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3阶段测试题.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832291 上传时间:2024-05-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3阶段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3阶段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 六 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为了提高生产率,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工件上的几个表面,称为复合工步,在工艺文件上复合工步应当作为 。 A.一道工序; B.一个工步; C.一个工位; D.一次安装。 2.安装次数越多,则 。 A.生产率越高; B.精度越高; C.生产率和精度越低。 3.工艺尺寸链中的封闭环是 。 A.加工中能直接控制的尺寸; B.加工中间接保证的尺寸; C.不能确定的工艺尺寸。 4.工艺基准包括 。 A.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 B.粗基准与精基准; C.定位基准、装配基准、测量基准。 5.铸铁箱体上φ120H8孔常采用的加工路线是 。 A.粗镗-半精镗-精镗 B.粗镗-半精镗-铰 C.粗镗-半精镗-粗磨 D.粗镗-半精镗-粗磨-精磨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计10分) 1.若零件上几个待加工表面用几把刀同时进行加工,则将这种工步称为 。 2.加工阶段一般可划分为: 、 、 和 。 3.工艺基准是在 、 和 过程中使用的基准。 4.某加工阶段主要是获得高生产率并切除大量多余金属,该加工阶段是 5.精密偶件的装配,在大批大量生产条件下,应采用 装配法。 三、判断题 (每小题2分,共计10分。正确打(√)、错误打(×))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由一系列的工序组成。( ) 2.为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要求,一般应选择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 3.工艺尺寸链封闭环的尺寸一般是由加工直接得到的。( ) 4.工序余量等于上道工序尺寸与本道工序尺寸之差的绝对值。( ) 5.在两个不同的工序中,都使用同一个定位基准,即为基准重合原则。( ) 四、简述题 (每小题8分,共计24分) 1.拟定工艺方案,选择精基准时应考虑哪些原则? 2.试简要说明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有哪些? 3.什么是完全互换装配法?什么是统计互换装配法? 五、分析题 (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 1.图示为某箱体零件的零件图及工序图。试在图中指出; (1)铣削平面2时的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及测量基准; (2)镗孔4时的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及测量基准。 2 某光轴外圆加工,设计要求为:φ50h5()其外圆加工路线为:粗车—精车—粗磨—精磨。现给出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公差,试计算总余量、毛坯尺寸、工序尺寸,标注工序尺寸公差。(标注时按“入体原则”) 轴外圆加工工序尺寸计算 (mm) 工序名称 工序基本余量 工序经济精度 工序尺寸 工序尺寸标注 精 磨 0.06 h5 () 粗 磨 0.1 h7 () 半精车 0.3 h9 () 粗 车 2.6 h11 () 毛坯尺寸 ±0.5 3. 试分析图中所示零件在结构工艺性上有哪些缺陷?如何改进? 六、计算题 (共计16分) 如图中A、C、D面均已加工,本工序加工B面,设计基准为D面,设计尺寸为8+0.35mm,定位基准为A面,用调整法加工B面,试计算工序尺寸L及公差。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为了提高生产率,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工件上的几个表面,称为复合工步,在工艺文件上复合工步应当作为 B 。 A.一道工序; B.一个工步; C.一个工位; D.一次安装。 2.安装次数越多,则 C 。 A.生产率越高; B.精度越高; C.生产率和精度越低。 3.工艺尺寸链中的封闭环是 B 。 A.加工中能直接控制的尺寸; B.加工中间接保证的尺寸; C.不能确定的工艺尺寸。 4.工艺基准包括 C 。 A.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 B.粗基准与精基准; C.定位基准、装配基准、测量基准。 5.铸铁箱体上φ120H8孔常采用的加工路线是 A 。 A.粗镗-半精镗-精镗 B.粗镗-半精镗-铰 C.粗镗-半精镗-粗磨 D.粗镗-半精镗-粗磨-精磨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计10分〗 1.若零件上几个待加工表面用几把刀同时进行加工,则将这种工步称为 复合工步 。 2.加工阶段一般可划分为: 粗加工 、 半精加工 、 精加工 和光整加工。 3.工艺基准是在 加工、 装配 和 测量 过程中使用的基准。 4.某加工阶段主要是获得高生产率并切除大量多余金属,该加工阶段是 粗加工 5.精密偶件的装配,在大批大量生产条件下,应采用 分组 装配法。 三、判断题 〖每小题2分,共计10分。正确打(√)、错误打(×)〗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由一系列的工序组成。(√) 2.为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要求,一般应选择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3.工艺尺寸链封闭环的尺寸一般是由加工直接得到的。( × ) 4.工序余量等于上道工序尺寸与本道工序尺寸之差的绝对值。(√) 5.在两个不同的工序中,都使用同一个定位基准,即为基准重合原则。( × ) 四、简述题 〖每小题8分,共计24分〗 1.拟定工艺方案,选择精基准时应考虑哪些原则? 答:精基准的选择原则是:基准重合原则;基准统一原则;自为基准原则;互为基准原则。 2.试简要说明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有哪些? 答:划分加工阶段的实质是把粗、精工序分开。它有利于保证加工质量,有利于及早发现毛坯缺陷,有利于热处理工序的安排,有利于合理地使用设备。 3.什么是完全互换装配法?什么是统计互换装配法? 答:完全互换装配法 就是机械产品装配时,每个参加装配的零件不需要作任何选择、修配和调整,就可以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 统计互换装配法(不完全互换装配法):在绝大多数产品装配时,各组成环不需要挑选、修配和调整,装入后即能达到封闭环的公差要求。但少数产品有出现废品的可能性。 五、分析题 〖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 1.图示为某箱体零件的零件图及工序图。试在图中指出; (1)铣削平面2时的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及测量基准; (2)镗孔4时的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及测量基准。 解:(1) 铣削平面2的设计基准是顶平面3;定位基准和测量基准均为底平面1。 (2) 镗孔4时的设计基准为孔5的轴线;定位基准为底平面¨测量基准为孔5的上母线。 2.某光轴外圆加工,设计要求为:φ50h5()其外圆加工路线为:粗车—精车—粗磨—精磨。现给出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公差,试计算总余量、毛坯尺寸、工序尺寸,标注工序尺寸公差。(标注时按“入体原则”) 轴外圆加工工序尺寸计算 (mm) 工序名称 工序基本余量 工序经济精度 工序尺寸 工序尺寸标注 精 磨 0.06 h5 () 50 φ50 粗 磨 0.1 h7 () 50+0.06=50.06 φ50.06 半精车 0.3 h9 () 50.06+0.1=50.16 φ50.16 粗 车 2.6 h11 () 50.16+0.3=50.46 φ50.46 毛坯尺寸 3.06 ±0.5 50.46+2.6=53.06按大于φ53选圆棒料 3. 试分析图中所示零件在结构工艺性上有哪些缺陷?如何改进? 答:两齿轮间无间隙,齿轮加工困难,应留退刀槽。 应避免设置倾斜的加工面 四、 计算题 〖共计16分〗 1.如图中A、C、D面均已加工,本工序加工B面,设计基准为D面,设计尺寸为8+0.35mm,定位基准为A面,用调整法加工B面,试计算工序尺寸L及公差。 A ES EI T 15 0 -0.1 0.1 40 0 -0.15 0.15 33 +0.2 +0.1 0.1 L0 8 +0.35 0 0.35 解:1)确定封闭环及组成环: 因为调整法加工可直接保证的尺寸是L,L0(8+0.35)只能间接保证,所以L0为封闭环,L、L1(15-0.1)为增环,L2(40-0.15)为减环。 2)按极值法计算工序尺寸及工序公差: L:L0 = L + L1 - L2 ( 8 = L+15 - 40) ∴L== 33mm ES(L):+0.35 = ES(L)+ 0 -(-0.15)∴ES(L)= +0.20 EI(L):0 = EI(L)+ ( -0.1 ) - 0 ∴EI(L)= +0.10 L =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最新可编辑word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