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贵州芦笙音乐文化及其社会功能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769235 上传时间:2024-05-0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97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芦笙音乐文化及其社会功能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贵州芦笙音乐文化及其社会功能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贵州芦笙音乐文化及其社会功能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7美学2023/09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我们逐渐意识到,芦笙这种我国古代的传统民族吹管乐器,已经不再只是一种音乐器物,而是一种文化器物、一种文化事象。因此,把“芦笙”与“芦笙”这两种观念结合在一起,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与讨论,就成了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伴随着对芦笙理论研究的逐渐展开和深入,芦笙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有些已被我们所认知,有些还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发掘,以期待对这一文化宝藏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总体的审视,并在理论上阐明其深远的文化意义、审美功能和多重的学术价值,为芦笙音乐文化遵循自己的历史轨迹,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提供一种科学的理论基础。一、贵州芦笙的音乐表现形态(一

2、)芦笙曲引任何乐曲,都要在乐曲的开头加上一个曲引。曲引也被称为尾曲。在每一支曲子演奏完毕之后,都要吹奏尾曲,之后在演奏完第一曲之后,要进入第二曲的时候,就要吹奏曲引,这就说明已经做好了进入下一曲的准备,在曲与曲之间,还需要加上曲引,曲引通常是 4 小节或 6 小节,也可以叫做一个乐句。(二)纯器乐芦笙曲它是一种脱离歌词、舞姿等因素的束缚,遵循着器乐本身的思想模式、动作规则而构成的音乐。在现代芦笙乐曲的创作中,这类乐曲很常见,但在传统乐曲中却很少见。在贵阳中心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有一种叫诺德仲的苗族芦笙曲目,它就是这种稀有的芦笙曲目的代表。整首曲子的节拍较为宽松,主要是叙述性的叙述,分为两个部分

3、,一个是怀旧的情感,另一个是舞蹈风格的快板1。第一部分的乐曲,来源于一支名为 虎来了 的古代苗族歌曲,这是为纪念诺德仲而创作的。该作品从民间音乐中提取两个短小的句子,以此为题材,形成一个序言,并以此为背景,采用一种类似于歌曲的慢拍的叙述方式。第二部分是一种活泼的舞蹈风格,它和第一个乐章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乐曲前后两段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充分体现传统芦笙的音乐节奏。二、贵州芦笙的社会功能(一)精神寄托功能芦笙作为“喜”“乐”的标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苗族人世世代代流传着这样一种的思想,即“木鼓乃祖先神灵所居之处,而芦笙乃母亲所生”。之所以将芦笙和“母亲”这一意象结合起来

4、,是因为在“母性”氏族社会中,芦笙是一种可以传达命令的重要道具,也是一种权力的符号,可以用来指挥族群祭祀、打猎、战斗等重大社交事件。还有一个有关苗族先祖的神话,是一对兄弟,他们乘坐“葫芦”,在洪水泛滥、人迹罕至的贵州芦笙音乐文化及其社会功能研究文/李天予摘 要:芦笙是我国苗族、侗族、水族、瑶族等多个民族所演奏的一种传统风笛,是我国各民族在民族音乐中独树一帜的瑰宝。那一长一短的笛子,那悠扬灵动的乐曲,都让芦笙音乐独树一帜,将贵州各民族粗犷豪放的气质体现得淋漓尽致。其音律的科学性和声乐的丰富功用,多样色彩,优美音色,在竹笛一族中实属罕见。芦笙不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的演奏乐器,而且还承载着弘扬民族文

5、化的作用。在演奏上,芦笙将词、曲、舞三者结合起来,使其具有原始性和古朴无华的特点。关键词:贵州芦笙;音乐文化;社会功能68美学2023/09洪荒时代,在那里生存下来2。自此,苗族便以葫芦为祭品。而葫芦又是制作芦笙的关键材料,因此,芦笙也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图腾,被奉为神物。1.祭祖祭祀祖先,是以祭祀祖先为主体的重大祭祀事件,有鼓社节、祭鼓节、鼓藏节,这是一个很大的典礼,目的是向祖先献上一头牛。由于鼓是祖神的标志,鼓藏节的各项祭祀活动,包括迎鼓、庆鼓、祭鼓,都围绕着鼓展开。祭祀大鼓的过程很复杂,分为请鼓、敬鼓、送鼓、引路四个步骤。每一次的祭祀,都是以苗王为首,先请铜鼓,再请一支芦笙乐队,向其宣叙自己

6、的苦难,讲述自己的种族迁移,回忆自己的先辈,重温自己的种族传统,强调自己的美德,让自己的子民不要忘记自己的过去,不要忘记自己的家乡,记住自己的祖先,忠诚于自己的国家3。此外,对逝去的人,吹响芦笙,为逝去的人的魂魄指明方向,引导他们的魂魄回归祖先的故土,与祖先永生永世同在。从以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芦笙所扮演的角色、所起的功能,是一件神器、一件法器、一件超越了乐器的存在。在祭鼓仪式的尾声,祭司和鼓头(这一届的鼓节鼓主)围绕在神鼓周围,在芦笙的吹奏下,将神鼓带到了村子里,然后将神鼓带到了鼓主家,音乐的节奏很慢,语气也很沉重,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比如丹寨县的迎鼓曲,它是一首六节的曲子,是一首二节的曲

7、子,这首歌的重复数量取决于旅途的长度。2.做嘎做嘎,是黔西北苗族最流行的一种很庄重的葬礼。它变成了一种语言,可以用来抒发人们的思想情感。在殡仪礼仪中,芦笙占有重要的位置,各个礼仪环节都与其密不可分。在芦笙的后面,是一种“闭管芦笙”,用一根蜡烛封住了笛声,让笛声无法外泄,在杜贝的墓碑前,代替他的子孙后代,在他的墓碑前弹奏他的心声,告诉他没有来得及为他准备葬礼的原因,请求他的宽恕,让他“回家”,接受祭祀。直到一只据说是鬼魂转世的蜘蛛从墓穴里钻出来,把它抱回家,这一天才结束。然后,再将死者的分身送入坟墓。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只能看到芦笙的形状,却听不到它的声音。而现在,这把芦笙就成了一把可以讲出那些语

8、言的“神器”。(二)语言交际功能在漫长的岁月中,一些古老的乐器逐渐被淘汰,但芦笙依然保持着其艺术生命力,这是因为芦笙作为苗族人一种主要的情感工具,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生活中,芦笙不仅可以从乐曲中精确地反映出乐曲的词句,而且可以用乐曲的调子来代替词语。黔西北偏远地区的部分苗族村落,仍保留有以芦笙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风俗习惯4。芦笙语的出现主要表现在:行人问路时、农闲时节、情场中、婚嫁时、丧葬时。所谓芦笙语,指的是以芦笙模拟苗语讲话,一句芦笙语“无论谁吹奏的,都要先学习这首歌,然后才能学习歌词,凡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芦笙的音乐和语言是息息相关的。胡家勋在其黔西

9、北苗族芦笙“语”现象探析一文中提出,苗语为一种单音词素语,每个字都有一种固定的、具有区别意义的声调,它与其他语素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根据每个音节的大小,吹奏出相应的曲调。当然,芦笙的声音质量并不像自然语言那么富于变化,分辨出相应的音高来。同时,在声音质量上,芦笙不能像自然语言一样,拥有丰富的变化,也不能像自然语言一样,具有明确的贬义。因此,在表达一个具有相同意义、不同音节时,它的意义难以分辨,呈现出模糊的状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芦笙语都被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它的意义已经被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烙印在了大脑中,并被不断地形成和巩固。当芦笙演奏出一种具有一定意义的音调模式时,人类就会很快地

10、在具体的情境中,快速地产生反应,并对其进行区分5。芦笙的独特语言,折射出了苗族的历史、社会、生产、生活、民间传说的本来面目。苗族人在未有文字的时代,利用自己的智慧,把“芦笙”和“语言”融合在一起,经过一代代的传承,形成了一种有价值的口头文化。(三)文化娱乐功能1.芦笙节贵州黔东南的苗族侗族自治州,有许多芦笙节,这是苗族人迎接新年,预祝来年风调雨顺,庆祝丰收的喜庆日子,也是苗族年轻人“游方”的好时候。在节庆的时候,男人们都是穿着对开的短衫和长裤,头缠青布头巾,腰系大腰带,手里拿着芦笙、锁呐、铜鼓,蜂拥到会场。女孩们身穿各种花纹、图案的长裙,头上扎着绿色的手绢,腰间系着绣花的丝带,佩戴着银饰,她们

11、一边说着一边微笑着,随着芦笙的音乐,她们的舞蹈开始了。这个时间不仅是丰收的日子,也是年轻男女们寻找伴侣的日子,成双成对的情侣们,会用歌声表达自己的爱意,还会用芦笙传递情谊6。自从 1999 年凯里举行了国际芦笙节后,这场芦笙节就成了市民关注的重点。2.养心娱人历史赋予了苗族独特的地位,并使其具有多元化的社会功能,就像水与空气一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这些音乐作品中,又以民间常用的“芦笙”音69美学2023/09乐作品最多,内容最丰富。比如,在花会上、庆典上、婚礼上、求爱时、建造房屋时、休闲娱时,都会有成百上千的芦笙曲目,这些曲目的最大作用就是娱乐,调节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这种作

12、用被称为“养心”,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陶冶心性”7。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芦笙活动,包括非常多的内容,其中有一些是可以展现民族风情的芦笙技艺表演,比如,可以模仿猴子表情和运动姿态的各种猴子舞,可以模仿羊的纵跳腾越、抵角嬉戏等生活姿态的芦笙舞,还可以模仿各种鸟的神形姿态的乐舞。有些音乐以反映人们的聪明伶俐、生活趣味为特色,比如望谟县苗族一带流行的踩盘芦笙(苗语俗称“梗才利”),就是一种吹打歌唱音乐,其音乐内容富有生活趣味。三、安吉苗族芦笙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一个民族的变革和发展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之上的,而继承的核心就是新生代。近几年来,贵州居民的文化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很多年轻人都到农村去读书、

13、工作,因此,对农村传统文化的重视有所减弱。通过手耳、口传等方式,传统的民族音乐也在不断地被现代化的元素所冲击。其实,本土化的文化自觉性是一个历史进程,它需要社会大众提升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充分了解外来文化,从而在当代多元文化中站稳脚跟。通过对不同文化的适应性,人们可以相互学习,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共同意识的社会环境,造就一种多元文化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文化格局。而在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下,农村的传统文化又变成了一种可以被发掘与使用的人文资源,曾经隐藏于日常礼仪、节日庆典、宗教仪式之中的民俗艺术,一下子脱离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变成了舞台上的舞蹈表演,变成了旅游景点上的手工工艺品

14、,变成了大城市古董交易中的抢手货,变成了国际巡回展览中的民俗艺术品。于是,在很多人看来已经绝迹的民俗艺术,又重新焕发了生机。苗族的芦笙音乐和其他的音乐文化有着很大的区别,它的内容和表现方式也不尽相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和其他的音乐就是对立的,最重要的是它所包含的基本因素和它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能够起到积极的、潜在的作用,比如苗族的打跳舞,就是将傈僳族的打跳舞元素融合到了一起,形成一个多民族的和谐氛围。不同国家之间的音乐文化融合与互补,其意义或许比死守一方的传统更大。民族包容性的提高,民族之间的界线意识逐步模糊,各个民族之间能够通婚,共同生活,共同劳动,共同休闲,这使得他们的音乐文化彼此融合,互相影

15、响。生活的步调逐渐加快,产生碰撞是必然的8。四、结语芦笙音乐与苗族的生活、娱乐、祭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是苗族人精神生活的标志。在娱乐之外,它还是一个苗族人的生活,将自己的经历、亲人的嘱托、朋友的想法,都寄托在芦笙身上,随着芦笙的旋律,他们的人生也会随之而终。在苗族人的心目中,芦笙是一种神圣的象征,它是一种传统的音乐,也是苗族人的一种传统。苗族人则依赖于它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通过演出、获奖、创建自己的民族品牌,制造芦笙来维持生计,并将它的文化传承下去。当时间在流逝的时候,总是会出现一些新的东西,这些新东西会影响到传统文化,因而用一种保存的方式来对待传统,用一种接纳的方式来对待新的东西,只有

16、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加优良的民族文化。参考文献:1 吴远华.侗族民间音乐研究的历史、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侗族民间音乐文化史的研究视角 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22(4):66-75.2 申玉晶.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视野中贵州苗族芦笙音乐探析与思考 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22(4):76-80.3 郝亚男.侗族“斗芦笙”文化对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改革与话语体系建设之启发研究 J.艺术评鉴,2022(6):8-11.4 张钰.笙教学的文化性及实践教学思考评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集粹芦笙篇:芦笙乐谭J.中国教育学刊,2022(3):147.5 蒋亚轩.贵州苗族铜鼓的节奏律动探究以黔陶乡谷洒铜鼓舞为例 J.艺术评鉴,2021(17):20-22.6 付立志.黔西北苗族芦笙文化研究评述兼谈苗族支系芦笙文化对比研究的意义 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1(2):95-99.7 李天予.贵州苗族芦笙词曲文化的发展以雷山县苗族芦笙词曲文化为例 J.大观(论坛),2020(10):89-90.8 王军妍.夜郎文化的古与今对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源头的辩证分析 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9):59-63.作者简介:李天予,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贵州苗族芦笙演奏及教学、贵州民族特色音乐传承与发展。编辑:姜闪闪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