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3C认证基础知识推进办宋涛2目录u3C简介u3C认证内部流程及要求u3C认证外部流程及要求u3C工厂检查要求一、3C简介3p3C认证的全称为“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就是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英文名称ChinaCompulsoryCertification,中国英文缩写CCC或3Cp3C认证产品包括22个大类,166个小类(详见3C认证目录)。p目前公司(不含盖伊尔、南鸿)生产产品涉及的3C认证产品类别有:0105电线电缆类(线缆)0201插头插座类(电工)0202开关类(电工)0206电器附件外壳类(电工、成套)030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类(成套)0702换气扇(小家电)0703空调器(冷热水机组管道)0706热水器(空气能热泵热水器管道)0707室内加热器(小家电)1001照明灯具类(照明)1002整流器类(照明)1605网络交换机,宽带路由器(智能)1608家用小交换机(智能)4申请人申请人-申请产品认证的组织持证人持证人-持有产品认证证书的组织制造商制造商-控制产品制造的组织工厂工厂-对认证产品进行最终装配和/试验以及加施认证标志的场所OEM工厂工厂-按委托人提供的设计、生产过程控制及检验要求生产认证产品的工厂ODM工厂工厂-按委托人的要求进行设计、生产过程控制和检验认证产品的工厂二、3C认证内部流程及要求二、3C认证内部流程及要求51、填写认证需求表变更认证申请有以下几种:商标更改;产品名称、型号更改;型号更改;增加或减少型号申请人、生产企业信息更改(名称、地址等信息)关键件信息变更(增加、减少等信息变更)产品认证所依据的国家标准、技术规则或认证实施规则的更改;明显影响产品安全性能的设计和规范更改,如获证产品的安全件更换;生产厂的质量体系更改,如所有权、组织机构或管理者发生变化;其它更改2、样品及资料准备6样品主检样品覆盖样品同一单元中具有代表性的型号同一单元中除主检型号以外的型号文件公司证明性文件产品信息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工厂检查报告(工厂调查表)ODM/OEM协议(适用非自主制造)商标注册证(商标授权协议)产品描述报告工艺流程图商标注册证(商标授权协议)二、3C认证内部流程及要求申请(),按照认证实施规程对要认证的产品进行单元划分7三、3C认证外部流程及要求8提交资料(公司证明性文件,产品描述资料,其他认证中心要求的文件)三、3C认证外部流程及要求下达送样通知(认证中心根据申请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初次资料评审,评审合格后下达送样通知。送样通知内容主要包括:要求样品送达的检测机构;送样型号规格,数量等信息)9送样(样品,资料)型式试验(产品标准,认证实施规则要求及其他)工厂检查u认证中心根据检测站提供的样品型式试验报告并结合申请人提供的资料进行评审,评审合格后下达工厂检查通知。工厂检查通知内容包括:检查时间,检查内容,检查组成员及联系方式等信息。三、3C认证外部流程及要求10三、3C认证外部流程及要求费用支付(检测费,工厂检查费,认证费,其他)证书发放标识备案(标志大小、颜色、标志制作方式、施加位置)获证后监督(监督抽样、工厂监督检查、标志备案年审)四、工厂检查目的:为保证批量生产的认证产品与已获型式试验合格的样品的一致性,工厂应满足本文件规定的产品质量保证能力要求u一致性-批量生产的认证产品的特性与型式试验合格样品的特性的符合程度11u与认证产品质量的相关的人员至少包括:质量负责人、和质量活动相关的各级管理人员、设计人员(如果有)、采购人员、对供应商进行评价的人员、按制造工艺流程进行操作的人员、检验/试验人员、设备维修保养人员、计量人员(如果有)、内部审核人员(无论其他职责如何)、从事包装、搬运和储存的人员。各类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职责,且各职责的接口应清晰、明确;12四、工厂检查4.1职责和资源4.1.1职责工厂应规定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及相互关系,且工厂应在组织内指定一名质量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职责和权限:a)负责建立满足本文件要求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实施和保持;b)确保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c)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d)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确认,不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4.1.2资源工厂应配备必须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以满足稳定生产符合强制性认证标准的产品要求;应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确保从事对产品质量有影响工作的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建立并保持适宜产品生产、检验、试验、储存等必备的环境。13四、工厂检查u资料应至少包括:1.生产设备、检验设备,其技术性能、精度、运行状态等均能对认证产品满足强制性认证标准提供保障2.人力资源,应满足质量活动对人员能力的要求3.工作环境,指保证认证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环境,涉及生产、检验、试验、存储等环节,如: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磁场、照度、洁净度、无菌、防尘等方面4.2文件和记录4.2.1工厂应建立、保持文件化的认证产品的质量计划或类似文件,以及为确保产品质量的相关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需要的文件。质量计划应包括产品设计目标、实现过程、检测及有关资源的规定,以及产品获证后对获证产品的变更(标准、工艺、关键件等)、标志的使用管理等的规定。14四、工厂检查4.2.2工厂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对本文件要求的文件和资料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些控制应确保:a)文件发布前和更改应由授权人批准,以确保其适宜性;b)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c)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4.2.3工厂应建立并保持质量记录的标识、储存、保管和处理的文件化程序,质量记录应清晰、完整以作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质量记录应有适当的保存期限。151)体系文件控制程序2)质量记录控制程序3)内部审核控制程序4)采购与供应商管理控制程序5)不合格品控制程序6)设备设施控制程序7)过程控制程序8)认证标志保管使用控制程序9)关键元器件材料检验验证控制程序10)关键元器件材料定期确认检验控制程序11)例行检验与确认检验控制程序12)质量手册四、工厂检查认证中重点检查的认证中重点检查的12项文件项文件16认证中重点检查的8项记录1)供应商(特别是关键元器件材料供应商)的选择管理、评审所产生的记录;2)对不符合要求产品的返修、修理及处置记录;3)内部审核记录(要将客户投诉特别是涉及产品一致性不符合要求的投诉作为内部审核的输入)4)关键元器件材料检验验证及定期确认检验的记录;5)例行检验与认证产品的确认检验记录;6)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及校准记录;7)文件资料的发放、回收及其它管制记录;8)认证产品的变更及认证标志的保管、使用所产生的记录。四、工厂检查4.3采购和进货检验(必查)4.3.1工厂应制定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的程序,以确保供应商具有保证生产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满足要求的能力。工厂应保存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日常管理记录。检查重点1、供应商选择评价程序。主要检查对供应商进行控制,对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必须明确规定其控制方法;2、供应商的选择包括确定供应商范围、制定选择条件、明确选择方法和程序等记录包括,合格供方名录、供应商选择评价记录、供应商日常考核记录、当供应商产品出现问题时,工厂要求其采取纠正措施及验证其实施的资料等;17四、工厂检查184.3.2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验证工厂应建立并保持对供应商提供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的程序及定期确认检验的程序,以确保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满足认证所规定的要求。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可由工厂进行,也可以由供应商完成。当由供应商检验时,工厂应对供应商提出明确的检验要求。工厂应保存关键件检验或验证记录、确认检验记录及供应商提供的合格证明及有关检验数据等。检查重点1、关键元器件/材料进货检验记录2、关键元器件/材料确认检验记录3、关键元器件/材料合格证明(一般由供应商提供)四、工厂检查4.4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必查)4.4.1识别关键生产工序,确保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具有相应的能力或对关键工序制定工艺指导书4.4.2产品生产过程中如对环境条件有要求,工厂应保证工作环境满足规定的要求。4.4.3可行时,工厂应对适宜的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进行监控。4.4.4工厂应建立并保持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的制度。4.4.5工厂应在生产的适当阶段对产品进行检验,以确保产品及零部件与认证样品一致。19四、工厂检查检查重点1、过程控制程序2、首检记录3、巡检记录4、生产设备控制程序5、生产设备维修保养记录6、生产中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相关要求及记录20四、工厂检查4.5.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必查)工厂应制定并保持文件化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以验证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检验程序中应包括检验项目、内容、方法、判定等,并应保存检验记录。具体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要求应满足相应产品的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例行检验是在生产的最终阶段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的100%检验,通常检验后,除包装和加贴标签外,不再进一步加工。确认检验是为验证产品持续符合标准要求进行的抽样检验。检查重点:例行检验要求及记录、确认检验要求及报告21四、工厂检查224.6检验试验仪器设备用于检验和试验的设备应定期校准和检查,并满足检验试验能力。检验和试验的仪器设备应有操作规程,检验人员应能按操作规程要求,准确地使用仪器设备。四、工厂检查4.6.1校准和检定检验试验设备应按规定的周期进行校准或检定,校准或检定应溯源至国家或国际基准。对自行校准的,则应规定校准方法、验收准则和校准周期等。设备的校准状态应能被使用及管理人员方便识别。应保存设备的校准记录4.6.2运行检查对用于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设备除应进行日常操作检查外,还应进行运行检查。当发现运行检查结果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时,应能追溯至已检测过的产品。必要时,应对这些产品重新进行检测。应规定操作人员在发现设备功能失效时需采取的措施主要检查内容是:1、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规程2、检定校准记录3、运行检查记录23四、工厂检查24四、工厂检查4.7.工厂应建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内容应包括不合格品的标识方法、隔离和处置及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经返修、返工后的产品应重新检测。对重要部件或组件的返修应作相应的记录,应保存对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检查重点: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不合格品处理记录4.8工厂应建立文件化的内部质量审核程序,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认证产品的一致性,并记录内部审核结果。对工厂的投诉尤其是对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投诉,应保存记录,并应作为内部质量审核的信息输入。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记录。4.9认证产品的一致性(必查)25四、工厂检查工厂应对批量生产产品与型式试验合格的产品的一致性进行控制,以使认证产品持续符合规定的要求。工厂应建立产品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结构等影响产品符合规定要求因素的变更控制程序,认证产品的变更(可能影响与相关标准的符合性或型式试验样机的一致性)在实施前应向认证机构申报并获得批准后方可执行。一致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产品结构的一致性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一致性关键件供应商一致性标准符合的一致性标志的一致性264.10包装、搬运和储存工厂所进行的任何包装、搬运操作和储存环境应不影响产品符合规定标准要求。四、工厂检查2727The End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