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州市轨道交通衔接设施评估体系构建与应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762394 上传时间:2024-05-0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轨道交通衔接设施评估体系构建与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州市轨道交通衔接设施评估体系构建与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州市轨道交通衔接设施评估体系构建与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8 TRAFFIC&TRANSPORTATION2023 年 9 月 第 39 卷第 5 期(总第 229 期)Sep.2023,Volume 39No.5(Serial No.229)收稿日期:2023-07-17基金项目:自然资源部专项业务费项目(GHGZ22GG23-02):国土空间规划重大问题研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研究开发项目(K20220276):综合交通枢纽高效便捷换乘技术第一作者简介:巫瑶敏(1994-),女,汉族,广东佛山人,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交通规划与工程、轨道交通规划等。广州市轨道交通衔接设施评估体系构建与应用巫瑶敏,徐士伟,谭明基(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

2、司,广州 510030)摘 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于大规模建设发展时期,为优化改善当前接驳服务质量,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效率和满意度,亟需研究开展轨道交通衔接设施体检评估工作。从设施功能、空间布局、衔接环境三大方面构建 12 大项、28 小项轨道交通衔接设施评估指标体系,以广州市为例,对 13条(段)、223 个车站(换乘站不重复计算)交通衔接设施进行全面体检评估,根据各项指标量化结果,以“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为原则,提出精细化治理优化对策。截至 2022 年底,已有 91 个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衔接设施问题得到改善,市民满意度从 58%提升至 87%,该评估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推动站点周边交通环

3、境治理,助力塑造宜人舒适的城市高品质空间。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交通衔接设施;接驳服务;评估指标体系;规划实施评估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3400(2023)05-0028-08Evaluation System Research and Practice for Rail Transit Connection Facilities Under the Impact of Spatial GovernanceWU Yaomin,XU Shiwei,TAN Mingji(Guangzhou Transport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

4、Co.,Ltd,Guangzhou 510300,China)Abstract:Chinas urban rail transit is currently in the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period.It is urgent to study and carry out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of rail transit connection facilities for optimizing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urrent conn

5、ection services,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satisfac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travel.An evaluation indices system of 12 major and 28 minor projects is establish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facility function,spatial layout and connection environment.Taking Guangzhou as an example,a comprehensive physical

6、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on the connection facilities of 13 sections and 223 subway stations is conducted.According to the quantitative results of various indicators,the governance and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adjusting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i

7、mplementing classified policies.At the end of 2022,91 subway station connection facilities have been improved,and citizen satisfaction has increased from 58%to 87%.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evaluation system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governance of the traffic environment around the station and he

8、lping to shape a pleasant and comfortable high-quality urban space.Keyword:Urban rail transit;Connection facilities;Transfer services;Evaluation indices system;Assessment on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出背景,应对日益蔓延的交通拥堵、交通混杂等“大城市交通病症”,规划关注点不再单单是设施建设,转而更需要关注的是设施品质及出行环境,而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作为城市最活跃的公共空间之一,其环境差异直接影响乘

9、客出行体验和效率。开展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环境空间体检评估工作对强化衔接设施规划设计、指导改善提升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国外学者主要对轨道交通衔接方式评价体系、站点优化方法等进行了全面研究,如:St-Louis 等1研究慢行、公交、小汽车等 6 种交通方式60 引言 面对当前空间资源紧缺的城市环境和存量发展的突2023 年第 5 期 29 的通勤者满意度模型;Eboli 等2从乘客感知的角度出发,运用主观和客观的换乘绩效评价方法衡量服务质量。国内对于衔接服务评价的研究也在不断摸索,如:乔相荣等3考虑乘客出行感知体验,建立心理测量模型进行感知差异评价;王九州等4运用基于 AHP 模糊评

10、价方法,提出对衔接设施新建项目进行前评估、已建项目每5 年进行后评估的方法和流程。此外,北京5、广州6、重庆7和成都等城市均研究推出与新建线路衔接设施规划建设的技术规范,却忽视了现状衔接设施评估的重要性,无法有效评估以及解决衔接设施存在的痛点问题,同时受到轨道交通快速建设的影响,衔接设施大部分为逐渐配套形成,并非先规划设计再建设,在衔接服务水平上与规划建成的衔接系统有所差异。本文基于轨道交通衔接客流特征,以乘客出行满意度为基础,建立衔接设施评估体系,对完善轨道交通与城市交通的无缝衔接,指导广州市衔接设施规划建设,改善设施服务供给,提高客流集散效率,提升衔接出行环境品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其

11、他城市提供参考。1 评估体系构建1.1 构建原则 以提升城市容貌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为核心思想,坚持“乘客体验最优,整体功能更强”目标导向,根据衔接设施特性,以功能性、可达性、舒适性作为上位原则进行推导,其中:功能性用于衡量轨道衔接设施服务能力;可达性用于评判设施布局是否合理协调;舒适性是乘客出行满意度的重要指标。通过充分考虑设施体检评估关键维度与目标要求,构成具有指导作用的评估要素,并以要素全覆盖和可操作性为支撑,凝练出重点指标下相对应的分指标内容,满足无缺项、多体验的体检评估要求,建立要素分解、指标拆解、分档判定的评估框架,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互结合的体检评估体系。1.2 指标体系选取1

12、.2.1 评估要素设定 通过借鉴绿色出行行动计划、城市体检评估体系等内容,总结出衔接设施体检评估的 6 大关键维度供给平衡、顺畅出行、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环境舒适、协调美观。(1)供给平衡。目前广州已编制 3 轮轨道交通衔接设施专项规划,但由于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快且过往衔接设施受到的关注程度不高,导致规划无法同步跟进建设。因此,衔接设施规划实施率是检验规划效能的重要一环,也是评定规划实施效果的有力手段。(2)顺畅出行。这是乘客日常接驳和紧急疏散的基本要求,可通过评估衔接设施建设现状如步行通道宽度、非机动车停放场、公交线路数量等进行评判。(3)安全可靠。从设施硬件的层面保障乘客通行安全,包括配置盲

13、道、垂直电梯等无障碍设施,以及考虑出入口设置便利性。(4)便捷高效。衔接效率是体现乘客满意度的基础,对衔接设施至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的步行距离进行评估,可以直观有效地反映设施设置的合理性以及服务水平。(5)环境舒适。轨道站点周边场地空间和景观环境设施充足、和谐,是体现城市门厅形象的必要条件。(6)协调美观。周边衔接设施管理水平如铺装整改,非机动车停放管理,可大大提高乘客出行感官体验。1.2.2 评估指标选取 以既有工作经验及相关研究为基础,通过专家问询法征求相关专业意见,同时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 9042份轨道交通接驳情况问卷,获取衔接出行感知的重要评估因素。问卷内容主要包含对出行者接驳属性(主要

14、包括乘客出行目的、衔接时长以及衔接方式)、对各方式的满意程度以及服务水平(乘客对衔接环境的安全性、便捷性等方面)等,结合广州市地方标准轨道交通衔接设施规划标准8的要求,最终筛选出适宜的体检评估指标内容(见图 1)。首先,实地摸查规划中衔接设施建设现状,包括轨道站点周边道路、步行、非机动车、常规公交、K+R 上落客停放点、P+R 停车场等设施情况,既从定量评价规划的执行情况,用以反映实施成效与规划目标的一致程度,又从定性、客观的出行体验角度来评判设施建设情况;其次,以乘客出行调查中最关心的影响因素考虑,聚焦于过街便利性、是否配置残疾人电梯、盲道以及各类衔接设施的接驳步行距离等指标,用以反映衔接设

15、施的可达性;最后,乘客在出行过程中有获得宽敞空间以及宜人环境的需求,主要表现在除了本身乘车环境以外,还体现在接驳过程中的舒适性及协调性,如这样挡雨设施、灯光设施、步行道铺装连续、非机动停车场整洁有序等。1.3 评估标准 为保障评估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研究将衔接设施评估指标体系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细分评估指标,提出轨道交通站点衔接设施评分体系。定性指标需因地制宜地评价,根据衔接设施属性,由相关交通经验工作者进行评分,为降低主观因素引起的评分差异,由 2 3 位评估人员分别打分,取相对一致性的数值作为指标的评估结果;定量指标主要采用相关标准规范和定额数值方法明确各指标

16、的标准定档,所有指标评估标准分为“良好、一般、较差”3 个级别,分别对应占比“80%100%、巫瑶敏,徐士伟,谭明基:广州市轨道交通衔接设施评估体系构建与应用2023 年第 5 期 30 60%80%、0 60%”,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评估要素的权重,通过专家打分法对每个站点进行打分。例如:在评估步行通道宽度时,若宽度大于 3 m,可评为 4 分;若宽度等于 3 m,可评为 3 分;若宽度在1 3 m 间,可评为 1 2 分;若宽度小于 1 m,则评为 0 分(见表 1)。图 1 衔接设施体检评估指标体系框架图表 1 站点评分细则表评估维度评估指标评估标准/%权重/分良好(80 100)一

17、般(60 80)较差(0 60)设施功能性评估(50 分)道路衔接道路规划实施率/%8060 80604步行衔接步行道实施率/%80%60 80集散广场建成面积/m23015 3015步行通道宽度/m31 31非机动车衔接是否配置非机动车停车场出入口均配置部分出入口配置出入口未配置5非机动车停车场规划实施率/%8060 80604非机动车道宽度/m2.51.0 2.51 或未配置常规公交衔接公交场站规划实施率/%8060 8060公交停靠站设置形式配置公交站亭的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仅配置公交站牌的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或配置公交站亭的直线式公交停靠站仅配置公交站牌的直线式公交停靠站3接驳公交线路数量/条

18、53 580 100)一般(60 80)较差(0 60)设施功能性评估(50 分)K+R、P+R 衔接K+R、P+R 衔接设施规划实施率/%8060 80804公交场站至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的步行距离/m公交停靠站:50公交首末站:100公交停靠站:50 100公交首末站:100 150公交停靠站:100公交首末站:150机动车停车换乘设施至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的步行距离/mK+R:80P+R:150K+R:80 120 P+R:150 250K+R:120 P+R:250无障碍设施出入口是否有提供残疾人专用电梯或楼梯升降机站点提供专用电梯站点提供楼梯升降机站点未配置无障碍设施3出入口是否提供连续

19、、完整的盲道盲道连续、完整、顺畅盲道曲折、不连续盲道被障碍物阻挡或未设置盲道4环境舒适性评估(20 分)周边配套环境站点是否配置遮阳挡雨设施有 2 个或以上出入口配置遮阳挡雨设施有 1 个出入口配置遮阳挡雨设施出入口未配置遮阳挡雨设施3是否提供美观、便民的城市家具足够的美观、便民的城市家具,且维护良好提供城市家具,但维护质量一般无城市家具或城市家具维护较差,影响景观2续表 1(1)巫瑶敏,徐士伟,谭明基:广州市轨道交通衔接设施评估体系构建与应用2023 年第 5 期 32 2 体检评估分析以广州市轨道交通为例 本次评估采取自体检评估和公众评估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针对广州市已运营的 223 个站

20、点(其中有 8 个站点未做交通衔接规划),791 个出入口进行全方位现场调研,摸清轨道交通衔接设施现状规模,并对既有衔接规划进行回顾,检验规划实施情况,运用 SPSS 等软件挖掘衔接设施特征,系统查找当前存在问题,最后结合公众评测意见,详细了解乘客与轨道交通出行相关接驳信息及诉求,重点关注大数据指标与主观感受之间的关系,为衔接设施提升改善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2.1 既有衔接规划分析 广州市轨道交通衔接设施规划可以分为 3 个阶段(见表 2、3)。(1)2010 年前轨道交通线路的“紧跟式”规划。为了解决好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的有效衔接,促进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有机结合,开展了广州市轨道交通

21、7 条线(1 6 号线及 8 号线)的交通衔接设施规划工作,规划成果系统考虑了道路网、公共交通、机动车交通、非机动车交通和行人交通的衔接方案,提出了交通衔接设施的用地规划方案,共规划了 71 个公交首末站、43 个小汽车停车场。评估维度评估指标评估标准/%权重/分良好(80 100)一般(60 80)较差(0 60)环境舒适性评估(20 分)周边配套环境灯光设施是否有特色、敞亮灯光明亮,无遮挡,有城市特色灯光有小部分遮挡,但不影响照明功能灯光昏暗,影响正常通行3景观环境协调站点场地景观协调性站点场地景观整洁、优美,营造良好氛围站点场地景观一般,稍显杂乱站点场地景观杂乱,影响环境景观周边整体环境

22、体验周边建筑、街道风貌整体感受良好周边建筑、街道风貌整体感受一般,风貌稍显陈旧周边建筑、街道风貌整体感受较差,整体显荒凉2设施环境管理地面步行道铺装是否完整、连续地面步行道铺装无破损、完整、连续地面步行道铺装坑洼不平地面步行道无铺装3非机动车停放是否整洁、有序停放整洁、有序不按要求停放,占用人行道非机动车“围站”,秩序混乱 4续表 1(2)表 2 广州市轨道交通交通衔接设施规划总体情况(已运营线路)线路名称起终点车站数/个公交首末站公交停靠站/对出租车上落客点泊位/个P+R 停车场非机动车停车场数量/个总面积/m2数量/个总面积/m2数量/个总面积/m21 号线西朗广州东站167394 003

23、557418 0001614 1902 号线嘉禾望岗广州南站231170 74024424384 9602319 4463 号线番禺广场机场北251250 53229711286 3262716 0894 号线黄村南沙客运港231054 9501416518 0001716 7065 号线滘口文冲20728 9502011473 3002018 0806 号线浔峰岗香雪24623 8442510949 0502418 5447 号线广州南站大学城南536 50519390059 6128 号线滘心万胜围21317 3642773112 1642114 0209 号线飞鹅岭高增1037 2004

24、023001013 50513 号线新沙鱼珠1048 200315229 4001015 45014 号线 嘉禾望岗东风211038 2134495317 3401227 09521 号线员村增城广场17619 4005388346 3701715 886小计21582365 2983611 05841374 910202198 623巫瑶敏,徐士伟,谭明基:广州市轨道交通衔接设施评估体系构建与应用2023 年第 5 期 33 表 3 广州市轨道交通交通衔接设施规划总体情况(在建线路)线路名称起终点车站数/个公交首末站公交停靠站/对出租车上落客点泊位/个P+R 停车场非机动车停车场数量/个总面

25、积/m2数量/个总面积/m2数量/个总面积/m23 号线东延线番禺广场海傍4415 424418424 00043 4905 号线东延线 黄埔客运港文冲626 40052414 00064 3007 号线二期大学城南水西北1138 40074100118 49010 号线西塱石牌桥14318 586563110 320148 29011 号线火车站东站火车站32639 3256173003239 67012 号线大学城南浔峰岗25526 80014105210 8802519 34213 号线二期鱼珠朝阳23314 50010118225 1202312 90014 号线二期嘉禾望岗火车站71

26、8 500745118 44076 15518 号线万顷沙东站9310 000742113 560910 08022 号线番禺广场芳村8617 000634116 40088 983小计13936164 9357166313122 720139121 700注:表中公交首末站规划范围为站点周边 800 m 内,公交停靠站为站点周边 200 m 范围内。(2)“十二五”期间轨道交通线路的“填补式”规划。2014 年广州市交通工作领导小组第一、第二次会议提出要求交通衔接设施与轨道交通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于 2015 年提出要求交通衔接设施应纳入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

27、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因此,广州地铁集团于 2017 年才组织补充开展“十二五”规划线路的交通衔接工程前期研究项目,但 9 号线、13 号线一期、14 号线一期、14 号线支线、4 号线南延段、21 号线等线路已开通运营,导致衔接设施建设较为滞后。(3)“十三五”期间轨道交通线路的“同步式”规划。根据国家及市里的相关政策文件,衔接设施规划与“十三五”期间轨道交通规划同步编制,并通过相关部门审查及专家评审,交通衔接设施工与线路工程可行性报告同时获发改委批复,真正实现线路与衔接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2.2 设施规划实施评估 通过整理已运营轨道交通线路站点设施规划数量及规模情

28、况,广州市整体设施规划仍需进一步加强。通过与现状调研数据结合计算得出规划实施率,并结合问卷调查数据,探究轨道交通各类衔接设施对乘客出行满意度的作用效果,全面评估广州市轨道交通衔接设施实际情况,为轨道交通衔接设施体检评估提供基础支撑。广州市已开通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有 13 条(段)、223 个车站(换乘站不重复计算),交通衔接设施总体规划实施率为 54%(各类衔接设施实施率平均值),总体实施情况一般。其中,公交停靠站实施率达 100%,意味着广州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实现公交全覆盖,而公交首末站、P+R 停车场实施率均不足 60%,原因在于部分设施需与周边综合体合建,但目前广州市轨道交通现有开通线路

29、综合体建设较为缓慢,导致衔接设施建设同步滞后,造成实施率较低。此外,K+R 上落客泊位在所有衔接设施中实施率最低,现状大部分站点周边均未设置 K+R 上落客泊位,车辆基本占用车道进行临时停靠(见表 4)。而从各条线路实施情况来看,交通衔接设施平均实施率最高为 2 号线,达到 78%,14 号线、9 号线以及 4号线等外围线路平均实施率均较低,最低仅为 31%,除3 号线外,实施率较低的线路均为城市外围线路。同时,受访者对衔接满意度和衔接设施平均实施率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衔接设施平均实施率越高的线路,乘客满意度就越高,同样衔接设施平均实施率越低的线路,其满意度就会越低。从目前的乘客满意度情况来

30、看,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大部分线路的衔接设施仍需加强建设和优化(见图 2)。2.3 体检评估结果分析 结合衔接设施体检评估指标体系,对广州市 223 个站点进行全面评估,由 8 名体检专员分别对站点进行打分评定,记录平均值作为指标合计分值,具体指标按照上文梳理的评价标准进行赋值,并将评估结果进行三维聚类评估,从功能性、可达性和舒适性 3 个维度分析目表 4 各类衔接设施规划实施率设施类型公交首末站公交停靠站出租车上落客点K+R停车场非机动车停车场平均实施率规划实施率/%5510013495154巫瑶敏,徐士伟,谭明基:广州市轨道交通衔接设施评估体系构建与应用2023 年第 5 期 34 前广州市

31、轨道交通衔接设施的情况,并结合公众测评情况对照分析,印证评估结果。评估以每个维度总分的60%为合格线,直观地发现广州市轨道交通衔接设施整体情况一般,整体情况良好(达 80%以上)的站点仅有 77 个,占总体的 36%(见图 3 5)。(1)设施供给不足,功能性较弱。从各类轨道衔接设施横向比较情况来看,非机动车道布设相对匮乏,宽度较窄,仅有 20%的站点达到合格线,同时从公众测评结果来看,超过半数的人认为“非机动车停放场地不足,乱占道路、人行道停放,秩序混乱”,已成为当下亟需重点解决的痛点问题;相对较好的情况是目前步行道宽度整体满足出行需求,但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而站内指示标识内容仍存在不明确不

32、清晰的情况,大多站内指引牌仅显示站点附近道路情况,缺乏对主要地标及建筑物的信息指引。(2)空间布局不合理,可达性不高。从体检评估情况来看,出入口设置形式各项指标得分普遍偏低,意味着目前轨道交通出入口便利程度不高,过街绕行较远,位于外围城区的站点由于周边综合开发滞后,导致大部分出入口未与建筑合建,乘客出行不便;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至各类交通衔接设施的步行距离得分情况较好,除了部分小汽车停车场及公交首末站设置较远以外,非机动车停放场基本设置于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附近 30 m 范围内;无障碍设施布设情况相对较差,部分站点周边盲道缺失、不连贯,垂直电梯或无障碍扶梯设置不图 4 广州市轨道交通公交规划实施

33、分布图够,未能满足无障碍友好出行的需求。从公众测评情况来看,与体检评估结果保持高度一致,77%的人认为轨道交通接驳公交不方便,中心城区对公交接驳满意度较外围城区高,69%的人认为步行至 P+R 停车场较远。图 2 轨道交通衔接设施规划实施率与满意度关系?图 3 乘客对各类衔接设施满意度?图 5 广州市轨道交通停车场规划实施情况巫瑶敏,徐士伟,谭明基:广州市轨道交通衔接设施评估体系构建与应用2023 年第 5 期 35 (3)衔接环境不完善,舒适性欠佳。先从乘客对广州市目前站点周边衔接环境的满意度来看,超过半数的乘客对衔接环境表示不满意,突出表现为“认为路面坑洼不平,卫生环境脏乱、地面铺装破损、

34、铺装样式各异,透水性差”等情况。而从现场评估情况来看,在风雨连廊、城市家具等便民设施布设方面,绝大部分指标处于合格标准之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整体环境一般,比较杂乱,步行道铺装不完善,街道整体环境不佳,同时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严重,容易给步行者造成出行困扰,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3 接驳空间治理优化策略 整体而言,广州市轨道交通衔接设施体检评估结果体现出整体设施服务水平距离高质量发展的建设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研究针对各指标的量化结果,有针对性、因地制宜地提出“补短板、提品质、强管理、优服务”的精细化治理对策。通过分批、分类型、分线路的方法解决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交通衔接不畅问题,根据不同线路类

35、型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对应改善建议,同时明确实施时序,确保实施策略的可操作性。根据评估结果,对近期投资小、见效快的站点进行整治改善,具体措施如下。(1)完善步行衔接设施,整合挤占公共步行空间的各类设施,设置宽敞便捷舒适的步行通道,提升步行接驳体验。(2)充分利用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周边行道树池间的道路设施带、人行天桥及高架桥底、建筑物前区或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侧面和背面空地等空间进行挖潜,划设非机动车停放区,满足停车需求,采用物理设施将非机动车停放区与人行集散区进行隔离,避免行人和非机动车冲突,同时应派专人加强规范管理和秩序维护。(3)对市民普遍反映公交接驳线路不足的站点,建议站点所属区交通局开展公

36、交轨道交通接驳研究,统筹考虑轨道交通接驳公交线网覆盖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接驳线路进行调整,通过线路延长以及线路新增 2 种方式,完善公交接驳,加快推进公交首末站的建设实施。(4)建议各站点在出入口附近划设 K+R 临停泊位,同时,构建小汽车换乘停车场智能信息服务平台,实时向市民发布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停车场位置、车位空余、收费价格、衔接轨道交通线路等信息,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停车换乘服务。为了做好未来轨道交通站点周边衔接设施的综治管理,提出构建交通衔接设施规划“规划建设管理”科学治理长效机制的意见和建议。目前,部分措施已在广州轨道交通站点进行落实并取得明显成效,如:轨道交通 2 号线萧岗站周边打通了断

37、头路,便利了市民进出轨道交通车站。西朗等 72 个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得到改善;嘉禾望岗等 14 个车站出入口被非机动车“围站”情况缓解。这一系列整改得措施获得了市民一致好评,对轨道交通衔接设施满意度从 58%提升至 87%。4 结语 轨道交通衔接设施是联系其他交通方式的重要纽带,也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乘客出行体验和城市形象,通过研究构建轨道交通衔接设施评估体系,旨在从设施供给、空间布局、衔接环境三大方面提升轨道交通吸引力,促进轨道交通客流量提升,对整体轨道交通接驳服务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推广体检评估的手段,全面剖析当前轨道交通接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8、补齐衔接设施服务水平的短板,以打造“市民体验最优,整体功能最强”的轨道交通接驳环境为目标,因地制宜地提出空间治理提升策略,更新迭代轨道交通周边的接驳环境,从而提升整体出行品质。参考文献:1 ST-LOUIS E,MANAUGH K,VAN LIEROP D,et al.The happy commuter:a comparison of commuter satisfaction across mode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F:Traffic Psychology and Behaviour,2014,26:160-170.2 EBOLI L,MAZZ

39、ULLA G.A methodology for evaluating transit service quality based on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measures from the passengers point of viewJ.Transport Policy,2011,18(1):172-181.3 乔相荣,姜珊,巩舜妹,等.考虑出行者感知的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服务评价 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0,23(8):40-43;49.4 王九州,朱小军,苗赛松.轨道交通车站各种交通方式衔接的评价方法研究 J.市政技术,2017,35(1):95-98.5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轨道交通接驳设施设计技术指南:DB11/T 12362015 S.北京: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5.6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轨道交通衔接设施规划标准:DB4401/T972020 S.广州: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7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重庆市轨道交通车站衔接导则(试行)R/OL.(2019-06-27).httpL/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轨道交通衔接设施规划标准:DB4401T 972020S.广州: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巫瑶敏,徐士伟,谭明基:广州市轨道交通衔接设施评估体系构建与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