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昭通市昭阳区永丰镇绿荫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昭阳区永丰镇绿荫村民委员会二一二年五月 37 目 录1 总 论11.1项目概况11.2研究结论22 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42.1项目背景4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3 需求分析和建设规模73.1需求分析73.2建设内容及规模144 项目建设条件184.1项目选址184.2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184.3自然条件184.4供水、供电及交通条件184.5防洪错误!未定义书签。4.6 建筑材料错误!未定义书签。5 项目建设方案195.1总平面布置195.2建筑与结构205.3景观环境和绿化205.4供配电及弱电系统215.5
2、给排水及消防235.6暖通及空调246 环境保护266.1环境现状266.2项目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266.3综合治理及措施267 节 能287.1电气节能措施287.2节水措施288 项目实施计划与工程招标计划298.1项目实施计划298.2工程招标计划299 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309.1组织机构309.2人员来源309.3人员培训3010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3110.1投资估算3110.2资金来源3211 社会评价3312 结论和建议3412.1结论3410.2建议351 总 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昭通市昭阳区永丰镇绿荫村委会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1.2建设和运营单位(1)
3、建设单位:昭通市昭阳区永丰镇绿荫村委会;(2)运营单位:昭通市昭阳区永丰镇绿荫村委会;1.1.3建设地点昭通市昭阳区永丰镇绿荫村委会。1.1.4研究工作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9 号;(3)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6 号;(4)关于对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097 号; (5)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民政局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15年);(6)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社区老年人日间昭料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43-2010); (7)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
4、料。1.1.6研究范围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行业规程、规范,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社会需求、建设规模、建设内外部条件,项目总体规划方案及公用工程、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投资估算等进行全面的论证和研究。1.1.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建筑占地面积(2亩)m21334建筑基底面积m2403.8总建筑面积m21200建筑密度%32.1容积率%0.95绿化用地面积m2378.82.绿地率%30.1道路广场面积m24761.2研究结论1.2.1结论我国老年人照料服务体系坚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方向建立完善。社区照料为依托。社区作为一定地域范围内人
5、们结成的生活共同体,对于满足老年人物质文化需求、情感心理需求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长期的实践中,发达国家趋向以社区照料取代大规模的机构养老。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社区在养老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社区照料功能主要体现为两种方式:一是将一些为老年人服务的场所、设施建在社区,贴近老年人生活,便于他们走出家门,走人社区,接受日间照料和健康指导等服务,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包括文体娱乐、老年互助服务等;二是为不能或不愿出门的老人,主要是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上门提供保洁、送饭、洗澡等日常生活照料和护理,设立家庭病床开展治疗、康复等服务,建立定期或不定期问候制度,提供紧急救援和安全保障服务,使
6、社区成为居家养老的支撑基础。绿荫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的实施,可以容纳100位老年人的日托,可以覆盖本社区1500多老年人的上门服务。为当地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托。项目是可行的。2 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背景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福利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国推进了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原有的养老服务模式在不断变革中求生存,同时,各种新的养老服务形式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机制”。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展改革委、
7、民政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分别指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要在城市社区基本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养老服务业”作为一个专门用语被明确提出来,并把它表述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养老服务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居家养老,一类是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在打破传统的仅由子女、亲戚照顾老人或老人自理的固有模式,引入了社区福利服务的新形式。以家庭为依托,以社区化、社会化服务为补充,既满足了老人居家养老的传统观念的需求,又实现了由社区
8、提供帮助以及各种服务,是一种较为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居家养老模式的新发展。绿荫村位于昭通西部城郊结合部,距市中心6公里,昭鲁快捷通道贯穿其中,交通便利。绿荫村下辖28个社,8518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703人。总面积9.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757亩,山林8520亩。系老一辈历史名人龙云、卢汉故乡,素有“龙卢故里”之称。人文文化,历史积淀厚重。绿荫村自去年以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现已成立荷花种植合作社,今年已种植荷花面积近3500亩,为昭通市旅游胜地。随着昭鲁经济一体圈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绿荫村区位优势越加明显,即将呈现新农村建设的崭新面貌。加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养
9、老服务“以社区服务为依托”这一政策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构建养老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绿荫村“两委”针对目前老年人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整体上较为薄弱,设施缺乏,已有设施则存在面积小、功能单一、服务水平低等突出问题。决定积极争取资金建设绿荫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设施的完善,人口的平均寿命大幅度提高,老龄阶段人口在整个人口中的比重逐年增大,“白发浪潮”日益临近;另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家庭中子女人数大为减少,大家庭逐渐小型化。根据国务院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预测,预计绿荫村“十一五”期间
10、老龄人口年均增长1000人左右,将达到2500人,现有的乡镇敬老院、养老院无论是规模、条件还是服务水平,都不能满足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要。人口老化已逐渐受到全县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养老已是大势所趋,为老年人建设一个集住宿、医疗、保健、康复、学习、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公寓已成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曾经为国家、社会和家庭做出过贡献,其晚年生活应当得到切实保障。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建立完善老年保障事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需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对促进家庭和睦、人际关系融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
11、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同时,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能够有效提高包括广大老年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相关行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符合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3 需求分析和建设规模3.1需求分析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步伐,我国老龄事业走过艰难发展历程,老龄工作实现了新的历史性跨越。如今,老龄工作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老龄事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机构的建立和老龄政策体系的完善,标志着我国的老龄事业步入了正确的轨道,开始走向新的起点。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
12、历史。党中央、国务院始终牵挂着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奉献毕生精力的老年人,始终牵挂着关系亿万老年人切身利益的老龄事业。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包括老干部、老专家、老退伍军人、老知识分子在内的老龄工作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实践,为老龄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对老龄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安排。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国人口寿命普遍提高,老年人比重日益增长,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我国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同时,人口老龄化也给家庭结构和社会生活带来新的变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对于这样一个重
13、大的社会问题,全国上下都要有充分的认识,并积极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老龄机构建设,1999年成立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目前全国已基本建立起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盟)、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村(居)民委员会有专人负责老龄工作,初步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工作网络。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意见、关于
14、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法规文件。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计出台228部与老龄工作相关的法规文件,内容涵盖了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机构建设、老年人优待、老年人权益保障、养老服务等方方面面,形成较为完善的老龄政策体系,为老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遵循。老龄政策从无到有,在探索中逐步建立,在创新中不断完善,使老龄事业逐步走上正规化、法制化轨道。生存,是人生第一要义。社会保障是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健全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前提。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60岁
15、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3%。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空巢老年人比例已经达到56.1%。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人,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障提出严峻挑战。国家着力构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从制度上解决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1992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16.8亿元,而到2010年,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参保人数和基金规模持续增长,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3420亿元。“十一五”期间,全国最低生活保障由3059万人增加到7525万人。全国农村五保供养由300万人增加到556万人
16、。享受高龄补贴的老人由233.5万人增加到576.4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数由1.79亿增加到8.36亿,中央财政就此补助增加到399亿元。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由6亿增加到110亿元。2010年全国有5700多万65岁以上老年人接受免费健康检查并建立了健康档案。与此同时,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和老年人优待工作,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顾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保障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之路。到2010年末,全国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9904个,床位314.9万张,收养老年人242.6万人。全国
17、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共4344万人。在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各地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应时而生。老年人维权工作机制不断建立健全,到2010年末,全国共建立各级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18295个,老年维权协调组织达83216个。继续实施“金晖行动”等志愿服务,全国首个“敬老月”活动期间,各地共组织开展各类为老志愿服务行动3200万人次,惠及8000多万老年人。1982年老龄问题维也纳国际行动计划强调:各国政府应当为老年人参与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便利。我国政府对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高度重视,强调尊重他们的优良品德,积极创造条件,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充分融入社会,继续参与社会发展。
18、老年人成为了基层社会事务的重要参与力量,他们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热情倾注到社区公共事务上,积极配合村(居)委会,承担了社区环境治理、治安巡逻、移风易俗、文明风尚宣传、邻里纠纷调解、关心教育下一代等方面的大量工作,为和谐社区和新农村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全国老龄办与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了“迎世博、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到2010年末,全国共有各级老年人协会40多万个,参加人数4389万人,其中村(居)老年人协会335480个,乡(镇、街道)老年人协会30413个,市(县)级老年人协会6672个。此外,其他各类
19、老年社团组织共有37193个,参加人数456万人。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从2003年发起的“银龄行动”,如今已扩展至全国,累计参加的老年志愿者达300万人次,受益群众2亿多人次,创造经济价值50多亿元。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我国老龄机构积极参与老龄问题国际交流与合作,主动地融入国际社会,促进了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提升了老年人的国际影响力。中国先后加入了国际老年学学会、国际第三年龄大学协会、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国际老龄联合会、国际老龄协会、国际助老会等6个国际性老龄组织。先后多次派团参加国际老龄组织会议,并主办了联合国亚太经社会“98北京老龄问题地区研讨会”、第八届亚洲大洋洲地区老年学和老年医
20、学大会,中国老龄协会、地方老龄工作部门和老龄科研单位,完成了一系列国际性和地区性老龄问题科研项目。“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发展老龄事业的重要性和紧
21、迫性,充分利用当前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抚养比较低的有利时机,着力解决老龄工作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物质、精神、服务、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打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基础。我国十二五期间老龄服务的主要任务:1.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和社区(村)三级服务网络,城市街道和社区基本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80%以上的乡镇和5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老龄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做好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培育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中介组织,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鼓励社会服务企业发挥
22、自身优势,开发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模式。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并将养老服务特别是居家老年护理服务作为重点发展任务。积极拓展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实现从基本生活照料向医疗健康、辅具配置、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紧急救援等方面延伸。2.大力发展社区照料服务。把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星光老年之家、互助式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设施,纳入小区配套建设规划。本着就近、就便和实用的原则,开展全托、日托、临托等多种形式的老年社区照料服务。我省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要任务:1、发展养老服务业机构。养老服务机构是指为老年人提供住养、生活护理、医疗康复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到2015年,全省新增养老服务床位
23、14万张,其中:新建和改扩建国办县级福利院(福利中心)100所,新增床位1万张,新建国办示范性养老机构20所,新增床位10000张,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敬老院1000所,新增床位11万张,通过政策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新增床位1万张。2、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是指建在社区,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服务的设施。到2015年,全省城市街道、社区都应建有一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全省乡镇、农村中心社区建有一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或老年人活动服务场所。完善现有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星光老年之家”等为老年人服务的功能,不断拓展服务项目。各部门、各
24、单位设在街道、乡镇和社区的各类生活服务和文化体育设施要向老年人开放,满足老年人需求。3、推进养老服务业管理规范化。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政策规定和行业标准要求,省民政厅要会同老龄工作等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我省养老服务业管理办法、服务标准、收费政策。各省民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服务行为监督和服务质量评估,逐步规范养老服务行业管理。加强社会福利行业协会工作,强化行业自律和自我管理。加强对养老机构入住对象资格审查和对国办养老机构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对民办养老机构财政补助条件等方面的评估、评审和检查,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4、培育养老服务队伍。按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组织开展养老服务人员培训,提高职业道德
25、、服务意识和业务技能水平。通过开展养老护理等相关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到2015年,全省养老机构院长持证上岗率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均达到100%。积极指导、发展志愿者队伍,探索建立义工服务时间储备制等互助服务制度。鼓励在省属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为养老服务业发展培养专门人才,不断提高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5、壮大养老服务产业。要按照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要求,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来资本等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投资老年生活服务、医疗康复、教育娱乐、老年用品、休闲旅游等养老服务产业,鼓励和支持金融保险行业为
26、养老服务业提供相关服务。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我国的老龄事业前途辉煌。3.2建设内容及规模3.2.1建设内容绿荫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房屋建筑及建筑设备、场地和基本装备。(1)房屋建筑根据老年人日间照料的需要设置老年人的生活服务、保健康复、娱乐及辅助用房。其中:老年人生活服务用房包括休息室、沐浴间(含理发室)和餐厅(含配餐间),老年人保健康复用房包括医疗保健室、康复训练室和心理疏导室,老年人娱乐用房包括阅览室(含书画室)、网络室和多功能活动室;辅助用房包括办公室、厨房、洗衣房、公共卫生间和其他用房(含库房等);(2)建筑设备包括供电、给排水、采暖通风、通讯、消防和
27、网络等设备; (3)场地包括道路、停车、绿化和室外活动等场地。(4)基本装备包括生活服务、保健康复、娱乐、安防等相关设备和必要的交通工具等共125台套。设备清单详见表31。表31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装备配置表设备种类具体设备单位数 量生活服务床位张100洗澡专用椅凳张10轮椅张5呼叫器个15保健康复按摩床/椅张10平衡杠、肋木、扶梯手指训练器、股四头肌训练器、训练垫套1血压计、听诊器个5娱乐电视机、投影仪、播放设备套3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台20安防监控设备套1定位设备套1摄录像机台13.2.2建设规模绿荫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按照日托老年人日托数100人的服务能力确定建设规模。项目总占地面积2亩
28、(1334m2),建筑面积1200m2,其中,老年人生活服务用房513 m2,老年人保健康复用房139 m2,老年人娱乐用房216 m2;辅助用房332m2。各类用房建筑面积详见表32。表32 各类用房建筑面积表用房名称建筑面积(m2)使用面积(m2)占比老年人用房生活服务用房休息室369240沐浴间(含理发室)5536餐厅(含配餐间)8958小计51333442.8%保健康复用房医疗保健室5536康复训练室5939心理疏导室2519小计1399412%娱乐用房阅览室(含书画室)7348网络室3522多功能活动室10870小计21614018%辅助用房办公室4528厨房181120洗衣房281
29、8公共卫生间4528其他用房3318小计33221227.2%合 计1200780100%4 项目建设条件4.1项目选址根据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性质和任务,其建设项目在选址时要综合考虑人口分布、市政条件和周边环境等因素,经过多方比选,绿荫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选址龙氏家祠附内。建设场地为集镇建设用地。选址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并能满足服务对象相对集中,交通便利,供电、给排水、通讯等市政条件较好;临近医疗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安静,与高噪声、污染源的防护距离符合有关安全卫生规定等条件。方便群众,便于开展服务。4.2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绿荫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选址在绿荫村委会簸箕湾新区龙氏
30、家祠附近。建设场地为集镇建设用地,地势平坦,现已完成三通一平。4.3自然条件4.3.1气候条件绿荫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湿热多雨,夏热冬寒。4.3.2地质条件用地范围内地质多为页岩风化而成的红壤土和黄壤土,建设场地工程地质状况待勘探后确定。4.4供水、供电及交通条件绿荫村建有自来水池,供水条件较好。全镇有高压电网覆盖,由新民110KV变电站供电,水源、电力充裕。其市政供水、排水管网及供电线路均可就近接入。项目所在地交通十分便利。5 项目建设方案5.1总平面布置5.1.1总体布局的原则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应根据日托老年人的特点和各项设施的功能要求,进行合理布局,分区设置。5
31、.1.2规划布局原则 建筑标准应根据日托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服务流程,结合经济水平和地域条件合理确定,主要建筑的结构型式应考虑使用的灵活性并留有扩建、改造的余地。建筑设计应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等规范、标准的要求和规定。房屋建筑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抗震设防标准应为重点设防类。消防设施的配置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其建筑防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老年人休息室以每间容纳46人为宜,室内通道和床(椅)距应满足轮椅进出及日常照料的需要。老年人休息室内设卫生间,其地面应满足易清洗和防滑的要求。老年人用房门净宽不应小于90cm,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80cm。
32、老年人用房应保证充足的日照和良好的通风,充分利用天然采光,窗地比不应低于1:6。建筑外观应做到色调温馨、简洁大方、自然和谐、统一标识;室内装修应符合无障碍、卫生、环保和温馨的要求,并按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供电设施应符合设备和照明用电负荷的要求,并宜配置应急电源设备。有给排水设施,并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其生活服务用房应具有热水供应系统,并配置洗涤、沐浴等设施。设置空调设备,并有通风换气装置。根据网络服务和信息化管理的需要,敷设线路,预留接口。5.1.3道路交通道路布置应结合现状自然地形,合理组织交通。周边设露天停车场共8个泊位,以供临时停车。5.2建筑与结构5.2.1建筑设计建筑设
33、计以完整的形态和建筑群的组合来起到强烈的视觉效果,建筑风格为现代建筑,建筑形象大方、活泼,具有浓烈的现代气息,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5.2.2结构设计房屋建筑的结构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5.3景观环境和绿化5.3.1景观环境该项目的景观环境应与周围的山体绿地以及水面等结合起来,形成各种集会空间、驻留空间、活动空间、观景空间和通行空间。5.3.2绿化绿化以保留的大片自然山体和水面为依托,以广场绿地为重点,以绿圈和道路绿化为绿带,形成“点上成景、景景各异、线上成荫、荫景相依、面上成林、林荫一片”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周边丘陵山体,拟适时进行配套绿化,多种植五针松、樟树、桂花、楠竹等常绿植物和
34、彩叶林木,并适当分区,形成有特色的绿化区域。5.4供配电及弱电系统5.4.1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6)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7)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讯设施设计标准(8)各有关专业提供的资料5.4.2设计范围 建筑物及室外的电气照明,建筑物的防雷接地,大楼的网络系统、监控系统。5.4.3供电电源及电压选择供电电源从市政供电网引入。5.4.4供配电设施及系统设置变电间一个,其中包括高压配电室、变压器室(内设变压器两台)和低压配电室,高压配电系统为单母线不分段,采用JYN2-
35、10型高压开关柜以放射式向本变电所变压器提供10KV电源。低压采用GCK-B型抽屉按放射式系统进行配电,用电缆线路向各用电点提供380/200V电源,无功率补偿采用低压补偿,设于低压配电室内。应急电源采用不间断(UPS)装置,分别用于计算机网络和监控系统。5.4.5继电保护及电能计算高压10KV进线开关设延时过电流和速断保护,电力变压器装置设电流速断及瓦斯保护。变压器低压侧采用智能型低压断路器作断路和过负荷保护。低压动力设备采用交流控制器控制,自动开关作短路保护,热继电器作过载保护,漏电开关作漏电保护。电能总计量设在高压配电室计量柜、变压器馈出柜和低压配电室的总进线柜上,并按供用电管理部门对不
36、同计费方式的规定,在低压侧对动力、照明、空调用电进行单独计量。5.4.6电气照明照明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工作电压为220V,照明装置以节能荧光灯为主。楼梯间、走廊等公共通道,其照明灯具选用定时开关控制。室外照明采用光电自动控制开关或光电定时开关控制。5.4.7防雷与接地建筑物均属三类防雷,在屋面设避雷带以防直击雷,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柱体内两根或两根以上主筋作为引下线,利用建筑物基础底板和基础内钢筋作为接地体。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组成完整的接地系统。变电所低压侧采用TN-S接地系统,变压器二次侧中性点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与弱电系统共用时不大于1欧姆
37、)。各用电设备,应根据使用功能要求采用保护接地、功能性接地、等电位接地或不接地等形式。5.4.8弱电系统弱电系统包括:楼群网络系统、监控系统。综合楼网络系统由电话网、宽带接入网、有线电视网和控制网等组成。该系统根据其功能的不同,配线结构采用综合布线与单独布线相结合的布线方式。通过网络接入各用户点,可实现网络化管理。5.5给排水及消防5.5.1编制依据(1)室外给水设施规范(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3)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标准5.5.2编制范围本可行性研究的编制范围为绿荫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室外、室内给排水及消防。5.5.3给水本综合
38、楼为三层建筑,生活给水从管网接入后可直接供给各用水点。按用水人数100人/d计,办公、生活用水按80 l/d人计,每日需新水8吨。5.5.4污水排水综合楼群污水与雨水按分流制排水方式考虑,一般洗涤废水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食堂洗刷用水、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排入下水道。5.5.5雨水排水室外设独立的雨水排水系统,与生活污水分流排出,在道路上设雨水口将雨水收集,屋面雨水由天沟收集后经雨水管排入室外雨水管道,然后经雨水排水管网利用地形视实际情况就近排入附近水体或世纪大道城市下水道。5.5.6消防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本工程室外消防用水量20L/s,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为一次,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室外消火栓
39、给水管网与生活给水管网合用,室外消防管网布置成环状,环网上适当位置设室外消火栓,根据规范,本工程室内不设消火栓消防系统,在必要部分设置手提式灭火器。5.6暖通及空调5.6.1设计依据(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4)用户对该工程的要求、资料5.6.2暖通空调设计措施综合楼各房间设置独立空调系统,按房间大小选用柜式或壁挂式冷暖空调机,以保证夏季室内温度30以下,冬季室内温度16以上。每个房间设送风百叶换气扇来保证每人20m3/h的新风。卫生间设静音管道式换气扇排气。6 环境保护6.1环境现状绿荫村地处昭通市区南部,气候温和,水源充足,自然资源较为丰
40、富,为农业生产示范园区。七十年代末成立环保机构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经过多年的努力,基本遏制了污染加剧的势头,使环境质量逐年好转。通过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等措施,城市环境质量从整体上呈好转趋势。2010年,全市工业废水量达到1.71万吨/日,生活污水量到7.91万吨/日,总污水量为7.91万吨/日。2010年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全市工业粉尘排放量5117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44.45万吨。6.2项目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1)排出的生活污水约6.4m3/日是此项目的主要污染源;2)垃圾站堆存的办公、生活垃圾;3)项
41、目施工时的噪声和扬尘污染。6.3综合治理及措施1)生活污水与雨水分流排出,经城市下水道送至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放,基本消除了对环境的影响。2)办公、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送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3)项目施工时对噪声大的施工设备避免在夜间使用,施工扬尘可通过洒水来减轻污染。综上所述,项目建成后,没有对原有环境产生大的影响。7 节 能7.1电气节能措施电气节能是一项重要技术政策,又是一种能源开发,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本项目电气设计应做到尽可能地减少电能损耗,其具体措施如下:(1)变电所位置尽可能位于用电负荷中心;(2)选用SG10型低损耗铜芯变压器和Y型节能电机;(3)采用并联电容器进行
42、无功功率补偿,以提高用电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减少无功功率引起的有功损耗;(4)适当增大电缆与导线截面;(5)电缆、导线敷设,尽量避免线路迂回;(6)选用新型高效节能灯具及合理的设置开关;(7)楼梯间、走廊等公开通道,其照明灯具选用定时或声控开关控制;(8)室外照明采用光电自动控制开关或光电定时开关控制;(9)室内空调,夏天按30,冬天按16控制,避免控制室温夏季过低、冬季过高的不良行为。7.2节水措施(1)尽力采用节水型龙头及冲洗设备;(2)冷却水采用循环水。8 项目实施计划与工程招标计划8.1项目实施计划初拟定建设期为7个月,具体安排如下:2012年5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审批及其他前
43、期工作;2012年6月,完成规划初步设计及审批和土地征用手续,完成规划设计,开始建筑初步设计;2012年7月,完成施工图设计及工程招标;2012年12月,完成大楼建筑工程项目;2012年12月,竣工、验收,交付使用。8.2工程招标计划该项工程包括多个单项工程,各项工程建设全过程,全面实行采购和施工招标,以确保工程质量和降低工程造价,工程招标详见“招标基本情况表”。招标基本情况表勘察设计建筑工程安装工程监理主要设备重要材料其他招标范围全部招标部分招标招标组织形式自行招标委托招标招标方式公开招标邀请招标不采用招标方式9 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9.1组织机构本项目属绿荫村委会主办的非营利性项目。项目
44、建成后,由村“两委”负责中心的日常运营管理工作,村“两委”根据需要组织管理机构和任命部门管理人员。本项目拟配备固定员工18人,招聘志愿者20人,招聘义工100人。9.2人员来源固定员工中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从本、专科院校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线服务人员优先在“40、50”后人员中聘用。义工在全市范围内招聘,机关干部职工带头当义工。9.3人员培训所有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在项目建设期间陆续进入岗位,参与项目建设和管理。其余人员在正式运营时上岗,上岗前进行必要的专业知识、安全知识、安全操作和岗位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发给安全作业证后方可正式上岗。10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0.1投资估算10.1.1投资估算
45、范围根据项目建设内容,投资估算范围:(1)土地费用;(2)土建工程;(3)工程配套设施,包括给排水、供配电、设备投资;(4)工程的总图、运输、道路、广场、停车场;(5)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0.1.2项目投资估算依据(1)建、构筑物参考昭通市近期同类工程实际造价资料估算;(2)其他费用按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办法,并参考国家的有关政策估算;(3)征地费用按6万元/亩进行计算;(4)设备投资费用按设备实际费用计取;(5)安装费按设备费用的6%估算。10.1.3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18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50.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4.8万元,预备费用5万元,详见建设投资估算表101。表101 建设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名称建筑工程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