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畜禽流行病防治.ppt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781589 上传时间:2024-05-09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2.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畜禽流行病防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畜禽流行病防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畜禽流行病防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畜禽流行病防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畜禽流行病防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畜禽主要流行病及其防治 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欧阳清芳 2010.1.南昌一.猪链球菌病(一)病原:(一)病原:C C、E E群链球菌。我国流行的群链球菌。我国流行的猪链球菌均属猪链球菌均属C C群,对外界抵抗力强,群,对外界抵抗力强,70.5070.50分钟,煮沸分钟,煮沸3 3分钟才能死亡。分钟才能死亡。(二)流行病学:各种年龄各种品种的猪(二)流行病学:各种年龄各种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可经多种途径感染,一年四季均可感染,可经多种途径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夏秋季多发。新疫区的发病均可发生,但夏秋季多发。新疫区的发病率、传播速度均可高于老疫区。率、传播速度均可高于老疫区。(三)病程一般为(

2、三)病程一般为2 28 8天,如不及时治疗天,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死亡率可达70%70%80%80%。.淋巴结脓肿型:主要由混群引起,多淋巴结脓肿型:主要由混群引起,多见于颈下淋巴结,咽部淋巴结和颈部淋巴见于颈下淋巴结,咽部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发生化脓性炎症,有的关节肿胀,病程结发生化脓性炎症,有的关节肿胀,病程一个月以上(以慢性为主)。一个月以上(以慢性为主)。.败血型:往往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败血型:往往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04042.42.倒地不起,呼吸急促,很快死倒地不起,呼吸急促,很快死于败血症。病程稍长的,精神萎靡,腹下于败血症。病程稍长的,精神萎靡,腹下有紫红斑,便秘或腹泻,尿

3、含血液,有的有紫红斑,便秘或腹泻,尿含血液,有的猪有鼻漏,喜饮,眼结膜潮红,一般在猪有鼻漏,喜饮,眼结膜潮红,一般在12121818小时死亡。小时死亡。.脑膜脑炎型:多发于八周龄仔猪病猪体温脑膜脑炎型:多发于八周龄仔猪病猪体温升高到升高到40.540.542.542.5度,有的中后期体温正常,度,有的中后期体温正常,有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转圈磨牙,伏卧,有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转圈磨牙,伏卧,继而后肢麻痹,四肢做游泳状甚至昏迷不醒继而后肢麻痹,四肢做游泳状甚至昏迷不醒.病理剖检:胸部及四肢下端呈紫红色,胸病理剖检:胸部及四肢下端呈紫红色,胸腔及腹腔内常带有黄色液体,肺淤血,肝脾肿腔及腹腔内常

4、带有黄色液体,肺淤血,肝脾肿大充血,出血。脑炎型的可见脑膜和脑实质充大充血,出血。脑炎型的可见脑膜和脑实质充血和出血。血和出血。(四)防治:四)防治:头孢,阿莫西林,大群拌料,病猪肌肉注射。头孢,阿莫西林,大群拌料,病猪肌肉注射。二猪附红细胞体病二猪附红细胞体病(一)病原:该病原结构分类应属于立克次氏(一)病原:该病原结构分类应属于立克次氏体目。附红细胞体病体目。附红细胞体病19281928年在动物体内检出,年在动物体内检出,19321932年印度首次发现猪附红细胞体病,病原寄年印度首次发现猪附红细胞体病,病原寄生于红细胞或血浆内。(病猪表现黄疸,贫血,生于红细胞或血浆内。(病猪表现黄疸,贫血

5、,发热)发热)(二)流行病学:四季可以发生,夏季发(二)流行病学:四季可以发生,夏季发病率高,呈地方流行性,各种年龄的猪均病率高,呈地方流行性,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病,但以母猪和仔猪多见。传播途径:可发病,但以母猪和仔猪多见。传播途径:吸血昆虫、手术、人工受精,另外经胎盘吸血昆虫、手术、人工受精,另外经胎盘垂直传播。垂直传播。(三)症状仔猪主要见皮肤苍白、黄疸,(三)症状仔猪主要见皮肤苍白、黄疸,肥猪一般食欲下降三天后才出现体温升高,肥猪一般食欲下降三天后才出现体温升高,4041.54041.5,最高可达,最高可达4242。腹泻,粪便。腹泻,粪便带黏液性血液,后肢抬举困难。全身颤抖,带黏液性血液

6、,后肢抬举困难。全身颤抖,叫声嘶哑、怕冷拥挤在一起。呼吸困难,叫声嘶哑、怕冷拥挤在一起。呼吸困难,气喘咳嗽。可视黏膜前潮红,后期苍白。气喘咳嗽。可视黏膜前潮红,后期苍白。轻度黄疸。耳尖裂干,边缘向上卷起。两轻度黄疸。耳尖裂干,边缘向上卷起。两耳发红,全身皮肤红紫。四肢蹄冠部青紫,耳发红,全身皮肤红紫。四肢蹄冠部青紫,血凝不良。血凝不良。(四)病理:肝肿成黄棕色,胆汁浓稠脾(四)病理:肝肿成黄棕色,胆汁浓稠脾大而软。全身淋巴结肿大,胸腔,腹腔积大而软。全身淋巴结肿大,胸腔,腹腔积液肾苍白。液肾苍白。(五)1.核弹头+增免多毒抗(一天1次,核弹头首量加倍连用23次)(四)防治(四)防治 贝尼尔贝尼

7、尔4mg/kg4mg/kg体重体重 肌肉注射肌肉注射 阿散酸阿散酸180ppm 180ppm 拌料拌料 四环素、土霉素四环素、土霉素15mg/kg 15mg/kg 体重肌肉注射或体重肌肉注射或拌料拌料 914 10-15mg/kg914 10-15mg/kg体重体重 肌肉注射肌肉注射三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PRRS),蓝耳病),蓝耳病(一)病原:(一)病原:RNARNA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病毒,19871987年在美国首次发现年在美国首次发现.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年代后期传遍北美,又称神秘病,后期传遍北美,又称神秘病,19

8、961996年传入我年传入我国大陆。国大陆。(二)流行病学: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猪都易(二)流行病学: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猪都易感,以妊娠母猪和感,以妊娠母猪和1 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传播途径:呼吸道。本病于寒冷季节多见,传播途径:呼吸道。本病于寒冷季节多见,一般是晚秋发病,冬天流行,春天缓和。一般是晚秋发病,冬天流行,春天缓和。(三)症状:年龄不一,症状不一。(三)症状:年龄不一,症状不一。1 1、种母猪:高热、咳嗽、呼吸困难,发情期、种母猪:高热、咳嗽、呼吸困难,发情期延长延长.不孕,妊娠母猪感染后,食欲废绝,高不孕,妊娠母猪感染后,食欲废绝,高热(热(4040以上)多发

9、生早产,后期流产,死以上)多发生早产,后期流产,死产,产木乃伊胎,产弱仔,预产期延后,流产,产木乃伊胎,产弱仔,预产期延后,流产后,精神好转,有食欲,但无乳,乳头变产后,精神好转,有食欲,但无乳,乳头变红,皮肤发绀红,皮肤发绀.耳朵发蓝,所以称蓝耳病。耳朵发蓝,所以称蓝耳病。2 2、新生的仔猪:呼吸困难,运动失调,轻瘫,、新生的仔猪:呼吸困难,运动失调,轻瘫,腹泻,粪便粘稠,后多稀薄,脱水,消瘦,腹泻,粪便粘稠,后多稀薄,脱水,消瘦,大量死亡,死亡率高达大量死亡,死亡率高达80%80%,甚至,甚至100%100%,耐耐过的猪生长缓慢。过的猪生长缓慢。3 3、仔猪:、仔猪:1 1月龄内仔猪最易感

10、,体温月龄内仔猪最易感,体温4040以以上,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腹泻,拥挤在上,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腹泻,拥挤在一起,共一起,共 济失调,后躯麻痹,渐进性消瘦,济失调,后躯麻痹,渐进性消瘦,眼睑水肿,死亡率达眼睑水肿,死亡率达100%100%,4 4、育肥猪:易感性较差,有、育肥猪:易感性较差,有 的厌食和呼吸的厌食和呼吸困难。困难。5 5、种公猪:发病率(、种公猪:发病率(2-10%2-10%)散发,不发热,)散发,不发热,呼吸困难、消瘦。呼吸困难、消瘦。(四)病变:肺呈褐色或黄褐色肝变(四)病变:肺呈褐色或黄褐色肝变,卡他性卡他性肺炎。肺炎。(五)诊断:(五)诊断:1 1、每窝有、每窝

11、有20%20%以上死胎。以上死胎。2 2、8%8%以上的母猪流产。以上的母猪流产。3 3、哺乳仔猪死亡、哺乳仔猪死亡26%26%以上。以上。(六)防治:主要控制继发感染(六)防治:主要控制继发感染采用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采用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对种猪进行预防接种。对种猪进行预防接种。四.副猪嗜血杆菌病 又称纤维性浆膜炎和关节又称纤维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革兰氏阴性炎,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呈散发性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小杆菌,呈散发性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随着世界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饲养技术的应随着世界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饲养技术的应用和饲养高度密集,以及突发新的呼吸道综合用和饲养高度

12、密集,以及突发新的呼吸道综合征等因素的存在,使得该病日趋流行,危害日征等因素的存在,使得该病日趋流行,危害日渐严重。近两年来,我国副嗜血杆菌在养猪场渐严重。近两年来,我国副嗜血杆菌在养猪场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报道屡见不鲜,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报道屡见不鲜,特别是规模化猪厂在受到蓝耳病,圆环病等感特别是规模化猪厂在受到蓝耳病,圆环病等感染之后免疫功能下降时,猪副嗜血杆菌病伺机染之后免疫功能下降时,猪副嗜血杆菌病伺机爆发,导致较严重的经济损失。爆发,导致较严重的经济损失。(一)流行病学(一)流行病学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发生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发生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的幼

13、猪,发病率一般在的幼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10%-15%,严重时死亡率,严重时死亡率可达可达50%50%。该细菌寄生在鼻腔等上呼吸道内,是。该细菌寄生在鼻腔等上呼吸道内,是属于条件性细菌,可以受多种因素诱发。患猪属于条件性细菌,可以受多种因素诱发。患猪或带菌猪主要通过空气、直接接触感染其它健或带菌猪主要通过空气、直接接触感染其它健康猪,其它传播途径如消化道等亦可感染。目康猪,其它传播途径如消化道等亦可感染。目前只有较大的化学实验室在做实验室检验,故前只有较大的化学实验室在做实验室检验,故一般养猪厂不易及时得到正确诊断,从该病发一般养猪厂不易及时得到正确诊断,从该病发病情况分析,主要与猪

14、场的猪抵抗力、环境卫病情况分析,主要与猪场的猪抵抗力、环境卫生、饲养密度有极大的关系,如果猪发生过蓝生、饲养密度有极大的关系,如果猪发生过蓝耳病等,抵抗力下降时,副嗜血杆菌病易乘虚耳病等,抵抗力下降时,副嗜血杆菌病易乘虚而入;猪群密度大,过分拥挤,舍内空气混浊,而入;猪群密度大,过分拥挤,舍内空气混浊,氨气味浓,转群、混群或运输时多发。猪有呼氨气味浓,转群、混群或运输时多发。猪有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肺炎,猪流感,伪狂犬病吸道疾病,如支原体肺炎,猪流感,伪狂犬病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时,副嗜血杆菌病的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时,副嗜血杆菌病的存在可加剧它们的病情,使病情复杂化。存在可加剧它们的病情

15、,使病情复杂化。(二)临床症状(二)临床症状急性型:往往首先发病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急性型:往往首先发病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体温升高至热、体温升高至40.5-42.0 40.5-42.0,精神沉郁、反应迟,精神沉郁、反应迟钝,食欲下降或厌食不吃,咳嗽、呼吸困难,腹钝,食欲下降或厌食不吃,咳嗽、呼吸困难,腹式呼吸,心跳加快,体表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式呼吸,心跳加快,体表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肤水肿,部分病猪出现鼻流脓液,发紫,眼睑皮肤水肿,部分病猪出现鼻流脓液,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出现跛行、腕关节、肘关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出现跛行、腕关节、肘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

16、呈划水样。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也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严重时母猪流有时也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严重时母猪流产。在发生关节炎时,可见一个或几个关节肿胀、产。在发生关节炎时,可见一个或几个关节肿胀、发热,初期疼痛,多见于腕关节和肘关节,起立发热,初期疼痛,多见于腕关节和肘关节,起立困难,后肢不协调。困难,后肢不协调。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皮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呼吸困难,皮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甚至衰竭而死亡。良,甚至衰竭而死亡。(三)剖检变化(三)剖检变化 解剖时可见胸

17、膜炎,腹膜炎、脑膜炎、解剖时可见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等多发性炎症,有纤维性心包炎、关节炎等多发性炎症,有纤维性或浆液性炎性物渗出,胸水、腹水增多,或浆液性炎性物渗出,胸水、腹水增多,肺脏肿胀、出血、淤血,有时肺脏和胸腔肺脏肿胀、出血、淤血,有时肺脏和胸腔发生粘连,这些现象常以不同的组合出现,发生粘连,这些现象常以不同的组合出现,较少单独存在。较少单独存在。(四)诊断(四)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尤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尤其是剖检病变),即可初步诊断;其是剖检病变),即可初步诊断;确诊须进行细菌分离鉴定或血清学检查。确诊须进行细菌分离鉴定或血清学检查

18、。在血清学诊断方面,主要通过琼脂扩散实验、在血清学诊断方面,主要通过琼脂扩散实验、补体结合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等。本病主要与补体结合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等。本病主要与传染性胸膜肺炎鉴别:猪副嗜血杆菌感染引起传染性胸膜肺炎鉴别:猪副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病变包括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心包炎、的病变包括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等多发性炎症;而典型的胸膜肺炎则引关节炎等多发性炎症;而典型的胸膜肺炎则引起的病变主要是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并局限于起的病变主要是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并局限于胸腔。胸腔。(五)防治措施(五)防治措施 地米考星,氟苯尼考,阿米卡星,克林地米考星,氟苯尼考,阿米卡星,克林霉素

19、,病猪采用肌肉注射,大群拌料。霉素,病猪采用肌肉注射,大群拌料。五.猪圆环病毒感染1.1.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一种多系统功能障碍性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一种多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疾病.临床上以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和断奶仔临床上以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和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为主要表现形式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为主要表现形式.该病原该病原19821982年首次发现,后被确认为猪圆环病年首次发现,后被确认为猪圆环病毒(毒(PCV PCV)。加拿大、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北爱尔兰、西班牙、新西兰、丹麦等意大利、北爱尔兰、西班牙、新西兰、丹麦等国家对该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断奶仔猪多系

20、国家对该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症(统衰弱综合症(PMWSPMWS)是由猪圆环病毒)是由猪圆环病毒型引型引起的,起的,19991999年,我国河北、北京首次发现年,我国河北、北京首次发现PCVPCV。2.2.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不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不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还可经垂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还可经垂直感染,发病率通常为直感染,发病率通常为8%-10%8%-10%,也可达,也可达20%20%。3.3.临床症状: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临床症状: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症:一般症:一般6-146-14周龄多发,病死率周龄多发,病死率90%90%以

21、上。以上。病猪主要表现为渐进性消瘦,生长发育病猪主要表现为渐进性消瘦,生长发育受阻,体重减轻,皮肤苍白或黄疸。有受阻,体重减轻,皮肤苍白或黄疸。有的呼吸困难、腹泻,个别的出现神经症的呼吸困难、腹泻,个别的出现神经症状,大多数淋巴结肿大状,大多数淋巴结肿大2-32-3倍,特别是腹倍,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股沟淋巴结。4.4.病理变化:肌肉萎缩,皮肤苍白,有病理变化:肌肉萎缩,皮肤苍白,有20%20%的病例出现黄疸,病猪肾肿大苍白,的病例出现黄疸,病猪肾肿大苍白,体积增大到正常的体积增大到正常的5 5倍,肝脏出现不同程倍,肝脏出现不同程度萎缩,淋巴结肿大,肺肿胀、坚硬或度萎缩,淋巴结肿大,肺肿胀、坚

22、硬或似橡皮,表面有灰褐色小叶,胃肠道也似橡皮,表面有灰褐色小叶,胃肠道也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5.5.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症状、病变,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症状、病变,作出初步诊断。作出初步诊断。实验室诊断:病毒分离与鉴定,抗体水实验室诊断:病毒分离与鉴定,抗体水平检测。平检测。6.6.防制:无特效药。防制:无特效药。用黄芪多糖,大群饮水,病猪肌肉注射用黄芪多糖,大群饮水,病猪肌肉注射。六、猪传染性胸膜肺炎19571957年首次发现,年首次发现,19641964年将该病原命名年将该病原命名为胸膜肺炎嗜血杆菌。由于该菌与林氏为胸膜肺炎嗜血杆菌。由于该菌与林氏放线菌的亲缘关

23、系较近,于放线菌的亲缘关系较近,于19831983年将其年将其划归放线杆菌属。划归放线杆菌属。1.1.病原:猪胸膜肺炎放线菌病原:猪胸膜肺炎放线菌G G-,目前有,目前有1212个血清型。我国主要为个血清型。我国主要为7 7型(型(2 2、4 4、5 5、1010也有)。也有)。2.2.流行病学:流行病学:6 6周至周至6 6月龄猪最易感(其月龄猪最易感(其它猪也可感染),它猪也可感染),4-54-5月份和月份和9-109-10月份多月份多发,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发,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50%50%以上。传播以上。传播途径:呼吸道,也可通过猪与猪直接传途径:呼吸道,也可通过猪与猪直接传播。播。3.

24、3.症状:潜伏期:症状:潜伏期:1-71-7天天(1 1)最急性:突然发病、体温)最急性:突然发病、体温41.541.5以以上,多见于断奶仔猪,废食,短时腹泻、上,多见于断奶仔猪,废食,短时腹泻、呕吐,开始无明显呼吸道症状,耳、腿、呕吐,开始无明显呼吸道症状,耳、腿、体侧皮肤发绀,后期呼吸困难,犬坐式,体侧皮肤发绀,后期呼吸困难,犬坐式,临死前口鼻流血性泡沫样分泌物,于临死前口鼻流血性泡沫样分泌物,于24-24-3030小时死亡。小时死亡。(2 2)急性:体温升高)急性:体温升高40.5-4140.5-41,不愿,不愿站立,厌食,呼吸困难,咳嗽,张口呼站立,厌食,呼吸困难,咳嗽,张口呼吸,病程

25、短的吸,病程短的24-36h24-36h,长的,长的4-54-5天。天。(3 3)亚急性及慢性:由急性转化而来,)亚急性及慢性:由急性转化而来,体温稍高或正常,呼吸道症状,咳嗽,体温稍高或正常,呼吸道症状,咳嗽,消瘦,病程达消瘦,病程达5 5周。周。4.4.病变:肺充血,水肿,肺部炎症,急病变:肺充血,水肿,肺部炎症,急性多间纤维素性炎,胸膜带血积液,有性多间纤维素性炎,胸膜带血积液,有的脏器粘连;慢性,肺出现脓灶样结节,的脏器粘连;慢性,肺出现脓灶样结节,肺纤维素性炎。肺纤维素性炎。5.5.诊断: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结诊断: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结合流行病学作出初步诊断。实验室诊断,合

26、流行病学作出初步诊断。实验室诊断,通过细菌分离鉴定,革兰氏染色进行确通过细菌分离鉴定,革兰氏染色进行确诊。诊。6.6.防治:防治:药物治疗:氟苯尼考药物治疗:氟苯尼考20mg/kg20mg/kg体重体重 林可霉素或克林霉素,另外可用多西环林可霉素或克林霉素,另外可用多西环素。素。七、大肠杆菌病七、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是指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大肠杆菌病是指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多种动物不同疾病或病型的统称。包括多种动物不同疾病或病型的统称。包括动物的局部性或全身大肠杆菌感染、大动物的局部性或全身大肠杆菌感染、大肠杆菌性腹泻、败血症和毒血症。肠杆菌性腹泻、败血症和毒血症。1.1.病原:革兰氏阴性,

27、中等大小,一般无病原: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一般无荚膜、无芽胞、有鞭毛。大肠杆菌的抗荚膜、无芽胞、有鞭毛。大肠杆菌的抗原结构较复杂,由菌体(原结构较复杂,由菌体(o o)抗原、表面)抗原、表面(k)(k)抗原、鞭毛抗原、鞭毛(H)(H)抗原、以及菌毛抗原、以及菌毛(F)(F)抗抗原组成。原组成。到目前为止至少有到目前为止至少有O O抗原抗原173173种、种、K K抗原抗原103103种、种、H H抗原抗原6060种、种、F F抗原也正陆续被鉴抗原也正陆续被鉴定。定。引引起起猪猪水水肿肿病病的的大大肠肠杆杆菌菌能能产产生生一一种种生生物物活活性性物物质质-水水肿肿因因子子。引引起起禽禽类类发发

28、病病的的血血清清型型主主要要为为O O抗抗原原,引引起起仔仔猪猪黄黄痢痢和和白白 痢痢 的的 大大 肠肠 杆杆 菌菌 主主 要要 有有K K和和 F F抗抗 原原。(一)、猪大肠杆菌病(一)、猪大肠杆菌病主要有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主要有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肿病1 1、流行病学:、流行病学: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存在于母猪的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存在于母猪的肠道、产道及周围环境中,因此带菌母猪是本产道及周围环境中,因此带菌母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猪的各种大肠杆菌病主要通病的主要传染源。猪的各种大肠杆菌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仔猪黄痢最易发生于过消化道感染。仔猪黄痢最易发生于1-3

29、1-3日龄日龄的仔猪,早的出生后的仔猪,早的出生后1212小时内发病。往往在同小时内发病。往往在同窝仔猪中的发病率达窝仔猪中的发病率达80%80%以上,病死率较高。以上,病死率较高。仔猪白痢多发于仔猪白痢多发于10103030日龄的仔猪,发病率高,日龄的仔猪,发病率高,病死率低。仔猪水肿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后病死率低。仔猪水肿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后1 12 2周的仔猪发病的大多是生长快而肥壮的猪。起周的仔猪发病的大多是生长快而肥壮的猪。起发病率低,但病死率可达发病率低,但病死率可达9090以上。猪大肠杆以上。猪大肠杆菌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寒冷的冬季及菌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寒冷的冬季及炎热潮

30、湿的夏季多发生仔猪白痢和黄痢,饲料炎热潮湿的夏季多发生仔猪白痢和黄痢,饲料改变,天气湿冷,气候多变时多发仔猪水肿病。改变,天气湿冷,气候多变时多发仔猪水肿病。第一胎仔猪的发病率较高,呈地方流行。第一胎仔猪的发病率较高,呈地方流行。THANK YOUSUCCESS2024/5/8 周三33可编辑(1 1)仔猪黄痢:临床上腹泻,排黄色或)仔猪黄痢:临床上腹泻,排黄色或黄白色粪便为特征。黄白色粪便为特征。临川症状:潜伏期短,生后临川症状:潜伏期短,生后1212小时内即小时内即可发病,长的可发病,长的1 13 3天。同窝仔猪相继发天。同窝仔猪相继发病,排黄色浆糊状稀粪,内含凝乳块,病,排黄色浆糊状稀粪

31、,内含凝乳块,很快消瘦,昏迷而死,病程很快消瘦,昏迷而死,病程3 35 5天。天。病理变化:尸体严重脱水,胃肠道膨胀,病理变化:尸体严重脱水,胃肠道膨胀,有多量黄色液体内容物和气体,小肠壁有多量黄色液体内容物和气体,小肠壁变薄,以十二指肠最严重,粘膜坏死,变薄,以十二指肠最严重,粘膜坏死,胃内有酸臭凝乳块。肠小膜淋巴结有弥胃内有酸臭凝乳块。肠小膜淋巴结有弥漫性小点出血。漫性小点出血。(2 2)仔猪白痢:特征)仔猪白痢:特征 排灰白色腥臭浆排灰白色腥臭浆糊状稀粪糊状稀粪临床症状:病猪突然发生腹泻,粪便呈临床症状:病猪突然发生腹泻,粪便呈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或糊状,腥臭,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或糊状

32、,腥臭,腹泻次数不等,病程腹泻次数不等,病程2 23 3天,长的天,长的1 1周,周,很少死亡,能自行康复,但仔猪生长发很少死亡,能自行康复,但仔猪生长发育迟缓。育迟缓。病理变化:剖检尸体外表苍白,消瘦,病理变化:剖检尸体外表苍白,消瘦,脱水,肠粘膜有卡他性炎症病变。脱水,肠粘膜有卡他性炎症病变。(3 3)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断奶后仔猪的一种毒血症。其临床特起断奶后仔猪的一种毒血症。其临床特征是突然发病,病程短促,头部和胃壁征是突然发病,病程短促,头部和胃壁等处出现水肿,共济失调,惊厥和麻痹。等处出现水肿,共济失调,惊厥和麻痹。本病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

33、。本病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临床症状:病猪感觉过敏,结膜充血,临床症状:病猪感觉过敏,结膜充血,脸部眼睑,结膜,齿龈有时波及颈部和脸部眼睑,结膜,齿龈有时波及颈部和腹部皮下等处出现明显的水肿。体温一腹部皮下等处出现明显的水肿。体温一般正常。般正常。神神经经症症状状明明显显,表表现现为为肌肌肉肉颤颤抖抖,阵阵发发性性抽抽搐搐,盲盲目目运运动动或或转转圈圈发发展展为为共共济济失失调调,麻麻痹痹和和倒倒卧卧,四四肢肢呈呈划划水水样样,多多数数病病猪猪于于出出现现神神经经症症状状后后几几分分钟钟或或几几天天内内死死亡亡,病病死死率率高高达达9 90 0以以上上。病病理理变变化化:胃胃壁壁及及肠肠系系膜膜

34、水水肿肿最最为为明明显显。胃胃喷喷门门区区粘粘膜膜水水肿肿增增厚厚达达2 2c cm m以以上上。水水肿肿夜夜为为胶胶冻冻状状。小小肠肠,大大肠肠,肠肠系系膜膜及及淋淋巴巴结结水水肿肿。腹腹腔腔,胸胸腔腔和和心心包包腔腔中中有有过过量量 渗渗 出出 液液。有有 的的 有有 出出 血血 性性 胃胃 肠肠 炎炎。2.2.诊断:根据流行特点及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诊断:根据流行特点及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视诊,必要时可进行实验室检测。进行视诊,必要时可进行实验室检测。要与魏氏梭菌,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病相要与魏氏梭菌,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病相区别区别3.3.防治:防治:加强分娩舍的卫生及消毒工作,定

35、期对母猪进加强分娩舍的卫生及消毒工作,定期对母猪进行预防性投药;行预防性投药;加强疫苗的免疫接种加强疫苗的免疫接种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定期进行大肠杆菌药敏试验。定期进行大肠杆菌药敏试验。庆大霉素,喹渃酮类药物,氟苯尼考,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喹渃酮类药物,氟苯尼考,阿米卡星。(二)禽大肠杆菌(二)禽大肠杆菌包括急性败血症,气囊炎,肝周炎,心包括急性败血症,气囊炎,肝周炎,心包炎,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眼炎,包炎,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眼炎,关节炎,肉芽肿及脐炎。关节炎,肉芽肿及脐炎。1.1.流行病学:各种品种及不同日龄的禽类流行病学:各种品种及不同日龄的禽类都可感染发病。

36、传播途径:消化道,还都可感染发病。传播途径:消化道,还可经呼吸道,人工受精或自然交配,种可经呼吸道,人工受精或自然交配,种蛋传播。该病容易与其他疾病并发或继蛋传播。该病容易与其他疾病并发或继发。发。2.2.症状与病变:症状与病变:1 1)急性败血型:突然死亡,病程较短,死)急性败血型:突然死亡,病程较短,死亡后的病鸡病变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亡后的病鸡病变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纤维素性气囊炎。纤维素性肝周炎,纤维素性气囊炎。2 2)心包炎表现为心包积液,心包膜混浊,)心包炎表现为心包积液,心包膜混浊,增厚,有的内有渗出物与心肌粘连。增厚,有的内有渗出物与心肌粘连。3 3)肝周炎:肝

37、脏肿大,表面有纤维素性渗)肝周炎:肝脏肿大,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有的整个肝脏被纤维素性薄膜所出物,有的整个肝脏被纤维素性薄膜所包裹。包裹。4 4)气囊炎:气囊浑浊,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气囊炎:气囊浑浊,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腹腔内肠道和脏器之间有许多纤维素性腹腔内肠道和脏器之间有许多纤维素性渗出物,气囊壁增厚。渗出物,气囊壁增厚。5 5)生殖器官感染:卵泡充血,变形,卵泡)生殖器官感染:卵泡充血,变形,卵泡呈红褐色和黑褐色,卵巢充血出血。呈红褐色和黑褐色,卵巢充血出血。6 6)卵黄性腹膜炎:多见于产蛋中后期,由)卵黄性腹膜炎:多见于产蛋中后期,由于病鸡输卵管感染产生炎症,常导致输于病鸡输卵管感染

38、产生炎症,常导致输卵管伞部粘连,排卵时卵黄掉入腹腔造卵管伞部粘连,排卵时卵黄掉入腹腔造成本病。成本病。病鸡腹部膨胀,剖检时可见腹腔积有大量病鸡腹部膨胀,剖检时可见腹腔积有大量卵黄,肠道与脏器间相互粘连。卵黄,肠道与脏器间相互粘连。7 7)肠炎:病禽肛门下方羽毛潮湿,污秽,)肠炎:病禽肛门下方羽毛潮湿,污秽,粘连,腹泻,肠道充血,出血。粘连,腹泻,肠道充血,出血。8 8)关节炎:幼中雏多感染,一般呈慢性经)关节炎:幼中雏多感染,一般呈慢性经过。病鸡消瘦,生长发育缓慢,关节肿过。病鸡消瘦,生长发育缓慢,关节肿胀,跛行。胀,跛行。9 9)肉芽肿:有的成鸡感染本菌后常在肠道等处)肉芽肿:有的成鸡感染本

39、菌后常在肠道等处产生大肠杆菌肉芽肿,常见于十二指肠,盲产生大肠杆菌肉芽肿,常见于十二指肠,盲肠,肠系膜和肝脏等部位。病变常为小结节。肠,肠系膜和肝脏等部位。病变常为小结节。该型少见,蛋发病后的病死率较高。该型少见,蛋发病后的病死率较高。1010)大肠杆菌可穿透蛋壳进入蛋内引起死胚和降)大肠杆菌可穿透蛋壳进入蛋内引起死胚和降低孵化率。后期死亡的鸡胚或孵出的雏鸡出低孵化率。后期死亡的鸡胚或孵出的雏鸡出现卵黄炎,肠炎或心包炎。现卵黄炎,肠炎或心包炎。1111)卵黄囊炎和脐炎:指幼鸡的卵黄囊,脐部及)卵黄囊炎和脐炎:指幼鸡的卵黄囊,脐部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发生于孵化后期的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发生

40、于孵化后期的胚胎及胚胎及1 12 2周龄内的雏鸡,死亡率为周龄内的雏鸡,死亡率为3 31010,有时高达,有时高达4040,临床上表现为蛋黄吸收,临床上表现为蛋黄吸收不良,脐部闭合不全,腹部胀大下垂。不良,脐部闭合不全,腹部胀大下垂。1212)眼球炎:眼睛灰白色,角膜混浊,常)眼球炎:眼睛灰白色,角膜混浊,常失明。失明。1313)大肠杆菌性脑病:大肠杆菌能突破鸡)大肠杆菌性脑病:大肠杆菌能突破鸡的血脑屏障进入脑部,引起病鸡昏睡,的血脑屏障进入脑部,引起病鸡昏睡,神经症状和下痢,食欲下降或废绝。最神经症状和下痢,食欲下降或废绝。最后多数的死亡而终。后多数的死亡而终。1414)肿头综合症:病鸡头部

41、皮下组织及眼)肿头综合症:病鸡头部皮下组织及眼眶发生的急性或亚急性蜂窝织炎,主要眶发生的急性或亚急性蜂窝织炎,主要发生于发生于4 46 6周龄肉鸡。周龄肉鸡。1515)鸭的大肠杆菌病主要表现为败血症,)鸭的大肠杆菌病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生殖道感染。鹅主要为生殖器官感染,生殖道感染。鹅主要为生殖器官感染,卵黄性腹膜炎卵黄性腹膜炎。3.3.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及病变作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及病变作出诊断。出诊断。4.4.防治:防治:接种:蜂胶苗接种:蜂胶苗药物治疗:氟苯尼考,阿米卡星,氧氟药物治疗:氟苯尼考,阿米卡星,氧氟沙星,硫酸新霉素。沙星,硫酸新霉素。(三)犊牛大肠杆菌病(三)犊牛大肠杆

42、菌病临床特征:败血症,肠毒血症及肠道病变。临床特征:败血症,肠毒血症及肠道病变。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主要危害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主要危害初生犊牛。初生犊牛。1.1.流行病学:犊牛易感流行病学:犊牛易感 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途径:消化道,也可通过子宫内感染和脐带感染。也可通过子宫内感染和脐带感染。2 23 3日龄的犊牛最易感。呈地方性流行或散日龄的犊牛最易感。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发。2.2.临床症状:潜伏期几小时至十几个小时。临床症状:潜伏期几小时至十几个小时。临床上表现为败血症型,肠毒血症型和临床上表现为败血症型,肠毒血症型和肠炎型。肠炎型。败血症型:病初体温升高至败血症型:病初

43、体温升高至4040o oC C,精神萎靡,食欲,精神萎靡,食欲降低或废绝,随后出现腹泻,很快脱水,常于症降低或废绝,随后出现腹泻,很快脱水,常于症状出现后数小时至状出现后数小时至1 1天内出现急性败血症而死亡。天内出现急性败血症而死亡。死亡率达死亡率达8080以上,病程长的可并发脐炎,关节以上,病程长的可并发脐炎,关节炎或肺炎。炎或肺炎。肠毒血症:突然出现死亡。有症状者则为典型的肠毒血症:突然出现死亡。有症状者则为典型的中毒症状,如体温正常或稍高,前期兴奋不安,中毒症状,如体温正常或稍高,前期兴奋不安,随后转为沉郁甚至昏迷,最后死亡,死前伴有剧随后转为沉郁甚至昏迷,最后死亡,死前伴有剧烈腹泻,

44、排白色而充满气泡的稀粪。烈腹泻,排白色而充满气泡的稀粪。肠炎型:多见于肠炎型:多见于7 71010日龄犊牛,体温升高,食欲日龄犊牛,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喜躺卧,数小时后开始下痢,粪便初呈黄减退。喜躺卧,数小时后开始下痢,粪便初呈黄色粥样,随后变为水样呈灰白色病混有未消化的色粥样,随后变为水样呈灰白色病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血液泡沫,有酸败气味。后期排便失禁。凝乳块,血液泡沫,有酸败气味。后期排便失禁。3.3.病理变化:病理变化:其胃内有大量凝乳块,粘膜充血,水肿。其胃内有大量凝乳块,粘膜充血,水肿。皱褶处出血,小肠粘膜充血,出血,部皱褶处出血,小肠粘膜充血,出血,部分粘膜上皮脱落。肝,肾苍白,被

45、膜下分粘膜上皮脱落。肝,肾苍白,被膜下可见出血。可见出血。4.4.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及流行病学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及流行病学特征可初步诊断。特征可初步诊断。5.5.防治: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牛舍干燥和防治: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牛舍干燥和清洁卫生。对腹泻严重的犊牛还应强心清洁卫生。对腹泻严重的犊牛还应强心补液,预防酸中毒,也可用药物治疗。补液,预防酸中毒,也可用药物治疗。八、伪狂犬病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传染病。该病最早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传染病。该病最早发现于美国,后来由匈牙利科学家首先分离出病毒。发现于美国,后来由匈牙利科学家首先分离出病毒。2020世纪中期,在东欧及巴尔干

46、半岛的国家流行较广,世纪中期,在东欧及巴尔干半岛的国家流行较广,6060年年代之前,猪感染后症状比较温和,在养猪业中未造成重代之前,猪感染后症状比较温和,在养猪业中未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然而在大经济损失。然而在6060一一7070年代,由于强毒株的出现,年代,由于强毒株的出现,猪场爆发伪狂犬病的数量显著增加,而且各种日龄的猪猪场爆发伪狂犬病的数量显著增加,而且各种日龄的猪均可感染,其症状明显加剧。这种变化在美国、西欧各均可感染,其症状明显加剧。这种变化在美国、西欧各国存在。几年之后,此病相继传入新西兰、日本、我国国存在。几年之后,此病相继传入新西兰、日本、我国的台湾及南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目前有

47、的台湾及南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目前有4040多个国家有多个国家有本病报道,我国已有本病报道,我国已有2020多个省、市流行过本病,近几年多个省、市流行过本病,近几年伪狂犬病在我国许多种猪场呈爆发流行趋势。伪狂犬病在我国许多种猪场呈爆发流行趋势。1 1、病原、病原 PRVPRV属疱诊病毒科疱疹病毒,水痘病毒属。属疱诊病毒科疱疹病毒,水痘病毒属。PRVPRV是疱是疱疹病毒中抵抗力较强的一种。在物体表面和液体中可存疹病毒中抵抗力较强的一种。在物体表面和液体中可存活活7d7d。在。在pH4-9pH4-9之间保持稳定。腐败条件下,病料中的之间保持稳定。腐败条件下,病料中的病毒经病毒经lldlld失去感染

48、力。失去感染力。PRVPRV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福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福尔马林和紫外线照射等敏感。尔马林和紫外线照射等敏感。5%5%石碳酸经石碳酸经2min2min灭活,灭活,0.5%-1%0.5%-1%氢氧化钠使其灭活。对热的抵抗力较强,氢氧化钠使其灭活。对热的抵抗力较强,55-55-6060经经30-50min30-50min才能灭活,才能灭活,8080经经3min3min灭活。灭活。感染特点感染特点潜伏感染潜伏感染 被感染猪不表现临床症状,但感染性病被感染猪不表现临床症状,但感染性病毒却能在猪体内长期以潜伏状态存在,也分离不到病毒,毒却能在猪体内长期以潜伏状态存在,也分离不到病毒,在

49、外界不良环境刺激等造成的免疫力减弱时,潜伏状态在外界不良环境刺激等造成的免疫力减弱时,潜伏状态的病毒可转化为具有感染性的病毒。的病毒可转化为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隐性感染隐性感染 在猪群使用疫苗接种或自然感染部分少在猪群使用疫苗接种或自然感染部分少量病毒后,该猪只得到部分免疫,可发生隐性感染猪和量病毒后,该猪只得到部分免疫,可发生隐性感染猪和表现为亚临床症状的猪,这种带毒猪排毒可持续一年以表现为亚临床症状的猪,这种带毒猪排毒可持续一年以上。上。2 2、流行病学、流行病学除各种年龄的猪、牛都易感外,在自然条件下使羊、犬、除各种年龄的猪、牛都易感外,在自然条件下使羊、犬、猫、兔、鼠、水貂、狐等动物可感

50、染发病。实验动物中家兔、猫、兔、鼠、水貂、狐等动物可感染发病。实验动物中家兔、豚鼠、小鼠都易感。其中以家兔最敏感。豚鼠、小鼠都易感。其中以家兔最敏感。传播形式:传播形式:垂直传播垂直传播 ,PRVPRV可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媒可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媒介传播,带有病毒的空气飞沫可随风传到介传播,带有病毒的空气飞沫可随风传到9km9km或更远的地方,使或更远的地方,使健康猪群受到感染。被污染的饲料、带毒的老鼠也可传播。健康猪群受到感染。被污染的饲料、带毒的老鼠也可传播。3 3、临床症状临床症状病猪的临床症状和病程随年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哺乳仔病猪的临床症状和病程随年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哺乳仔猪最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