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核磁共振设备与螺旋CT设备在诊断老年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对比观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769260 上传时间:2024-05-0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磁共振设备与螺旋CT设备在诊断老年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对比观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核磁共振设备与螺旋CT设备在诊断老年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对比观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核磁共振设备与螺旋CT设备在诊断老年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对比观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1.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中国医疗器械信息临床应用研究Clin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脑血管部位,疾病种类包含脑梗死、脑出血以及颅内动脉瘤等,多发于老年人群,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因疾病发病率及致残率较高,在治疗前需采取有效的诊断方法,临床多采用磁共振、CT等诊断方法,患者需根据自身疾病情况选择,可提升诊断率。脑血管造影是对该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可显示病变部位具体情况,但对设备及诊断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且操作具有一定风险2。螺旋CT诊断方法操作流程较为便

2、利,且成本低,可对诊断图像进行旋转,为诊断提供更多数据。磁共振诊断方法具有较高分辨率,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严重影响3。本文对100例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分别采用核磁共振与螺旋CT诊断,探究两种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8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均分别给予核磁共振与螺旋CT诊断,以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男53例,女47例;年龄6282岁,平均(72.155.21)岁;病程19年,平均(5.211.32)年。纳入标准:均出现感觉功能障碍、精神意识异常等;病历资料均完善;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疾

3、病;内分泌疾病、精神类疾病;认知障碍疾病;配合度较低患者。1.2方法核磁共振诊断:选取飞利浦Ingenia3.0T磁共振扫描仪,采用现今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3D TOF-MRA自颅顶至颈内动脉颅内段和枕骨大孔进行扫描,并进行最强信号透影,对核磁共振设备与螺旋CT设备在诊断老年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对比观察张磊 辽宁省金秋医院放射科 (辽宁 沈阳 110067)收稿日期:2021-11-19文章编号:1006-6586(2023)16-0121-03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内容提要:目的:探究核磁共振与螺旋CT在脑血管疾病中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

4、治的100例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均分别给予核磁共振与螺旋CT诊断,以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诊断的检出率及灵敏性、特异性、准确度。结果:螺旋CT漏诊率与误诊率较核磁共振明显降低,且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较核磁共振诊断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对老年脑血管疾病诊断方面,核磁共振与螺旋CT均可达到较好的诊断效果,其中螺旋CT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更高,临床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关 键 词:核磁共振 螺旋CT 脑血管 灵敏度 特异度 准确度Comparative Observation of MRI Equipment and Spiral CT Equipmen

5、t in the Diagnosis of Senil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ZHANG Lei DepartmentofRadiology,JinqiuHospital,LiaoningProvince (LiaoningShenyang110067)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linicaleffectofMRIandspiralCTinthediagnosisofcerebrovasculardiseases.Methods:100patientswithsuspectedcerebrovasculardiseasestre

6、atedinourhospitalfromMay2018toMay2021werestudied.TheywerediagnosedbyMRIandspiralCTrespectively.Takingtheresultsofcerebralangiographyasthe“goldstandard”,thedetectionrate,sensitivity,specificityandaccuracyofdifferentdiagnoseswereanalyzed.Results:ThemisseddiagnosisrateandmisdiagnosisrateofspiralCTweres

7、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MRI,andthesensitivity,specificityandaccuracywerehigherthanthatofMRIdiagnosis.Thedatadifferencewas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Inthediagnosisofelderlycerebrovasculardiseases,bothMRIandspiralCTcanachievebetterdiagnosticresults.Amongthem,spiralCThashigherdiagnosticaccuracy,se

8、nsitivityandspecificity,andhashigherclinicaldiagnosticvalue.Key words:nuclearmagneticresonance,spiralCT,cerebralvessels,sensitivity,specificity,accuracy.122中国医疗器械信息|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临床应用研究Clin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图像进行处理后获得三维血管图,并分析与记录。螺旋CT诊断:选择西门子DefinitionAS128层螺旋CT诊断,其参数设定为:电流、电

9、压分别为200mA、120kV;扫描层厚与螺距分别为1.0mm、0.5。平扫颅脑,将碘克沙醇(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675)注入肘正中部位,控制注射速率(45mL)实施增强扫描,处理图像结果。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分析两种诊断方式阳性及阴性率、漏诊率及误诊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真阴性+假阴性)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100%。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3.0进行统计学处理,阳性及阴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以n

10、(%)表示,P0.05为两组数据有差异。2.结果2.1两种诊断方式阳性及阴性预测值比较分析100例疑似病例诊断结果发现,与金标准相比,螺旋CT诊断阳性预测值高于核磁共振,P0.05,见表1。2.2两种诊断方式漏诊率、误诊率比较诊断结果显示,螺旋CT漏诊率与误诊率较核磁共振明显降低,相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2。2.3两种诊断方式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诊断结果发现,螺旋CT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较核磁共振诊断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3。3.讨论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因患者机体中血压升高、高血脂症以及血液黏稠等导致脑部血液量减少所致,部分患者也会出现脑部出血性疾病4。目前,随着我国老年人群

11、数量不断增加,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且该疾病病程长、病死率高,对患者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导致生活质量降低5。因该疾病极易使患者出现全身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中青年群体发病率较低,虽然目前医学技术较为发达,但较多患者依然出现脑血管疾病,导致生活自理能力降低6。目前,全球因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约有1500万人,病死率较高,因此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长,极易对患者机体造成严重损伤,影响其机体健康7。临床研究显示8,由于该疾病种类较多,在对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前,需给予详细诊断确定疾病类型,对后期针对性治疗至关重要。在对患者诊断时,多以影像学诊断为主,核磁共振、CT诊断在临床中应用较多,其

12、中脑血管造影诊断方法检出率较高,但在诊断期间易对患者机体造成损伤,存在诊断风险9。核磁共振诊断原理:3D TOF-MRA是利用新鲜血液的流入效应来进行的磁共振血流成像,其本质是伴有流动补偿的梯度回波序列。目前,我国医疗技术快速发展,该诊断方法有更高清晰度,对动脉瘤血管狭窄、动静脉血管畸形以及引流静脉等显示更为清晰10,11。对患者病变部位扫描后,可获取高信号血管原始图像,同时还可借助MIP后处理技术、数学知识对各层面高信号影进行叠加形成图像,再进行影像重建技术将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具有较高的分辨率12。该诊断方法不会对机体造成辐射,且对血液灵敏度较高,高场强环境中可清晰显示脑出血后不同血红蛋白演

13、化过程,同时能够对脑出血残腔、陈旧性脑梗死准确辨别,以此为后期治疗提供可靠数据13。此诊断方法具有较为丰富的后处理技术,研究发现14,在使用此方法对患者扫描期间,可显示内继发性出血、微小血管信息,能够提升脑梗死出血检出率,具有较高的预后判断价值。随着CT技术的不断革新,螺旋CT逐渐应用于该疾病诊断中,脑血管造影有较强的数据处理技术,可显示病变状况,能够诊断出血管阻塞及出血情况,诊断效果显著15。该诊断方法对患者机体损伤小,扫描时间短、可重建三维立体图像,多角度观察颅内情况。螺旋CT可显示表1.分析两种诊断方式阳性及阴性预测值金标准n核磁共振螺旋CT+-+-+705317682-30161442

14、6合计10069317228表2.两种诊断方式漏诊率、误诊率n(%)检测方法n漏诊率误诊率核磁共振10017(24.29)16(53.33)螺旋CT1002(2.86)4(13.33)213.70210.800P0.0000.001表3.两种诊断方式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n(%)检测方法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核磁共振53(75.71)14(46.67)67(67.00)螺旋CT68(97.14)26(86.67)94(94.00)213.70210.80023.220P0.0000.0010.000123.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中国医疗器械信息临床应

15、用研究Clin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血管内斑块情况,如斑块部位、性质等,同时对细小血管清晰显示,且对动脉闭塞与狭窄有较好的评估效果16。核磁共振诊断方法能够清晰显示颅顶、枕骨大孔间情况,且可扫描至颈内动脉等微细部分,并重建三维立体血管图像,确保图像立体感更强。本研究发现,螺旋CT漏诊率与误诊率较核磁共振明显降低,且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高于核磁共振,提示螺旋CT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诊断价值较高,可明显减少漏诊、误诊,提高诊断准确度。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主要有对比增强成像与非对比增强成像,其中非对比增强成像无需使用对比剂,可反映活体状态下血流信息,可以理解为血流成像。头部C

16、TA可对管腔狭窄及斑块具体情况进行评估,但在扫描期间对扫描时相有高要求,同时骨质会对颅底血管病变造成干扰。血管狭窄:两种诊断方法对血管狭窄评估的灵敏性较为相似,可对颈内动脉狭窄情况清晰显示,但螺旋CT特异度较核磁共振高。血管内血流呈层流模式,中心层血流较快,管壁周围血流较为缓慢。由于血管狭窄或分叉位置血液流速状态出现变化,若流速较快极易使信号相位出现发散,同时涡流血很难在一定时间流出成像区,均可致使信号发散丢失,最终使血流信号无法保存17。所以,需在核磁共振血管影像观察的同时结合二维原始图像,在原图像中可清晰显示狭窄后慢血流与血栓;动脉瘤:在对患者大动脉瘤诊断期间,螺旋CT血管成像、时间飞跃法

17、核磁共振可起到较好的评估效果,在对大体积动脉瘤评估时,螺旋CT诊断方法更具优势;在对小体积动脉瘤评估期间,非对比增强核磁共振极易出现漏诊情况,导致漏诊率增加。在对患者不同体积动脉瘤、非血栓栓塞部分管腔诊断时,从综合评估角度分析发现,螺旋CT较核磁共振更具优势,主要是因动脉瘤体积、位置、出血以及血栓情况采用核磁共振诊断时,其外围呈高信号,中间呈低信号,与血栓较为类似,特别是对大体积动脉瘤诊断更为明显,核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方法很难呈现病变部位整体轮廓18。大体积动脉瘤内附壁血栓在时间飞跃法核磁共振中无信号,同时瘤体内湍流极易导致局部血流信号丢失。由于以上因素易导致动脉瘤整体形态与实际大小诊断准确度

18、降低,应与常规SE图像相结合进行判断;血管夹层:螺旋CT在对假性动脉瘤、内膜片以及高度狭窄评估期间,与核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结果相比更优。研究发现,本文研究的两种诊断方法在对椎动脉夹层评估期间,由评估结果显示螺旋CT更优,在对颈内动脉夹层评估时,以上两种诊断结果无差异。螺旋CT在对多血管夹层评估期间,可显示血管中具体解剖信息。两种诊断方法可清晰显示颈内动脉狭窄,其中在应用核磁共振诊断期间,其他序列提供的额外信息在诊断病因时更具有全面性,优势明显。由于在血流缓慢区易导致信号丢失,在采用核磁共振诊断成像时,侧支血管的逆行血流有无法显影的情况,其中逆行血流主要是在血管闭塞情况下产生。时间飞跃法成像的血

19、流信息均与动脉血流方向相反,能够将静脉信号全面消除,但也可能因此抑制逆行侧支血流的信号。综上所述,在对脑血管患者诊断发现,本文研究的两种诊断方法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果,其中螺旋CT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更高,同时漏诊及误诊较核磁共振更低,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参考文献1 杨瑞静,闫海龙,韩东明.多层螺旋CT脑成像及MRI检查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7):15-17.2 牛勤凤,徐红维.脑血流灌注SPECT/CT显像与脑MRI联合应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J.贵州医药,2020,44(9):1455-1456.3 楚宝,张继杰,董立朋,等.脑血管

20、侧支循环评价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5):516-524.4 李佳,马淑华.CT平扫联合CTP、CTA检查在早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9):8-10.5 梁佐堂,涂毅,李继锋,等.128排螺旋CT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11):11-13.6 宋宇,晁迎九,徐运军.磁共振3D TOF-MRA和ZTE-MRA在脑血管成像的对比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0,37(12):1529-1533.7 王华.磁共振血管成像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21、一致性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1):36-39.8 王晓男,胡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9):27-29.9 徐红维,张军晖,项行林.MRI结合MRA诊断脑血管畸形的价值观察J.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6):11-14.10 龙波.脑血管性痴呆应用头颅血管核磁共振诊断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40-41.11 张要宇,王博.磁共振灌注成像与CT灌注成像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9):14-16,27.12 刘宏,吴政俊,何明

22、方.MSCT和MRI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12):17-19.13 郭华峰,王晓男,杨璐.多层螺旋CT联合MRI检查在脑梗死合并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23):8-10,14.14 蔡颖源,陆小伟.老年人左心室收缩功能与磁共振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改变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23(4):344-347.15 王巍,马琳,孙玉伟.经颅多普勒超声与CT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9,35(6):481-484.16 王警建,李军孝.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6):947-948,950.17 赵晓静.多层螺旋CT双期脑血管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30(3):493-495.18 郑锦滨,王寿扬,李颖珊,等.超声心动图与多层螺旋CT心血管参数联合收缩压对预测肺动脉高压的比较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20,20(5):456-459,4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