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1∕T 1059-2015 麦红吸浆虫综合防治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ora****at 文档编号:17729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2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T 1059-2015 麦红吸浆虫综合防治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DB41∕T 1059-2015 麦红吸浆虫综合防治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DB41∕T 1059-2015 麦红吸浆虫综合防治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DB41∕T 1059-2015 麦红吸浆虫综合防治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DB41∕T 1059-2015 麦红吸浆虫综合防治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DB41/T 10592015 ICS 65.020 B 16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10592015 麦红吸浆虫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Rules for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the orange wheat blossom midge 2015- 05 - 15 发布 2015 - 08 - 15 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 1059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

2、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武予清、张国彦、苗进、巩中军、段云、蒋月丽、李彤。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 赵文新、彭红、刘顺通、段爱菊、高新国、刘德坡、李迎刚。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 10592015 1 麦红吸浆虫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麦红吸浆虫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防治措施和防治效果的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麦红吸浆虫的综合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501.2-2

3、009 小麦条锈病、吸浆虫防治技术规范 第2部分:小麦吸浆虫 NY/T 616-2002 小麦吸浆虫测报调查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麦红吸浆虫 orange wheat blossom midge 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为以幼虫口器锉破正在灌浆的小麦果皮,吸食浆液,造成籽粒秕瘦甚至空壳的双翅目瘿蚊科害虫。 3.2 抗虫品种 insect resistant variety 经田间抗虫性鉴定,确认对麦红吸浆虫抗性水平为中抗以上程度的小麦品种。 3.3 成虫密度 adult density 在小麦孕穗至扬花期, 每块黄

4、色或白色粘板诱集到麦红吸浆虫成虫的数量, 或者在早晨或傍晚时网捕数量或目测到的数量。 3.4 穗期化学保护 chemical protection during earingstage 田间小麦抽穗70%至扬花前,喷洒杀虫剂防治麦红吸浆虫成虫和卵,以保护麦穗免受为害的防治方法。 3.5 防治指标 control threshold 麦红吸浆虫种群数量达到经济允许损失水平而必须进行防治时的种群密度临界值, 常用幼虫和蛹的密度、抽穗期成虫发生量表示。 4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和种植抗虫品种为基础,以穗期化学保护为重点,在小麦不同生育期采取不同监测和防治措施,有

5、效控制麦红吸浆虫为害,确保小麦生产安全。 5 防治措施 5.1 播种前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 10592015 2 5.1.1 在小麦播种前,对麦红吸浆虫基数开展大面积挖方普查,调查方法参见附录 A,样方虫量超过 5头的地块达到防治指标,应列入化学防治计划。 5.1.2 农业防治措施应在整地时深耕细耙,杀伤土中越夏幼虫。 5.1.3 适时播种,不宜晚播。 5.2 播种期 按照NY/T 616-2002,在麦红吸浆虫发生程度2级以上的地区,选择种植抗虫品种。 5.3 拔节至孕穗期 麦红吸浆虫发生程度 3 级以上的地块,在蛹期每 667m2用 40%毒死蜱或 50%辛硫磷乳油 1

6、50mL,对水5kg,喷在 20kg干土上拌匀制成毒土,或用 3%辛硫磷颗粒剂每 667m2 3kg或 5%毒死蜱颗粒剂 5.4 孕穗至扬花前 2kg与 2030kg的干土混合,顺麦垄开沟撒施,用竹竿或扫帚敲掉粘附在麦叶上的毒土,浇浅水。 5.4.1 在孕穗到抽穗初期(抽穗率 16%以内)早晨或傍晚 10 网复次 10 头成虫,或手扒麦垄发现 2 有成虫在飞,或 10 块粘板累计 1 头成虫时,即可进行穗期化学保护。 5.4.2 抽穗 70%齐穗期(扬花前)每 667m25.5 收获期 用 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 40%毒死蜱乳油,或者 20%呋虫胺 15mL20mL,对水 30L进行喷雾。

7、扬花盛期(扬花 84%)以后不再进行化学防治。 跨区作业的收割机转场前清理干净,防止麦红吸浆虫幼虫随机械扩散及远距离传播。 6 防治效果的评价 小麦扬花后 2 周,幼虫脱离麦穗前,剥穗调查防治区和不防治对照田麦穗中幼虫数量。在防治区选择有代表性麦田 2 块3 块,另选未防治的对照麦田一块,每块田面积不少于 667m2防治效果按公式()计算。 。每块田对角线 5点取样,每点任选 20 穗,调查百穗虫量。 (%)100CKAECCK=(1) 式中: EC防治效果,%; CK对照区平均百穗虫量,头; A防治区平均百穗虫量,头。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 10592015 3 附录A (

8、资料性附录) 麦红吸浆虫的调查方法 A.1 土壤中虫量的调查方法 一般在播种前、拔节期和孕穗期间开展调查, 取土样器截面积为100cm2取土样器为直径为3.57cm(截面积10cm,高20cm的取土方法按照NY/T 616-2002进行。 2A.2 成虫调查方法 ) ,高20cm的取土方法:在选取的地块进行10个点棋盘式取样,样点之间间距10m。将直径为3.57cm的圆形取土器取20cm深的土壤。将直径为3.57cm的圆形取土器取按照NY/T 616-2002规定的淘土方法进行土样处理并检查虫量。 成虫扫网和目测方法按照NY/T 616-2002进行。 黄色或白色粘板法:粘板规格10cm15c

9、m,固定在木杆上。在孕穗期设置,粘板下沿与旗叶齐。每块田10块,双行。粘板之间距离10m,行距20m。自孕穗开始每三天检查一次粘板上成虫数量并记载相应的小麦生育期,直至扬花期结束(参见表A.1) 。 A.3 品种抗性分级方法 按照GB/T 24501.2-2009的规定,品种抗虫性应经过2年3年田间抗虫性鉴定评价。在小麦扬花后2周(老熟幼虫入土前) ,每个鉴定品种随机取20穗以上,每穗放入一纸袋内。在室内去除纸袋后在白色搪瓷盘内轻敲麦穗,从麦穗中脱落出幼虫即定为虫穗。统计该品种的虫穗率。根据虫穗率,对照吸浆虫抗性分级标准(参见表A.2) ,评价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的田间抗虫性。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 10592015 4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 10592015 5 表 A.2 小麦品种材料对吸浆虫抗性分级 等级 代表抗性 虫穗率(ISP) 0 免疫 0 1 高抗 0,20% 2 中抗 20%,40% 3 中感 40%,60% 4 感虫 60%,80% 5 高感 80%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