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是有关人和大象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根据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象不能听到的声,人能听到B人能听到的声,大象也能听到C大象发出的声,人一定能听到D人发出的声,大象不能听到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中空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调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C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声波D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3夏季,每当“回潮天气”到来时,室内的墙壁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下列现象与室内“出水”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春天,封冻的江河开始解冻B酷夏,洒在地上
2、的水很快干了C深秋,早晨路边的小草上有许多水珠D寒冬,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4以下估测中最接近事实的是()A一张课桌桌面的宽度是5mB某同学正常的体温是47C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m/sD一个乒乓球的直径大约是4dm5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水的沸腾实验中,为了使水受热均匀,应该用温度计不断搅拌B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小,最后消失不见C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D水沸腾时若撤掉酒精灯,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6图示为丰子恺的一幅漫画,画中配诗“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以下关于“一株当作两株看”的解释正确的是()A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B
3、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C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D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7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ABCD8近些年来,中小学生配戴眼镜的比例明显增加。下列关于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B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D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9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名诗中描写“青山”与“孤帆”运动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河岸、帆船B帆船、河岸C都是帆船D都是河岸10如图所示,F是凸透镜的焦点,AB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物体,已知
4、A点在凸透镜的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B点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AB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是AB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下列四个图中,其中关于AB所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ABCD二、填空题11“入座即静,入座即学”中的“静”是通过在_减弱噪声的;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_产生的。12湖岸边的柳树在湖水中形成“倒影”,是光的_现象;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变“弯”了,是光的_现象。13如图,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 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_;图中最上面的光的颜色为_色,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黄色纸板。我们能看到_ 色光;用于电视遥控器的是一种看不见的光线叫做
5、_。14“烟笼寒水月笼沙”中描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笼住寒水的其实是河面的雾,雾的形成是_现象,但当太阳升起后,这些又将散去,这是_现象。15如图是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射系统折射后的成像情况。根据该光路图可以判断,这个人可戴_镜来加以矫正,该人眼睛为_眼(填“近视”或“远视”)。16如图中物体A的长度是_cm,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的性质工作的,如图体温计的示数是 _。17小明在湖边游玩时,看到了一些光现象。(1)茂密的树下有一个个圆形的小光斑,是由于_而形成的太阳“像”;(2)看到的湖水中游动的“鱼”比其实际位置要_(选填“深”或“浅”);18如图所示,是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
6、的图象。该物质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从_min至8min。19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_c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_(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20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和_;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三、作图题21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题。(1)如图所示,已知入射光线
7、,请画出其对应的折射光线。(2)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请你在图中画出光的实际传播路径。(3)如图所示,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的位置。四、实验题22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来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这种研究方法叫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2)如图乙所示,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被弹起。假设宇航员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_(选填“会”或“不会”)弹起,原因是_。23江南农村有腌咸菜的习俗,小明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咸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结冰。他猜想
8、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可能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向水中撒盐,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的状态、测量其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图像,如图甲所示。(1)从图像中你判断盐水结成的固体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的依据是_。盐水在凝固过程中,_热量;(2)盐水凝固过程用了_,在第时,物质处于_态;(3)实验证实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_(选填“高”或“低”);(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内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选填“变多”、“变少”或“不
9、变”)。24如图1是小孔成像的装置,小华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探究。(1)探究“小孔成像实验中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是否有关”,只改变装置上小孔的形状,小孔形状依次为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孔的大小相同),光屏上均呈现形状相同的烛焰的像。此实验说明小孔成像实验中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 _(选填“有关”或“无关”);(2)如图2甲所示,小华发现保持蜡烛与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光屏上所成烛焰的像会变大,说明小孔成像实验中像的大小与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小华想继续探“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是否有关”,图2乙是他实验过程的简图,该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25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0、”的实验。(1)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_方(选填“上”或“下”),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只调节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_调。(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 cm;(3)若此时,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该像是倒立、_的实像。利用此原理工作的光学仪器有_。(4)此时固定蜡烛,换用一个焦距略小一些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则光屏需向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26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实验所需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和_;
11、(2)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较_(选填“大”或“小”)的坡度,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3)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两种方法正确的是_;A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测出B到C的时间与路程,计算得到B小车从A点静止释放,经过B点开始计时,到C点后测得时间,再测量路程,计算得到(4)实验中全程平均速度,上半程的平均速度,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三者间的大小关系是_;(5)若刻度尺是受温度变化较明显的金属做成,冬季做实验时,其测量全程的平均速度的结果将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B解析B【详解】AB由图可知,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大象的听觉频率范围
12、为1Hz20000Hz,所以大象不能听到的声,人一定听不到;而人能听到的声,大象也能听到。故A错误,B正确;CD人的发声频率范围为85Hz1100Hz,大象的发声频率范围为14Hz24Hz,所以大象发出的声,人不一定能听到;人发出的声,大象能听到。故CD错误。故选B。2A解析A【详解】A安装双层中空玻璃能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B要分辨不同物体的发声,是根据物体发声的音色不同,所以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故B错误;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电磁波来工作的,故C错误;D利用超声波能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超声波携带了能量,才能把结石除掉,
13、即超声波此时传递的是能量,故D错误。故选A。3C解析C【详解】夏季,每当“回潮天气”到来时,室内的墙壁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A封冻的江河开始解冻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是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深秋早晨路边的小草上有许多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符合题意;D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是冰的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C解析C【详解】A一张课桌桌面的宽度是5dm,故A不符合题意;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故B不符合题意;C人正常步行速度1s两步,大约是1.2m/s,故C符合题意;D乒乓球的直径约是4cm,故D不符
14、合题意。故选C。5D解析D【详解】A在水的沸腾实验中,为了使水受热均匀,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温度计是测量工具,不能用来搅拌,故A错误;B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故B错误;C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大气压强不同,水沸腾时的温度不同,故C错误;D刚撤掉酒精灯时,铁圈、石棉网的温度还高于水的温度,所以水可以继续吸热,不会马上停止沸腾,故D正确。故选D。6A解析A【详解】“一株当作两株看”形容的是桃树和桃树在水中的倒影,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7D解析D【详解】从光线通过凸透镜的情形可知,ABC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发散的,所以是凹透镜;而D的折射光线
15、是会聚的,所以是凸透镜,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8C解析C【详解】AC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可用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减弱,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A错误,C正确;BD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可用会聚作用的凸透镜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增强,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近处的物体,故BD错误。故选C。9B解析B【详解】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名诗中描写的“青山”和“孤帆”是运动的;其中青山相对帆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
16、的,所以青山运动选择的参照物是帆船,“孤帆”相对河岸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所以孤帆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河岸。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10D解析D【详解】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A点在凸透镜的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那么所成的像A在二倍焦距以外,B点在二倍焦距以外,那么所成的像B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A点射出的光线有无数条,其中有一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还有一条过光心不改变方向的光线,两条折射光线会聚成像点。同理点射出的光线有无数条,其中有一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还有一条过光心不改变方向的光线,两条折射光线会聚成像点。连接就是AB
17、的像,如下图所示故选D。二、填空题11声源处 振动 【详解】1“入座即静,入座即学”中的“静”是通过在声源处控制噪声。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振动产生的。12反射 折射 【解析】【详解】湖岸边的柳树在湖水中形成“倒影”,是柳树发出的光在湖面上发生了反射现象,由于平面镜成像而形成柳树的虚像;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变“弯”了,是筷子发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现象,由于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时,筷子看上去变“弯”。13色散 红 黄 红外线 【详解】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色散。2一
18、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这七种色光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为红、橙、黄、绿、蓝、靛、紫。3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黄色纸板,由于黄色纸板只能反射黄光,所以我们能看到黄色光。4用于电视遥控器的是一种看不见的光线叫做红外线。14液化 汽化 【详解】12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太阳升起后,雾慢慢散去,小水滴又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15凹透 近视 【详解】12图中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这是近视眼的眼睛成像,故应该佩戴凹透镜来矫正视力,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光线推迟解析凹透 近视 【详解】12图中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
19、统折射后成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这是近视眼的眼睛成像,故应该佩戴凹透镜来矫正视力,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光线推迟会聚,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1615 热胀冷缩 37.6 【详解】1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则物体A的长度是l=5.15cm-3.00cm=2.15cm2常用温度计解析15 热胀冷缩 37.6 【详解】1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则物体A的长度是l=5.15cm-3.00cm=2.15cm2常用温度计中装的是液体,温度计是跟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3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则示数是37.6。17光沿直线传播 浅 【
20、详解】(1)1茂密的树下有一个个圆形的小光斑,属于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太阳的“像”。(2)2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穿过水面,此时光在水面处发生折解析光沿直线传播 浅 【详解】(1)1茂密的树下有一个个圆形的小光斑,属于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太阳的“像”。(2)2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穿过水面,此时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鱼的虚像,且虚像在实际鱼的上方,所以从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比鱼实际位置要浅一些。18晶体 4 【详解】12由图象知,物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从4min开始,到8min熔化完成。解析晶
21、体 4 【详解】12由图象知,物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从4min开始,到8min熔化完成。19变小 【详解】1由图示知,当u=10cm时,v=10cm,此时所成的像是等大、倒立的实像,所以此凸透镜的焦距f=5cm将该凸透镜当作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应小于一倍焦距,即物体到透镜的解析变小 【详解】1由图示知,当u=10cm时,v=10cm,此时所成的像是等大、倒立的实像,所以此凸透镜的焦距f=5cm将该凸透镜当作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应小于一倍焦距,即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5cm以内。2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由5cm变到20cm的过程中,物距变大,像会变小。20甲 丙 乙 【详解】1
22、2由第一个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当甲运动的路程为20m时,运动的时间是5秒,解析甲 丙 乙 【详解】12由第一个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当甲运动的路程为20m时,运动的时间是5秒,运动的速度v甲=4m/s由第二个图象可知,乙、丙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乙的速度v乙=6m/s,丙的速度v丙=4m/s;由分析可知甲和丙的速度是相等的。3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因为乙的速度是最大的,经过5s,乙运动的路程就是最长的,所以乙在最前
23、面。三、作图题21(1);(2) ;(3)【详解】(1)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画图,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其反向延长线最终必然过焦点,故用虚线连接折射点后和左侧的焦点并用实线延长,并标上向上的箭头,通过光心的传播方向解析(1);(2) ;(3)【详解】(1)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画图,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其反向延长线最终必然过焦点,故用虚线连接折射点后和左侧的焦点并用实线延长,并标上向上的箭头,通过光心的传播方向不变,故延长光线,带上向右的箭即可,故如下图所示。(2)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光在空气中的角大,故在水中折射光线更靠近法线,故过折射点做一条偏向法线的光线即可,由于光线在水面还会发生反射,根据反射角
24、等于入射角,即可画出反射光线,故如下图所示。(3)先过A做平面镜的垂线,并根据对称的性质找到A点,同理找到B点,用实线连接AB两点即可,并在A处标上箭头,故如下图所示。四、实验题22转换法 不会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不能传声 【详解】(1)1用乒乓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2)2解析转换法 不会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不能传声 【详解】(1)1用乒乓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2)2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时不会
25、传到左边音叉,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不会弹起。23晶体 凝固时温度不变 放出 固 低 变多 【详解】(1)12盐水结成的固体是晶体,依据是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不变,图像中该物质1解析晶体 凝固时温度不变 放出 固 低 变多 【详解】(1)12盐水结成的固体是晶体,依据是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不变,图像中该物质10min到20min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3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不变。(2)4晶体凝固过程从10min开始,到20min结束,共用了10min。5在第 25min时,凝固已经结束,物质处于固态。(3)6水的凝固点是,题中甲图的凝固点是,盐水的凝固点
26、变低了。(4)7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盐冰水混合物中时,冰水混合物会放出热量,则冰会变多。24无关 没有控制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 【详解】1小孔形状依次为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孔的大小相同),光屏上均呈现形状相同的烛焰的像,说明此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没有关系。2小华解析无关 没有控制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 【详解】1小孔形状依次为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孔的大小相同),光屏上均呈现形状相同的烛焰的像,说明此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没有关系。2小华想继续探究“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是否有关”,需要改变物体到小孔的距离,而保持像即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
27、故错误之处在于没有控制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25上 下 7.5 缩小 照相机 靠近 【详解】(1)12由于蜡烛燃烧变短,根据光线过光心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像向光屏的上方移动,要使像在光屏的中央,凸透镜解析上 下 7.5 缩小 照相机 靠近 【详解】(1)12由于蜡烛燃烧变短,根据光线过光心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像向光屏的上方移动,要使像在光屏的中央,凸透镜需要向下移动。(2)3当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时,此时蜡烛在二倍焦距的位置,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7.5cm。(3)45由图可知,物距为30cm,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实像和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4)6固定蜡烛,
28、换用一个焦距略小一些的凸透镜进行实验,物距相对变大,像距就要缩小,所以光屏需要靠近凸透镜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26秒表 小 B 偏大 【详解】(1)1根据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可知,还需要秒表测量时间。(2)2应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下滑时间长,比较容易计时,减少时间测解析秒表 小 B 偏大 【详解】(1)1根据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可知,还需要秒表测量时间。(2)2应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下滑时间长,比较容易计时,减少时间测量的误差。(3)3从中点B出发,此时在B处的速度为零,而本实验求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时,到中点处,速度不为零,正确的方法是让小车从A点出发,经过B点时开始计时,到C点时停止计时,然后用下半段的路程除以下半段的时间求出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故选B。(4)4由于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故速度关系是。(5)5冬季做实验时,由于热胀冷缩,分度值偏小,故实际测量值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