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4年人教版初一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复习题及答案完整
1.图1是“平衡膳食宝塔”,图2是消化系统模式图,图3是小肠壁纵切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最底层(E层)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是_____,该营养物质在图2消化道的_____内分别被消化(填代号)。
(2)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建议该学生多摄入图1中_____层食物。(填代号)
(3)“学生饮用牛奶”有利于中小学生的生长和发育,主要是因为牛奶中的_____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4)图2中,[ ]_____分泌的_____不含消化酶,但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
(5)图3中,小肠内表面有许多[ ]_____和[ ]_____,使小肠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小肠绒毛腔内含有丰富的[ ]_____,该管壁及绒毛壁都只有一层扁平的_____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2.图一表示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图二通过人体消化道时,淀粉、脂肪和蛋白质消化程度曲线图,字母代表组成消化道的各器官及排列顺序。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小杨因患肝炎早餐吃得非常简单,只吃了一个馒头,喝了一杯牛奶,食物中最早被消化的营养物质是______,也是图二中曲线_____所表示的物质。
(2)医生建议小杨在养病期间饮食要尽量清淡,少吃油腻食物,这是因为肝炎影响了图一中的[__]_____分泌胆汁的功能,从而影响了图二中曲线_____所表示物质的消化。
(3)牛奶中的蛋白质被消化的场所有_____(填图一中序号),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蛋白质最终被分解成_____。
(4)淀粉、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在图二消化道的[__]_____段含量大幅度下降,说明此处是人体进行_____的主要场所,其与该功能适应的特点是:______。(至少两条)
3.下表列出了A、B、C、D、E五种食物(各100g)中除水和无机盐以外的主要成分。请根据表中的信息,完成下列填空。
食物
糖类(克)
脂肪(克)
蛋白质(克)
维生素A(毫克)
维生素C(毫克)
维生素D(毫克)
A
0.1
90
9
4
7
45
B
49.3
7
32
40
10
0
C
9.8
6.2
62
7
12
14
D
52.3
0.3
12.3
0
5
4
E
15
3
6
3
230
0
(1)根据上表可知,食物_____有利于防治夜盲症,食物_____有利于坏血病患者食用。(填上表中食物代号)
(2)一个小孩,经常吃钙片,但还是得了佝偻病。你建议他多吃表格中的_____类食物。(填上表中食物代号)
(3)吃牛肉、猪的肾脏及粗粮等可以防治脚气病,是因为这些食物中含丰富的_____。
(4)若食物C中含有较多的铁,则食物C适合作为_____患者的常用食物。
4.下列图示中,图一为小刚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①、②两种状态示意图:图二是他的肺与外界、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c、d表示气体进出的过程;图三是他进行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值的变化曲线,图中A、B、C、D、E是曲线上的五个点。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膈肌由①状态向②状态转变时,图二中气体进出的过程能够进行的有________(填序号);图三中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差值对应曲线的________段(填“ABC”或“CDE”或“BCD”)。
(2)在图二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有________(填序号)。
(3)小刚在下列四种生活状态中,对应图三内A点到E点之间距离最短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漫步B.静坐C.打篮球D.睡觉
(4)某人小腿受伤发炎,医生给他手臂静脉注射药物,该药物最少需________次经过丙血管才能到达小腿受伤部位。
5.下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⑥]______组成。
(2)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而且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气体______、湿润、清洁。
(3)[②]______是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4)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后,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______。
(5)人体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______,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6.下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结构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对吸入气体有过滤、湿润和温暖作用的结构是[ ] ______。
(2)[ ]______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_______的场所。
(3)呼吸道是由_______组成的(填序号)。
(4)图中[ ]_____ 是气体和食物具有的共同通道,因此,我们在吃饭时不能说笑,以免食物进入[ ] _____引起剧烈咳嗽。
7.下面是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6是指的___,7是指的____。
(2)血液由2射出,流经5、6到3的循环途径叫_____;血液由4射出流经7、8至1的途径叫___。
(3)由M到N处,血液成分发生了变化,____血变成了___血。
(4)血液流经肺泡由_________血变成了_________血。
(5)心脏结构中心壁最厚的是[_____]_,它是__循环的起点.
8.血管是人体内血液流通的管道。如图是人体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甲”“乙”和“丙”分别表示三种血管,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1)为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提供动力的主要器官是_____。
(2)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血液中的_____细胞能将病菌包围、吞噬,它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
(3)图中_____(填“甲”或“乙”或“丙”)管壁最薄,流速最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4)若该图表示的是小肠的三种血管关系,饭后0.5小时,丙内血液的葡萄糖含量比甲内的更_____(填“高”或“低”);若该图表示的是甲状腺的三种血管关系,甲状腺细胞分泌的激素可直接进入图中的_____(填“甲”或“乙”或“丙”)。
(5)某老师身体健康,血型为AB型,他可为_____血型的失血者供血。
9.下列两图中,甲图是人体心脏剖面图,乙图是人体某组织处局部血管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甲图中表示右心室的是_____,它与同侧的心房之间具有______瓣,该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______。
(2)乙图中表示毛细血管的是_____,这种血管管壁最薄、管腔最小,只能允许血细胞中的______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_______。
(3)若乙图中血管⑤与甲图的血管③相连,则血管⑦内流_____血。血管⑦内的血液将通过血管④流回C_______,完成血液循环中的______循环。
(4)若将甲图中①的下端堵住,从上端注水,用手捏心脏壁,则水从_____中流出。
10.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形成尿液。左图为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右表中的液体A、B、C分别取自于左图示结构的不同部位,经过化验得到如下数据。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液体A(克/100毫升)
液体B(克/100毫升)
液体C(克/100毫升)
蛋白质
7.20
0.00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40
尿素
0.03
0.03
1.80
(1)尿的形成和肾单位有关,每个肾单位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部分组成(填名称)。
(2) 根据表内数据分析,原尿是_________(填“液体A”或“液体B”或“液体C”)取自于图中的[ ] _________中,是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3)人体每天形成原尿大约180升,而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主要是因为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______,大部分的______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______。
(4) 若尿液中出现血细胞,病变的部位可能是_________(填名称)。
(5) 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______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______的平衡也具有重要作用。
11.传统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下表是一个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尿液的三个样品中主要物质含量表(单位:克/100毫升),下图为肾内某结构模式图(1~6表示结构名称)。据图、表回答问题:
物质
样本A
样本B
样本C
水
98
90
96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9
0.9
1.1
蛋白质
0.03
7.5
0
尿素
0.03
0.03
1.8
(1)肾脏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依据上图分析,它是由肾小球[ __]、[__ ](在图中①~⑤数字中选择)和组成。
(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在⑥中流动的是样品[ ___](填字母)
(3)一个正常成年人一昼夜大约产生150升原尿,而尿只有1.5升,这说明当原尿流经___________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重新吸收送回到血液中。
12.如图是人体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表中甲、乙、丙三种液体分别是对图中三个不同部位液体成分的分析结果,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液体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甲
97
微量
0.1
0.03
0.9
乙
95
0
0
1.8
1.1
丙
92
7.5
0.1
0.03
0.9
(1)肾单位由③_____、④_____和⑥_____组成。
(2)甲、乙两种液体分别是:_____、_____,其中甲取自图中[_____]部位的液体。
(3)丙液体承担的功能主要是运载_____,运输生命活动所需物质和体内产生的_____。
(4)健康人的乙中不含葡萄糖,但当一次摄入过多的糖时,乙中也会含有一定量的葡萄糖,这说明肾小管的_____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
13.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因此,我国管理部门不断加大对酒驾的处罚力度,但有些人仍置若罔闻,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车。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的现象,原因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图1中的_____ (填字母)造成的。
(2)“红灯停,绿灯行”是人尽皆知的交通规则,但是闯红灯现象屡见不鲜。“红灯停”的反射活动属于_______反射,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
(3)大多数司机在开车时总是认真观察、谨慎驾驶。司机在观察时,光线进入眼球后刺激_______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并沿着视神经传递到_______中枢产生视觉。
(4)某人在“酒驾”交通事故中受伤,医生用针刺其指尖,此人有感觉但是不能缩手,则受伤部位可能是图2中的_______(填数字序号)。不能完成缩手反射是因为______不完整。
(5)若某醉驾者被撞成了“植物人”,生命体征只有心跳、呼吸和血压,他未受损的神经中枢部位最可能是_______。
(6)正常行走的路人,因为“醉酒”司机的不正当驾驶受到惊吓时,大脑皮层促使______激素分泌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说明_______调节和激素调节紧密联系,分工合作,共同调节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
14.乒乓球被称作是我们的“国球”,运动健身效果好,也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结合此项运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乒乓球运动员能精准的接球,是因为乒乓球能在运动员眼球内的________上成像,经________将神经冲动传导到大脑皮层的________中枢,形成视觉。
(2)乒乓球运动员在赛场上以精湛的技术演绎搓、托、拉、吊等接球法,时刻维持身体的平衡。这主要体现了(______)的功能。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3)乒乓球运动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因为练习乒乓球不仅能锻炼身体,同时也能提高人的反应能力。运动员在迎接不同角度的球时会做出不同的判断,也能够根据裁判员的哨声与手势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是人特有的一种________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________→神经中枢→传出神经→________等5部分。
(4)乒乓球运动的竞技性与观赏性都很强,是旋转与速度的完美结合。要完成一系列的动作不仅需要________系统的调节支配,也需要________和________(至少写出2个)等系统的参与,可见人体是个统一的整体。
15.2018年3月14日凌晨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因病去世,享年76岁。他因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禁锢在轮椅上达50年之久。ALS俗称“渐冻人症”,是一种运动神经元(负责将大脑和脊髓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效应器活动的神经元)疾病。患病者会出现肌肉无力、萎缩等症状。
(1)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_____的基本单位。霍金因运动神经元死亡,导致反射弧中的结构________(填图中序号)受损,不能完成运动。
(2)ALS患者因长期不能运动,导致肌肉萎缩,发生萎缩的结构是________(填序号)。
(3)医生用小锤叩击霍金膝盖下方的韧带时,他________
A.有感觉,不发生膝跳反射
B.没感觉,发生膝跳反射
C.有感觉,发生膝跳反射
D.没感觉,不发生膝跳反射
(4)霍金虽然不能运动,但视觉和听觉都相当敏锐,产生听觉的部位是____________。
1.D
解析:淀粉(或糖类) ②⑦ D 蛋白质 ④肝脏 胆汁 ①环形皱襞 ②小肠绒毛 ③毛细血管 上皮细胞
【分析】
(1)合理膳食是能够满足人体对营养物质和能量需要的膳食,这种膳食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合适、互相搭配合理,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
(2)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3)图1中E层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糖类,D层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层、B层含有较多的蛋白质,A层主要成分是脂肪。图2中①是唾液腺,②是口腔,③是食道,④是肝脏,⑤是胃,⑥胰腺,⑦小肠,⑧大肠,⑨肛门;图3中①环形皱襞,②小肠绒毛,③毛细血管,解答即可。
【详解】
(1)图1中最底层的E,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或糖类),淀粉的消化从②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⑦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2)体内缺乏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会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该学生常常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应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所以,他应多食蔬菜和水果。
(3)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机体所有重要的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质的参与。
(4)图2中④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成人的肝脏重约1.5kg,大部分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5)图3中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内表面有许多①环形皱襞,它的表面又有很多小突起,称为②小肠绒毛,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③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点睛】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2.D
解析:淀粉 丙 5 肝脏 乙 6和9 氨基酸 D 小肠 消化 长5-6米;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面积;内有3种消化液;内有肠腺
【分析】
观图可知:图一中1是口腔、2是唾液腺、3是咽、4是食道、5是肝脏、6是胃、7是胆囊、8是胰腺、9是小肠、10是阑尾、11是大肠、12 是肛门;图二中甲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乙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丙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A是口腔、B是食道、C是胃、D是小肠、E大肠。解答即可。
【详解】
(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从口腔开始消化,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从胃开始被消化,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有的食物都是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吸收的;所以,食物中最早被消化的营养物质是淀粉,也是图二中曲线丙所表示的物质。
(2)肝脏是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分泌的胆汁储存在胆囊中,最终排入十二指肠,虽不含有消化酶,但是具有乳化脂肪的作用,是体内最重要的消化腺。所以,医生建议小杨在养病期间饮食要尽量清淡,少吃油腻食物,这是因为肝炎影响了图一中5肝脏分泌胆汁的功能,从而影响了图二中曲线乙所表示物质的消化。
(3)牛奶中富含蛋白质,蛋白质的初步消化在胃中,最终消化在小肠,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所以,牛奶可以被消化的场所有6胃和9小肠,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蛋白质最终被分解成氨基酸。
(4)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因为小肠长5~6米左右,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的面积;小肠中有肠腺、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都能够消化多种食物;所以,淀粉、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在D小肠处含量大幅度下降,说明此处是人体进行消化的主要场所。
【点睛】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3.B
解析:B E A 维生素B1 贫血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发现:食物A中含有较多的脂肪和维生素D;食物B含有较多的糖类和维生素A;食物C含有较多的蛋白质;食物D含有较多的糖类;食物E营养成分以维生素C为主。
(1)食物B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因此有利于防治夜盲症;食物E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有利于防治坏血病。
(2)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因此吃钙片时要加服维生素D才会有好的治疗效果。所以一个小孩,经常吃钙片,但还是得了佝偻病。建议他多吃表格中的A类食物。
(3)牛肉、猪等动物肾脏及谷类的种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缺乏维生素B1易患脚气病。所以吃牛肉、猪的肾脏及粗粮等可以防治脚气病。
(4)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缺铁或缺少蛋白质都会引起贫血,据此可知,若食物C中含有较多的铁,则食物C适合作贫血症患者的常用食物。
【点睛】
对表中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4.A
解析:a ABC 乙 C 1
【分析】
(1)图一①②表示膈肌不同的状态。
(2)图二中ab是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cd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甲是肺动脉,乙是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丙是肺静脉。
(3)图三是某人在1个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时间;A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曲线DCE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
【详解】
(1)图一①②表示膈肌不同的状态。当膈肌由①状态向②状态转变时,即膈肌下降,表示吸气。即图二中a过程。图三中A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
(2)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在图二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是乙。
(3)选项中的打篮球状态,呼吸频率快,图三中A到E的距离最近。
(4)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治疗小腿炎时,药物到达小腿经过的路线是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小腿的毛细血管,因此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治疗小腿炎时,药物需1次经过丙肺部毛细血管 才能到达小腿。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吸气呼吸时膈肌胸廓肺的状态和正确的识图。
5.肺 温暖 咽 动脉血 下降(或向下)
【分析】
人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组成,⑥是肺,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⑥]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2)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因此,呼吸道不仅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而且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3)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②]咽是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4)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氧便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并与血红蛋白结合,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这样血液流经肺后,血液就由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5)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或向下),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肺泡里的气体交换,肺通气,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组成。
6. [①]鼻腔 [⑥]肺 气体交换 ①②③④⑤ [②]咽 [④]气管
【分析】
图中:①鼻,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⑥肺。
【详解】
(1)[①]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住灰尘和细菌,鼻黏膜分泌黏液可粘住灰尘,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黏液还可使空气变得湿润;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所以,对吸入气体有过滤,湿润和温暖作用。
(2)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过程排出体外。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所以,[6]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3)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①鼻,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呼吸道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4)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可见咽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共有器官,因此[②]咽是气体和食物具有的共同通道,呼吸和吞咽这两种动作不能同时进行,以免食物误入[④]气管,引起猛烈咳嗽。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7.肺静脉 主动脉 肺循环 体循环 动脉 静脉 静脉 动脉 4 左心室 体
【分析】
图示为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其中1是右心房,2是右心室,3是左心房,4是左心室,5是肺动脉,6是肺静脉,7是主动脉,8是上下腔静脉;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详解】
(1)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图示中6是与左心房相连的肺静脉,7是与左心室相连的主动脉。
(2)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图示中血液由2右心室射出,流经5肺动脉、6肺静脉到3左心房的循环途径叫肺循环,血液由4左心室射出流经7主动脉、8上下腔静脉至1右心房的途径叫体循环。
(3)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因此,图示中血液由M到N处,发生了血液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4)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肺泡之间进行了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5)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其中左心室壁最厚,将左心室的血液射向全身组织细胞,行程较长,需要较大的压力。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因此,心脏结构中心壁最厚的是4左心室,它是体循环的起点。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心脏的结构特点。
8.A
解析:心脏 白 乙 高 乙 AB
【分析】
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故动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主干流向分支,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故静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分支流向主干,毛细血管管腔小,红细胞只能成单行通过。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解答即可。
【详解】
(1)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能够自动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
(2)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病菌吞噬,对人体有防御保护作用。
(3)乙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管壁最薄,流速最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4)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甲是肠动脉、丙是肠静脉,从小肠出来的是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若该图表示的是小肠的三种血管关系,饭后0.5小时,丙肠静脉内血液的葡萄糖含量比甲肠动脉内的更高;甲状腺属于内分泌腺,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若该图表示的是甲状腺的三种血管关系,甲状腺细胞分泌的激素可直接进入图中的乙毛细血管。
(5)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某老师身体健康,血型为AB型,他可为AB血型的失血者供血。
【点睛】
此题的知识点较多,仔细审题是解题的关键。
9.B
解析:B 房室 倒流 ⑥ 红细胞 物质交换 动脉 左心房 肺 肺动脉
【分析】
观图可知,甲图中,A是右心房,B是右心室,C是左心房,D是左心室;①是上、下腔静脉,②是主动脉,③是肺动脉,④是肺静脉;乙图中,根据血流方向可判定⑤是动脉血管,⑥是毛细血管,⑦是静脉血管。动脉血和静脉血的依据是血液含氧量的高低(或多少)和血液颜色。
【详解】
(1)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图示中,表示右心室的结构是B,右心室与同侧的右心房之间具有房室瓣,其作用是保证血液只能从右心房流向右心室,而不能倒流。
(2)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图乙中⑥是毛细血管。
(3)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如果甲图的血管③是肺动脉,与乙图中血管⑤相连,则毛细血管⑥就是肺部的毛细血管,血管⑦就是肺静脉,肺静脉连通C左心房,血液沿着这条路线的循环是肺循环。在肺循环中,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4)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根据血液流动的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从上腔静脉灌水,并用手捏心室,这时水从肺动脉流出。
【点睛】
理解掌握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的途径及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0.B
解析: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液体B ④肾小囊 过滤 葡萄糖 水 重吸收 肾小球 体内废物 无机盐
【分析】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3)图中,①肾小球、②肾小囊外壁、③肾小囊内壁、④肾小囊、⑤肾小管、⑥尿液,表格中液体A血浆、液体B原尿、液体C尿液。
【详解】
(1)人体内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包括①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
(2)根据表内数据可知,液体B含有葡萄糖,但是不含有蛋白质,因此液体B应是原尿,取自于图中的[④]肾小囊部位,是经过①肾小球和③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的。
(3)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人体每天形成原尿大约180升,而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4)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5)尿的成分包括水分、无机盐以及尿素尿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在人体内积聚多了对人体会造成危害,因此必须排尿。可见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体排尿,不仅可以排出体内废物,而且还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以及正确识图。
11.C
解析:肾单位 ④ ⑤ C 肾小管
【分析】
图示: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样本A是原尿;样品B是血浆;样品C是尿液。据此解答。
【详解】
(1)肾脏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脏大约有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包括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三部分组成。因此据图分析,肾单位由③④⑤组成。
(2)样品C无葡萄糖和蛋白质,尿素含量明显升高,是尿液。因此在⑥收集管处流动的是样品C尿液。
(3)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一个正常成年人一昼夜大约产生150升原尿,而产生的尿只有1.5升,这说明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毛细血管中。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以及正确识图。
12.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原尿 尿液 ④ 血细胞 废物 重吸收
【解析】
【分析】
观图可知: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球,④是肾小囊,⑤是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⑥肾小管。
【详解】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③肾小球、④肾小囊和⑥肾小管。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被过滤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形成了尿液。甲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是原尿,取自图中④肾小囊部位的液体。乙液体不含葡萄糖是尿液,丙液体含有大分子蛋白质是血浆。
(3)丙液体是血浆,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4)健康人的样本乙中不含葡萄糖,但当一次摄入过多的糖时,样本乙中也会含有一定量的葡萄糖,这说明肾小管不能有效地重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
【点睛】
本题考查肾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特点,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难度较大。
13.B 条件 大脑皮层 视网膜 视觉 ④或⑤ 反射弧 脑干 肾上腺 神经
【分析】
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
解析:B 条件 大脑皮层 视网膜 视觉 ④或⑤ 反射弧 脑干 肾上腺 神经
【分析】
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图1中:A大脑、B小脑、C脑干。
(2)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图2 中: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详解】
(1)小脑位于脑干脊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醉酒”者走路不稳是因为B小脑被麻醉。
(2)条件反射是后天生活过程中形成,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看见红灯停车,是对“红灯”这种信号的刺激做出的一种反应,因此属于条件反射。此反射过程中,参与该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3)眼的成像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4)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只有反射弧完整才能完成反射活动。某人在“酒驾”交通事故中受伤,医生用针刺其指尖,此人有感觉但是没有缩手,说明有感觉到外界的反应,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和③神经中枢正常,不能缩手可能发生损坏的是⑤效应器或是④传出神经。
(5)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