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3年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试卷(附答案)大全
1.下面算式使用乘法分配律的是( )。
A.56+25=25+56 B.(7×16)×5=7×(16×5) C.101×44=100×44+1×44
答案:C
解析:C
【解析】
【分析】
(1)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字母公式:a+b=b+a
(2)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3)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详解】
A.56+25=25+56,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B.(7×16)×5=7×(16×5),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C.101×44=100×44+1×44,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故答案为:C
【点睛】
正确理解加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下面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据此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A.是轴对称图形;
B.不是轴对称图形;
C.是轴对称图形;
D.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B。
【点睛】
判断一个图案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看在这个图形中能否找到一条直线,使图形沿着这条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
3.如图,现已有两根小棒,长度分别是7cm、13cm,需要再选第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应该选( )。
A.6cm B.7cm C.20cm D.21cm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由此解答。
【详解】
13-7<第三边<13+7
6<第三边<20
故答案为:B。
【点睛】
熟练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4.下面( )物体,从前面和右面看,看到的都是。
A. B. C.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观察,从前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
观察,从前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
观察,从前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
【详解】
,从前面和右面看,看到的都是。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5.0.08里面有( )个0.001。
A.8 B.80 C.800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先把小数根据小数的性质写成以0.001为计数单位的小数,然后去掉小数点后是几就有几个0.001。
【详解】
0.08=0.080,所以0.08里面有80个0.001。
故答案为:B。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的数位、计数单位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8.357里面一共有( )个0.001。
A.7 B.357 C.835 D.8357
答案: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求一个数里有多少个小数单位,用该数除以计数单位,求8.357里面有几个千分之一,用8.357÷0.001计算即可。
【详解】
由分析可知,8.357÷0.001=8357
8.357一共有8357个千分之一。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意义以及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7.如下图,这辆货车能安全通过这个限高门吗?( )
A.能 B.不能 C.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用车厢高度加上车轮高度,求出货车总高度。再和限高门的高度比较大小解答。
【详解】
2.98+1.08=4.06(米)
4.06>4
货车总高度大于限高门的高度,所以不能安全通过。
故答案为:B。
【点睛】
小数加法计算时,要先对齐小数点,再根据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解答即可。
8.动物园里有黄鹂鸟和松鼠共17只,共有54条腿,黄鹂鸟有( )只,松鼠有( )只。
A.6,7 B.7,10 C.10,11 D.11,6
答案:B
解析:B
【解析】
本题是“鸡兔同笼”问题的变式练习。假设全是松鼠,每只松鼠4条腿,17只即有17×4,总腿数减去54条腿,多出来的腿数除以2就是黄鹂鸟的只数,已知黄鹂鸟的只数,让总数17减去黄鹂鸟的只数就是松鼠的只数。
【详解】
多的腿数:17×4-54
=66-54
=14(条)
黄鹂鸟:14÷(4-2)
=14÷2
=7(只)
松鼠:17-7=10(只)
故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鸡兔同笼问题的应用,一般用“假设法”计算。
9.下面说法对的的是( )。
A.比0.1大又比0.3小的数只有0.2。
B.50×★+★与50×(★+1)的计算结果相等(★≠0)。
C.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答案:C
解析:C
【解析】
【分析】
(1)比0.1大又比0.3小的一位小数有0.2,两位小数有0.11、0.12……,三位小数有0.111、0.112……,则比0.1大又比0.3小的数有无数个;
(2)根据乘法分配律可知,50×★+50=50×(★+1)(★≠0)。
(3)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三个角相等,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知,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60°,则等边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详解】
A.比0.1大又比0.3小的数不光有0.2,还有0.11、0.111等。原说法错误;
B.50×★+★与50×(★+1)的计算结果不相等(★≠0)。原说法错误;
C.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原说法对的;
故答案为:C。
【点睛】
题目中没有明确是几位小数时,在两个小数之间有无数个小数。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10.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0.7千克=( )克 0.56平方米=( )平方分米
1米58厘米=( )米 6040克=( )千克
解析:56 1.58 6.04
【解析】
【分析】
1千克=1000克,因此用0.7×1000;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此用0.56×100;
100厘米=1米,因此用58÷100将58厘米化成米后再填空;
1000克=1千克,因此用6040÷1000即可。
【详解】
0.7×1000=700,即0.7千克=700克;
0.56×100=56,即0.56平方米=56平方分米;
58÷100=0.58,即1米58厘米=1.58米;
6040÷1000=6.04,即6040克=6.04千克。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单位之间的换算,熟记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0.18里面有 个0.01,48里面有 个0.1.
解析:18,480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1)根据小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0份,每一份是百分之一(0.01),看0.18里面有几份就有几个百分之一(0.01),
(2)根据小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十分之一(0.1),48是里面有几份就有几个十分之一(0.1).
解:(1)0.18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0份,每一份是百分之一(0.01),取其中的18份就是0.18,所以0.18里面有18个百分之一(0.01);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十分之一(0.1),48是取10份中480份,所以48是由480个十分之一(0.1).
故答案为18,48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根据小数的意义判断一个小数有几个计数单位: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它的计数单位,取得的份数就是计数单位的个数.
12.两数相除商是10,如果被除数乘5,除数乘5,那么商是( )。
解析:10
【解析】
【分析】
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详解】
两数相除商是10,如果被除数乘5,除数乘5,那么商是(10)
【点睛】
熟悉商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一头成年犀牛的体重约为2吨800千克,犀牛的体重用小数表示为( )吨。
解析:8
【解析】
【分析】
犀牛的体重用小数表示,就是把2吨800千克换算为吨数,先把低级单位800千克换算为高级单位吨,除以进率1000即可,所得结果与2吨合起来即可得解。
【详解】
800÷1000=0.8
所以800千克=0.8吨
2吨800千克=2吨+0.8吨=2.8吨
犀牛的体重用小数表示为( 2.8 )吨。
【点睛】
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
14.每棵树苗原价16元,现在买3棵送1棵,用原来买3棵树苗的钱买了4棵树苗,相当于每棵树苗便宜( )元钱。
解析:4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用原价乘3,就是按原价买3棵树苗需要的钱(也是现在买4棵树苗所需要的钱),再除以4,即可求出现在每棵树苗需要的钱,用树苗的原价减去现在每棵树苗的价格。
【详解】
16×3÷(3+1)
=48÷4
=12(元)
16-12=4(元)
所以,相当于每棵树苗便宜4元钱。
【点睛】
正确理解“买3棵送1棵”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现有两根分别长2厘米和4厘米的小棒,如果再添一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那么这根小棒最短应该是( )厘米,最长应该是( )厘米。(取整厘米数。)
解析:5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进行解答。
【详解】
4-2<第三边<2+4,则2<第三边<6,即这根小棒大于2,小于6即可。
那么这根小棒最短应该是3厘米,最长应该是5厘米。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分析。
16.小马虎在计算一位数的乘法时,把其中一个因数5错写成6,结果积是90,正确的积应该是 .
答案:75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先根据看错了的因数和错误的积,求出另一个因数,进而求得正确的积即可.
解:另一个因数:90÷6=15,
正确的积:15×5=75;
答:正确的积应该是75.
故答
解析:75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先根据看错了的因数和错误的积,求出另一个因数,进而求得正确的积即可.
解:另一个因数:90÷6=15,
正确的积:15×5=75;
答:正确的积应该是75.
故答案为75.
点评:此题考查乘与除的互逆关系的灵活运用,明确: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17.鸡兔同笼,数头35个,数脚100只,鸡有( )只,兔有( )只。
答案:15
【解析】
【分析】
假设全是鸡,那么脚有2×35=70(只),比实际少了100-70=30(只),一只鸡比一只兔子少4-2=2(只)脚,那么兔有30÷2=15(只),据此再求出鸡有多少只。
【
解析:15
【解析】
【分析】
假设全是鸡,那么脚有2×35=70(只),比实际少了100-70=30(只),一只鸡比一只兔子少4-2=2(只)脚,那么兔有30÷2=15(只),据此再求出鸡有多少只。
【详解】
假设全是鸡,那么兔有:
(100-35×2)÷(4-2)
=(100-70)÷2
=30÷2
=15(只)
鸡有:35-15=20(只)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鸡兔同笼问题,利用假设法来解决。
18.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5.5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答案:【解析】
【分析】
三角形面积=底×高÷2,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用三角形面积的2倍除以高即可求出底;用三角形的底加上5cm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计算面积即可.
【详解】
5
解析:【解析】
【分析】
三角形面积=底×高÷2,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用三角形面积的2倍除以高即可求出底;用三角形的底加上5cm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计算面积即可.
【详解】
5.5×2÷5=2.2(厘米),面积:(2.2+5)×5=7.2×5=36(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36
19.直接写出得数。
2.5×10= 20-7.9= 8.5+1.5= 26-20×0=
3.2+4.18= 3.6÷100= 24×5= 65÷10×100=
答案:25;12.1;10;26;
7.38;0.036;120;650;
【解析】
【详解】
略
解析:25;12.1;10;26;
7.38;0.036;120;650;
【解析】
【详解】
略
20.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12.56+5.8= 27-0.82=
答案:36;26.18
【解析】
【分析】
依据小数加减竖式的计算方法:把小数点对齐,相同的数位也就对齐了,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计算解答。
【详解】
12.56+5.8=18.36
解析:36;26.18
【解析】
【分析】
依据小数加减竖式的计算方法:把小数点对齐,相同的数位也就对齐了,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计算解答。
【详解】
12.56+5.8=18.36
验算:
27-0.82=26.18
验算:
21.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72×4×25 9.54-(2.18+1.54) 64.3-18.75+15.7-11.25
350÷[(420-415)×14] 125×32×25 101×53-53
答案:7200;5.82;50;
5;100000;5300;
【解析】
【分析】
72×4×25,根据乘法结合律算式变为:72×(4×25);
9.54-(2.18+1.54)
解析:7200;5.82;50;
5;100000;5300;
【解析】
【分析】
72×4×25,根据乘法结合律算式变为:72×(4×25);
9.54-(2.18+1.54)根据减法的性质,算式变为:9.54-1.54-2.18;
64.3-18.75+15.7-11.25 算式变为:(64.3+15.7)-(18.75+11.25);
350÷[(420-415)×14],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乘法,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除法;
125×32×25,把32拆解乘8×4,算式变为:125×8×4×25=(125×8)×(4×25);
101×53-53,根据乘法分配律算式变为:101×53-53×1=(101-1)×53;
【详解】
72×4×25
=72×(4×25)
=72×100
=7200
9.54-(2.18+1.54)
= 9.54-1.54-2.18
=8-2.18
=5.82
64.3-18.75+15.7-11.25
= (64.3+15.7)-(18.75+11.25)
=80-30
=50
350÷[(420-415)×14]
=350÷[5×14]
=350÷70
=5
125×32×25
=125×8×4×25
=(125×8)×(4×25)
=1000×100
=100000
101×53-53
=101×53-53×1
=(101-1)×53
=100×53
=5300
22.工人叔叔修路,第一天修了126.75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70.5米,两天一共修了多少米?
答案:324米
【解析】
【分析】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70.5,则用第一天修路长度加上70.5米,求出第二天修路长度。再将第一天修路长度加上第二天修路长度,求出两天修路总长度。
【详解】
126.75+
解析:324米
【解析】
【分析】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70.5,则用第一天修路长度加上70.5米,求出第二天修路长度。再将第一天修路长度加上第二天修路长度,求出两天修路总长度。
【详解】
126.75+70.5+126.75
=197.25+126.75
=324(米)
答:两天一共修了324米。
【点睛】
小数加法计算时,要先对齐小数点,再根据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解答即可。
23.
(1)小双有20元,买一辆小汽车和一架飞机,够吗?
(2)喇叭的价格比足球便宜9.9元.买一个足球和一个喇叭共需要多少元?
答案:(1)不够
(2)67.3元
【解析】
【详解】
(1)15.4+9.7=25.1(元)
25.1>20
答:不够.
(2)38.6﹣9.9+38.6
=38.6﹣10+0.1+38.6
=2
解析:(1)不够
(2)67.3元
【解析】
【详解】
(1)15.4+9.7=25.1(元)
25.1>20
答:不够.
(2)38.6﹣9.9+38.6
=38.6﹣10+0.1+38.6
=28.7+38.6
=67.3(元)
答:买一个足球和一个喇叭共需要67.3元.
24.小红和小刚从家里去超市。小红每分钟走68米,小刚每分钟走72米,小刚比小红少用了2分钟,小红家离超市612米,那么小刚家离超市有多远?
答案:504米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用小红家到超市的距离除以小红每分钟走的米数,求出小红从家到超市所用的时间,进而求出小刚从家到超市所用的时间,再乘小刚每分钟走的米数,即可求出小刚家离超市有多远
解析:504米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用小红家到超市的距离除以小红每分钟走的米数,求出小红从家到超市所用的时间,进而求出小刚从家到超市所用的时间,再乘小刚每分钟走的米数,即可求出小刚家离超市有多远。
【详解】
72×(612÷68-2)
=72×(9-2)
=72×7
=504(米)
答:小刚家离超市504米。
【点睛】
求出小红从家到超市所用的时间,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5.下面两个统计图反应的是甲、乙两名同学的数学自测成绩和在家学习时间分配情况,看图后回答问题。
(1)谁的成绩提高得快?
(2)谁思考时间多一些?多几分钟?
(3)你喜欢谁的学习方法?为什么?
答案:(1)甲;
(2)甲思考时间多一些,多10分钟;
(3)甲,甲的学习方法比乙的方法更有学习效果。
【解析】
【分析】
(1)观察甲、乙两名同学的数学自测成绩,看谁成绩上升得快;
(2)观察甲、乙两名
解析:(1)甲;
(2)甲思考时间多一些,多10分钟;
(3)甲,甲的学习方法比乙的方法更有学习效果。
【解析】
【分析】
(1)观察甲、乙两名同学的数学自测成绩,看谁成绩上升得快;
(2)观察甲、乙两名同学在家学习时间分配情况统计图,得到甲乙各自的思考时间进行解答;
(3)根据观察,说出合适的理由即可。
【详解】
(1)甲的成绩提高得快。
(2)甲思考时间40分钟,乙思考时间30分钟,40-30=10(分)
答:甲思考时间多一些,多10分钟。
(3)答:喜欢甲的学习方法,甲的学习方法比乙的方法更有学习效果。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实际应用,根据题目不同的要求观察相应的图形。
26.下面是鲜多多果品店上星期4天卖出橘子和桂圆的数量统计表。
(1)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上星期4天一共销售橘子( )箱,平均每天销售( )箱。
(3)这两种水果星期( )销售的最多,星期( )销售的最少。
答案:(1)见详解
(2)24;6
(3)四;一
【解析】
【分析】
(1)横轴表示星期,纵轴表示数量,根据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在统计图中相对应的位置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涂上颜色或阴影,最后标记出数据即可。
解析:(1)见详解
(2)24;6
(3)四;一
【解析】
【分析】
(1)横轴表示星期,纵轴表示数量,根据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在统计图中相对应的位置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涂上颜色或阴影,最后标记出数据即可。
(2)把星期一到星期四每天销售橘子的箱数相加即可;用四天销售橘子的总箱数除以天数,即可求得平均每天销售多少箱。
(3)通过观察统计图中直条的高矮即可得解。
【详解】
(1)下面是鲜多多果品店上星期4天卖出橘子和桂圆的数量复式条形统计图。
(2)4+5+6+9
=9+6+9
=15+9
=24(箱)
24÷4=6(箱)
上星期4天一共销售橘子24箱,平均每天销售6箱。
(3)这两种水果星期四销售的最多,星期一销售的最少。
【点睛】
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应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7.下面是张老师购买一批文具的购物单据。
品名
数量
单价
小计
铅笔
400
1.20
480.00
圆珠笔
100
?
橡皮檫
600
0.60
360.00
合计
人民币(大写):壹仟壹佰玖拾元整 (小写)1190.00
请你计算一下,每支圆珠笔多少钱?
答案:5元
【解析】
【分析】
根据总价减去买铅笔和买橡皮擦的价钱,再根据单价等于总价除以数量列式计算,据此解答。
【详解】
答:每支圆珠笔3.5元钱。
【点睛】
熟练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
解析:5元
【解析】
【分析】
根据总价减去买铅笔和买橡皮擦的价钱,再根据单价等于总价除以数量列式计算,据此解答。
【详解】
答:每支圆珠笔3.5元钱。
【点睛】
熟练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并灵活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