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必备知识点题目经典套题及解析.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747243 上传时间:2024-05-0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必备知识点题目经典套题及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必备知识点题目经典套题及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版)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必备知识点题目经典套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 B.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8m/s C.中学生课桌高80cm D.一只测温枪的重力约为40N 2.如图所示,滑块在斜面上匀速下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块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下 B.滑块所受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水平地面 C.滑块受到重力、支持力的作用 D.滑块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3.一竖直向上抛出的硬币,若在最高点时失去一切外力作用,则硬币将(  ) A.保持静止 B.向上匀速运动 C.向下匀速运动 D.向下加速运动 4.端午节,小明提着如图所示的一盒粽子去奶奶家。他提礼盒时,由单手提单绳变为双手提双绳的目的是(  ) A.增大压强 B.减小压强 C.增大压力 D.减小压力 5.将同一物体先后放入装有液体密度不同的相同容器中,静止时处于如图所示的状态,两容器液面恰好相平。物体受到的浮力分别为、,两容器对地面产生的压强分别为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B., C., D., 6.《墨经》最早记述了秤的杠杆原理,如图所示,“标”、“本”表示力臂,“权”、“重”表示力,以下说法符合杠杆平衡原理的是(  ) A.“权”小于“重”时,A端一定上扬 B.“权”大于“重”时,“标”一定大于“本” C.增大“重”时,应把“权”向A端移 D.减小“重”时,应更换更大的“权” 7.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着两个轻质圆柱形薄容器甲和乙,底面积S甲:S乙=2:3,分别盛有两种液体A和B,容器底部用细线拉着相同实心物体C,浸没在液体中,此时液面高度相同。pC:pA:pB=1:2:4,当细线剪断,待物体C静止后,甲和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分别为p甲和p乙,不计细线的质量和体积,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以上都不对 8.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如图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第一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B.第一次木块的动能较大 C.第二次拉力对木块做功的功率大 D.相同时间内,第一次拉力做功小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______N,读数为______N。某一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指针指在0.3N的刻度上,某同学没有校零,就用该弹簧测力计测一个1.4N的力,测得的结果为______N。 10.假期出旅游时,小华发现所乘坐的汽车窗边放置有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逃生安全锤,这种安全锤一端设计成锥形,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________受力面积,从而________压强来破坏玻璃窗逃生。汽车高速行驶时,打开车窗窗帘会往外飘,这说明________。当汽车遇到意外情况紧急制动时,由于________可能给驾乘人员带来二次冲撞造成伤害,乘车时必须系好安全带。 11.小李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用来研究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甲:将一小桌平放在细沙上;乙:再在小桌上放一重物;丙:将小桌倒放在细沙上并放上同一重物。 (1)比较甲、乙两种情况,说明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______; (2)比较乙、丙两种情况,说明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______。(选填“明显”或“不明显”) 12.大小、形状相同的A、B、C三个圆球,它们的质量关系是mA=mC<mB,如图,将A、B球距离沙子表面等高H处、C球高H′处由静止释放,三球砸出的沙坑深度如图所示;由此可得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______和______有关。 13.一个工人用200牛的水平推力,在25秒钟内推动重1200牛的箱子沿水平路面匀速前进了50米,则工人做的功是___________焦,功率是________瓦,重力对箱子做功是________焦, 当改用300N的力水平推这个箱子时,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_N。 14.滑板车越来越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如图所示,为一款滑板车的实物图,滑行时,为防止发生意外,有经验的玩者都会弯腰屈膝,这么做是为了降低身体的________(填一力学概念),从而提高滑板车前进过程中的稳定性;摩托车电动车非法加装遮阳篷(伞)是一种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交通违法行为,骑车时会感觉车的前把好象被人向上提起,这是因为车速相同时,加装遮阳篷(伞)后车对地面的压力______没有加装遮阳篷(伞)时车对地面的压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5.如图所示,可绕O点转动的轻质杠杆OA,其中点B处挂一重力为100N的物体在A处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拉力F大小为______N;若始终保持拉力F的方向竖直向上,则在杠杆从水平位置匀速转动到图中虚线位置的过程中,拉力F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跳绳是一种健身运动,李强同学对此作了专门研究:跳绳者的质量m=50kg,跳绳者的重心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所给条件可估算出此跳绳者每跳一次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_________J。在lmin内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________W。 三、解答题 17.如图所示,一个物体被弹簧测力计吊着,浸没在水中,请画出该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图中圆点为重心)。 18.如图是生活中用撬棍撬石头的示意图,O是支点,请画出动力F1的力臂l1的示意图。 19.若用一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提升重物,请你用画线代替绳子,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20.某班级同学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 (1)第一组同学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物体质量/kg 物体重力/N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N/kg) 1 0.1 1 10 2 0.2 2 10 3 0.3 3 10 ①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物体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______。 ②某同学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你认为该同学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答:______。 (2)第二组同学探究物体重力的大小跟物体形状的关系,该小组用橡皮泥为实验对象,用小刀将橡皮泥雕刻成各种形状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第二组得出实验结论: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他们的结论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______。 被测物体 形状 重力 橡皮泥 正方形 4.8N 圆形 4.2N 三角形 3.6N (3)第三组同学在老师指导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重力的方向。 ①将该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后,逐渐改变木板M与桌面的夹角α,会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________(变化/不变)。 ②剪断悬线OA,观察小球下落的方向是______。 ③该实验结论的应用示例是______(填写一项即可)。 21.雨天路滑,小华想哪一种鞋穿上摩擦力更大呢?他选用“型号1”和“型号2”两种不同品牌的运动鞋各一双,做如下实验: (1)小华想测量鞋在地面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该将弹簧测力计在__________(选填“水平”或“竖直”)方向上调零;图甲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 (2)选好装置后,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两品牌中一支运动鞋的重力并记录,然后将运动鞋接到装置上,_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目的是使拉力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摩擦力;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并记录如下: 品牌 G/N F/N f/N 型号1 3 1.1 1.1 型号2 3.5 1.1 1.1 (3)做完实验,他想了想,本实验有一定缺陷,没有控制__________不变,但本实验却能比较出哪双鞋的摩擦性能更好些?你认为__________(选填“型号1”或“型号2”)摩擦性能更好些; (4)小华经过思考改进了实验,在型号1的鞋中放入钩码,使两种品牌的鞋对橡胶垫压力相等,让弹簧测力计和鞋保持静止,拉动鞋下的橡胶垫进行测量(如图乙所示),橡胶垫__________(“不必”或“必须”)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动; (5)如图丙,当把任意一只鞋放在胶垫上,橡胶垫与鞋的接触面积大约一半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不变,能得到的结论是;压力和粗糙程度一定时,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大小无关; (6)小华在放学路上看见一辆汽车陷进了泥坑里,司机将一些稻草塞进后轮底下,汽车很快就爬上来了。这是利用增大__________的方法增大摩擦力。 二 22.小明同学利用U型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实验时,小明根据U型管压强计___________,可知液体压强大小; (2)实验前他注意到压强计的U型管两边的液面已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如图中甲。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如图乙所示的情况,则装置出现的问题是_________; (3)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先后做了如图丙、丁两步实验,由此得出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 (4)在如图丁实验的基础上,他又在烧杯中加入了一定量的浓盐水,他这样做是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___________的关系。加入浓盐水后,为控制变量,小明应将金属盒的位置________。(选填“上移”“下移”或“不变”) 二 23.某同学利用粗细均匀且透明的水槽、细线、刻度尺、一个边长为10cm的不吸水的正方体物块和足量的水等器材测量金属块的密度。不计细线的质量和体积,已知:。这位同学的测量方法如下: (1)如图甲所示,首先将正方体物块放入水中,物块漂浮。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__物块的重力,物块的密度______水的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用刻度尺测出此时物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6cm。 (2)如图乙所示,将金属块放在正方体物块上,静止时,用刻度尺测出此时物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2cm。由此可知,与甲图相比,在乙图中物块受到的浮力______,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如图丙所示,用细线将金属块系在物块下方,静止时,用刻度尺测出此时物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3cm。在丙图中物块和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之和______乙图中物块受到的浮力,金属块的体积______乙、丙两图中正方体物块浸在水中的体积之差。(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则金属块的密度______。 24.亲爱的同学,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将小桌桌腿朝下放在平整的沙面上,把铁块从距桌面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在桌面的中心部位,记录桌腿进入沙子的深度,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 实验次数 铁块质量 m/g 铁块距桌面高度 h1/cm 铁块距桌面桌腿陷入沙子的深度 h2/cm 1 20 20 1.9 2 20 30 2.9 3 20 40 3.8 4 30 20 2.9 5 40 20 4.1 ①实验中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来判断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 ②分析表中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三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③分析表中1、2、3三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物理实践活动中测量自己上教学楼的功率。 ①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台秤、皮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你为实验需要测量和计算的物理量,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______________。 25.小华用图示装置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 物重 G/N 物体上升高度 h/m 绳子移动的距离 s/m 拉力 F/N 机械效率 1 4 0.10 0.3 2.0 66.7% 2 6 0.10 0.3 2.8 71.4% 3 12 0.10 0.3 5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绳方法。(________) (2)第 3 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 (3)分析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所提升的物重___________,它的机械效率越高,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随着物重的增大,额外功________(选 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小华所用动滑轮的重一定小于_______N。 26.小明假期去云南旅游,欣赏了精彩的大象表演,如图所示。表演时一头大象的质量大约4t,每只脚底的面积约为500cm2,大象背上的表演者和装备总质量大约200kg,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 (1)表演者和装备的重力多大? (2)该大象四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多大? (3)该大象四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多少? 27.如图甲所示,体积是1m3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有0.6m3的体积浸在水中。(ρ水=1.0×103kg/m3,g=10N/kg)求: (1)图甲所示的木块所受的浮力F浮; (2)木块的密度; (3)用竖直向下的压力F使物体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如图乙所示,求此时压力F的大小。 28.如图甲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点无摩擦转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滑轮组,滑轮上所有绳子都是竖直的,绳子拉在小明的手上。小明两只脚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小明不拉绳子站立在水平面上的时候对地面的压强为;当小明通过该装置提起重为的重物并保持杠杆水平静止时,人对地面的压强改变了;将如图乙的底面积为的柱形容器移动到重物正下方并让重物完全浸没在容器的液体中(液体未溢出);此时人对地面的压强再次改变了。 求:(1)小明的质量; (2)动滑轮的重力; (3)容器中液体对杯底的压强变化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详解】 A.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0.5N,则质量为 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课桌高约为80cm,故C符合题意; D.一只测温枪的重力约为4N,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解析:D 【详解】 A.滑块所受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故A错误; B.滑块所受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斜面,故B错误; CD.滑块在斜面上匀速滑下,受到向上的摩擦力作用,所以滑块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3.A 解析:A 【详解】 竖直向上抛出的硬币,在最高点时速度为零,若此时失去一切外力作用,物体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静止不动。 故选A。 4.B 解析:B 【详解】 提礼盒时,由单手提单绳变为双手提双绳,这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故选B。 5.B 解析:B 【详解】 因物体在甲液体中漂浮而在乙液体中悬浮,故由受力分析可知,物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均等于所受重力,又因两液体中为同一物体,重力不变,故物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相等,即F甲=F乙,由受力分析可知,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容器、液体与物体的重力之和,因容器相同,且为同一物体,故容器与物体的重力相等,又因物体所受浮力相等,且物体排开乙液体的体积更大,故由可知,两液体的密度关系为,由图中可知,甲液体的体积大于乙液体的体积,故由可知,甲液体的质量大于乙液体的质量,故甲液体的重力大于乙液体的重力,可得甲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又因容器相同,故底面积也相同,故由可知,,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C 解析:C 【详解】 A.“权”小于“重”时,“本”确定,但“标”是可以改变的,所以A端不一定上扬,故A错误; B.“权”大于“重”时,由“权×标=重×本”知,“标”一定小于“本”,故B错误; C.增大“重”时,“权”和“本”不变,由权×标=重×本”知,“标”会增大,所以把“权”向A端移,故C正确; D.减小“重”时,“本”不变,由“权×标=重×本”知,可以减小“标”,或减小“权”,故D错误。 故选C。 7.C 解析:C 【详解】 当细线没有剪断时,物体C在液体A中浸没,则物体C在A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 F浮A=ρAgVC 因ρC<ρA,故剪断细线后,物体C在液体A中漂浮,此时C受到的浮力为 F'浮=ρAgV排=ρCgVC 剪断细线后,物体C在液体A中浮力的变化量为 F浮A=F浮A﹣F浮 由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可知,物体C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变化量为 FA=F浮A=F浮A﹣F'浮=ρAgVC﹣ρCgVC=(ρA﹣ρC)gVC 故液体对容器甲底部压强的变化量为 ① 同理,液体对容器乙底部压强的变化量 ② ①÷②得到 所以p甲<p乙 故选C。 8.B 解析:B 【详解】 A.由于木块对水平板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而木块两次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所以两次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相等,大小不变,故A错误; B.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次木块运动的速度较大,质量相同,由此可知,第一次木块的动能较大,故B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次木块运动的速度较大,而木块所受的拉力不变,根据公式P=Fv可知,拉力第一次做功的功率大;故C错误; D.由可得,相同时间内,第一次拉力做功多,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9.2 3.4 1.7 【详解】 [1][2]由图示知,该弹簧测力计0~1N中有5个小格,则每一小格为0.2N,即分度值为0.2N,其读数为3.4N。 [3]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指针指在0.3N刻度上,那么一个1.4N的力,用该弹簧测力计测得的结果为1.4N+0.3N=1.7N 10.减小 增大 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惯性 【详解】 [1][2]安全锤一端设计成锥形,锥形可以减小受力面积,在压力一定时可以增大压强。 [3]汽车高速行驶时,窗外空气流速大于窗内,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所以窗外气压小于窗内气压,窗帘在窗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向外飘,即该现象说明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4]当汽车紧急制动时,车由运动突然变成静止,而人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可能给驾乘人员带来二次冲撞造成伤害,所以乘车时必须系好安全带。 11.明显 不明显 【详解】 (1)[1]甲、乙实验都是桌腿与沙面相接触,受力面积相同,乙图的小桌上放了砝码,对沙面的压力更大,观察到桌腿陷入沙面更深,由此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2]乙实验过程中桌腿与沙面接触,丙实验过程中桌面与沙面接触,丙图中受力面积更大,两次实验压力都由小桌和砝码的重力产生,压力大小相同,观察到丙图中沙面凹陷不明显,由此得出结论,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 12.A 解析:质量 高度 【详解】 [1][2]比较A、B两球,下落高度相同,B球质量大于A球质量,发现B球陷入沙面的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当所处高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比较A、C两球,两球的质量相同,C球的下落高度大于A球的下落高度,发现C球陷入沙面的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当物体的质量相同时,下落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13.F 解析:1×104 400 0 200 【详解】 [1]该工人做的功 W=Fs=200N×50m=1×104J [2]功率 P===400W [3]因在水平面匀速前进的过程中,在重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为0m,则重力做功为0J。 [4]工人用200N的力水平推这个箱子,能使其匀速运动,箱子受的摩擦力与推力是平衡力 f=F=200N 改用300N的力水平推这个箱子时,箱子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滑动摩擦力不变,仍为200N。 14.重心 小于 【详解】 [1]有经验的玩者都会弯腰屈膝,这么做是为了降低身体的重心,以提高稳定性。 [2]因为车速相同时,加装遮阳篷(伞)后伞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小于下方大气压,就会产生一共向上的升力,故加装遮阳篷(伞)后车对地面的压力变小了,因此加装遮阳篷(伞)后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没有加装遮阳篷(伞)时车对地面的压力。 15.不变 【详解】 [1]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 G⋅OB=F⋅OA 即 100N⋅OB=F⋅2OB 解得 F=50N [2]在杠杆转动过程中,动力和阻力的方向都不变, 解析:不变 【详解】 [1]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 G⋅OB=F⋅OA 即 100N⋅OB=F⋅2OB 解得 F=50N [2]在杠杆转动过程中,动力和阻力的方向都不变,虽然动力臂与阻力臂都变小,但两者的大小关系不变,即转动过程中,总保持 l1=2l2 则动力与阻力的大小关系也保持不变,而阻力即物体重力不变,那么拉力F的大小也不变。 16.135 【详解】 [1]跳绳者的质量m=50kg,则跳绳者的重力是 跳绳者的重力是500N;从图中可以看到,跳绳者每跳一次,重心上升的高度是0.09m,则可估算出此跳绳者每跳一次克服重力所 解析:135 【详解】 [1]跳绳者的质量m=50kg,则跳绳者的重力是 跳绳者的重力是500N;从图中可以看到,跳绳者每跳一次,重心上升的高度是0.09m,则可估算出此跳绳者每跳一次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 估算出此跳绳者每跳一次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45J。 [2]观察题中图,从0~可知,跳绳者跳了一次,并且落地后静止了,后面的时间循环这些动作,那么在lmin内做这些动作的数量是 在lmin内做这些动作的数量是180次,每跳一次,跳绳者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45J,那么在lmin内克服重力做功的大小是 根据可知,在lmin内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在lmin内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135W。 三、解答题 17.【详解】 物体被弹簧测力计吊着浸没在水中,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拉力F拉和浮力F浮的作用,力的作用点均在物体的重心,如下图所示: 解析: 【详解】 物体被弹簧测力计吊着浸没在水中,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拉力F拉和浮力F浮的作用,力的作用点均在物体的重心,如下图所示: 18.【详解】 从支点O做力F1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动力F1的力臂l1,如下图所示: 解析: 【详解】 从支点O做力F1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动力F1的力臂l1,如下图所示: 19.【详解】 连接动滑轮绳子的段数越多就越省力,图中一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要组成最省力的滑轮组,连接时可从定滑轮开始,由内向外依次绕线,如下图所示 解析: 【详解】 连接动滑轮绳子的段数越多就越省力,图中一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要组成最省力的滑轮组,连接时可从定滑轮开始,由内向外依次绕线,如下图所示 20.正比 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指针未归零 错误 没有控制质量相同 不变 竖直向下 重锤线 【详解】 (1)①[1]如第一个表格所知,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一个定值,故 解析:正比 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指针未归零 错误 没有控制质量相同 不变 竖直向下 重锤线 【详解】 (1)①[1]如第一个表格所知,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一个定值,故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②[2]如图G-m可知,当质量为零时,重力不为零,只能说明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指针未归零。 (2)[3][4] 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故结论是错误的;因为是雕刻成不同的形状,其质量在变化,故没有控制质量相同。 (3)①[5]由于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小球一直受到了重力和拉力,而重力与拉力是平衡力,重力的方向不变,故拉力的方向不变; ②[6]剪断悬线OA,观察小球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竖直向下运动; ③[7]在建筑中,应用重锤线判断墙是否竖直。 21.水平 1.8N 匀速 等于 压力 型号1 不必 受力面积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详解】 (1)[1]因弹簧自身有重力,测量水平拉力时,弹簧测力计 解析:水平 1.8N 匀速 等于 压力 型号1 不必 受力面积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详解】 (1)[1]因弹簧自身有重力,测量水平拉力时,弹簧测力计应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调零。 [2]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1N,示数是1.8N。 (2)[3][4]当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时,鞋子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3)[5]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而实验中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6]型号1鞋对水平面的压力较小,但摩擦力和型号2鞋相同,说明型号1鞋摩擦性能更好些。 (4)[7]改进了实验后,运动鞋相对桌面静止,鞋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测力计的拉力与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这样改进的好处是不需要再保证匀速直线拉动鞋子,且弹簧测力计处在静止状态方便读数。 (5)[8]橡胶垫与鞋的接触面积大约一半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不变,说明鞋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压力和粗糙程度一定时,摩擦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大小无关。 (6)[9]压力不变,将一些稻草塞进后轮底下,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汽车受到的摩擦力增大,汽车很快就爬上来了。 二 22.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橡皮膜漏气(或软管漏气) 液体密度相同时,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液体密度 上移 【详解】 (1)[1]实验时,是根据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来判断液体 解析: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橡皮膜漏气(或软管漏气) 液体密度相同时,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液体密度 上移 【详解】 (1)[1]实验时,是根据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来判断液体的压强,因为金属盒所处深度不同,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也不同。 (2)[2]由图乙知,金属盒浸没水中后,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无变化,说明U形管的气密性不好,橡皮膜或软管有漏气现象。 (3)[3]图丙、丁中,金属盒所处的深度越深,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越大,说明液体的密度相同时,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4)[4][5]在图丁的实验基础上,再往烧杯中加入浓盐水,是为了改变液体的密度,所以是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那么应控制金属盒所处的深度不变,所以要向上移动金属盒。 二 23.等于 小于 变大 变大 等于 等于 【详解】 (1)[1][2]如图甲所示,物体漂浮在水面上,其受到的浮力等于物块的重力,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2 解析:等于 小于 变大 变大 等于 等于 【详解】 (1)[1][2]如图甲所示,物体漂浮在水面上,其受到的浮力等于物块的重力,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2)[3][4]如图乙所示,将金属块放在正方体物块上,静止时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更大、液位升高,与甲图相比,在乙图中物块受到的浮力变大,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大。 (3)[5]如图丙所示,用细线将金属块系在物块下方,静止时,用刻度尺测出此时物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3cm。 [6]将物块和金属块看作一个整体,在乙、丙两图中均处于漂浮状态,则在丙图中物块和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之和等于乙图中物块受到的浮力,由于浮力大小与整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则金属块的体积等于乙、丙两图中正方体物块浸在水中的体积之差。 (4)[7]由甲、乙两图可知 由乙、丙两图可知 联立可得金属块的密度为 可解得 24.桌腿进入沙子的深度 1、4、5 质量相同的物体,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秒表 见解析 【详解】 (1)[1]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中通过比较桌腿进入沙子的 解析:桌腿进入沙子的深度 1、4、5 质量相同的物体,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秒表 见解析 【详解】 (1)[1]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中通过比较桌腿进入沙子的深度来判断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 [2]控制铁块距桌面高度不变,分析表中1、4、5三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3]分析表中1、2、3三次实验数据,铁块质量不变,随铁块距桌面高度变大,桌腿进入沙子的深度越大,即质量相同的物体,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2)①[4]该实验的原理是利用功率计算公式。 ②[5]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台秤、皮尺、秒表,用台秤称出人的质量,用皮尺测出楼的高度,用秒表测出人上楼时所用的时间。 ③[6]根据实验需要测量和计算的物理量,设计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下所示: 实验次数 人的质量 m/kg 上楼高度 h/m 上楼所需时间 t/s 功率 P/W 1 2 3 4 5 25.见解析所示 80.0% 越大 变大 物重越大,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越大 2 【详解】 (1)[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绳子的有段数 “根据偶定奇动”,绳子的一端先 解析:见解析所示 80.0% 越大 变大 物重越大,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越大 2 【详解】 (1)[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绳子的有段数 “根据偶定奇动”,绳子的一端先从动滑轮连接,如下所示: (2)[2]第 3 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 % (3)[3][4][5]纵向分析数据可知 66.7%<71.4%<80.0% 故同一滑轮组所提升的物重越大,它的机械效率越高。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第一次做的额外功为 同理,第二次做的额外功为0.24J,第三次做的额外功为0.3J,可知随着物重的增大,额外功变大。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物重越大,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越大。 (4)[6]若不计摩擦和绳子的重,绳子的拉力为 第一次实验,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力最小,故小华所用动滑轮的重一定小于 G动=3F1-G1=3×2.0N-4N=2N 26.(1)2000 N;(2)42000 N;(3) 【详解】 解:(1)表演者和装备的重力 G = mg =200kg × 10N/kg = 2000N (2)大象、人、装备的总质量 m总=4000k 解析:(1)2000 N;(2)42000 N;(3) 【详解】 解:(1)表演者和装备的重力 G = mg =200kg × 10N/kg = 2000N (2)大象、人、装备的总质量 m总=4000kg+200kg=4200kg 该大象四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 在水平地面上 F= G总=42000 N (3)该大象四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答:(1)表演者和装备的重力是2000N; (2)该大象四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是42000N; (3)该大象四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 27.(1)6×103N;(2);(3) 【详解】 解:(1)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0.6m3=6×103N (2)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木块的重力 G木=F浮 解析:(1)6×103N;(2);(3) 【详解】 解:(1)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0.6m3=6×103N (2)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木块的重力 G木=F浮=6×103N 木块质量 木块的密度 (3)木块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1.0×103kg/m3×10N/kg×1m3=1×104N 上面所加压力 F=F浮′-G木=1×104N-6×103N=4×103N 答:(1)图甲所示的木块所受的浮力F浮为6×103N; (2)木块的密度为0.6×103kg/m3; (3)此时压力F的大小为4×103N。 28.(1)60kg;(2)40N;(3)3.75×103Pa 【详解】 解:(1)小明对地面的压力 小明站立在水平面上,小明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的大小,即 G人=F人=600N 则小明的质量为 m人= 解析:(1)60kg;(2)40N;(3)3.75×103Pa 【详解】 解:(1)小明对地面的压力 小明站立在水平面上,小明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的大小,即 G人=F人=600N 则小明的质量为 m人===60kg (2)通过该装置提起重为480N的重物并保持杠杆水平静止时,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得 杠杆B点受到的力为 人对绳子的拉力与人对地面减小的压力相等,即 动滑轮上有三段绳子,即n=3,则滑轮组有 则动滑轮的重力 (3)将如图乙的底面积为的柱形容器移动到重物正下方并让重物完全浸没在容器的液体中(液体未溢出)时,人对地面的压力的减少量为 此时人对绳子拉力减少量 B点拉力的减少量 A点拉力的减少量 A点拉力的减少是由于物体受到浮力引起的,由于容器是柱形容器,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对容器底压力的增加量相等,即 则容器中液体对杯底的压强的增加量 答:(1)小明的质量为60kg; (2)动滑轮的重力为40N; (3)容器中液体对杯底的压强变化量为3.75×103Pa。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