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外国语学院教学基本要求
(**年三月)
一、教学大纲
科学合理,内容详实,结构清晰,书写、打印规整,每门课的篇幅在1500字、词以上。教学大纲要附在《教师工作手册》上,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二、教学日历
科学合理,内容详实,结构清晰,书写、打印规整,每学分的篇幅在100字、词以上,可填写项目无空缺。教学日历要附在《教师工作手册》上,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符合要求。
三、教案
科学合理,内容得当,结构清晰,书写、打印规整,每一单元、章节都有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方法)、课时计划(步骤),每一单元、章节教案的篇幅在150字、词以上。
四、讲稿
科学合理,内容得当,结构清晰,书写、打印规整,每一单元、章节讲稿的篇幅在2000字、词以上。
五、授课
为人师表,思路清晰,内容充实,信息量大,重点突出,难点讲清,语言准确,方法适当,形象生动,双向交流,张驰有度,管理有方,注重能力培养,教学效果良好。按时上、下课。
六、出卷
试卷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覆盖面和难度适宜。严格保密。格式规范、有审批单、有A、B卷、有试做卷、有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七、阅卷
把握标准,认真阅卷,统计无误。试卷的记分采用逐项记正分的统计方法。试卷、成绩单上等各种表格可填写处无空缺,成绩等重要信息无涂改。
八、试卷装订
试卷装订合格。装订的顺序和基本要求如下:①封面;②空白AB卷;③试做答卷:④命题审批单;⑤AB卷答案和评分标准;⑥成绩登记表;⑦考场记录表;⑧考试情况分析表;⑨学生答题试卷:根据学生成绩登记表的顺序排列;⑩封底。
九、监考
提前30分钟领取试卷,提前15分钟到达考场。考场布置好,考场清理好。提前3分钟按梅花状发AB卷,考试开始前全部发至每位考生。严格监考,监考时不聊天,不抽烟,不看书报或试卷,不使用手机通话或收发短信,不做与监考无关或影响监考的任何事情。无正当理由不离开考场。试卷收完后按AB卷排列试卷。应收试卷数清点无误。认真填写考场记录。将试卷和考场纪录交教学办验收。
十、作业批改
所有学生的作业有批改,有评分,有批改日期,作业内容符合要求,作业批改达到或超过规定次数。(注:所有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都要求批改作业。一个教师在一学期中对其所任课程的班级应批改作业的次数为:1次×该门课学分 。)
十一、教学工作手册
所有所任课程和班级都有教学工作手册。附有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所有可填栏目无空缺;作业批改按批改次数记载成绩;每个班每满8个学时应至少全面严格考勤一次并按规定的符号详细记载,考勤过的记载处不得有空格。
十二、答疑
按照学院统一安排的答疑时间、地点面向全校学生答疑。此外,应在课间或课后自行安排一定的答疑活动。
十三、调停课
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尽量避免调停课。需要调停课时填写调停课表;调停课表经系(部)领导和院主管领导签字,并经教学办处理报教务科办理手续后生效;调停课必须补课或由其他经批准代课的老师代上;在教学办填写补课(代上)登记表。
十四、听课表
每月至少听课1次并填写听课表,每月月底之前交教学办登记。听课表可填写处无空白。一学期至少听课4次。(院领导每月至少听课2次,一学期至少听课8次。)
十五、教研活动
积极参加教学方法研讨、公开课、观摩课、讲课比赛等教研活动。积极开展教研项目研究,积极发表教研文章。
十六、毕业论文指导要求
1.题目
选题应体现培养目标和学生能力培养,与科研、教学等实际相结合。难度和份量适当。做到一生一题。三年内题目不得重复。
指导教师提出题目经院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下称领导小组)和分管教学的院长审批后向学生公布,通过师生双向选择或经协商分配,确定学生论文题目及指导教师。题目和指导教师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
2.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任务书、审核表
学生的文献综述或开题报告在3000汉字以上。以上三项均格式规范,情况真实,内容详实,可填写处无空白。其中,开题报告中“指导教师审查意见”应应给出30字以上的评价、建议和结论。
3.翻译、论文正文
译文3000汉字以上,附外文原文。论文用外语书写,6000个词以上。格式规范,内容详实,无抄袭或下载现象。
4.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意见
评语中肯,实事求是,书写清楚,可填写处无空白。篇幅均应在200字以上。
5.装订
打印格式、纸张、装订顺序(见《毕业论文学生工作日志》第1页)等符合要求。
6.教师论文日志
内容详实,书写清楚。日志内记载次数达标(指导人数 × 3次);记载内容的篇幅达标(指导人数 × 150字、词)。
7.学生论文日志
内容详实,书写清楚。日志内记载次数达标(20次及以上);记载内容的篇幅达标(600字、词及以上)。
8.指导和答疑
指导教师应每周与学生见面两次以上,进行指导和答疑。指导教师出差时,须办理审批手续,经主管教学院长批准(出差次数限于2次,总天数一般不超过10天)。对学生严格考勤,严格履行请假手续,记载无误。
9.答辩
指导教师原则上不作为本人所指导的学生的毕业答辩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评语。答辩前一周,学生将论文装订交指导教师审查。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论文的质量与水平,写出审查意见,评分后交领导小组进行形式审查。
形式审查。由领导小组组织形式审查。凡不合格者,应令其返工。
评阅教师评阅。形式审查通过后,送交评阅教师评阅。评阅教师需客观、公正地给出评语和成绩,并向答辩委员会提出是否同意其答辩的建议。
答辩程序。学生自述为15分钟左右,答辩小组审阅、提问、学生应答为20分钟左右,答辩小组评议、评分为5分钟左右。
对优秀、不及格、或有异议的论文,答辩委员会可组织二次答辩,最终确定其成绩。第二次答辩的时间安排在第一次答辩结束后的两天内进行。
10.成绩的评定
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分别评分,各以100分计,其中指导教师占40%,评阅人占30%,答辩小组占30%。综合成绩按优秀(90~100)、良好(80~89)、中等(70~79)、及格(60~69)和不及格(60以下)五级制计分。获得优秀的学生人数控制在20%以内,获得及格和不及格的学生人数不少于7%。
凡成绩不及格者,作结业处理,可申请随下一届毕业生补做一次。
11.工作总结与资料归档
认真填写《毕业论文工作总结表》,于答辩和评定工作结束后两周内交实践教学科。归档资料包括:①课题申报、审核表和课题安排汇总表、一览表;②任务书;③开题报告或文献综述;④答辩记录;⑤成绩评定表;⑥成绩统计表;⑦管理情况自查、评估表;⑧特色材料,如:指导书、工作计划、工作会议记录、指导记录、答辩委员会名单、答辩日程安排、毕业论文期间对学生的要求等。保管时间不少于四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