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学业水平题(含解析)经典
1.在计算25×41时,小明想到了这样的方法:25×40+25这是依据( )。
A.乘法结合律 B.加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答案: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在计算25×41时,把41看成40+1,然后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25×41
=25×(40+1)
=25×40+25×1
=25×40+25
所以在计算25×41时,小明想到了这样的方法:25×40+25,这是依据乘法分配律。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掌握。
2.下面图形中,( )不是轴对称图形。
A. B. C.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找出对称轴,看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两部分能否完全重合。
【详解】
A.,正方形可以找到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
B.,平行四边形找不到对称轴,不是轴对称图形;
C.,圆可以找到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3.如图,现已有两根小棒,长度分别是7cm、13cm,需要再选第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应该选( )。
A.6cm B.7cm C.20cm D.21cm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由此解答。
【详解】
13-7<第三边<13+7
6<第三边<20
故答案为:B。
【点睛】
熟练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4.从前面观察,所看到的图形是( )。
A. B. C.
答案:C
解析:C
【解析】
【分析】
从前面观察这个物体,一共有两层,从下往上,第一层有3个小正方形,第二层有1个小正方形,在中间位置。据此看哪个选项符合即可。
【详解】
根据分析可得,从前面观察到的图形是:。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从不同位置方向观察物体。
5.在“0.1”的末尾添上两个零,这个数( )。
A.大小不变 B.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C.缩小到原数的 D.比0.1大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依此选择即可。
【详解】
根据小数的性质可知:在“0.1”的末尾添上两个零,这个数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A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从8里面连续减去0.1,减( )次,结果是0。
A.80 B.8 C.800 D.0.8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8里面有几个0.1,则从8里面连续减去0.1,减几次,结果是0。
【详解】
10个0.1是1,即80个0.1是8,因此从8里面连续减去0.1,减80次,结果是0。
故答案为:A
【点睛】
熟练掌握对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的认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两数相加,一个加数减少0.6,另一个加数增加2.5,它们的和( )。
A.增加3.1 B.减少3.1 C.增加1.9 D.减少1.9
答案: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和的变化规律可知,一个加数减少0.6,另一个加数增加2.5。2.5>0.6,则和增加2.5-0.6。
【详解】
2.5-0.6=1.9
则它们的和增加1.9。
故答案为:C。
【点睛】
和的变化规律:一个加数增加几,另一个加数减少几,如果增加的多,则和增加,如果减少的多,则和减少。小数减法计算时,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根据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解答。
8.停车场停放自行车和三轮车共20辆,共有46个轮子,自行车有( )辆;三轮车有( )辆。
A.6,14 B.12,14 C.14,6
答案: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假设都是三轮车,则有20×3=60(个)轮子,比原来多60-46=14(个)轮子,一辆自行车看作三轮车多一个轮子,故有14÷(3-2)=14(辆)自行车,20减去自行车的辆数等于三轮车的辆数。
【详解】
自行车:(20×3-46)÷(3-2)
=(60-46)÷1
=14÷1
=14(辆)
三轮车:20-14=6(辆)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鸡兔问题解题方法的掌握。
9.军军期末考试语文91分,数学96分,英语考( )分,才能使这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达到95分。
A.98 B.99 C.100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乘3,再减去语文和数学的分数,即等于英语的分数。
【详解】
95×3-91-96
=285-91-96
=194-96
=98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均数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10.3.8千克=( )千克( )克 4吨60千克=( )吨
7千米90米=( )千米 0.5平方米=( )平方分米
解析:800 4.06 7.09 50
【解析】
【分析】
(1)1千克=1000克,因此用0.8×1000将0.8千克化成克后再填空即可。
(2)1000千克=1吨,依此先将60千克化成吨后再填空;
(3)1000米=1千米,依此先将90米化成千米后再填空;
(4)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此用0.5×100;
【详解】
(1)0.8×1000=800,因此3.8千克=3千克800克 ;
(2)60千克=0.06吨,因此4吨60千克=4.06吨;
(3)90米=0.09千米,因此7千米90米=7.09千米;
(4)0.5×100=50,因此0.5平方米=50平方分米;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单位之间的换算,熟记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0.5里面有( )个0.1。( )里面有37个0.01。
解析:0.37
【解析】
【分析】
首先分清楚这个数字在小数的什么数位上和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它就表示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5是一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0.1,0.5里面有5个这样的计数单位;37个0.01就是0.37,由此求解。
【详解】
0.5里面有5个0.1。0.37里面有37个0.01。
【点睛】
此题考查了小数的计数单位;解答时一定要看清楚数位和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12.被除数+商×除数=180,被除数=( )。
解析:90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把被除数=除数×商带入被除数+商×除数=180中,即可得解。
【详解】
根据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180
等量代换:被除数+被除数=180
被除数=180÷2
=90
所以被除数+商×除数=180,被除数=90。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
13.把8.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是( );把0.25扩大( )倍是25;把4.0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是( )。
解析:085 100 4080
【解析】
【分析】
根据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解答即可。
0.25变成25,小数点向右移了两位,小数点向右移两位相当于扩大100倍。
【详解】
把8.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是(0.085);把0.25扩大(100)倍是25;把4.0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是(4080)。
【点睛】
小数点向左移动时,整数部分位数不够0补位。小数点向右移动时,整数部分最高位前面的0必须去掉;如果小数部分位数不够,要在末尾添“0”补足。
14.商场搞促销活动,100元钱可以买3袋红枣,若买6袋这样的红枣,需要( )元,600元能买( )袋这样的红枣。
解析:18
【解析】
【分析】
6÷3=2,则6袋红枣里面有2个3袋,则需要花费2个100元。600元里面有6个100元,则可以买6个3袋红枣。
【详解】
6÷3×100
=2×100
=200(元)
则买6袋这样的红枣,需要200元。
6×100=600(元)
6×3=18(袋)
则600元能买18袋这样的红枣。
【点睛】
当不方便计算每袋红枣的价钱时,可以先求出要买红枣是几个3袋,则需要花费几个100元。或者求出总钱数是几个100元,则可以买几个3袋红枣。
15.图中共有_________个三角形。
解析:16
【解析】
【分析】
先数单独的,再数两两组合的,再数三个组合的,再数6个组合的,最后相加即可。
【详解】
(个)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几何计数问题,分类枚举是求解此类问题最常用的方法。
16.小马虎同学把7×(口-3)错抄成了7×口-3,所得的答案与正确的答案相差( )。
答案:18
【解析】
【分析】
利用乘法分配律即可解答,7×(口-3)的正确运算顺序为7×口-7×3,与7×口-3相差了6个3,据此解答。
【详解】
7×(口-3)
=7×口-7×3
7×(口-3)与7×
解析:18
【解析】
【分析】
利用乘法分配律即可解答,7×(口-3)的正确运算顺序为7×口-7×3,与7×口-3相差了6个3,据此解答。
【详解】
7×(口-3)
=7×口-7×3
7×(口-3)与7×口-3相差6个3
故答案为:18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乘法分配律的运用,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运算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7.牛牛在一次测试中,语文、数学平均分是94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分是95分,牛牛英语考了( )分。
答案:97
【解析】
【分析】
用语文、数学两科的平均分乘2,求出语文和数学的总成绩。用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分成3,求出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总成绩。再用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总成绩减去语文和数学的
解析:97
【解析】
【分析】
用语文、数学两科的平均分乘2,求出语文和数学的总成绩。用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分成3,求出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总成绩。再用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总成绩减去语文和数学的总成绩,求出英语成绩。
【详解】
95×3-94×2
=285-188
=97(分)
则牛牛英语考了97分。
【点睛】
本题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总数量÷份数=平均数,总数量÷平均数=份数,平均数×份数=总数量。
18.下图中的阴影部分是一块菜地,这块菜地的面积是( )平方米。
答案:36
【解析】
【分析】
根据图形的特点,先画出长方形长边中点的连线,然后把左边的阴影部分向右平移,使阴影拼成一个边长是6米的正方形,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2,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
【详解】
解析:36
【解析】
【分析】
根据图形的特点,先画出长方形长边中点的连线,然后把左边的阴影部分向右平移,使阴影拼成一个边长是6米的正方形,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2,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
【详解】
如图:
6×6=36(平方米)
这块菜地的面积是36平方米。
【点睛】
解答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关键是通过转化,运用割补、平移、旋转等方法,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再根据相应的面积公式解答。
19.直接写得数。
答案:1120;2;100;0.17;0;
360;4;3;420;480
【解析】
略
解析:1120;2;100;0.17;0;
360;4;3;420;480
【解析】
略
20.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90-26.4= 27.9+2.38=
答案:6;30.28
【解析】
【分析】
(1)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2)加
解析:6;30.28
【解析】
【分析】
(1)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2)加法的验算方法:一种是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次;一种是和减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3)减法的验算方法:一种是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一种是被减数减差等于减数。
【详解】
90-26.4=63.6 27.9+2.38=30.28
验算: 验算:
21.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4.29+1.7+0.71+8.3 99×38+38 892-3.6-6.4
125×63×8 4200÷25÷4 768-[(374+367)÷39]
答案:15;3800;882
63000;42;749
【解析】
【分析】
(1)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
(2)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3)利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
(4)利用乘法交换律进行
解析:15;3800;882
63000;42;749
【解析】
【分析】
(1)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
(2)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3)利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
(4)利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算;
(5)利用除法的性质进行简算;
(6)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减法。
【详解】
4.29+1.7+0.71+8.3
=(4.29+0.71)+(1.7+8.3)
=5+10
=15
99×38+38
=(99+1)×38
=3800
892-3.6-6.4
=892-(3.6+6.4)
=892-10
=882
125×63×8
=125×8×63
=63000
4200÷25÷4
=4200÷(25×4)
=4200÷100
=42
768-[(374+367)÷39]
=768-[741÷39]
=768-19
=749
22.电信公司铺设电缆,第一天铺了12.6千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少铺了8.79千米,两天共铺电缆多少千米?
答案:41千米
【解析】
【分析】
先算出第二天铺了多少千米;再根据加法将第二天与第一天铺的长度相加,即得两天共铺了多少千米。
【详解】
12.6+(12.6-8.79)
=12.6+3.81
=16.4
解析:41千米
【解析】
【分析】
先算出第二天铺了多少千米;再根据加法将第二天与第一天铺的长度相加,即得两天共铺了多少千米。
【详解】
12.6+(12.6-8.79)
=12.6+3.81
=16.41(千米)
答:两天共铺电缆16.41千米。
【点睛】
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第二天铺的长度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23.商场进行促销,一件运动T恤折后单价是126.35元,一双运动鞋折后单价是335.85元。妈妈买了这样的一件运动T恤和一双运动鞋,付了500元,应找回多少元?
答案:8元
【解析】
【分析】
先将T恤和运动鞋的总价钱求出来,再用付的500元减去购买的T恤和运动鞋的价钱即可得到应找回多少元。
【详解】
500-(126.35+335.85)
=500-462.2
解析:8元
【解析】
【分析】
先将T恤和运动鞋的总价钱求出来,再用付的500元减去购买的T恤和运动鞋的价钱即可得到应找回多少元。
【详解】
500-(126.35+335.85)
=500-462.2
=37.8(元)
答:应找回37.8元。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小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先将买T恤和运动鞋的总价钱求出来。
24.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书,一种科技书每套125元,一种童话书每套18元,每种买了3套,一共要花多少钱?
答案:429元
【解析】
【分析】
用每套科技书的价钱加上每套童话书的价钱,求出科技书和童话书各买1套花费的钱数。再乘3,求出科技书和童话书各买3套花费的钱数。
【详解】
(125+18)×3
=143×
解析:429元
【解析】
【分析】
用每套科技书的价钱加上每套童话书的价钱,求出科技书和童话书各买1套花费的钱数。再乘3,求出科技书和童话书各买3套花费的钱数。
【详解】
(125+18)×3
=143×3
=429(元)
答:一共要花429元。
【点睛】
本题考查经济问题,关键是运用公式总价=单价×数量解答。
25.花都区某学校四(1)班、四(2)班同学一分钟跳绳测试等级情况统计表。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四(1)班
10
15
12
1
四(2)班
12
13
8
6
(1)根据上面的统计表,补充完整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2)四(1)班、四(2)班良好等级的人数分别是( )人和( )人。
(3)四(1)班和四(2)班不及格的一共有( )人。
答案:(1)见详解
(2)15;13
(3)7
【解析】
【分析】
(1)横轴表示等级,纵轴表示人数,根据统计表中提供的数据,在相对应的位置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涂上颜色或阴影,最后标记数值即可。
(2)通
解析:(1)见详解
(2)15;13
(3)7
【解析】
【分析】
(1)横轴表示等级,纵轴表示人数,根据统计表中提供的数据,在相对应的位置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涂上颜色或阴影,最后标记数值即可。
(2)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中良好等级的人数即可得解。
(3)求四(1)班和四(2)班不及格人数的和即可。
【详解】
(1)补充如下所示:
(2)四(1)班、四(2)班良好等级的人数分别是15人和13人。
(3)1+6=7(人)
四(1)班和四(2)班不及格的一共有7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统计图的填充,关键利用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26.学校图书馆第一、二季度借出图书情况统计如下表:
(1)将下面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2)第二季度( )书借得最多,( )书借得最少。
(3)第一季度平均每种书借出多少本?
答案:(1)见详解
(2)故事;科技
(3)80本
【解析】
【分析】
(1)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结合题目中的信息绘制即可。
(2)哪一个种类对应的灰色条状最高,第二季度这一个种类借出去的书最多;哪
解析:(1)见详解
(2)故事;科技
(3)80本
【解析】
【分析】
(1)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结合题目中的信息绘制即可。
(2)哪一个种类对应的灰色条状最高,第二季度这一个种类借出去的书最多;哪一个种类对应的灰色条状最矮,第二季度这一个种类借出去的书最少。
(3)将第一季度借出去的所有书都加起来,然后除以4即可。
【详解】
(1)
(2)根据观察可知:第二季度故事书借得最多,科技书借得最少。
(3)110+65+90+55=320(本)
320÷4=80(本)
答:第一季度平均每种书借出80本。
【点睛】
熟练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与平均数的求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7.下面是张老师购买一批文具的购物单据。
品名
数量
单价
小计
铅笔
400
1.20
480.00
圆珠笔
100
?
橡皮檫
600
0.60
360.00
合计
人民币(大写):壹仟壹佰玖拾元整 (小写)1190.00
请你计算一下,每支圆珠笔多少钱?
答案:5元
【解析】
【分析】
根据总价减去买铅笔和买橡皮擦的价钱,再根据单价等于总价除以数量列式计算,据此解答。
【详解】
答:每支圆珠笔3.5元钱。
【点睛】
熟练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
解析:5元
【解析】
【分析】
根据总价减去买铅笔和买橡皮擦的价钱,再根据单价等于总价除以数量列式计算,据此解答。
【详解】
答:每支圆珠笔3.5元钱。
【点睛】
熟练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并灵活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