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近期铜原料加工费解析
在电解铜的冶炼过程中,铜精矿是原始材料,粗铜是经铜精矿冶炼以后的中间产品。那么市场上出现原料比产品价格高的情形是否合理?
近期,国际市场上现货铜精矿加工费曾一度下跌到接近于0,目前TC/RC为7.0美元/吨和/0.7美分/磅左右。而同期粗铜的加工费报价却上涨到了500美元/吨左右,但国内基本没有实际进口成交量。在电解铜的冶炼过程中,铜精矿是原始材料,粗铜是经铜精矿冶炼以后的中间产品。那么市场上出现原料比产品价格高的情形是否合理?企业又为何宁愿进口亏损幅度更大的铜精矿而不是进口粗铜?
铜精矿加工费测算
1.铜精矿的计价元素和回收情况。目前进口铜精矿的计价元素只有铜、金、银,而且金、银只有达到合同约定的标准才计价,一般规定是有效品位(即扣减回收率后的品位)金1克/吨、银30克/吨或以上才计价。在我国铜冶炼企业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至少还有实际可回收的元素硫、铁均不计价。
2.铜精矿的冶炼成本与收益。目前我国铜精矿冶炼到电解铜的平均无税现金成本在65美元/吨矿左右,相应的完全成本为71.5美元/吨矿,我国2008年度长期合同进口的铜精矿加工费(TC/RC)基本为47.2美元/吨和4.72美分/磅,按含铜30%的铜精矿计算为78.4美元/吨矿左右,折合在电解铜上约有(78.4-71.5)×6.87÷30%=158元/吨的利润(6.87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了说明问题方便,本文一并采用该汇率不变计算),从表面上看,冶炼企业还是有利可图的。如果按照现货铜精矿的加工费7.0/0.7计算,折合在电解铜上约为(7+0.7×30%×22.0462-71.5)×6.87÷30%=-1371元/吨,即亏损1371元/吨。而且目前我国一般贸易项下的电解铜出口受到严格的限制,实际上不可能出现电解铜一般贸易出口盈利的情况,而铜精矿进料加工的贸易方式已被取消,所以生产的电解铜只能在国内市场销售,而目前国内外期货市场相同交货期(以3个月为例)的无税价差即“SHFE价格÷1.17-同期LME×人民币汇率”在-3000元/吨以下,即国内价格低于国外市场同期价格3000元/吨以上,所以国内企业每冶炼一吨进口铜精矿的电解铜,即使是长期合同项下的实际无税亏损也在3000元/吨以上。
粗铜加工费测算
1.粗铜计价元素和回收情况。目前进.口粗铜的计价元素只有铜、金、银。在我国铜冶炼企业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冶炼企业基本上都能回收金、银,部分大型企业已经从烟道灰和阳极泥中回收铂、钯、铋等稀贵金属。即使是只回收金、银的冶炼企业,也是将回收后的阳极泥再卖给江浙等地的下游企业,这些专门处理阳极泥的企业基本上能全部回收金属元素。
2.粗铜的冶炼成本与收益。目前我国铜精炼的平均无税现金成本在600元/吨左右,相应的完全成本在660元/吨,按加工费500美元/吨折合在铜上,约有500×6.87-660=2775元/吨的利润,但在国内价格低于国外市场3000元/吨以上的情况下,实际上还是亏损,但从表面上看,亏损幅度要远小于进口铜精矿。另外,进口的粗铜中一般都含有比较高的金、银,还要占用大量的资金,财务成本也相对较高。
弥补亏损硫、铁是关键
以上的测算仅仅针对于铜这一单一元素,并不是国内铜冶炼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不能解释企业为何宁愿进口亏损幅度更大的铜精矿而不是进口粗铜的真正原因。而真正的原因在于两者含有的不计价可回收元素不同,最主要的就是硫和铁元素。铜精矿中含有二者的比例很高,而粗铜中基本没有。进口铜精矿的冶炼亏损完全可以通过副产品硫酸和铁球团来弥补,而进口粗铜则基本上是实实在在的亏损。具体情况如下:
1.硫元素用于制造硫酸。目前国内硫酸70%的产量来源是有色金属企业,而硫酸是有色金属行业的副产品,当硫酸价格大幅上扬,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受益最多。国内硫酸价格不断上扬主要受原料——硫磺价格上涨的影响。国际市场的硫磺价格已经涨了6倍多,硫酸价格大幅上涨也是必然。而对于有色金属行业而言,在其生产过程中,硫酸是副产品,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2007年,国内硫酸价格上扬了300%。今年以来,国内硫酸价格涨幅也达到30%~40%。目前报价在1400~1800元/吨之间。硫酸价格大幅上扬,基本上可以弥补铜冶炼企业的亏损。硫酸价格很低时,此块利润对有色金属企业可忽略不计,但硫酸价格翻了几倍后就不同了。目前在国内铜冶炼企业进口的铜精矿中,硫暂不计价,在国产铜精矿中,只有当硫含量较高时才计价,因此铜冶炼企业的硫酸生产成本较低,通常在200~300元/吨之间,而目前国内硫酸价格已达到1400~1800元/吨。对国内铜冶炼企业来说,硫酸的纯利润为1000元/吨以上。硫酸价格的大幅上涨弥补了铜企业冶炼业务的亏损:铜粗炼企业生产硫酸的比例为1:3.5左右,即生产一吨铜,可以产生3.5吨左右的副产品硫酸。纯利润在3000元以上,完全可以弥补国内外市场3000元/吨以上无税价差。
2.铁元素用于制造水泥、洗船或制造铁球团。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的水淬渣(如铜粗炼的鼓风炉渣)以前都是露天堆放,号称“渣山”,极大地污染了环境,在水泥价格大幅上涨以后,可用于水泥掺和料,如今已供不应求。转炉渣可再次选铜,选铜以后的尾渣再卖给水泥厂等企业做原料,或者卖给海运企业用于洗船的固体介质。而单一硫铁矿制酸后的硫酸渣含铁量在50%以上,又是制造铁球团的原料。由于硫酸渣含铁量远低于标准铁精矿(一般标准含铁63%左右),而且其中的铁经过焙烧后结构极其复杂,粒度很细,有效铁比例不高,回收率相对较低,导致冶炼钢铁的成本较高,在钢铁价格上涨之前,基本没有利用价值。但铁精矿价格翻番后情况就不同了。目前进口铜精矿中所含的铁元素通过综合利用或出售后折合到铜上,也可以给铜冶炼企业带来800元/吨左右的纯利润。
3.其他效益。由于在铜精矿的粗炼过程中,硫的燃烧是放热反应,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燃料,而且产生的余热还可以用于发电。另外随着我国处理烟道灰和阳极泥技术的不断提高,可回收的微量元素种类越来越多,给企业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效益。另外,转炉渣选铜项目也是有利可图的。
如何走出困境
目前国际上铜精矿的报价规则延续了以前硫酸价格的波动方式,以前的硫酸价格长期在500元/吨以下波动,多数时间位于200~300元/吨之间。当时硫酸是铜冶炼企业不得不重视的副产品,不回收就会污染环境,而回收基本上无利可图,硫酸的生产和销售要以不影响铜生产为目的。由于铜冶炼是连续作业,即使春节期间也不能停产,每年在春节前后的硫酸销售淡季,企业还要担心涨库的问题。这时冶炼企业往往采用补贴运费的方式,将硫酸提前运往下游厂家,以充分利用下游厂家的库容,在这种情况下,进口铜精矿中的硫元素不计价也在情理之中。
由于国外铜精矿供应商已经意识到了硫酸的利润十分可观,所以不顾一切地压低铜精矿的加工费,部分国外供应商还提出过硫元素必须计价的无理要求,以榨取铜冶炼企业的最后一点利润。因此,国内铜冶炼企业要想走出困境,摆脱国际矿业巨头的控制,对外必须实施资源控制战略,以切实提高铜原料定价的话语权,如中国铝业、五矿集团、江西铜业等企业已经走出国门,参股或控股国外的矿山企业,铜陵有色也在南美开展风险探矿,对内必须更充分地利用资源,如在不断改造落后冶炼工艺和达到规模效益的前提下,增加转炉渣选铜、利用铜冶炼、硫精矿制酸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发电等等,这些都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但由于目前在烟道灰和阳极泥上还有潜力可挖,部分微量元素还不能直接处理,而是让利于专门处理这些产品的企业,目前这一块损失的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
铜精矿中唯一没有利用价值的含硅等氧化物,也通过水淬渣等产品转移到了水泥、钢铁等下游企业身上,铜冶炼企业正在逐步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的目标。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