发生了变化。
3.A
解析:A
【分析】
根据题干中对完全数的定义,一一判断出选项中的数是否是完全数即可。
【详解】
A.28的因数有1、2、4、7、14、28,其中1+2+4+7+14=28,所以28是完全数;
B.9的因数有1、3、9,其中1+3=4,所以9不是完全数;
C.15的因数有1、3、5、15,其中1+3+5=9,所以15不是完全数;
D.48的因数有1、2、3、4、6、8、12、16、24、48,其中1+2+3+4+6+8+12+16+24=76,所以48不是完全数。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因数的求法,会求一个数的因数是解题的关键。
4.C
解析:C
【分析】
2个2个地数,3个3个地数,5个5个地数,都正好数完且没有剩余,说明鸡蛋数量是2、3、5的公倍数,求出最小公倍数即可。
【详解】
2×3×5=30(个)
故答案为:C
【点睛】
两个或多个整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除0以外最小的一个公倍数就叫做这几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
5.B
解析:B
【分析】
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而容积是指木箱、油桶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即物体所含物质的体积,一个物体有体积,但它不一定有容积;
奇数+奇数=偶数;
最简分数定义: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或者说分子和分母互质的分数;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计算;
通风管没有底面。
【详解】
①是分数单位中最大的分数单位,说法正确;
②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差1,这个分数一定是真分数,说法错误,如;
③容器的容积和体积意义不同,原说法错误;
④任何奇数加上1后,一定是2的倍数,说法正确;
⑤+++=2,分母是12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2,说法正确;
⑥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说法正确;
⑦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说法正确;
⑧求一个通风管的表面积就是求它的侧面积,原说法错误。
错误的有3个。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6.D
解析:D
【分析】
1公顷的等于公顷,一块地的面积大小无法确定,所以一块地的也无法确定,据此解答。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一块地面积大小无法确定,一块地的也就无法确定,“1公顷的”与“一块地的”的大小无法确定。
故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面积的大小,以及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7.A
解析:A
【分析】
根据题意,分别求出甲方案和乙方案需要的费用,再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详解】
甲方案:100×2+3×40
=200+120
=320(元)
乙方案:2+3=5(人)
80×5=400(元)
320<400
选择甲方案更省钱。
故答案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两种方案不同的优惠方法,分别计算出需要的费用,再进行比较。
8.A
解析:A
【分析】
本题的简要意思就是一共有300毫升水,小明先洗了6分钟,用了一半的水,停了6分后接着洗,又洗了6分钟,正好把水用完。则图像上最高点应为300毫升,最低点是0毫升;停止洗澡的6分钟,应该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线段。
【详解】
A.先洗了6分钟用了一半的水,接着停了6分钟,又洗了6分钟,正好把水全部用完;
B.先洗了6分钟,只是用了300-100=200(毫升)水,接着停了18-6=12(分钟),又洗了6分钟,正好把水用完;
C.匀速洗了12分钟,正好把水全部用完;
D.匀速洗了18分钟,正好把水全部用完。
故答案为:A。
【点睛】
要能够把图象蕴含的意思表述出来,由纵轴可以看出:下降的直线表示热水的量由高到低;由横轴可以看出:下降的直线对应的横轴数据为时间,表示几时到几时水的量在下降。
二、填空题
9.2500 5 20
【分析】
1m3=1000dm3=1000L,1dm3=1000cm3,1小时=60分,根据这三个进率直接填空即可。
【详解】
2.5m3=2500dm3=2500L;5.02dm3=5dm320cm3;20分=时。
【点睛】
本题考查了单位换算,明确各个单位间的进率是解题的关键。
10.
【分析】
真分数是指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假分数是指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由此即可知道分母是12的最大真分数是,分子是11的最小假分数是:1。用1减去即可求解。
【详解】
由分析可知,分母是12的最大真分数是:
分子是11的最小假分数是:=1
1-=
【点睛】
此题考查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要注意:分母是定值的真分数有最大和最小,而假分数没有最大,只有最小。
11.7
【分析】
5□60这个数的个位是0,所以它肯定是2和5的倍数。那么,只需保证□里填上一个最大的数使得5□60是3的倍数,即可满足题意。
【详解】
5+6=11,要使得5□60同时是2、5、3的倍数,那么□里可以填:1、4、7。所以,□里最大可以填7。
【点睛】
本题考查了2、5、3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是3的倍数。
12.24
【分析】
(1)先把10和15进行分解质因数,这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由此解答即可;
(2)先把8和12进行分解质因数,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与每个数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是最小公倍数。
【详解】
10=2×5
15=3×5
所以,10和15的最大公因数是:5;
8=2×2×2
12=2×2×3
所以,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2×2××2×3=24。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解答此题关键是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连乘积是最大公约数,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与每个数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是最小公倍数。
13.20
【分析】
将这块长方形木板锯成最大的正方形,且不能有剩余,就是把长和宽的最大公因数作为正方形的边长的长度,最后再求可以锯成多少块,可列式为:(25÷5)×(20÷5)。
【详解】
25和20的最大公因数是5
(25÷5)×(20÷5)
=5×4
=20(块)
【点睛】
由题意,可以理解为:用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除以正方形的边长能够整除,而这恰好符合因数倍数的特征,所以我们要先求出长和宽的最大公因数。
14.7
【分析】
根据三视图的情况,可以依次判断出该模型分为几排几层,按照前排后排,上层下层依次据此最少需要的正方体木块数,即可得解。
【详解】
据分析可得:此立体图形分为前后两排;从正面和上面综合看,此立体图形有上下两层;
前排下层有3个,上层有2个,分布在左右两侧,前排共5个;
后排下层有1个,靠在右边,后排上层有1个,也靠在右边,后排共2个;
搭建这个模型最少需要:5+2=7(个)。
【点睛】
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5.125
【分析】
观察图形,剪成的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据此,结合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求出这个正方体纸盒用纸的面积,以及它的体积。
【详解】
棱长:15÷3=5(厘米),
用纸面积:5
解析:125
【分析】
观察图形,剪成的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据此,结合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求出这个正方体纸盒用纸的面积,以及它的体积。
【详解】
棱长:15÷3=5(厘米),
用纸面积:5×5×5=125(平方厘米),
体积:5×5×5=125(立方厘米)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无盖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棱长乘棱长乘5,正方体的体积等于棱长乘棱长乘棱长。
16.3
【分析】
本题借助天平秤来比较物体质量的大小,所以,在调好的天平称两盘中分别放上物体,当哪边的托盘上升,则说明这边托盘中的物体质量轻,反之,则说明托盘中物体的质量重。据此操作解答。
【详解】
第
解析:3
【分析】
本题借助天平秤来比较物体质量的大小,所以,在调好的天平称两盘中分别放上物体,当哪边的托盘上升,则说明这边托盘中的物体质量轻,反之,则说明托盘中物体的质量重。据此操作解答。
【详解】
第一次:把10个零件平均分成两份,每份5个,分别放在天平秤两端,找出轻的一份;
第二次:把轻的这一份平均分成两份,每份2个,分别放在天平秤两端,如平衡,则没称的一个是次品;
第三次:若天平称不平衡,再将轻的一份平均分成两份,每份1个,放在天平称上称,轻的一个即为次品。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来解答问题的能力,需要开动脑筋,借助一定的数学思维方式进行解答。
三、解答题
17.1;;;0;
;;0;
【详解】
略
解析:1;;;0;
;;0;
【详解】
略
18.;3;;
;
【分析】
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计算即可;
利用减法性质进行简算;
利用减法性质进行简算;
先把分母进行通分再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此计算。
【详解】
=
=
=
=
=
=3
=
解析:;3;;
;
【分析】
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计算即可;
利用减法性质进行简算;
利用减法性质进行简算;
先把分母进行通分再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此计算。
【详解】
=
=
=
=
=
=3
=
=
=
=
=
=
=
19.;;
【分析】
“”将等式两边同时减去,解出;
“”将等式两边同时减去,解出;
“”将等式两边同时加上,解出。
【详解】
解:
;
解:
;
解:
解析:;;
【分析】
“”将等式两边同时减去,解出;
“”将等式两边同时减去,解出;
“”将等式两边同时加上,解出。
【详解】
解:
;
解:
;
解:
20.千克;千克
【分析】
把1千克的茶叶,平均装在4个小罐里、5个小罐里,求每个小罐里装多少千克,就是把1千克平均分成4份、5份,用除法解答。
【详解】
1÷4=(千克)
答:每小罐装千克。
1÷5=(
解析:千克;千克
【分析】
把1千克的茶叶,平均装在4个小罐里、5个小罐里,求每个小罐里装多少千克,就是把1千克平均分成4份、5份,用除法解答。
【详解】
1÷4=(千克)
答:每小罐装千克。
1÷5=(千克)
答:每小罐装千克。
【点睛】
此题考查了分数的意义。
21.36颗
【分析】
求李老师至少准备了多少颗糖果,即求9和12的最小公倍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9=3×3
12=2×2×3
9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2×2×3×3=36
答:李老师至少准备了3
解析:36颗
【分析】
求李老师至少准备了多少颗糖果,即求9和12的最小公倍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9=3×3
12=2×2×3
9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2×2×3×3=36
答:李老师至少准备了36颗糖果。
【点睛】
本题考查了灵活应用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2.3千克
【分析】
先利用加法求出五(2)班清理出来的塑料垃圾,再将其加上五(1)班同学清理的,求出两个班一共清理的塑料垃圾。
【详解】
=(千克)
答:五(1)班和五(2)班同学一共清理塑料垃圾3千
解析:3千克
【分析】
先利用加法求出五(2)班清理出来的塑料垃圾,再将其加上五(1)班同学清理的,求出两个班一共清理的塑料垃圾。
【详解】
=(千克)
答:五(1)班和五(2)班同学一共清理塑料垃圾3千克。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数加法的应用,正确理解题意并列式即可。
23.956平方厘米;2.38升
【分析】
盒子的表面积=长方形的面积-4个空白小正方形的面积;长方体铁盒的容积=长×宽×高,据此解答。
【详解】
表面积:48×24-4×(7×7)
=48×24-4×4
解析:956平方厘米;2.38升
【分析】
盒子的表面积=长方形的面积-4个空白小正方形的面积;长方体铁盒的容积=长×宽×高,据此解答。
【详解】
表面积:48×24-4×(7×7)
=48×24-4×49
=1152-196
=956(平方厘米)
容积:(48-7×2)×(24-7×2)×7÷1000
=(48-14)×(24-14)×7÷1000
=34×10×7÷1000
=340×7÷1000
=2380÷1000
=2.38(立方分米)
2.38立方分米=2.38升
答:这个盒子的表面积是956平方厘米,最多能装2.38升水。
【点睛】
根据展开图计算出长方体的长、宽、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3分米
【分析】
依据长方体体积公式V=abh,求出水的体积;将容器如图2放置后,底面长是10分米、宽是4分米,水的体积不变,依据高=体积÷底面积,求出水面高度。
【详解】
10×6×2÷(4×10
解析:3分米
【分析】
依据长方体体积公式V=abh,求出水的体积;将容器如图2放置后,底面长是10分米、宽是4分米,水的体积不变,依据高=体积÷底面积,求出水面高度。
【详解】
10×6×2÷(4×10)
=10×6×2÷40
=3(分米)
答:图2中的水面高度是3分米。
【点睛】
灵活运用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25.见详解
【分析】
(1)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2)根据平移的特征,把图形A
解析:见详解
【分析】
(1)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2)根据平移的特征,把图形A的各顶点分别向右平移6格,依次连结即可得到向右平移5格后的图形;用同样的方法即可把平移后的图形再向下平移2格后的图形;
(3)图形A的面积是由三角形面积加正方形面积的和,根据图形A的面积确定所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即可画图。
【详解】
(1)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画图如下:
(2)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先向右移动6格再向下移动2格(图中红色部分)画出移动后的图形位置;
(3)图形A的面积:
4×2÷2+2×2
=4+4
=8(平方厘米)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8平方厘米,可确定底为4厘米,高为2厘米(答案不唯一)。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平移、轴对称,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确定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及位置、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等是解题关键。
26.《故事会》:404本 《成语大全》:340本
2.《故事会》销售量在不断增加,《成语大全》销售量在3日后逐渐下滑。
3. 多进些《故事会》(答案不唯一)
【解析】
【详解】
略
解析:《故事会》:404本 《成语大全》:340本
2.《故事会》销售量在不断增加,《成语大全》销售量在3日后逐渐下滑。
3. 多进些《故事会》(答案不唯一)
【解析】
【详解】
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