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上册课件-24.诗词五首-(共61张PPT).ppt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812657 上传时间:2024-05-09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6.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课件-24.诗词五首-(共61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八年级上册课件-24.诗词五首-(共61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八年级上册课件-24.诗词五首-(共61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八年级上册课件-24.诗词五首-(共61张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八年级上册课件-24.诗词五首-(共61张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4 24 诗词五首诗词五首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诗经起,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界。导入新课导入新课饮饮

2、酒酒陶渊明陶渊明陶渊明陶渊明(365365427427),字元亮,别号),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晚年更名潜潜,卒后亲友私,卒后亲友私谥谥靖节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人。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曾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曾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走上归田之路。在他的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第在他的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第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田园生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田园生活被他用诗高度纯洁化和美化,变成活被他用诗高度纯洁化和美化,变成了痛苦的现实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了

3、痛苦的现实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他的诗表现了一种新的人生观与所。他的诗表现了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走近作者走近作者是以东晋诗人是以东晋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为代表的、通过描写田园自为代表的、通过描写田园自然风光以表达恬淡情怀的诗歌流派。然风光以表达恬淡情怀的诗歌流派。一般地说,田园诗人都以自然风光、田园景色及一般地说,田园诗人都以自然风光、田园景色及乡村生活为诗歌的表现对象,抒发诗人对大自然乡村生活为诗歌的表现对象,抒发诗人对大自然的

4、热爱之情,对回归自然和恬静古朴生活的向往,的热爱之情,对回归自然和恬静古朴生活的向往,并由此折射出诗人不慕名利的旷达心境和对社会并由此折射出诗人不慕名利的旷达心境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懑心情。在艺术手法上,崇尚平淡充实,现实的愤懑心情。在艺术手法上,崇尚平淡充实,追求朴素自然。追求朴素自然。田园诗派田园诗派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合称为“陶谢陶谢”。共写饮酒诗共写饮酒诗2020首,这里选的是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其中的第五首第五首。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此诗写作时

5、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20年年(417(417年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神生活。陶渊明在晚年还写出了著名的散文陶渊明在晚年还写出了著名的散文桃花源记并诗桃花源记并诗,营造了一个乌,营造了一个乌托邦社会。托邦社会。背景介绍背景介绍第第一一层层为为前前四四句句,写写“心心远远地地自自偏偏”的的道道理理。此此四四句句平平中中见见奇奇,貌貌似似

6、实实写写,却却是是虚虚写写,由由虚虚处处见见意,实是写自己的心里感受和处世的哲理。意,实是写自己的心里感受和处世的哲理。本诗结构:可分为三层:本诗结构:可分为三层:第第二二层层为为中中间间四四句句,描描写写了了幽幽静静雅雅致致的的自自然然景景物物及及悠悠然然自自得得的的心心神神情情态态,寄寄托托了了深深厚厚的的意意蕴蕴,创创造了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造了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第第三三层层为为最最后后两两句句,以以含含而而不不露露的的手手法法,提提示示“真意真意”,点题作结。,点题作结。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得的归

7、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诗歌主题诗歌主题课文研讨课文研讨: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为何“而无车马喧而无车马喧”呢?呢?这里的这里的“车马喧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

8、而应指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财富、荣誉之类了。理解意象理解意象:是指诗词中有些艺术形象在被成功地使用过一次是指诗词中有些艺术形象在被成功地使用过一次以后,后来的诗人反复运用,并逐渐约定俗成,以后,后来的诗人反复运用,并逐渐约定俗成,使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使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诗词中的意象,不胜枚举,比如诗词中的意象,不胜枚举,比如“菊花菊花”是一个关乎是一个关乎“隐

9、隐逸者逸者”的意象;的意象;“杨柳杨柳”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白云白云”是关乎是关乎“思友思友”的意象;的意象;“明月明月”是一个是一个“思乡思乡”、“思人思人”的意象;的意象;“杜鹃杜鹃”,因其叫声凄厉,又其声如言,因其叫声凄厉,又其声如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最终成为一个关乎,最终成为一个关乎“思归思归”的意象。的意象。“悠然见南山悠然见南山”的的“见见”有的版本作有的版本作“望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见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是说“望望”是有意识的

10、注视,是有意识的注视,“见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见”正正符合作者符合作者“悠然悠然”的情趣,用的情趣,用“望望”就缺乏就缺乏“悠然悠然”之情味了。所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如何理解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这两句的诗意?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此种真谛用

11、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它既提示了整首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它既提示了整首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思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思路路引回到形象,值得去体会、咀嚼。引回到形象,值得去体会、咀嚼。陶渊明在这首诗中表现的陶渊明在这首诗中表现的“真意真意”即自然之趣,既即自然之趣,既表现为山水田园的具体表现为山水田园的具体“自然自然”,也是诗人主观精,也是诗人主观精神的抽象神的抽象“自然自然”。在这里,山水田园的描写不仅。在这里,山水田园的描写不仅仅是当作表现诗人心灵仅是当作表现诗人心灵“自然自然”的背景而存在;两的背景而存在;两者在诗中是浑融混一的。这种

12、者在诗中是浑融混一的。这种“意与境浑意与境浑”的艺术的艺术境界,乃是现实与理想的统一,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境界,乃是现实与理想的统一,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有限与无限的统一,它能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有限与无限的统一,它能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殊艺术效果。殊艺术效果。v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作简要评析。1 1、2 2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

13、,所以用一“而而”字作字作坚决地转折。坚决地转折。3 3、4 4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远是在“人境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中独享安闲的缘由。5 58 8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中自有“悠然悠然”的心境。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活的由衷喜爱。当堂小练习:当堂小练习:春春 望望唐杜甫杜甫杜甫(712712770770),字),字子美,

14、自号少陵野老,盛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唐大诗人,号称“诗圣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公元公元755755年安史之乱爆年安史之乱爆发。756756年年诗人杜甫得知唐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宗而

15、来,想要再有一番作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至长安,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的生活。这时的首的首都都长安已被安已被抢掠一空,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存亡未卜。第二年(未卜。第二年(757757年)暮春,春回大地,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人的痛苦和伤感。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首感时恨恨别、忧国思国思亲的五言律的五言律诗-春望春望。唐唐唐唐 杜杜杜杜甫甫甫甫春春 望望国

16、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溅(溅()抵(抵()搔(搔()浑(浑()胜(胜()簪(簪()jiji n n溅落溅落dd值值soso挠挠znznshngshng能够承受能够承受一种束发的首饰一种束发的首饰读准下面的字,并理解它的含义读准下面的字,并理解它的含义简直简直h h n n释释文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京城虽然沦陷了,但山河依旧在,长京城虽然沦陷了,但山河依旧在,长安城春意盎然,草木仍然茂盛如昔。安城春

17、意盎然,草木仍然茂盛如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伤时事,看着繁华春花,也不禁伤感伤时事,看着繁华春花,也不禁伤心落泪,怨恨离别,纵使听见春鸟鸣心落泪,怨恨离别,纵使听见春鸟鸣叫,也令人心里懦懦不安。叫,也令人心里懦懦不安。烽火烽火连连三月,家三月,家书书抵万金。抵万金。战战火接火接连连三月不熄,此三月不熄,此时时一封家一封家书书就就可抵上万金啊!可抵上万金啊!_白白头头搔更短,搔更短,浑浑欲不欲不胜胜簪。簪。头头上的白上的白发严发严重脱落,重脱落,简简直就要插不直就要插不上玉簪了。上玉簪了。【诗歌注释】【诗歌注释】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

18、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身在异乡音讯难得,家信抵值万金。身在异乡音讯难得,家信抵值万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国国破破山山河河在在,城城春春草草木木深深。感感时时花花溅溅泪泪,恨恨别别鸟鸟惊惊心心。烽烽火火连连三三月月,家家书书抵抵万万金金。白白头头

19、搔搔更更短短,浑浑欲欲不不胜胜簪簪。讲授新课讲授新课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试作简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试作简要分析。要分析。“国国”是是指指都都城城,即即长长安安-是是政政治治、经经济济、文文化化的的中中心心,其其繁繁华华热热闹闹可可以以想想见见。但但是是,目目前前的的长长安安,惟惟有有山山河河存存在在,这这不不就就意意味味着着过过去去的的繁繁华华都都城城已已被被叛叛军军糟糟蹋蹋殆殆尽尽,剩剩下下的的只只有有山山山山水水水水了了吗吗?春春天天来来了了

20、,城城里里到到处处都都是是“草草木木深深”,不不就就意意味味着着人人烟烟稀稀少少才才让让草木丛生吗草木丛生吗?2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两句,课本注解为课本注解为: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的鸟鸣都害怕。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两种解释虽有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两种解释虽有区别,但精神

21、是相通的。体会一下作者区别,但精神是相通的。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两种解释,一是触景生情,一是两种解释,一是触景生情,一是移情于物,并无本质区别。移情于物,并无本质区别。诗歌诗歌主旨主旨:国都残破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挂念,这首国都残破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挂念,这首诗能反映当时的民心,使读者有更深的诗能反映当时的民心,使读者有更深的体会。体会。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李贺李贺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

22、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一、作者简介一、作者简介李贺(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昌谷人。字人,汉族,河南昌谷人。字 ,世称李长吉、鬼才,世称李长吉、鬼才,有有 称等,与称等,与 三三人并称唐代人并称唐代“三李三李”。体貌细瘦体貌细瘦,巨鼻巨鼻,通眉通眉,长指爪长指爪。因仕途失意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外出时背一破囊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得句即写投囊中,暮暮归足成诗篇归足成诗篇。一生愁苦多病,仅。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

23、27岁卒。岁卒。李贺是中唐李贺是中唐 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诗鬼诗鬼 ”长吉长吉浪漫主义浪漫主义 李白、李商隐李白、李商隐二、写作背景二、写作背景 李贺生活的时代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藩镇叛乱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从有关战争。从有关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平定藩镇叛乱镇叛乱的战争。的战争。当时是元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和二年,公元807807年。李贺年。李贺当时仅当时仅1717岁。岁。黑云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

24、金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开。敌军似似乌云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阳光照射在在鱼鳞一般的一般的铠甲上,金光甲上,金光闪闪。“黑云压城城欲摧黑云压城城欲摧”,点明了战争的危急形势点明了战争的危急形势敌人兵临城下,大军压境,有如乌云重重压下敌人兵临城下,大军压境,有如乌云重重压下想要把城墙摧垮。极力想要把城墙摧垮。极力渲染了大军压境的紧张渲染了大军压境的紧张气氛。气氛。诗人运用诗人运用比喻和夸张比喻和夸张,描写鏖战之前敌我双方,描写鏖战之前敌我双方的军威和声势。同时,这的军威和声势。同时,这“黑云黑云”与与“金鳞金鳞”形成形成鲜明的对比鲜明的对比,相互映衬。,相互映衬

25、。角声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号角的声音在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得如紫色。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和悲壮。半卷半卷红旗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深夜里,部深夜里,部队行行进在易水河在易水河边,寒,寒风卷卷动着着红旗。旗。浓霜湿透了鼓皮,低沉的鼓声在四周霜湿透了鼓皮,低沉的鼓声在四周回回荡。“半卷红旗半卷红旗”是从侧面描写战况的景象,诗是从侧面描写战况的景象,诗人写这个景象是要表现一方面是风势很大,

26、人写这个景象是要表现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中中“半卷红旗半卷红旗”的作用。的作用。“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中的中的“起起”字能否改为字能否改为“响响”?试具体?试具体分析用哪个更好。分析用哪个更好。不能。不能。“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一联,表现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一联,表现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

27、,声音低回沉重。声音低回沉重。“响响”字着重强调声音的大字着重强调声音的大小,而小,而“起起”字更具有动态,鼓面不起,声字更具有动态,鼓面不起,声音就沉重低回。音就沉重低回。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君死。为了了报答国君的答国君的赏赐和厚和厚爱,手操宝,手操宝剑甘愿甘愿为国血国血战到死!到死!诗中写危城守将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诗中写危城守将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立志报效国家的壮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立志报效国家的壮志。志。请说说作者引用请说说作者引用“黄金台黄金台”这个典故的这个典故的用意。用意。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

28、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时值青年的,同时也反映了时值青年的诗人已经诗人已经立下了报效国家的壮志。立下了报效国家的壮志。首首联 写景叙事,渲染兵写景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城下的紧张气氛和气氛和危急形危急形势。后句写守城将士。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以待,借日光显示守示守军威武雄壮。威武雄壮。颔联 分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斗的残酷。颈联 写部写部队

29、黑夜行黑夜行军和投入和投入战斗。斗。尾尾联 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效国家的决心。全全诗写了写了三个画面三个画面:一个:一个白天白天,表,表现官官军戒戒备森森严;一个在;一个在黄昏黄昏前,表前,表现刻苦刻苦练兵;兵;一个在一个在半夜半夜,写官,写官军出其不意地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人。主主题:这首首诗描写并歌描写并歌颂了守城将士了守城将士誓死誓死报国国的决心。的决心。这首诗可以说是用奇异的色彩组成的,黑云、这首诗可以说是用奇异的色彩组成的,黑云、甲光、金鳞、燕脂、夜紫、红旗、玉龙,一甲光、金鳞、燕脂、夜紫、红旗、玉龙,一系列系列变幻莫测的光和色变幻莫测的光和色组成

30、了这幅战场的图组成了这幅战场的图画。这不仅从色彩上描绘出鲜明如画的战场画。这不仅从色彩上描绘出鲜明如画的战场景物和景物和紧张激烈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也加浓加重了的战斗氛围,也加浓加重了战场战场悲壮悲壮的色调,有力地烘托出人物壮怀激的色调,有力地烘托出人物壮怀激烈的烈的爱国爱国感情。感情。请谈一谈这首诗的色彩表现艺术。请谈一谈这首诗的色彩表现艺术。杜杜 牧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名相杜佑孙。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名相杜佑孙。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舍人,世称世称“

31、杜舍人杜舍人”。为人刚直,不逢迎。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学创作有多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尤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长于七绝,人称人称“小杜小杜”,以别于杜甫。,以别于杜甫。与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小李杜”。他的古体诗。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唐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唐诗歌趋于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诗歌趋于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以

32、济世之才自负,注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以济世之才自负,注曹操所定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十三篇。有十三篇。有樊川文樊川文集集。赤壁赤壁 折戟沉沙折戟沉沙铁未未销,自将磨洗自将磨洗认前朝。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雀春深锁二二乔。赤壁赤壁折戟沉沙折戟沉沙/铁铁/未销,未销,自将磨洗自将磨洗/认认/前朝。前朝。东风东风/不与不与/周郎便,周郎便,铜雀铜雀/春深春深/锁二乔。锁二乔。折戟沉沙折戟沉沙铁未未销,自将磨洗自将磨洗认前朝。前朝。折断的折断的铁戟沉在江底戟沉在江底积沙中沙中还没有没有锈蚀,拿,拿来磨光洗来磨光洗净还能能认出他属于出他属于过去的朝代。去的朝代。折戟:折断的折戟:折

33、断的铁戟。戟,古代兵器。戟。戟,古代兵器。销:锈蚀。将:拿起。将:拿起。磨洗:磨光洗磨洗:磨光洗净。认前朝:前朝:认出戟是出戟是东吴破曹吴破曹时的的遗物。物。东风不与周郎便,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雀春深锁二二乔。倘若倘若东风不不给周瑜火攻曹周瑜火攻曹军的方便,那么的方便,那么大大乔和小和小乔这两个两个 绝代美人,就会被曹操代美人,就会被曹操抓走抓走锁进铜雀台。雀台。东风:赤壁之:赤壁之战以火攻,以火攻,时值东南南风大作,大作,火乘火乘风势,尽,尽烧北船。北船。周郎:指周瑜,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呼周郎。后即有才名,人呼周郎。后任吴任吴军大都督。大都督。品析品析诗的前两

34、句借折戟的前两句借折戟这一一历史史遗物物引引发对前朝人物的和事件的慨前朝人物的和事件的慨叹,这是交代是交代兴感之由。感之由。后两句后两句议论,提出假使不是,提出假使不是“东风”帮了周瑜的忙,那么帮了周瑜的忙,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史形式将完全改形式将完全改观。诗人在感人在感叹历史上英雄成名机遇的同史上英雄成名机遇的同时,也在慨,也在慨叹自己生不逢自己生不逢时,政治抱,政治抱负不能施展。不能施展。诗作主作主题 这是一首咏史是一首咏史诗。诗人人见解独到,解独到,不以成不以成败论英雄,把赤壁之英雄,把赤壁之战的的 胜利利归于于东风的帮助,把周瑜的的帮助,把周瑜的 成功成功归为偶然机

35、遇,其偶然机遇,其观点不同与史家的点不同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在于自,其用意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吐露知兵,借史事吐露心中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心中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兴感之由兴感之由感慨咏叹感慨咏叹未销蚀的铁戟未销蚀的铁戟是前朝之物是前朝之物若非东风之便若非东风之便历史将会改写历史将会改写表现英雄无用武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之气告诫统治者不要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有侥幸心理【简析简析】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物起兴,慨

36、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巧,点染用功。渔家傲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海雾天接云涛连海雾作者简介作者简介1084年年1155年,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年,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千古第一才女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生活优裕。其父李

37、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提出词“别是一家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

38、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魂归帝所。闻天语,殷(yn)勤问我归何处。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我报路长嗟(ji)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品读全词品读全词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晨雾蒙蒙笼云涛。

39、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归宿何处请相告。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天空,云涛叠涌连着流动的晓天空,云涛叠涌连着流动的晓雾晨曦,银河在斜转星星点点雾晨曦,银河在斜转星星点点如千帆荡移。仿佛间梦魂飘飞如千帆荡移。仿佛间梦

40、魂飘飞琼楼玉宇。像从很远的地方传琼楼玉宇。像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天帝缥缈的话语,天帝殷勤来天帝缥缈的话语,天帝殷勤问:你想要归向何处?问:你想要归向何处?我回答说:人生的路太漫长黄我回答说:人生的路太漫长黄昏日落已近低迷,苦心学诗可昏日落已近低迷,苦心学诗可叹志事难酬徒自由惊骇世人的叹志事难酬徒自由惊骇世人的诗句。只愿乘九万里雄风如大诗句。只愿乘九万里雄风如大鹏远飞高举。长风啊不要匆匆鹏远飞高举。长风啊不要匆匆停住,请一气鼓荡将我的一叶停住,请一气鼓荡将我的一叶轻舟吹往蓬莱仙山去。轻舟吹往蓬莱仙山去。诗意解析诗意解析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什么?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什么?1.1.天接云涛连海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41、。看到了天接云涛连海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看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精读赏析精读赏析2.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看到了天帝归何处。看到了天帝。3.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还看到了自己回答天帝的垂问句。还看到了自己回答天帝的垂问二,作者既然有这样的苦衷,她希望怎样解二,作者既然有这样的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脱呢?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吹取三山去作者为什么梦想回三山去?是否由于消积的作者为什么梦想回三山去?是否由于消积的游仙思想在做

42、怪?游仙思想在做怪?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寂和痛苦。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寂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孤独,寂寞的现实。课堂小结课堂小结这首词,梦归是关键,全词写梦这首词,梦归是关键,全词写梦境,笼罩了一层浪漫主义色彩。境,笼罩了一层浪漫主义色彩。在风格上走豪放一路,为我们创在风格上走豪放一路,为我们创造了开阔的意境。梁启超评价这造了开阔的意境。梁启超评价这首词说:首词说:“此绝是苏辛派,不类此绝是苏辛派,不类漱玉集语漱玉集语最美不过中国词最美不过中国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