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上海控江中学附属民办学校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选择题
1.我们在说明一个物体的位置时,必须先选好( )。
A.方向 B.参照物 C.静止的物体
2.原地高速旋转的陀螺在进行( )。
A.圆周运动 B.直线运动 C.曲线运动
3.坐在旋转木马上运动时,不可能出现的运动形式是( )。
A.转动 B.滚动 C.平动
4.学校体训队的红红同学,周六和爸爸到公园锻炼,是他在运动软件上留下的运动记录(如图)。
从红红的运动轨迹来看,他进行的运动是( )。
A.直线运动 B.曲线运动 C.既有直线运动又有曲线运动
5.下面的运动中全是直线运动的是( )。
A.跳远 跷跷板 B.风车 荡秋千 C.自由落体 直道滑滑梯
6.如图,把三个同样的小球放在不同的斜面上,( )小球冲到斜面底部速度最快。
A.A B.B C.C
7.小车从( )的木板滑到地面的速度小。
A.光滑 B.坡小 C.坡大
8.以下运动速度最快的是( )。
A. B. C.
9.下列因素中,与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无关的是( )。
A.物体的形状 B.物体运动的距离 C.物体运动的时间
10.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时,我们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在起点处同时开始,看哪一辆先到达终点
B.在起点处同时开始,看哪一辆行驶的远
C.在起点处不同时开始,看哪一辆先到终点
11.在三年级教宝要有一块“蚕宝宝天地”、委宝宝们在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同学们经常来观察蚕宝宝,还做了详细记录,请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我们看到蚕卵( )。
A.很小都是黄色的 B.米粒大小。都是淡红色的
C.很小,黄色、淡红色、紫黑色都有
12.我们观察到的蚕卵的形状是( )。
A.扁圆形 B.长方形 C.三角形
13.下列动物中是昆虫的是____________。
A.蚂蚁和蝴蝶 B.蚂蚁和蜂鸟 C.蝴蝶和蝙蝠
14.在饲养蚕宝宝的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要及时清理蚕宝宝的粪便与残叶
B.经常用手摸摸蚕宝宝
C.用冰箱存放桑叶,等蚕宝宝饿了可以直接拿出喂食
15.下列关于养蚕的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刚孵出的小蚕用镊子夹取放到桑叶上
B.蚁蚕吃的桑叶要切碎
C.蚕宝宝要在封闭的盒子里饲养,防止被虫咬
16.奇奇对不同的卵进行了分类(如下图)。阅读奇奇的分类记录单,分析他分类的依据是( )。
动物卵分类(记录单)
分类标准:根据 日期:
蛇卵 龟卵 鸡卵(鸡蛋)
蛙卵 鱼卵 蚂蚁卵
A.卵的形状
B.卵的颜色
C.卵外是否有硬壳
17.不同动物的卵是不一样的,可分为有硬壳的和无硬壳的两类,下列选项属于无硬壳卵的是( )。
A.蛇卵 B.龟卵 C.蛙卵
18.鸡卵里的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了( )。
A.水分 B.养料 C.氧气
19.像蚕一样,许多动物都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不同动物的卵是:( )。
A.一样的 B.不一样的
20.关于鸡蛋,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蛋黄发育成小鸡 B.鸡蛋壳对里面的胚胎具有保护
C.鸡蛋里的气室是提供氧气的
21.蚕宝宝一生要蜕皮( )。
A.3次 B.4次 C.5次
22.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不需要( )。
A.食物 B.呼吸 C.喂水
23.蚕宝宝就是蚕的( )。
A.幼虫 B.蛹 C.卵
24.蚕宝宝身上的小黑点是用来( )。
A.呼吸的 B.吃食物的 C.定行的
25.蚕一生一共要蜕( )次皮。
A.4次
B.五龄前蜕4次,加上五龄后的2次共6次
C.不固定,一般是3~6次
26.人们抽取( )织成丝绸。
A.蚕蛾 B.蚕卵 C.蚕丝
27.蚕长到一定阶段后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种现象是( )。
A.蜕皮 B.孵化 C.结茧
28.小蚕食欲下降,身体发黄、发亮,变透明,小蚕要( )。
A.眠 B.蜕皮 C.吐丝结茧
29.以下观察方法错误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蚕的身体结构
B.用尺子测量蚕茧、蚕蛹的长度。
C.用小刀解剖蚕来观察。
30.在养蚕过程中,我发现( )。
A.蚁蚕不用吃桑叶
B.蚕茧呈长椭圆形,与橄榄的形状相似
C.蚕身体的两侧有许多小黑点,这是它的眼睛
31.仰望天空,我们可以看到太阳和月球,其中太阳上有( )。
A.环形山 B.水洞 C.黑子
32.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其中中午的影子( )。
A.最长 B.最短 C.中等
33.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 )。
A.长—短—长 B.短—短—长 C.长—长—短
34.如图,将一根木棍A竖立在地面上,产生影子B。此时太阳应处于天空中的哪个方向( )。
A.东 B.西 C.南 D.北
35.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模拟影子变化的实验中,手电筒和木圆柱分别模拟的是( )。
A.光源和挡光物 B.挡光物和光源 C.光源和影子
36.围绕地球运动的月球属于(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37.下列哪个现象属于月球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
A.火山喷发 B.地震 C.潮汐
38.下列星球表面有许多环形山的是( )。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39.月球表面有些地方亮有些地方暗,这些比较暗的地方主要是( )。
A.有水的地方 B.很光滑的地方 C.地势比较低的地方
40.为了证明地球是球体,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三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出发地。“麦哲伦带领船队航行”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观察猜测 B.搜集证据 C.得出结论
41.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
A.地球是一个固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
B.即使没有水,生命也可以存在
C.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
42.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相比,( )。
A.海洋面积大 B.陆地面积大 C.一样大
43.在制作星球主题海报时,星球颜色五彩缤纷的是( )。
A.地球 B.太阳 C.月球
44.太阳、地球和月球都是( )的。
A.球形 B.方形 C.三角形
45.太阳和月球的共同点是( )。
A.会发光 B.表面有水 C.都是球体
46.设计“过山车”时,( )。
A.应只有直线轨道 B.应只有曲线轨道 C.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47.我们可以用来判断方向的工具是( )。
A.方向盘 B.软尺 C.计时器
48.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速度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蜗牛的爬行速度小于蝌蚪向前游泳的速度
B.人步行的速度小于雨燕飞行的速度
C.高速公路上的汽车行驶速度大于雨燕飞行的速度
49.制作“过山车”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根据“过山车”轨道设计要求画设计图
B.搭建“过山车”轨道时,根据情况对设计做小调整
C.把工作分为设计、搭建、测试、完善,组内成员每人完成其中-项
50.要保证小球在“过山车”上运动速度有变化,设计时需要( )。
A.轨道设计得稳固些 B.全部是曲线轨道 C.轨道的坡度有变化
二、实验探究题
51.在三年级教室里有一块“蚕宝宝天地”,蚕宝宝们在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同学们经常来观察蚕宝宝,还做了详细记录,请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1)我们看到蚕卵( )。
A.很小都是黄色的 B.米粒大小,都是淡红色的
C.很小,黄色、淡红色、紫黑色都有
(2)蚕宝宝身上的小黑点是用来( )。
A.呼吸的 B.吃食物的 C.爬行的
(3)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身体会发生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到一定阶段,蚕会蜕皮 B.蚕会吐丝结茧
C.蚕会有短变长,由细变黑,由黑变白,体表长出细毛。
(4)蚕蛾的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头部有__________对触角,胸部有__________对足。
(5)在饲养蚕宝宝时我们的记录方法有_____________等。
52.小明在百度文库中找到一个PPT,在PPT中他发现有一页内容是关于蚕的身体节数的描述。
·蚕的身体有13节。
·蚕的身上有8对足,分别是胸足3对(1~3节),腹足4对(6~9节),尾足1对(13节)。
·蚕背上的尾角在第11节。
·第五环节上的背面斑纹为半月形斑纹(四龄蚕后最明显)。
·蚕的身体侧面有两排小黑点,那是它的呼吸器官,叫做气门(蚕的呼吸器官),共有9对。
(1)仔细阅读上述资料,发现蚕的身体有(______)节,还有(______)对足,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2)蚕尾部的突起叫做(______)。
(3)小明根据资料中提到的每个节上的特征,和自己养的蚕宝宝对照,发现自己养的蚕宝宝果然也是13节,而非12节。从而,我们知道小明开始数节数的(______)可能不对。
53.研究星球
(1)下图是两个不同星球的局部画面,观察分析B星球是( )。
A.太阳 B.月球 C.地球
(2)A星球表面坑坑洼洼的地形我们把它叫做( )。
A.盆地 B.环形山 C.月海
(3)判断:地球上的潮涨潮落是受到月球对地球引力的影响。(______)
(4)很久很久以前,绝大多数人认为“天圆地方”,认为地球( )。
A.是方的 B.是球体
(5)但一部分人根据(______)和(______),推测地球可能是球体。
A.看远方的来船,总先看到帆顶 B.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C.北极星始终“不动” D.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总是圆形的
(6)我们也可以来做个模拟实验:先制作一艘帆船,再观察它在球面和平面上移动。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观察到了整艘帆船,说明帆船是在________上移动(填“球面”或“平面”);如果一开始只能看到帆船的桅杆,后来才逐渐观察到整艘帆船,说明帆船是在________上移动(填“球面”或“平面”)。
(7)直到1519年,航海家( )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了出发地,完成了环球航行,人们才接受地球是球体的观点。
A.麦哲伦 B.伽利略 C.牛顿
54.这是关于太阳光下影子的研究。
(1)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随太阳方向改变而改变。杭州的建筑一天中影子方向大致是( )。
A.东—南—西 B.西—南—东 C.西—北—东
(2)如图是人们根据太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而设计出来的计时工具—( )。
A.水钟 B.日晷 C.水运仪象台
(3)过了1小时,若观察上图仪器中的影子,发现比之前长了,说明此时是( )。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4)人在夜晚的路灯下是有影子的。请在右图中画出影子。
(5)如果要在杭州买一楼的房子,为了日照时间能够更长点,我们应该选择在________(填“夏天”或“冬天”)去看房子,因为那个季节,楼房的影子最________(填“短”或“长”),最容易被周边的楼房挡住光照。
55.科学探究
探究主题:比较过山车上物体运动的快慢。
材料准备:支架、小球、轨道、秒表、(______)和细绳。
测试过程:
(1)将(______)放入轨道最高点并松手;
(2)小球开始在轨道上运动,同时,用(______)开始计时;
(3)多次进行同样的计时操作,对比每次记录的 (______);
(4)用(______)和(______)测量轨道的长度;
测试结果:测试完成以后,我们就可以根据相应的公式计算出小球在过山车上运动的快慢了,那么,公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同学们用秒表测量了两个小球运动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如下表。
(1)同一种小球要测量3次,主要原因是( )。
A.训练熟练使用秒表 B。 重复实验可让实验结果更准确
C. 让大家都有机会做
(2)表格中 “▲”处应该选择的数据是( )。
A.7 B.8 C.9
(3)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发现( )。
A.黄色小球运动快 B.红色小球运动快 C.两个小球一样快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详解】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关键是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为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物体相对参照物就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相当于参照物是静止的。在说明一个物体的位置时,必须先选参照物。
2.A
解析:A
【详解】
物体有平动、滚动、振动、跳动和摆动等运动方式,物体运动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方式。原地高速旋转的陀螺在进行圆周运动。
3.B
解析:B
【详解】
物体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按运动方式分,可以分为滑动、转动、滚动、振动、摆动等。旋转木马在做上下平动的同时,在水平方向转动。坐在旋转木马上运动时,不可能出现的运动形式是滚动,所以B符合题意。
4.C
解析:C
【详解】
物体的运动也叫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不同可以分成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做物体的运动轨迹。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从红红的运动轨迹来看,他进行的运动是既有直线运动又有曲线运动,所以C符合题意。
5.C
解析:C
【详解】
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是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是曲线运动。自由落体、直道滑滑梯属于直线运动。
6.A
解析:A
【详解】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方式。斜面的角度越大,小球运动的速度越快,所以A球冲到斜面底部速度最快。
7.B
解析:B
【详解】
物体在斜面上由于重力的作用会向下运动,斜面的坡度越大,运动速度越快,斜面的坡度越小,运动的速度越慢,故小车从坡度小的木板滑到地面的速度小。
8.C
解析:C
【详解】
人们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猎豹奔跑速度最快,猎豹是世界上在陆地上奔跑得最快的动物,它的时速可以达到115公里。以上运动速度最快的是C。
9.A
解析:A
【详解】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叫做速度;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在相同距离下,所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物体运动快慢与物体运动的距离、物体运动的时间有关,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10.A
解析:A
【详解】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较距离或者相同距离比较时间。在起点处同时开始,看哪一辆先到达终点,可以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A正确;在起点处同时开始,必须要时间一样,才能通过看哪一辆行驶的远来比较速度快慢,B错误;距离相同,应该要同时开始,才能通过看哪一辆先到终点来比较速度快慢,C错误。
故选:A
11.C
解析:C
【详解】
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幼虫、蛹、成虫(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刚出生的蚕卵是淡黄色,形状上、下是略扁的圆形,蚕卵很细小,经1到2天,变成淡红色或浅褐色,再经3到4天变成绿色或紫黑色,要孵化时变成紫黑色。我们看到蚕卵很小,像芝麻那么大小,黄色、淡红色、紫黑色都有,所以C符合题意。
12.A
解析:A
【详解】
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放蚕卵的盒子上要扎些小孔,因为蚕卵需要呼吸。蚕卵是扁椭圆形的,A符合题意。
13.A
解析:A
【详解】
昆虫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分节并分部、一般有三对足和两对翅等。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以上动物中蚂蚁和蝴蝶符合昆虫的特征。
14.A
解析:A
【详解】
A.要及时清理蚕宝宝的粪便与残叶,保持小蚕的“房间”的清洁,正确;B.不能经常用手摸摸蚕宝宝,错误;C.用冰箱存放桑叶,等蚕宝宝饿了可以直接拿出喂食,这样对小蚕的身体不好,会影响它的生长发育,错误;所以A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饲养蚕宝宝,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饲养蚕宝宝。
15.B
解析:B
【详解】
A刚孵出的小蚕用镊子夹取放到桑叶上,错误;小蚕刚从卵里孵出来时,要特别小心对它,用比较嫩的桑叶喂它,换桑叶的时候用很软的毛笔来移动它,要注意力量;不能用太干燥的桑叶喂养小蚕。
B蚁蚕吃的桑叶要切碎,正确;
C蚕宝宝要在封闭的盒子里饲养,防止被虫咬,错误;蚕宝宝要生活在空气流通的地方。
16.C
解析:C
【详解】
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鱼类卵外都无硬壳保护,青蛙、蟾蜍属于两栖动物,卵外都无卵壳保护,蚂蚁属于昆虫,卵外无卵壳;乌龟、蛇属于爬行动物,卵外有硬壳保护,鸡卵、鸭卵、鹅卵卵外有硬壳保护。
17.C
解析:C
【详解】
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不同动物的卵是不一样的,可分为有硬壳的和无硬壳的两类,以上选项中,蛇卵、龟卵外有硬壳保护;蛙属于两栖动物,卵外都无卵壳保护,属于无硬壳卵。
18.C
解析:C
【详解】
鸡蛋各部分:蛋壳、蛋白、蛋黄、气室。蛋黄上有胚。气室的作用为胚胎提供氧气,蛋壳上的小孔可以透气。
19.B
解析:B
【详解】
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许多卵生动物的卵都类似于球形,这种形状十分坚固,能有效地保护其内部,有利于生命的繁衍,不同动物的卵是有区别的,有的打大有的小,形状也不相同。
20.A
解析:A
【详解】
鸡蛋的内部有蛋壳、蛋白、蛋黄、蛋膜、胚胎和气室。蛋壳坚硬有小孔,对胚胎有保护作用,保证胚胎发育时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蛋白是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胚胎发育的需要;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外面包裹着卵黄膜。卵黄表面中央有一盘状小白点,称为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胚胎能发育成小鸡;蛋壳膜保护蛋白,防止营养流失;气室提供氧气,所以A符合题意。
21.B
解析:B
【详解】
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蚕宝宝一生共蜕皮4次。蚕的一生共蜕皮6次。
22.C
解析:C
【详解】
蚕的幼虫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新鲜的桑叶里就有水分,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不需要喂水,所以C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蚕,要求学生掌握蚕的生长发育需要的条件。
23.A
解析:A
【详解】
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幼虫、蛹、成虫(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所以A符合题意。
24.A
解析:A
【详解】
蚕宝宝的外形:长圆筒形,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 ,青白色。头部:较小,呈扁圆形。胸部:有三个环节组成 。胸部有三对胸足。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气门,是蚕的呼吸器官,所以A符合题意。
25.B
解析:B
【详解】
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蚕的一生共蜕6次皮,其中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前蜕皮4次,蛹期蜕皮2次,所以B符合题意。
26.C
解析:C
【详解】
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人们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所以C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蚕,要求学生掌握人们抽取蚕丝织成丝绸。
27.A
解析:A
【详解】
蚕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蚕的一生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一般大约为56天。蚁蚕到五龄蚕蜕皮4次在茧内蜕皮两次,所以蚕一生共蜕皮6次。
28.C
解析:C
【详解】
小蚕不吃不喝,逐渐停止取食,蚕体收缩,这种情况下,一般蚕宝宝身体会慢慢呈现出透明色,身体发黄、发亮,头不停地摆动,开始寻找合适的位置。小蚕要吐丝结茧,找到合适的位置,让吐出的丝粘结在鞋盒的角落,所以C符合题意。
29.C
解析:C
【详解】
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蚕蛾是蚕的成虫,雌雄蚕蛾交配后,雌蚕蛾产卵繁殖后代。蚕蛾的口器退化,无法进食。以下观察方法,用小刀解剖蚕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错误的,我们不可以伤害小动物;可以用尺子量一量蚕茧、蚕蛹的长度,用放大镜看看蚕是怎么吃桑叶的等。
30.B
解析:B
【详解】
A.蚕从蚕卵中孵化出来时,身体的颜色是褐色或赤褐色的,极细小,且多细毛,样子有点像蚂蚁,所以叫蚁蚕。蚁蚕经过2-3小时就会进食桑叶,错误;B.蚕茧的形状是长椭圆形,与橄榄的形状相似,正确;C.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气门,是蚕的呼吸器官,所以B符合题意。
31.C
解析:C
【详解】
太阳和月球是两个星球,它们的形状都是球体,我们生活的地球也是一个球体。太阳上有黑子,月球上有环形山。太阳和月亮的大小看上去差不多,但是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比较远,月球和地球的距离比较近。
32.B
解析:B
【详解】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早晨和傍晚影子比较长,中午影子比较短。太阳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33.A
解析:A
【详解】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早晨和傍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所以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34.A
解析:A
【详解】
一天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所以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自西向东。根据题干可知,影子B在西边,所以太阳就在西边的对立面东边。
35.A
解析:A
【详解】
因为光是沿直线前进的,所以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在物体的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就会留下一个暗区,这个暗区形成了影子。影子形成的条件有光源,物体,屏幕。并且物体一定要在光源和屏幕之间。所以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模拟影子变化的实验中,手电筒模拟光源,木圆柱模拟挡光物。
36.C
解析:C
【详解】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围绕地球运动。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
37.C
解析:C
【详解】
地球和月球已经共存了大约45亿年了,虽然月球比地球小很多,但是它在很多方面影响着我们的地球月球环绕地球一圈耗时273天,自转一圈也需要273天,所以月球正对着地球的一面是不变的。由于月球的引力作用,地球上产生了涨潮和退潮的潮汐现象。
38.C
解析:C
【详解】
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38.4万千米,月球表面看上去明亮部分是山地,阴暗部分是相对平坦的月海。伽利略利用自制的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这些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
39.C
解析:C
【详解】
月亮主要靠反射太阳的光而发亮,那些“高山”地区反射光的能力强,看上去就明亮,那些“平原”地区反光的能力弱,看上去就比较暗。
40.B
解析:B
【详解】
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六个步骤。“麦哲伦带领船队航行”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搜集证据。
41.C
解析:C
【详解】
A.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集中在海洋。地球是一颗有着丰富液态水的星,错误;B.科学在探索太空时,星球上有没有水的存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因为有水就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水对地球上的生命起着重要作用,错误;C.地球陆地表面有如海洋、陆地、山峰、江河、湖泊等,正确;所以C符合题意。
42.A
解析:A
【详解】
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1%,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29%,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相比,海洋面积大,所以A符合题意。
43.A
解析:A
【详解】
我们通过制作地球主题海报,收集各种关于地球的信息,更能充分全面地认识地球。制作地球主题海报时,给地球涂上彩色,用蓝色表示海洋,用绿色表示植物等,更符合人们的认识。
44.A
解析:A
【详解】
月球、地球与太阳都是属于太阳系的天体之一,也是很多人熟悉的星体,都是球体,太阳体积最大,地球次之,月球体积最小。
45.C
解析:C
【详解】
太阳的特点:1.太阳直径约140万千米,太阳是地球的109倍。2.太阳是球体。3.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4.主要成分是氢和氦。5.太阳是地球是最大的光源和热源。6.太阳是恒星。月球的特点: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2.月球的年龄约45亿年,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约38万千米。3.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的部分是反射了太阳的光的部分。4.月球上几乎没有空气、水、生命。5.距离地球最近。6.体积小。7.月球是球体。太阳和月球的共同点是都是球体,所以C符合题意。
46.C
解析:C
【详解】
过山车又称云霄飞车,是游乐园中一种富有刺激性的娱乐工具,令不少人着迷。它常利用重力和惯性使小列车沿蜿蜒的轨道行进,有爬升、滑落、旋转等过程。“过山车”的设计要求:(1)轨道的总长应在2米以上;(2)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3)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4)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5)整座“过山车”要稳固。
47.A
解析:A
【详解】
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我们可以用来判断方向的工具是方向盘。在观察“过山车”运动过程中,描述小球得位置,可以用方向盘判断方向,用软尺或细绳测量距离,所以A符合题意。
48.C
解析:C
【详解】
略
49.C
解析:C
【详解】
在建造“过山车”时,我们要经历“设计一制作一评价”的过程。在设计和搭建“过山车”的过程中,小组讨论,根据“过山车”设计要求绘制设计图。按照设计图拼搭“过山车”轨道,过程中对设计进行了微调。组内分工,合作搭建,交流讨论,发现问题,及时调试。制作“过山车”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把工作分为设计、搭建、测试、完善,组内成员每人完成其中-项,应该组内分工,合作搭建,交流讨论,所以C符合题意。
50.C
解析:C
【详解】
“过山车”得设计要求:1.轨道得总长度应在2米以上。在制作过程中,轨道得长度可以用软尺与细绳来测量。2.要有直线轨道与曲线轨道。3.轨道得坡度要有变化。4.小球要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5.整座“过山车”要稳固。要保证小球在“过山车”上运动速度有变化,设计时需要轨道的坡度有变化,所以C符合题意。
二、实验探究题
51.C
解析:(1)C
(2)A
(3)C
(4) 头 胸 腹 1 3
(5)填写记录表、写观察日记、摄像、拍照、画图等。
52.8 胸足 腹足 尾足 尾角 方法
【分析】
蚕宝宝的外形特征:形态是圆筒形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两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色的单眼,下方具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间有1个小孔,为吐丝孔。胸部三对足,能协助口器把持桑叶。腹部四对足,帮助身体运动。尾部一对足。
【详解】
(1)根据材料可知,蚕的身体有13节,还有8对足,分别是胸足、腹足和尾足。
(2)根据材料可知,蚕尾部的突起叫做尾角。
(3)蚕的身上有8对足,分别是胸足3对(1~3节),腹足4对(6~9节),尾足1对(13节)。数节数也是有一定方法的。
53.C
解析:(1)C
(2)B
(3)√
(4)A
(5) A D
(6) 平面 球面
(7)A
54.C
解析:(1)C
(2)B
(3)C
(4)
(5) 冬天 长
55.卷尺 小球 秒表 时间 细绳 卷尺 速度=距离÷时间
【分析】
科学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我们可以用小球测试“过山车”,在测试过程中,我们要描述小球的位置和运动形式,还需要比较不同“过山车”小球的运动快慢,我们需要测量运动距离和运动时间
【详解】
探究主题:比较过山车上物体运动的快慢。
材料准备:比较过山车上物体运动的快慢,需要测量速度和距离,所以有秒表测量时间,需要卷尺来测量距离;
测试过程:(1)因为是测量小球运动得速度,所以必须要将小球放入轨道最高点并松手;
(2)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小球开始在轨道上运动的同时,我们需要用秒表来计时;
(3)为了避免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所以我们要多次进行同样的计时操作,对比每次记录的 时间;
(4)在测量出时间后,想要计算速度,还需要测量距离,所以用卷尺和细绳来测量距离即可;
测试结果:在科学上,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计算方法是:速度=距离÷时间。
56.B
解析:(1)B
(2)C
(3)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