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五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1.5.03×0.07的积是( )位小数。
2.如果点A用数对表示为(1,1),点B用数对表示为(5,1),点C用数对表示为(3,3),三角形ABC是( )三角形。
3.在( )里填上“>”“<”或“=”。
5.4×0.99( )5.4 1.6×2.3( )2.3
0.8×2( )0.82 7.08×10( )7.08÷0.1
4.根据算式57×48=2736,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积。
57×4.8=( ) 5.7×0.48=( )
5.盲盒里有15个玻璃球,红色2个,绿色8个,蓝色5个,小朋友随意摸出一个,摸出( )色的可能性最大,摸出( )色的可能性最小。
6.王伯伯在果园采摘的苹果的质量是杏的5倍,如果用x表示杏的质量,那么苹果的质量可用( )表示,苹果和杏总共的质量用( )表示,苹果比杏多的质量用( )表示。
7.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2m,高是4m,它的面积是( )m2。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m2。
8.一个平行四边形广告牌的邻边分别是9分米和7分米,高是8.6分米,如果要沿着它的边框镶一条金色彩带装饰,彩带的长至少是( )分米。
9.一个梯形的面积是81dm2,上、下底的和是18dm,这个梯形的高是( )dm。
10.沿着一个圆形花坛的一周摆了20盆向日葵,每两盆向日葵中间放一盆蔷薇花,要放( )盆蔷薇花。
11.每千克大豆可榨油0.38千克,市场上大豆每千克售价3.6元,而大豆油每千克售价12.5元。农民伯伯收获了50千克大豆,如何能获得最高利益?(不计加工成本)( )。
A.直接出售 B.榨油再出售 C.两者一样 D.不能确定
12.已知18.56×34=631.04,那么18.56×44的得数比631.04多( )。
A.18.56 B.185.6 C.631.04 D.816.64
13.□.7的结果( )是56.95。
A.不可能 B.一定 C.可能
14.如图,要在方格图上画一个三角形ABC,已经选定两个顶点,如果C点定在(1,3),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15.下图中,各图形的面积( )。
A.A的面积大 B.B的面积大 C.C的面积大
16.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为a,与其相邻的后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 )。
A.a+3 B.a+9 C.a+6 D.a+10
17.口算。
4.8×0.3= 2.4÷6= 0.05×100= 0×(3.57+8)=
a+8a= 125×0.8= 2÷0.4= 0.52÷0.8×0.8=
18.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3.97+1.06 17-5.73
2.6×10.2 0.705÷0.94
19.解方程。
(1) (2) (3)
20.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0.25×104 1.25×3.2×2.5
4.65-2.55-1.45 40.3-6.3÷3.5×2
21.近日,全国多地蔬菜价格上涨。大葱每千克15.6元,黄瓜每千克19.4元,大葱和黄瓜各买2千克,一共多少钱?
22.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用数对表示A点的位置是( )。
(2)如果再有一个D点,并顺次连接ABCD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D点的位置是( ),画出这个平行四边形。
(3)如果每个小正方形格子的边长是1厘米,连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3.芳芳说:我16秒跑了76.8米;洋洋说:我32秒跑了150.4米。根据上述信息提出一个用三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问题:____________?
解答:____________。
24.鸡兔同笼,鸡比兔多1只,共有腿62条。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25.同学们去参观历史博物馆,四年级和五年级共去了480人,其中五年级去的人数是四年级的3倍。四年级的参观人数是多少?
26.如图,ABCD是平行四边形,AB=4BE,BC=3BF。△BEF的面积是12cm2,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cm2。
27.在两个教学楼之间有一条140米的小路。在小路一侧每隔10米种一棵树,(两端都不种)一共要种多少棵树?
28.家乐园超市搞活动,小明的妈妈给了他100元钱,让他去买洗衣液,要求正好花完100元钱,可以有几种买法?各买多少瓶?(用列表法解答)
【参考答案】
1.四
【解析】
5.03×0.07积的末位数字是1,因数中一共有四位小数,则积是一个四位小数,据此解答。
5.03×0.07的积是( 四 )位小数。
【点睛】
掌握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2.A
解析:等腰直角
【解析】
用数对表示位置时,表示列的数在前,表示行的数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数对加上小括号。
如图,三角形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点睛】
关键是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3. < > > =
【解析】
在小数乘法中,一个因数(0除外)保持不变,当另一个因数大于1时,积比原来的因数大。当另一个因数小于1时,积比原来的因数小。
第三空和第四空分别利用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后,再比较大小即可。
0.99<1,所以5.4×0.99<5.4;
1.6>1,所以1.6×2.3>2.3;
0.8×2=1.6,1.6>0.82,所以0.8×2>0.82;
7.08×10=70.8,7.08÷0.1=70.8,所以7.08×10=7.08÷0.1。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积与乘数的关系。
4. 273.6 2.736
【解析】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因为57×4.8这两个因数共有一位小数,5.7×0.48这两个因数共有三位小数,所以:
57×4.8=273.6 5.7×0.48=2.736
【点睛】
本题考查小数乘法,明确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5. 绿 红
【解析】
比较各种球的数量,哪种球的数量最多,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最大;哪种球的数量最少,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最小,据此分析。
2<5<8,随意摸出一个,摸出绿色的可能性最大,摸出红色的可能性最小。
【点睛】
可能性的大小与事件的基本条件和发展过程等许多因素有关。哪种球的数量多,发生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6. 5x 6x 4x
【解析】
用x表示杏的质量,苹果的质量是杏的5倍,则苹果的质量可用5x表示,苹果和杏总共的质量用x+5x=6x表示,苹果比杏多的质量用5x-x=4x表示。
苹果的质量可用5x表示,
苹果和杏总共的质量:x+5x=6x
苹果比杏多的质量:5x-x=4x
【点睛】
本题考查用字母表示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字母式运算化简的方法。
7. 4.8 2.4
【解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据此可求出它的面积;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1.2×4=4.8(m2)
4.8÷2=2.4(m2)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明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
8.32
【解析】
彩带的长度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两条邻边和的2倍,据此解答。
(9+7)×2
=16×2
=32(分米)
所以,彩带的长至少是32分米。
【点睛】
掌握平行四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9.9
【解析】
根据梯形的面积×2÷(上底+下底)=高,求出高即可。
(dm)
【点睛】
熟练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20
【解析】
沿着一个圆形花坛的一周摆了20盆向日葵,花盆数等于间隔数,每两盆向日葵中间放一盆蔷薇花,所以有20盆蔷薇花。
沿着一个圆形花坛的一周摆了20盆向日葵,有20个间隔,则要放20盆蔷薇花。
【点睛】
本题考查植树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植树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11.B
解析:B
【解析】
用50千克乘3.6元,求出直接卖出大豆可获得的收益;
用50千克乘0.38,先求出能榨油多少千克,再将其乘12.5元,求出将大豆榨油之后的收益;
比较这两种收益,选出能获得最大利益的方案即可。
50×3.6=180(元),50×0.38×12.5=237.5(元)
237.5>180,所以选择榨油后再出售,能获得最高利益。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小数乘法的应用,能根据题意,利用乘法求出两种方案的利益是解题的关键。
12.B
解析:B
【解析】
用18.56×44的积减去18.56×34的积,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解答。
18.56×44-18.56×34
=18.56×(44-34)
=18.56×10
=185.6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关键熟记乘法分配律。
13.A
解析:A
【解析】
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可知,□.7的积的末位应是4×7=28,也就是积的末位是8而不是5,所以不可能是56.95。
由分析得,
□.7的积的末位应是8而不是5,
所以,□.7的结果不可能是56.95。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算理是解题关键。
14.A
解析:A
【解析】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根据C点的数对,在图中找到C点的位置,依次连结A、B、C点,再根据三角形的形状,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即可。
如图,三角形ABC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A
【点睛】
掌握根据数对找位置以及三角形的类型是解题的关键。
15.B
解析:B
【解析】
观察图形可知,三个图形的高相等;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底×高÷2;梯形面积公式: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设高为h,代入数据,再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A面积:18×h÷2=9h(cm2)
B面积:12h(cm2)
C面积:(5+14)×h÷2
=19h÷2
=9.5h(cm2)
B面积>A面积>C面积
故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梯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16.B
解析:B
【解析】
由已知,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a,所以3个三个连续自然数中,中间的数即是这三个数的平均数,平均数加1即是最大的数;平均数减1即是最小的数;三个连续自然数之间的相差1,由此表示出与其相邻的后三个自然数和为:1+1,1+2,1+3,然后相加即可解答。
第二个数:
第一个数:1
第三个数:1
与其相邻的后三个连续自然数分别是,它们的和是:
=a+9
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为a,与其相邻的后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a+9。
故选:B。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连续自然数的特点,即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所以只要求出三个自然数的平均数(即中间的数),即可求出前、后相邻的数,然后进一步解答即可。
17.44;0.4;5;0;
9a;100;5;0.52
【解析】
18.0;11.3;
26.5;0.8
【解析】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小数乘法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根据小数除法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方法相同,只是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利用商不变的性质,除数与被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去掉除数的小数点,然后再按整数除法计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根据四舍五入法进行保留小数的位数。
3.97+1.06≈5.0 17-5.73≈11.3
;
2.6×10.2≈26.5 0.705÷0.94≈0.8
;
19.(1);(2);(3)
【解析】
(1),根据等式的性质2,两边同时÷8即可;
(2),先将左边进行化简,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解方程;
(3),根据等式的性质1和2,两边先同时+14×5的积,再同时÷6即可。
(1)
解:
(2)
解:
(3)
解:
20.26;10;
0.65;36.7
【解析】
(1)把104拆成(100+4),再利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
(2)把3.2拆成(8×0.4),再利用乘法结合律简便计算;
(3)利用减法的性质,先计算(2.55+1.45)的和,再计算减法;
(4)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除法在前先算除法,再计算乘法,最后计算减法;
0.25×104
=0.25×(100+4)
=0.25×100+0.25×4
=25+1
=26
1.25×3.2×2.5
=1.25×(8×0.4)×2.5
=1.25×8×(0.4×2.5)
=10×1
=10
4.65-2.55-1.45
=4.65-(2.55+1.45)
=4.65-4
=0.65
40.3-6.3÷3.5×2
=40.3-1.8×2
=40.3-3.6
=36.7
21.70元
【解析】
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分别求出大葱和黄瓜的总价,然后相加即可。
15.6×2+19.4×2
=31.2+38.8
=70(元)
答:一共70元。
【点睛】
本题考查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明确它们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2.A
解析:(1)2,6(2)3,4;图见详解(3)6
【解析】
(1)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是: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据此即可解答问题;
(2)先连接AB和BC,过A、C两点再作这两条线段的平行线,相交的点即为D点,然后用数对表示即可;
(3)根据题干可得:平行四边形的底是3厘米,高是2厘米,据此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解答。
(1)用数对表示A点的位置是(2,6);
(2)D点的位置是(3,4),
(3)3×2=6(平方厘米)
【点睛】
解答此题用到的知识点是: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以及面积公式的计算应用。
23.洋洋每秒比芳芳少跑多少米;0.1米
【解析】
提出的用三步计算的数学问题:洋洋每秒比芳芳少跑多少米?首先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分别用两人跑的路程除以用的时间,求出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然后用芳芳的速度减去洋洋的速度即可。
问题:洋洋每秒比芳芳少跑多少米?
(米)
答:洋洋每秒比芳芳少跑0.1米。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要熟练掌握。
24.兔子有10只,鸡有11只
【解析】
鸡比兔多1只,设兔子有只,则鸡有只;鸡有2条腿,兔有4条腿,根据等量关系:兔子的只数×4+鸡的只数×2条,即可列方程解答。
解:设兔有x只,则鸡有(x+1)只。
(只)
答:兔子有10只,鸡有11只。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列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解此题的关键。
25.120人
【解析】
根据题意,设四年级的参观人数为x人;五年级的人数是四年级人数的3倍,五年级人数为3x人,四年级和五年级共去480人,列方程:x+3x=480;解方程,即可解答。
解:设四年级的参
解析:120人
【解析】
根据题意,设四年级的参观人数为x人;五年级的人数是四年级人数的3倍,五年级人数为3x人,四年级和五年级共去480人,列方程:x+3x=480;解方程,即可解答。
解:设四年级的参观人数是x人,则五年级为3x人。
x+3x=480
4x=480
x=480÷4
x=120
答:四年级的参观人数是120人。
【点睛】
本题是方程的实际应用,根据四年级和五年级人数的关系,设出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
26.288cm2
【解析】
如图连接AC,AF,根据高相等的三角形,底扩大几倍,面积就扩大几倍,则三角形ABF的面积是三角形BEF的4倍,三角形ABC的面积是三角形ABF的3倍,又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
解析:288cm2
【解析】
如图连接AC,AF,根据高相等的三角形,底扩大几倍,面积就扩大几倍,则三角形ABF的面积是三角形BEF的4倍,三角形ABC的面积是三角形ABF的3倍,又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三角形ABC的2倍,据此解答即可。
12×4×3×2=288(cm2)
答: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288cm2。
【点睛】
解题关键是三角形的底扩大到原来的几倍,高不变,面积跟着扩大到相同的倍数。
27.13棵
【解析】
由题意可知,一侧的间隔数是:(个),由于两端都不栽树,一侧一共可以种棵树,据此解答即可。
(棵)
答:一共要种13棵树。
【点睛】
本题考查了植树问题,理解:栽树的棵数=间隔数
解析:13棵
【解析】
由题意可知,一侧的间隔数是:(个),由于两端都不栽树,一侧一共可以种棵树,据此解答即可。
(棵)
答:一共要种13棵树。
【点睛】
本题考查了植树问题,理解:栽树的棵数=间隔数-1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8.4种
【解析】
根据两种洗衣液的总价之和是100元,按一定的顺序列表解答即可,可以从1瓶A种与几瓶B种洗衣液的价格和是100元开始列表,依次类推,注意总价之和是100元。
12×1+8×11
=12
解析:4种
【解析】
根据两种洗衣液的总价之和是100元,按一定的顺序列表解答即可,可以从1瓶A种与几瓶B种洗衣液的价格和是100元开始列表,依次类推,注意总价之和是100元。
12×1+8×11
=12+88
=100(元)
12×3+8×8
=36+64
=100(元)
12×5+8×5
=60+40
=100(元)
12×7+8×2
=84+16
=100(元)
列表如下:
A种
7瓶
5瓶
3瓶
1瓶
B种
2瓶
5瓶
8瓶
11瓶
花费
100元
100元
100元
100元
答:有4种不同的买法,可以买1瓶A种与11瓶B种洗衣液,也可以买3瓶A种与8瓶B种洗衣液,或买5瓶A种与5瓶B种洗衣液,或买7瓶A种与2瓶B种洗衣液。
【点睛】
要明确,不管怎么买,两种洗衣液的总价之和是100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