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63∕T 1016-2011 蕨麻品种观察记载标准(青海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84156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8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63∕T 1016-2011 蕨麻品种观察记载标准(青海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B63∕T 1016-2011 蕨麻品种观察记载标准(青海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B63∕T 1016-2011 蕨麻品种观察记载标准(青海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B63∕T 1016-2011 蕨麻品种观察记载标准(青海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B63∕T 1016-2011 蕨麻品种观察记载标准(青海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TCS 65. 020. 20 820/39 备案号31384-2011DB63 主同海省由巳T目,万标准DB 63/ T 1016一-2011藏麻品种观察记载标准the standard of observating and recording on Juema variety 2011 - 08 -23发布2011 - 09 -01实施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目IJ1=1 本标准的编写符合GS/T1.1-2009给出的规则。本标准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本标准由青海民族大学提出井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民族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军乔、包锦渊、李宁、韦梅琴、沈宁东。DB63/ T

2、1016-2011 I DB63/ T 1016-2011 葳麻品种观察记载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藏麻品种的生育期、形态特征、经济性状、品质性状、抗逆性、产量等的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农业科研、教学、推广、生产单位和种子部门从事藏麻育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原(良)种生产时对品种的观察记载。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5009. 3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T .5009.4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T .5009. 5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

3、定GB!T .5009. 8 食品中总糖的测定GB!T 5009. 9 食品中淀粉的测定3 术语本标准采用F列定义。3. 1 基株基株是指播种的)鼓麻块根萌发所形成的植株。3. 2 间隔子间隔子是指藏麻匍甸茎上每相邻两分株间的距离,以厘米表示。3.3 游击型游记型是指由于藏麻的间隔子较大,平均在7.5厘米以上,使藏麻的整个植株开展度较大,这种植株类型称为游击型。3.4 密集型DB63/ T 1016-2011 密集型是指由于藏麻的间隔子较小,平均在5.0厘米以下,使藏麻的整个植株开展度不大,这种植株类型称为密集型。3.5 分株分株是指藏麻匍甸茎节部所形成的子株。4 品种名称及来源4.1 品种名

4、称原代号、曾用名、现定名、国外引种原名、译名。4. 2 种、变种4. 3 品种来源5 记载项目和标准5. 1 生育期5. 1. 1 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5.1.2 出苗期全田50%的幼苗出士日期(以月、日表示)0 5.1.3 匍匍期全田75%的基株从其根系的顶端发出一级匍甸茎的日期(以月、日表示)。5.1.4 开花期全田75%的植株开花的日期(以月、日表示)。5.1.5 块根膨大期全田75%的植株花凋落的日期(以月、日表示)。5.1.6 成熟期全田90%95%的植株茎叶枯黄的日期(以月、日表示)。5.1.7 收获期实际收获的日期(以月、日表示)0 5. 2 生育期间天数及积温播

5、种期到出苗期日平均气温二三OOC、二三50C、二三100C的积温。2 出面期到匍甸期日平均气温二三OC、二三.5C、法10C的积温。匍旬期到开花期日平均气温二三OC、二三.5C、法10C的积温。开花期到块根膨大期日平均气温二三OC、二月、二三10C的积温。块根膨大期到成熟期日平均气温二三OC、二月、二三10C的积温。5.3 全生育期从播种至采收所需的天数(以天表示)。5.4 熟性藏麻采收均在秋季或春季,不考虑熟性。5.5 形态特征DB63/ T 1016-2011 取具有代表性的植株10株20株观测记录,并计算平均值,以平均数土标准误表示。5.5.1 植株5.5. 1. 1 植株类型分密集型、

6、游击型。5.5.1.2 开展度在匍甸期末,测量茎叶横展四周最宽处的宽度(厘米)。5.5.2 幼苗5.5.2.1 幼苗颜色100出苗后观察,呈灰绿、绿、深绿等。5.5.2.2 生长习性直立7.5%复叶直立向上生长。匍甸7.5%复叶匍匍于地面。半直立:直立向上生长的复叶和匍甸于地面生长的复叶各占.50%。5.5.3 日十5.5.3.1 复叶数随机取10株基株,测量复叶的数量,取平均值,分少、中、多三级:一一少:复叶数6片:一一中6片三三复叶数8片:一一多:复口十数二三8.0片。5.5.3.2 复时长随机取10片发育成熟的复叶,测量从叶基部到叶尖的长度,取平均值,用厘米表示。分短、中、长三级:短:复

7、口十长7.0厘米:3 DB63/ T 1016-2011 中7.0厘米豆复叶长10.0厘米:一一长:复叶长二月0.0厘米。5.5.3.3 小时数随机取10片发育成熟的复叶,测量每复叶的小叶数,取平均值,分少、中、多三级:一一少:小叶数15片:中15片三三小叶数19片:多:小叶数二三19片。5.5.3.4 小口十日十形分近圆形、长圆形、卵形、倒卵形等。仨,:JI!:丰目雪!f-I5:l:f二罩E方乍民二冒E声=tH二翼E步=(-.1H二万EE专-2倍3-4倍主王f畜1-,.-1工头在毒看提)自哥理恒贡王N针形费量贡2辛最量声巨变kG 。G 量主PT白守主垂吉J H:S 酶哥柿宿回国竟主t王三椭圆

8、形制E尹 。 量量贯E鱼f:o 珞主世EPf自9聋lJ竟至% 中部但理由司理主告剖!i(i到王f匾Jt!宣告f坷主量量望E曳o 。v 莘EPT自勺共三每每5.5.3.5 小口十日十缘分锯齿、重锯齿、习习状浅裂、羽状中裂等。锯f元章据芮习过状法裂习4状深裂5.5.3.6 小口十面积4 DB63/ T 1016-2011 随机取10片发育成熟的复叶,测量复叶中部最大小叶的最大长度和最大宽度的乘积,取平均值,用平万厘米表示。分小、中、大三级:小:小叶面积1.2平万厘米;一一中1.2平方厘米4小叶面积2.4平方厘米;大:小叶面积二三2.4平万厘米。5.5.3.7 小口十绒毛用放大镜观测,分密集、中、少

9、、无四级。5.5.3.8 叶色分浅绿、绿、灰绿等。5.5.4 匍匍茎5.5.4.1 数量匍旬期后期,随机取10株,测量每株一级匍旬茎的数量,取平均值,分少、中、多三级:一一少:匍旬茎数量4条:中4条三三匍旬茎数量8条:一一多:匍旬茎数量?:8条。5.5.4.2 总长度随机取10株,测量所有一级匍甸茎的总长度,取平均值,用厘米表示。分生豆、中、长三级:短:匍甸茎总长度100厘米:一一中100厘米豆匍甸茎总长度150厘米:长:匍甸茎总长度王三150厘米。5.5.4.3 总分株数随机取10株,测量每株植物所有一级匍甸茎上分株的总和。取平均值,分少、中、多三级:少:总分株数40株:一一中40株总分株数

10、70株:多:总分株数二三70株:5.5.4.4 间隔子随机取10株,测量每株植物2条一级匍旬茎分株间的距离,取平均值,以厘米表示。分短、中、长三级:一一短:间隔子4.5厘米:一一中4.5厘米豆间隔于10.0厘米;一一长:间隔子二三10厘米。5.5.4.5 色泽分绿、紫红、褐色等。5.5.4.6 茎粗5 DB63/ T 1016-2011 随机取10株,测量一级匍旬茎基部的直径,取平均值,以厘米表示。分细、中、粗三级:一一细:匍旬茎粗0.1厘米:中0.1厘米豆匍甸茎粗0.2厘米:一一粗:匍旬茎粗二三O.2厘米。5.5.5花5.5.5.1 花柄长度随机取10朵花,测量花柄长度,取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11、。分短、中、长三级:一一短:花柄长度3.0厘米;中3.0厘米豆花柄长度5.0厘米;一一长:花柄长度:?:5.0厘米。5.5.5.2 花冠大小随机取10朵花,测量花冠的直径,取平均值,以cm表示。分小、中、大三级:一一小:花冠大小1.5厘米;中1.5厘米豆花冠大小3.0厘米;一一大:花冠大小:?:3. 0厘米。5.5.6 块根5.5.6.1 块根形状分球.犬、葫芦状、线结状、棒状等。5.5.6.2 块根色泽分浅褐色、褐色、深褐色等。5.5.6.3 块根整齐度随机耳又成熟块根1kg,统计同形状块根的重量所占的百分比,分不整齐、较整齐、整齐三级:一一不整齐:同形状块根重量的百分比3.5%;较整齐3.

12、5%同形状块根重量百分比75%;一一整齐:同形状块根的重量二三7.5%。5.6 品质性状5.6.1 单株结块根数在成熟期随机调查10株,测量单株结块根的个数,计算块根直径超过3毫米的数量,计平均值。5.6.2 单株产量在成熟期随机调查10株,挖块根称重,计平均值(克/株)。5.6.3 百粒重随机取100粒块根,称重,重复3次,3次测量数据的偏差大于10克时,则重新测量。5.6.4 水分含量6 DB63/ T 1016-2011 收获后7天内测定,以百分率表示。水分的测定,按GB/T.5009. 3规定执行。5.6.5 灰分含量收获后7天内测定,以百分率表示。灰分的测定,按GB/T.5009.4

13、规定执行。5. 6. 6 淀粉含量收获后7天内测定,以百分率表示。淀粉的测定,按GB/T.5009. 9规定执行。5. 6. 7 蛋白质含量收获后7天内测定,以百分率表示。蛋白质的测定,按GB/T5009. 5的规定执行。5.6.8 总糖含量收获后7天内测定,以百分率表示。总糖的测定,按GB/T5009.8的规定执行。5.6.9 口感将块根煮(蒸)熟后品味,分3级:一一好:具有藏麻固有的气味,昧甜,无异味。中:具有藏麻固有的气味,昧微甜,微涩。一一差:具有藏麻固有的气味,不甜,涩,有异味。5. 7 抗逆性5.7.1 耐旱性干旱条件下,晴天中午观察,分三级:耐早:植株生长正常。一一中等:植株顶部

14、或中音1日叶片有萎焉症状。不耐早:全株叶片有萎焉症状。5.7.2 耐寒性在气温Ooc以下时,观察植株症状,分三级:耐寒:植株生长正常。一一中等:植株部分叶片发黄。不耐寒:全株有冻害症状。5.7.3 耐贮性在4C贮藏条件下,于贮藏期结束后,进行调查,分三级:一一耐贮:块根腐烂率5%。一一较耐贮5%豆块根腐烂率在10%。一一不耐贮:块根腐烂率二月0%。5.7.4 抗病性在病害发生时,如实记载病害种类,调查严重度、病情指数和损失率(%)。5.7.4.1 严重度7 DB63/ T 1016-2011 记载苗期、田间生长期、收获期以及贮藏期发生的病害种类及严重程度,分六级:一-0级:免疫,无任何病害症状

15、:1级:高抗,植株上仅有个别病斑:一-2级:抗病,植株30%叶片上有病斑;3级:中感,植株.50%叶片上有病斑;一-4级:感病,植株60%叶片上有病斑;5级:高感,植株7.5%叶片上有病斑,或植株枯死。5.7.4.2 病情指数病害发生的普遍程度和严重度的综合指标,见公式1。病情指数(%)= L (病情级别代表值/该级样本数)/ (调查总样本数/最高级代表值) x 100%. 0) 5.7.4.3 损失率指产量或经济效益的减少百分率,见公式2。损失率(%)= (未受害田平均产量或产值受害田平均产量或产值/未受害田平均产量或产值)x 100% . (2) 5.7.5 抗虫性在虫害发生时,如实记载虫

16、害种类、调查虫口密度、被害率、被害指数和产量损失率(%)。5.7.5.1 虫口密度表示在1个单位内的虫口数量,见公式30虫口密度二调查总虫数/调查总单位数. . . . . . . . . . . . . . . . . . . . (3) 5.7.5.2 被害率在虫害发生期调查,见公式4。被害率(%)二(有虫单位数/调查单位总数)x 100. (4) 5.7.5.3 被害指数虫害发生的普遍程度和被害率的综合指标,见公式5。被害指数(%)二L(虫害级别代表值/该级样本数)/(调查总样本数/最高级代表值)Jx100%. (.5) 5.7.5.4 损失率指产量或经济效益的减少百分率,见公式60损失

17、率(%)= (未受害田平均产量或产值受害田平均产量或产值/未受害田平均产量或产值)x 100% . . (6) 5.8 产量5.8.1 理论产量根据测产数据(注明方法)按下式计算,见公式7a理论产量(吨/公顷)二亩基株数每基株膨大的块根数百粒重(克)/100JX15/1000000. (7) 5.8.2 测产8 DB63/ T 1016-2011 采挖五块面积O.25平方米、深度30厘米,50厘米的样点,进行称重测产,以千克表示,取平均值,折算成公顷产量。5.8.3 实际产量采挖测产样点,经人工清理干净后的实际产量,以千克表示,取平均值,折算成公顷产量。5.8.4 块根质量检验在田间和室内检验

18、品种纯度、块根整齐度和病虫害等。5.8.5 块根等级一一特等:果形为球形,表面浅褐色、无光泽,断面呈乳白色,具有藏麻固有的气味,昧做甜,无异味,百粒重二三50克。一一一等:果形为多样,表面浅褐色、无光泽,断面呈乳白色,具有藏麻固有的气味,昧做甜,无异味,35克百粒重50克。一一二等:果形为多样,表面棕褐色、无光泽,断面呈乳白色至淡黄色,具有藏麻固有的气昧,昧微甜,无异味,25克三三百粒重35克。一一三等:果形为多样,表面棕褐色、无光泽,断面呈淡黄色,具有藏麻固有的气味,昧微甜,无异味15克主二百粒重25克。9 DB63/ T 1016-2011 附录A(资料性附录)观察地点及基本情况A. 1

19、地点市、县、场(队)、乡、镇、村A. 2 时间年月日A. 3 主要生态因素海拔高度米。年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二三OC初终期及积温,二三5C初终期及积温,二三lOC初终期及积温。年降水量毫米。无霜期天。土壤类型。土种及质地。地区类型(惶水流域、黄河流域、柴达木盆地、大通河流域、青南地区)。栽培方式(分露地、保护地,并指明保护地的类型、规格。A.4 主要栽培措施A. 4.1 施肥水平:单位面积内施用农家肥料、化肥、微量元素的种类、数量和有效含量。A.4.2 土壤肥力指标:用有机质%、全氮(N%),全磷作品%),全靠甲(K,O%),碱解氮毫克/干克,速效磷毫克/千克,速效伺毫克/千克。A.4.3 灌溉情况:指明早作、冬灌、春灌及生育期内灌溉次数和生育时期、时间OA.4.4 耕作播种和田间主要管理措施。A.4.5 防止病虫草害技术要点,指明时间。生育时期及其效果。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