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 六 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为了提高生产率,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工件上的几个表面,称为复合工步,在工艺文件上复合工步应当作为 。
A.一道工序; B.一个工步; C.一个工位; D.一次安装。
2.安装次数越多,则 。
A.生产率越高; B.精度越高; C.生产率和精度越低。
3.工艺尺寸链中的封闭环是 。
A.加工中能直接控制的尺寸; B.加工中间接保证的尺寸;
C.不能确定的工艺尺寸。
4.工艺基准包括 。
A.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 B.粗基准与精基准;
C.定位基准、装配基准、测量基准。
5.铸铁箱体上φ120H8孔常采用的加工路线是 。
A.粗镗-半精镗-精镗 B.粗镗-半精镗-铰
C.粗镗-半精镗-粗磨 D.粗镗-半精镗-粗磨-精磨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计10分)
1.若零件上几个待加工表面用几把刀同时进行加工,则将这种工步称为 。
2.加工阶段一般可划分为: 、 、 和 。
3.工艺基准是在 、 和 过程中使用的基准。
4.某加工阶段主要是获得高生产率并切除大量多余金属,该加工阶段是
5.精密偶件的装配,在大批大量生产条件下,应采用 装配法。
三、判断题 (每小题2分,共计10分。正确打(√)、错误打(×))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由一系列的工序组成。( )
2.为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要求,一般应选择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
3.工艺尺寸链封闭环的尺寸一般是由加工直接得到的。( )
4.工序余量等于上道工序尺寸与本道工序尺寸之差的绝对值。( )
5.在两个不同的工序中,都使用同一个定位基准,即为基准重合原则。( )
四、简述题 (每小题8分,共计24分)
1.拟定工艺方案,选择精基准时应考虑哪些原则?
2.试简要说明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有哪些?
3.什么是完全互换装配法?什么是统计互换装配法?
五、分析题 (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
1.图示为某箱体零件的零件图及工序图。试在图中指出;
(1)铣削平面2时的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及测量基准;
(2)镗孔4时的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及测量基准。
2 某光轴外圆加工,设计要求为:φ50h5()其外圆加工路线为:粗车—精车—粗磨—精磨。现给出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公差,试计算总余量、毛坯尺寸、工序尺寸,标注工序尺寸公差。(标注时按“入体原则”)
轴外圆加工工序尺寸计算 (mm)
工序名称
工序基本余量
工序经济精度
工序尺寸
工序尺寸标注
精 磨
0.06
h5 ()
粗 磨
0.1
h7 ()
半精车
0.3
h9 ()
粗 车
2.6
h11 ()
毛坯尺寸
±0.5
3. 试分析图中所示零件在结构工艺性上有哪些缺陷?如何改进?
六、计算题 (共计16分)
如图中A、C、D面均已加工,本工序加工B面,设计基准为D面,设计尺寸为8+0.35mm,定位基准为A面,用调整法加工B面,试计算工序尺寸L及公差。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为了提高生产率,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工件上的几个表面,称为复合工步,在工艺文件上复合工步应当作为 B 。
A.一道工序; B.一个工步; C.一个工位; D.一次安装。
2.安装次数越多,则 C 。
A.生产率越高; B.精度越高; C.生产率和精度越低。
3.工艺尺寸链中的封闭环是 B 。
A.加工中能直接控制的尺寸; B.加工中间接保证的尺寸; C.不能确定的工艺尺寸。
4.工艺基准包括 C 。
A.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 B.粗基准与精基准; C.定位基准、装配基准、测量基准。
5.铸铁箱体上φ120H8孔常采用的加工路线是 A 。
A.粗镗-半精镗-精镗 B.粗镗-半精镗-铰
C.粗镗-半精镗-粗磨 D.粗镗-半精镗-粗磨-精磨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计10分〗
1.若零件上几个待加工表面用几把刀同时进行加工,则将这种工步称为 复合工步 。
2.加工阶段一般可划分为: 粗加工 、 半精加工 、 精加工 和光整加工。
3.工艺基准是在 加工、 装配 和 测量 过程中使用的基准。
4.某加工阶段主要是获得高生产率并切除大量多余金属,该加工阶段是 粗加工
5.精密偶件的装配,在大批大量生产条件下,应采用 分组 装配法。
三、判断题 〖每小题2分,共计10分。正确打(√)、错误打(×)〗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由一系列的工序组成。(√)
2.为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要求,一般应选择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3.工艺尺寸链封闭环的尺寸一般是由加工直接得到的。( × )
4.工序余量等于上道工序尺寸与本道工序尺寸之差的绝对值。(√)
5.在两个不同的工序中,都使用同一个定位基准,即为基准重合原则。( × )
四、简述题 〖每小题8分,共计24分〗
1.拟定工艺方案,选择精基准时应考虑哪些原则?
答:精基准的选择原则是:基准重合原则;基准统一原则;自为基准原则;互为基准原则。
2.试简要说明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有哪些?
答:划分加工阶段的实质是把粗、精工序分开。它有利于保证加工质量,有利于及早发现毛坯缺陷,有利于热处理工序的安排,有利于合理地使用设备。
3.什么是完全互换装配法?什么是统计互换装配法?
答:完全互换装配法 就是机械产品装配时,每个参加装配的零件不需要作任何选择、修配和调整,就可以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
统计互换装配法(不完全互换装配法):在绝大多数产品装配时,各组成环不需要挑选、修配和调整,装入后即能达到封闭环的公差要求。但少数产品有出现废品的可能性。
五、分析题 〖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
1.图示为某箱体零件的零件图及工序图。试在图中指出;
(1)铣削平面2时的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及测量基准;
(2)镗孔4时的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及测量基准。
解:(1) 铣削平面2的设计基准是顶平面3;定位基准和测量基准均为底平面1。
(2) 镗孔4时的设计基准为孔5的轴线;定位基准为底平面¨测量基准为孔5的上母线。
2.某光轴外圆加工,设计要求为:φ50h5()其外圆加工路线为:粗车—精车—粗磨—精磨。现给出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公差,试计算总余量、毛坯尺寸、工序尺寸,标注工序尺寸公差。(标注时按“入体原则”)
轴外圆加工工序尺寸计算 (mm)
工序名称
工序基本余量
工序经济精度
工序尺寸
工序尺寸标注
精 磨
0.06
h5 ()
50
φ50
粗 磨
0.1
h7 ()
50+0.06=50.06
φ50.06
半精车
0.3
h9 ()
50.06+0.1=50.16
φ50.16
粗 车
2.6
h11 ()
50.16+0.3=50.46
φ50.46
毛坯尺寸
3.06
±0.5
50.46+2.6=53.06按大于φ53选圆棒料
3. 试分析图中所示零件在结构工艺性上有哪些缺陷?如何改进?
答:两齿轮间无间隙,齿轮加工困难,应留退刀槽。 应避免设置倾斜的加工面
四、 计算题 〖共计16分〗
1.如图中A、C、D面均已加工,本工序加工B面,设计基准为D面,设计尺寸为8+0.35mm,定位基准为A面,用调整法加工B面,试计算工序尺寸L及公差。
A
ES
EI
T
15
0
-0.1
0.1
40
0
-0.15
0.15
33
+0.2
+0.1
0.1
L0
8
+0.35
0
0.35
解:1)确定封闭环及组成环:
因为调整法加工可直接保证的尺寸是L,L0(8+0.35)只能间接保证,所以L0为封闭环,L、L1(15-0.1)为增环,L2(40-0.15)为减环。
2)按极值法计算工序尺寸及工序公差:
L:L0 = L + L1 - L2 ( 8 = L+15 - 40) ∴L== 33mm
ES(L):+0.35 = ES(L)+ 0 -(-0.15)∴ES(L)= +0.20
EI(L):0 = EI(L)+ ( -0.1 ) - 0 ∴EI(L)= +0.10
L =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最新可编辑word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