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农村留守儿童亲情教育缺失问题的调查研究.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837381 上传时间:2024-05-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儿童亲情教育缺失问题的调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村留守儿童亲情教育缺失问题的调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村留守儿童亲情教育缺失问题的调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农村留守儿童亲情教育缺失问题的调查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农村留守儿童亲情教育缺失问题的调查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农村留守儿童亲情教育缺失问题的调查研究时间:2008-5-12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1959 打印 关闭 收藏 农村留守儿童亲情教育缺失问题的调查研究江南大学行知教育调研团 摘 要 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逐渐扩大,由此所带来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倍受社会关注。由于与父母长期分开生活,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日常生活、与同伴的交往以及自我评价是否会因为缺少父母的直接关怀而受到影响?本文就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特征、生活状况、学习状况、心理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以切实了解留守儿童,为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出台有效改善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状况的对策、措施,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关键词

2、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权缺失;亲情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大批农村劳动者离开家乡,进城从事二、三产业。其中青壮年劳动力占全部流动人口的70左右,他们的子女大多被留在家乡,从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流动人口开始大规模出现以来,农村留守儿童就产生了。按照保守的估计,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形成的由父母亲一方抚养的“单亲家庭”、由祖父母或亲戚代为抚养的孩子,在各地农村不会少于千万。这支

3、规模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队伍中的很多孩子,因为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无法享受同龄孩子的“花季”、“雨季”。近年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全国性报刊更是大规模地报道了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业、生活及性格培养等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全国千万农村“留守儿童”需关爱,这些“准孤儿”的成长状况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由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失,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就像乡村的小草一样,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生自长着。如何教育好农村“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二、调查目的、方法及对象 1.调研目的 本次调查试图通过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自然状况、受临时

4、监护人的照料和学习辅导、父母与留守儿童的联系沟通、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注、留守儿童的交往娱乐、对社会机构及成员的心理接纳度以及自我评价的情况,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实生存状况,客观地反映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性格特征和能力表现,以及亲情教育缺失的程度,进而对农村留守儿童亲情教育的现状给予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2.调研方法 此次调查研究采用自制问卷进行,由课题组自编而成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亲情教育的调查问卷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了解和把握农村留守儿童的亲情教育状况:(1)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2)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3)农村留守儿童对学习的态度和看法。(4)亲情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

5、儿童的心理影响。 3.调研对象 此次调研主要选择江苏北部、河南、湖北、四川、安徽等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农村地区开展问卷抽样调查,并要求被调查者在一定时间段内单独完成。被调查人员是处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年龄分布在6-16岁之间。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85份,回收率为96.3%,其中有效问卷380份,有效率为95。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特征 图1 调查样本构成情况 1.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 有效问卷填写者中,男生有215名,占56.6;女生有165名,占43.4。其中6-9岁的占14.6,10-13岁的占80.2,14-16岁的占4.2。由此可看出农

6、村留守儿童多分布在小学及初中。通常,每个家庭内部都有一定的角色分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父亲和母亲常常担负不同的角色。从表1可以看到,父母一方外出流动另一方留下来与儿童一起生活的占46.43%。在这些家庭中,父亲和母亲的角色由一个人承担起来了,难免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儿童的角度看,如果父母选择一人外出流动一人留在家乡的流动模式,则父亲外出流动的比例大大高于母亲外出的比例,留守儿童能够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比例只占16.07%。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家庭教育中父亲承担“严父”的教育职责的传统,如此大面积的父亲“缺位”的情况,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将产生更大的影响。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

7、与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其中有44.64%的农村留守儿童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称之为隔代监护。隔代监护的监护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特别是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 此外,通过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有一个子女的占33%,有两个子女的占48%,三个及三个以上的占19%。这从另一面说明了多子女产生的家庭经济压力更促使了其父母外出打

8、工。 表1 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留守儿童的家庭类型该类留守儿童家庭在全部留守儿童家庭中所占比率与母亲单独在一起30.36%与父亲单独在一起16.07%与爷爷奶奶在一起44.64%与叔叔伯伯在一起7.14%与其他亲戚在一起1.79%合计100.00 2.农村留守儿童的在校率情况 从表2“农村留守儿童留在户籍所在地的比率”我们可以分析出留守儿童的在校率。在小学学龄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在校率是很高的,除6岁组比较低(一部分地区的儿童入学年龄是7周岁,因此6岁组在校率相对较低是正常的)以外,7-12岁各年龄组的在校率都很高,表明留守儿童基本都能及时地接受小学教育。这是十分可喜的事。与此同时,我们又必须

9、看到,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的在校率就大幅度下降了,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7.66%,这与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9年制义务教育的发展目标是严重不相符合的。因此,如何在留守儿童中加强和巩固初中教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 表2农村留守儿童留在户籍所在地的比率年龄所占比率678.06%797.17%898.28%998.92%1098.81%1198.92%1296.83%1394.23%1487.66%合计94.69%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 1.父母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互动及教育实施情况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其年龄及能力等各方面的原因,对父母亲比较依赖,调查表明(见表3):通常父母一周以

10、内跟孩子联系的占16.73,每天联系的占11.45,半个月联系一次的占20.91%,50.91的孩子反映父母不跟他们联系(包括超过一个月联系一次以及不固定联系)。从孩子们的内心期望看,63.64的孩子希望跟父母亲密接触(即每天都有联系),20%的孩子希望跟父母亲一周以内有联系,说明留守儿童与远离自己的父母感情还是深厚的,也希望能多多的得到他们的关心。这种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说明,社会应加强在外务工父母对孩子亲情联系习惯和意识的引导。调查了解到,父母多采用打电话这种便捷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其次是通过写信的方式与孩子心灵交流,并且父母跟孩子沟通的内容最多的还是学习情况,占到79,而生活情况询问只占19,

11、谈及为人处事道理的仅占2(见图2),反映出父母对孩子生活关心和做人做事等品德行为教育的忽视。表3 父母与子女联系间隔及子女期望值情况项目内容父母主动联系留守儿童期望联系人数所占比例人数所占比例每天/次9711.45%24263.64%一周/次12416.73%7620%半个月/次4220.91%287.27%一个月/次2225.36%143.64%更长时间/次72.34%71.82%不固定8823.21%133.64% 图2 父母对子女的关心主题情况 2.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的优劣势 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在做饭、扫地、洗衣服等家务活方面都存在较高水平的独立性,其具备了基本的自主生活能力,并切

12、实认识到脱离父母庇护的生活使他们能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占35%)、能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占31%)、能安心学习(占15%)、能拥有果断的判断力(占8%)、能学会为人处事及与人相处(占11%)(见图3)。同时,通过比较发现,留守儿童在独立起居和做家务的能力上强于当地的非留守儿童。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许父母外出客观上给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带来了机会,他们必须学会独立才能够更好的生活。这种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和养成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显然是很重要的,因此父母外出对于孩子独立能力的锻炼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有益的,如果孩子能在这种独立的过程中体味生活的艰辛,也许他们会更好地理解父母,从而从父母的生活经历中

13、体验更加宝贵的精神力量。 同时,脱离父母的生活也给留守儿童的学习及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见图4)。如由于经常想念父母,学习时不集中(占21%);日常生活没人照顾,和父母变得疏远(占20%);无人指正行为的对错(占18%);性格变得孤僻(占15%)都是留守儿童劣于非留守儿童的方面。这些方面都表明应刻不容缓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图3 留守儿童对生活优势的自我评价图4 留守儿童对生活劣势的自我评价 (三)农村留守儿童对学习的态度和看法 1.农村留守儿童对待学习的态度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对学习还是持肯定的态度(见图5)。42%的儿童“认为学习很有意义”,32%的儿童“认为学习有些意义

14、”,只有6%的儿童“认为学习没有意义”,另外还有20的儿童“不知道学习有没有意义”。此外农村留守儿童一半以上接触过班干( 正在做或以前做过班干)(见图6):40%的儿童在班级里面担任班干,20%的儿童以前有过担任班干,40%的儿童没有担任过班干。这说明很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的表现比较平庸。图5 农村留守儿童对待学习的态度图6 农村留守儿童担任班干情况 2.农村留守儿童对自我学习成绩的评价 见图7,29%的儿童认为自己“学习优秀”,23%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学习一般”,约半数儿童认为自己学习良好(占43%),还有少数人认为自己学习较差(占5%)。由此可见,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平时无法给

15、他们以学习上的帮助,存在的学习困难较多,这对于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可能造成负面的影响。小学生毕竟有一种生理上的弱势,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还并非足以很好的学习,在遇到困难时没有父母给予适时的帮助会使其心理遭受更大的挫折。这一点需要引起家长和学校的注意。图7 对学习成绩的自我认识 3.农村留守儿童课余活动情况及课程学习辅导情况 调查显示(见表4),11.8%的农村留守儿童课余时间用于看书学习,11.5%的留守儿童做家务,38.5%的留守儿童用于看电视,还有23.1%的留守儿童用于和小伙伴游戏,有15.1 %的留守儿童去网吧等娱乐场所。虽然部分临时监护人能督促孩子学习,但有38.8的孩子反映学习没

16、有人辅导,39.8的孩子反映临时监护人虽然能辅导,但只能辅导一部分内容,只有21.4的孩子反映临时监护人能全面辅导(见表5)。结合孩子对辅导的满意程度来看,由于受文化程度低的影响大部分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无法有效辅导,其它学习伙伴、学校老师等应肩负起有关重任,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困难。针对以上问题,36.4的留守儿童选择老师来解决,25选择同学来解决,仅有6.8选择家里人来解决,还有31.8%选择自己解决(见图8)。而父母不在身边,老师只在学校里能够接触,在家多数是和爷爷奶奶相处,从这里反映出如果遇到问题的话,孩子实际上无法让问题得到迅速又满意的解决,也说明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里的同时

17、,也无形间给孩子留下了不同程度的生活困境和艰辛。表4 农村留守儿童课余时间安排项目内容人数百分比看书8311.8%做家务4411.5%看电视14638.5%和小伙伴一起玩8823.1%去网吧等娱乐场所1915.1%表5 农村留守儿童课程辅导情况 项目内容人数百分比没有人辅导14738.8%有,但不全面15139.8%有,能全面辅导8221.4%图8 农村留守儿童困难求助对象 4.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期望值和留守儿童自主学习情况 由表6可知,接近半数(45.5%)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每次考试都能得到高分,29.5%的家长希望子女考试成绩中等就行,25%的家长只要求子女期中期末取得好成绩,几乎没

18、有家长对子女的成绩没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情况还是比较重视的。在没有父母督促的情况下,38.6%的留守儿童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54.5%的留守儿童大多数情况下能完成学习任务,4.5%的留守儿童偶尔会完成学习任务,只有2.4%的留守儿童不会完成学习任务(见图9)。这表明留守儿童拥有较高的学习独立性!表6 父母对子女的学习期望值内容项目人数所占比率每次考试都要求高分17345.5%只对期中期末考试作要求9525%考试成绩班里中等就行11229.5%对学习成绩无要求00图9 留守儿童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情况 (四)亲情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影响 1.农村留守儿童的交往 与小伙伴游戏娱乐

19、是儿童应该享受和乐意享受的权利和天然本性。问卷中,“你在学校有很多朋友吗?”、“你是否经常去别人家做客或经常邀请别人来自己家里做客?”等题目,就是希望得到这方面的信息。农村留守儿童中没有伙伴的仅占9,有几个的占50,有很多的占41(见图10),说明留守儿童在同伴关系处理上多能享受到同伴的友爱之乐。是否经常去别人家里做客或经常邀请别人来自己家里做客的回答,经常这样的占24,偶尔这样的占69,从不这样的占7% (见图11),这些都说明父母在外务工对子女与同伴交往没有造成很大的心理影响。图10 农村留守儿童的交友情况 图11 与同伴互动串门情况 2.教师及其他主体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 留守儿童反

20、映老师家访的次数不多,75.0的孩子表示老师没有家访过,20%的孩子表示老师偶尔来家访,仅有5%的孩子表示教师经常来家访(见图12)。表明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老师,没有对留守儿童因为他们父母不在身边而表示出特别的关注。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表示周围人对他们很好,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的周围环境没有对其心理造成多大的恶性影响。此外在开放型问题中绝大多数孩子写道,他们还需要一些学习用品、希望父母能经常回家看他们、希望父母能保重身体等等,从这些声音中也能反映出留守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困难,以及对父母外出打工的理解和不舍。 图12 教师家访情况 四、思考与建议 由上述调查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主要存

21、在监护不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导致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的一系列障碍。但农村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也有其突出的优点,如:能自己解决问题、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有果断的判断力等。我们要在发扬农村留守儿童的优点的同时,帮助他们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护不力,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未成年人在生理和心理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的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监护人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一般来说,未成年人主要是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监护下成长的,只有在家庭监护和学校监护的相互配合、

22、补充与协调下,他们才能获得一个相对健康的成长环境。但是在父母双方都外出的农村留守儿童中有相当多的留守儿童与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占44.64% )。祖辈抚养者在精神和体力上都处于衰老的过程当中,其自身就是一个需要照顾的老年群体,对孩子的管束难免会力不从心,也很难与孩子进行畅通的交流。老年人说话比较唠叨,孩子根本听不进去,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而若寄养在叔叔、伯伯、姑姑、姨妈等亲戚家(占8.93%),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就更加不利。在亲戚的立场是不便对孩子进行管教,孩子也很难在这些亲戚家中找到归属感,总是会有寄人篱下的感觉,也容易和亲戚家年纪相近的孩子产生矛盾。因此无论是爷爷奶奶等

23、祖辈抚养者还是叔叔伯伯等其他亲戚代养者,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管理都只能是粗放型的,对留守儿童的照顾也仅仅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上。而更为重要的心理需求与发展往往被忽视,使得家庭监护的覆盖面不到位和学校监护也无法协调起来,从而会带来诸多隐患。近年来留守儿童中溺水、触电、车祸、自杀等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寒暑假学校监护空白的时间段里,这类事故更加频繁。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留守女童遭受性侵害的恶劣事件。 (二)教育不完善,新的“读书无用论”在部分农村地区有所抬头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三方面的内容。而农村中的留守儿童在这三个方面却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与不足。 1.家

24、庭教育的弱化 家庭是孩子成才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依托与基础,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使孩子在学校学习中更加有信心、更积极向上。而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实际上是残破的,11.45%的外出务工家长一星期与其子女联系一次,20.91%的家长半个月联系一次,50.91%的家长一个月或超过一个月联系一次,仅有11.45%每日和其子女联系!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内部亲子之间的交往更多地具有时间上的长期间断性、空间上的远距离性、交往的非面对面性以及互动频率极低的特点,致使亲子之间的交往几乎成了一种正式的次级群体交往模式,成了农村留守儿童父母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事实上的“旁观者”。农村留

25、守儿童家庭作为一个初级社会群体的存在,在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教导社会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指导生活目标及形成个人理想等方面的教育和影响功能大为削弱。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移向了其他抚养者或代养者,而与此同时这些抚养者或代养者要么年纪大,知识水平与个人能力有限;要么就是同时还要耕种土地、喂养牲畜、洗衣、做饭及照顾自己的孩子,对留守儿童的成长成才教育根本无暇或没有能力顾及。这样农村留守儿童实际上就成了一群“父母双在的孤儿”,少人关心少人问。 2.没有家庭教育作为重要的支撑与后盾,学校教育“独木难支” 勿庸置疑,留守儿童的家庭收入比那些父母均在家务农的农村孩子的家庭收入要高一些,但是经济能力的

26、提高是否就能给留守儿童带来更好的学校教育呢?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容乐观, 他们中的成绩优秀者仅占29%,大多数留守儿童的成绩都处于中等偏下。长时间的亲子分离,缺乏沟通,在学习方面所出现的困难、疑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与疏导,加之代养人文化素质偏低的原因,造成很多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缺乏上进心,老师也很难管教。 3.社会引导偏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价值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小学周围林立的网吧、游戏厅、歌舞厅,对于那些缺乏父母管教的留守儿童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潘多拉魔盒”(15.1%的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课余时间花在网吧等娱乐场所)。一些学习、思想品德等各方面都不错的学生,由于

27、长期没有父母的监督,自觉不自觉地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以致道德和守纪意识滑坡。他们开始逃学、旷课、不交作业,后来沉溺于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甚至于沾染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一旦受到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的唆使,他们就很容易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另外一些留守儿童读书观念淡薄(仅有32%的农村留守儿童认为学习有意义),认为读书无用,自己父母也没读什么书照样天南海北地去挣钱,将来自己一样可以走这条路,于是厌学甚至逃学。新的“读书无用论”在部分农村地区开始抬头。据调查显示农村青少年小升初的人数已大大低于小学人数,14周岁(学龄一般为初中)留守儿童在校率仅为88% ,更为严重的是,每年全国有近200万的农

28、村少年在小学毕业后即走向社会,成为新的低文化素质劳动者。这不仅会严重阻碍孩子今后的成长成才,而且会制约我国农村地区人口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不仅应切实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还应该因材施教: (一) 学校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 1.寄宿制解决留守儿童监护权缺失、教育不完善问题的最有效方法针对上述监护不力的问题,我们认为应以“寄宿制”作为今后的长远发展方向。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讲,寄宿的团体生活可以发挥学校的替代作用来弥补孩子从父母那里缺失的东西。把留守儿童放到学校统一管理,对于保障孩子身心安全,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9、都很有好处。在日常的寄宿生活中应平等对待留守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切忌因为他们缺少监护,行为偏差和学习成绩差就语言歧视或者放任不管。应千方百计从情感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陷,从细微处做起,用心去爱他们!与此同时,学校应与外出务工父母和临时监护人保持联系,及时交换意见,以便于防微杜渐,及时解决问题。 近年来由于农村中小学的大幅撤并和布局的大规模调整,现在一个农村中小学或教学点要覆盖几个甚至几十个村庄,大量的农村小学生不能再在家门口上学,而是要长途跋涉到十里甚至几十里以外的中心小学去念书。单且不说农村留守儿童由于没有专人接送其人身安全缺乏保障,即使对于那些父母均在身边的传统农村家庭的

30、孩子来说,一天三四趟接送孩子仍是家庭的一个不小负担。特别是每逢寒冬腊月或阴天下雨等恶劣天气更是如此。目前农村中小学主要有两种途径解决小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一是“用车接送”,其次是学校实行寄宿制。第一种方法不仅存在严重的道路安全隐患,而且它的费用相对于农村较低的经济收入来说也过于高昂。因此“用车接送”只能作为那些还没有能力马上给孩子提供食宿的农村小学暂时的权宜之计,而“寄宿制”才可以从实质上缓解整个农村中小学生上学难问题。 2.学校引入社会工作者的介入 社会工作以利他主义为指导原则,有着科学的知识体系和一套完备且行之有效的助人方法,其服务对象主要是社会弱势群体。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学校社会工作的出发

31、点是保障他们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权利,目的在提高他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福利状态。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者正是基于这些信仰而有系统的进行社会工作实践,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资源开展多层次、大范围的社会化服务。既可在微观上直接面对留守儿童展开个案性的、精神性的心理疏导服务和各种小组团体活动;也可在宏观上争取政府资金投入,开设农村留守儿童娱乐服务机构,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行使的代理人等。鉴于此,有条件的农村中小学可以引进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为留守儿童提供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 (二)政府和社会热心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教育问题,但它更多的应该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在呼吁学校更加关心留守儿童的同

32、时,也应唤起政府及社会对他们的关爱,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来协调管理、综合解决。 1.依靠政府强力部门,净化学校周围人文氛围 学校社区的文化环境是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因素。鉴于留守儿童还属于未成年人,对于黄色信息、暴力文化等缺乏是非辨别力与抵抗力。因此,要依靠政府强力部门整顿、清理学校社区周围的文化环境污染,依法取缔不健康的黑网吧、黄色电影院、游戏厅,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社区娱乐活动,优化育人环境,让留守儿童在文明、健康的文化氛围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2.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教育保护合力 乡、村基层组织应帮助减轻留守儿童的劳动负担,并对他们的安全提供保障措施。对外出家长长期不回的贫困留守学生要

33、提供经济补助。各类非政府组织应该一如既往地关心农村孩子的成长,除了捐助钱财物品、建设希望小学之外,还应在有利于孩子心理成熟、道德健康发展的新型工作方式方面拓展自己的实践空间,从而使各类非政府组织(NGO)有效地充当起政府和社区之间对留守儿童服务网络的编织者、促进者的角色。 3.创新管理模式,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根据留守儿童缺乏监护与教育滞后的现状,建议那些农村退休老教师和有爱心、有能力的人们担负起为外出打工者教育子女的责任,为双亲外出留守儿童提供家庭式的寄宿制管理,如代理妈妈、代理爸爸等。这样既可以辅导孩子学习,又可以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解决现在留守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

34、的许多现实问题,让外出的家长解除后顾之忧。农村老教师发挥自己的余热,爱心人士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协助解决好留守儿童这个有时代烙印的社会问题。 (三) 家庭强化责任 有的学者认为,留守儿童的问题起因是其父母外出务工,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应从其父母处着手。他们认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要促使其父母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子女的联系,鼓励父母尽量带着子女一起外出。目前,我国城乡二元教育格局尚未完全打破,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市公立中小学还要缴纳高额借读费。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宜鼓励农民工贸然采取家庭化流动的方式来解决其子女的教育和监护问题。对于那些农民工家庭来说他们不仅要承受城市失业、疾病等经济风险,其子女还要承担

35、相当大的教育风险。退一步讲,即使留守儿童跟随父母来到城市,绝大多数也是被迫进入处于城市边缘地带的民工子弟小学接受教育。而现阶段民工子弟小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能力深受质疑!这些学校大多坐落在城市郊区的垃圾堆旁或租借的废弃工矿厂房,场地、硬件设施严重匮乏,师资也东拼西凑,很少具备正规的教师授课资格。学校缺乏切实的监督机制,教学成绩无人考评,办学者也多以赢利为目的来创办民工子弟小学的。至于学生到底能从学校学到什么则不是他们首先要考虑的。很难想象如此质量的学校,如此素质的教学队伍如何承担得起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重任?再说农民工在外生活异常艰难,他们从事的职业是城市人不屑于干的最苦、最脏、最累的工作,经常要

36、全天候务工。即使回到住所与孩子接触的频率也很低,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或精力去照顾孩子。因此我们以为在现阶段与其把农村留守儿童带到城市接受这种不健全、低水准的教育,倒还不如让其留在农村小学享受家乡的正规基础教育。因为那毕竟是规范化的,有教育主管部门随时监控的教育机构。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就可以把孩子留在农村小学而不管不问,父母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有着抚育孩子长大成人的义务。打工父母在外出挣钱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教育孩子成长成才的责任。作为家长应当: 1.协调好打工挣钱和照顾孩子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讲,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对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发展影响比较大。但如果父母中的一方在家则影响小得多,因此在外出务

37、工时,如果孩子已经上学,又没有特别合适的代养人,最好夫妻俩留一个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打工赚钱摆脱贫困无可非议,但如果为了赚钱而放弃对子女的教育,那就本末倒置了,到头来只会陷入“打工为了孩子,最终却毁了孩子”的尴尬境地。 2.强化监护意识,确保家庭教育力量 外出家长要通过电话、书信经常与孩子联系、沟通,每年应抽空回家看看孩子,让孩子感到父母虽在异地,但父母的爱随时陪伴着他们。外出的家长还应经常与学校老师取得联系,掌握孩子的动态,加强孩子教育。家长外出应选择责任心强、有保护能力和精力的临时监护人,并应履行相应的委托手续。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全社会来说,都是义不容辞的

38、责任,这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我国的千秋大业。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资源应相互整合,相互协力,从而构建起面向留守儿童的更为完善的社会育人体系。 课题组成员:王娟(执笔) 沈鑫 孙芹 齐琳 指导老师:王健参考文献:1李秀英.农村“留守儿童”调查与思考J.中国妇运,2004,(10). 2庞文.关爱农村“留守孩”J.社会,2004,(12).3梁胜.关注农村“留守综合症”J.农村视点,2004,(9).4王玉琼,马新丽.留守儿童问题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抽查J.中国统计,2005 .5杨素萍.关注农村留守儿童J.基础教育参考,2004,(7).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

39、览群书的好习惯。B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不能测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C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与分配加工费用所用的完工率都是一致的。C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错 C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C成本报表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C成本分析的首要程序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C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核算。C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般应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而不单独使用。C成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步法。XD当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时,“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借方余额,月末均直接记入该产品的产品成本 中。D定额法是为了简化成本

40、计算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F“废品损失”账户月末没有余额。F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F分步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步骤之间要进行成本结转。()G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错G工资费用就是成本项目。()G归集在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最后均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对J计算计时工资费用,应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J简化的分批法就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J简化分批法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对 J加班加点工资既可能是直接计人费用,又可能是间接计人费用。J接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工业企业的

41、生产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XK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可以修复使用的废品。错K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不管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的废品。P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Q企业的制造费用一定要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Q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医务部门、职工浴室等部门职工的工资,均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 S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全部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S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W完工产品费用等于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费用。对Y“预提费用”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其性质属于资产,实际上是待摊费

42、用。对 Y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支出是费用性支出。XY以应付票据去偿付购买材料的费用,是成本性支出。XY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与原材料在每道工序陆续投入,其完工率的计算方法是完全一致的。Y运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分析,即使随意改变各构成因素的替换顺序,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加总后仍等于指标的总差异,因此更换各因索替换顺序,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Z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对Z直接生产费用就是直接计人费用。XZ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为计列半成品分步法。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账户月末(可能有月末余额/可能有借方余额/可能有贷方余额/可能无月末余额)。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