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达标检测(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790092 上传时间:2024-05-09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达标检测(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达标检测(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达标检测(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二次根式,无论x取什么值都有意义的是(  ) A. B. C. D. 2.下列四组数据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是(  ) A.5,12,13 B.1,2,3 C.6,8,10 D.3,4,5 3.已知四边形,以下有四个条件.能判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有( ) A., B., C., D., 4.某校进行广播操比赛,如图是20位评委给某班的评分情况统计图,则该班平均得分(  ) A.9 B.6.67 C.9.1 D.6.74 5.如图,已知点E、F、G、H分别是矩形ABCD各边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是( ) A.矩形 B.菱形 C.矩形或菱形 D.不能确定的 6.如图,点为边上一点,将沿翻折得到,点在上,且.那么的度数为( ) A.38° B.48° C.51° D.62° 7.如图,在中,垂直平分于点E,,,则的对角线的长为( ) A. B. C. D. 8.如图所示,已知点C(2,0),直线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B两点,D、E分别是AB、OA上的动点,当的周长取最小值时,点D的坐标为( ) A.(2,1) B.(3,2) C.(,2) D.(,) 二、填空题 9.若式子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10.如图,在菱形中,E,F,G分别是,,的中点,且,,则菱形的面积是___. 11.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OD=60°,AD=4,则AB=___. 12.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AB=5,AD=12,则OC=______. 13.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2,1),则的值为________. 14.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AOD=120°, AB=2,则BC的长为___________. 15.正方形,,,…按如下图所示的方式放置.点,,,…和点,,,…分别在直线和轴上,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正方形边长为,则的坐标是______. 16.一条笔直的公路上顺次有三地,小军早晨从地出发沿这条公路骑自行车前往地,同时小林从地出发沿这条公路骑摩托车前往地,小林到地后休息了 个小时, 然后掉头原路原速返回追赶小军,经过一段时间后两人同时到达地,设两人行驶的时间为 (小时),两人之间的距离为 (千米), 与之间的函数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①小林与小军的速度之比为;②时,小林到达地;③时,小林与小军同时到达C地;④两地相距千米,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只填序号) 三、解答题 17.解下列各题 计算:(1); (2); (3); (4). 18.一架云梯长25m,如图那样斜靠在一面墙上,云梯顶端离地面24m. (1)这架云梯的底端距墙角有多远? (2)如果云梯的顶端下滑了4m,那么它的底部在水平方向滑动了多少m? 19.阅读探究 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已知,,的长分别为,,,求的面积. 小明是这样解决问题的:如图1所示,先画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即的3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处),从而借助网格就能计算出的面积.他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构图法, (1)图1中的面积为________. 实践应用 参考小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2)图2是一个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①利用构图法在答题卡的图2中画出三边长分别为,,的格点. ②的面积为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拓展延伸 (3)如图3,已知,以,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和正方形,连接.若,,,则六边形的面积为________(在图4中构图并填空). 2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P是AB边上一点(不与A,B重合),过点P作PQ⊥CP,交AD边于点Q,且∠QPA=∠PCB,QP=QD. (1)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 (2)求证:CD=CP. 21.如果记,并且表示当时的值,即;表示当时的值,即;表示当时的值,即;… (1)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__________. __________. (2)当为正整数时,猜想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3)求的值. 22.甲、乙两个服装厂加工同种型号的防护服,甲厂每天加工的数量是乙厂每天加工的数量的1.5倍,两厂各加工600套防护服,甲厂比乙厂少用4天. (1)求甲、乙两厂每天各加工多少套防护服? (2)已知甲、乙两厂加工这种防护服每天的费用分别是150元和120元.期间,某医院急需3000套这种防护服,甲厂单独加工一段时间后另有安排,剩下的任务只能由乙厂单独完成.设甲厂加工m天,乙厂加工y天. ①求y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 ②如果加工总费用不超过6360元,那么甲厂至少要加工多少天? 23.共顶点的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EFG中,AB=13,AE=5. (1)如图1,求证:DG=BE; (2)如图2,连结BF,以BF、BC为一组邻边作平行四边形BCHF. ①连结BH,BG,求的值; ②当四边形BCHF为菱形时,直接写出BH的长. 24.如图,,是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直线过点,与轴交于点. (1)求,,三点的坐标. (2)当点是的中点时,在轴上找一点,使的和最小,画出点的位置,并求点的坐标. (3)若点是折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使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5.综合与实践 问题情境:数学课上,同学们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为背景探究图形变化中的数学问题.如图1,将两张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重叠摆放在桌面,其中,,,点,在的同侧,点,在线段上,连接并延长交于点,已知.将从图1中的位置开始,绕点顺时针旋转(保持不动),旋转角为. 数学思考:(1)“求索小组”的同学发现图1中,请证明这个结论; 操作探究:(2)如图2,当时,“笃行小组”的同学连接线段,. 请从下面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我选择________题. A.①猜想,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若,请直接写出时,,两点间的距离; B.①猜想,满足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若,请直接写出点落在延长线时,,两点间的距离. 26.已知中,.点从点出发沿线段移动,同时点从点出发沿线段的延长线移动,点、移动的速度相同,与直线相交于点. (1)如图①,当点为的中点时,求的长; (2)如图②,过点作直线的垂线,垂足为,当点、在移动的过程中,设,是否为常数?若是请求出的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3)如图③,E为BC的中点,直线CH垂直于直线AD,垂足为点H,交AE的延长线于点M;直线BF垂直于直线AD,垂足为F;找出图中与BD相等的线段,并证明.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分析】 直接利用二次根式有意义,则被开方数是非负数,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解:,当时,二次根式有意义,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当时,二次根式有意义,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当时,二次根式有意义,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无论取什么值,二次根式都有意义,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正确把握二次根式的定义是解题关键. 2.B 解析:B 【分析】 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解:A、,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C、,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D、,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解题关键.主要看较短两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较长边的平方 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 解:.A、,,不能判断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故不符合题意; B、,,不能判断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故不符合题意; C、,,不能判断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故不符合题意; D、,,可以根据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进行判定,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 解:该班平均得分=9.1(分),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加权平均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加权平均数的定义. 5.B 解析:B 【分析】 根据矩形中,、、、分别是、、、的中点,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得,然后利用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即可判定. 【详解】 解:四边形是菱形; 理由:如图,连接,, 、、、分别是、、、的中点, ,,, 同理,,,,, ∵在矩形中, , , 四边形是菱形. 故选:.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菱形的判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矩形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证明此题的关键是正确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进行证明.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得出∠BFE=∠A=52°,∠FBE=∠ABE,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EDF=∠DEF=∠BFE=26°,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D=102°,即可得出∠ABE的度数. 【详解】 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C=52°, 由折叠的性质得:∠BFE=∠A=52°,∠FBE=∠ABE, ∵EF=DF, ∴∠EDF=∠DEF=∠BFE=26°, ∴∠ABD=180°-∠A-∠EDF=102°, ∴∠ABE=∠ABD=51°,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连接BD交AC于点F,根据平行四边形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以推出,即可推出,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F的长,即可求出AC的长. 【详解】 解:如图,连接BD交AC于点F. ∵BE垂直平分CD, ∴,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BF=DF,AC=2AF ∴, ∴ ∵, ∴, ∴.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 8.D 解析:D 【分析】 如图,点C关于OA的对称点,点C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求出点的坐标,连接与AO交于点E,与AB交于点D,此时△DEC周长最小,再求出直线DE的解析式,联立两条直线的解析式即可求出交点D的坐标. 【详解】 如图,点C关于OA的对称点,点C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 ∵直线AB的解析式为 ∴直线的解析式为 由 解得 ∴直线AB与直线的交点坐标为 ∵K是线段的中点 ∴ 连接与AO交于点E,与AB交于点D,此时△DEC周长最小 设直线DE的解析式为 可得 解得 ∴直线DE的解析式为 联立直线DE和直线直线可得 解得 ∴点D的坐标为 故答案为: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几何问题,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9. 【解析】 【分析】 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即可求得的取值范围. 【详解】 有意义, , 解得.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理解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10.A 解析:96 【解析】 【分析】 连接,,交点为,与交于点,与交于点,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出,,,,得出,由勾股定理求出的长,根据菱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如图,连接,,交点为,与交于点,与交于点, 四边形是菱形, , ,,分别是,,的中点, ,,,, 四边形是矩形, , ,, , ,, 菱形的面积是. 故答案为96. 【点睛】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菱形的面积,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求出AC和BD的长是解题的关键. 11.B 解析: 【解析】 【分析】 由矩形对角线的性质得到,结合题意证明是等边三角形,解得BD的长,在中,理由勾股定理解题即可. 【详解】 解:矩形ABCD中,AC=BD且AO=OC,BO=DO 是等腰三角形 ∠AOD=60° 是等边三角形 AD=4 中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是重要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12.B 解析:5 【分析】 根据勾股定理得出BD,进而利用矩形的性质得出OC即可. 【详解】 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BAD=90°,AC=BD,OC=OA, 在Rt△ABD中,BD=, ∴OC=AC==. 故答案为:6.5. 【点睛】 此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由矩形的性质和根据勾股定理得出BD解答. 13.-1 【分析】 一次函数y=kx+3的图象经过点(2,1),将其代入即可得到k的值. 【详解】 解:一次函数y=kx+3的图象经过点(2,1), 即当x=2时,y=1,可得:1=2k+3, 解得:k=﹣1. 故答案为:﹣1. 【点睛】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要注意利用一次函数的特点以及已知条件列出方程,求出未知数. 14. 【分析】 由条件可求得为等边三角形,则可求得的长,在中,由勾股定理可求得的长. 【详解】 , , 四边形为矩形 , 为等边三角形, , , 在中,由勾股定理可求得.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矩形的性质,掌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是解题的关键. 15.(63,64) 【分析】 由题意易得,然后把点的坐标代入直线求解,进而可得点,,…..;由此可得规律为,最后问题可求解. 【详解】 解:∵四边形,是正方形,且正方形的边长为,正方形边长为, ∴, ∴ 解析:(63,64) 【分析】 由题意易得,然后把点的坐标代入直线求解,进而可得点,,…..;由此可得规律为,最后问题可求解. 【详解】 解:∵四边形,是正方形,且正方形的边长为,正方形边长为, ∴, ∴,, ∵点….在直线上, ∴把点的坐标代入得:,解得:, ∴直线, 当x=3时,则有, ∴, 同理可得, ∵,…..; ∴,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及一次函数的应用,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及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6.②④ 【分析】 根据第一段图像可求得两人的速度和,结合第二段图像可求得小林的速度,进而可得小军的速度,由此可判断①;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可判断②;根据“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可判断③、④. 【详 解析:②④ 【分析】 根据第一段图像可求得两人的速度和,结合第二段图像可求得小林的速度,进而可得小军的速度,由此可判断①;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可判断②;根据“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可判断③、④. 【详解】 解:由题意可得v林+v军=300÷3=100(千米/小时) 200÷100=2(小时) 则v林=300÷(2+3)=60(千米/小时) v军=100-60=40(千米/小时) ∴v林:v军=60:40=3:2, ∴①错误; ∵300÷60=5(小时) 5+5=10, ∴②正确; ∵40×(3+2+1)=240(千米) 240÷(60-40)=12(小时) 5+3+2+1+12=23 ∴小林和小军在23:00到达C地, ∴③错误; ∵12×60-300=420, ∴④正确. 故答案为:②④.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理解函数图象上点的实际意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7.(1);(2);(3);(4). 【分析】 (1)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即可得到答案; (2)原式从左向右依次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3)原式根据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二次根式的乘 解析:(1);(2);(3);(4). 【分析】 (1)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即可得到答案; (2)原式从左向右依次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3)原式根据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二次根式的乘法以及绝对值的意义代简各项后,再外挂; (4)原式利用平方差分工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1) = =; (2) = = = =; (3) = =; (4) =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运算顺序以及灵活运用乘法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1);(2) 【分析】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1)在 中,直接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2)设它的底部在水平方向滑动了 ,即 ,则 ,在 中,由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详解】 解:根据题意,画 解析:(1);(2) 【分析】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1)在 中,直接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2)设它的底部在水平方向滑动了 ,即 ,则 ,在 中,由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详解】 解: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下图: (1)根据题意得: , , 在 中,由勾股定理得: , 即这架云梯的底端距墙角 ; (2)设它的底部在水平方向滑动了 ,即 ,则 , 根据题意得: , ,则 , 在 中,由勾股定理得: , 即 , 解得: , 即它的底部在水平方向滑动了.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是解题的关键. 19.(1);(2)①作图见详解;②8;(3)在网格中作图见详解;31. 【解析】 【分析】 (1)根据网格可直接用割补法求解三角形的面积; (2)①利用勾股定理画出三边长分别为、、,然后依次连接即可;② 解析:(1);(2)①作图见详解;②8;(3)在网格中作图见详解;31. 【解析】 【分析】 (1)根据网格可直接用割补法求解三角形的面积; (2)①利用勾股定理画出三边长分别为、、,然后依次连接即可;②根据①中图形,可直接利用割补法进行求解三角形的面积; (3)根据题意在网格中画出图形,然后在网格中作出,,进而可得,得出,进而利用割补法在网格中求解六边形的面积即可. 【详解】 解:(1)△ABC的面积为:, 故答案为:; (2)①作图如下(答案不唯一): ②的面积为:, 故答案为:8; (3)在网格中作出,, 在与中, , ∴, ∴, , 六边形AQRDEF的面积=正方形PQAF的面积+正方形PRDE的面积+的面积 , 故答案为:3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割补法求解面积及二次根式的运算,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割补法求解面积及二次根式的运算是解题的关键. 20.(1)见解析;(2)见解析 【分析】 (1)根据垂直求出∠QPC=90°,求出∠QPA+∠BPC=90°,求出∠BPC+∠PCB=9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90°,再根据矩形的判定得出即 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 【分析】 (1)根据垂直求出∠QPC=90°,求出∠QPA+∠BPC=90°,求出∠BPC+∠PCB=9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90°,再根据矩形的判定得出即可; (2)连接CQ,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HL推出Rt△CDQ≌Rt△CPQ,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推出即可. 【详解】 解:证明:(1)∵PQ⊥CP, ∴∠QPC=90°, ∴∠QPA+∠BPC=180°-90°=90°, ∵∠QPA=∠PCB, ∴∠BPC+∠PCB=90°, ∴∠B=180°-(∠BPC+∠PCB)=90°,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CD是矩形; (2)连接CQ, ∵四边形ABCD是矩形, ∴∠D=90°, ∵∠CPQ=90°, ∴在Rt△CDQ和Rt△CPQ中, , ∴Rt△CDQ≌Rt△CPQ(HL), ∴CD=CP.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垂直的定义,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能求出∠B=90°和Rt△CDQ≌Rt△CPQ是解此题的关键. 21.(1)1;1(2)结果为1,证明过程见详解(3)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目定义的运算方式代数计算即可. (2)根据第(1)题的计算结果总结规律,并加以证明. (3)运用第(2)题的运算规律 解析:(1)1;1(2)结果为1,证明过程见详解(3)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目定义的运算方式代数计算即可. (2)根据第(1)题的计算结果总结规律,并加以证明. (3)运用第(2)题的运算规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将式子中每一项适当分组,再进行计算. 【详解】 解:(1); . (2)猜想的结果为1. 证明: (3) 【点睛】 本题以定义新运算的形式考查了二次根式的综合计算,遵循新运算的方式,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计算是解答关键. 22.(1)甲厂每天加工75套防护服,乙厂每天加工50套防护服;(2)①y=﹣m+60;②甲厂至少要加工28天 【分析】 (1)设乙厂每天加工x套防护服,则甲厂每天加工1.5x套防护服,根据“两厂各加工6 解析:(1)甲厂每天加工75套防护服,乙厂每天加工50套防护服;(2)①y=﹣m+60;②甲厂至少要加工28天 【分析】 (1)设乙厂每天加工x套防护服,则甲厂每天加工1.5x套防护服,根据“两厂各加工600套防护服,甲厂比乙厂要少用4天”列出方程,解之即可; (2)①根据“某医院急需3000套这种防护服”和“设甲厂加工m天,乙厂加工y天”列出方程,即可得到y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 ②根据“甲、乙两厂加工这种防护服每天的费用分别是150元和120元”和“总加工费不超过6360元”列出不等式,求出m的取值范围即可. 【详解】 解:(1)设乙厂每天加工x套防护服,则甲厂每天加工1.5x套防护服.根据题意得: , 解得x=50, 经检验:x=50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1.5x=1.5×50=75, 答:甲厂每天加工75套防护服,乙厂每天加工50套防护服; (2)①根据题意得: 75m+50y=3000, ∴y=m+60; ②根据题意得: 150m+120×(m+60)≤6360, 解得m≥28, 答:甲厂至少要加工28天.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与不等式的应用,关键是理清楚题目意思,建立方程或不等式求解.注意解分式方程后要验根. 23.(1)证明见解析;(2)①;②BH的长为17或7. 【分析】 (1)证,即可得出结论; (2)①连接,延长交于,设与的交点为,证,得,,证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得结论; ②分两种情况,证出点、、在一条 解析:(1)证明见解析;(2)①;②BH的长为17或7. 【分析】 (1)证,即可得出结论; (2)①连接,延长交于,设与的交点为,证,得,,证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得结论; ②分两种情况,证出点、、在一条直线上,求出,则,由勾股定理求出,求出,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1)∵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EFG是正方形, ∴AD=AB=CB,AG=AE,∠DAB=∠GCE=90°, ∴∠DAB﹣∠GAF=∠GCE﹣∠GAF, 即∠DAG=∠BAE, 在△DAG和△BAE中, , ∴△DAG≌△BAE(SAS), ∴DG=BE; (2)①连接GH,延长HF交AB于N,设AB与EF的交点为M,如图2所示: ∵四边形BCHF是平行四边形, ∴HFBC,HF=BC=AB. ∵BC⊥AB, ∴HF⊥AB, ∴∠HFG=∠FMB, 又AGEF, ∴∠GAB=∠FMB, ∴∠HFG=∠GAB, 在△GAB和△GFH中, , ∴△GAB≌△GFH(SAS), ∴GH=GB,∠GHF=∠GBA, ∴∠HGB=∠HNB=90°, ∴△GH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HBG, ∴; ②分两种情况: a、如图3所示: 连接AF、EG交于点O,连接BE. ∵四边形BCHF为菱形, ∴CB=FB. ∵AB=CB, ∴AB=FB=13, ∴点B在AF的垂直平分线上. ∵四边形AEFG是正方形, ∴AF=EG,OA=OF=OG=OE,AF⊥EG,AE=FE=AG=FG, ∴点G、点E都在AF的垂直平分线上, ∴点B、E、G在一条直线上, ∴BG⊥AF. ∵AE=5, ∴AF=EGAE=10, ∴OA=OG=OE=5, ∴OB12, ∴BG=OB+OG=12+5=17, 由①得:BHBG=17; b、如图4所示: 连接AF、EG交于点O,连接BE, 同上得:点B、E、G在一条直线上,OB=12,BG=OG+OB﹣OG=12﹣5=7, 由①得:BHBG=7; 综上所述:BH的长为17或7. 【点睛】 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和菱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 24.(1)A(-4,0),B(0,4),C(2,0);(2)画图见解析;E(-34,0);(3)存在,点的坐标为(-1,3)或45,125. 【解析】 【分析】 (1)分别令x=0,y=0即可确定A、B 解析:(1)A(-4,0),B(0,4),C(2,0);(2)画图见解析;E;(3)存在,点的坐标为或. 【解析】 【分析】 (1)分别令x=0,y=0即可确定A、B的坐标,然后确定直线BC的解析式,然后再令y=0,即可求得C的坐标; (2)先根据中点的性质求出D的坐标,然后再根据轴对称确定的坐标,然后确定DB1的解析式,令y=0,即可求得E的坐标; (3)分别就D点在AB和D点BC上两种情况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解:(1)在中, 令,得, 令,得, ,. 把代入,, 得 直线为:. 在中, 令,得, 点的坐标为; (2)如图点为所求 点是的中点,,. . 点关于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把,代入, 得. 解得,. 故该直线方程为:. 令,得点的坐标为. (3)存在,点的坐标为或. ①当点在上时,由 得到:, 由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得点的坐标为; ②当点在上时,如图,设交轴于点. 在与中, . , 点的坐标为, 易得直线的解析式为, 与组成方程组, 解得. 交点的坐标为 【点睛】 本题是一次函数的综合题,考查了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轴对称等知识点,掌握一次函数的函数的知识和差分类讨论的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1)见详解;(2)A.①AD=BE,理由见详解;②;B.①AD⊥BE,理由见详解;②-1. 【分析】 (1)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2)A.①利用手拉手模型,证明,即可得到 解析:(1)见详解;(2)A.①AD=BE,理由见详解;②;B.①AD⊥BE,理由见详解;②-1. 【分析】 (1)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2)A.①利用手拉手模型,证明,即可得到结论;②过点E作EH⊥CB交CB的延长线于点H,连接CE,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即可求解;B.①延长DA交OE于点Q,交BE于点P,利用“8”字模型得∠EPQ=∠QOD=90°,进而即可得到结论;②过点O作OQ⊥AC,可得QO=1,利用勾股定理得,进而即可求解. 【详解】 解:(1)∵,,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又∵, ∴OB=OC, 同理:OE=OF, ∴OE-OB=OF-OC, ∴; (2)A.①AD=BE,理由如下: ∵,OD⊥EF, ∴∠AOB=∠DOE=90°, ∴∠EOB=∠DOA, ∵和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O=AO,EO=DO, ∴, ∴AD=BE; ②∵旋转角, ∴∠BOE=45°, ∴∠COE=135°, ∵, ∴OC=OB=2÷=, 过点E作EH⊥CB交CB的延长线于点H,连接CE, ∵在中,HE=HO=2÷=, ∴在中,CE=; B.①AD⊥BE,理由如下: 延长DA交OE于点Q,交BE于点P, 易证:, ∴∠1=∠2, 又∵∠3=∠4,∠1+∠EPQ+∠3=∠2+∠QOD+∠4=180°, ∴∠EPQ=∠QOD=90°, ∴AD⊥BE; ②过点O作OQ⊥AC, ∵, ∴, ∵∠ACO=45°,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QO=QC=, ∴在中,, ∴CF=-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添加合适的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26.(1)3;(2)6(3)BD=AM,证明见解析 【分析】 (1)因为速度相等和等腰三角形的已知条件,作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问题得以解决. (2)这类题一般结论成立,根据(1)中的思路,加上等腰三角 解析:(1)3;(2)6(3)BD=AM,证明见解析 【分析】 (1)因为速度相等和等腰三角形的已知条件,作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问题得以解决. (2)这类题一般结论成立,根据(1)中的思路,加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求出定值. (3)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判断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近而求出≌,得出ED=EM,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1) 如图,过P点作PF∥AC交BC于F, ∵点P和点Q同时出发,且速度相同, ∴BP=CQ, ∵PF//AQ, ∴∠PFB=∠ACB,∠DPF=∠CQD, 又∵AB=AC, ∴∠B=∠ACB, ∴∠B=∠PFB, ∴BP=PF, ∴PF=CQ,又∠PDF=∠QDC, ∴△PFD≌△QCD, ∴DF=CD=CF, 又因P是AB的中点,PF∥AQ, ∴F是BC的中点,即FC=BC=6, ∴CD=CF=3; (2)为定值. 如图②,点P在线段AB上, 过点P作PF//AC交BC于F, 则有(1)可知△PBF为等腰三角形, ∵PE⊥BF ∴BE=BF ∵有(1)可知△PFD≌△QCD ∴CD= ∴ (3)BD=AM 证明:∵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E为BC的中点 ∴ ∴, ∴, ∵AH⊥CM ∴ ∵ ∴ ∴≌ (ASA) ∴ ∴ 即: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