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动物病理学炎症介质.ppt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770199 上传时间:2024-05-08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6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病理学炎症介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动物病理学炎症介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动物病理学炎症介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动物病理学炎症介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动物病理学炎症介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炎炎 症症 介介 质质 1 机体有血管组织对抗局部组织损机体有血管组织对抗局部组织损伤伤,促进组织修复的一种防御性反应促进组织修复的一种防御性反应炎症的概念炎症的概念:炎症的局部症状炎症的局部症状:红、肿、热、痛、机能障碍红、肿、热、痛、机能障碍炎症的全身症状炎症的全身症状:发热发热循环血白细胞增多循环血白细胞增多实质器官损伤实质器官损伤免疫反应增强免疫反应增强发热发热炎症的基本过程炎症的基本过程:变质、渗出、增生变质、渗出、增生2 在致炎因子作用下,由局部组织在致炎因子作用下,由局部组织或血浆产生和释放、参与炎症反应或血浆产生和释放、参与炎症反应且具有致炎或抑炎作用的自体活

2、性且具有致炎或抑炎作用的自体活性物质化学活性物质。物质化学活性物质。炎症介质的概念炎症介质的概念促炎介质促炎介质抑(抗)炎介质抑(抗)炎介质3炎症介质的一般特点:炎症介质的一般特点:炎症介质来自细胞和血浆;炎症介质来自细胞和血浆;大多数炎症介质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生大多数炎症介质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生 物学效应,但也有某些炎症介质本身具有酶活性物学效应,但也有某些炎症介质本身具有酶活性(如溶酶体蛋如溶酶体蛋白酶白酶)或能介导氧代谢产物造成组织损伤等效应;或能介导氧代谢产物造成组织损伤等效应;炎症介质作用于靶细胞可使其产生次级炎症介质,后者的炎症介质作用于靶细胞可

3、使其产生次级炎症介质,后者的作用可以与原炎症介质相同或相似,也可以截然相反,因而作用可以与原炎症介质相同或相似,也可以截然相反,因而发生放大或拮抗效应;发生放大或拮抗效应;一种炎症介质可作用于一种或多种靶细胞,有时可产生不一种炎症介质可作用于一种或多种靶细胞,有时可产生不同的效应;同的效应;炎症介质一旦被激活或由细胞释放,存在时间很短暂;炎症介质一旦被激活或由细胞释放,存在时间很短暂;大多数炎症介质具有潜在的致损伤能力。大多数炎症介质具有潜在的致损伤能力。4炎症介质应具备以下条件:炎症介质应具备以下条件:用适当浓度介质可在相关组织引起相似的炎症反应;用适当浓度介质可在相关组织引起相似的炎症反应

4、;炎症时介质能从血浆或组织中和释放;炎症时介质能从血浆或组织中和释放;炎症组织中存在该介质生成的酶,当介质增加时酶活性增强;炎症组织中存在该介质生成的酶,当介质增加时酶活性增强;体内存在该介质分解、吸收或脱敏的机制;体内存在该介质分解、吸收或脱敏的机制;用药理学方法可以改变介质的合成、储存、释放和炎症过程;用药理学方法可以改变介质的合成、储存、释放和炎症过程;该介质过多或缺乏时对炎症反应有预见的影响;该介质过多或缺乏时对炎症反应有预见的影响;能证明在靶细胞上存在相应的介质受体,并可触发或调节特异能证明在靶细胞上存在相应的介质受体,并可触发或调节特异性炎症反应。性炎症反应。5第一节第一节 血浆源

5、性炎症介质血浆源性炎症介质6一、补体系统一、补体系统 补体补体(complement)(complement)是指存在于血清和组织液中的一是指存在于血清和组织液中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由组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由3030余种可溶性和膜结合蛋白余种可溶性和膜结合蛋白组成。组成。补体广泛参与机体抗微生物防御反应,也是参与和补体广泛参与机体抗微生物防御反应,也是参与和影响炎症过程的重要介质。影响炎症过程的重要介质。1.C3a、C5a和和C4a统称为过敏毒素,通过引起肥大细统称为过敏毒素,通过引起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导致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升高,引发水肿胞释放组胺,导致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升高,引发水肿(血管

6、(血管扩张作用)扩张作用)72.C5a是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强有力的趋化因子,是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强有力的趋化因子,还能激活还能激活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花生四稀酸脂质氧合酶代谢途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花生四稀酸脂质氧合酶代谢途径,促进更多的炎症介质释放;径,促进更多的炎症介质释放;还可通过激活嗜中性粒细还可通过激活嗜中性粒细胞增强整合素的表达,促进其与内皮细胞的粘着;(白细胞增强整合素的表达,促进其与内皮细胞的粘着;(白细胞活化、粘附和趋化)胞活化、粘附和趋化)3.C3b是调理素的重要成分,吞噬过程中附着在细菌等的是调理素的重要成分,吞噬过程中附着在细菌等的表面,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吞噬

7、作用)表面,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吞噬作用)8aa前激肽前激肽释放酶释放酶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激肽原激肽原激肽激肽(缓激肽、赖氨酰缓激肽)(缓激肽、赖氨酰缓激肽)激肽酶激肽酶分解分解二、激肽系统二、激肽系统9缓激肽的生物学功能:缓激肽的生物学功能:1.1.使外周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致水肿,是体内最强的使外周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致水肿,是体内最强的扩血管物质;扩血管物质;2.2.对血管内皮及血管外的平滑肌有明显的收缩功能;对血管内皮及血管外的平滑肌有明显的收缩功能;3.3.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引起疼痛。激肽释放酶:具有趋化性,促进白细胞游走。活化补体。激肽释放酶

8、:具有趋化性,促进白细胞游走。活化补体。10 三、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三、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1 1凝血酶凝血酶1 1)促进细胞粘附,纤维母细胞增生。)促进细胞粘附,纤维母细胞增生。2 2)促进选择素的重新分布,趋化因子产生,高表达内皮)促进选择素的重新分布,趋化因子产生,高表达内皮细胞粘附因子细胞粘附因子3 3)促进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和一氧化氮的产生。)促进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和一氧化氮的产生。2.2.纤维蛋白多肽纤维蛋白多肽趋化作用和增加血管通透性趋化作用和增加血管通透性3.3.Xa因子因子 增加血管壁通透性和白细胞游走增加血管壁通透性和白细胞游走11血浆源性炎症介质释放的反馈作用血

9、浆源性炎症介质释放的反馈作用因子因子 纤溶酶原前活化物纤溶酶原前活化物 激肽释放酶原激肽释放酶原 a fa f 纤溶酶原活化物纤溶酶原活化物 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 凝血酶凝血酶 激肽原激肽原 激肽激肽 纤维蛋白肽纤维蛋白肽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 纤溶酶原纤溶酶原 纤溶酶纤溶酶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C1 C1-C3 C3-纤溶系统纤溶系统激肽系统激肽系统补体系统补体系统凝血系统凝血系统12第二节第二节 细胞源性炎症介质细胞源性炎症介质13 一、血管活性胺一、血管活性胺1组织胺组织胺 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胞质的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嗜碱

10、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胞质的颗粒内。以脱颗粒的形式释放出来。颗粒内。以脱颗粒的形式释放出来。致炎作用:致炎作用:扩张微血管扩张微血管引起血管内皮收缩,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血管内皮收缩,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对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对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 抑炎作用:抑炎作用:中性粒细胞的活性中性粒细胞的活性抑制嗜碱细胞释放组胺和淋巴细胞的功能抑制嗜碱细胞释放组胺和淋巴细胞的功能142.5-羟色胺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又名血清素,主要存在于血小板和肠嗜铬细胞内。又名血清素,主要存在于血小板和肠嗜铬细胞内。血小板与胶原、凝血酶、血小板与胶原、凝血酶、ADP和抗原和抗原-抗体

11、复合物等抗体复合物等结合引起血小板凝集后释放。结合引起血小板凝集后释放。5-HT的作用与组胺相似,增加血管通透性,还的作用与组胺相似,增加血管通透性,还有致痛作用。有致痛作用。15二、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二、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是二十碳是二十碳不饱和酸,广泛存在于多种器官。不饱和酸,广泛存在于多种器官。正常细胞内无游离的正常细胞内无游离的AA存在,而是以脂化的形存在,而是以脂化的形式与细胞的膜磷脂结合。式与细胞的膜磷脂结合。AA本身无炎症作用,当本身无炎症作用,当AA释放后经不同代谢途释放后经不同代谢途径生成前列腺素、白细胞三烯和脂毒

12、素等代谢产物,径生成前列腺素、白细胞三烯和脂毒素等代谢产物,从而发挥介质作用。从而发挥介质作用。16 细胞质膜磷脂细胞质膜磷脂 磷脂酶磷脂酶 (受类固醇抑制)(受类固醇抑制)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 脂氧化酶脂氧化酶 环氧化酶环氧化酶 (受阿司匹林、消炎痛抑制)受阿司匹林、消炎痛抑制)5HETE 5HPETE PGG2 PGH2(趋化作用)趋化作用)LTB4 LTA4 合成酶合成酶 合成酶合成酶(趋化作用趋化作用)PGI2 TxA2(收缩血管)收缩血管)LTC4 (血管扩张,抑制血管扩张,抑制 (血管收缩,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痉挛)LTD4

13、 PGD2 PGE2 PGF2(通透性升高)通透性升高)LTE4 (血管扩张,水肿加剧)血管扩张,水肿加剧)5HETE:5-羟基花生四烯酸羟基花生四烯酸5HPETE:5-氢过氧化花生四烯酸氢过氧化花生四烯酸171.前列腺素(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 PG):):PGI2 扩张血管促水肿,致痛,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促水肿,致痛,抑制血小板聚集 TXA2 聚集血小板和强烈的缩血管作用聚集血小板和强烈的缩血管作用 PGE 扩血管和增强微血管的通透性,白细胞趋化作用,扩血管和增强微血管的通透性,白细胞趋化作用,致痛,致热。致痛,致热。2.白三烯(白三烯(Leukotrience LT)

14、:):LTB4 促进白细胞趋化,增加血管通透性,加强溶酶体酶促进白细胞趋化,增加血管通透性,加强溶酶体酶释放,致痛作用。释放,致痛作用。3.脂质素(脂质素(lipoxin LX)抑制中性粒细胞的粘附和趋化,促进单核细胞粘附,扩张抑制中性粒细胞的粘附和趋化,促进单核细胞粘附,扩张血管,对血管,对LT负调节作用。负调节作用。18三、白细胞产物和溶酶体成分白细胞产物和溶酶体成分 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炎症过程中可以释放杀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炎症过程中可以释放杀灭病原微生物的物质。灭病原微生物的物质。1.1.活性氧代谢产物活性氧代谢产物(氧自由基氧自由基)主要包括超氧阴离子主要包括超氧阴离子(O

15、(O2 2-)、过氧化氢、过氧化氢(N(N2 2O O2 2)和羟自由基和羟自由基(.OH)OH)。低浓度促进趋化因子低浓度促进趋化因子IL-8IL-8、某些细胞因子、内皮细胞、某些细胞因子、内皮细胞和白细胞粘附因子表达,增强和放大炎症反应。和白细胞粘附因子表达,增强和放大炎症反应。高浓度损伤内皮细胞,事血管通透性增高,破坏红细高浓度损伤内皮细胞,事血管通透性增高,破坏红细胞和实质细胞,促进细胞外基质的破坏。胞和实质细胞,促进细胞外基质的破坏。192 2溶酶体成分溶酶体成分 主要为主要为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溶菌酶等。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溶菌酶等。中性蛋白酶能降解各种细胞外成分。中性蛋白

16、酶能降解各种细胞外成分。由于所有的这些酶成分都能攻击胶原、纤维、基膜、弹由于所有的这些酶成分都能攻击胶原、纤维、基膜、弹力蛋白和软骨,因此在炎症过程中也伴随着组织破坏,力蛋白和软骨,因此在炎症过程中也伴随着组织破坏,导致化脓性炎及其它破坏性炎症的特征性组织损伤。导致化脓性炎及其它破坏性炎症的特征性组织损伤。20四、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四、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一)细胞因子(一)细胞因子(cytokine)(cytokine)是指由免疫细胞和某些其他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及分是指由免疫细胞和某些其他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及分泌的一类相对分子量较小的生物活性物质。泌的一类相对分子量较小的生物活性物质。细胞因子种类

17、繁多,分类尚未统一。细胞因子种类繁多,分类尚未统一。按来源分:按来源分:单核因子单核因子(monokine)(monokine)淋巴因子淋巴因子(1ymphokine)(1ymphokine)其他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其他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按功能分:按功能分: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趋化因子。长因子,趋化因子。21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特点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特点:多数细胞因子以单体形式存在,少数细胞因子如多数细胞因子以单体形式存在,少数细胞因子如IL-5IL-5、IL-12IL-12、M-CSFM-CSF和和TGF

18、-TGF-等以双体形式发挥生物学作用。等以双体形式发挥生物学作用。大多数编码细胞因子的基因为单拷贝基因大多数编码细胞因子的基因为单拷贝基因(IFN-(IFN-除外除外),由,由4 45 5个外显子和个外显子和3 34 4个内含子组成,并且绝大多数细个内含子组成,并且绝大多数细胞因子为分子量小于胞因子为分子量小于25kDa25kDa的糖蛋白的糖蛋白细胞因子产生的部位就是其发挥生物学效应的部位细胞因子产生的部位就是其发挥生物学效应的部位效能高,微量即可调节功能,过量引起损伤效能高,微量即可调节功能,过量引起损伤一种细胞因子可来源于多种细胞并作用于多种靶细胞,一种细胞因子可来源于多种细胞并作用于多种

19、靶细胞,产生相同的生物效应,同理,多种因子可以作用于同一个产生相同的生物效应,同理,多种因子可以作用于同一个细胞,产生相同的生物效应。细胞,产生相同的生物效应。只有通过受体与靶细胞结合才能发挥生物学作用只有通过受体与靶细胞结合才能发挥生物学作用功能多样,功能多样,多数在免疫及炎症过程中产生,并有严谨机制的调控多数在免疫及炎症过程中产生,并有严谨机制的调控221.1.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主要由主要由T T、B B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和NKNK细胞产生细胞产生(1 1)作用于巨噬细胞的淋巴因子)作用于巨噬细胞的淋巴因子 巨噬细胞(趋化、移动抑制、活化)因子巨噬细胞(趋化、移动抑制、活化)因子(2 2)作

20、用于粒细胞的淋巴因子)作用于粒细胞的淋巴因子 三种粒细胞趋化因子和移动抑制因子三种粒细胞趋化因子和移动抑制因子(3 3)作用于血管内皮)作用于血管内皮 皮肤反应因子皮肤反应因子(4 4)作用于靶细胞的淋巴因子)作用于靶细胞的淋巴因子 淋巴毒素淋巴毒素232.2.单核因子单核因子主要由单核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巨噬细胞产生(1 1)干扰素)干扰素(2 2)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3 3)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4 4)集落刺激因子)集落刺激因子24(1)干扰素)干扰素(interferon,IFN)1957年发现的细胞因子,年发现的细胞因子,最初发现某一种病毒最初发现某一种病毒感染的细胞能

21、产生一种物质可干扰另一种病毒的感染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物质可干扰另一种病毒的感染和复制,因此而得名。根据干扰素产生的来源和结构和复制,因此而得名。根据干扰素产生的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不同,可分为IFN-、IFN-和和IFN-,他们分别由,他们分别由B细胞和巨噬细胞、细胞和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活化成纤维细胞和活化T细胞所产生。细胞所产生。各种不同的各种不同的IFN生物学活性基本相同,具有抗病毒、生物学活性基本相同,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25(2)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最初发现这种物质能造成肿瘤组织

22、坏死而得名。最初发现这种物质能造成肿瘤组织坏死而得名。根据其来源和结构,可分为根据其来源和结构,可分为TNF-和和TNF-两类,两类,前者由单核前者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后者由活化巨噬细胞产生,后者由活化T细胞产生,细胞产生,又名淋巴毒素又名淋巴毒素(lymphotoxin,LT)。两类两类TNF基本的生物学活性相似,除具有杀伤肿瘤基本的生物学活性相似,除具有杀伤肿瘤细胞外,还有免疫调节、参与发热和炎症的发生。细胞外,还有免疫调节、参与发热和炎症的发生。大剂量大剂量TNF-可引起恶液质,因而可引起恶液质,因而TNF-又称恶液又称恶液质素质素(cachectin)。26(3)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

23、素(interleukin,IL)1979年统一命名。将由淋巴细胞、年统一命名。将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或单核细胞或其它非单个核细胞分泌的某些细胞因子,在免疫应其它非单个核细胞分泌的某些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非特异性调节及在炎症过程中介导白细胞答中发挥非特异性调节及在炎症过程中介导白细胞相互作用的命名为白细胞介素,目前已报道相互作用的命名为白细胞介素,目前已报道IL-1IL-24。1)调节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及活性)调节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及活性2)调节自然免疫)调节自然免疫3)活化巨噬细胞)活化巨噬细胞4)作用于造血、调节未成熟白细胞增殖分化)作用于造血、调节未成熟白细胞增殖分化27(4)集落刺激

24、因子)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根据不同细胞因子刺激造血干细胞或分化不同阶段的根据不同细胞因子刺激造血干细胞或分化不同阶段的造血细胞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不同的细胞集落,分别造血细胞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不同的细胞集落,分别命名为粒细胞命名为粒细胞(G-CSF)、巨噬细胞、巨噬细胞(M-CSF)、粒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巨噬细胞(GM-CSF)、多系、多系(Multi-CSF)、干细胞因子、干细胞因子(SCF)、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等。CSF主要作用:刺激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的增值分化;促主要作用:刺激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的

25、增值分化;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增加因子释放;对白细胞具有趋进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增加因子释放;对白细胞具有趋化和激活作用。化和激活作用。28(二二)趋化因子趋化因子(chemokine)(chemokine)这是近来发现的一系列结构相似,分子量约为这是近来发现的一系列结构相似,分子量约为8-12kD8-12kD小蛋白;对白细胞具有激活和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目前,小蛋白;对白细胞具有激活和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目前,已知的趋化性细胞因子达已知的趋化性细胞因子达5050余种。根据分子结构的特点,余种。根据分子结构的特点,趋化性细胞因子分为趋化性细胞因子分为4 4个亚族。个亚族。291.CXC1.CX

26、C亚家族:又称亚家族:又称a a趋化因子趋化因子主要作用于中性粒细胞主要作用于中性粒细胞(IL-8(IL-8属于这一类属于这一类)。产生: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等,产生: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等,作用:对中性粒细胞起活化和趋化作用,对单核作用:对中性粒细胞起活化和趋化作用,对单核 细胞则仅起活化作用。细胞则仅起活化作用。诱导物:微生物产物及其他细胞因子诱导物:微生物产物及其他细胞因子(主要是主要是IL-1IL-1 和和TNF)TNF)。30 2.CC 2.CC亚家族:又称亚家族:又称趋化因子趋化因子由活化的由活化的T T细胞产生,有单核细胞趋化蛋白细胞产生,有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27、MCP)(MCP)、活化正、活化正常常T T细胞表达与分泌减少因子(细胞表达与分泌减少因子(RANTESRANTES)。)。MCPMCP分为分为MCP-1MCP-1、MCP-2MCP-2和和MCP-3MCP-3,MCP-1MCP-1对单核细胞、嗜碱对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有趋化和激活作用,后两者只对单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有趋化和激活作用,后两者只对单核巨噬细胞有作用。巨噬细胞有作用。RANTESRANTES对对单核细胞、嗜碱性和嗜酸粒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和嗜酸粒细胞、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具有具有趋化和激活作用。趋化和激活作用。31 3.C3.C亚家族:亚家族:又称又称趋化因子,只有一

28、个,淋巴细胞趋化趋化因子,只有一个,淋巴细胞趋化蛋白,对淋巴细胞有相对特异性蛋白,对淋巴细胞有相对特异性。4.CX3C4.CX3C亚家族:亚家族:又称又称 趋化因子,唯一成员是趋化因子,唯一成员是fractalkinefractalkine。它有两种存在形态,一种是细胞表面的结合。它有两种存在形态,一种是细胞表面的结合蛋白,受到炎性细胞因子诱导后能黏附到内皮细胞上,而它蛋白,受到炎性细胞因子诱导后能黏附到内皮细胞上,而它本身也能促进单核细胞和本身也能促进单核细胞和T T淋巴细胞黏附;另一种则是可溶淋巴细胞黏附;另一种则是可溶性的,由膜结合蛋白的水解酶衍生而来,同样对单核细胞和性的,由膜结合蛋白

29、的水解酶衍生而来,同样对单核细胞和T T淋巴细胞有很强的趋化活性。淋巴细胞有很强的趋化活性。32五、血小板活化因子五、血小板活化因子 是最早发现的细胞趋化因子,有多种细胞产生,激活是最早发现的细胞趋化因子,有多种细胞产生,激活血小板增加聚集、粘附和脱颗粒释放组胺和血小板增加聚集、粘附和脱颗粒释放组胺和5-HT5-HT,扩张血,扩张血管,增加其通透性;促进白细胞趋化和脱颗粒刺激白细胞管,增加其通透性;促进白细胞趋化和脱颗粒刺激白细胞合成合成PGPG和和LTLT。33 六、一氧化氮六、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itric oxide,NO)NO)是一种可溶性气体,由是

30、一种可溶性气体,由L-L-精氨酸、分子氧、还原型辅酶精氨酸、分子氧、还原型辅酶II(NADPH)II(NADPH)及其它辅助因及其它辅助因子在不同类型一氧化氮合酶子在不同类型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itric oxide synthase,NOS)NOS)催化下合成。催化下合成。NOSNOS的类型:的类型:1.1.诱导型诱导型iNOS(inducible-NOS)iNOS(inducible-NOS)2.2.组成型组成型cNOScNOS(constitutive-NOS)constitutive-NOS)1 1)内皮型)内皮型eNOS(endothelial

31、-NOS)eNOS(endothelial-NOS)2 2)神经型)神经型nNOS(neuronal-NOS)nNOS(neuronal-NOS)34NONO是炎症中的多效性介质,其半衰期只有短短是炎症中的多效性介质,其半衰期只有短短5-10s5-10s。1 1)NONO通过舒张血管平滑肌细胞来扩张血管通过舒张血管平滑肌细胞来扩张血管,因而以因而以前称之为内皮源性的舒张因子前称之为内皮源性的舒张因子;2 2)降低血小板聚集和黏附,抑制肥大细胞所诱导的)降低血小板聚集和黏附,抑制肥大细胞所诱导的一些炎症一些炎症;3 3)NONO和活性氧中间产物的相互作用导致多种抗菌代和活性氧中间产物的相互作用导

32、致多种抗菌代谢产物的合成谢产物的合成,如过氧亚硝酸盐如过氧亚硝酸盐OONOOONO-和和NO2NO2;4 4)细胞内高浓度)细胞内高浓度NONO可抑制细菌、寄生虫的生存和病可抑制细菌、寄生虫的生存和病毒的复制;毒的复制;5 5)NONO也可对细胞和组织产生损伤作用。也可对细胞和组织产生损伤作用。35八、急性期蛋白八、急性期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acute phase protein,APP)APP)在炎症、感染或恶性肿瘤等引起机体组织急性损伤时,在炎症、感染或恶性肿瘤等引起机体组织急性损伤时,血浆中含量发生急剧变化的某些蛋白质称为急性期蛋白。血浆中含量发生急剧变化的某些蛋

33、白质称为急性期蛋白。其中浓度升高的一类称为阳性其中浓度升高的一类称为阳性APPAPP,而浓度降低者称,而浓度降低者称为阴性为阴性APPAPP。阳性阳性APPAPP包括:包括:11抗糜蛋白酶、结合珠蛋白、血浆铜抗糜蛋白酶、结合珠蛋白、血浆铜蓝蛋白、纤维蛋白原、蓝蛋白、纤维蛋白原、1-1-酸性糖蛋白、脂多糖结合蛋酸性糖蛋白、脂多糖结合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 A和和C C反应蛋白等。反应蛋白等。阴性阴性APPAPP包括:清蛋白、前清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包括:清蛋白、前清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皮质醇结合蛋白和运铁蛋白等。皮质醇结合蛋白和运铁蛋白等。36急性期蛋白具有辅助损伤器官或组

34、织恢复和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急性期蛋白具有辅助损伤器官或组织恢复和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生物学作用:生物学作用:灭活或中和坏死组织及浸润至局部的吞噬细胞所释放的具有灭活或中和坏死组织及浸润至局部的吞噬细胞所释放的具有血管活性、蛋白水解作用以及细胞毒作用的酶类及分子;血管活性、蛋白水解作用以及细胞毒作用的酶类及分子;清除细胞膜碎片和细胞核坏死后释放的清除细胞膜碎片和细胞核坏死后释放的DNADNA物质;物质;通过负反馈调节,限制炎症的扩散,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通过负反馈调节,限制炎症的扩散,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作用较为重要的急性期蛋白有下列作用较为重要的急性期蛋白有下列3种:种:C-反应蛋白反应蛋白(C r

35、eactive protein,CRP)血清淀粉样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脂多糖结合蛋白脂多糖结合蛋白(1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LBP)37润致炎因素致炎因素中性粒炎 症 早 期炎 症 后 期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在损伤部位持续释放趋化介质并吞噬异物抗原 组织损伤,血管再形成,纤维细胞游走,胶原形成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38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39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40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41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