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51∕T 1281-2011 鸭病毒性肠炎防治技术规范(四川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84499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2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1∕T 1281-2011 鸭病毒性肠炎防治技术规范(四川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51∕T 1281-2011 鸭病毒性肠炎防治技术规范(四川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51∕T 1281-2011 鸭病毒性肠炎防治技术规范(四川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51∕T 1281-2011 鸭病毒性肠炎防治技术规范(四川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51∕T 1281-2011 鸭病毒性肠炎防治技术规范(四川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TCS 11.220 B 41 备案号30884-2011DB51 四. , 省Eh巳tTJ 方标准DB51/T 1281-2011 鸭病毒性肠炎防治技术规范2011 - 06 -27发布2011 - 07 -01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851/T 1281-2010 目;欠目.F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1 1 范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1 3 术语和定义. 1 4诊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5 疫情报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 . . 2 6 疫情处理.2 7 预防与控制. 本标准由四川省畜牧食品局提山并归口。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目IJI=l 本标准由四川省动物技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起草。DB51/T 1281-2010 本标准起草人:杨发龙、张东、于学辉、张永宁、伊力军、陈斌、阳爱网、张代芬、罗毅、侯巍、刘瑞英、邢坤II D851/T 1281-2010 鸭病毒性肠炎防治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鸭病毒性肠炎的诊断技术、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预防与控制标准。本规范适用于四川省内的一切从事禽类饲养、经营和禽类产品生产、经营,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沾动的单位和个人。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

5、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号|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吉化处理规程GB/T 22332鸭病毒性肠炎诊断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农业部15号令)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1 鸭病毒性肠炎duckviral enteritis CDVE) 又称鸭瘟(Duckplague, D肘,是由痛痒病毒科殖摩病毒亚科的鸭瘟病毒引起的不中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为我国二J类动物疫病。3. 2 疫点epidemicspot 指患病禽

6、类所在的地点。般是指患病禽类所在的禽场(户)或其它有关屠宰、经营单位:如为农村散养,应将自然村划为疫点。3. 3 疫区epidemicarea 指以疫点为中心,半径3Km范围内区域。疫区划分时,应注iE、考虑当地的饲养环境和大然屏障(如河流、山脉等)。3. 4 受威胁区riskarea 指疫仄外延5Km范网内的阿域。D851/T 1281-2010 4 诊断4. 1 流行特点4. 1. 1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夏和秋季多发。4.1.2 本病的传染源为病禽或情毒禽。什然易感动物仅限I鸭、鹅、天鹅等鸭科功物。家养的鸭及雏鸭从7日龄到成年均可感染发病。4.1.3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也

7、可通过呼吸道、交配、眼结膜!染。以病禽与健禽直接接触传染,或通过与污染环境(水源、中兰舍、饲料、用具等)的接触而间接传染。被污染的水源是重要的传染媒介,吸血且虫也是传染媒介之一。4.2 I临床诊断指标4.2.1 头颈部水肿、流泪、眼险水肿、眼结膜充血发生丁、周围的羽毛沾湿。4. 2. 2 下响,粪便腥臭,呈草绿色,泄殖腔茹膜充血、水肿、外翻,上覆有绿色1Fl膜,剥离后留下溃病灶。4. 3 病肝诊断指标4.3.1 头颈部水肿的祸鸭,切开头颈皮肤流出淡黄包透明液体,咽喉部、食道薪膜覆有淡黄色或黄绿色假膜。4. 3. 2 肠道环带状出血,呈深红包或深棕包,多见于小肠、空肠。4. 3. 3 食道茹膜出

8、现纠向排列的出血带。4. 4 实验室病原学i多断4.4.1 采用GB!T22332-2008鸭病毒性肠炎诊断技术。4. 5 结果判定4.5.1 疑似鸭病毒性肠炎符合4.1,且符合临床诊断指标4.2之一或病理诊断指标4.3之一。4. 5. 2 确诊符合结果判定4.5.1,且实验室病原学诊断指标4.4呈阳性。5 疫情报告5. 1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忠有本病或疑似本病的禽类,都应当立即|址当地动物疫控机构报告。5. 2 当地动物疫控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按国家动物疫情报告管理的自关规定执行。6 疫情处理6. 1 发现疑似鸭瘟疫情时,养殖户应立即将病禽(场)陆离,并限制其移动。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及时

9、派员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包括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检查、病理解剖、采集病料、实验室诊断等,根据诊断结果采取相应措施。2 D851/T 1281-2010 6. 2 当疫情呈散发时须对发病禽群进行扑杀和无言化处理。同时,对禽舍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对受威胁禽群进行隔离监测。6. 3 当疫情呈暴发时按照以下要求处理6.3.1 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由所在地县级以七(含县级)兽民主管部门戈,Ij定疫点、疫国;、受威胁国_0 6. 3. 2 封锁由县级以上(含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报请|司级人民政府决定对技区实行封锁:人民政府在接到封锁巾请报告后,应在24h内发布封锁令,对技区进行封锁,并采取下列

10、处理措施:疫点:出入口必须有泊奇设施。严禁人、禽、车辆的进出和禽类产品及可能受污染的物品运出,在特殊情况下必须出入时,须经所在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批准,经严格泊毒后,方可出入。疫区:交通要道建立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派专人监视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流动,对进出人员、车辆须进行消毒。停止疫区内禽类及其产品的交易、移动。6. 3. 3 扑杀在动物疫控机构的监督指导卡,扑杀发病禽群。6. 3. 4 无需化处理对所有病死禽、被扑杀禽及其禽类产品(包括禽肉、蛋、精液、羽、绒、内脏、骨、血等)以及排泄物和可能被污染的m料、饲料等物品均按照GB16548进行无需化处理。禽类尸体市要运送时,应使用|约漏容器,须有明

11、显标志,并在动物|功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实施。6. 3. 5 紧急免疫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内的所有易感禽类采用国家批准的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6. 3. 6 消毒对疫点内禽舍、场地以及所有运载士具、饮水用具等必须进行严格彻底地消毒。6. 3. 7 紧急监测对疫区、受威胁区内禽类实施紧急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6. 3. 8 疫源分析与追踪调杏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疫源及其可能扩散、流行的情况。对仍可能存在的传染源,以及在疫情潜伏期和发病期间告町的禽类及其产品、可疑污染物(包括粪便、垫料、饲料等)等应立即开展追踪调查,一经查明立即采取就地销毁等无害化处理措施。6. 3. 9 封

12、锁令的解除疫点内所有禽类及其产品按规定处理后,在当地动物防疫盹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对有关场所和物品进行彻底消毒。最后一只病禽扑杀21天后,经动物防疫陆督机构审验合恪后,由当地兽民主管部门loj原发布封锁令的当地人民政府申请发布解除封锁令。3 D851/T 1281-2010 疫区解除封锁后,要继续对该区域进行疫情监测,6个月内如未发现新的病例,1W可吉布该次疫J情被扑灭。6.3.10 处理记录对处理疫惰的全过程必须做好完整的详细记录,以各检查。7 预防与控制7. 1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环境控制水平饲养、生产、经营等场所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农业部15号令)的要求,并须取得动物防疫

13、合格证。饲养场实行全进全出饲养方式,控制人员出入,严格执行清洁和泊存程序。7.2 加强消毒管理,做好基础防疫工作7.2.1 各饲养场、居宰厂(场)、动物防:疫支监督1检贪查立站占等要建立严格的卫牛牛伞(消丑存手)管王H甲7.2.2 消毒前必须洁除污物、粪便更、饲料、垫料料-等。7.2.3 消毒药品必须选用对鸭病毒性肠炎病毒有效的,如烧碱、醒类、氧化剂类、自制剂类、氯制剂类、双季肢盐类等。7.2.4 备有喷雾器、火焰喷射枪、消毒车辆、消毒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防护靴、防护B罩、防护服等)、消毒容器等。7.2.4.1 不同消毒剂不可混用O7.2.5 消毒范罔禽舍地面及内外墙壁,舍外环境:饲养、饮

14、水等用具,运输等设施设备以及其它一切可能被污染的场所和设施设备。7.2.6 消毒方法7.2.6.1 金属设施设备的消毒,可采取火焰、熏蒸等方法消毒。7.2.6.2 I叫舍、场地、车辆等,可采用消毒液清洗、喷洒等方法消毒。7.2.6.3 养禽场的饲料、粪便、垫料等,可采取深埋发酵处理或焚烧处理等力法消毒。7.2.6.4 饲养、管理等人员可采取淋浴等力法消毒。7.2.6.5 衣帽鞋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可采取浸泡、高压灭菌等方法泊毒。7.2.6.6 疫区范围内办公、饲养人员的宿舍、公共食堂等场所,可采用喷洒的打法消毒。7.2.6.7 屠宰加工、贮藏等场所以及医域内池塘寺水域的消毒叫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

15、,并避免造成有害物质的污染。7.3 免疫4 D851/T 1281-2010 根据当地流行病虫、月源抗体水平、禽群的免疫抗体水平监测结果等合理制定免疫程序,技疫南说明书要求进行免疫。必须使用纤国家兽医主管部门批准的疫商。7.4且测由县级以上动物疫病预防拧制机构组织实施。7.4.1 监测对象各种水禽寺易感禽类。7.4.2 监测样品血洁。7.4.3 监测比例规模养禽场至少每半年监测-次。父母代以上种禽场、有出口任务养禽场的监测,每批次(群)按照0.5%的比例进行监测:商品代养禽场,每批次(群)按照、0.1%的比例进行监测。每批次(群)监测数量不得少于20份。散养禽以及对流通环节巾的交易市场、禽类屠宰厂(场)、异地调入的批量活禽进行不定期的监测。7.4.4 监测方法以监测抗体为主。可采取琼脂扩散试验、病毒巾和试验方法进行监测。7.4.5 监测结果及处理监测结果要及时L总,由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定期上报至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中发现同使用未经农业部批准的疫苗而造成的阳性结果的禽群,一律按鸭病毒性肠炎阳性的有关规定处JJlI。7.5 引种检疫国内异地寻|入种禽及其精液、种蛋时,所取得国产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检疫合格证明O到达寻|入地后,种禽必须隔离饲养7天以上,并山引入地i)J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混群饲养。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