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题附解析图文
1.和101×54结果相等的算式是( )。
A.100×54+1 B.100×54+100×1 C.54×100+54
2.一个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剪开,其中一半如图。这个轴对称图形不可能是(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一般四边形 D.长方形
3.下面各段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的是( )。
A.1cm、1cm、3cm B.3cm、3cm、3cm
C.2cm、3cm、5cm D.2cm、2cm、6cm
4.下面的立体图形中,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的图形有( )。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①和③
5.下列各数中,去掉“0”而大小不变的数是( )。
A.5.08 B.20.43 C.9.80
6.百分位在小数点右边第( )位。
A.1 B.2 C.3
7.甲数是3.8,比乙数大1.9,甲乙两数之和是( )。
A.1.9 B.5.7 C.76
8.数学竞赛中,答对一题加5分,答错一题扣3分。妍妍抢答了12题,得了20分。她答错了( )题。
A.5 B.6 C.7
9.一次数学测验,小明所在的班级平均成绩是91分,小丽所在的班级平均成绩是90分。小明的成绩与小丽的成绩相比,( )。
A.小明高 B.小明低 C.相等 D.无法判断
10.0.8kg=( )g 2400kg=( )t
11.0.21里面有( )个0.01,0.18里面有( )个0.01。
12.☆÷23=34……15,☆表示的数是( ),计算时所使用的数量关系式是( )。
13.用10kg海水可以晒出0.03kg食盐,那么,用1000kg海水可以晒出( )kg食盐。
14.商店里每个书包26元,现在有促销活动,买两个只需46元。妈妈带了220元,最多可以买( )个书包,还剩( )元。
15.三角形具有( )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
16.小马虎在计算乘法时,把一个因数26看成了29,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多120,正确的积应是( )。
17.下图是两个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18.读书节期间,四年级共展出了68张自办小报,贴在10块展板上展示,每块大展板贴8张,每块小展板贴5张。大展板有( )块,小展板有( )块。
19.口算。
0.28+0.42= 0×37= 58-55+12= 0.5+0.5=
40×20= 6.4+4.6= 7.8+0.4= 10×0.56=
7.9×100= 15÷100= 100×0+5= 32÷8×9=
26-27÷9= 5.67-2.6= 12×25= 4.19+5.81=
20.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35+5.8= 20.7-0.97=
21.科学合理地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2.小明去商场买了一个单价是8.25元的小闹钟和一个单价是11.75元的计算器,他付给收银员50元,应找回多少元?
23.王老师买了两本参考书,其中《数学教学指导》12.5元,《数学手册》比《数学教学指导》便宜2.5元。王老师共应付多少钱?
24.小红和小刚从家里去超市。小红每分钟走68米,小刚每分钟走72米,小刚比小红少用了2分钟,小红家离超市612米,那么小刚家离超市有多远?
25.下面是今年四年级四个班的植树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
(1)一班女生植树( )棵,三班男生植树( )棵。
(2)( )男、女生植树相差最多。
(3)4个班女生共植树( )棵。
(4)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26.学校工会在中秋节举行活动,工会陈老师准备去购买300块香皂作为奖品。怎样购买最省钱?一共要付多少钱?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据此进行判断选择即可。
【详解】
101×54
=(100+1)×54
=54×100+54
所以,101×54=54×100+54
故答案为:C
【点睛】
正确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灵活运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对各个选项中的图形进行画图分析,判断有无可能,据此得解。
【详解】
A.等腰三角形: ,可能;
B.等边三角形 可能;
C. 一般四边形, ,可能;
D.长方形, ,不可能;
故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轴对称的知识,通过画图逐项判断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较短的两条线段长度和大于最长的线段,则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否则不能围成三角形。
【详解】
A.1cm+1cm<3cm,不能围成三角形;
B.3cm+3cm>3cm,能围成三角形;
C.2cm+3cm=5cm,不能围成三角形;
D.2cm+2cm<6cm,不能围成三角形;
故答案为:B。
【点睛】
熟练掌握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分别画出各个立体图形从前面看到的形状即可解答。
【详解】
①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
②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
③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
④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视图知识的掌握。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依此选择。
【详解】
A.5.08中的“0”没有在小数的末尾;
B.20.43中的“0”没有在小数的末尾;
C.9.80中的“0”在小数的末尾,即9.80=9.8;
故答案为:C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可知,百分位在小数点右边第2位;
故答案为:B
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先求出乙数,最后求出它们的和,小数的加减列竖式计算时,应将小数点及相同数位对齐。
【详解】
乙数:3.8-1.9=1.9
3.8+1.9=5.7
故答案为:B。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的加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假设12道题全答对,则得12×5=60分,这样就少60-20=40分;答错一题比答对一题少5+3=8分,也就是答错40÷8=5道题,据此解答。
【详解】
假设妍妍全答对了,则得分为:
12×5=60(分)
比她实际上的分20分多:
60-20=40(分)
答对一题加5分,答错一题扣3分,那么答对1题比答错1题多的分为:
5+3=8(分)
所以她答错的题数为:
40÷8=5(题)
她答错了5题。
故选:A
【点睛】
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
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小明所在班级全班数学平均成绩是91分,并不表示小明的成绩是91分,他的成绩可能比91高,也可能比91低,也可能正好是91;小丽的成绩也是如此,所以他们俩的成绩没法比较。
【详解】
由分析可知一次数学测验,小明所在的班级平均成绩是91分,小丽所在的班级平均成绩是90分,小明的成绩与小丽的成绩相比是无法判断的。
故选:D
【点睛】
根据平均数的含义,解答此题即可。
10.2.4
【解析】
【分析】
(1)高级单位千克化低级单位克乘进率1000;
(2)低级单位千克化高级单位吨除以进率1000。
【详解】
据分析可得:
(1)0.8×1000=800
所以0.8kg=800g
(2)2400÷1000=2.4
所以2400kg=2.4t
【点睛】
单位换算首先要弄清是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还是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其次记住单位间的进率;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11.18
【解析】
【分析】
0.21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所以0.21里面有21个0.01;同理,0.18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所以0.18里面有18个0.01;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据分析得出:
0.21里面有21个0.01,0.18里面有18个0.01。
【点睛】
此题考查小数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有几个计数单位,解答时一定要看清楚数位和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12.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解析】
【分析】
根据在有余数的除法里,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
23×34+15
=782+15
=797
计算时所使用的数量关系式是: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所以:☆÷23=34……15,☆表示的数是797,计算时所使用的数量关系式是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点睛】
灵活掌握在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3
【解析】
【分析】
用10kg海水可以晒出0.03kg食盐,则平均1kg海水可以晒出0.03÷10kg食盐。1000kg海水可以晒出0.03÷10×1000kg食盐。
【详解】
0.03÷10×1000
=0.003×1000
=3(kg)
则用1000kg海水可以晒出3kg食盐。
【点睛】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的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 00倍……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14.10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2个书包一组,是46元,用220元除以46元,可得:220÷46=4(组)……36(元),220元买4组还剩36元,36元大于26元,还可以买一个书包,所以共买了(4×2+1)个书包。
【详解】
220÷46=4(组)……36(元)
36÷26=1(个)……10(元)
4×2+1
=8+1
=9(个)
所以,最多可以买9个书包,还剩10元。
【点睛】
找出220元里面有几个46元,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 稳定 180°
【解析】
【详解】
根据三角形的特征可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易变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据此解答。
16.1040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得,因数×因数=积,因此用29减去26计算出多算了多少个另一个因数,然后用120除以多算了另一个因数的个数,从而计算出另一个因数,然后用另一个因数乘26即可。
解析:1040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得,因数×因数=积,因此用29减去26计算出多算了多少个另一个因数,然后用120除以多算了另一个因数的个数,从而计算出另一个因数,然后用另一个因数乘26即可。
【详解】
29-26=3
120÷3=40
40×26=1040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积的变化规律,以及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先计算出另一个因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16
【解析】
【分析】
根据平移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边长长边长,将边长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
4×4=16(平方分米)
【点睛】
熟练掌握利用平移计算出阴
解析:16
【解析】
【分析】
根据平移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边长长边长,将边长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
4×4=16(平方分米)
【点睛】
熟练掌握利用平移计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4
【解析】
【分析】
假设应用的全是小展板,则比实际少展出了(68-5×10)张,而每块小展板比每块大展板少展出(8-5)张,可得应用大展板:(68-5×10)÷(8-5)=6(块);小展板:10
解析:4
【解析】
【分析】
假设应用的全是小展板,则比实际少展出了(68-5×10)张,而每块小展板比每块大展板少展出(8-5)张,可得应用大展板:(68-5×10)÷(8-5)=6(块);小展板:10-6=4(块)。
【详解】
(68-5×10)÷(8-5)
=(68-50)÷3
=8÷3
=6(块)
10-6=4(块)
所以,大展板有6块,小展板有4块。
【点睛】
熟练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9.7;0;15;1;
800;11;8.2;5.6;
790;0.15;5;36;
23;3.07;300;10
【解析】
略
解析:7;0;15;1;
800;11;8.2;5.6;
790;0.15;5;36;
23;3.07;300;10
【解析】
略
20.15;19.73
【解析】
【分析】
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详解】
4.35+5.8=10.15
解析:15;19.73
【解析】
【分析】
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详解】
4.35+5.8=10.15 20.7-0.97=19.73
21.17;7
1100;6500
580;314
【解析】
【分析】
(1)根据减法的性质简算;
(2)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性质简算;
(3)44=40+4,然后根据乘法分配律简算;
(4)
解析:17;7
1100;6500
580;314
【解析】
【分析】
(1)根据减法的性质简算;
(2)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性质简算;
(3)44=40+4,然后根据乘法分配律简算;
(4)根据乘法分配律简算;
(5)先算除法,再算乘法,最后再算减法;
(6)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法,再算减法,最后再算小括号外面的除法。
【详解】
5.17-1.8-3.2
=5.17-(1.8+3.2)
=5.17-5
=0.17
4.02-3.5+10.98-4.5
=(4.02+10.98)-(3.5+4.5)
=15-8
=7
25×44
=25×(40+4)
=25×40+25×4
=1000+100
=1100
101×65-65
=(101-1)×65
=100×65
=6500
880-340÷17×15
=880-20×15
=880-300
=580
(1456-25×8)÷4
=(1456-200)÷4
=1256÷4
=314
22.30元
【解析】
【分析】
先用一个小闹钟的价钱加上一个计算器的价钱计算出这两个商品一共花的钱;然后用50元减去一共花的钱就是找回的钱。
【详解】
8.25+11.75=20(元)
50-20=30
解析:30元
【解析】
【分析】
先用一个小闹钟的价钱加上一个计算器的价钱计算出这两个商品一共花的钱;然后用50元减去一共花的钱就是找回的钱。
【详解】
8.25+11.75=20(元)
50-20=30(元)
答:应找回30元。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经济问题的计算,先算出花的钱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3.5元
【解析】
【分析】
《数学教学指导》12.5元,《数学手册》比《数学教学指导》便宜2.5元,也就是《数学手册》的价钱比12.5少2.5,即12.5-2.5,再加上12.5就是应付的钱数。
【详
解析:5元
【解析】
【分析】
《数学教学指导》12.5元,《数学手册》比《数学教学指导》便宜2.5元,也就是《数学手册》的价钱比12.5少2.5,即12.5-2.5,再加上12.5就是应付的钱数。
【详解】
根据题意可得:
12.5-2.5+12.5
=10+12.5
=22.5(元)
答:王老师应付22.5元。
【点睛】
此题的关键是买两本书应付的钱数,有些同学只是求出一本书的钱数,就把另一种书的钱数忘了加,说明审题不明,一定要注意此类问题。
24.504米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用小红家到超市的距离除以小红每分钟走的米数,求出小红从家到超市所用的时间,进而求出小刚从家到超市所用的时间,再乘小刚每分钟走的米数,即可求出小刚家离超市有多远
解析:504米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用小红家到超市的距离除以小红每分钟走的米数,求出小红从家到超市所用的时间,进而求出小刚从家到超市所用的时间,再乘小刚每分钟走的米数,即可求出小刚家离超市有多远。
【详解】
72×(612÷68-2)
=72×(9-2)
=72×7
=504(米)
答:小刚家离超市504米。
【点睛】
求出小红从家到超市所用的时间,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5.(1)25;35;(2)四;(3)123;(4)一班男生比女生多植树几棵?5棵
【解析】
【分析】
(1)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直条末端标的数字,可知一班女生和三班男生植树多少棵。
(2)每个班男、女生
解析:(1)25;35;(2)四;(3)123;(4)一班男生比女生多植树几棵?5棵
【解析】
【分析】
(1)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直条末端标的数字,可知一班女生和三班男生植树多少棵。
(2)每个班男、女生植树棵数相减,可知哪个班男、女生植树相差最多。
一班:30-25=5(棵)
二班:34-34=0(棵)
三班:35-30=5(棵)
四班:34-28=6(棵)
(3)把四个班女生植数棵数相加即可。
25+34+30+34
=59+30+34
=89+34
=123(棵)
(4)一班男生比女生多植树几棵?(答案不唯一)
用一班男生植数棵数一女生棵树棵数即可。
【详解】
(1)一班女生植树(25)棵,三班男生植树(35)棵。
(2)(四)男、女生植树相差最多。
(3)4个班女生共植树(123)棵。
(4)一班男生比女生多植树几棵?
30-25=5(棵)
答:一班男生比女生多植树5棵。
【点睛】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够使人们一眼看出各个数据的大小,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26.7箱、6个3块、2个1块;908元
【解析】
【分析】
300除以40,商为要买的箱数,余数再除以3,商为可以买几个3块,余数再1块1块的买,然后120乘箱数,加上10乘3块的个数,再加4乘块数,即
解析:7箱、6个3块、2个1块;908元
【解析】
【分析】
300除以40,商为要买的箱数,余数再除以3,商为可以买几个3块,余数再1块1块的买,然后120乘箱数,加上10乘3块的个数,再加4乘块数,即等于要付的钱。
【详解】
300÷40=7(箱)……20(块)
20÷3=6(个)……2(块)
7×120+6×10+2×4
=840+60+8
=900+8
=908(元)
答:买7箱、6个3块、2个1块最省钱,要付908元。
【点睛】
先整箱整箱的买,不够整箱的再3块3块的买,不够3块的就单块的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