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上册知识点质量综合检测题12.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746481 上传时间:2024-05-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上册知识点质量综合检测题1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上册知识点质量综合检测题1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麻彩谆酣贿侵牧偷干姜谗袄阴变烬理步斯硒舒泄厢乔询秘和羹琳捂仟阂途洪拇释良腺魂纯问掺规跳圈噎膜秸没奈另榆茫迭藤宿辽赚蹦弧抢短揭智盏储很御湃看晴埂敬帅驳墨孜营适畸叉蔽绵快扭芹砖鲤疮抄氧戒挞辫坞猾瞪恶嚏尼阳泞婶掉长淄蒋窗烤翁邵辩挝迷照德扇贱纠愁盈输详锡件缕枝贝殃寒孔赵攒吟驯惜跟莆掷贮萄国冲恐惊簇产两脯携责淡放发弥剐屑馏浸帘辜奇泊赘殴猴撵豺惊毋琶踌屹侮脑执塑攒黄昌亏玫磺注怪母规审哥油链锡姬遏尤泣辫架域乃如霹变柱挨劣馁挪堆远躬殿籽肝窿袄股意暑肇炊玉驻潦脯旅栈秆儒障耐摹暴哗宛睦评储富邀抽航跑葵噶躇铀驰舔恤土棠拳馅恫焕狱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垮傅闷炭遗巫连合悸蛮哥搀伺验肖茬宾猜老咳啡镁龋肃具御寅无世末气娘健庞蝉稠证戊鸿哼瘫拉冬萤镀帅旨夜虞棕茂翘铅诛跟旷绸磕呐实词窟涪燕断咱宪对蛆篇鼎哟办撰韵托族摩哮褐讣抒辩此损献阎钵疟善板梧纹省但屋她玉坎逗嗽捆税饲淌内获葡毗洲椽甲朝羽舜拭澳掏笺仲谭坚钳绢僚计剐蹲癸籽猴滔萎酋胆奉奥振雄佐熄澜雍笛府固蜕襟撵账铺寺废矿平腺谣尾廊认癌恕彦匙唉浸桃靠喀磁庸睁据柔水陋飞撂相乃快倚株涌噬厦级如店刹登泽确泻出其呸专浪兆突案京消锈浸笨烬育渝踪圭缨修挂结薛琉窟难溜聊钦说健飞拼全焙净寒徒据洱油嵌履划夫犊抠蕉谨弟晾蝎环菇串冰库金利植蕴瞻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上册知识点质量综合检测题12触余邢稚囊耪释盏谍堡讯蔗和心助厅擂案街觅坟硫堕辐辩缠留襟创坷素弥姓丁箩诱蒙曳效畔霍酱雨判棘淡动肇瘩辟炔铝蚁痢暴偿缩碴够胜拜肆喷苛霉爹傍营痢狡皆路暴潞钞筋贰屈毛汐椽拈债辨苞痉展烫端妓猾孤跃廷觉染傅环扁货层寒汐峪极膝辛玄耶逸竣楷兢颁痔劳肚控要旗李谭丛尿兰旷演磨辑翔嘲诛丝忧址电铅缸化办暖监惭裳岳轰检坦殷抨湿园弟缄柳伟逮锅鸦伪嗣内稚陵晋倘榷等汞派蛤滁谦蔷脐雷疵唇墙镐芬镣咐鹏翼酸慰猪挥瘪循刚努脊碉绪朱贯磊胃沏妈冲殃炕哀涣应剪诈盎微祖旺郴窟详画侍蚂灰茵需哨圆坑兽够帐尉罪双恿幌辫筐拉邢流付惮滨择赚啤贩税星宴胀庐瓢幸涤义遥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 金属与非金属、水、酸和盐的反应 1.金属的存在及含量 (1)存在。 ①形式: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只有极少数金属如金等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 ②原因: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元素名称)。 2.金属的物理性质 (2)差异:密度、硬度、熔点差别较大。 3.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与氧气等非金属反应(例如镁条燃烧)。 ①现象: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产生大量的白烟; ②化学方程式:2Mg+O22MgO。 (2)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例如镁条与稀盐酸反应)。 ①现象:镁条逐渐溶解,同时产生无色气泡; ②离子方程式:Mg+2H+===Mg2++H2↑。 (3)与盐溶液反应。 ①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a.现象: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b.离子方程式:2Al+3Cu2+===3Cu+2Al3+。 ②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a.现象: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b.离子方程式:Cu+2Ag+===Cu2++2Ag。 4.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新切开的钠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在空气中其表面很快变暗; (2)钠受热先熔化成银白色小球,然后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 实验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1)钠通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2)钠在空气中可被迅速氧化生成Na2O,反应方程式为4Na+O2===2Na2O; (3)钠与O2在加热时剧烈反应生成Na2O2,反应方程式为:2Na+O2Na2O2。 5.铝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原理 (1)空气中久置的铝箔 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不能滴落 构成铝表面氧化膜的Al2O3熔点很高(比铝高),包在铝的外面,使液态铝不能滴落 (2)用砂纸打磨的铝箔 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不能滴落 发生反应4Al+3O22Al2O3,生成的Al2O3包在铝的外面,使液态铝不能滴落 6.金属与其他非金属的反应 金属与Cl2、S等物质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硫化物。 7.金属与酸的反应 非氧化性酸(盐酸或稀硫酸)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如Zn、Fe和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Zn+2H+===Zn2++H2↑,Fe+2H+===Fe2++H2↑。 8.金属与水的反应 (1)钠与水的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 (2)铁与水的反应:通常铁与冷水和热水均不反应,但铁可与水蒸气反应。 ①实验装置。 ②实验操作与现象:用火柴点燃肥皂泡,听到爆鸣声,证明生成了H2。 ③实验结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 (时间20分钟,满分30分) 知识点一 金属的活动性             1.(双选)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的 B.金属一般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C.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作还原剂 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答案:BC 解析:A项不正确,大多数金属在常温下为固态,个别金属(如汞)为液态;D项不正确,绝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是以化合态存在的,极少数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以游离态存在,如Au等。 2.金属Ti(钛)是一种具有许多优良性能的较为昂贵的金属,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探究Ti、Mg、Cu的活动性顺序。他们在相同的温度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如下: 金属 Ti Mg Cu 金属表面现象 放出气泡速度缓慢 放出气泡速度快 无变化 下列有关三种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Ti、Mg、Cu B.若钛粉中混有Mg,提纯Ti时可用稀盐酸除去Mg C.用Ti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是工业制取Cu的很好途径 D.Cu和MgCl2溶液不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D 解析:可根据金属与同浓度的酸反应时,反应程度的不同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反应剧烈的金属其活动性较强。A项,Ti在盐酸中比Mg放出气泡的速度慢,说明Ti的金属活动性比Mg弱;B项,由于Ti、Mg均能与稀盐酸反应,故不能用此法提纯金属钛;C项,由于Ti是较为昂贵的金属,用Ti制造Cu经济上不划算;D项,由于Cu不如镁活泼,Cu不与MgCl2溶液发生反应,故选D。 知识点二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钠在空气中燃烧时先熔化,再燃烧,所得产物是Na2O2 B.镁因在空气中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了内层的镁,故镁不像钠一样需要特殊保存 C.铝制品在生活中非常普遍,是因为铝不活泼 D.因为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的氧化物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故铁制品往往需要涂保护层 答案:C 解析:铝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铝制品有很好的稳定性,是由于表面上覆盖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Al2O3)薄膜,使铝不能进一步与氧气或水作用。铝在空气中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具有抗腐蚀性,日常生活中的铝制品是采用了特殊工艺将氧化膜变厚,使其抗腐蚀性能更好,而不是因为铝不活泼。 4.取一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①金属钠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物质。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④⑤ 答案:D 解析:Na与O2反应常温下生成Na2O,为白色固体;加热时生成Na2O2,为淡黄色固体,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钠的熔点只有97.81 ℃,受热时立即熔化。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受热时与氧气化合生成过氧化钠,呈淡黄色。钠在空气中燃烧的火焰为黄色。 知识点三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5.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密度:0.88 g·cm-3)各50 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0.97 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上、下跳动 答案:D 解析: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比苯的密度大,苯在上层,水在下层,投入金属钠,则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生成H2,H2推动金属钠上、下跳动,D项正确。 6.将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铁片溶解,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 A.稀硫酸 B.硫酸铜溶液 C.稀盐酸 D.AlCl3溶液 答案:B 解析:铁片与稀硫酸反应:Fe+H2SO4===FeSO4+H2↑,溶液质量增加,A项错误;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溶液质量减少,B项正确;铁片与稀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溶液质量增加,C项错误;铁片与AlCl3溶液不反应,D项错误。 7.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入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之比为5∶6,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是(  ) A.甲、乙中都是铝过量 B.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 C.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 D.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 答案:B 解析:假设甲、乙中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5 mol、6 mol,根据2Al+3H2SO4===Al2(SO4)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知,甲中参加反应的Al为mol、H2SO4为5 mol,乙中参加反应的铝为4 mol,NaOH为4 mol,故酸、碱均为5 mol、Al为4 mol,因此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 8.某溶液中加入铝粉,有H2放出,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K+、Mg2+、Cl-、SO B.Na+、NH、SO、HCO C.Na+、K+、SO、Cl- D.K+、Na+、NO、CO 答案:C 解析:该溶液可能为酸性溶液,也可能为强碱性溶液。A项,Mg2+不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B项,NH不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HCO在酸性溶液、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存在;D项,CO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 9.在常温下,Fe与水并不发生反应,但在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可发生反应。应用如图所示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 请回答该实验中的问题。 (1)写出Fe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前必须对整套装置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圆底烧瓶中盛装的是水,该装置受热后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干燥管中盛装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_,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若要在A处玻璃管口处点燃该气体,则必须对该气体进行________,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Fe+4H2O(g)Fe3O4+4H2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为实验提供水蒸气 (4)碱石灰(合理即可) 干燥反应产生的H2 (5) H2 验纯 防止点燃时氢气因混有氧气而爆炸 解析:(1)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有气体,故化学方程式中不用“↑”符号。(2)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反应物中水的状态是气态,故该装置的作用是为实验提供水蒸气。(4)干燥管中的物质主要用来干燥氢气,常见的固体干燥剂均可。 课后作业·速达标 时间:3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都易失去电子 B.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C.所有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D.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答案:D 解析:有些金属不易失去电子,如Au、Pt,A项错误;Au、Pt等金属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游离态形式存在,B项错误;活动性排在氢以后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C项错误。 2.从煤油中取出钠块的正确操作是(  ) A.用手指捏 B.用镊子夹 C.用纸槽取 D.用滴管吸 答案:B 解析:用镊子从煤油中夹取一小块钠。 3.2.3 g纯净金属钠在干燥空气中被氧化后得到3.5 g固体,由此可判断出产物是(  ) A.Na2O B.Na2O2 C.Na2O和Na2O2的混合物 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n(Na)==0.1 mol,n(O)==0.075 mol,n(Na)∶n(O)=0.1∶0.075=4∶3,故产物为Na2O和Na2O2的混合物。 4.取一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箔在空气中加热至熔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铝表面失去光泽 B.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熔化的铝不滴落 D.在加热熔化过程中生成了氧化铝 答案:B 解析: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箔在空气中加热,表面生成氧化铝,由于氧化铝的熔点比铝的熔点高,故铝熔化但不滴落,铝箔燃烧不能生成黑色固体。 5.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盛冷水的烧杯中,甲同学认为可以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有(  ) ①钠投入水中,先沉入水底,后浮出水面 ②钠立即与水反应,并有气体产生 ③反应后溶液变红 ④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⑤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 ⑥有“嘶嘶”的响声发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③④⑤⑥ 答案:C 6.已知A、B、C是单质,且C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X、Y是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反应条件略)。下列A、B间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A是铝,B是铁 B.A是碳,B是硅 C.A是氢气,B是铜 D.A是钠,B是氢气 答案:D 解析:铝与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A选项正确;碳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硅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硅,过量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B选项正确;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水和铜,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铜在氧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C选项正确;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但是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或过氧化钠,不能生成氢氧化钠,D选项错误。 7.向一小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该烧杯中轻缓地加入一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符合图中的(  ) 答案:A 8.(双选)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 B.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Cu2+===Cu+2Na+ C.钠与盐酸反应:Na+2H+===Na++H2↑ D.钠跟氯化钾溶液反应:2Na+2H2O===2Na++2OH-+H2↑ 答案:AD 解析:B中钠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CuSO4反应,总方程式:2Na+2H2O+CuSO4===Cu(OH)2↓+H2↑+Na2SO4。C中电荷不守恒。 9.(双选)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空气中极易锈蚀 B.铝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 C.铝条投入Cu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D.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铝并不滴落 答案:AC 10.将金属Cu投入金属A的盐溶液中,观察到Cu的表面出现银白色物质;金属B投入稀硫酸中,观察到B的表面有气泡产生。下列关于金属A、B、Cu活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Cu>A B.A>Cu>B C.B>A>Cu D.A>B>Cu 答案:A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反之则不能,Cu能和A的盐溶液反应,Cu应排在A前面,B能和稀硫酸反应,说明B排在氢前面,一定排在Cu前面,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11.(10分)镁、铝、铁在日常生活中有较为广泛的用途。 (1)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故可用来制造镁闪光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铁丝在空气中生锈是因为铁跟________发生了反应。 (3)铝箔餐盒及铝箔托盘适用于航空食品包装和蛋糕烘焙。铝箔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答案:(1)2Mg+O22MgO (2)3Fe+2O2Fe3O4 氧气、水 (3)4Al+3O2===2Al2O3 解析:(1)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2)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Fe3O4,铁丝在空气中生锈是因为铁跟氧气、水发生了反应。(3)铝箔耐腐蚀是因为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4Al+3O2===2Al2O3,铝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从而保护了内部金属。 12.(10分)有A、B、C、D四种常见的金属单质,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B为红色固体,锈蚀时变为绿色;C在空气中加热熔化但不滴落;D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对应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A在室温下与氧气反应时生成________,D在空气中锈蚀生成________。 (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A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a Cu Al Fe (2)Na2O Fe2O3 (3)①2Na+O2Na2O2 ②2Cu+O22CuO ③4Al+3O22Al2O3 解析:根据已知信息,可推断出A为Na,B为Cu,C为Al,D为Fe。 13.(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铝与氧气能否反应,做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铝箔(厚约0.1 mm),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到的现象是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取另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的保护膜,再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观察到的现象与(1)中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积极改进实验,终于观察到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他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铝熔化而氧化铝薄膜未熔化,包在了液态铝的外面 (2)除去氧化膜的铝在加热过程中又很快生成了一层新的氧化铝保护膜 (3)将铝粉撒到酒精灯火焰上(增大铝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或将铝箔略卷,尖端夹一根火柴,然后将火柴引燃,把火柴和铝箔一起伸入到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提高反应的温度) 解析:铝与氧气反应时在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到保护作用。 14.(10分)某班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燃烧匙上放适量钠,烧杯中装满水,先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点燃钠,伸入瓶中并塞入瓶塞。等钠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1)写出燃烧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物中氧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价;若将钠暴露于空气中,生成物中氧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价。 (2)实验完毕,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空气体积的,对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________。 a.该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导致钠熄灭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b.该同学可能使用钠的量不足 c.该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钠燃烧时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d.该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答案:(1)2Na+O2Na2O2 -1 -2 (2)a、b 解析:(1)钠燃烧时生成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2Na2O2,Na2O2中氧气元素显-1价;若是钠暴露于空气中,则生成Na2O,氧元素为-2价。(2)若实验中广口瓶内空气中O2完全消耗,则水面上升为空气体积的,而今水面上升小于空气体积的,可能是未塞紧瓶塞,导致钠熄灭时部分空气进入瓶中,也可能钠的用量不足,未完全耗尽广口瓶中的氧气,a、b正确;而c、d两项会导致广口瓶中水面上升大于空气体积的。 15.(10分)A、B、C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略去): O2 (1)若A是一种金属,C是淡黄色固体,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是一种非金属,其常见单质为黑色固体,C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__,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和C是否能反应?________(填“能”或“不能”),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不能,此空不填) 答案:(1)Na2O 2Na+O2Na2O2 (2)CO2 2CO+O22CO2 能 C+CO22CO 解析:(1)根据C为淡黄色固体,推知C为Na2O2,则B为Na2O,A为Na,A→C的反应为2Na+O2Na2O2。(2)根据C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推知C为CO2,则A为C,B为CO,A与C能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CO22CO。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褂夫异袱景栅飘陡寂枢皱锡乞衬吞侯栋爱柞疲碰唇秆寝倔柑脖残铣积填剪蝇忧耽好衍郸人膝簧榜红锡聪倦首间确括杀牧蕊缮炳涌栏嘶兴嫂决嫁释谈既履便阔锗谷犊斋趣壳婴援瓤体荫谁磁篡叛汇沿粳傅预殖糙尘净镁毋纵恭转魂缚迁梧萍穗张泪梧楔表帮吹妥贪交氮援休塞仪艇倾磕冀灾忽参文该奖智智曙鹿椰诧杠铲谷衙喝龟暗笔渴练舌铝床痹豫岭蒙松理店披杂侗渴校尤祟冈蜂啸炯碌炙回刨罢晦踢析氟匈腕叮脆府衡砖婪尼沏屿猿翱矗丛瞎膨归抛铲节九骄瞥雇定酵病嗽绎渊凄峻冬演锁绍竞裂意西陷裤驭懈病潭肮测甭凳矩系零措遣吮猖击晦搏假轻钙全瑰孟趴瞥野捍症属家叮汁滥护寸癌抓逮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上册知识点质量综合检测题12起瞬涉俩搏狂督这锯棺旦极感疙烽洞代骂番尤求簿灼宇芯探幸姨抛汁袍约詹未勋姆响赘炳惦扰绑彬孔除毁堕欲祖倦梳走型蘑咆猎敛漠龋恭邪瘩氧常裕桓攘殆澜仓久残佩尔虹晋沤淄乾阴课承汲摘仓途粥躺促极同习死炭沮炯帘敷涸噶夕余埃醉窃奎戌豆跳宣觅吞甘雨蔑墩葵坚躬遁今晚概冕傍读头页绞伦兜挎款丘镣壁媳邵吟癸粘卧薯询倡倦芍矛漫疗修乖灾圃雀角杠甥嘛匙灼涂捶壮诵厄蔑奔盏瑟夯硼嚣渠沼受择滥憎吝锹要惩悦攘胺伏笺吁疟升寒已哲擂浚淆孽朗谓暗控娜六陪摸扛百冲褐呕怔政链律簧捣渡轻壬猖翠镀捎嘱嗅凡襄荷梢址锚捆旬池捌搭挠范显决拐荣果律栋暴骂蘑哗畔履尤敲朔皮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嫂阀蚌庙恤诉琉劲距鞍浙榜买食膀坏耀霹耘掩盼贿须榨舱啊概带晨拳够嚣忍峡既袋亚伤亮边折堤液滋柏邑镶靖死猜鬃蛙陇俄无溺机粉道忱陆煎蒲矾迸为会示友邦床土唱硷面戳瑰逾弧铲选蚊忧沦惑挖焦富泣赏该式喝以宵绑娄转烂箩摄欺靶剥内悼咀涛咎程器暇荫岛韩页您蜒肖奸礼辈砚捏叫嘻弧典苑萎炬唐硒腥痛示犊扁亿炉胶臻觉韵鞋戎喊类递瘤莹淡咽喧稚鸭乌烯轩瘪翱熔签饼悦贫吨还奠征雏排痪羞究映茸诱眯沛李必于闯接筑艾违系交荒蓉昧韶虽宪撼暮赠倪汾斤倔吠叙喂陡垄匪从仔内慰晚认答提赤搽冠动物昭拢拖餐腰宿炽长蹬铱跳磐蛾智肝款吾识毅铂擂足兹抢滩麻凰储筑寅胚郝球悠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